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泰山风景区开发设想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 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 山地处齐鲁大地,是中华民 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和缩影, 具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 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泰山地质旅游研究背景和意义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海拔1554m,风景区
岱宗坊至南天门,泰山西路从天外村到中天门两个路 段从沿途风景、路线和地势来看,是徒步攀登和骑自 行车登山比赛的最佳路线
泰安市已举办了9次国际登山节和登山比赛,但由于
登山比赛仅为登山节的一项活动,难以邀请到国内外 著名运动队参赛,因此在国内外影响较小,今后应提 高泰山登山比赛的档次,使之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传统 体育比赛,这对提高泰山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旅游 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积426Km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 结合使其于1987年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列 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名录。泰山除 具有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人文旅游资源 外,还具有地质演化漫长、地学内容广博、 地质内涵复杂、典型地质遗迹丰富、地质 地貌景观奇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 旅游观光价值、美学价值和科普科研价值。 但在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上,由于人们 对其人文资源关注得较多,而对它的自然旅 游资源的开发一直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泰山旅游的发展。当今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消费意识的 转变,以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探索大自然奥 秘为目的的生态旅游、科普和科学考察旅 游日趋走俏,并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的 亮点
国际旅游市场应重点开发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市场,
随着山东省对外开放和交流的不断发展,青岛、烟台、威
4、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泰山旅游资源,促进泰山旅游的
多层次发展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创新结合之探究
新视野INSHIYEXMar. 2016 MAGAZINE 125通过一定设计手段所塑造的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标准,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进行创新性结合,其设计效果更符合我国人民的需求,以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文在系统介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两者进行创新性结合的原则,并最终结合农村与校园景观设计探索其实际应用。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自然景观以其自身直观的审美性可以最大程度促进人类对于景观的欣赏,从而有利于对景观的保护;而人文景观作为精神的外在表现,可以提升受众的艺术涵养,因此两者之间的结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关概念景观这一表述最初来源于德语,是指地表以上可以看见的景象,因此与风景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者之间的差别则主要表现为景观兼具天然性与人造性的双重属性,而风景更多源于天然,因此景观本身即具有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含义。
自然景观根据通常的理解,是指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的、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或者几乎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事物;人文景观则是指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事物,其中包含两个方面:(1)人类为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添附于自然景观之上而形成的景观;(2)人类依靠自身的技术与智慧所创造的独立存在的景观,比如城市景观。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作为景观的两个基本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案例。
(1)泰山。
泰山作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是文化与资源的宝库,其中的石刻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2)西湖。
西湖作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其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正在于自然景观与人为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其与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更留下千古美名。
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原则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创新性结合应该在一定原则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以最终确保两者相结合的最佳效果。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赏析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赏析一、泰山的历史与地位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中国五岳之首。
自古以来,泰山就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被誉为“天下第一山”。
