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期末战略管理总结

期末战略管理总结一、引言战略管理是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管理领域,它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目标设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
在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中,我对战略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
在本文中,我将对本学期的战略管理学习进行总结,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的收获。
希望通过这篇总结,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启发,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二、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相关概念。
通过了解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我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尤其是学习了SWOT分析和五力模型等工具,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此外,我还学习了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了解了不同的战略管理理论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三、案例分析的实践经验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参与了多个案例分析项目。
通过对实际企业案例的分析,我得以将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案例分析项目中,我们需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战略。
通过和团队成员的讨论和合作,我学到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将自己的思考和结论清晰地表达出来。
此外,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也学到了如何有效地协调不同意见和观点,以达到共识。
四、团队合作的收获在本学期的战略管理课程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团队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分析了一家企业的战略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项目,我认识到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个成员的积极贡献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我们在项目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共同分享和学习。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到了如何与他人相互协作、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如何解决团队冲突。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非常有价值。
五、展望未来发展通过本学期的战略管理学习,我对战略管理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
战略管理要点总结期末复习

1、企业战略的概念: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自身主要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重大的、带全局性问题的谋划。
内涵:(1)战略是一种计划:战略要确定企业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
在活动前制定、有目的的活动(2)战略是一种计谋:战略是战胜竞争对手的手段。
战略不仅是打败竞争对手,而且谋求提升企业自身实力(3)战略是一种定位:确定企业在环境(市场)中占据的位置:A行业定位:生产什么产品或服务B竞争地位的定位:确立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过程要素: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经营范围,竞争优势,资源配置,协同效应2、竞争优势:使企业处于强有力竞争地位的产品/服务与市场组合的特性。
企业拥有的各种优势归结为两种:低成本和独特性(速度、品质、服务等)3、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及联系:A总体战略(公司战略):是涉及企业整体,起着统帅全局作用的战略。
主要内容:(1)经营范围(2)资源配置:决定资金、资源的流动与配置B经营单位战略(事业部战略):针对某个业务领域所制定的竞争战略对于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表现为某一战略单位如事业部或分公司的战略,在中小企业表现为某一产品在某一市场的战略。
C职能战略:是为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策略。
通常是短期的局部的。
按企业经营职能划分为供应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公关战略等。
三个战略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4、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和实施战略,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控制以实现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全部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
过程: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
5、战略管理的特点:全局性,长远性,涉及企业大量资源配置,环境适应性作用: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环境变化作出有效的反应;整合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获得整体效益;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避免企业发展出现重大方向性错误;促进企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6、外部环境的分类:(1)微观环境(产业环境)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因素,包括行业性质、竞争者状况、消费者、中间商及其他社会利益集团。
战略管理期末考核总结

战略管理期末考核总结一、前言在过去的学期中,我学习了战略管理这门课程。
通过课堂学习、案例分析和团队项目等方式,我对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随着期末考试的到来,我将对我所学的战略管理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巩固知识,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特定目标和条件下,通过对内外环境的分析、选择和实施,来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使命和目标的确定、环境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等。
1. 组织使命和目标的确定组织使命是组织存在的核心目的和价值观念的陈述,它为组织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方向。
组织目标是组织为实现使命而制定的具体目标,包括财务目标、市场目标、生产目标和创新目标等。
2.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以了解组织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资源环境,并为战略选择提供依据。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宏观环境分析等。
