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重要资料难点地情况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υ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2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常见考法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通过实验得到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使用的装置包括凸透镜、物体、光源、白纸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装置,包括凸透镜、物体、光源和白纸。

2.将光源放在物体的前方,使光线垂直射向凸透镜。

3.调整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在白纸上观察到清晰的物体像。

4.移动物体的位置,保持光源和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不断观察像的变化
情况,并记录下物体位置与像位置之间的关系。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记录与结果
通过实验记录和计算,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
物体位置(cm)像位置(cm)
30 60
40 40
50 33.3
60 30
70 28.6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凸透镜的平均焦距为37.4cm。

实验分析与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且得到了凸透镜的焦距。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物距与像距的倒数之和等于焦距的倒数。

2.计算得出的凸透镜焦距是一个近似值,需要通过多次实验来进行验证
和确认。

本次实验通过实际的操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通过数据计算得到了凸透镜的平均焦距,这对于我们后面的物理学习和实验有一定的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期末必考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期末必考点梳理

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图甲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图乙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凹透镜。

4.三条特殊的光线
5.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有10cm.(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6.凸透镜成像规律
技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1倍焦距内反变化。

换焦距大的透镜,物距不变时,像变大。

补充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凸透镜焦距以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做这类型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7.凸透镜的应用
8.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9.近视眼和远视眼。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重难点—凸透镜考点汇总,值得收藏!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重难点—凸透镜考点汇总,值得收藏!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重难点—凸透镜考点汇总,值得收藏!初中阶段的光学知识总体来说是三类:光的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如凸透镜成像。

这三类光学知识尤以光的折射知识在考试中出现的最为频繁,而凸透镜成像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了,另外还有很多同学觉得凸透镜成像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我们就想通过对一些经典例题的分析,对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给同学们在今后的考试遇到这类知识的题有所帮助。

知识点总结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考点之前,我们必须熟练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做题的基础。

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①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或说2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能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其实我们在实验中还能得出这些结论:④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⑤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

⑥做实验时,如果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不过像变暗了些。

另外,从凸透镜成像特点①②③中还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距以内成虚像,焦距以外成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简单地说成: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根据2倍焦距分大小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推出:成实像时,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会越大,像距就会越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越小,像距就会越小。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⑧实像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

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这八个规律之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轻松应对,不信?我们举例来说明吧。

例题区例1 凸透镜焦距f等于15cm,当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1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倒立的实像B.放大倒立的虚像C.缩小正立的实像D.放大正立的虚像分析:这是直接套用知识点的题型,物距31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为A例2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8cm时,所成的像()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B.一定成缩小的实像C.可能成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放大的虚像分析:物距是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说明15cm是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我们把它写成f例3 在做“凸透镜成像”时,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距透镜30cm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初二物理难点-凸透镜成像

初二物理难点-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像条件分析
01 02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u=f时,不成像;当u<f时,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实像时,像距大于焦距;虚像时,像距小于焦距。
03
物体的位置
组合透镜成像特点探讨
组合透镜的构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称为组合透镜。
组合透镜的成像特点
组合透镜的成像特点取决于各个透镜的焦距、相对位置以及光线通 过它们的方式。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实现对成像效果的精确控 制。
组合透镜的应用
组合透镜广泛应用于摄影、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以改善成 像质量或实现特定的光学功能。
投影仪工作原理剖析
在使用投影仪时,需要调节镜头到屏幕的距 离(即像距)和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即物 距),以获得清晰的投影效果。 投影仪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可以 将投影片上的图像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形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 投影片的反射和凸透镜的折射后,投射到屏 幕上。其中,投影片上的图像是通过透明胶 片上的不透光部分和透光部分形成的。
实验操作技巧指导
实验器材准备 和检查事项说 明
准备凸透镜、光源(蜡烛或 LED灯)、光屏、尺子等实 验器材。
检查凸透镜是否干净,无划 痕或气泡等缺陷。
确保光源亮度适中,能够清 晰地在光屏上形成像。
调整尺子位置,使其与凸透 镜和光源保持平行。
操作步骤规范演 示
将光源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 并调整光源高度,使其与凸透镜 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小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小结

