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1ce051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5.png)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霍奇金淋巴瘤)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霍奇金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b709924a51e79b8969022657.png)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 | 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是最早可被治愈的儿童肿瘤性疾病之一。
其年龄分布的发病率有两个高峰,分别为15-30岁和55岁之后,因此青少年为HL高发人群。
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20岁以下人群中,HL 为第3位常见肿瘤(发病率为12.1/100万),是15-20岁青少年第1位最常见肿瘤(发病率为32/100万)。
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多数预后好,需权衡疗效与远期毒性。
治疗前评估对于儿童患者,建议骨穿最好涉及两个部位。
尽管PET/CT对于其他肿瘤的影像学评估价值存在争议,但针对霍奇金淋巴瘤,PET/CT仍然是最佳的诊断证据。
病理诊断组织形态学上需要区分经典型HL(CHL)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LPH L),其中涉及到鉴别诊断。
➤CHL典型表型:CD45-,CD20-(或异质性阳性)、PAX5(弱阳性)、BOB. 1和Oct-2至少一个失表达,CD30+,CD15+/-,LMP1+/-或EBER+/-;➤NLPHL典型表型:CD45+,CD20+(或异质性阳性)、PAX5+、BOB.1和O ct-2均阳性,EMA+/-,IgD+/-,CD30-,CD15-,LMP-或EBER-。
儿童HL诊断同成人,就亚型而言,NLPHL相对少见,CHL中LDCHL相对少见。
此外,肿瘤细胞EBV阳性且伴有CD20表达的CHL病例需要注意和EBV 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
分期HL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成人患者一致,遵循HL的2014年Lugano 分期标准。
危险分层HL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危险分层与成人患者不同。
不同儿童HL协作组采用的风险分层各不相同,下图所示风险分层参考了COG的AHOD0431临床研究。
其中外周淋巴结大肿块定义为单个或多个互相融合淋巴结直径大于6cm;纵隔大肿块定义为CT提示纵隔肿瘤直径≥10cm或胸片提示大于胸廓内径的1/3。
霍奇金淋巴瘤07260
![霍奇金淋巴瘤07260](https://img.taocdn.com/s3/m/d68ba382561252d381eb6e4f.png)
霍奇金淋巴瘤分期
每一期分为A,B 两组: A组:无全身症状 B组:以下症状之一 不明原因发热高于38度,连续3天以上 夜间盗汗 明确诊断前6个月内无原因体重下降超过 10%
霍奇金淋巴瘤分期
Cotswold’s modification of the Ann Arbor staging
classification
选项:双足背淋巴造影、核素镓扫描、 PET
其他:骨穿、骨髓活检(膈下病变、B组症状) 剖腹探查
霍奇金淋巴瘤分期
➢ 1971年 Ann Arbor分期 (淋巴结分区)
➢ 1989年 Cotswald分期
淋巴结分区
霍奇金淋巴瘤分期
I期 侵及一个淋巴结区(I),或侵及一个单独的淋巴 结外器官或者部位(IE)
R-S CELLS
霍奇金淋巴瘤概述
长期以来,对HD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一直 不明,近年来研究表明其起自生发中心B 细胞或其衍生细胞,因此,将HD归入淋 巴组织肿瘤,并更名为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两种 不同的亚型被证实,即结节性淋巴细胞 为主型和经典型。
霍奇金淋巴瘤流行病学
在世界各地的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在欧美 国家多发,占淋巴瘤的45%,而我国和日本发 病率较低,占8%,与日本较接近(7.6%)。
中位发病年龄26-31岁,70%以上病例在40 岁以下发病。
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约为1.4倍,主要见于 小于10岁的儿童和大于50岁的成年人,而10岁 到40岁之间的年龄段女性发病更多见。
影响生存率 ❖ 死亡原因常为NHL或其他肿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NLPHL)
均为结节型,少数可有弥散区 细胞背景以淋巴细胞为主 诊断性R-S细胞很难找到或缺乏 免疫表型特点: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教案课件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290e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c.png)
06
汇报人:XX
放疗的优缺点:优 点是治疗范围广, 缺点是副作用较大 ,可能对正常细胞 造成伤害
免疫治疗的原理:利用免疫系 统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的类型:包括免疫检 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 等
免疫治疗的优点:副作用较小, 对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效果显著
免疫治疗的局限性:并非对所 有类型的淋巴瘤都有效,可能 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添加 标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骨髓穿 刺等
淋巴结活检:通过手术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中的免疫细胞类型和分布 基因检测:检测淋巴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和表达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手段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和位置
