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体的高度课件21
《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课件
MN=Ltanα+ a
α
L
E
N
C a A
测量项目 测倾器高a
第一次
a =1.23m
第二次 α=19°49 ′
a =1.21 m
平均值
倾斜角α α=30°15′
AN的长L
L=20.15m
α=30°2 ′
a =1.22m
L=19.97m
L=20.06m
计 算 过 程 活 动 感 受
≈ 在Rt MCE中,ME = ECtanα= ANtanα=20.6× tan30° 2′ 20.6× 0.578=11.60m, MN=ME+EN=ME+AC=11.60+1.22=12.82m
根据测量数据,你 能求出物体MN的 M 高度吗?说说你的 理由.
E N
(p21)
β
D B
α
b
C
a
A
根据测量数据,物体MN的高度计算过程:
在Rt△MDE中, ED=
ME tan
ME a
ME
ME tan
M
在Rt△MCE中,
E
β
D
α
b
C a A
EC = tan
EC-ED= tan a
-
=b
N
B
ME tan ME tan a tan a tan
90° 90°
60° 30° 30°
60°
0°
活动一:测量倾斜角.
M
根据刚才测量
数据,你能求出
水平线 1 2 3
目标M的仰角或
俯角吗?说说你
4
的理由.
活动二: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测量物体的高度(3)
A
E
D
整理课件
6
2.如图,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 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 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30m,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 部的仰角是30°,而当时侧倾器离地面1.4m,求 学校主楼的高度(精确到0.01m)
整理课件
N
7
三、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可以直接 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
3.选择一个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测量它的高度 并撰写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课题、测量示意图、 测得数据和计算过程等. (下表作参考)
整理课件
15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得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和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整理课件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N tM anE taM nEb,MNMEa
整理课件
8
3.大楼AD的高为100米,远处有一塔BC,某人在楼底A
处测得塔顶B处的仰角为60°,爬到楼顶D测得塔 顶B点仰角为30°,求塔BC的高度.
B
D
A
C
整理课件
9
4. 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由A
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必
1. 30°, 45°, 60m
2. 在Rt△AEG中,EG=AG/tan30°=1.732AG 在Rt△AFG中,FG=AG/tan45°=AG EG-FG=CD 1.732AG-AG=60 AG=60÷0.732≈81.96 AB=AG+1≈83(m)
【数学课件】测量物体的高度
c
c
tan A cotB a , b
cot A tan B
b a
.
B
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A=cosB,tanA=cotB.
c
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2A+cos2A=1. tan A sin A .
A
a
┌
b
C
cos A
特殊角30o,45o,60o角的三角函数值.
随堂练习 3
求AC,BC,sinA和cosA.
3.把一条长1.35m的铁丝弯成顶角为150o 的等腰三角形,求此三角形的各边长(结果 精确到0.01m).
随堂练习 9
复习题B组
驶向胜利 的彼岸
4.如图,为了测量山坡的护坡石坝与地面的倾斜角α,把一根长 为4.5m的竹竿AC斜靠在石坝旁,量出竹竿长1m时它离地面的高度 为0.6m,又量得竿顶与坝脚的距离BC=2.8m.这样∠α求就可以算 出来了.请你算一算.
30m 60o
50m
50m
60o 20m
独立
作业
知识的升华
习题1.6. 1、2题
祝你成功!
驶向胜利 的彼岸
结束寄语
下课了!
• 屡战屡败,似乎会挫伤人的信心,但屡败 屡战则是英雄的本质属性!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怎样 做
随堂练习 10
复习题B组
驶向胜利 的彼岸
5.阿雄有一块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空地,求此 空地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01m2).
6.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 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 5m,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30m.在大门处测 得主楼的顶部的仰角是30o,而当时测倾器 离地面1.4m.求 (1)学校主楼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m); (2)大门顶部与主楼顶部的距离(结果精 确到0.01m).