03
04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像距 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 等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等大
的实像。
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 之间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像距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小结
目录
• 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与验证 • 凸透镜成像的拓展知识
01 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凸透镜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凸透镜是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 镜,光线通过它会发生折射,并 会聚到一个点上。
特点
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平 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即焦点。
近视与远视的成因与矫正
近视的成因
矫正眼镜的选择
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长或晶状体曲 率过大,导致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矫 正方法包括佩戴凹透镜或进行手术。
根据个人近视或远视的程度,选择合适 的眼镜进行矫正,同时注意保持正确的 用眼姿势和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远视的成因
远视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短或晶状体曲 率过小,导致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矫 正方法包括佩戴凸透镜或进行手术。
05 凸透镜成像的拓展知识
眼睛的成像原理
01
02
03
眼睛的结构
眼睛由瞳孔、晶状体、视 网膜等部分组成,光线通 过瞳孔和晶状体折射后落 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
眼睛的调节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 状来改变焦距,从而使物 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 图像。
眼睛的适应
眼睛能够适应不同距离的 物体,通过调节焦距来适 应不同距离的物体,保证 清晰成像。

光现象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二强化提高班《物理》上学期辅导第二章第一节讲义

光现象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初二强化提高班《物理》上学期辅导第二章第一节讲义
物体经凸透镜成像凡是实像均是倒立的,凡是虚像均是正立的。
物体距凸透镜距离变化时,会引起像离凸透镜距离的变化,同时引起像的大小的变化,即物近则像远,像远像则大。
(4)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
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
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
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
(3)凸透镜成像规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即当物距大于焦距,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小于焦距,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物距等于焦距,物体既无实像,也无虚像。
2倍焦距处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即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物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物理》上学期辅导第二章第一节讲义
光现象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识点汇总
一、基础知识归纳
1.知识结构图
2.重点难点解析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它们的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2)实像和虚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凸透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知识点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1. 物距(u)、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 当u > 2f时,f < 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如: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被拍摄的物体在镜头(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当u = 2f时,v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这一特点可用于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当物距和像距相等且都等于2f时,就可以确定f=(u)/(2)(或f=(v)/(2))。

- 当f < 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幻灯片(物体)在镜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屏幕(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当u = f时,不成像。

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不能会聚,从另一侧射出的光线是平行光。

- 当u < f时,v>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在同侧。

2. 像的性质。

-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实像都是倒立的。

- 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都是正立的。

3. 动态变化规律。

- 当物距减小时(在u>f范围内),像距增大,像变大。

例如:用投影仪时,当幻灯片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屏幕上的像会变大(像距增大)。

- 当物距增大时(在u>f范围内),像距减小,像变小。

例如:用照相机拍照时,当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底片上的像会变小(像距减小)。

- 当物体从无穷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u>f),像从焦点向无穷远处移动,像逐渐变大。

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实验器材。

-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等。

2. 实验步骤。

- 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和数学分析得出的定律和公式,包括成像距离和物距之间的关系、放大率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光的传播定律:
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遵循是直线传播的原理,也就是光线从光源发出后会沿着直线路径传播,直到遇到障碍物或折射介质。

2.凸透镜成像的构成:
凸透镜由两个球面构成,球面的中心位置与球面半径的关系决定了凸透镜的形状。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经过折射,在焦点处发生会聚或发散的现象。

3.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根据光线传播定律,在凸透镜上方放置一个物体,会在凸透镜的下方形成一个与物体类似的像。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取决于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和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4.聚焦规律:
凸透镜形成像的特点是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像距越远;物体越远离凸透镜,像距越近。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位置变化时,像也会相应地改变位置。