X光片:观察肺部、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CT扫描:详细检查淋巴结、器官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MRI扫描:观察软组织、神经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PET-CT扫描:检测淋巴瘤的代谢活性,判断病情发展情况
01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型 等
03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穿刺、淋巴结 活检等
05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等
0 2 骨 髓 检 查 :骨髓穿刺 、骨髓活检等
0 4 免 疫 学 检 查:免疫球 蛋白、补体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细胞病 理学等
06
化疗药物:包 括烷化剂、抗 代谢药、抗生 素等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 骨髓穿刺等
检查结果:血常规、生化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
症状描述:淋巴结肿大、发 热、盗汗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职业等
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免 疫组化检查等
治疗方案:化疗、放疗、靶 向治疗等
预后评估:复发风险、生存 率等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85ec164bc8d376eeafaa3195.png)
病理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为:(1)病变部位淋巴结的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
(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等。
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
它们是霍奇金淋巴瘤真正的肿瘤细胞。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 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
最新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向邻近的淋巴结及向远处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见。
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如侵入邻近组织则不易推动。
淋巴结互相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
切面呈[1]白色鱼肉状,可有黄色的小灶性坏死。
疾病分类最新的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lymphocyte-predominant,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组织学表现多呈结节性生长方式,背景多为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组织细胞,典型的RS细胞罕见,大多数为变异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称L/H(lymphocytic/histocytic)细胞,细胞核呈多形性有空泡,核仁小,近核周,似“爆玉米花样”,故又称爆玉米花(popcorn)细胞,L/H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而CD15及CD30均阴性。
临床多表现颈部局限性病变,局部治疗疗效好,预后好。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rich classicalHL)、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L)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L)4个亚型。
霍奇金淋巴瘤病症PPT演示课件
![霍奇金淋巴瘤病症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b812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1.png)
汇报人:XXX
2024-01-12
• 介绍 • 诊断 • 治疗 • 并发症与风险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介绍
定义和背景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属 于淋巴瘤的一种类型。
该病由英国医生Thomas Hodgkin于1832年首次描述,是医学史上最早被认识的肿 瘤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淋巴结肿大
HL患者通常会出现无痛 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 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
部位。
全身症状
如发热、盗汗、体重下 降等,可能与肿瘤代谢 产物或免疫反应有关。
皮肤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 瘙痒、红斑、水疱等皮
肤损害。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他症状
包括肝脾肿大、呼吸困 难、咳嗽等,取决于肿 瘤侵犯的部位和程度。
02
诊断
病理诊断
长期随访
对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和监测第二肿瘤的发生至关重要 。
其他并发症
贫血
由于肿瘤细胞侵犯骨髓或化疗 药物的副作用,患者可能出现 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
悸等。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 瘀斑等。
肝功能异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 ,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
感染症状
感染可能表现为发热、寒战、咳嗽、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第二肿瘤风险
治疗相关风险
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第二肿瘤的风险,如急 性髓系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https://img.taocdn.com/s3/m/43c09b1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4.png)
