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选编及写作指导
最新2021年高考作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拧紧人生安全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学者易中天曾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材料二: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
一种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文题解析】:第一则材料是易中天的言论,主要意思是“底线就是生命线”。
第二则材料是白岩松的言论,主要意思是:底线是一个人做事的最基本的标准,但不是标准,我们不能拿底线当优点,要有更高的追求。
不难看出,本次作文的主旨应该围绕“底线”二字展开,在肯定坚守底线的原则基础上,畅谈自己对“底线”的各种认识。
在写作中,可以针对两位名人的言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底线的独特认识,还可以针对生活中种种不守底线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
具体立意:守住心灵的底线;把持道德的底线;把握生活中的底线;心中要有警戒线;尊严,生存的底线;诚信,不能跨越的底线;自尊,不可触动的底线;正直和善良是做人的底线;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坚守心中的明月;尊严是人生底线;打破底线的好处;底线失守是一生的痛;守住心灵疆界;等等。
【篇一】2021年高考作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几个同学考试作弊,受了处分,一位同学自爆家丑:“那天我也想作弊的啊,后来看到监考老师威严的目光,终于没敢。
”他为自己的胆小而庆幸。
然而在我看来,他逃过惩罚,关键在于他守住了底线,底线实在是人生的安全阀。
何为底线?底线就是你对一件事最低的限度。
底线的内涵是丰富的:诚实、善良是道德的底线;奉公、守法是法律的底线;坚持正义,是非分明,富有爱心,这是做人的底线;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保持操行,这是工作的底线;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这是从商者的底线;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严格自律,不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向,不在常识问题上失态,不在金钱问题面前堕落,这是为官者的底线。
2021新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21新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文题再现: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
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
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
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
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为伍。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
”围绕这个中心点,材料内容里列举了两类人,“一类人每天照镜子,洗去脸上的污物和灰尘;一类人十天也不愿照镜子,弄得灰头土脸。
”面对这样的材料,你首先会从哪个角度去思考?会从哪个方面去选材?对于材料作文来说,第一要务是将材料的中心较为明确地提炼出来,然后对号入座,选择与之吻合的内容素材去展现这个中心意图。
材料作文的写作提示中,倘若出现了某种具体的“物”,一定要与抽象的情与理结合起来。
灰尘与污物可以指代什么?它可以是我们某段时间之内主观认知的偏颇,低落的心情、消极的情绪、迷茫的心态等;也可以是在某段时间之内,来自客观环境的压力与不可预知的风险;或者是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负能量,给自己带来的困扰与不安等。
但如果把文章的内容仅仅定格在对所谓的“灰尘”与“污物”的描写之上的话,那只解读了一半,还有另外一半更加重要的内容便是对于“镜子”这个事物的具体阐释。
如若按照上面的标准,将“镜子”的内涵深挖,那么,与“镜子”相对应的抽象情理,或许是指面对迷惘时的积极心态,或许是指面对挫折时的睿智提醒,或许是指心情低落时的温暖举动,因为这些“镜子”的力量,将自我的灯芯点亮,将自我的蒙蔽驱散。
俞俪彤同学的文章从自我成长的角度选材,设置特定的情境,将自我的成长领悟定格在画室这个场景之中,难能可贵的是,她写出了对于画不锈钢器皿的变化,由之前代表“灰尘”与“污物”的畏惧不前到后来代表“镜子”的老师的提醒,其间的心理刻画细腻真实,真切感人。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材料语:这四幅漫画既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
第一幅“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对应的是“人”字的第一个笔画和起势,前半句“逆锋起笔”讲的是人生之初始便会面对“逆境”,始于困难之上而不退怯,敢于“逆风翻盘”;而后半句“藏而不漏”则讲的是人生之初,能力趋于平凡,应厚积薄发,适时隐藏自己的实力,不锋芒毕露,不张扬行事。
第二幅“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对应的是“人”字的另一半,第二笔的笔画和起势。
人生到了“有可为”的阶段,要选对努力的方向,否则将终其一生碌碌无为。
选对方向之后,在行事作风上要不偏不倚,保持中庸之道;不畸轻畸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不投机取巧。
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为人正直。
第三幅“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对应的是“人”字一捺立于中锋之下的笔锋转折处。
可以有多种解读,一种是在收笔结束之前笔画要“顿一顿”,“停一停”。
对应人生可理解为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即将成功或胜利在望时反而要静下心来,停一停,思考一下。
不要贸然行事,仓促草率,不疾不徐,稳步前进方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另一种解读是当遇到困难或者人生低谷,不要气馁,相信自己坚持努力会有“缓缓出头”的时机。
第四幅“描红”关联我国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正是这红色文化,构筑起了我们民族的绵延不断的精神谱系。
红色精神是作为榜样、值得歌颂的。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描红”是指只有成为一个正直坚持、脚踏实地、端正雅芳的人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人去模仿,去描红。
表面上是教‘写人’,实际上考的是新时代青年如何‘做人’。
”这符合我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不甘于平凡,不止于普通(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不甘于平凡,不止于普通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清华教授刘瑜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刷屏了。
在演讲中,刘教授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颇具启发性。
她认为,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年轻人发现自我,而是逃避自我。
从独特的自我逃向平均的他者,从个性逃向潮流。
我们社会有太多错误的失败观。
我们的教育鄙视放弃、鄙视失败。
有时候,放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她提醒家长们,孩子可能因为强大的外在压力而做到良好,但因为缺乏内在的热情,很难做到优秀、做到极致。