5.放大率:
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之间的比值。

放大率可以通过像高度与物高度的比值来计算,即放大率=像高度/物高度。

6.公式法: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通过公式来表达,其中最常用的是凸透镜公式和放大率公式。

凸透镜公式可以表示为:1/f=1/v-1/u,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放大率公式可以表示为:放大率=v/u。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计算放大率等,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实验和分析。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规律的科学,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凸透镜的特性凸透镜是一种形状呈弧形的透明介质,它具有以下特性:1.1 薄透镜近似在物理学中,通常将凸透镜看作是一个薄透镜,即透镜的厚度相对于透镜的曲率半径可以忽略不计。

1.2 双向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发生折射,光线在透镜两个表面上均会发生折射。

1.3 焦点和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为物距焦点和像距焦点。

焦距为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1.4 主轴和光心凸透镜上的主轴是连接两个焦点的直线,光心是主轴上离透镜最近的点。

二、光线的传播规律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规律。

2.1 入射光线的规律入射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向凸透镜时,会在透镜表面上发生折射。

入射光线与透镜表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入射角越大,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越小。

2.2 出射光线的规律出射光线也会在透镜表面上发生折射,出射光线通过光心会变换传播方向。

2.3 平行光线的特性当平行光线射向凸透镜时,通过折射后,光线会汇聚于焦距处。

三、成像的基本规律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可以确定成像的位置。

3.2 成像的性质凸透镜成像有以下性质:a) 凸透镜成像是倒立的:物体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倒置的,即物体上方对应的是像下方。

b) 凸透镜成像会有放大和缩小的效果:物体与像之间的大小比例与位置有关。

c) 凸透镜成像有放大率的概念:放大率指的是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之比。

四、成像的公式了解了成像的基本规律后,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成像过程,我们还需要知道成像的公式。

4.1 薄透镜成像公式薄透镜成像公式是用来计算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公式,通过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来描述成像的过程。

初二凸透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初二凸透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初二凸透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中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让光线折射的光学元件,它的中心部分比边缘部分要厚,因此可以使光线发生弯曲,从而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在凸透镜的一侧入射光线,另一侧就会形成一个实像或者虚像。

2.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指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也就是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相交于一点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的曲率就越大,透镜的折射能力也就越强。

3.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在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1/f=1/v-1/u(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可以计算出像的位置和大小。

4.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虚像且放大;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成实像且放大;当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时,成实像且大小与物体相等;当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时,成实像且放大。

5.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总之,初二物理学习凸透镜成像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和眼镜等设备中。

了解凸透镜的知识将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在本文中,将对八年级物理学中与凸透镜相关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凸透镜的结构凸透镜由透镜的两个球面组成,其中至少一个球面是凸出的。

凸透镜的中心被称为光心(O点),光心在透镜中的位置与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关。

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主焦点(F点)和副焦点(F'点)。

二、凸透镜的主要特征1.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被定义为焦距。

焦距是衡量凸透镜成像能力的指标,单位为米(m)。

2. 像距(v):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被定义为像距。

像距的正负表示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同侧或异侧。

3. 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被定义为物距。

物距的正负表示物体的位置在透镜的同侧或异侧。

三、光的传播与凸透镜成像原理1. 光线的传播: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从物体到透镜的光线、从透镜到物体的光线以及通过透镜的光线。

2. 凸透镜成像原理:根据光线的传播规律,我们知道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可以发生折射。

当入射光线与透镜的光轴平行时,出射光线会经过焦点。

当入射光线经过透镜的焦点时,出射光线将平行于光轴。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凸透镜的成像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四、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公式可以得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是正的,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同侧;当物距介于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为负,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异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同侧。

