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黄河教
2024年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
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2.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量、含沙量、水位变化等。
3.培养学生对黄河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4.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黄河水文特征及成因3.黄河的开发与治理4.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及成因。
2.教学难点:黄河的开发与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开发与治理等。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现状。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黄河保护和治理的措施。
4.观察法:观察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地图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导学生关注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2)流域面积:约75.24万平方公里。
(3)流经省份: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3.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1)水量:黄河水量丰富,但季节性变化大,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少雨。
(2)含沙量:黄河含沙量较高,主要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
(3)水位变化:黄河水位变化较大,受季风气候和降水影响。
4.探讨黄河的开发与治理(1)水能资源开发:黄河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有多座水电站。
(2)灌溉农业: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溉面积广阔。
(3)防洪措施:修建堤防、加固河岸、治理沙漠化等。
5.讨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污染等。
(2)保护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导⼊新课】:放诗歌朗诵《黄河颂》和唐代著名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同时配上⾳乐和图⽚,使学⽣感受到黄河博⼤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的热爱。
<设计意图>:把学⽣带⼊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习的欲望【学习新课】:⼀、知黄河(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回到黄河母亲的怀抱,细细端详她的模样。
要求学⽣⾃主阅读“黄河⽔系图”,完成学案以下问题。
限时3分钟。
1.请同学们描画黄河⼲流的形状,说出黄河⼲流呈现什么形状。
2.在图中填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地。
3.结合p24“中国地形图”,说出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4.在图上填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主要⽀流。
3分钟后,学⽣代表上台填写黄河简图。
其他同学⼩组内同桌互查并快速记忆。
教师采⽤“⼩组竟答”⽅式检查学⽣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学、⼩组代表上台填图、同桌互查、快速记忆、⼩组竟答,多样的活动,提⾼了学⽣的绘图、填图能⼒、以及参与意识。
⼆、颂黄河1.(过渡)黄河母亲⽤她的⾎⾁哺育了⽆数中华⼉⼥,遥想当年,黄河母亲⽣下了我们所⽣所长的华北平原。
⼤家来看,为什么说黄河⽣下了,塑造了华北平原呢?(学⽣独⽴思考)2.(过渡):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黄河⽔系图,黄河沿岸除了华北平原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平原呢?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虽然他们深居西北内陆,降⽔很少,⽓候⼲旱,但是却形成“沃野千⾥,物产丰美”的景象,被誉为“塞上江南”!为什么呢?(学⽣独⽴思考)3. 前⾯提到,黄河流经我国第⼀⼆三三⼤阶梯,由此同学们还想到黄河母亲的哪些贡献呢?教师再出⽰“黄河流域⽔系图”,让学⽣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电站,印证⾃⼰的结论。
最后课件展⽰有关黄河⽔电站建设的图⽚。
4.(过渡):正如《黄河颂》中所说,我们热爱黄河,因为您有母亲的温柔!我们歌颂黄河,因为您有是⽆尽的激流。
听,这是什么声⾳?——⽔流(瀑布)这就是世界上最⼤的黄⾊瀑布——壶⼝瀑布。
初中地理河流认识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河流认识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等。
2. 掌握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自的特点。
3. 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探讨其成因和治理措施。
4. 通过阅读地图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黄河的地理概况,各河段的特点。
2.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母亲河?从而导入新课。
2. 新课探究(1) 黄河的概况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回答以下问题:1. 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分别在哪里?2. 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是什么?3. 黄河流经哪些省区?4. 黄河流经哪些主要地形区?5.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2) 黄河的水文特征提问:为什么黄河被称为中国的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
(3)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1.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2. 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如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
3. 讨论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污染治理等。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在我国地理、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等。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短文,分析问题成因和治理措施。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地图、讨论活动等,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和生态环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能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比较两条河流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河流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类活动与河流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 比较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长江与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准备】1. 地图:长江与黄河流域图、中国地形图。
2. 资料:长江与黄河的治理、开发案例及相关数据。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流域图,引导学生观察两条河流的分布情况。
2. 提问:同学们对长江与黄河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长江与黄河的地理特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 学生结合地图,分析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2. 分析比较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上游的水能资源开发、中游的治理沙漠化、下游的防洪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分享各自的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与黄河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长江与黄河的资源?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长江与黄河流域图,标注两条河流的主要特点。
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
流域气候
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 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具 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流域地形
黄河流域地形多样,包括 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其 中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 主要来源。
水系特征
干支流
黄河干流全长约5464公里,呈“ 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黄河的支流 众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洮河、
初中地理说课课件黄河
汇报人: 202X-12-29
目录
•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 黄河的流域和水系特征 • 黄河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 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 • 黄河的治理和未来发展