泰山的地势险峻,绵延峻岭,峰峦叠嶂,景色壮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登山观赏。
二、泰山的美丽景观泰山有着众多的美丽景观,其中包括: 1. 千佛峰:位于泰山的最高峰,峰顶建有万仙阁,登上千佛峰可以俯瞰整个泰山的壮丽景色。
2. 玉皇顶:泰山的中心地带,是登山者们最终的目的地,站在玉皇顶上可以看到360度的美景。
3. 少室山:是泰山的东南麓,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山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4. 补天石:传说中补天时断落下的石头,是泰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5. 太室阙: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最壮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泰山的重要文化景观。
三、泰山的诗词与文化泰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许多著名的诗词作品都与泰山有着密切的关系。
### 1. 诸葛亮《过雒山道中作》泰山是中国山脉中最著名的山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在登泰山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例如,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途经泰山时写下了《过雒山道中作》:“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山也者,天下之大山也。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
2. 杜甫《登泰山封禅事后寄方外僧》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曾登上泰山,并在封禅事后写下了《登泰山封禅事后寄方外僧》:“齐州泰山天下雄,登高会稽古未穷。
”这首诗以豪迈的语言描绘了泰山的壮丽与庄重。
3. 白居易《访袁拾遗不遇,泰山夜归宿李杜茅山韵》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游历泰山时,与袁宏道相识,但未能见面,后来在回程途中,白居易写下了《访袁拾遗不遇,泰山夜归宿李杜茅山韵》:“聊向背城登短岭,气味周行独不杳。
溪迴静野复平甸,月晓兰亭欲曙霞。
”这首诗以平和的语气诉说了他与泰山的心灵沟通。
4. 李白《夜泊黄州》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在《夜泊黄州》中写道:“猿鸟恋旧林,人事有代谢。
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研究
(2)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特色性。泰山景观的多样性和特色性是其独特的 魅力之一。在规划时,我们要注重保留和培育各种特色景观,如石坞松涛、云海 玉盘等自然景观。
(3)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泰山作为旅游胜地,需要合理利用其旅游资源。 在规划时,我们要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合理布局旅游线路和设施,提 高旅游体验和效益。
一、泰山景观资源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
在对泰山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时,我们采用综合评价层、项目评价层和因子评 价层三个级别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层主要包括景观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条 件两个方面。项目评价层包括自然、人文和服务景源三个指标。在因子评价层, 我们对自然景源进行美景度、特色性、整体性、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环境耐受 力、环境容量、经济价值等八个方面的评价。
2、景观营造措施
为了营造优美的泰山景观,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对泰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生态 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加强景区管理。加强对泰山景区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游客管理制度和 景区规划制度,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景区环境。
感谢观看
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 和景观营造研究
目录
01 一、泰山景观资源评 价
03 三、结论
02
二、泰山景观营造研 究
04 参考内容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古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被誉为“五 岳之首”和“天下第一山”。泰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精神家园和东方文化的缩影。通过对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评价和景观营造 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中国泰山文化
中国泰山文化中国泰山文化摘要: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形成于25亿年前,是第一次造山运动兴起的大山;它位于山东省中部,华北大平原东侧,京沪铁路中段。
泰山山脉自西向东沿黄河南岸绵延二百多公里。
主峰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以南65公里的泰安市境内,海拔1545米。
她东威沧海,西镇大河,山势挺拔,奇峰突兀,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雄伟、奇特、古老、秀丽,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载人《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
关键词:泰山文化正文:(一)景区概况泰山风景区横跨泰安、济南两市,北距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60公里,南离鲁国都城、孔子故乡的曲阜70公里,津浦铁路在泰山西南侧通过,泰肥、泰新、泰宁、泰济等多条铁路、公路在泰山之南交叉。
泰山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
泰山地区文化历史,几乎与整个中华民族同龄,泰山南麓有大汶口文化,北麓有龙山文化遗址,可以佐证,再早些,还有5万年以前的新泰人文化遗存。
更重要的是泰山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五岳之首,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山岳,这个历史贯穿着整个封建社会,因而使它具有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
