个性的概述
个性概述、幼儿的需要
情感需要
关爱与陪伴
幼儿需要家长的关爱和陪伴,以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和安 全感。家长可以通过拥抱、亲吻、抚摸等方式来表达对孩 子的爱。
尊重与理解
幼儿需要被尊重和理解,家长应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 子的需求和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鼓励与支持
幼儿需要被鼓励和支持,以培养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孩子感受 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个性的分类与特点
类型四
情感型个性
特点
情感丰富、感性浪漫、富有同情心、注重情感表达。
02
幼儿的需要
生理需要
睡眠
幼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促进 身体发育和恢复精力,通常建议 每天保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
饮食
幼儿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求,建议提供多样化、 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家长和教师需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便 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4 尊重幼儿的个性和需要
家长和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需要,不要强迫 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是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 趣和才能。
04
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
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充满爱、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幼 儿的积极性格,如乐观、自信、开朗等。相反,冷漠、疏远、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 消极的性格特征,如孤僻、敏感、自卑等。
家长和教师应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 点,包括兴趣、喜好、情绪表达等,为制定
个性化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和 爱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识记:1、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2、个性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在出生后就立即形成的,而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3、个性的特征: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社会性、个性的个别性。
4、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识记: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2、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研究小学儿童需要发展时,一般将需要分为四种:活动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
4、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心理动力。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
5、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6、根据兴趣的起因,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兴趣的持久性,把兴趣分为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第一层生理的需要,第二层安全的需要,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必须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的状况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各类需要层次的强度趋向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的。
(1)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
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包括游戏活动需要和活动需要。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
他们开始注重活动的结果,更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活动,并对智力活动也日益感兴趣。
《个性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
《个性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
一、作业背景
个性是每个人奇特的特质和行为方式,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生活中展现出来的奇特品质。
了解个性对于人际干系、情绪管理和自我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个性的观点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认识水平。
二、作业目标
1. 了解个性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个性与性格的区别;
3. 分析个性在平时生活中的表现;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认识水平。
三、作业内容
1. 理论进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教材或网络资料,了解个性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以及个性与性格的区别。
2. 实地观察: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中体现的个性特点,例如外向、内向、开放、保守等。
3. 个性测试:学生进行个性测试,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倾向,探索自我认识的深度。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个性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增进思想交流和成长。
5. 作业撰写:学生根据理论进修、实地观察、个性测试和小组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个性概述的综合性作业报告。
四、作业要求
1. 作业报告格式规范,包括封面、目录、正文、。
心理学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述
8
• (4)尊重的需要
• 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自身的对 于实力、成就、胜任感、自信、独立等的期望,这是自尊 的需要;第二是对于地位、声誉、名望、赞赏等的愿望, 这是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
的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的倾向。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
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
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 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 6
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生理性需要:指个体维持生存和繁衍种族的需要。 – 社会性需要: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 (二)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4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的生平
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1908—1970)是人本主义 心理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父母是从俄国移居美国 的犹太人。 1951年马斯洛应邀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 教授兼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开始对健康人或自我实现者 的心理进行研究,出版了《动机与人格》(1954)和《存在 心理学探索》(1962)。这两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奠定了人 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967年,马斯洛被推选为美国 心理学协会主席。1970年,因心脏病去世。
2 5
(五)认知理论
• 1、期待价值理论
– 这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 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个性概述1 心理学
(三)自我意识的调控作用 1.自我认识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五)、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1、人格特点可成为某些疾病的发 病基础
1、精神分裂症:被动、内向、孤僻、 敏感、好幻想、思维缺乏逻辑.
2 、神经症:与人格的关系特别明显(癔 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焦 虑症、疑病症).