2. 物体与像的关系:根据成像公式可以得知,物距和像距的正负相同,即物体和像都在透镜的同侧或异侧。

3. 成像倍数:成像倍数是指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之比。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公式,可以推导出成像倍数的计算公式:倍数 = 像的高度 / 物体的高度 = -v / u成像倍数为正时表示像是正立的,为负时表示像是倒立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是一种特殊的透镜,它与平面透镜、凹透镜在成像原理方面有着类似的特性。

然而,凸透镜具有自身独特的光学特性,使得它在一些特殊的光学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析,对其光学特性作出总结性的阐述。

一、透镜的成像规律1、凸透镜的折射规律:凸透镜的折射规律与平面面透镜的折射规律相似,都是光从较低的介质到较高的介质的折射规律。

然而,由于凸透镜的折射面是凸的,其对来自物体的光线做了折射,使得凸透镜能够把物体的光线集中在凸透镜的中心部位。

2、凸透镜的反射规律:凸透镜的反射规律受球面反射规律的影响。

凸透镜的反射规律是指,当物体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表面时,它会受到球面的反射,从而使得物体的光线被凸透镜反射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图像。

3、凸透镜的折射与反射总结:从上述折射和反射规律可以得出,凸透镜是一种折射和反射并存的光学物体,能够把物体的光线集中,形成一个图像。

二、凸透镜的应用1、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凸透镜在光学仪器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由于其能够把物体的光线集中,使得凸透镜能够有效地捕捉微小的物体,使研究者能够更清楚的观测下物体的细节。

2、医学光学仪器的使用:凸透镜也用于医学光学仪器中,如手术显微镜、胸突荧光镜、体内普查机等。

这些光学仪器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出色的治疗效果,还将为医学提供重要的信息。

三、结论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凸透镜具有折射和反射结合的特性,能够把光线集中,形成一个图像,而且其应用也极其广泛,不仅在光学仪器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医学光学仪器中也有重要应用。

未来,凸透镜在光学技术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光学仪器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一、成像规律在使用凸透镜进行成像实验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成像规律:1.一倍焦距处成像为虚像,二倍焦距处成像为实像。

2.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就越近,且成像越小;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像就越远,且成像越大。

3.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二、记忆口诀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三、考点归纳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考点: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使用平行光(如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测量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可得到焦距。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以便得到清晰的像。

4.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可能是由于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或者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或者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需要将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在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是,蜡烛燃烧会变短,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

改进方法是选择发光二极管,这样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在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在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使用凸透镜进行成像实验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方,移动光屏即可得到清晰的像。

如果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凸透镜是一种把来自物体的光线反射回一定点的光学器件,它可以把光线透过它来自不同来源的光线反射回目标点,从而加强或改变物体上的光线,这种特性使凸透镜在光学应用中变得非常重要。

凸透镜可以被分为几个类别,比如球面凸透镜、双凸透镜、双环凸透镜等。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的光线追迹规律在凸透镜的光线追迹规律中,实线是光束从球面凸透镜入射到出射角α,光线在表面上发生折射,从中心点c出射,到达准确焦点F,从F点发出光束向α出射,实线和虚线表示光线传播的角度,且虚线不穿过准确焦点F,在虚线表示的光线传播的方向上也有折射现象,但是这条光线没有经过准确焦点F,其角度比实线大。

(2)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具有焦点,它的焦点是最具有强烈的高能特性的点。

光线经过凸透镜的表面,会发生折射,而且都会向准确焦点F射出,因此,这种特性使得凸透镜能够进行把外界光线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起到加强光线的作用。

(3)凸透镜的图像成像当物体光线经过凸透镜时,它会发生折射,然后,凸透镜将所有光线集中到一个焦点,然后从这一点向所有方向出射,而这一过程就会产生凸透镜的图像成像,由此可以看出,凸透镜可以把物体的形象投射到一个点。

二、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各种光学仪器,比如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光学定位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