内部环境分析包括组织资源分析、组织能力分析和文化分析等。
3. 战略选择战略选择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战略进行选择,包括定位战略、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等。
定位战略是指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发展战略是指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增长方式,竞争战略是指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而采取的策略。
4. 战略实施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计划,并通过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和协调来实现战略目标。
战略实施包括资源配置、组织结构、行动计划和绩效管理等。
5. 战略控制战略控制是对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控制包括战略评估、绩效评估和战略调整等。
三、个人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战略管理这门课程,我对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从整体上把握市场环境和竞争力,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 立足长远,明确组织使命和目标组织使命和目标的确定是战略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战略管理期末重点

第一章1、战略:作战的谋略,最初多应用于军事领域,现在除军事领域外,战略正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在管理学中,战略是指组织对有关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对生产经营和持续、稳定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
2、企业战略管理是对制定、实施、评估、调控和变革企业战略的全部活动的总称。
包含四个主要阶段:战略分析阶段、战略选择阶段、战略实施阶段、战略控制阶段。
3、战略管理理论从发展的先后顺序看,大体上经过了如下三个阶段的演变:60、70年代(钱德勒):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扩展: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变化而变化。
80年代:(波特):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扩展:波特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竞争战略,而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2)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优势的竞争地位。
与经典战略理论相比,竞争战略理论前进了一大步。
它指出了企业在分析产业(市场)结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将其竞争战略的眼光转向对有吸引力的产业的选择上。
90年代早期: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扩展:该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异质、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的标准)。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4、公司战略制定的层次一、公司层战略:从全公司高度,管理一组业务的策略计划:如何建立竞争地位、如何多元化(由CEO和其他高层执行官制定)二、业务层战略(针对公司的每项业务):加强每种业务市场地位,构筑竞争优势如:液体奶、奶粉(由公司负责不同业务线的普通经理制定,在每个业务范围内还常常有来自职能领域活动的领导者建议和意见)三、每个业务内部的职能层战略:如:产品开发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技术战略(由某个业务内部主要职能活动的领导者制定)四、每个业务内部的经营战略:各经营单位的战略,如工厂、分销中心、地理区域等(由品牌经理、工厂、分销公司的执行经理,以及战略上的重要的活动的经理制定)补充:在一个单一业务的公司中,此两个层次合并成公司业务战略5、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1产品市场界定(Product--Market Scope)界定企业到底属于哪一个产业,以定出本身的产品和市场的属性,同时也界定了潜在的竞争者。
战略管理期末重点完全版

战略管理1.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性•风险性•创新性2.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核心思想:1)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2)企业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与适应3.战略管理的利益相关者4.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公司层,业务层,职能层5.企业愿景、使命、战略目标企业愿景的功能:激励性——它是企业可望而暂时不可及的目标,需要员工发挥最大潜能才可以实现。
它可以唤起人们的希望,并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向心中的目标努力。
共同性——它不仅是企业自身对未来的期望,而是企业环境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对未来的期望。
时效性——它是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理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而改变。
前瞻性——它作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企业前进的方向。
企业使命(mission)是指企业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
实质上,企业使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原则、方向和哲学。
它定义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和成长的道路;规定了组织所开展的业务;并把组织员工紧密结合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回答“企业的业务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
企业使命的功能:1)可以指出一个共同的方向;2)可以避免互相冲突的目标;3)可以提供资源分配的准则;4)提供了工作上的广泛指导原则;5)可以作为发展企业后续目标的基础;6)可以创造一种后续基调或者组织气候“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制定企业使命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的业务是什么?(2)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样?(3)我们的业务将会成为什么样?使命制定过程应:(1)使命本身必须简洁、条理清楚。
(2)使命必须把握好“度”的问题(3)使命好坏的评价要由顾客的“用脚投票”、消费者用“货币选票”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来决定。
使命管理的内容:使命必须与愿景相结合使命管理必须打破权势使命必须与组织的价值观相结合组织的各个部门也必须制定使命宣言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所期望达到的成果与变成的状态。
企业战略管理知识重点总结

企业战略管理知识重点总结企业战略管理知识重点总结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制定、实施和监督战略的过程。
它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了解许多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几个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1. 核心竞争力企业和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拥有的、使其与其竞争对手有区别的、难以复制的优势。