她坦言,自己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在她看来,摆脱迷茫和焦虑,不妨先从“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开始。
她的演讲在引发共鸣的同时,也收到了一些诸如“精英们劝你看开,不是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的批评。
你所在的班级计划召开家长会,请你作为班委会的代表,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为主题的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材料围绕清华教授刘瑜的演讲展开,“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观点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此外,也有另外一种声音“精英们劝你看开,不是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
“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追求卓越”“成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精英”是同学们要把握住的关键词。
考生可以认同其中之一,也可以将二者建立联系,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选择肯定“成为一个普通人”,要正确理解“普通人”的含义,结合“摆脱迷茫和焦虑”的提示可知,普通人不是甘于平庸的人,而是脚踏实地、明确目标的人。
此外本题已经明确了文体是“发言稿”,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1.正确认识自我,面对现实,坚定地做一名普通人,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2.人不应让“甘于平凡”“止于普通”成为人生奋斗路上的绊脚石,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敢于乘风破浪,不断超越自我;3.先从“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开始,稳扎稳打,从“普通”开始未必以“普通”结束,只要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积极主动,“普通”也能变“卓越”。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题目+范文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题目+范文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题目+范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题目+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1高考全国卷1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这个道理,不止适用于体育。
上至社会,下至家庭,每个群体都有强者与弱者。
如何安排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群体的未来。
最坏的局面莫过于,强者沾沾自喜,以侮辱、损害弱者为能事;弱者抱团相抗,以推倒强者、取消差别为目的。
强者说“你弱你有理”,弱者说“你强你作弊”,双方各趋极端,将群体一分为二。
强者不讲理到顶点,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弱者不讲理到极致,是平均主义。
历史早已证明,这些都是行不通的路。
强者要意识到,日中则昃,过刚者易折。
在时间的伟力之下,没什么是不朽的。
有个与老子有关的典故说,一个人的牙齿脱落完了,但舌头还完好无损。
“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弱者要意识到,一个社会要前进,离不开领头羊、先行军。
公平与平均是两个概念。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机会平等、起跑线统一,而不是过程平等、结果平等。
202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同中有异,各自流芳(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同中有异,各自流芳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日:‘殷有三仁焉。
””殷商末年,微子见纣王无道,劝谏不听,遂离开纣王,后被周王朝封为宋国国君。
箕子去劝谏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周王朝建立后远赴朝鲜,被当地百姓推举为国君,史称“箕子朝鲜”。
比干认为,“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终因屡次强谏激怒纣王而被杀。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材料中的微子、箕子、比干三人,都是以社稷为重,把个人私利抛在一边,虽然最终没能感化商纣王,但他们三个人都尽心了,所以孔子仍给予“仁者”的至高评价。
仔细审读三个,不管是远离是非的微子、披发装疯的箕子,还是以死谏忠心的比干,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仁”的理解。
审题时,要以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中的一个为主,不枝不蔓地进行论述,要联系现实生活,注意“这一个”对于青年、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
但同时也不可偏废,要注意适当比较,理性辨析。
写作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征,不可忽略写作对象和写作格式,语气语调也应该有所配合。
【构思参考】(1)微子:远离是非,彰显智慧。
微子面对无道的昏君,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远离。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明君而依,微子选择了离开。
后来获得周王朝信任,最终被封为宋国国君,成为一方诸侯。
(2)箕子:忍辱负重,成就自我。
纣王无道,箕子劝谏而不被采纳,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为保全自我而装疯卖傻,纵然被降为奴隶也在所不惜。
后来远赴朝鲜,选择他乡施展才华,得以被推举为国君。
(3)比干:忠贞刚烈,浩然正气。
武死战,文死谏,比干深知自身的职责,在面对纣王的残暴,尽心竭力做到人臣的职责,虽然最终因强谏被杀,但他做为臣子,无惧纣王的淫威,舍生取义,得到后人尊重。
2021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上海卷作文写作指导【作文真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立意指导】作文题的核心是“沙漠”,相对而言的是“自由”和“不自由”。
这个“沙漠”可以指代的内容很多,比如面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生活困难、一个希望实现的梦想、理想等。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从中体现的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思想。
而“必须穿越的这片沙漠又是不自由的”,指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活过程等。
参考立意:1、谈自由与约束:自由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2、谈责任与承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面对责任,学会承担和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3、人生的路需要自己去走。
