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
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
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学生读图回答: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等奖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等奖《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教材(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教材简析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一节东三省是一个一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域,有事教材讲诉的第一个区域,因而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则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重点应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区域必不可少的能力。
本节教材分四个标题,即:文明的摇篮(包括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风吹来的黄土(包括黄土景观和黄土地貌)、严重的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后果)和水土保持。
本节教学我主要选取前三个主题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成因、生态环境问题三方面进行了讲解与探究。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原因及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课堂活动归纳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15篇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模板1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人地协调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土高原区域的整体认识。
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区域,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环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 黄土高原的特点4.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5. 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及环境问题。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生态环境等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授知识点:2.1 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2 阐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3 介绍黄土高原的特点。
3. 分析环境问题:3.1 让学生观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环境问题。
3.2 讲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4. 讲解治理措施:4.1 介绍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政策。
4.2 分析治理措施的作用及其效果。
5. 小组讨论:5.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5.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课程:6.1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特点、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6.2 强调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7. 布置作业:7.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源,收集有关黄土高原治理的案例,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保持展览馆或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黄土高原治理工作的理解。
3. 开展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网作者精心整理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希望这份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优秀4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增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播放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前提出问题:录像反映的是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总结: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更是它与众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这一特殊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信息交流”。
(投影)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总结:学生讲解、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最后的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内容:(投影)地图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的厚度超过100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陕西省、山西省及甘肃省的一部分。
展示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还留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板书:三、文明的摇篮播放安塞腰鼓视频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如信天游,腰鼓等,被称为“黄土风情”。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在我国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为学习下一节打下了基础。
教学反思: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2.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相关案例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1 展示黄土高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
1.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黄土高原吗?谁来说说黄土高原在哪里?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3. 课堂讨论3.1 提问: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 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的决心。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1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到的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吗?2. 课堂讨论2.1 提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3. 防治措施学习3.1 教师讲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3.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活动4.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的决心。
第三课时:1. 复习导入1.1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吗?2. 课堂讨论2.1 提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
4. 实践活动4.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完整word版)《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和范围:2、成因:“风成说”3、景观特征: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 自然因素:地形、植被、土壤、降雨2. 人为原因:(1)毁林、毁草、陡坡开荒(2)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3. 造成的危害:[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发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自己动手、读图、分析、归纳探究等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学生的潜在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与开发。
让学生多一些自由学习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课改实践的摸索中,勇敢地迈出你每一次教法尝试的第一步,走过去,前面是个天,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素质教育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黄土高原》介绍:教案名称:《黄土高原》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一、背景知识介绍(300字)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地域辽阔,地势较为平坦,土壤呈现黄褐色,故得名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古老的黄土堆积有关,主要形成于新生代晚期,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呈现出独特的地貌特征。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500字)1. 地理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横跨中国多个省份,包括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甘肃等。
占地面积广泛,地理位置独特。
2. 地势特征:黄土高原整体呈平坦状,相对海拔高度较低,地势逐渐下降呈带状。
地形平缓,山脉不多,以丘陵和台地为主。