凸透镜的主要应用是收集、加强和投射光线,它可以把光线从一个点集中到另一个点,从而使光线鲜明而强烈。

此外,凸透镜也可以用来实现精确测量和定位,因为它能够收集高能的光线,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飞行器的光电视观测系统中使用凸透镜来发射和接收光束,依靠凸透镜把距离传感器较远的物体的发射光线集中到传感器,从而实现远距离的精确测量。

总之,凸透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它可以把光线集中到一个焦点,并发挥其他一些光学特性,它在各种光学仪器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且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凸透镜在光学应用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初中物理透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透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透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

而物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光学,而在光学中透镜成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透镜成像是指透过透镜后,物体的影像如何在屏幕上显示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对初中物理透镜成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透镜的分类和特点透镜根据形状和光的折射方式,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收敛光线,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称为实像;凹透镜发散光线,无法使平行光线汇聚,只能看到看似汇聚的虚像。

透镜的特点有焦距、主光轴和光的折射。

二、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成像有两个基本规律:薄透镜成像公式和透镜成像的画像法则。

1. 薄透镜成像公式薄透镜成像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由此公式可以计算物体成像后的位置、放大率等信息。

2. 透镜成像的画像法则透镜成像的画像法则指的是通过特定的画图方法,可以确定物体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在画图时,需要确定物体、透镜、虚光源、像的位置和方向,并根据光线的折射规律绘制透镜上物体光线的折射路径,最终得到物体的成像。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有三种情况下的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实像成像规律、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的虚实焦距成像规律和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的虚像成像规律。

1.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实像成像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距离为正值,成像为实像,放大率为正值。

实像位于透镜的同一侧,成像的高度取决于物距和透镜焦距的比例。

2.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的虚实焦距成像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像距离为正无穷大,成像为虚实焦距,放大率为1。

虚实焦距成像规律也被称为望远镜成像规律。

3. 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的虚像成像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像距离为负值,成像为虚像,放大率为负值。

虚像成像规律适用于成像显微镜等设备。

四、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只有一个成像规律,即产生的都是虚像。

初二物理知识点凸透镜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凸透镜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凸透镜归纳总结在初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关于光学的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凸透镜。

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具有特殊的成像功能。

下面,我将对初二物理课上学到的凸透镜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凸透镜的基本知识1. 定义:凸透镜是由两个球形曲面构成,中间是透明的物质,它能够将光线汇聚或发散。

2. 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中光线传播的方向从光疏介质经过凸透镜后向法线弯曲。

3. 主光轴:通过凸透镜两个球形曲面中心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遵循以下成像规律:- 平行光线会经过凸透镜后集中到焦点F',并通过焦点发散出去。

- 经过凸透镜中心O的光线不发生折射。

- 经过凸透镜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被折射后,经过焦点F'。

2. 焦距:- 定义:凸透镜成像时,凸透镜与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 符号:焦距用f表示,单位为米。

- 计算方法:凸透镜两个球形曲面的半径与折射率的关系可用公式1/f = (n - 1)[(1/R1) - (1/R2)]来表示,其中n为凸透镜的折射率,R1和R2分别为两个球形曲面的半径。

三、凸透镜的成像类型1. 实像:- 定义: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凸透镜会在焦点F'处形成一个实像。

实像可以被屏幕接收到。

- 特点:实像是倒立的,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物体距离凸透镜近则放大,比物体距离凸透镜远则缩小。

2. 虚像:- 定义: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凸透镜会在焦点F'的逆面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无法被屏幕接收到。

- 特点:虚像是直立的,无论物体距离凸透镜近还是远,都是放大的。

四、凸透镜的焦距计算实例1. 如何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例题:一块凸透镜的折射率为1.5,且两个球形曲面的半径分别为R1 = 10厘米和R2 = 20厘米,求焦距。