【标杆作文】(01号)一类文上:内容30分表达30分发展9分总分69分1、为了自由的束缚“自由是什么?”我试着不断地询问自己去找寻可能的答案解释,可是每一次都是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但不难发现的是: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求迫切愿望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
当我们在成规化的生活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放纵、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是一种异常强烈的愿望。
可是同时也不难发现:过度自由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
当忙碌的学习工作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或者结束离开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步入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便开始会渐渐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想赶紧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或者学习当中。
由此看来,我们是在自由与束缚的状态中循环往复、苦苦挣扎,似乎我们追求束缚与追求自由的意愿是同等强烈的。
自由与束缚哪个更好?这似乎并不能给出明显的答案。
绝对的自由于我而言同绝对的束缚一样都会导致自我的毁灭。
绝对的自由能产生出我们个人对束缚的最大愿望,而绝对的束缚同样也能使我们无比渴望自由。
这样看来自由与束缚就像一只手的两面,相辅相成。
2021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精编版)
2021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因其思路清晰易于掌握。
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文章整体还是段落内部都大多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呈现一种模式化。
而且由于认识世界辩证分析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虽四平八稳然而不够鲜活灵动,缺乏个性,缺乏张力,缺乏动人的魅力。
其实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活用这些事例,发挥高中生长于叙述抒情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采与情感,使事例呈现别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一、让事例成为源头活水确定文章的中心后,搜索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例子,然后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展开叙述由叙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题。
这样的开头不突兀,不生硬,耐读,温婉中蕴涵力量,能快速抓住读者的心。
如20xx 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的开头: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
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
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道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
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
可见,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二、让事例散发真情实感在行文中,以渗透个人真情实感的叙写代替严谨实在的说理,使人读了事例充分领会作者的褒贬爱憎,自然而然中打动读者,从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
如20xx年高考浙江优秀作文《那一缕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润情感的遣词造句打动读者,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段: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与漠漠黄土。
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
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三、让事例呈现细腻形象通过细细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用类似小说的笔法赋予事例形象,让人彷佛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内心,循着作者设定的思维轨迹,做出与作者一样的判断。
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优秀8篇)
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优秀8篇)2021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优秀8篇)2021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篇一汉字写“人”的启示作者:叶海声汉语书法的训练中,描红写“人”字是最常见的训练。
练写“人”字的过来人都知道,一撇一捺的“人”字看似简单,其实要写好很不容易。
可一旦把“人”字写漂亮了,会感慨良多,感叹汉字书法独特魅力。
“人”字写好了,再写大、天、会、合、余、春等字就有了扎实基础。
若是用英语来写“人”,至少会写出person或people这样的单词,单词在字母的连接中说不上有何有机组合,其字母的书写通常难得有耐人寻味的意蕴。
对比读同样内容的英汉语,所获美感不大一样。
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从笔划的延续到一个字的最后组成,奥妙无穷。
有时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篇汉字写就的文章,像是一幅幅画的组合。
比如汉字的“人”字,怎么看都是一个在行走的画面。
用毛笔认真书写“人”字,更能真切地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启示。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对汉字不断重复的毛笔书写会乐此不疲,如痴如醉。
前些年我做海员,货轮靠泊能代港时容易看日本人的电视,曾见这样的画面:有个男人,一只脚被反绑在十多米的杆上,他再俯身下来用毛笔娴熟地在大张白纸上写出“春”字,围观者皆为其喝彩鼓掌。
由此可见汉字书法在日本还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回头说“人”字的描红,描红的提示说,用毛笔模拟书写“人"时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在我看来,上述提示既是对汉字书法的指导,也是对如何做人、如何做成功的人、如何做大写的人的启示。
我理解的启示:我们生而为人首先得勇敢地面对世上的一切困难,正所谓“逆锋起笔”,但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不能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更不能迷失了自我,即“藏而不露,不偏不倚”。
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后,积累了非同寻常的实力,或才“缓缓出头”。
当然,任何启示和说教都可能有其局限的意义,就各取所需吧。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禾下乘凉梦,是让国人吃上米饭,保证粮食安全;覆盖全球梦,是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
——袁隆平我们一半买别人的芯片,尽管我自己的芯片价钱低得多。