从先秦时代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束,前后连续四千年数以百代的帝王或代表帝王的使臣朝拜祭礼泰山,形成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帝王封禅祭礼、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即从祭地的嵩里山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在数千年的泰山文明史中,不仅有泰山的封禅史,还有宗教、审美、科研以及农民运动的丰富历史。
尤其在审美发展史上所产生的美学价值是十分突出的,通天拔地的泰山给人以雄伟的美感。
(二)文化意义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泰山山体的视觉形象端庄凝重,雄伟壮丽:泰山的山体形象,给人以高大、厚重、敦实、坚毅、稳固、安定、壮观、壮美的感觉与审美效果。
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令狐采学摘要:五岳之首的泰山,庄严神圣,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历代皇帝多以封禅泰山为最高荣誉。
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泰山,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的神圣载体。
关键词:泰山历史文化遗产价值1 泰山的人文历史底蕴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能天之势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
根据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泰山周围自远古时是繁衍的中心地带之一。
沂源奥陶纪石灰岩洞穴遗址内,有旧石器晚期的少女臼齿其特征较北京猿人进步,故称“智人牙齿”。
泰山南麓大汶口遗址和北麓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均属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研究母系氏族社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和产生、国家的兴起、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百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则相当于尧舜禹时期。
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伏羲、黄帝、舜、颛顼等4人出生于泰山周围,7个建都于泰山周围,所以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
大之虚在陈(今河南淮阳),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帝喾居亳(今河南偃师)。
”自伏羲至炎帝、黄帝、颛顼等华族均发祥于泰山。
黄帝生于曲阜燕北的寿丘,活动于泰山周围,《韩非子•十过篇》载,黄帝曾令鬼神于泰山之上。
《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曾于泰山之上接受女兵法;黄帝战胜蚩尤后曾为“泰山之稽”。
近几年对城子崖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验证了部分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
泰山人文景观介绍
泰山人文景观介绍
泰山人文景观是指在泰山景区内人们所创造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泰山人文景观,包括历代帝王、名人、文人墨客以及普通百
姓对泰山的咏叹和赞颂。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是民
族意识的集中体现。
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空间
上连绵不断,在时间上延续不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对大自然认识、征服与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
财富的总和。
这些人文景观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景观,也包括历史
文物和名胜古迹等。
泰山人文景观主要由帝王封禅、文人吟咏、民间传说组成。
1.帝王封禅
历史上帝王对泰山进行了多次封禅活动,这些活动从战国一
直延续到清朝。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7位帝王来到泰山封禅,其中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人曾在泰山举行过大规
模的封禅活动,这为泰山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秦始皇东巡时,在泰山祭天;汉武帝在泰山封禅时,祭祀了
很多神;唐高宗李治曾在泰山封禅;唐玄宗曾在泰山举行大规模
祭祀活动,并将“封禅”改为“受封”。
—— 1 —1 —。
《泰山风光》吴组缃
《泰山风光》吴组缃第一篇范文《泰山风光》吴组缃读后感泰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其雄伟壮观、气象万千的风光,不知引发了多少诗人、画家的遐想。
吴组缃先生的《泰山风光》正是这样一部向读者展现泰山神韵的佳作。
书中,吴组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四季风光,春之生机、夏之繁茂、秋之斑斓、冬之素裹,将泰山的自然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写道:“春来草木知时,万物更新,泰山亦然。
”短短一句,便将泰山的春天描绘得栩栩如生。
作者在书中对泰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从古代的帝王封禅,到文人墨客的题咏,再到民间的传说,无不体现出泰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正如书中所述:“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书中对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紧密结合进行了独特的解读。
在作者看来,泰山之美,不仅在于其雄伟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
这种观点在书中多次得到印证,如:“泰山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历史,美在人文。
”书中文字犀利,旁征博引,触类旁通。
作者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历史、文化的诸多思考。
例如,在描述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时,作者写道:“日出东方,光华万丈,人生短暂,吾辈当自强不息。
”此句既展现了泰山的壮美,又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是: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泰山的自然风光,更让我对泰山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中观点独特,文字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正如书中所言:“泰山之美,美在内涵,美在底蕴。