3. 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 果断、坚持、自制力)
(三) 性格类型 1. 对立型模式分类 (1) 内倾型与外倾型 (2) 独立型与顺从型 (3) A型与B型
2. 多元型模式分类 (1) 人格维度理论 艾森克人格维度图
忧郁 不稳定 敏感
焦虑
不安
刻板
攻击
严肃
兴奋
悲观 抑郁质 胆汁质 多变
沉默
冲动
不善交际
(1)影响因素 1. 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系统特
征、高级神经活动、内分泌系统;个人的体态、 体质、容貌等
2.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
化化境等
3. 实践活动 4. 自我教育
(2)人格形成与发展 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
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 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人格形成的标志是自我意识 的确立和社会化的完善。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不平衡(兴奋型)
强型
灵活性高(活泼型)
平衡
灵活性低(安静型)
弱型
(抑制型)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三) 气质的生理机制 1. 内分泌说 2. 高级神经活动说
(四)气质的意义
1. 稳定性 2. 无好坏之分 3.量材施用 4.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产生原因: 客观原因: 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
第九章 个性心理概述
第九章个性心理概述教学资源库一、个性的概念个性的概念存在着众多的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特质说心理学家盖茨(A.L.Gates)认为,个性是具有社会意义兼可影响他人的特质。
卡特尔(R.B.Cattell,1950)认为,个性是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某一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吉尔福德(1959)认为,个性是构成包含有一个人的智力、性格、需要、态度、兴趣、气质等各种特质的独特模式。
(2)个别差异说这种观点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是个别差异,是每个人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是指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方法的特点。
个性包括许多因素,如智力、动机、情绪活动、态度、信仰、道德评价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产生了不同的个性(个别差异)。
(3)个人说一些苏联心理学家把个性视为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能的人。
如波果斯洛夫斯基(В.В.Богословского)指出,个性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彼得罗夫斯基也认为个性与个体的分界线是参与社会关系,他指出,个体的概念包含着人类所固有的事实,我们既可以把成年的正常人和新生儿叫做个体,也可以把不能掌握语言和最简单的熟练的白痴叫做个体,但是,只有前一类个体才是个性,也就是参与社会关系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活动者的社会生物。
(4)总和说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С.Л.Рубинштейн)认为,个性表现为联系在一起的内部条件的总和。
(5)统合机能说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在个体内部中,规定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与思想的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
(6)综合论个性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
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比较多的看法是,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它包括心理活动各方面或组成部分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
也有人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特有的行为与思考的概括化的心理活动的系统,因为,个性概念旨在说明人们如何表现(行为与举止)和思考(感知与思维的方式)。
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好奇心激发
鼓励孩子提问、思考和探 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
创新思维培养
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 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与实验
鼓励孩子动手实践,通过 实验验证知识,培养他们 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
社交技能培养Leabharlann 教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沟通、 合作和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社
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contents
目录
• 个性概述 • 个性发展 • 社会化发展 • 个性与社会化的关系 • 促进个性与社会化发展的策略
01 个性概述
个性的定义
01
个性是一个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 的行为、情感、思维和价值观的 综合体现,是个人独特的心理特 征。
02
个性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能 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这些 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人 的个性。
个性的形成
个性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 同影响,包括基因、家庭、教育、社 会文化、生活经历等。
遗传因素为个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而环境因素则塑造了个性的具体表现 形式和特点。
个性的重要性
个性影响个人的行为、思维和情 感,决定着一个人在生活中的选
择和决策。
个性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人际 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
尊重个体差异
在平衡发展中,应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鼓励个性表达和 创新。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平衡发展要求个体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能够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平衡发展旨在实现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和谐共存,推动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
05 促进个性与社会化发展的 策略
安全心理学第四章 个性心理与安全
动机的理论
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 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 认知论。 认知论。
一、本能理论
詹姆斯: 詹姆斯: 人的行为依赖于本 能的指引, 能的指引,人有生 物本能和社会本能。 物本能和社会本能。 同情” 如“爱、同情”。
其他代表观点
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 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 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 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 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 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 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 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 形成的。人有18种本能。
饥饿、 饥饿、饮食和体重的影响因素
下丘脑
饮食习惯差异(正常者vs.超重者)
