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

合集下载

S版6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枣核

S版6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枣核

9枣核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

3.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4.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

1.借助于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

3.体会崇高的民族感情。

2课时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1.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欣赏或跟唱。

2.师生交流: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想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3.对,正如歌词所唱“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思念家乡、眷恋故土的文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萧乾的《枣核》。

二、初读课文,理解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带拼音的生字,把课文读准读熟练。

2.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蹊(qī)跷(qiāo)掐(qiā)指殷(yīn)切玛(mǎ)nǎo(瑙 ) 山坳(ào)嫣红(yān)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蹊跷殷切故弄玄虚风烛残年3.思考探究①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抓住什么线索来写?围绕枣核,整个事情分为几部分?②尝试独立划分段落。

4.小组内交流。

5.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交流。

索枣核(1)、见枣核(2-4)、说枣核(5-10)、点主题(11)三、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1.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枣核,让我不得其解。

友人仅仅是想种下枣树吃枣子吗?普通的枣核包含着怎样的情感?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小结:远在异国他乡的友人,思念家乡,眷恋故土,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中国人没有被美国优越的物质条件迷惑双眼,不论离开故土多久,家乡始终是心中最牵挂的。

四、布置作业1.认读生字,书写词语。

2.熟练地朗读课文。

《枣核》语文教学教案

《枣核》语文教学教案

《枣核》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枣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课文背景,掌握作者的基本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枣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1)课文背景的理解。

(2)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基本情况。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分析、解释。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通过课内外资料,了解和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枣核》。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

2. 对课文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

4.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教案:《枣核》(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教授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构思,领悟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生字新词,通过对人物描写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描写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读、思、议、品、诵。

2.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3.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

4.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教师:上学期我们研究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

大家都会唱吧?(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流逝和大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板书:课题,作者)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教师:正音。

(学生回答)三、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情?(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情,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教师: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我的祖国》引起学生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3)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聪明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句子理解:分析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4. 故事背景:介绍故事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5. 故事讨论:分组讨论故事的情节,总结故事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巩固生词和句子的学习。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 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4. 小组讨论表格:准备小组讨论表格,方便学生记录讨论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3. 生词学习: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4. 句子学习:分析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句意。

5. 故事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讨论故事的主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的情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9枣核(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9枣核(语文S版)

《枣核》导学案【课文原文】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

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

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

”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 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设计第一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设计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9、《枣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理解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感悟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物情怀。

2.通过质疑互助,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的精巧构思,领悟作者设置悬念、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外游子思念故乡、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眷恋故土、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回顾1.出示彭邦桢的《月之故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诵读,渲染气氛。

2.伴着这熟悉的旋律,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一颗小小的枣核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凝聚在枣核上的一片深情吧。

3.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你可以从写作顺序、故事内容、课文线索、主要情节等多个角度选取一个,来表达你的见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出示“自学提示”:1、本文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妙在何处。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通过自学课文,我的疑惑还有哪些?(二)、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主持,展开探究、讨论,解决“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小组统一思想,推荐小组发言人、补充人,准备好本小组的发言。

三、展示交流,品读感悟(一)、汇报交流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再三”这个词语中体会出了什么?)2、本文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妙在何处。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9枣核》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9枣核》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9枣核》优质课教学设计_19、枣核一、教材分析:《枣核》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爱国之情的美文。

课文写了“我”的一位在美国生活的旧时同窗,托付访美的“我”从家乡给她带几颗枣核,准备种在自己的后花园中,以寄托思乡之情的事。

表现了海外游子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拳拳之心。

二、学情分析:这篇文章是萧乾1980年初,作者访美归来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共10篇,《枣核》是其中的一篇。

距今今30年了,对于生活在现代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年代里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海外游子为什么不直接回国,却以种枣树的方式以解思乡之情有些难度。

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导学案”要求学生去搜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就会对海外游子近50年没有回国的思乡之情寄托在这些具有“家乡味道”的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普通通的枣核上有了深入的体会,从而能通过找文中描写旧时同窗思乡的句子体会海外游子的心情了。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蹊跷、掐指一算、殷切、嫣红、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成家立业”等词语。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感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以及理解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思乡爱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四、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及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PPT 导学案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学习生字。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蹊跷”、“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枣树和枣核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枣核。

(二)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写作风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情况,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利用工具书。

3. 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枣核”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四)深入研读
1. 阅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中多次提到“枣核”?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引导学生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枣核”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关于《枣核》的读后感。