”吴组缃先生的《泰山风光》正是这样一部展现泰山内涵与底蕴的佳作。
第二篇范文《泰山风光》吴组缃读后感——从自然与人文的交织视角在《泰山风光》一书中,吴组缃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泰山画卷。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尝试从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本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泰山,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其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
泰山导游词讲解
泰山导游词讲解2则【文章导读】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通天拔地之势,擎天捧首之姿”屹立于齐鲁大地,号称东岳,尊为五岳之首,是著名的山岳公园和天然历史艺术博物馆。
下面关于泰山导游词讲解2则,欢迎大家阅读借鉴!【篇一】泰山导游词各位朋友:你们好!热诚欢迎你们到泰山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从泰山中路登上山顶。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仍要像古人那样问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
这里是岱庙。
从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现在被知名人称为登天景区,也称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条路中最古老的一条。
我们将从这条路登上极顶。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庙前,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皇帝封禅泰山的起始点。
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都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因此明朝之前,称此为草参亭。
明代加以扩建时,改名为遥参亭。
虽是一字之易,基虔诚却尽含其中了。
朋友们,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着独特地位的,这座遥参亭的建筑构思既出于封禅大典将由此为前奏而步步进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国古代先抑后扬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正阳门内就是岱庙了,平是一个神奇的方。
岱庙有着如此的魅力,决定于它自身的特征。
首先,它的围墙便与一般庙宇不同,围墙周1300米,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呈梯形,下宽17.6米,上宽11米,高约10米,共有8座门:正中为正阳门,是岱庙的正门。
由正阳门进得岱庙来,迎面是配天门,取孔子说的德配天地之意。
配天门两侧,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三殿之间以墙相连,构成岱庙中间第一进院落。
过了仁安门,便是雄伟高大的宋天贶,它又叫峻极殿,是这座庙宇的主体。
天贶殿面阔9间,643.67米,进深5间,17.18米,通高23.3米。
形容泰山的词
形容泰山的词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
遗产,以其巍峨壮观的山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以下是我用中文为您准备的泰山形容词列表:
1. 雄奇壮观:泰山是中国最雄伟壮观的山峰之一,拥有峻峭的山峰、
陡峭的岩壁和壮观的风景,让人无法忘怀。
2. 神秘奇幻:泰山因其历史渊源和神秘传说而备受瞩目,许多传说、
神话和文化遗产都与泰山密不可分,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奇幻的美。
3. 神圣庄严:泰山是道家、儒家、佛家等多个宗教的修行之地,受到
众多信徒的尊崇,许多古迹和寺庙更是体现泰山的神圣庄严。
4. 悠久历史:泰山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山峰,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被誉为“五岳独尊”。
5. 大气磅礴:泰山高耸入云,峰峦叠嶂,山势雄奇,天地间形成的气
势磅礴,让人感到宏大、壮丽,无与伦比。
6. 神奇鬼斧:泰山是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山石扭曲,奇
峰异石,形态多变,让你感受到鬼斧神工的魅力。
7. 静谧祥和:除了泰山的宏伟壮观,泰山还有着令人静心祥和的景色,
山水相依,气象万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祥和的领域。
8. 严峻险峻:泰山的山路崎岖,山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险峻之处,需要游客具备不俗的登山技巧和毅力,但这也是保持泰山原始、自然美的一大特色。
9. 纯净清新:泰山山脉南北长约100公里,茂林修竹,动植物繁多,纯净的空气和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10. 悠然自得:在泰山这座雄伟的山峰面前,人们会感到自己的微小和渺小,但也无须卑躬屈膝,只需悠然自得地走在山径上,尽情享受泰山的大自然美。
泰山人文旅游
植被古木:
泰山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植被覆盖率达80%,从山麓拾级而上,可依次见到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
泰山的古树名木,源于自然,历史悠久,据《史记》载:“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现有34个树种,计万余株。他们与泰山历史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是古老文明的象征,其中著名的有汉柏凌寒、挂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岁、六朝遗相、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银杏、百年紫藤等,每一株都是历史的见证,历经风霜,成为珍贵的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核心价值: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之北。泰山海拔1532.7米 ,气势雄伟磅礴,与衡山、华山、嵩山、恒山并称为五岳名山,而泰山是 “五岳之首”。一句老少皆知的“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的千古绝唱,体现出了人们对泰山的仰望和崇敬。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清朝,先后有72位帝王在登基为“天子”之初,都曾到泰山举行封禅的祭典大礼,其中蕴含了祈求泰山以通天的神力保佑皇权稳定、天下太平的意愿。历代文人名士也纷至沓来,孔子、司马迁、张衡、李白、杜甫,都为之留下了不朽之作。由此可见泰山不仅仅是自然之山的大气磅礴,而且他还是一座文化之山,封建帝王和古代文人为泰山留下了大量历史文物和古迹,使得这座东岳泰山成为“五岳之尊”誉冠至今,成世人向往胜地。
