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思想之“大同小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孔孟思想之“大同小异”
————————————————————————————————作者:————————————————————————————————日期:
2
浅谈孔孟思想之“大同小异”
——尚挽摘要:
提及儒学,正所谓“孔孟之道”。尽管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流之首,但是孔孟的代表地位还是无法取代的。因为他们二人本是儒学的灵魂与精华之所在,所以说:不知孔孟、便不知儒学为何物。然而,同为儒学先驱、千古圣人,可是在他们的思想里却充斥着异样的光彩。在此,就让我们一道去探讨孔孟思想的大同小异。
面对中国文化的何去何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难题,那就是:“文化救国”!可是,什么文化才能够救中国?答案是:“旧儒学”,而且只有它才能够帮助我们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字:
孔孟思想大同小异旧儒学文化救国正文: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向来是不缺少名人贤士的。他们如同满天星辰,遍布于时代的角角落落。正如赵翼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可是,纵观岁月的潮流,大浪淘沙,又有多少文人墨士能够真正的万古长青?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看我华夏文化地大物博、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在它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里,又有谁真的可以与月争辉了?在这里,一切的家仇国恨,都显得微不足道;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变得弱不禁风;还有那写不尽的人世沧桑,更形同于沧海一粟。然而,他虽然大的雁过无痕,却也并不显得空洞。它好像坚实的泰山,顶天立地;他好像奔腾的江河,横亘乾坤。创造出无尽的神秘和空间,供给着华夏子孙无尽的精神食粮。而论及缘由,当归功于它的根深蒂固。这就需要追溯到春秋,那个圣人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正是因为他们,方才奠定了华夏文化的基础;开拓了华夏文化的领域;引领了华夏文化的方向。
孔丘,就是诞生于这个时代的圣人。同样,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也造就了他的儒家学说。当然,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首,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时期顺应了社会各界的需求和标准,这也是其能
够影响华夏民族至今的重要因素。同样,他的伟大是无须质疑的,因为儒学思想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坐标与导航。
提及儒学,正所谓“孔孟之道”,这就不得不说说孟子。尽管儒学是在无数儒学家删繁就简、苦心经营的之中不断完善的学术产物,但是孔子与孟子的代表地位却是无法取代的,因为他们二人本就是儒学的精神与灵魂之所在。所以说:不知孔孟,便不知儒学为何物。然而,同为儒学,自是有着同样的基本思想和主张。可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难免有各自的侧重点和不同思想,而包括任何一种学说在内,也只有这样,通过不断的对比、批判和筛选,才能够使他得到更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同样,对于孔孟,这两位儒学先驱,这两位千古圣人。在他们的思想里,也充斥着异样的光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孔孟儒学的“大同小异”。
孔孟思想之大同
提及孔孟之道的共同之处,则当属儒学的根本思想。那么,究竟何为儒学,儒学的根本思想又是什么?首先,对于儒学,大众最通俗的见解无非与“仁义道德”。可这显然只是九牛一毛,并不足于以偏概全。
而所谓其根本思想,则自然要探寻其根源。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必须得从孔子入手去探讨。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此可见,即便是圣人也不是“生而知之者”。所以说,还必须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那么,孔子究竟所学何物,又跟其儒学思想有何关联?《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足见,孔子自幼好礼,善于演习礼仪。而结合时代背景和其生平事故,他应该是精通“六艺”,并且见解独到的。再者,又写道:“晚而喜《易》,韦编三绝”。这就更加证明,孔圣人的博古通今和学无止境。而且,观其生平诸多事例,他的确是:知别人所不知,能别人所不能。所以,对于这点我就不再累述。而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儒学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诸多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此,就借用一段名家的言辞,来概括何为儒学的根本思想:
孔子“述而不作”,以《诗》、《书》、《礼》、《乐》教,这说明孔子格守传统之经典体系,自觉的传承着夏、商、周三代经典之精神,开创中国上古“六艺”的儒家化,并问礼于孔子,且大赞管仲之治国方
针,奠定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精神的世界观。
当然,这只是儒学最基础的轮廓,而其之所以能够成形,并且在以后与各派学说的冲突中得以发扬光大。首先,还得归功于另一位儒学泰斗——孟子。
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之后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大师。和孔子一样,他也是早年丧父,由伟大的母亲拉扯成人。而他母亲“三迁教子”、“买肉啖儿”、“慈母断机”的故事,至今仍是广为流传,成为华夏民族永垂不朽的美谈。
关于他的一生,亦是跟孟子同出一折。为自己伟大的仁政抱负,游说列国,穷尽其生。虽然历经坎坷、几多磨难,可是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他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他们“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用之则行兮闪闪发光,舍之则藏兮不卑不亢”。他们是两座不能逾越的丰碑,供后人仰慕和学习;他们是华夏的灵魂与精髓,待国人去融合贯通;他们是人类身体力行的老师,孜孜不倦的讲述着“礼义廉耻,仁义道德”的修养与标准。
总之,他们能够在复杂的万物之间融汇变通,能够尽解天道与人道,使天地万物协调自然、融洽相间、和谐相处。并且能够以自己的性情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来弘扬自己的天地人道。他们的影响如日月一样永恒贤明,品德如神明一般无限高尚。至于他们共同的伟大思想,可以从下面五个方向来概括。
一、兴办教育,有教无类
《史记·孔子世家》中载道:“盖弟子三千焉,身通二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见,孔门弟子之众真可谓空前绝后,而孟子亦是桃李满天下。对于这种壮观局势,我们最好的解释方式,自然就是理解他们各自办学的目的与方针。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根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可以说是:大战不断,小战不止。这样的背景,虽然给野心勃勃的统治者提供了用武之地,但是带给劳动人民的却是无尽的苦难与剥削。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雄心和欲望,背信弃义、残忍无道,视人命如草芥,一度将天下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备受压迫的广大民众,为了生存亦是弱肉强食、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