(完整版)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设计

(完整版)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9、《枣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理解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感悟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物情怀。

2.通过质疑互助,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的精巧构思,领悟作者设置悬念、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外游子思念故乡、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眷恋故土、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回顾1.出示彭邦桢的《月之故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诵读,渲染气氛。

2.伴着这熟悉的旋律,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一颗小小的枣核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凝聚在枣核上的一片深情吧。

3.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你可以从写作顺序、故事内容、课文线索、主要情节等多个角度选取一个,来表达你的见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出示“自学提示”:1、本文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妙在何处。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通过自学课文,我的疑惑还有哪些?(二)、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主持,展开探究、讨论,解决“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小组统一思想,推荐小组发言人、补充人,准备好本小组的发言。

三、展示交流,品读感悟(一)、汇报交流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再三”这个词语中体会出了什么?)2、本文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妙在何处。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瓦金完小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枣核》教案(s版上册9课)备课教师执教教师杜文钧杜文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研究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领悟本文巧设悬念的独特构思。

体会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研究本课生字新词。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主要教法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学环节读思议品诵二课时教学过程执教时间:2016年9月日节指导学生研究本课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一、新知探究教师:上一学期我们一同研究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同来试试啊(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板书:课题,作者)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教师:正音(学生回答)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5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5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5篇)第一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枣核教学目标:1.透过朴实但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友人热爱故土的深情,理解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以枣核为线索结构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构思。

教学重难点: 以枣核为线索构思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构思。

教学课时:1课时一、直接导入。

明确我们的学习活动:1.赏读语言,咀嚼友人深情; 2.梳理思路,体会构思之妙:3.学习围绕线索组织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二、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注意下列词语:蹊(qī)跷(qiāo)掐(qiā)指一算殷(yīn)切调(tiáo)皮嫣(yān)红山坳(ào)拐(guǎi)掀(xiān)启精致匀(yún)称感慨(kǎi)良深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成家立业踏访不约而同泛舟国籍思考交流:1.读完全文,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作者的一位故友托他从家乡给他带几颗枣核的故事。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这位老人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在他的哪些言行中?明确:思乡的心理活动:1、心里总像是缺点什么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3、想厂甸,想隆福寺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思乡的行动:这位老人亲手栽垂杨柳、种睡莲、堆叠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

三、赏读语言,咀嚼友人深情:1.这是一篇具体叙述同窗言行的叙事文章,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们欣赏品味。

文中除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外,还有更多的词也表达出了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老师先举一例分析,再请同学们试着自己来找找,并作些简单的赏析。

例如: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明确:“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

《枣核》教案六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枣核》教案六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枣核》教案六篇《枣核》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语文枣核教案设计

语文枣核教案设计

语文枣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枣核》这篇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枣核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枣核》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枣核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枣核》文本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枣核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氛围。

3. 分享收获: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枣核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6. 汇报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7. 总结提升: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和枣核的精神品质。

8.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对《枣核》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核、妻、爹、犁、聪、折、困、牲、府、罢”等生字,会写“枣、核、妻、爹、聪、折、困、牲、府、罢”等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枣核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枣核的聪明机智,复述故事。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民间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过枣核大小的东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枣核有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枣核有什么特别之处。

(2)板书课题:枣核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核、聪、折”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围绕枣核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枣核聪明机智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些句子能体现枣核的聪明机智。

(3)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如:“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 这句话体现了枣核在面对困难时主动想办法解决的聪明才智。

(4)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枣核与衙役等人物之间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枣核的性格特点。

有关《枣核》教案三篇

有关《枣核》教案三篇

《枣核》教案有关《枣核》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枣核》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枣核》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学习本文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难点: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文本引读作者简介: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

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四、整体感知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蹊跷()()qiā( ) 指一算故弄xuán( )虚mǎ nǎo( )( ) 姹紫yān( )红殷切()匀称()镶嵌()lí ba( )(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枣核写了哪几件事?3、读完全文,你认为能表达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文中的哪一句?五、研读探究1、文章的前六段有没有交待同窗要枣核的用途?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在同窗的后花园里,具体的思乡行动表现在哪里?3、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六、品读鉴赏结合课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1、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应用拓展: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班彪《北征赋》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 9 枣核》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  9 枣核》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枣核》教学设计执教:单位:日期:9 枣核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

2、了解并学习坐着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2、自制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了解作者。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枣核》请大家伸出手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枣核”在这里不读zǎo hú,应该读zǎo hé)。