我不能做一个孤立于世界的人。
(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建立信息社会。
——任正非1986年,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在上海举行,吴孟超是中方主席。
日本医学代表团带来了一个摄制组,来专门拍摄吴孟超教授的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吴孟超一口答应。
——央视采访2021年5月3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6亿剂次,同时,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央视新闻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际理解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试题提供四则材料,第一则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造福国人,保证粮食安全;造福人类,提升全球水稻产量;第二则是企业家任正非不做孤家寡人,放眼世界,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的精彩论断。
第三则是吴孟超院士欣然接受日本代表团拍摄手术全过程要求的故事,彰显了当下新时代交流、共享、互鉴的发展理念;第四则是央视采访中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关于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和中国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的发言,表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四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关心世界、关心人类命运的理念,考生须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这个任务要求考生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四则材料内涵,要针对材料有感而发;“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提醒考生结合上述材料展开写作,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达成措施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我看高峰体验(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我看高峰体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那次市中学生足球赛夺冠,三个球全是我进的,那叫一个爽。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对我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了。
”“整个假期我都在准备论文,终于在年初八深夜写完了,那一刻我真想向全世界宣告我的快乐。
”“夜深人静,一遍遍听古琴曲《醉渔唱晚》,我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世界。
”……校刊主编李同学听后,想到了心理学上的“高峰体验”,其意为“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趋于顶峰的满足与完美体验”。
她决定在校刊开辟“我看高峰体验”的专栏,向全校同学征稿。
请你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向该专栏投稿。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审材料,材料中列举了四个例子,第一个材料中说“三个球全是我进的,那叫一个爽”,体现的是满足感;第二个材料中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对我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了”,也体现了满足感;第三个材料讲的是在年初八深夜写完了论文,那一刻我真想向全世界宣告我的快乐,体现的是一种快乐;第四个材料讲“夜深人静,一遍遍听古琴曲《醉渔唱晚》,我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世界”,体现的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满足感。
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
在高峰体验时,人会产生一种存在认知,这与一般的认知不同,这种体验仿佛与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时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无我的状态。
审任务,校刊主编李同学听后,想到了心理学上的“高峰体验”,其意为“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趋于顶峰的满足与完美体验”。
她决定在校刊开辟“我看高峰体验”的专栏,向全校同学征稿。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向该专栏投稿。
立意:(1)超越自我的满足;(2)一种忘我的境界;(3)豁达的胸襟。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解析及示例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解析及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而必中矣。
”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實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试题分析】在“躺平”成为热词的背景下,“追求理想”彰显高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正向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这道作文题难度适中,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大。
切入点精巧,避免了考生空泛地理解题意。
材料共三句话,首句是关键。
扬雄的名言是对首句的举例说明,帮助考生明确行文主要方向是探讨如何实现理想。
对照前后部分,加强修养、端正思想、付诸行动、以义为的即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和目标,这些内容为考生选准立意角度提供了方便。
(1)古今贯通,凸显以文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这道作文题,从材料的选取到试题的设计,都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精神。
文化浸润,注重古今贯通。
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颇有启示作用。
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再以扬雄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则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上。
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培根铸魂,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在融合中实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
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都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自然也为当代青年追求理想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滋养。