如何发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利用核心竞争力进行差异化竞争,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2.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时常用的一种分析工具。
SWOT分析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Strength(企业优势)、Weakness(企业弱势)、Opportunity(市场机会)和Threats (市场威胁)。
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策略。
3. 五力分析五力分析是根据波特的学说进行的一种市场分析工具。
五力分析主要分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方的议价能力、同行业竞争者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以及替代品的威胁。
通过五力分析,企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市场的竞争格局,帮助企业制定对应的战略方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4.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下,科技变革日新月异,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5. 管理者的领导力管理者的领导力是企业战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管理者的领导力主要包括所具备的胆略、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企业、市场、竞争、技术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领导能力。
总结:以上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几个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篇:战略管理期末复习重点战略管理P21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1.产品与市场范围(企业正在做什么?未来做什么)2.增长向量3.竞争优势4.协同作用(是衡量企业新产品与市场项目的一种变量)P23-25(掌握)战略管理层次:公司层战略管理,业务层战略管理(内容:如何获得竞争优势),职能层战略管理P46-48明茨伯格的定义/战略的5P模型(单选/多选):1.战略是一种计划(计划在行动之前)2.战略是一种计策(计划在行动之中)3.战略是一种模式(战略是行为的结果)4.战略是一种定位5.战略是一种观念P51企业的宏观环境/掌握PEST模型(多选)行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的分布状况),技术环境 P56-63波特的五力分析法(简答,论述,案例,选择)行业结构中五钟基本的竞争力量:即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的参加竞争者,代替品生产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P63(掌握)战略环境要素评价模型/外部因素评价(外部,行业关键战略):列出企业的主要机会和威胁一般控制在5~20个P63(掌握)行业关键战略要素评价矩阵(本企业---外部)行业评价矩阵要素可以是外部也可以是内部环境评价模型与行业评价矩阵的异同:一,两者的权重和总加权分数的含义相同二,区别:1.环境评价模型只包括外部关键因素,而行业评价矩阵既包括外部因素也包括内部因素2.行业环境矩阵中的关键因素更为笼统,环境评价模型分为机会和威胁两类3.行业评价矩阵中,竞争公司的评分与总加权分数可以与被分析公司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而战略评价模型是对公司自身的评分P77-79(掌握核心竞争力及其特征)核心竞争力:是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P77-79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什么是核心能力,他有哪些特征)核心竞争力有四个标准,他们也称做核心竞争的四种战略力量,即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难以模仿的能力和不可替代的能力核心竞争力都是能力,但不是每一个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
(完整版)战略管理考试重点

1.简述战略管理与职业规划的关系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发展方向、目标,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若把职业生涯当做一个组织来决策规划,战略管理理论就可以应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使学生能够更科学、合理的进行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以及职业定位。
(战略管理一般针对公司而言,对人一般说职业规划。
但是个人认为如果用在人身上是异曲同工的。
他们都是对事物的一个组织安排。
其目的就是让人们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一个项目,不段的反思总结,不断修正。
(这是从别的地方又找的一点))2.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简明阐述你的职业生涯规划(1)人生信念和价值观(企业使命)1、职业价值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
我们这里考察的职业价值观,在于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
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l)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
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
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
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
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
人的职业价值观可分为以下十三种类型,各类型的基本含义如下:(1)利他主义:总是为他人着想,把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作为自己的追求(2)审美主义:能不断地追求美的东西,得到美感的享受。
战略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1、战略的五种定义(明茨伯格)计划型战略:强调企业管理人员要有意识地行动,凡事谋划在前,行事在后。
模式型战略:强调战略重在产生行动,否则只是空想.战略也可以自发地产生。
计策型战略:强调战略是为威胁或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重在达成预期竞争目的。
定位型战略:一个组织在其所处环境中的位置,对企业而言就是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观念型战略:强调战略过程的集体意识,要求企业成员共享战略观念,形成一致的行动。