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2、了解作者萧乾。

(投影出示萧乾的照片和介绍)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萧炳乾,化名萧若萍。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译著《好兵帅克》《尤里西斯》等。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国进行中美文化交流。

1980年初,萧乾回到大陆,将出访的见闻写成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共10篇。

《枣核》是其中之一。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积累字词(投影出示)蹊跷殷切玛瑙嫣红掐指一算风烛残年托付倘若安顿踏访感慨良深成家立业如意出息依恋国籍精致匀称故弄玄虚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远在美国的旧时同窗托“我”带几枚枣核让她试种,感受到了旧时同窗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你们从那些地方感受到老朋友的思乡之情呢?学生回答后,老师过渡:课文这么多地方包含着同窗的思乡之情,下面就让我们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味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枣核|语文S版 (3)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枣核|语文S版 (3)

枣核【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情感价值观: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1. 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

如:留(意心)、同(窗学)、(委寄)托、安(顿排)、(殷深)切。

理解词意并会用“托付、安顿、蹊跷、分量”组成短语。

2.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如:(1)正音方面:“分量”中的“分”是多音字,在此读“fèn”,不读“fēn”。

二、课文学习的导入师: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思念祖国,思念家乡吗?在我们眼里几颗普通平常的枣核在海外游子起了怎么样的作用?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所要告诉我们的。

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效的作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引导:“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

”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枣树,当作者来美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

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1. 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4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整体感知:2. 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金完小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汉字。

蹊跷()()山坳()调皮()匀称()()
风(zhú)残年故弄(xuán)虚感慨(liánɡ)深:
3.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明辩是非()精神涣发()走头无路()磨肩接踵()
指高气扬()歪风斜气()鬼鬼崇崇()知迷不悟()
4.依照课文,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A.东西倒不占份量,可是用途却很(奇特、奇异、蹊跷)。

B.拥抱之后,他就(急切、细切、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C.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粉红、桃红、
嫣红)。

D.经他指点,我(留神、小心、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
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其中明线(叙事线索)
是、、,暗线(感情线索)是,揭示
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二、总结回顾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
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
式。

三、作业布置出示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四、预习布置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萧乾
索(用途蹊跷)
见(故弄玄虚)枣核(线索)思乡爱国
话(为解乡愁)以(小)见(大)
议(民族之情)以(物)传(情)
教学反思
感悟
本节课我以唱歌导入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了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那一段生命情感历程。

后来还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歌曲等,加深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文本精神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课堂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

瓦金完小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枣核》教案(s版上册9课)
备课教师杜文钧
执教教师杜文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领悟本文巧设悬念的独特构思。

体会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主要教法读思议品诵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10 月日节
教学要点领悟本文巧设悬念的独特构思。

体会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法。

.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环节一.回忆上节课内容
一、新知探究
二.分析课题
教师: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明确: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
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
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三.揣摩下列语句,口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如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如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如“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4.“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
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如删去加点部分,句意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并释疑
教师:课文讲到这儿,看看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培养读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

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

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
国这一主题的作品?(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其中的精彩句段体味、赏析)
六.达标检测
1.用成语概括句意。

(2分)
A.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

()
B.比喻人已衰老,接近死
亡。

() [来源:学,科,网Z,X,X,K]
C.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
D.事先未商量而彼此想法
相同。

()
2.下列词语中有五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依次加以订正(5分)
拾金不昧争研斗艳光怪陆离生机盎然弱不经风[来源:学|
科|网Z|X|X|K]
情不自尽风烛残年姹紫嫣红故弄悬虚感概良深
3.文章开头的一段文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4.文中“她托在掌心”,能否把“托”换成“放”?为什么?(2分)
5.第7节中“游子的心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第9节中,“走到‘北海’跟前”中,‘北海’加引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写出两句表现思乡爱国之情的名言或诗句或歌词。

(2分)[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ZXXK]
8.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几年,许多在海外学有所成的“游子”纷纷归
国,或从事科研工作,或投资办厂,请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总结回顾小小的枣核,深深的思乡爱国情。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
身在何方,也必将如此深沉地依恋与热爱我们自己的祖国吧!因为
“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三、作业布置做一做《同步导学》
四、预习布置预习《10太阳与士兵》
板书设计
索枣核
(以小见大)枣见枣核思乡之意
(设置悬念)核说枣核爱国之情
点主题
教学反思
感悟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

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

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

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具体化的生活细节表现文章的主题。

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