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7篇)
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7篇)202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真题呈现】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下水作文】01得失之间我第一次到拉萨,是在1990年秋天,那真是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拉萨一词的意思,就是阳光圣城,到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身心感觉格外的舒展,气息感觉格外的通畅,生命感觉格外的神奇。
我到罗布林卡,与苍天古树相拥,我到沱沱河畔,与清澈雪水相依,我到布达拉宫,与神奇的金顶相会。
就是那一次的拉萨之行,我还听到一个得与失的故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雪域高原也迈开了新的步伐,从封闭走向了敞开,旅游一下子成为热门。
拉萨以它特有的神奇,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客人。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也来了,不仅来了,她还要去看看世界屋脊,见见雪山珠峰。
老太太说,这是她多年的心愿,她知道世界第一高峰的壮美,知道它从深海里拔起,而且还在向更高的高处伸长,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年龄再大,也不能阻挡自己啊。
老太太这样的精神真是太感动人了,大家说尽了劝阻的话,还是劝阻不了,也许是高原人从来都豪爽仗义,顺应人愿吧,老太太终于如愿以偿,到达珠峰,当然,她不可能去参与攀登,到达山脚,已是特例。
老太太终于不能抵挡那里的严寒,冰雪,缺氧,她晕了过去,生命一下子亮起了红灯。
紧要关头,一位藏族导游挺身而出,他为老太太加上了防寒服,背着老太太,回到大本营住地。
然后又护送她乘车去了医院。
老太太救治及时,化险为夷,平安无事。
藏族导游亦平静离去,重新去做他的导游工作。
看起来已经结束了故事,在一年之后,又出现续篇。
那位藏族导游名叫阿旺扎西,身体强健,精力充沛,乐善好施,助人无数,他把救助老太太的事早就不放在心上了,可一年之后,两位陌生人找到了他。
2021高考语文作文全国乙卷范文示例及写作指导
8.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 他都不是顺风。(蒙田) 9.理想如星辰 , 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 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10.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 的天空闪耀。(巴金) 11.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易经》中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我们所有青年都成 为这样的君子,用一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心 去追逐梦想,我们的人生终会遇见光明。
“理想”作文 素材积累写作指导
一.审题立意。 1.提取材料中所有关键词。 2.由所有关键词总结出正确的观点思想道 理。
材料关键词 1.理想 2.射箭 3.正确的目标 4.实践 5.青年
二.标题
1.紧扣材料写出道理观点 2.建议写对仗标题
标题示例 1.矢志不渝正其心 乘风破浪要躬行 2.正心实践志于理想
长风破浪终会有时
三.开头---写出人性光辉,道理思想 1.由材料关键词写出正确的道理思想,所 有关键性都要涉及到。 2.引用名言,使道理更有说服力。
四.典型事例 1.中间可举一到两个典型事例。 2.紧扣材料,论证材料的道理思想。
蒲松龄说:“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理想,是通过努力打造自己最美好的世界。青年,是 人生当中最美好的年华。在最美好年华树立一个最美好 的理想,终身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奋斗。有了理想的 人,就像一颗太阳,就像一颗明珠,一生散发着光辉。
2021高考作文分析指导 ----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 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 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 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 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 现理想。
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指导与示例.【打印版】docx
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指导与示例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高中语文教育则必须把价值观的锻造,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在对人格完美的追求上。
材料语是一段议论性的话,首句是观点,其后是举例和引用,再其后是对引语的解释或理解,或者说得出了结论。
材料涉及多个概念,核心概念是“对理想的追求”,涉及的概念有青年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
任务语要求考生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谈论如何实现理想。
这个理想实际上也被限制了,而只有符合“义”的理想、目标,才能是符合题意的。
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义”,凡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该都是合乎“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立义”。
当然“义”更是健康至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民生至上等核心价值,更是民族解放、民族尊严、民族复兴、民族团结等核心价值。
青年人追求理想,规划人生未来,更要坚持这样的行为准则。
“理想”这一关键词无论放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切实意义,尤其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三观”处于重要的培育期,理想教育恰恰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优秀范文】理想正飞扬,青年勇担当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方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在此恰逢建党百年华诞,我们青年一辈应接过父辈们的使命,把父辈的理想融入我的理想,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家庭带入国家,积极承担起吾辈之责任与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选编及写作指导
高考语文作文题选编及写作指导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常格不破,人才难得。
(包拯)
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胡瑗) ③择之以才,待之以礼。
(苏洵)
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 ⑥才之用,国之栋梁也。
(王安石)
宋代有关“才”的名言很多,发人深省。
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800字。
尊重人才不仅仅是一句话
我们不妨先讲一个关于人才的故事:1929 年,年仅26 岁的冯?诺依曼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封客座教授聘书,并承诺如果他愿意留在美国定居,将增加薪金并一年以后聘为正式教授这意味着更加优厚的研究条件和待遇。