泰山导游词500字精选5篇
泰山导游词500字精选5篇泰山导游词1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张___。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旅游观光。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海拔1545米,为我国五岳之东岳。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
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庙。
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为历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
你们看,这是岱庙主殿天贶殿,是我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
岱庙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块,多藏于汉柏院内。
大殿前还有秦始皇的无字碑。
院北东御座是帝王来泰山封禅时休息的地方。
岱庙真是一个历史文物、诗文、绘画、书法、雕刻艺术的综合博物馆啊!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主峰。
主峰的东侧有一个观日石。
传说古人爬山时,很难看到日出,人们齐心协力从山上搬来一块大石头,成了今天的观日点。
现在人们只要站在观日点上,就可看见日出了。
大家休息一下,留个影,如果留完影的话,请跟我一起下山。
游客们,泰山的景色确实很雄伟。
如果您还没有尽兴,那就带着您的亲朋好友再次来泰山旅游观光。
小张在泰山随时恭候您的光临!谢谢大家!泰山导游词2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首先,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
以泰山为例论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如何结合的
以泰山为例论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如何结合的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中部。
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泰山为全球首例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的恰到好处。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
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泰山的美在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而这种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和”。
所谓“和”也就是多样统一所形成的整体和谐,泰山的美就在于它的宏大的整体和谐。
泰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泰山从岱宗坊到岱顶是一条长长地游览线,步移景换,体现了泰山以动观为主的特点。
期间静观的点,也就路途中散落的亭台,对于游览怎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不如途中的对松亭就是游人驻足欣赏万松山景物最理想的地方。
从山路和途中亭台的布局中,我们看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二、泰山上的石头和其他山上的石头并无两样,但是由于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上面留下了碑刻,使泰山上的石头历史人文气息浓厚,增加了他的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200余处碑碣石刻,这些石刻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
泰山现存有石刻1696处,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的精彩去处之一。
二、泰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大大增加了泰山的审美内涵,甚至使一些极其平常的自然景观蓬荜生辉。
如五大夫松,在众多的泰山松树之中本极其普通,但由于秦始皇封其为五大夫,就使其成了“泰山八景”之一。
见到它,仿佛每一位游客都可以纵跃茫茫千年的历史,与古人息息相通,从而勾起深沉绵邈的历史感,如果抽掉这一传说,五大夫松便毫不足观,游人的游览情绪也会大大削弱。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泰山美包括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的有机结合,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价值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景观。
自然特征是自然美的物质基础,但泰山的美离不开民族的历史文化。
泰山作为历代登临胜地,不同于一般自然风光。
它不是纯自然的存在,它经过了历代的精心营构。
在这一点上泰山景观带有某种园林性质。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是:自然景观因人文景观而显著、充实;人文景观因自然景观而得以保存和发展。
泰山的人文景观包括宫室、碑坊、道路、桥梁、亭台、石刻等等。
人文景观的营构主要是为了烘托和渲染泰山本身的万千气象。
风景区设计者好像是—位玉雕巨匠,他没有用雕刻掩盖玉的素质,而是更巧妙地显示了玉石本身的美。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从整体上看有以下特点:2.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泰山以。
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它的美在于和谐的整体,它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提出。
和”这个美学范畴。
所谓“和”,也就是多样统一所形成的整体和谐。
泰山的美就在于它的宏大的整体和谐。
这里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及美学思想。
2.1岱庙的整体构思。
从泰山南麓的遥参亭、岱庙到玉皇顶,一切安排都是围绕“朝天”这个主题。
由岱庙南边的通天街、双龙碑、双龙池、遥参坊、遥参亭步人岱庙,这是“朝天”的酝酿阶段。
进岱庙有东西掖门,东日“仰高”,西日。
见大”。
庙内建筑群南北纵深排列,由正阳门经配天门、仁安门至天舰殿。
天贶殿作为主殿,高耸于露台之上,可说是泰山的象征。
庙内古柏峥嵘,石碑林立,唤起人们强烈的历史感。
从岱庙开始,由岱宗坊经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这是一个朝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切人文景观仍然是环绕着“朝天”这个主题。
2.2南天门的整体构思。
南天门犹如泰山的眼睛,在整体中居于突出的中心地位。
从岱宗坊便可遥望南天门,在登山途中随着山势变化,南天门时隐时现,仿佛在不断地招唤和吸引着游人。
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研究