四、辅助检查
血液
NHL——白细胞多正常,淋巴细胞增多
化验检 查
影像学 检查
活动期ESR加快,LDH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血清 碱性磷酸酶或血钙↑(提示骨骼受累),NHL可合 并溶贫(Coom’s试验阳性)
分期用,特别是PET/CT临床应用广泛
活检
可确诊
染色体 易位检 查
t(14;18)——滤泡细胞淋巴瘤;t(8;14)—— Burkitt淋巴瘤;t(11;14)——套细胞淋巴瘤; t(2;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8;14)、MYC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2;5)
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 —
蕈样肉芽肿-Sezary — 综合征
CD5+、bcl-2+
CD10+、bcl-2+、 bcl-6+ CD5+、bcl-l+
bcl-6+、bcl-2+
CD20+、CD22+、 CD5-
CD30+
CD4+、CD8+
CD3+、CD4+、 CD8-
CD20+者,可使用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治疗
• 急粒(ANLL)→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 胞苷)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全反式维 甲酸(ATRA)
• 急淋(ALL)→VP方案(长春新碱+泼尼松)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鞘内注射甲氨碟呤 (MTX)
• 慢粒→伊马替尼/羟基脲
• 霍奇金淋巴瘤→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 长春新碱、甲氮咪胺)或MOPP
30~40Gy,3~4周1疗程x6 > 6疗程(巨大肿块或化疗后
BCSH: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诊疗指南
![BCSH: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f00bee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7.png)
BCSH: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诊疗指南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NLPHL)是一种特殊亚型的霍奇金淋巴瘤。
在所有患有有霍奇金淋巴瘤(HL)的青春期及成年患者中占3~8 %,在所有未进入青春期且患有有霍奇金淋巴瘤(HL)的患者中占10-20 %。
该疾病更常见于男性(男性:女性=3:1),儿童13~14 岁、成人30~35 岁之间高发。
NLPHL 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无论是在临床、生物、形态学还是免疫表型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近日,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发布了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的调查和管理指南。
随我来看一下吧!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相关建议:1. 淋巴结组织活检时,所取得的组织其质量和大小要足够诊断所需。
(1 B)2. 活检所取得部分应该遵从血液病理学专家的建议。
(1B)3. 为了区分NLPHL、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PTGC)、富于淋巴细胞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富含T 细胞/组织细胞的大 B 细胞淋巴瘤(THRLBCL),诊断时需要进行一组完整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1 B)治疗前评估及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建议:1. 除了对人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进行基线病毒学测试之外,建议对骨髓、肝脏和肾脏功能进行实验室检查。
(1 B)2. 建议对所有的成年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对患者的颈部、胸部、腹部和骨盆等处进行CT 多期增强扫描。
多于儿童来说,建议选择磁共振成象作为CT 多期增强扫描的替代诊断手段。
(1 A)3. 建议考虑使用18-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DG-PET)进行诊断检查。
(2 B)4. 一般对于早期患者使用常规全血细胞计数及血液涂片检查即可,不需要进行骨髓活检。
另外,对于处于疾病晚期、且实验室检查参数正常、FDG-PET 扫描未现骨转移的患者,延缓进行骨髓活检。
(2 C)5. 对于男性患者,建议在进行联合化疗之前进行精液冷冻。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fe583c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5.png)
霍奇金淋巴瘤知识简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以Reed-Sternberg细胞的存在为特征。
HL分为经典型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前者又细分为多种亚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常用术语、病理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并发症、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一、临床表现及特征1. 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表现是无痛性、渐进性淋巴结肿大,通常首先出现于颈部和锁骨上区。
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实,可移动,但不疼痛。
2.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B症状,即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
其他症状还包括乏力、食欲减退和皮肤瘙痒。