0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黄河的地理位置
01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份, 最终注入渤海。
02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 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汾河、渭河等。
水文特征
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洪水期流量 大、水位变化大、含沙量高、有
凌汛现象等。
水能资源
黄河流域的水能资源丰富,特别 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主要集中
在黄河的干流和支流上。
03
黄河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利用现状
农业灌溉
黄河是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通 过引黄灌溉工程,为沿岸农田提 供灌溉用水,保障农业生产和粮
黄河的稳定流淌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 溉水源,支撑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 。
古代文明交流的通道
黄河是古代中国的重要交通通道,促 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
黄河的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和古迹
黄河沿岸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和古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 见证了黄河文化的辉煌历史。
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
黄河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如剪纸、泥塑等,具 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地方特色。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河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3.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含沙量、流域水系等。
4. 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黄河的美景。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引导学生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如含沙量、流域水系等。
3. 分析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如水土流失、地上河等。
4. 讲解治理黄河的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黄河治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总结拓展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黄河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
2. 提问:如何爱护母亲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水系图,标注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治理的小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总结拓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提高读图用图技能。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对黄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地理黄河绘图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黄河绘图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的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3. 通过阅读地图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地图绘制能力。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省份。
2. 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1. 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2. 地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流域地图、中国地形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河问题。
然后提问:“为什么要对黄河进行治疗?治疗措施有哪些?”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10分钟)1. 教师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和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2)黄河上、中、下游如何划分?(3)黄河主要支流有哪些?2. 教师总结黄河的基本概况,板书重点信息。
三、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钟)1. 教师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水文特征。
2. 教师展示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黄河的水量特征。
3. 教师总结黄河的水文特征,板书重点信息。
四、绘制黄河流域地图(15分钟)1. 教师发放空白地图,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黄河流域地图。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完成地图绘制后,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展示和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绘制地图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绘制地图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的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学生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特征的理解。
试讲初中地理黄河教案
试讲初中地理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黄河的流经省区、地形区、流域面积、全长等概况;能够描述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特点;能够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提高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
并在大屏幕上展示资料中,白岩松说的话: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河,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又美了容。
并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对黄河进行治疗?期间又有那些措施呢?顺势导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1. 黄河的概况【情景创设】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通过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学生回答并思考:(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2)黄河流经哪些省区?(3)黄河全长是多少?流域面积是多少?(4)黄河流经哪些地形区?2. 黄河的分界点及特点【情景创设】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什么?(2)黄河上游的特点是什么?(3)黄河中游的特点是什么?(4)黄河下游的特点是什么?3.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情景创设】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有哪些?(2)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是什么?(3)黄河流域的洪水来源有哪些?4. 黄河的治理措施【情景创设】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上游的治理措施有哪些?(2)黄河中游的治理措施有哪些?(3)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有哪些?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分界点及特点,分析了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探讨了黄河的治理措施。
《黄河》初中地理教学课件
《黄河》初中地理教学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黄河》。
本节课主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流域内的地理差异以及黄河的治理和保护。
具体内容包括: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介绍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份以及流域的地理特点。
2. 黄河的水文特征:分析黄河的水量、含沙量、汛期等水文特点。
3. 黄河流域内的地理差异:介绍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地理差异。
4. 黄河的治理和保护:讲述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疏浚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和流域内的地理差异。
2. 学生了解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流域内的地理差异以及黄河的治理和保护。