- 解答:根据公式1/f = (n - 1)[(1/R1) - (1/R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到焦距。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规律列表2.成像原理图三、显微镜和望远镜四、提醒强调1.凸透镜成实像知识要点①物距大,物体比像大,υ物>υ像②像距大,像比物体大,υ像>υ物③物距小,物体比像小,υ物<υ像④像距小,像比物体小,υ像<υ物2.凸透镜物像间移动规律——物像同侧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距着向左移动;物体向右移动,像跟着向右移动)物像之间的距离和:u +υ≥4f3.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

4.同一次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五、重难点突破题型1.利用物距、相距判断成像原理,确定焦距范围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7cmB.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再次出现清晰的像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B.将凸透镜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将蜡烛和光屏分别远离凸透镜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仍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右移动例3.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题型2.变换焦距后,为了成清晰像,如何移动物体、透镜、光屏例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未画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三条特殊光线(1)与主光轴平行光线折射后过焦点(2)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3)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1.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互换,左右互换。

这就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就向右移动。

所以如果屏上的像在左上角,要把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就要让像向右下移,而要让像向右下移,蜡烛就要向相反方向:左上移动即可。

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2.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在主光轴两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在主光轴同侧。

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倒立和正立是相对实物而言的。

3.一倍焦距处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成虚像;u=f不成像。

一倍焦距处是正立像与倒立像分界点,即u>f成倒立像:u<f成正立像。

%4.二倍焦距处是成缩小像与放大像分界点,即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实像;u=f成等大的实像。

5.成实像时:u减小v增大像变大;u增大v减小像变小,即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u减小v减小像变小。

总之:无论成虚像还是实像,物体离一倍焦距处越近,像越大。

6.一倍焦距处,u=f不成像。

因为光线从一倍焦距处射向凸透镜,经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无法汇聚成一点,所以无法成像。

7.成实像时,u>f,v>f。

8.成缩小的像v<u;成放大的像v>u。

9.实像与虚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不同点:实像可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交点,虚像是某一点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或凸透镜上,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0.物体与像运动方向相同。

11.成实像时:u>v 倒立缩小实像;u=v 倒立等大实像;u<v 倒立放大实像。

12.在实验中,如果把凸透镜遮上一部分,那么像是完整的,只是变暗;如果把烛焰遮上一部分,那么对应部分像失去。

14.在实验中,如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左上侧,若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1).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右下方移[(2).蜡烛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向左上方移(3).光屏凸透镜不动,将烛焰向左上方移15.实验中,光屏上接收不到烛焰的像的原因(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u=f(3).u<f(4).v≤f(5).光具座太短。

$例: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

(1).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接受不到像,原因:a.蜡烛放在焦点上。

b.蜡烛放在焦点以内。

c.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保持光屏,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接收不到像,原因:a.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光屏放在焦点上。

{c.光屏放在焦点以内。

(3).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接收不到像,原因:a.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蜡烛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太小16.成实像时,物与屏可互换(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例如:物在a时成放大的像,像在b处。

物在b处成缩小的像,像在a处。

物在a处成等大的像,像在b处。

、物在b处成等大的像,像在b处。

17.物体在缩小像的范围内像移动距离可缩小,物体在放大像范围内像移动的距离可放大。

即u>2f f<v<2f 像移动距离,小于物移动距离。

f<u<2f v>2f 像移动距离,大于物移动距离。

例: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设:蜡烛移动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1>V2。

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设:蜡烛移动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1<V2。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所成像缩小。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4).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属于照相机原理。

(5).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属于投影仪原理。

(6).成虚像时,眼睛在凸透镜_____侧可看到像。

(填“左”或“右”)⑺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⑻成实像时,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⑼凡是实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⑾物体从远处逐渐靠近焦点的过程中,所成像越来越(填“大”或“小”或“不变”),像距越来越(填“大”或“小”)。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1. 由焦距、物距判断像距例1. 用一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果将物体放在距透镜50 cm处,移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光屏到物体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内解析:要求光屏与物体的距离所在的范围,必须知道像距的范围,然后加上物距即可,所以此题转化为求像距的范围。