此时的他,不过是汉堡大学的一个兼职讲师,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他水平不够。
恰恰相反,此时的他在学术界已经声名鹊起。
但当时德国大学的学术体系更在乎资历和行政官员的评价,毫无疑问,博士毕业仅仅三年的诺依曼很难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于是诺依曼欣然接受邀请,远赴美国,并与爱因斯坦一同成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的首批教授。
在其后来的学术生涯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二进制”和“程序内存”思想,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诺依曼的故事,是美国人才战略的一个经典案例。
而与他几乎同时,有一大批欧洲科学家因国籍、种族、血统、出生地、资历等原因,离开欧洲奔赴美国,这其中不乏爱因斯坦、“中子物理学之父”费米、“火箭之
父”冯?卡门、“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等顶级科学家,这对于奠定美国世界头号强国地位,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诺依曼等一大批科学家的经历,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不拘一格,尊重人才,是美国得以吸引这些人才的重要原因。
而尊重人才,不单单是一句话,而是一个体系,涵盖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方方面面。
正如前最高领导人所言,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服务人才工作,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到人尽其才,能够让其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这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方式,即“用事业聚才育才”。
而要发挥才能,取得成就,就必须拥有一个充分发挥才干的空间和平台,即“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如果德国的大学能够不囿于传统的学术资历,给诺依曼一个更大的空间,那么也不会失去这样一个杰出的人才。
除此之外,对于人才还应给予足够的宽容,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营造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
杨振宁曾经这样评价“氢弹之父”泰勒:“泰勒几乎每天都有十个新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误的,但他并不在乎,而是以非凡的勇气对那半个正确的想法进行大胆的创新。
正是凭着每天半个正确想法的创新积累,泰勒博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之外,还应当在生活上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要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这同样是服务于人才工作。
上世纪初的美国科技创新实力远远落后于欧洲,然而正是因为其采用了正确的人才战略,得以一举跃升成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
如今我国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关键时期,唯有不拘一格培育人才,发掘人才,才能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试题分析:参考立意:(1)以①③为基础,论述对待人才的态度;
(2)以①③或①⑤或③⑤或①③⑤为基础,谈论人才选拔任用的标准;(3)以②⑤为基础,论述对人才的培养在于教化、德育;(4)以②⑥为基础,说明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价值;(5)以④⑤为基础,表现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及追求;(6)以六句中任两句或三句为基础,结合宋代的社会实际来写如何育才、选才、用才等。
点睛:此题参照2021年全国卷Ⅱ的模式,选用与论述“才”相关的六个宋代名言组成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材料关注“人才”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贴近学生实际。
题目要求从六句宋代名言中任选两三句,并合理引用,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也融入了传统文化。
写作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理解这些名言的具体内涵;二是找到所选名言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第一句体现了人才难得,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第二句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治国平天下,以及成才之道在于教化;第三句体现了选拔人才坚持的原则和对待人才的态度――礼待人才;第四句体现了才与志的火系,才与志的结合更能成大事;第五句体现了才与德的关系,相互影响,德为根本;第六句体现了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
这些名言既充满深刻的思辨性,又具有时代的价值导向性。
没有围绕“人才”这一话题来写的视为偏题、跑题。
选句不符合写作要求或没有合理引用要酌情扣分。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需要或值得敬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心怀敬畏
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绿水,聆听自然心声。
近来,雾霾天气严重困扰国人,人们怨声载道,可谁又想过,造成这一现象
的不正是我们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吗?树林花园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蓝天白云被工厂的乌黑浓烟遮掩,甚至生长百年的橡树林因逆领导意志而被无情砍伐。
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哪儿了?记得一位登山家在登上珠峰时感慨地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它向我展示了它温柔的一面。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人动容,也足以让我们反思该如何敬畏自然。
自然需要敬畏,对历史亦然。
心怀对历史的敬畏,才能不忘历史,警钟长鸣。
在国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倒行逆施,不顾国际谴责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哪里是对历史的敬畏。
同是二战战败国,战后德国历任领导人都心怀对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为过去纳粹暴行真诚忏悔,赢得了世人理解与尊重。
相较战后德国的前总理勃兰特,安倍晋三是多么的渺小和丑陋。
那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历史,对历史不心存敬畏的人或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在国内,有些国人也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
如“抗日神剧”铺天盖地地袭来,让人眼花缭乱,不禁让人发出疑问:“这就是中国抗战史?”抗日神剧的出现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
今天,我们更应该心存对那段痛苦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