3. 器官受累当疾病进展时,肿瘤可侵及其他器官如脾脏、肝脏、骨髓和肺,导致相应器官的症状和功能障碍。
4. 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酒后疼痛和皮疹。
二、常用术语解释1. Reed-Sternberg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细胞,通常为双核或多核的大细胞,是确诊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依据。
2. B症状指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出现的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三种全身症状,提示疾病活动性强、预后较差。
3. 淋巴结活检通过外科手术或针吸取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诊霍奇金淋巴瘤。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抗体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以辅助诊断和分类淋巴瘤。
5.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用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分布情况,是霍奇金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
三、病理全过程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起始阶段通常起源于单一淋巴结,Reed-Sternberg细胞的出现是病理特征。
淋巴结内的正常结构被肿瘤细胞破坏,导致淋巴结肿大。
2. 局部扩散肿瘤细胞逐渐扩散至邻近的淋巴结,并可能累及区域内的其他淋巴组织,如脾脏、肝脏等。
3. 全身扩散随着疾病进展,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扩散至远处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如骨髓、肺、肠道等。
纵隔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与治疗PPT
![纵隔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6a21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f.png)
PART FOUR
化疗药物:包 括烷化剂、抗 代谢药、抗生
素等
化疗周期:通 常分为诱导化 疗、巩固化疗
和维持化疗
化疗副作用: 包括恶心、呕
吐、脱发等
化疗效果:对 于早期霍奇金 淋巴瘤,化疗 效果较好,但 对于晚期患者, 化疗效果有限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源: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等 治疗方式: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
适应症:适用于早期、中期和部分晚期 患者
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骨髓抑制等
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提 高生存率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缓解症状 手术方式:开胸手术、纵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等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化学治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
化学物质等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饮 食均衡、适量 运动、充足睡
眠等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遵循医嘱,按 时服药,定期 复查,积极配
合治疗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学等检查, 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异常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 可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增宽等异 常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可发现霍奇 金淋巴瘤细胞浸润和组织学特征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dea38e4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2.png)
临床分期标准
。 I 期 进犯单个淋巴结区域 (I) 或个结外器官或部位 (IE)
II 期 侵及横隔一侧的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区或局限性的结外器官或部位,并 注明受侵淋巴结区数目,如写为Ⅱ。
III 期 进犯膈肌两侧的淋巴结区域 (III) ,可伴有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的进犯 (IIIE) ,或脾进犯 (III S) ,或两者均受进犯 (III SE) ;脾门、腹腔或门脉 旁淋巴结受累(III 1) 或腹主动脉旁、髂动脉或肠系膜动脉旁淋巴结受累 (III 2) 。
相关检查
血液学检查
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及不同程度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疾病早期 可发生淋巴细胞减少 , 到晚期更为显著。 血沉增快,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血 清铜以及其他急性期反响物的增加往往反映疾病活泼
贫血常为低色素和小细胞性的,通常发生于疾病晚期,本病晚 期的贫血与铁的再利用的缺陷有关。可能出现脾功能亢进,主 要见于脾脏明显肿大的病人。
患者于.5.4到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就医,骨髓检查未见异常。增强CT示:双颈、纵膈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散 在斑片影,肝左外叶小囊肿可能;脾脏内异常密度影,腹膜后及右髂血管旁见多个软组织结节,考虑肿瘤所致可能 性大,盆腔内少量积液。诊断明确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侵及双侧颈部、纵膈内、腹膜后、右侧髂血 管旁及脾脏,ⅢB期。