'已知焦距,又已知,即,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即,所以,光屏到物体的距离D等于,即。

2. 由物距、像距判断焦距例2. 一物体位于距凸透镜80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多大的范围内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u大于像距v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有以下的不等式成立:代入数据为:解得:-3. 由焦距、像距判断物距例3. 将物体放在一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凸透镜27 cm处得到一清晰的像,估算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解析:因为,而,所以,即,因此,。

4. 根据成像性质判断焦距例4. 一支点燃的蜡烛距离凸透镜20 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小于实物的清晰像;当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2 cm时,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大于实物的清晰的像,请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

解析:当时,在光屏上得到一缩小的像(光屏上像为实像),可知:,即:当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光屏上像为实像),可知:,即:解此不等式组可得:5.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像的性质例5. 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16 cm处。

若将一物体先后放置在主光轴上离凸透镜20cm和8cm处,则两次的像的情况如何"解析: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6 cm,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6. (2000,山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的距离后,蜡烛的火焰通过凸透镜成一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的火焰原来通过凸透镜成什么像解析: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移动前物距为u,移动后的物距为u',则,因为移动后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即:,所以有:,即开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7. 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原来放置在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当逐渐靠近12cm 时,像距如何变化,以及像是怎么变化的点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25cm>2f,此时成缩小的像,像在1f-----2f之间2f>12cm>f,此时成放大的像,像在2f之外。

所以当从25cm向12cm靠近时,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刚学习的互异性解答,更简便。

例8.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点拨: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f<30cm<2f,由此可判断焦距的范围是15cm<f<30cm。

当物距为45cm时,物距肯定大于焦距,但由于焦距f在15cm和30cm之间变化,所以三种情况就都有可能。

答案:D例9. 当蜡烛离凸透镜7cm时,此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2cm处呈现了一个放大的像,试着确定一下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如果物距为20cm时,成什么样的像、点拨:此题含有隐含条件,如“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2cm处呈现了一个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即12cm在2f之外,那么物距即7cm在1f------2f之间;f< 7cm <2f;12cm>2f;得出焦距范围<f<6cm。

而物距为20cm,物的位置在2f之外,所以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2]正立像和倒立像,实像和虚像的记忆(1)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3)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4)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成实像时,像都是倒立的。

成虚像时,像都是正立的。

*例10. 一般我们的手表的表蒙子上会有一个透明的玻璃,通过它我们就可以看清手表上的很小的刻度,请问表蒙子上的玻璃相当于什么点拨:手表上表示的刻度很小,我们往往看不清楚,但是加上玻璃之后,我们看清了,说明此时形成了放大的像,而此时的像是正立的,所以此时的像是虚像,那么此时的玻璃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凸透镜的作用。

例11. 我们通过圆形的鱼缸观察鱼时和实际鱼的大小有差别,通过鱼缸观察到的鱼比实际的大,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

点拨:观察到的鱼比实际的鱼大,说明我们观察到的是鱼的放大的像。

而观察到的鱼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所以观察到的是鱼放大的正立的像。

而当呈现正立像时一定是虚像。

所以此时的鱼缸相当于凸透镜的作用,我们观察到的是鱼通过鱼缸成的虚像。

[3]像的放大和缩小的记忆。

成虚像都是放大的像。

成实像时,物体在1f----2f之间时,成放大的像。

例12.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点拨:判断物体所成的像,只需要判定物体的物距就可以了(因为物距变化时,像也变化)此时题中告诉了凸透镜的焦距为f=15cm,而此时的物距为u=20cm所以此时的物距在1f----2f之间,所成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

选A例13.凸透镜成像光路图)I、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不要求同学们掌握,但是我们应该熟记凸透镜成像时的三条特殊光线II、要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例14 如图所示,四幅图均表示光线通过凸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 B>C D点拨: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判断图的正确性的出发点也就是判断折射光线是否比原来未透过透镜传播时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