华师大版九级数学上册课件:241测量(共21张PPT)
5.(4分)如图,小芳和爸爸正在散步,爸爸身高1.8 m,他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1 m.若
小芳比爸爸矮0.3 m,则她的影长为( )
A.1.3 m B.1.65 m C.1.75 m D.1.8 m
C
6.(4分)如图是测量水塘宽度AB的示意图,AB∥CD,OA=30 m, OD=10 m,CD=12 m,则AB=____m. 36
3.(8分)如图,某人欲从A点横渡河游到B点,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 点C偏离欲到达地点B 50 m.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的路程比河的宽度多10 m.求 :该河的宽度为多少?
解:设该河的宽度为x m.根据题意,得x2+502=(x+10)2, 解得x=120.答:该河的宽度为120 m
4.(4分)如图,AB是斜靠在墙上的长梯,测得梯脚B距离C墙1.84 m,梯上点D距离墙 1.52 m,BD长0.72 m,则梯子的长为( )
已知AC=10 cm,BD=15 cm,CD=50 cm,则点E距点C的距离是( )
A.9 m B.10 m
C.15 cm D.35 cm
运用这一性质可测量物体的高度,
11.如图,已知零件的外径为30 mm,现用一个交叉卡钳(两条尺长AC和BD相等,∶OA=1∶2,
2.(4分)如图所示,将一根长24 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 cm、 高为12 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h cm, 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1_1_≤_h_≤_1_2____.
C.( 5+1)米 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
8 m,他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 7 m,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
数学:1.5《测量物体的高度》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M
P Q 9 0
30°
9 0 0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读数。
M
P
30°
Q
二、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 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如图,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M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五节 测量物体的高度(一)
一、如何测量倾斜角
•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 ----简单的侧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
P
Q
度盘
9 0 0
90
铅锤
支杆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1、把支架竖直插入地面,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架的中心线、铅锤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 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
(3)到目前为止,你有那些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 物体的高度,如左图
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 的物体的高度,如右图
作
1. 分组制作简单的测倾器.
业
2.选择一个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测量它的高度并撰写 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课题、测量示意图、测得数据 和计算过程等. 3.选择一个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测量它的高度 并撰写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课题、测量示意图、 测得数据和计算过程等. (下表作参考)
M
解:如图,作EM垂直CD于M点,根据题意,可知 EB=1.4m,∠DEM=30°,BC=EM=30 m, CM=BE=1.4m 在Rt△DEM中,DM=EMtan30°≈30×0.577 =17.32(m) CD=DM+CM=17.32+1.4=18.72(m)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第五节 测量物体的高度课件(2) 北师大版
M
30°
90 0 90
2、转动转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 所指的度数。
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
达的物体的高度:
M
C
α
E
N
A
1、在测点A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 ;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可求出MN的高度。 MN=ME+EN=l· tanα +a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目 CA NA ∠MCE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和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量物体的高度 (范例二)
测量项目 CA 测得数据 BA ∠MDE ∠MCE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和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反思一
• 我们直接测量出这根木棒的长度为2.32米。你们小组的测 量结果与此相接近吗?有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 一是误差引起的。这种误差主要来源于我们自制的测角 仪; 二是读数错误。
反思二:测量物体高度有哪些方法?