2、战略层次公司战略:侧重点是经营范围和领域、各项事业部之间的资源分配经营战略:要获得怎样的的竞争地位、如何获取竞争优势职能战略:贯彻事业部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确定职能战略重点、阶段和措施3、战略四要素(安索夫)竞争优势:获利能力的保证产品与市场领域:获利能力的范围成长方向:获利能力范围的扩展方向协同效应:总体获利能力的潜力挖掘4、战略管理过程战略分析:企业环境、责任与目标、资源与能力战略选择: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国际化战略战略实施:职能战略、领导、组织结构5、三阶段说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70年代)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20c80年代)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20世纪90年代)6、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主要人物安索夫、拜亚斯、格鲁克、贝茨和艾德雷奇7、五力模型及各自的影响因素现有企业间的竞争:集中与平衡、市场增长率、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产品差异及转换成本、行业中总体生产规模和能力大幅度的提高、退出壁垒、竞争者的多样性新加入者的威胁:规模经济、品牌偏好与客户忠诚、资金需求、学习和经验曲线、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分销渠道、政府政策替代产品的威胁:盈利能力、生产厂商采取的生产战略、转换成本、用户使用替代品的欲望、替代品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供应商的威胁:供应商和本行业的集中度、供应品的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应品对本行业和本行业对供应品的重要性、供应品的差异性和转换成本、纵向一体化程度买方的威胁:集中度与数量、盈利能力、后向整合能力、本行业企业向前一体化的可能性、信息的掌握程度、从该行业购买的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转换成本、产品对买方产品质量或服务的影响程度、购买的产品占购买商全部费用或全部购买量中的比重8、竞争对手的假设对自己的假设、对产业及产业中其他公司的假设9、企业资源的分类按是否容易辨识和评估划分: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按维持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不同划分:长周期、标准周期和短周期资源按暂时性或可否及时调整划分:流量资源、存量资源10、核心能力提出者:普拉哈拉德、哈默概念: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判断标准:有价值的能力、独特的能力、难于模仿的能力11、价值链分析(波特)由价值活动和边际利润两部分组成,价值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进料后勤、生产、发货后勤、销售、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意义:关键活动的标杆学习、获得成本竞争力的战略选择12、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战略要素,在进行系统评价(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基础上,形成战略设想的战略分析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知识点大汇总

1传统战略观念对战略的认识:战略是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战略是企业高层管理的责任保持战略过程的正式性和刚性2权势学派对战略的认识战略采取正式形式,运用具体的使对手难堪的手段在微观权势方面一般不存在某一个起支配作用的个人在宏观权势方面采取积极的具有政治色彩的战略。
3战略权变观念战略是连续的决策和行动方式,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战略,也可以是权变(无计划)战略。
4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管理是对确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过程的管理。
狭义战略管理概念包含四项关键战略要素:资源配置业务组合竞争优势协同优势5战略管理的主体特征企业战略目标反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企业管理层一致认可并共同努力,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企业内对战略目标负责的各层次都应成为战略制定者; 企业对环境应具有主动反应能力; 企业具有合理考核战略业绩的能力,能获得并享有战略业绩带来的价值。
6战略管理的对象从关键战略要素出发:包括业务组合、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优势,以及四类关键战略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化;从战略管理模式出发:包括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各成份及其相互关系,涉及到外部环境、内部各战略层次和各业务部门。
从战略管理过程出发: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从战略问题涉及的范围看:包括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层次、各业务,还涉及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与其它相关企业的关系。
7职能战略内容业务战略成功实施对各职能的具体要求;特定职能活动和相关职能活动的关系;职能活动的组织安排;职能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
8重要的职能战略采购战略生产战略营销和服务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技术战略9战略决策的性质重要性未来导向性系统和开放性10战略决策观创业家型决策观适应型决策观计划型决策观逻辑渐进型决策观11创业家型决策观强调由企业内一位有权势的人制定战略。
创业家型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抓住机会,其次才是解决问题。
战略受企业创始人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认识的指导,战略一般包含大型的、雄心勃勃的决策。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

名词解析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其间组织通过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和学习,建立战略方向、制定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战略并且执行这些战略,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满足关键的组织利益相关者。
2、事业部战略:是企业某一独立核算单位或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营单位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谋划,它要把公司经营战略中规定的方向和意图具体化,成为更明确的针对各项经营事业的目标和战略。
3、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一系列旨在将事业部战略及公司战略与那些技能、资源、产能相匹配的计划。
4、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5、前馈控制:是基于对利益相关者投入及宏观环境的分析,帮助经理人员预计在组织外部和内部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6、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
7战略重构:当顾客、竞争对手以及技术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了变化的经营环境,要求组织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8、企业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战略管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企业一项资源或者能力具备哪些特征时可称之为核心能力/可持续竞争优势1、该资源或者能力是有价值的。
2、该资源或者能力是独特的。
3、组织要适于资源和能力的开发。
4、企业管理者知道,潜在的资源和能力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并可以采取若干措施使之成为优势。
5该资源或能力是难以模仿的或模仿成本极高。
6、不存在现成的替代品。
二、如何进行SWOT分析三、战略通常被分成哪三类1、公司战略2、事业部战略3、职能战略四、宏观环境包含哪四种力量1、政治力量2、经济力量3、社会文化力量4、技术力量五、CEO需要有哪四个方面的主要责任1、他必须能够创造或设计组织的目的、愿景以及核心价值。