其临床病症也可能与肺癌、类肉瘤、结核以及以脾肿大 为
突出表现的各种疾病相混淆。
治疗 NCCN 关于 HL 的治疗方案
• IA , IIA 期,可单用 ABVD * 2 疗 主
•
无大肿块者 程或结合放疗
DT30Gy
MOPP , StanfordV
放疗为
• I~II 期有大 ABVD * 4 疗程
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468fc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c.png)
医生通过触摸患者身体部位,检查淋巴结大小、质地等,以评估病 情。
心理康复辅导重要性
1 2
缓解焦虑和压力
淋巴瘤患者常常面临焦虑和压力,心理康复辅导 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些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信心和勇气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 气,更好地面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
3
促进身心健康
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录
• 淋巴瘤概述 • 淋巴瘤临床表现 • 淋巴瘤诊断方法 • 淋巴瘤治疗方案制定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
01
淋巴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霍 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根据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淋巴瘤可分为多种亚型,如弥漫性大B细 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
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率随年 龄增长而升高,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淋巴瘤的预后因病理类型、分期和治疗方 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近年来,随着诊疗 技术的不断进步,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有 所提高。
02
淋巴瘤临床表现
局部现
01
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最典型的症状是无痛性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
窝和腹股沟等部位。
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化疗药物
根据淋巴瘤类型和分期,选择 合适的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
、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靶向药物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 的靶向药物,如利妥昔单抗、
伊布替尼等。
免疫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共识及临床研究进展)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共识及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e7921c6edb6f1aff001fe6.png)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共识及临床研究进展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系以肿瘤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治愈的一类恶性肿瘤。
我国虽然尚缺乏HL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的回顾性调查,我国HL仅占全部淋巴瘤的9%,远低于欧美国家的近30%的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3:1.0。
对早期HL的治疗已成为药物治愈恶性肿瘤的成功范例。
然而针对复发和难治性HL,肿瘤内科和血液科医生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晚期HL的综合治疗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10%左右的患者并没有达到完全缓解,且近1/3的患者在治疗后又出现复发,故积极进行临床研究、开发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案是淋巴血液界的一大任务。
虽然HL已被公认是极易治愈的恶性肿瘤,但不可否认的是,HL亦表现出异质性。
HL 的生物学标志物并未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那样被常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其治疗多依据临床因素指导或分层治疗。
目前已明确影响HL 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包括Ann Arbor分期、老年、男性、B症状、大肿块(直径≥10 cm)、累及淋巴结区域数目超过4个、结外受累,骨髓侵犯以及血液学指标异常(如贫血、淋巴细胞减少、低清蛋白血症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
德国HL研究组(GHSG)将早期HL 的主要危险因素最终确定为4项,即大肿块、红细胞沉降率增加、结外受累和结外受累区域>2个。
众所周知,HL也曾具有国际预后因素评分(IPS)。
此评分早于199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总结了5141例HL患者,依据年龄、性别、分期、清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各占1分,分析HL患者无进展生存,依分数不同而预后不同。
但随着患者应用ABVD或相似方案的治疗,截至2012年,Moccia等发表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的论文分析,IPS为0、1、2、3分者,其5年总生存(OS)率均在90%以上,仅4分及以上患者的5年OS率未达到90%,故IPS明显不适宜评估HL患者的预后,已被摒弃。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19f9c0326fff705cd170a8a.png)