• 当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时,如左图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五节 测量物体的高度(二)
知识回顾
• 测角仪的使用方法 •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的方法 •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的方法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P Q
90
0 90
1、把支架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架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 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
测量物体的高度课件
测量物体的高度(1)一: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所谓“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如图,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即顶线PQ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的距离)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物体MN的高度吗?说说你的理由.二: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能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 如图,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倾(A,B与N在一条直线上),测得M的仰角∠MCE=β..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b.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物体MN的高度吗?说说你的理由.课堂练习1.(2003年天津)如图,湖泊中央有一个建筑物AB,某人在地面C处测得其顶部A的仰角为60°,然后自C处沿BC方向行100m至D点,又测得其顶部A的仰角为30°,求建筑物AB的高.(精确到0.01m,3≈1.732)2.(2003年黑龙江哈尔滨)今年入夏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不断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位,一条船在松花江某水段自西向东沿直线航行,在A处测得航标C在北偏东60°方向上.前进100米到达B处,又测得航标C在北偏东45°方向上.在以航标C为圆心,12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浅滩.如果这条航继续前进,是否有被浅滩阻碍的危险?(3≈1.73)测量物体的高度(2)1.某中学在主楼的顶部和大门的上方之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的高度是5m,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30m.在大门处测得主楼的顶部的仰角是300,而当时测倾器离地面1.4m.求(1)学校主楼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m);(2)大门顶部与主楼顶部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01m).2.如图,为了测量山坡的护坡石坝与地面的倾斜角α,把一根长为4.5m的竹竿AC斜靠在石坝旁,量出竹竿长1m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6m,又量得竿顶与坝脚的距离BC=2.8m.这样∠α求就可以算出来了.请你算一算.3.如图,大楼高30m,远处有一塔BC,某人在楼底A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600,爬到楼顶D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0,求塔高BC及大楼与塔之间的距离AC(结果精确到0.01m).4. 如图,甲,乙两楼相距30m,甲楼高40m,自甲楼楼顶看乙楼楼顶,仰角为300乙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1m).。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课件(21张PPT)
的顶部E;再将镜子放到C 处,然后后退到D 处,恰好再次在镜子
中看到楼的顶部 E ( O,A,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
AC=2m,BD=2.1m,如果小明眼睛距地面髙度BF,DG 为1.6m,
试确定楼的高度OE.
解:令OE=a,AO=b,CB=x,
测量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出旗杆的高度
吗?说明你的理由.
新知讲解
若学生身高AB 是1.6m,其影长BE 是1m,旗杆影长BD 是5m,
求旗杆CD 高度.
(1)先证明相似△AEB ∽△DBC
(2)再利用对应边成比例计算旗杆高度
人高 人影
即:
=
物高 物影
新知讲解
方法2:利用标杆
如图,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
学生距旗杆是6m,求旗杆高度.
(1)先证明四边形ABDH,ABFG是矩形
(2)再证明△AEG ∽△ACH
(3)最后利用对应边成比例计算,即可
新知讲解
方法3: 利用镜子的反射
如图,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
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观测者看着
镜子来回移动,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
需要太阳光线.
方法2:优点表现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只是单凭人的眼睛的视
线很难准确把握,另外,测量的数据较多,这种方法误差较大.
方法3:优点表现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而且
测量的数据较少,只是人的眼睛找点难免存在误差.
课堂练习
1. 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 测量树的高度
15测量物体的高度 共18页
B
c
a
┌
b
C
有的放矢P225
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课题: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方式: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活动工具:测倾器(或 经纬仪,测角仪等),皮 尺等测量工具.
做一做P25 3
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一:测量倾斜角.
量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 器,简单的测倾器由度盘,铅 垂和支杆组成(如图).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 测得M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 的水平距离AN=l.
做一做P26 4
活动二:测量底部 可以到达的物体的 高度.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即顶线PQ水平 位置时它与地面的距离).
根据测量数据,你能求 出物体MN的高度吗?说说你 的理由.
做一做P16 5
知识在于积累
(1)到目前为止,你有哪些测量物体高度 的方法?
(2)如果一个物体高度已知或容易测量, 那么如何测量某测点到该物体水平距离.
说一说
?
独立
作业
知识的升华
P28 习题1.7 1,2,3题;
祝你成功!
驶向胜利 的彼岸
独立
P28 习题1.7 1,2,3题 作业
1 分组制作简单的测倾器.
2选择一个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测量它的高度并撰写 一份活动报告,阐明活动课题,测量示意图,测得数据和 计算过程等.
tanAcoBt a, coAt tanBb.
b
aA
c
a
┌
b
C
回顾与思考1
直角三角的边角关系
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A=cosB,tanA=cotB.
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2A+cos2A=1.