战略管理 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1、战略竞争力(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is achieved when a firm successfully formulates and implements a value creating strategy.当一个公司成功地制定并且执行价值创造战略时,他将获得战略竞争性。
2、战略(strategy):A strategy is an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set of commitments and actions designed to exploit core competencies and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战略就是用来发展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的综合、协调的约定与行动。
3、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A firm h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en it implements a strategy that creates superior value for customers and that competitors are unable to duplicate or find it too costly to try to imitate.当一个公司具有竞争优势时,其战略的执行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竞争对手无法复制,并且高昂的成本也使得对手难以模仿。
4、超额利润(Above-average returns):Above-average returns are returns in excess of what an investor expects to earn from other investments with a similar amount of risk.超额利润是指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了投资者预期能从其他相同风险投资项目中获得的利润。
战略管理期末考试笔记

1.商业模式:是管理者整合企业要素,形成的完整的,有独特竞争力的运行系统,是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纽带。
2.战略管理者层次和职能:公司层。
公司层管理者包括CEO、其他高级管理者、董事会和公司层职员.CEO是总体管理者的核心,在其他高级主管的协助下,公司层管理者的任务是负责组织的整体战略。
这一角色包括定义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决定开展哪些业务,在不同的业务间分配资源,制定和实施跨业务的战略,领导整个组织。
负责资源的分配和掌握行业进退,还要充当企业战略设计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联系人.保证公司和业务层的战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是CEO的职能。
业务层。
业务单位是一个自足的事业部,为某一特定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业务层的主管总经理,是事业部的负责人,将公司层的知识和意图转换成具体的业务战略。
职能层。
职能层管理者负责组织公司或事业部的具体业务的职能或运营.职能经理的职责范围通常局限于某一具体的组织活动。
制定涉及本领域内的职能战略,协助达成业务层和公司层总体管理者的战略目标。
3。
产业的生命周期: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经历的时间。
不同周期产业的特点:萌芽企业:成长较慢,产业的进入壁垒来自掌握技术上的诀窍而不是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成本或品牌忠诚.竞争主要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教育顾客,打开分销渠道、完善产品设计。
成长企业.随着产品需求的上升,顾客对产品逐渐熟悉,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的效应令价格下降,分销渠道也变得成熟起来.这一阶段,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最大。
高成长同时也以为这新进入者可以很容易被产业吸收而不至于加剧产业内的竞争.产业内的竞争强度不大.有战略意识的公司利用成长阶段相对平和的环境为即将而来的震荡阶段做好准备。
产业震荡。
需求接近成熟,绝大多数需求来自产品更新,首次购买者的人数很少。
产业内竞争加剧。
需求增长速度下降,导致产能过剩。
充分利用过剩的产能,企业通常选择降价,结果可能是爆发价格战。
成熟产业。
市场充分成熟,需求完全来自产品更新,需求增长缓慢或没有增长。
战略管理要点总结期末复习总结.doc

1、企业战略的概念: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白身主要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重大的、带全局性问题的谋划。
内涵:(1)战略是一种计划:战略要确定企业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
在活动前制定、有目的的活动(2)战略是一种计谋:战略是战胜竞争对手的手段。
战略不仅是打败竞争对手,而且谋求提升企业自身实力(3)战略是一种定位:确定企业在环境(市场)中占据的位置:A行业定位:生产什么产品或服务B竞争地位的定位: 确立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过程要素: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经营范围,竞争优热,资源配置,协同效应2、竞争优势:使企业处于强有力竞争地位的产品/服务与市场组合的特性。
企业拥有的各种优势归结为两种:低成本和独特性(速度、品质、服务等)3、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及联系:A总体战略(公司战略):是涉及企业整体,起着统帅全局作用的战略。
主要内容:(1)经营范围(2)资源配置:决定资金、资源的流动与配置B经营单位战略(事业部战略):针对某个业务领域所制定的竞争战略对于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表现为某一战略单位如事业部或分公司的战略,在中小企业表现为某一产品在某一市场的战略。
C职能战略:是为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策略。
通常是短期的局部的。
按企业经营职能划分为供应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公关战略等。
三个战略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4、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和实施战略,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控制以实现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全部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
过程: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
5、战略管理的特点:全局性,长远性,涉及企业大量资源配置,环境适应性作用: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环境变化作出有效的反应;整合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获得整体效益;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避免企业发展出现重大方向性错误;促进企业成t和可持续发展6、外部环境的分类:(1)微观环境(产业环境)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因素,包括行业性质、竞争者状况、消费者、中间商及其他社会利益集团。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整理1。
什么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又是制定各项具体策略和计划的基础。
企业战略又是一个以变革为实质内容的概念。