1998–2000 1975–1977
5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
Age at diagnosis (years)
Ries LAG, et al. (eds).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2003. NCI Web site. Available at: /csr/1975_2000, 2003.
恶性淋巴瘤 症状与体征
60%
6-20%
6-12%
24
25
症状与体征 — 结外病变
肝大 肝功能异常
骨骼病变(0-15%)可 伴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骨髓侵犯
26
神经系统
颅神经瘫痪 头痛 癫痫发作 颅内压增高 脊髓压迫及截瘫
症状与体征--- 结外病变
27
症状与体征—皮肤损害
➢ 特异性病变:真皮内, 多样化:肿块、结节、 浸润性斑块, 溃疡、 丘疹、斑疹,称为蕈 样霉菌病
2000年的WHO分类 • 将HD正式改称为霍奇金淋巴瘤(HL) • 基本沿用了REAL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的旧分类
Rye分类(1966年): (1)淋巴细胞为主型(LP)--- 预后好 (2)结节硬化型(NS)----预后较好 (3)混合细胞型(MC)---预后较差 (4)淋巴细胞消减型(LD)---预后差
巴瘤
•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DLBCL
• 原发于皮肤的DLBCL,腿型 • 老年性EB病毒阳性的DLBCL •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DLBCL • 淋巴样肉芽肿病 • 原发于纵隔(胸腺)的大B细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76c11e9d581b6bd97f19eac5.png)
恶性淋巴瘤治疗指南2011年5月(第一版)河南省肿瘤研究院淋巴瘤研究所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淋巴瘤临床治疗协作组霍奇金淋巴瘤(一)病理诊断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Lymphocyte-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LPHD)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 NSCHL)-- 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MCCHL)-- 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depleted, LDCHL)-- 淋巴细胞富含型(Lymphocyte-rich, LRCHL)(二)不良预后因素临床分期:Ann Arbor分期(Ⅰ-Ⅳ期,B症状,大肿块,结外病变)--Ⅰ-Ⅱ期年龄:≥50岁(欧洲协作组,EORTC);≥40岁(加拿大协作组,NCIC)组织学分类: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加拿大协作组,NCIC)血沉和B症状:>50mm不伴B症状或>30mm伴B症状(德国协作组、欧洲协作组, GHSG 、EORTC);>50mm或B症状(加拿大和美国协作组,NCIC、NCCN)纵膈肿块:纵膈肿块比例(MMR)>0.33(德国协作组、美国协作组,GHSG、NCCN);纵膈胸廓比例(MTR)>0.35(5、6胸椎水平)(欧洲协作组,EORTC);纵膈肿块比例(MMR)>0.33或>10cm(加拿大协作组,NCIC)淋巴结累及部位:>2个(德国协作组,GHSG);>3个(欧洲、加拿大、美国协作组,EORTC、NCIC、NCCN)结外病变:任何累及结外的病变(德国协作组,GHSG)大肿块:>10cm(美国协作组,NCCN)--Ⅲ-Ⅳ期(国际预后评分,IPS)白蛋白<4g/dL血红蛋白<10.5g/dL男性临床分期Ⅳ期外周血白细胞≥15000/mm3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8%或绝对值<600/mm3(三)治疗选择A.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方案ⅠA-ⅡA期,无不良预后因素:ABVD方案2-4个周期联合累及野放疗;ABVD方案4-6周期(完全缓解后巩固2周期)不联合累及野放疗;Ⅰ-Ⅱ期,有不良预后因素伴大肿块ABVD方案4-6周期联合累及野放疗;Ⅰ-Ⅱ期,有不良预后因素不伴大肿块ABVD方案4-6周期联合或不联合累及野放疗;Ⅲ-Ⅳ期ABVD方案6-8周期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大肿块或残留区);剂量增高BEACOPP方案8周期或4周期加标准BEACOPP方案4周期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大肿块或残留区)(IPS>3);B.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治疗ⅠA-ⅡA期累及野放疗ⅠB-ⅡB期R联合或不联合累及野放疗化疗联合或不联合累及野放疗R联合或不联合化疗联合或不联合累及野放疗ⅢA-ⅣA期化疗联合或不联合累及野放疗R联合或不联合化疗姑息治疗(放疗或观察)ⅢB-ⅣB期化疗联合或不联合累及野放疗R联合或不联合化疗联合或不联合累及野放疗C. 疗效评价1. 完全缓解:观察随访2.部分缓解:加累及野放疗后观察随访或临床试验3.疾病稳定或进展:重新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应用二线治疗方案(四)临床试验部分缓解患者的后续治疗(Ⅰ-Ⅳ期)a)重新活检联合或不联合PET/CTb)累及野放疗后观察c)一种化疗方案疗效达平台期后序贯一或二种其它方案获得完全缓解后联合或不联合累及野放疗(五)化疗方案A.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方案ABVD方案BEACOPP方案复发难治二线治疗放疗挽救方案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支持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化疗方案--ICE方案--MINE方案--VIM-D方案--DHAP方案--ESHAP方案--改良ChlVPP方案--GVD方案--IGEV方案--GCD方案B.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方案ABVD方案CHOP方案CVP方案EPOCH方案单药R二线方案同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六)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的剂量:--非巨块型(ⅠA-ⅡA期):20-30Gy(联合ABVD方案)--非巨块型(ⅠB-ⅡB期)、巨块型、非巨块型(Ⅲ-Ⅳ期):30-36Gy(联合BEACOPP方案)--巨块型(各期):30-36Gy(联合ABVD方案)单独放疗的剂量(常用于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累及区:30-36Gy--非累及区:25-30Gy注意事项:如果可能,高颈区(所有患者)和腋下区(女性)应排除在放射区外绝经前女性放疗时考虑卵巢固定术保护卵巢功能非霍奇金淋巴瘤一. 