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研究一、本文概述《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研究》一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及其营造策略。
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首,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同时结合现代景观营造的理念和技术,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保护泰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
随后,我们将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概括性地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和主要观点,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保护和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泰山风景名胜区实现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其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泰山风景名胜区概况泰山,古称“岱宗”“岱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2′至117°9′,北纬35°48′至36°18′,总面积426平方公里。
泰山以其巍峨挺拔的雄姿、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五岳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景观资源类型丰富,既有雄伟壮丽的山岳风光,又有秀美的溪流瀑布、幽深的峡谷、奇特的岩石等。
其中,泰山日出、云海、晚霞、雪景等更是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
同时,泰山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岱庙、经石峪、玉皇顶、南天门等,这些古迹和景观见证了泰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近年来,泰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积极开展景观营造和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等措施,不断提升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泰山南天门景点介绍
泰山南天门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是登山盘道的顶端,海拔1460米。
它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
南天门古称“天门关”,又名三天门,创建于元中统五年(1264年),由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
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现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风格。
南天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
门洞上方有摩空阁,门洞两侧有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站在南天门前,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
在南天门处,游人可以一览众山,满目空翠,疲劳顿失。
每当山间云雾出没、变幻无穷的时候,南天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十八盘似天梯倒挂,更加衬托出泰山主峰的雄伟壮丽。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诗文墨宝,其中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更是脍炙人口。
此外,南天门还是泰山的著名标志之一,它的构思与建造,是泰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最佳范例。
因此,南天门不仅是泰山登山盘道的顶端,也是泰山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重要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朝拜。
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泰安
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泰安1.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南部,是五岳之首,中华名山之一。
泰山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五岳独尊”,概括为“五岳之首”2.泰山风景区是一处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综合性旅游胜地,以泰山峰林、玉皇顶、岱庙等著名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点为主体3.登泰山可由中天门、南天门、北天门三路攀登。
主要景观有日观峰、汉牡峰、探海峰、石经峰、南天门等4.泰山山体石灰岩成因,雕刻是泰山最为著名的景观之一。
其中灵岩寺、盘道、古石刻等景观各具特色,令游人目不暇接5.泰山又有“泰山云海”、“泰山日出”等自然风光,让游人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6.泰山的四季风光各异,春夏花瓣飘香、秋日金秋、冬季风雪皑皑。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景等待游人去探索7.登泰山是登高望远,远眺群山,仰视蓝天白云,置身于沉寂与宏大之中,让人由心生敬畏8.泰山神奇多姿的山体地貌,象征淳朴,充满了古老、神秘、宏伟等气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索9.泰山山水相依,云雾缭绕,山峦险峻,景物绮丽,登山顶上,放眼极目,令人顿感大气磅礴10.泰山仙境全景地貌奇绝幽深,花香四季常在,融天地人为一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山”11.泰山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名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被尊为“五岳之首”、“山东之魂”12.泰山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物种资源,给予它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13.泰山的山脉河流盘绕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格局,夹江寨、莲花峰、人字峪等景观展现了泰山的独特之处14.泰山还有许多传统民俗和宗教活动,如神仙传说、开演等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神明和自然界的崇拜和敬畏之情15.