2、企业战略构成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3、企业战略包括哪些层次?各层次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层战略:1)决定企业整体的业务组合和核心业务2)根据业务组合和各类业务在组合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基本战略业务单位及对各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分配方式和分配次序3)建立战略变革决策机制业务层战略:1)决定本业务对实现业务发展应作出的贡献类别和数量,决定本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以及本业务活动与企业内其他业务活动的关系,包括需要与企业内其他业务共享的资源和职能。
2)决定本业务的涵盖范围,明确业务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技术类型和技术开发潜力,研究其目标市场的类型、结构、竞争状况和变化趋势3)确定本战略业务单位内各项职能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4)制定实现业务发展目标的计划,对各计划期和各方面负责的人员及业务活动进程提出明确要求,并根据计划对本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进行分配,建立对业务内各项活动资源使用效果的控制和评价机制。
5)协调和平衡本战略业务单位中的各项职能战略职能层战略:1) 明确并满足业务战略成功实施对本职能的具体要求2)确定本职能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的关系,寻求本职能与其他职能可以共享的活动和资源。
3)对本职能的各项具体活动进行组织安排4)确定本职能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4、如何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过程l 战略分析:1)明确企业的使命和宗旨2)外部环境分析3)内部条件分析l 战略选择:1)制定备择战略方案2)评价战略方案3)最终选出供执行的满意战略l 战略实施这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管理职能的活动。
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其有效性。
战略实施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者激励员工能力的大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最新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战略管理和竞争力2、描述竞争格局,解释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出现,以及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变化所导致的全球一体化,是形成当前激烈竞争格局的主要原因。
人们常用“超级竞争”一词,来描述竞争格局的现状。
在超级竞争条件下,市场稳定性的假设对市场固有的不稳定性和变化取代。
全球经济的出现,技术的飞速进步,是导致当前的超级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两个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是指商品、服务、人员、技术和观念超越地理界线自由流通。
全球化为公司在当前格局下的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而言之,全球化已经对多个竞争维度提出了更高的业绩评估标准,包括质量,成本,产量,产品上市时间运营效率等,公司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全球化给公司带来了潜在的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总的来说,公司在其本国之外经营,因对异国的文化、习俗和法律等不熟悉所存在的风险以及全球经济的风险都被贴上了“异国的责任”的标签。
公司需要时间来学习如何在这个全新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另外公司的业绩也会受到大规模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类:技术扩散和突破性技术、信息时代、不断增加的知识密度。
当技术的传播与扩散使得产品同质化时,或许只有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技术的扩散速度降低了专利的竞争优势。
突破性技术是指能够摧毁原有技术并创造新市场的技术。
虽然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但同时它也会损害原有产业中的公司。
原有产业中的公司可以在优势资源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借助多元化手段来获取新技术。
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信息技术的成本不断下降,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
低价计算机的增加机器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扩散。
因此,在全世界,包括新兴经济体,任何公司都可以获得信息技术的潜在竞争力。
知识是通过经验观察和推理得到的一种无形资源。
进行创新必须拥有牢固的知识基础。
知识外溢的潜在性使公司必须迅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领域。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填空1 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控制。
2 战略管理层次: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职能层战略。
3 战略决策特征:重要性,未来导向性,系统开放性。
4 一般环境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技术。
5 一般环境特征:不可控制性,非歧视性,非持久性,有规律性。
6 主要竞争者分析:主要竞争者目标分析,主要竞争者假设分析,主要竞争者目前战略分析,主要竞争者潜在能力分析。
7 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支持活动。
8 企业目标包括:经营目标,社会目标。
9 经营目标分析:利润目标,价值目标,管理者目标。
名词解释1 价值链分析法:是将企业在向用户提供产品/服务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按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对产品实体构成作用,划分为在战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类,根据它们对形成企业价值的作用来理解企业的成本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方法。
2 资源分析法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状态的分析,了解企业在资源上表现出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在资源使用上需要进行的调整。
3资源:是企业专用性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或劣势的任何要素。
核心能力是一套独特能力的综合体。
4 远景: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是对企业未来的设想。
5 使命:是对企业存在原因的描述,是企业最基本的,使自己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企业一段时间内最基本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性质和活动特征的认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依据。
6 公司层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方式,以及为此进行的资源在不同业务之间分配的决策。
7 专业化战略:最普遍的一种战略,将全部或绝大部分资源集中于最能利用自己优势的某项业务上,力求取得最优业绩。
8 一体化战略:企业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或是进行横向扩展,实现规模的扩大;或是进行纵向的扩展,进入目前业务的供应环节或使用环节,实现同一产品链上的延长。
9 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另一个有协作可能的企业,或从企业内部新生出来一个新的,但与原有企业具有内在联系的新业务部分,从而能更好的发挥新老业务的优势。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战略集团: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3。