3.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貌丰富多样,包括丘陵、峡谷、沟壑等。
洪积平原和古土壤遗迹等也是黄土高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气候条件: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较少。
三、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500字)1. 植被分布: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丰富,包括草原、灌丛和林区等。
然而,受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退化现象普遍存在。
2. 土壤特点:黄土高原土壤肥力较低,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黄土特殊的结构和成分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
3. 水资源和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缺乏地表水资源,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大量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田产量,也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四、黄土高原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200字)1. 农业: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主要种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土豆等。
然而,黄土高原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带来困扰,如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土地质量下降等。
2. 环境: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以下是一份以黄土高原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
2. 使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难点:理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地图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大家猜猜是哪里呀?生:不知道呀。
师:那老师给点提示,它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那里的土是黄色的。
生:哦,我知道了,是黄土高原。
师:对啦,那我们先来看看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啊。
(展示地图)生:在北方。
师:没错,那大家知道黄土高原都包括哪些地方吗?生:不太清楚。
师:来,看这里,有山西、陕西、甘肃等一些地方。
那黄土高原都有啥特点呢?生:土是黄色的。
师:哈哈,这是一个特点,还有呢,比如它的地貌。
生:有很多沟沟壑壑。
师:对呀,那同学们知道为啥会这样吗?生:是不是水土流失呀?师:真聪明!那水土流失是咋造成的呢?生:是因为下雨吗?师:下雨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其他的哦,比如这里的植被比较少。
那水土流失有啥危害呀?生:土地就不肥沃了。
师:对,还有呢?生:河流会变浑浊。
师:很好,那怎么治理水土流失呢?生:多种树。
师: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措施呢,比如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但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还需要更加详细和深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今后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篇一: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cai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篇二: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1]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介绍至少三种水土保持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论述生态环境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提出自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建议。
3.设计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调查问卷,不少于10个问题,旨在了解人和调查结果。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围绕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展开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体验:结合学校周边环境,设计水土保持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直观感受。
5.反思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使用地图、地形图等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5.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理解,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幅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图,标注出主要的地貌类型和地理位置,并简要说明各类地貌的形成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二、小组合作学习——黄土风情
教师:小明在游玩的过程中拍摄了许多有趣的照片,淘气的小明想考考大家,你认识以下这些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吗?并给大家做一下解释。
三、小组活动——我来当老师
教师:小明在黄土高原住了几天回来后一直对黄土高原的窑洞念念不忘,非要他的爸爸给他建一个窑洞,你觉得小明的要求合理吗?如果你是小明的爸爸你会怎么说服小明呢?
播放《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图片导入新课
了解黄
一、自主学习——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
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答案;
土高原概况
领略黄土高原景观
探究黄土高原形成学说
黄土地貌解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探究
小明同学回校以后,想为同学们做一个关于黄土高原的讲座,请各位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课本18页,从位置与X围、地形、气候、河流和土壤等五个方面为小明拟定一份讲演稿。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 讨论探究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将学生分成每组6人(若干个小组)
学生准备
搜集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环保宣言
教师:现在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家住某某的小明利用假期的时间到黄土高原游玩了一番,以下是他在游玩过程中的一些所见所闻。多媒体展示小明在旅行过程中拍摄的部分照片;
让我们一块走进档案馆来听听专家的看法,请大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探究:
阅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新闻报道资料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
七、满目疮痍的黄土高原——观看黄土高原保护宣传片
八、课堂巩固提升
巩固练习;
小组展示:
请各组上台指图(黄土高原地形图、黄土高原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为小明准备的演讲稿内容;
(完整word版)《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地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由,认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点,剖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由。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点 , 描绘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育学生的读图、剖析图的能力。
2、经过读图剖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并议论由此致使的严重的结果,进一步培育训练学生的读图剖析及概括整理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经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进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连续发展观。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一)教课要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
(二)教课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由。
三、教课方法:导学法、讲话法、实验演示法、叙述法相联合。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课过程教课步骤师生活动设计企图播放《黄土高原》的着感情走入入新一段无声像,同配放歌曲“我“黄土高恋的故”.原”。
今日我一同来学跨省地区,也是我生活的地区—黄土高原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区(板)活一:同学合屏幕上的片及文 P66 及文培育学生的字,达成,①在地上找出黄土高察、剖析、原的地点和范:黄土高原起太能力授新行山,西至鞘岭,南至秦岭,北抵城。
包含:西省、山西省、甘省部和宁夏自治区大多数地域;②认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由,“ 成”;③描绘黄土高原的景特点:“黄土”黄土覆盖得厚的平川,又称“黄土平台”。
周围流水切割,面广平,面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作用轻微,是优秀的耕种地域。
“黄土梁” 条状的黄土高地,⋯⋯面一般比平展。
“黄土” 部⋯⋯。
依据“ 成”黄土是平均覆盖在在的黄土高原地域,却又什么形成沟壑横的情景?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二、重的水土流失(板)支离破裂、沟壑横是黄土高原的最真的写照。
水土利用自手流失,世界上最重的地域之践去一。
黄土高原 歌曲教案
黄土高原歌曲教案教案标题:黄土高原歌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文化底蕴。
