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
【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
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
【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
【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介词,用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词语古今异义
【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兵器
古义:战士,士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逃跑
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动词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固定句式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有的……有的……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否定判断肯定判断)3、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

(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例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⑴申之以孝悌之义
⑵树之以桑
⑶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2、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未有之也。

【省略句】
1、何也
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主语“将士”。

《寡人之于国也》
练习一
1.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有误的一项( C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C.涂有饿莩(莩同殍)(正确:涂通途)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①弃甲曳兵而走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②臣不胜受恩感激
(D都作“尽”解;A.①密,②几、不止一个;B.①只是、不过,②笔直;C.①兵器,②军队)
3.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B.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抢(正确:错过,耽误,侵夺,)
D.斯天下之民至焉则,那么?
4.下面句子中“之”指代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五亩之宅
A.填然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音节助词)
B.申之以孝悌之义(的)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他) D.则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
①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②斧斤以时入山林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也?
④王好战,请以战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①④为介词,“凭借”、“用”;②为介词,“按照”。

③为连词“来”。

)
6.下面属于同一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 B )
A.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谨庠序之教(①名词作动词穿②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B.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
C.①然而不王者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①名词作动词,称王②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D.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②用心一也(①名词作动词,吃②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D )
例句: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B.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C.大王来何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D.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状语后置)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向学生们(他们)反复陈述,头发斑白的长者在道路上行走就不用自己背负重物了。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猪狗吃人的食物却还不知制止(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开仓赈济灾民。

练习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
【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答案】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答案】 B
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答案】B(“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
7.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答案】 B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答案】A(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

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 字。

立意:
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

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

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

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曾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
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圈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接触面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这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如果将材料中的动物联系到
人类社会,学生自然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二.抓材料中的关键句:有第二段的“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第三段的“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明确关键词是“较真”与“宽容”,但不能选其一来立意,一定要结合二者才是切合题意。

如:有条件的认真或该认真时才认真(暗扣“宽容”)有原则的宽容或不能凡事都宽容(暗扣“较真”)既要认真,又要宽容,分情况去“较真”(“较真”须看场合)
三.这是一篇寓意性材料,爱因斯坦以圆圈为喻,形象说明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圈内为已知,
圈外为未知,知之愈多圆圈愈大,圆圈愈大则与外界接触面愈大,意味着无知处愈多,
由这一基本意思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领悟寓意,从求知的角度启迪我们“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从做人的角度则是告诉我们“谦虚,是博学的基础”、“人生在于不断的追求”等。

由这些寓意可以联想到自己的思想与学习实际,则可以确定“圆圈说”的比喻意义,并展开议论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