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4.纵向一体化战略:指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向前一体化战略和向后一体化战略。
(向前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自行生产其生产链下游的产品,向产品的深加工和流通领域发展。
例如,纺织企业自己进行印染和服装加工。
向后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自行生产其生产链上的上游产品,例如,纺织企业拥有自己的热电厂,生产所需的电力和蒸汽。
)5。
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6。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从而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7.价值链: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
一条价值链显示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生产的整体价值,它由价值活动和边际利润两部分组成.8。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9.战略联盟:是竞合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企业间通过合作共同创造新价值的竞争性合作联合体。
它具有边界模糊、关系松散、机动灵活和运作高效的基本特征。
10.BCG矩阵(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是将组织的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SBU)标在一种二维的矩阵图上,从而显示出哪个SBU能提供高额的潜在利益,以及哪个SBU是组织资源的漏斗,区分出问题型业务、明星型业务、现金牛业务、和瘦狗型业务这4种业务组合.二、简答题1.战略管理的特点(1)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战略管理和竞争力2、描述竞争格局,解释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出现,以及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变化所导致的全球一体化,是形成当前激烈竞争格局的主要原因。
人们常用“超级竞争”一词,来描述竞争格局的现状。
在超级竞争条件下,市场稳定性的假设对市场固有的不稳定性和变化取代。
全球经济的出现,技术的飞速进步,是导致当前的超级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两个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是指商品、服务、人员、技术和观念超越地理界线自由流通。
全球化为公司在当前格局下的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而言之,全球化已经对多个竞争维度提出了更高的业绩评估标准,包括质量,成本,产量,产品上市时间运营效率等,公司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全球化给公司带来了潜在的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总的来说,公司在其本国之外经营,因对异国的文化、习俗和法律等不熟悉所存在的风险以及全球经济的风险都被贴上了“异国的责任”的标签。
公司需要时间来学习如何在这个全新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另外公司的业绩也会受到大规模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类:技术扩散和突破性技术、信息时代、不断增加的知识密度。
当技术的传播与扩散使得产品同质化时,或许只有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技术的扩散速度降低了专利的竞争优势。
突破性技术是指能够摧毁原有技术并创造新市场的技术。
虽然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但同时它也会损害原有产业中的公司。
原有产业中的公司可以在优势资源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借助多元化手段来获取新技术。
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信息技术的成本不断下降,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
低价计算机的增加机器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扩散。
因此,在全世界,包括新兴经济体,任何公司都可以获得信息技术的潜在竞争力。
知识是通过经验观察和推理得到的一种无形资源。
进行创新必须拥有牢固的知识基础。
知识外溢的潜在性使公司必须迅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领域。
另外公司还必须建立畅通的知识传播渠道,使知识在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发挥价值。
战略柔性是指在动态的不确定性环境中应对各种需求和机会的能力。
战略柔性包括对不确定性及风险的处理。
公司对所学知识的快速和广泛的应用,显示了战略柔性和应变能力。
增加了公司成功应对不确定性和超级竞争环境的可能性。
3、利用产业组织模型解释公司如何获取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的行业组织模型指出,与管理者做出的组织内部决定相比,一家公司所在的行业对公司的业绩影响更大,它认为公司业绩主要取决与所在行业的特性,包括规模经济、市场进入障碍、多元化、产品差异化以及行业中的公司集中度。
竞争的五力模型可以帮助公司分析这一问题,五力模型指出,一个行业的收益性是五种力量(供应商、顾客、行业内现有竞争者、替代产品和潜在进入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企业能够应用五力模型在给定行业结构特征的条件下,确定一个行业的吸引力(通过利润潜力来度量),以及进入该行业能获得的最佳优势地位。
这一模型认为,一般而言,公司可以通过以低于竞争者的成功制造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超额利润(成本领先战略),公司也可以生产顾客愿意支付高价的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战略)。
行业组织模型指出,公司只有在实施了适用于整体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特征的战略后才能获得超额利润。
那些为实施战略而发展或购买内部能力的企业,更有可能适应外部环境而获得成功。
因此,模型认为,外部环境而非企业独特的企业的内部资源或能力,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大小。
3.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企业怎样才能获得超额利润?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
这些资源和能力的独特性是企业战略和超额利润的基础。
资源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投入部分,如资本设备、员工技能、专利技术、融资以及有才干的管理人员。
单个资源可能无法创造竞争优势。
一般来说,只有资源的相互配合形成能力才会产生竞争优势。
能力是指将众多资源结合运用以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的才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对其管理,以获取超额利润。
核心竞争力是指为企业战胜其竞争者提供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和能力,核心竞争力通常通过组织职能的形式来体现。
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企业选择的战略必须能够使其在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间的经营业绩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他们的资源和能力,而不是行业结构,竞争优势来源于既不简单的被人模仿、也不复杂的难以把控,具有稀缺性,最终使其在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4、解释战略管理过程如图所示,战略管理过程是公司赢得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的理性途径。