泰山是著名的登山胜地,同时也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夏季凉爽宜人,冬季雪景如画,是旅游观光的绝佳选择16.泰山的景点众多,有名胜古迹如汉牡峰、岱顶、岳飞庙、道家圣地玉皇顶等,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17.泰山位于黄河东部,水资源丰富,泰山保护区建设了许多湖泊和溪流,给予泰山更多的生机和活力18.泰山风景区开发了许多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如索道、环山公路、拱椅和休息区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19.泰山风景区管理严格,环境干净整洁,游客秩序良好,为游览者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20.泰安是内地山东省临沂市与泰安市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它蜿蜒在柳姑河两岸,漂浮在碧波之中21.泰安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资源的城市。
泰山为什么被评为世界双遗产
世界遗产与旅游题目:请站在旅游者的角度谈谈泰山旅游的自然的特色?并请你结合所学课程知识谈谈泰山为什么能够评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五岳之首”泰山,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它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古老华夏的重要发祥地,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和艺术博物馆,被尊崇为“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名山”、“东方历史文化宝库”,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泰山以符合文化遗产的全部六条遴选标准和一条自然遗产标准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泰山作为自然遗产的利用相当充足。
泰山所体现出的自然遗产因素方面的特点显示出它的山体高大及表形的雄伟。
莽莽苍苍,雄踞于中国东部的泰山,跨越泰安和济南两市,总面积426平方公里,最高峰天柱峰海拔1545米,古时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为泰山,称为东岳,位居五岳之首。
泰山雄伟挺拔、山势陡峻、峰峦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以奇、险、秀、幽、奥、旷的自然景观和遍布名胜古迹而著称。
玉皇顶是泰山的主峰,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立于玉皇顶上俯瞰岱下,“星罗棋布的群峰,奔腾蹴踊,磅礴无际;举目远眺,河流纵横,阡陌交织,原野苍缘,村落鳞次。
”东有观日亭,可观旭日东升。
西有观河亭,可远眺黄河,可一览晚霞夕照、黄河金带和云海玉盘等壮丽景色。
西北有古登峰台碑,为历代帝王登峰泰山处。
东南平坦处为平顶峰,有“五岳独尊”、“登峰造极”等大字石刻。
由南天门向北岔行,可到被称为“泰山后花园”的后石铭。
这里奇峰插天,怪石如笋,故称“笋城”。
从岱顶下山,回到中天门,沿凤凰岭西行,便到黑龙潭。
这里山崖壁立,飞瀑悬空,为泰山又一胜景。
岱庙是历代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是位于山下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劫,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
泰山,不但在地质学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研究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随着旭日东升,黎明前的黑暗在瞬息间变幻出层出不穷、斑斓夺目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发表时间:2009-11-07T09:35:25.420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范宏亮[导读]【摘要】分析了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和谐,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表达了中国美学思想中“和”这个美学范畴。
通过分析道路与溪水、山谷的结合,以及泰山盘道上的亭、坊、石栏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表明了泰山景观的特点是自然本身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以及景观与游人心理、生理上的和谐。
【关键字】泰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朝天;艺术风格1.引言泰山美包括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的有机结合,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价值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景观。
[1]自然特征是自然美的物质基础,但泰山的美离不开民族的历史文化。
泰山作为历代登临胜地, 不同于一般自然风光。
它不是纯自然的存在,它经过了历代的精心营构。
在这一点上泰山景观带有某种园林性质。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是:自然景观因人文景观而显著、充实;人文景观因自然景观而得以保存和发展。
泰山的人文景观包括宫室、碑坊、道路、桥梁、亭台、石刻等等。
人文景观的营构主要是为了烘托和渲染泰山本身的万千气象。
风景区设计者好像是一位玉雕巨匠,他没有用雕刻掩盖玉的素质,而是更巧妙地显示了玉石本身的美。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从整体上看有以下特点:2.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它的美在于和谐的整体,它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提出“和”这个美学范畴。
所谓“和”,也就是多样统一所形成的整体和谐。
泰山的美就在于它的宏大的整体和谐。
这里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及美学思想。
2.1岱庙的整体构思。
从泰山南麓的遥参亭、岱庙到玉皇顶,一切安排都是围绕“朝天”这个主题。
由岱庙南边的通天街、双龙碑、双龙池、遥参坊、遥参亭步入岱庙 , 这是“朝天”的酝酿阶段。
进岱庙有东西掖门, 东曰“仰高”, 西曰“见大”。
庙内建筑群南北纵深排列,由正阳门经配天门、仁安门至天舰殿。
天貺殿作为主殿,高耸于露台之上,可说是泰山的象征。
庙内古柏峥嵘, 石碑林立 , 唤起人们强烈的历史感。
从岱庙开始, 由岱宗坊经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这是一个朝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切人文景观仍然是环绕着“朝天”这个主题。
2.2南天门的整体构思。
南天门犹如泰山的眼睛,在整体中居于突出的中心地位。
从岱宗坊便可遥望南天门,在登山途中随着山势变化,南天门时隐时现,仿佛在不断地招唤和吸引着游人。