§1.5 测量物体的高度
§1.5 测量物体的高度学习目标: 1. 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测量物体的高度学习过程:(一)仰角和俯角的概念:如图,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二)简单应用1.如图,飞机A在目标B的正上方1000米处,飞行员测得地面目标C的俯角为30°,则地面目标B、C之间的距离=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AB,在离电线杆30米的C处,用高1.20米的测角仪CD 测得电线杆顶端B的仰角a=30°,则电线杆AB的高=_________米3.如图,甲乙两楼之间的距离为40米,小华从甲楼顶测乙楼顶仰角为α=30º,观测乙楼的底部俯角为β=45º,试用含α、β的三角函数式子表示乙楼的高h=_______米(三)学习新课:例1 如图,在平地D处测得树顶A的仰角为30°,向树前进10米,到达C处,再测得树顶A的仰角为45°,求树高AB.(结果保留根号)解:∠ABC=90°,∠ACB=45°,∠ADB=30°,CD=10米,设AB=x米, 则在Rt△ABC和Rt△ABD中,BC=_________, BD=___________∴CD=BD-BC=_______________又∵CD=10 ∴x(3-1)=10∴x=1310-=_____________(米) 答:树高为53+5米.例2.某市计划修建跨河大桥,需要测出河的宽度AB, 于是,在河边一座高为300米的山顶上选择了观测点D,测得点A,点B的俯角分别为α=30°,β=60°, 求河的宽度BDA C(四)随堂练习1.如图,在某建筑物AC 上,挂着的宣传条幅BC ,在点F 处看条幅顶端B ,测得仰角为︒30,向条幅方向前行20米到达点E ,看条幅顶端B ,测得仰角为︒60,求宣传条幅BC 的长2、某九年级学生为了测量当地的电视塔AB ,因为不能直接到达塔底B 处,他们采用在发射塔台院外与电视塔底B 成一直线的C 、D 两处地面上,用测角器测得电视塔顶部A 的仰角分别为45°和30°,同时量得CD=50m ,测角器高1m ,由此求电视塔的高度。
高中数学 1.2.2测量高度、角度问题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26
随堂训练
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
的关系是( )
A.α>β
B.α=βC.α+β=9源自°D.α+β=180°ppt精选
27
解析 如图所示,α与β为内错角,∴α=β.
答案 B
ppt精选
28
2.若点P在点Q北偏东45°30′,则点Q在点P的( ) A.东偏北44°30′ B.东偏北45°30′ C.南偏西44°30′ D.西偏南44°30′
∴AC=21×3 2×473=24.
ppt精选
21
∴CD2=AC2+AD2-2AC·AD·cos60°. 即212=242+AD2-2×24×12·AD. 整理得AD2-24AD+135=0. 解得AD=15,或AD=9. ∴这个人再走15千米或9千米就可到达A城.
ppt精选
22
【错因分析】 从本题实际考虑,应有一解. 本题在解△ACD时,利用余弦定理求AD,产生了增解,然 而哪个是增解呢?很难判断,若本题应用正弦定理来解,就可 以避免增解.
(角度精确到1°)
ppt精选
15
【解】
连接BC,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0,∠ BAC=120°,由余弦定理,知
ppt精选
16
BC2=AB2+AC2-2AB·AC·cos120°=202+102- 2×20×10×-12=700.
∴BC=10 7.由正弦定理sin∠ABACB=sin∠BCBAC, 得sin∠ACB=BACB·sin∠BAC=10207·sin120°= 721, ∴∠ACB≈41°. ∴乙船应沿北偏东30°+41°=71°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 援.
ppt精选
测量物体的高度ppt课件
M 测得此时M的仰角
∠MCE=α;
Cα β
aD Ab B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B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 的仰角∠MDE=β;
E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 AC=BD=a,以及测点A,B
N 之间的距离AB=b.根据测
量数据,可求出物体MN的
高度.
11
自学检测2:(12分钟)
1.(2013•毕节)如图,小明为了测量小山顶的塔 高,他在A处测得塔尖D的仰角为45°,再沿AC方 向前进73.2米到达山脚B处,测得塔尖D的仰角 为60°,塔底E的仰角为30°,求塔高. (精确到0.1米, ≈1.732)
ια
a
如图,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以按下列步骤: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ι.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即顶线PQ水平位置时
它与地面的距离).