公司的战略输入包括如何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这些分析完全可以用来识别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决定如何利用组织内部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来把握机会,消除威胁。
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也构成了SWOT 分析的框架,利用内外环境的有关知识,公司可以形成包含 愿 景和使命的战略。
公司的战略输入要素为一个或多个战略的选择和执行奠定了基础。
图中两种战略行动间的横向箭头说明,公司要想成功的应用战略管理过程,战略规划和战战略输入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愿景使命 公司治理和道德 组织结构和控制 战略性创业战略领导力 公司层战略 合作战略 国际化战略竞争性对抗与竞争动态 业务层战略 战略性收购与重组 战略规划 战略实施 战略竞争力 超额利润 战略行动战略输出反 馈略实施必须相互融合。
也就是说,在战略选择过程中就要考虑战略实施的问题,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要考虑战略的可能变化。
业务层战略描述的是公司应采取何种行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竞争的公司只有一个业务层战略,而多元化公司则会对每一个业务单元都制定业务层战略。
竞争性对抗与竞争动态阐述的是不同公司在面对竞争时,采取的行动以及相互间的反应。
竞争者往往试图预测别人的行动并作出反应。
动态的竞争会影响公司的战略选择与执行。
对多元化公司而言,公司层战略关注的是如何确定竞争领域以及如何管理不同的业务单元。
战略规划的其他重要主题,尤其是对多元化公司而言,主要包括:获取其他适合的业务单元,公司业务重组以及国际化战略选择。
不同公司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而进行战略合作,相互分享资源和能力。
随着公司在全球不同市场展开竞争,战略合作越来越重要。
战略实施部分首先审视了公司不同的治理机制。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利益相关者不断要求改善公司治理,因此公司不得不面对如何同时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挑战。
其次,还将依次介绍公司运营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控制,适合当前公司条件和环境状况的领导模式,以及作为持续创新路径之一的战略性创业。
几乎所有的战略管理过程决策都包含道德维度,对这一点的强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涉及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互动。
组织文化揭示了组织道德,也就是说决策是公司所有员工所遵循的核心价值观的产物。
在当今如此动荡和多变的竞争格局下,那些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做出决策的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必须意识到他们的决策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资本市场的、产品市场的和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并且要估计决策的道德蕴涵。
如果决策制定者没能意识到上述现实,那么在商业道德实践方面,公司将处于竞争的劣势。
第二章4、描述外部环境的七个要素并分析小组作业。
公司通常无法直接控制环境因素。
但是这些因素却影响着公司的行动。
成功的公司会收集分析与环境相关的各种信息,以便选择和执行公司战略。
人口统计因素与人口的数量、年龄结构、地理分布、种族构成以及收入分布有关。
经济因素是指公司参与竞争的经济体的和发展方向。
政治/法律因素是指在某一领域,不同组织和利益集团相互竞争,争夺注意力,控制某些资源,寻求监督法律法规的权利,这些因素决定了国家间以及各种公司和当地政府间如何相互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与社会态度和价值取向有关。
由于态度和价值观是构建社会的基石,因此,它是推动人口、经济、法律/政治、技术条件和其他变化的动力。
技术因素包括所有能创造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出、新产品、新过程和新材料的制度和行为。
全球化因素包括新兴的全球市场、不断变化的现有市场、重要的国际事件,以及全球市场重要的文化和制度特征。
自然环境因素是指自然环境中潜在的和实际的变化,商业活动就是要积极应对和处理这些变化。
5、以某一行业为例,识别五种竞争力量,并解释他们如何决定企业的潜在盈利能力。
本文就对中国的服装行业为例进行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服装供应商是企业的产品供应链环节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加之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竞争激励,价格波动小。
使用原料一般没有特殊要求,因此我国服装行业供应商大部分不具备很强的议价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会影响产品的竞争程度,当存在大量的供应商、好的替代品少、或者改用其他产品的转换成本很高时更是如此。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服装行业的消费者集中度较高,顾客转换产品的成本几乎没有,服装的品牌、产品的差异性和质量对于顾客来说越来越重要,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
总之对于服装行业来说,购买者具有较大的议价能力。
3、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服装行业一般对企业的规模没有特别的要求,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小,所以进入的壁垒也较小。
现有企业对于新进入者是消极防御,因为服装行业的企业数量太多,一般在关注一些自设和同类产品竞争者外,主要的还是关注与自身产品的设计研发,创造出自身的品牌特色对于服装行业有深远影响。
4、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服装作为替代品,整体的被替代性很小。
服装市场的细分程度越来越深,从品牌、设计、价格、顾客群等各个因素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其中每个细分市场的服装也不容易被其他系列所替代。
5、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由于进入障碍较小,利润较大,所以服装行业的企业数较多,竞争较为激烈。
加之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参与抢占中国服装市场,因此中国的服装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企业的竞争,更需顶住来自国外品牌的压力。
所以,对于中国服装行业来说,来自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是很大的。
第三章内部环境5、描述资源和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标准。
那些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有价值的能力能让公司抓住外部环境中的机遇,消除环境中的威胁。
有效地利用能力来把握机遇或消除威胁,公司就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
稀缺的能力是指只有极少数竞争对手拥有的能力。
只有当公司创造并开发的有价值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并与竞争对手不同时,公司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难以模仿的能力是指其他公司不能轻易建立的能力。
成为难以模仿的能力原因有三个。
第一,有时公司可以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建立起能力。
第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之间的界限有时比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