待登上南天门回首而顾,盘道犹如游龙飞腾而上。
2.2.1南天门的构思特点。
南天门的构思可说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范例,南天门的构思有以下特点:一、南天门位于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低拗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由于双峰对称,烘托了南天门的中心地位。
二、南天门位于山脊上,与蓝天交接,在蓝天的衬托下,深浅对比强烈,建筑轮廓鲜明。
三、南天门处在紧十八盘的尽头。
石级好似天梯高悬,也好象一只巨手托着南天门。
游人经过艰苦攀登,终于达到最后的一道天关。
南天门是漫长的盘道的一个结尾。
就好象一个长的句子, 一天门、中天门都是逗点,南天门是一个句点。
南天门城楼与城楼上摩空阁的屋檐形成两条横线,是紧十八盘台阶节奏的延伸。
这个收尾很自然也很协调。
四、南天门作为岱顶的屏障,预示前面将要呈现的仙境。
在意境上具有含蓄的特点。
在空间变化上体现了欲放先收。
过南天门在未了轩前的院落是一个狭小的封闭空间,与将要出现的岱顶的开阔景观形成对比,把游人的感受推向高潮。
2.2.2南天门在不同距离的视觉感受。
在岱宗坊是从远距离看到南天门,这时泰山的整体感很突出,灰蒙蒙的一片群山高耸入云,南天门不过是天际的一个小黑点,但它已经向游人招手了。
在中天门看南天门,是中距离观赏,这是欣赏南天门的最佳视点,经过中天门以南的漫长的收敛空间,在中天门突然展现了一片开阔的空间。
这时候最能显示南天门的气势。
翔凤岭、飞龙岩的山脊向南天门两侧延伸,宛如一只振翅奋飞的大鹏。
在中天门向北眺望,南天门的轮廓已较清晰,南天门的暗红色彩亦隐约可见,紧连南天门的盘道也显出气势。
使人感到南天门正在殷切召唤游人,但攀登的路程仍将是艰苦的。
到了升仙坊,仰望南天门,是近距离欣赏了。
这时候不仅南天门的轮廓很清晰,连城楼上“南天门”三个金字、“摩空阁”的题字都可看得很清楚 , 南天门已经在张开双臂欢迎游人了。
登上“紧十八盘”, 终于到了南天门。
但是眼前的南天门反而觉得似乎变小了。
因为当人们紧靠南天门时,它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已在视线中消失,仅仅局限在一个建筑形象上,就不能产生在宏观中所得到的南天门的气势。
这里面有心理学上错觉的作用。
南天门的构思生动地体现了“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凭人工之力,意境相合,构成人类文明千古诗篇”。
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的烘托,使雄者益雄、险者益险。
2.3玉皇顶的整体构思。
过南天门、未了轩、天街、碧霞祠到达玉皇顶。
这一组建筑群和山下的通天街、岱庙 , 遥相呼应。
所不同的是从山下的人间已进入仙境。
玉皇顶的建筑居于泰山最高处,建筑的轮廓线与玉皇顶山头的轮廓线自然贴合。
玉帝庙的建筑可说是岱顶形象的完成和延伸。
玉帝观内露出山的最高处一一“极顶石”。
“极顶石”的构思很妙 ,也很富于想象,可以说是小中见大。
这一圆浑的基岩露头,犹如泰山的缩影,使玉皇庙的狭小而单调的庭院变得很有意味、情趣,使人感到泰山是那么雄伟,那么可亲,那么令人回味 ! 这种构思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了人的因素。
人登上泰山的极顶,不是显得自己渺小,而是感到自豪。
玉皇顶的一幅对联体现了这个特点:“地到无边天体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
[2]从泰山建筑的整体布局看,犹如一首乐曲。
遥参亭为序曲,南天门、玉皇顶是高潮, 后石坞是尾声。
3.道路与溪水、山谷的结合3.1道路与溪水的结合。
道路与溪水结合可以丰富登山中的情趣。
如在中天门以南斗母宫内有“听泉山房”, 可以观赏“三潭叠泉”;在烈士纪念碑附近有摩崖石刻“听泉”二字;在王母池有“咽石山房”, 内有题词“半潭秋水一房山”, 王母池附近还有“观澜亭”;在经石峪有“水簸”, 石壁上还刻有明代崔应鳞《题晒经石水策》诗;在云步桥北有瀑布泉。
由于道路与泉水结合,使游人在艰辛的攀登中感到轻松、愉快。
道路建筑于山谷底部 , 石级宽平修整。
因此,山势虽然高峻 , 却给人以安稳感 , 即“山险心平”。
道旁低矮坚实的石栏,可供游人随时坐下歇息。
由于道路修整,游人在夜间也可以攀登泰山。
[3]3.2盘道的节奏起伏。
盘道随山势起伏,在节奏上出现三次大的一弛一张。
第一次是从岱宗坊到中天门,开始道路平缓,愈往上坡度愈大。
从壶天阁至中天门的盘道,平面距离短,而坡势陡峭,也是通天之途最为曲折的历程。
在此因山就势 ,筑了“迴马岭”、药王庙、三大士殿,调节了游人的情绪与体力。
到中天门形成高潮。
第二次是从中天门到南天门。
过中天门向下经过一段平缓地段,行走轻便,称为“快活三里”,使游人在攀登陡峭的中天门后 , 心情得以舒缓。
从“快活三里”往北到对松山经过三个“十八盘”到南天门,这又是一次高潮。
在三个“十八盘”(石级加台面为一盘)中又分为“慢十八盘”、“不紧不慢十八盘”、“紧十八盘”。
而“慢十八盘”指石阶坡度较小 ,台面较宽 , 连续的石阶较少;“紧十八盘”指坡度较陡,台面少而窄,连续的石阶增多“不紧不慢十八盘”则是一种过渡。
第三次是从南天门到玉皇顶。
在南天门经过一段开阔、平缓的天街,最后登上玉皇顶。
在登山的全过程中, 经过这三次大的一弛一张使游人在生理心理上得到充分调节。
3.3亭、坊在盘道设计中的作用。
在盘道上的亭和坊也起着调节游人情绪的作用。
如果说路是线,是流动过程, 亭便是“点”,亭者停也,停下来作静的观赏。
陈从周认为,园林有动观有静观之分,“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览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 动观为辅。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说苑》)泰山作为风景区虽与园林有别, 但就其较长的游览线看,颇近似大园。
从岱宗坊到岱顶是一条长的游览线,步移景换,体现了动观为主的特点。
其间静观的点,对于游览有重要辅助作用。
如对松亭就是游人驻足欣赏万松山景物最理想之地。
真所谓“岳最佳处,对松真奇绝”。
“坊”是游程中的一个段落, 也可以调节游人情绪。
如南天门下面的“升仙坊”, 意味着对游人攀登极顶的鼓舞。
升仙坊旁的小平台使游人在攀登“紧十八盘”前在体力上得到休整,并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赏南天门的最佳视点。
总之 , 泰山的妙处只有在登山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领略。
所谓“看山如玩册页,游山如展手卷”,意思就是在过程中去欣赏自然美。
登岱顶虽然是登山的终极目标,但并不是登山的唯一目的。
登泰山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登山的乐趣 , 可以更好地领略攀登绝顶的兴味。
4.结论泰山的美离不开它的自然特征。
脱离了泰山原有的自然特征,一切艺术想象都会失去依凭。
泰山的美并不仅限于自然特征,也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和谐,体现了泰山的美。
泰山景观的规划就是要达到整体的和谐。
既要保持自然本身的和谐,又要解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以及景观与游人心理、生理上的和谐。
参考文献[1]曹南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风景名胜区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2]刘秀池.泰山大全 [M]. 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8[3]史欣.碑刻与摩崖[M].济南:齐鲁书社,2000.9(作者简介:范宏亮,1980.10—,男,山东人,昆明理工大学硕士,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