什么样的体 形吸引 人?——来 自男女的不 同想法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追求卓越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 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 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 战性的活动, 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 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 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 成就动机对个体活动有重要作用; 成就动机对个体活动有重要作用; 并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 并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它是 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测量。 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测量。
TAT测验:George是一个工程师,……
TAT测验:有两位女性,……
权力动机:追求影响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 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从个体行为目标上, 从个体行为目标上,权力动机分为个 人化权力和社会化权力。 人化权力和社会化权力。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追求亲密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个性的概述导学案》
《个性的概述》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个性的观点和特点;2. 精通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3. 分析个性对人的影响;4. 沉思如何进步和培育乐观的个性特点。
导学内容:一、个性的观点和特点1. 个性是指每个人奇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
2. 个性具有多样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同时也受到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二、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2. 环境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个性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3.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
三、个性对人的影响1. 个性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干系。
2. 乐观的个性特点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而消极的个性特点则会阻碍个人的进步。
四、如何进步和培育乐观的个性特点1. 培育自大心和自尊心,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2. 培育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乐观应对挑战和困难。
3. 重视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培育良好的人际干系和团队精神。
导学活动:1. 小组谈论:请同砚们就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沟通,分析个性对自己的影响。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进步路径。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个性特点,探讨如何培育和进步乐观的个性特点。
4. 个性测试:进行个性测试,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沉思如何改进和提升。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应该对个性的观点和特点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同时也应该熟识到个性对人的进步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将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期望同砚们能够不息进步和培育自己的乐观个性特点,做一个有品质、有魅力的人。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的问题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束后,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涌向餐厅,此时他们还在继续争论着税
收、代表权、行政部门的权利等问题。
三、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种活动的心理趋向。
2、兴趣的分类 按社会意义:高尚的兴趣 低级的兴趣 按内容: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 按起因: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他在北 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活感受。 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小木屋中孤 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过与世隔绝的生 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 宁静,但不曾料到,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 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 状态,不得不在6个月后,悻悻地返回人间社 会。
刘易斯先生扮演成华盛顿,他首先对所 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做了一番解释,然后宣布 开始讨论。首先,他让佐治亚州的代表发言, 该州的代表是贝斯.安德鲁斯。贝斯是一个 害羞的女孩,但是她和同伴做了充分准备, 并且她也知道同伴是她的后盾。 ……
在贝斯继续阐述代表团起草的人权法案
的过程中,刘易斯先生对她所阐述的历史的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需要的种类
A 按产生分 生物性需要 (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 种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或者自然需要,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等。) 社会性需要 (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社会需要是人类 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 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 )
个性和个性倾向
第十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在英语中为personality,源于拉丁语的persona。
persona最初指演员所戴的面具,而后指演员本人,即指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
由此理解,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
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解释为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人格”一词。
人格有时与个性同义,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和《教育学卷》都指出,人格也称个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人格一词含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思,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①人格有时和性格、气质同义,有时却要比个性的外延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且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
而个性一般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只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
二、个性的特征个性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对个性的了解。
(一) 个性的整体性个性于人来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是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也就是说,无论何人,孤立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不存在的。
心理学史上有些心理学家,如沃伦和弗林斯等人,在个性定义中罗列了许多个性特征,把个性看作个人所有特征的总和。
其实,个性并不是许多特征的简单总和,也不是个性特征的大杂烩,而是由各种特征整合而成的有机的心理模式。
现在,这种看法已经不流行了。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一贯强调个性的组织性和整合性。
他指出,个性是一种有组织的整合体,在这个整合体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它部分也将发生变化。
自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倾向于把心理特征简单地罗列和堆砌,使个性失去整合性。