7
变式:测量如图所示的树的高度.(底部可以到达)
1.实践: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
(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
(参考数据:
1.414,
1.732)
15
小结: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 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 物体的高度,如下图 的物体的高度,如下图
16
自学指导3:(5分钟) 例:(2013•广安)如图,广安市防洪指挥部发现渠 江边一处长400米,高8米,背水坡的坡角为45° 的防洪大堤(横截面为梯形ABCD)急需加固. 经调查论证,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 是: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并使上底加宽2米, 加固后,背水坡EF的坡比i=1:2. (1)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的长; (2)求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土石多少立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法
动手 实践
合作 交流
教、学具准备:卷尺、侧倾器、标杆、计算器、镜子、测绘表等。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三、教学过程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1 第一环节:复习理论,巩固原理 2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测量物高 3 第三环节: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4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应用拓展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角形全等、相 似、函数等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 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也能够借助 于探索讨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解 决数学问题。这些都为本节活动课夯实了基 础。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 数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知 识测量物体的高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建立数学 模型,使学生经历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探索、实地 测量和计算,总结出测量物体高度的不同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获得独立克服困难、解决 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 生的合作和探索精神;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之 于生活的道理。
综合与实践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相似三角形和三 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将生活中一些无法 直接测量的物体高度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 题,利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通 过对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究,使学生经历从生活 实例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到综合 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因此, 本节课在巩固所学知识,在提升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tan tan
C αD β
E
N
A
B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的仰角∠MCE=α;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的仰角 ∠MDE=β;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 AB=b.根据测量数据,可求出物体MN的高度.
环节二:动手实践,测量物高
2.测量的过程中会产生测量误差。因此,测量同一物体时, 应测量多次。测量结果精确到0.1米。 3.如果使用测倾器,应正确地使用测倾器,特别要注意测 量过程中正确、规范地读数。 4.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并能对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想 方设法,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5.注意实验时的安全,同学之间要互让。
活动任务
测量物体的高度
测量 示意图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测得数据
计算过程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 核对者 活动感受
环节二:动手实践,测量物高
锻炼自己
活动要求
分小组合作测量校园内物体的的高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要求:5种方法,每组任选两种方法进行,并完成实践报告) 说明: 1.不能直接用卷尺测量它的高度。
学生自制
90 90
P
Q
侧倾器
度盘
0
铅锤
支杆
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M
Cα
E
A
N
1、在测点A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b;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可求出MN的高度。
MN=ME+EN=b·tanα+a
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M ME ME b, MN ME a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树高
利用标杆测树高
利用镜子反射测树高
利用侧倾器测旗杆高
环节三: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同一物体,同一方法,结果展示:
同一物体,不同方法,结果展示:
同一物体,不同方法,结果展示:
使用标杆测量
使用侧倾器测量
环节四:总结反思,应用拓展
1、通过活动,请你说说每种测量方法 各有什么优缺点?
环节一:复习理论,巩固原理
回忆测量物体的高度的方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方法2:利用标杆 方法3:利用镜子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方法4: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 达的物体的高度
方法5: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 到 达的物体的高度
(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方法要点:
把太阳光近似地看成平行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和三角 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相似 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较准确地测量相关数据及根据测量 操作中的注意点进行实践操作。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三、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
实践探究法:通过学生实验,对本节课 知识进行应用。
光线,计算时还要用到观
C
测者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A
EB
D
方法2:利用标杆
方法要点:
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
标杆与地面要垂直,在计算时
E
还要用到观测者的眼睛离地面
的高度.
A
M
N
B
F
D
方法3:利用镜子
方法要点:
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
A
BE
D
(二)利用三角函数测高
测量倾斜角可以用测倾器。 ---简单的侧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
2、除了这5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测量 物体高度的设想?
3、根据自己的设想,在课下付诸实 践。
1、将有问题的实践报告表 重新实验。
2、将新的想法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