2. 学习并掌握歌曲《黄土高原》的歌词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音响设备。
2. 黄土高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歌曲《黄土高原》的音频文件或视频资源。
4. 歌曲《黄土高原》的歌词。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文化底蕴。
歌曲学习:1. 听放歌曲《黄土高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分发歌曲《黄土高原》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歌词一起听歌。
3. 分段教唱歌曲,先教唱第一段,然后逐渐加入后续段落,直至整首歌曲。
4.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发音准确性。
歌曲欣赏: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表演,可以是朗诵、舞蹈或其他形式。
2.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全班共同欣赏各组表演,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或歌词,表达对黄土高原的思考和情感。
评价与总结:1. 对学生的歌唱表演进行评价,包括发音准确性、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2. 总结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歌曲学习和表演中的收获。
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与黄土高原相关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开展相关的研究或项目。
注意事项:1. 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作,保证歌曲的音质清晰。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个人特长,展示个人才华。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授课老师:舒老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3.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风情【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视频等。
2.黄土高原“黄土风情”演示道具。
3.课前将学生划分角色:黄土高原民俗研究专家、黄土高原历史研究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节目观众,教师本人扮演主持人。
学生:扮演“节目录制”的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各位天天相见、也十分想念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绵阳一中独家赞助播出的《天天爱学习》节目录制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舒老师。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摄制组带领大家探访了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现在回想起那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近期咱们《天天爱学习》摄制组又重新启程了!这次节目组又会带领大家去哪旅游呢?让我们现场连线一下前方摄制组。
黄土高原教案大班
黄土高原教案大班教案标题:黄土高原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环境条件。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环境条件。
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1. 地图或图片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黄土样本和植物样本。
3. PPT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教学活动:活动一:地理特点和环境条件的介绍(15分钟)1. 展示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文字说明,介绍黄土高原的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等环境条件。
活动二:观察黄土样本和植物样本(20分钟)1. 准备一些黄土样本和植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和植被状况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活动三: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20分钟)1. 使用PPT或其他多媒体设备,展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当地的影响,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活动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例如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2. 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讨论并设计一个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方案。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活动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和学到的知识。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植树造林项目,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环境条件,并培养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对黄土高原的了解,还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祖国篇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区域篇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
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主要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地形特征及其成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本节共需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底子普遍较好,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宽,经过平时和学生的聊天和上课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较高,欲望较强,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多一
些思考、讨论的空间,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拓展知识宽度和广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好学生,不要让课堂变成“市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为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作铺垫。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的拓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载体,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合理拓展课本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方面则需要课外的资料收集、了解,对黄土高原的有关了解等,学习环境依赖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为不可少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情境感受,感知课题。
第二阶段:结合课件,讲授新课。
第三阶段:内化新授,拓展思考。
第四阶段:小结新知,总结提升。
[导入新课]
同学们: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前后的水质有什么变化呢?(课件)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教师可给学生作简要介绍,详见备课资料)。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电视片和课本插图&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º以上,有的达30º坡长一般100米一200米,甚至更长。
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
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
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可让学生阅读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②烧杯内水量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
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
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
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
具体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他们总结。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
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
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
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泛支持。
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浸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过程中积极性很高,观察能力较强,很好地认识了黄土高原的特征,对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完成得比较好。
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都很热衷于小组学习及实验操作,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
八、帮助和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表现非常好,值得表扬。
在课后,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网络上查阅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和介绍材料,加深对黄土高原的认识,为我们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准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