后来,研究者引入了结构的概念和系统观点,才使个性研究纳入了整体研究的轨道,这就是所谓的结构观,这一观点认为,个性是由密切联系的不同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结构整体。
第八章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1
主要观点 人的行为由本能所指引
赫尔 赫尔 赫布和柏林 托尔曼等
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习惯决定行为的方向
诱因与驱力紧密联系,在习惯导引下产生相应行 为
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偏离了人的最佳唤醒水平
人的行为受主观的期待、结果归因、自我认识、 目标认识等影响
(三) 动机的种类
1、动机的一般分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引起的活动满足某种生 物学需要。 社会性动机: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
3、诱因理论
观点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K,诱因)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 动个体的行为。
4、唤醒理论
观点(赫布和柏林)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1、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较低级的需要基础上所产 生的兴趣是比较短暂的。建立在精神文化需要基础上的兴趣,需要的满足常常会引起更浓厚 的兴趣。
2、认识越深厚,情感越丰富,兴趣也越浓厚。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正如: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有很多相似的人格特征。 说明: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个性。 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人格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生理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如:“环境造就人” 说明: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 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对自己肢体活动及自身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外部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认识; 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小马过河 马妈妈让小马去磨房搬粮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条小河挡住 了去路。看着奔流的河水,小马不知自己该不该过河去?小松 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个小伙伴。老牛却说: “河水很浅,水面才到我的膝关节”。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 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的跟前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 笑了。它勇敢的过了河。 讨论: (1) 小马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2) 小马后来为什么又敢过河了? (3)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 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 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 特质表现为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 情感方式等等。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的结构
•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最能突出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互相转换的速度
灵活性
注意易转移,情绪多变化、思维灵活、 言语动作敏捷、坚持性差
不灵活性 与上述灵活型的表现相反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平衡型
幼儿的个性
幼儿的个性
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
• 一、个性的概述 • (一)个性的概念 • 个性又称人格,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
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 心理特征。 • 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 止中。
幼儿的个性
•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 1.个性的独特性 • 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 2.个性的整体性 • 一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
幼儿的个性
• 苏波特斯基的研究发现,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 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 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 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那些作 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 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 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较时,则总是评价 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 了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观性。
幼儿的个性
• A、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 致的方向发展;
• B、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 评价;
• C、较多只根据某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以后 逐渐能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 D、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 的评价。
幼儿的个性
• 总的来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 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成人必须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作 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儿童都是有害的。
• 自我认识
• 自我体验
• 自我调节
幼儿的个性
(一)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 ①幼儿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 己独立评价发展。(幼儿晚期,开始出现 独立的评价。)
个性与行为概述
抑制反应型:“我应该反击他”,有愤怒或恐惧,但不 敢表现出来。易患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周期性偏头痛。
第二节 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
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
独立型:善于独立思考,个人信念坚定、有主见、能独立发挥力量;但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缺少独立见解,容易盲从、屈从权势;遇事惊慌失措,逃避
现实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性格并非天赋,是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培养教育的结果
性格发展的年龄因素
阶段 年龄
形成期 定性期 成熟期 更年期
5-10 11-17 18-55 56-65
环境因素影响
家庭是培育个体性格的摇篮。 学校是个体尝试和选择性格发展的时期。 社会文化决定性格发展的大方向。
人格成长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常能感受到关怀
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 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三、气质在管理中的作用