常见病理诊断(一)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小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淋巴瘤(1-2级)边缘区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非胃脾脏淋巴结内(二)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淋巴瘤(3级)套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二. 治疗指南小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鉴别诊断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5000/mm3--淋巴结肿大<1.5cm--无临床症状--随访观察(二)预后因子1. Rai分期系统--低危(0期)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增多>15000/mm3骨髓成熟淋巴细胞比例>40%无淋巴结、肝、脾肿大和贫血、血小板减少--中危(Ⅰ、Ⅱ期)伴淋巴结、肝、脾肿大无贫血、血小板减少--高危(Ⅲ、Ⅳ期)伴淋巴结、肝、脾肿大伴贫血(血红蛋白<11g/dL)、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000/mm3)2. Binet分期系统--A期血红蛋白>10g/dL、血小板>100000/mm3淋巴结肿大累及部位<3个--B期血红蛋白>10g/dL、血小板>100000/mm3淋巴结肿大累及部位>3个--C期血红蛋白<10g/dL、血小板<100000/mm3任意淋巴结肿大累及部位数目3. 分子免疫学不良预后指标--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突变≤2%--CD38≥30%--ZAP70≥20%4. 分子遗传学(FISH)--不伴11q和17q缺失--伴17q缺失--伴11q缺失5. 外周血淋巴细胞倍增时间≤6个月6. 终末器官功能状态(三)治疗选择A. 一线治疗体质弱、年龄>70岁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嘌呤类药物治疗苯丁氨酸氮芥联合或不联合强的松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联合或不联合R单药R冲击糖皮质激素年龄<70岁,无严重并发症,能够耐受嘌呤类药物治疗氟达拉宾+环磷酰胺±R氟达拉宾±R注意事项肺部反复感染氟达拉宾不能耐受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氟达拉宾禁用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使IgG≥500mg/dl建议氟达拉宾治疗期间和之后口服阿昔洛韦和磺胺类药物预防感染疗效评价1.完全或部分缓解:观察、复发难治二线方案、异基因骨髓移植或临床试验(伴11q和17q缺失或其他不良预后因子的患者)2.疾病稳定或进展:临床研究、复发难治二线方案B. 复发难治二线治疗注意事项缓解时间>3年,仍然使用一线方案缓解时间<2年,使用一线没有采用的方案二线方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R剂量密集型RCHOP方案HyperCVAD方案(A+B)EPOCH方案OFA±R(草酸铂、氟达拉宾、阿糖胞苷)(四)临床试验完全或部分缓解后沙利度胺100mg qn维持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ppt课件
![霍奇金淋巴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697140b84ae45c3b358cab.png)
(2)经典型HL:①Ⅰ和Ⅱ期:ABVD 方案化疗4~6个周 期+受累野放疗。其中预后良好的早期HL,首选综合治疗, ABVD 方案化疗4~6个周期,然后行局部放疗20~30Gy
;未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患者可适当
提高照射剂量。预后不良的早期HL 首选综合治疗,ABVD 方 案化疗4~6个周期,然后行局部放疗30~36Gy;未达 CR 的患者可适当提高照射剂量。②Ⅲ和Ⅳ期、无大肿块: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治疗原则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①ⅠA和ⅡA期:受累野放疗 (根据Ann Arbor 分期系统确定的淋巴区域进行照射)或受累区
域淋巴结放疗(根据PET-CT 合理延伸2~5cm 的淋巴引流区
域确定的放射治疗区域),照射剂量为20~36Gy。②ⅠB和 ⅡB期:化疗+受累淋巴结区域放疗±利妥昔单抗治疗。③ⅢA 和ⅣA期:化疗±利妥昔单抗±受累淋巴结区域放疗,也可以选 择观察等待。④ⅢB和ⅣB期:化疗±利妥昔单抗±受累淋巴结区 域放疗。其中一线化疗方案可选择ABVD方案(阿霉素+博来霉 素+长春花碱+氮烯咪胺)、CHOP 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 +长春新碱+泼尼松)、CV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 、EPOCH 方案(足叶乙甙+长春新碱+环磷酰胺+ 阿霉素+泼尼松)等±利妥昔单抗治疗。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odgkin淋巴瘤 (NLPHL) 典型Hodgkin淋巴瘤(CHL) 结节硬化型(MS) 富于淋巴细胞典型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诊断检查
病史及体检、影像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_ 确诊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起源与肿瘤发生机制
1898、1902 Sternberg、Reed 描述特征性 多核畸形细胞——“镜影”、“枭眼”细胞
肿瘤性H-RS细胞数目极少(1%),表型怪 异,表达多种类型细胞标志
正常组织对应细胞 ?
曾推测可能为淋巴结稀有细胞来源:并指 状树突状细胞或其与淋巴细胞融合,B/T?
HL 临床特征与自然病程
1.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于颈部、纵隔 结外器官受侵表现
2. 全身症状:发热与盗汗(20%~50%)、体 重下降
3. 皮肤搔痒、皮疹,饮酒后痛 4. 易并发感染、自体免疫疾病 5. 现代化放疗可治愈大多数HL
HL 研究历程
1832 Hodgkin 报告不同于炎症病变的淋巴结肿大 伴脾肿大
H-RS细胞为克隆性、起源于顿挫的生发中心B (GCB)!