1。气质无好坏优劣之分。气质是心理特征和表现方式的区别,气质 不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道德水平,不决定一个人的社 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进而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和对环境 的适应。 在环境变化时,应注意对不同人进行不同的引导。
管理心理学:第四章个性
15
第五节 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 ➢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
的关系的认识
2020/10/21
16
2020/10/21
17
➢ 3、独立顺从说 ➢ 4、社会文化说 ➢ 斯普兰格 ➢ 理论型 ➢ 经济型 ➢ 审美型 ➢ 社会型 ➢ 权力型 ➢ 宗教型
2020/10/21
14
➢5、特质说 ➢卡特尔16PF ➢吉尔福特的特性说:ABCDE型 ➢艾森克的特性说 ➢内倾稳定型,内倾不稳定型 ➢外倾稳定型,外倾不稳定型
2020/10/21
第四章 个性
2020/10/21
1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个性概念 ➢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020/10/21
2
二\个性基本特征
➢ 一\独特性 ➢ 二\整体性 ➢ 三\稳定性 ➢ 四\发展性 ➢ 五\社会性
2020/10/21
3
三\个性结构
➢ 1\个性倾向性 ➢ 后天性:需要\动机\兴
6
三\气质与管理
➢1\气质无好坏 ➢2\依气质合理选择工作 ➢3\培养适合工作要求的气质 ➢4\人员配置考虑气质互补 ➢5\依气质差异灵活管理
2020/10/21
7
第三节能力
➢一、能力 ➢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
征
2020/10/21
8
二、能力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020/10/21
9
三、能力个体差异
➢1、能力类型差异 ➢2、能力水平差异 ➢3、能力早晚差异 ➢4、能力性别差异
2020/10/21
个性概述
四、影响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只是可能 表现: 神经系统——加速或延缓人格发展的某方面 神经系统——加速或延缓人格发展的某方面 生理特征——性别、相貌、身高、体重等影 生理特征——性别、相貌、身高、体重等影 响独立性、自信心、支配性、自尊感等
(二)社会文化因素 民族 宗教 政治 经济 社会风尚、媒体等
(五)学校 教师教学风格 校园文化 班风 班级集体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子女人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对 子女的教育作用上。 表现在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家庭结构、出生顺序、独生子女等。
(四)早期童年经验 个性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 个性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 的童年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 的童年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不幸的 童年会引发儿童不良性格的形成。 童年会引发儿童不良性格的形成。 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也 可使孩子形成不良个性特点, 可使孩子形成不良个性特点,逆境也可磨炼 出孩子坚强的性格。 出孩子坚强的性格。 对于正常人来说,随年龄的增长、 对于正常人来说,随年龄的增长、心理 的成熟,童年的影响会逐渐缩小、减弱, 的成熟,童年的影响会逐渐缩小、减弱,其 效果不会永久不衰
人格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人格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人格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层, 人格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层,或某 一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 一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 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对民族特征的研究表明:美国人随和开朗, 对民族特征的研究表明:美国人随和开朗,喜 欢冒险开拓;德国人谨慎多思; 欢冒险开拓;德国人谨慎多思;法国人浪漫而富有 艺术气质;中国人勤劳勇敢,情感含蓄, 艺术气质;中国人勤劳勇敢,情感含蓄,善于克制 自己。 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方面: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 活动稳定性的增长;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 展;4.心理活动能动积极性的发展。
二.个性的结构
1.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 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个性的调控系统包含两方面,即个性的调 节系统和个性倾向性。
➢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 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
2.个性倾向性: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是 个性结当中的动机系统.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 活跃的成分。
3.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 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 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 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三.个性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就是说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没有完 全相同的。(独一无二)
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个群体、同一个年龄 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是说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 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在一个人行为 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从一个 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个性。
3.个性具有稳定性,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 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 是比较稳定的。
这种个性的稳定性,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观察 一个人在一个场合的行为去推测他个性。 所以有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不要只看他 对你好不好,而要看他对你的父母、朋友 及不认识的人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真正地了解这个人真实的个性。
第七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个性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两 个完全一样的人。提问:同学们见过长的很像的双胞胎吗? 如果有,你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分别吗?如果没有,那我们
一起来学习一下怎样区别双胞胎。 孪生兄弟姊妹,在相貌上你可能分不出谁是谁,但熟悉 他们的人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上把他们区分出来;即使是初 次见到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触一段时间,注意观察他们的神 态、动作、语言及待人接物的态度,也会把他们区别开来。 他们之间的这种不是在相貌上,而是存在于行为各个方面的
不同所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
一.什么是个性
• 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
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人与人之。 • 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 • 2岁:个性萌芽 • 3-6岁:个性开始形成 • 18岁:成熟
4.个性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
个性形成、发展中,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 社会关系决定的。因此说个性具有强烈的 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家庭、学校及生活环境。
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微观环境是:家庭、 幼儿园。
个性的形成
• 2岁前,幼儿的各种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