如何寻找与研究R-S细胞?
Wing C Cha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H-RS细胞 B表型丢失
H-RS细胞 染色体数目异常、易位,但缺 乏非随机染色体异常
B细胞转录因子Oct-2, Bob-1下调,表型丢 失 BCR(Ig)
Fig. 1. The peculiar phenotype of HRS cells.
H-RS 、L&H细胞B细胞起源相关的遗传与表型特征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Features of H-RS and L&H Cells Relating to Their B-Cell Origin
细胞起源与肿瘤发生机制
1979 建立细胞系L428L540 H-RS相关抗原CD30、
CD70,信号通路、新靶点药物
191996 通过对免疫染色切片显微切割获得的单个 H-RS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可变区(VAR)基 因重排分析,H-RS细胞的起源最终得以确立
1865 Wilks 命名Hodgkin病 (HD) 1925 Gilbert 认识 HD转移特点,开创 HD现代放疗 1943 Goodman 报告N2H 治疗HD有效 1950 Peters 发表论文证明放疗可治愈HD 1967 Kaplan 剂量反应曲线
DeVita MOPP 治愈晚期HD、 Rye分类 1971 Ann Arbor分期 1975 Bonadonna ABVD 非交叉耐药方案, 1996 显微切割-单细胞PCR ---明确B细胞起源 2000 WHO新分类
张运涛
淋巴肿瘤科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北京肿瘤医院
2008.6
Thomas Hodgkin (1798 - 1866)
一个以 科学贡献、高超医术 自我牺牲、热爱人类 而闻名的杰出的人 《Jaffa》
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
(Hodgkin ’s lymphoma HL /Hodgkin’s disease HD)
Hodgkin淋巴瘤(5)
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2001) Hodgkin 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odgkin淋巴瘤(NLPHL) 典型Hodgkin淋巴瘤(CHL)
结节硬化型(MS) 富于淋巴细胞典型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HL组织病理学改变
1. 淋巴结正常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
Pre-apoptotic GC-B
Antigen selected,mutating GC-B
BCR
No
yes
B cell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Oct-2,
Very rarely
Yes
Bob1, Pu1
B-lineage commitment and maintenance factor Yes (low level)
Feature
H-RS of CHL
L&H of NLPHL
Somatically mutated Ig VAR genes
Yes
Yes
Destructive somatic mutataions
Yes ( 25% case)
No
Ongoing somatic mutataion
No
Often
Proposed cellular origin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病理特点 诊断与分期评估 预后因素/判断 治疗: 规范/指南 疗效评价与随访
一、临床病理特点
流行病学特点
地域和人种的差异, 发病率
欧洲2.2~3/10 万,死亡率0.7/10万 美国2005年(SEER资料)新病例7500,死亡 1300 中国 0.1~0.6/10万,新病例4000? 发病年龄分部:西方双峰,中国、日本呈单峰
Yes
Pax-5
B cell surface marker: CD20, CD79
Very rarely
Yes
2. 肿瘤细胞:散在于多形性炎性细胞浸润的背景中
— Reed-Sternberg( R-S )细胞 变异型: Hodgkin细胞、腔隙型、多型性R-S
— L & H 细胞
3. 背景:多种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和不同 程度的纤维化。
霍奇金淋巴瘤特征性细胞 R-S细胞
二、病因、发病机制
Hodgkin’s disease HD / Hodgkin’s lymphoma HL
HD/HL 病理分类演变
Jackson-parker (1947) 副肉芽肿型 肉芽肿型
肉瘤型
Lukes-Butler /Rye(1966)
淋巴细胞为主型
结节硬化型 混合细胞型
淋巴细胞消减型
REAL / WHO (1994-2000) 结节性淋巴细胞 为主型 结节硬化型
混合细胞型
富于淋巴细胞型
淋巴细胞消减型
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依据
组织形态 免疫学表型 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改变 原发部位、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
将淋巴组织肿瘤界定为各自独立的疾病实体(entity)! 认识仍将继续深入!
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2001)
B细胞肿瘤(13) 前驱B细胞肿瘤、成熟B细胞肿瘤
T细胞肿瘤(14) 前驱T细胞肿瘤、成熟T细胞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