难点:黄河流域内的地理差异及其成因,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图、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黄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课本,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流域内的地理差异以及黄河的治理和保护。
教师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导学生掌握黄河流经的省份以及流域的地理特点。
2. 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水量、含沙量、汛期等水文特点。
3. 讲解黄河流域内的地理差异,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地理差异。
4. 讲述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河流域内的地理差异及其成因。
每组选一个地理差异,进行讲解和展示。
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流经的省份。
初中黄河教案
初中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泥沙含量、河床抬高、流域生态环境等。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经省份2. 黄河的主要特点3.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4. 黄河文化5. 黄河对我国农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黄河流域的具体实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流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条著名的河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经省份: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3. 分析黄河的主要特点:讲解黄河的泥沙含量、河床抬高、流域生态环境等特征。
4. 探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具体实例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5. 介绍黄河文化:讲解黄河对我国农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组讨论黄河流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思考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黄河流域问题的思考。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初中地理河流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河流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基本地理信息。
2. 通过探究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
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地图、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2. 学生分享对黄河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黄河流域探究》。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黄河流域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出黄河流经的省份和主要地形区。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流域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对黄河流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同时,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经测定华北平原的土质与黄土高原基本一致。 阅读上面的材料,分析黄河泥沙能够给我们带来哪
些益处? 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根据导学
稿上的要求动手绘制黄河的干流图,并填绘出与黄河有 关的地理事物,其他同学在下面自主完成导学提纲,教 师巡回指导。这一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动手绘图和动笔填 图两个环节,主要通过自读教材、填图落实来实现。评 价激励的措施是通过教师的观察小组四名同学完成速 度最快且质量最高的小组将得到小红旗一面,由老师画 在黑板上的小组评价表自主识图栏中。
学则给予补充,从而为班内展示作准备。 本阶段的评价激励措施是: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
全员参与,讨论时声音大、热情高的小组在合作议图栏 中得小红旗一面;说图展示时地图利用率高的小组则在 说图展示中得小红旗一面。
2、班内展示,交流合作(班内说图) 这一阶段主要是由几名小组代表到黑板前利用前 面第一阶段时黑板上所画的图对部分知识点根据自己 的理解进行讲解,在讲解时要求不能看书和导学稿,但 可以将这些知点转化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如果展示的同 学有什么错误或漏掉了知识点,等他说完后其他同学可 以站起来给他纠正或补充。 3、点拨精讲,深化拓展(教师说图)
的海、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水电站等概况。
(2)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上中下游的水 教学目标
文特征。
(3)能分析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危害
(4)知道黄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开发利用黄
河的成就。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后,具备了一定
的地理学习能力,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有了
很大程度的提升;经过平常的训练,学生已经熟悉了地
也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
国自然及改造利用“地上河”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黄河教案1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国的自然环境主题单元序
号2
标
题
中国的自然环境
学
科
地理年级八
主题单元思维导图
专题标题黄河课
型
新授
课
教
案
序
号
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
多媒体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重点: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的综合治理
难点:黄河灾害及治理情况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它的长度在中国不是最长,它的流量不是最大,它却承载着中国最古老的文明,承受着中国最深重的灾难。
它的泥沙含量不仅震惊着国人,也震惊了全世界,这条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黄河的基本知识。
活动一、黄河的源流概况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黄河水系图,学生结合课本的黄河图自学黄河的源流概况特点,具体学习方法和套路与长江相似。
优秀教案初中地理黄河
优秀教案初中地理黄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地形区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流域面积、流域地形、流域气候等。
3. 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探讨其解决办法。
4.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流域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纪录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黄河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讲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发源地、流经省份、地形区等。
2.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流域面积、流域地形、流域气候等。
3. 分析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探讨其解决办法。
4.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掌握黄河流域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流域环境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地形区等。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水文特征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总结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流域环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2024版《黄河》初中地理教学PPT课件
植被类型多样
黄河流域内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 等多种植被类型。
植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对 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 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覆盖度较低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黄河流 域内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较为 脆弱。
土壤类型及其适宜性评价
土壤类型多样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如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部署
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加强上游水源地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措施。
河道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手段,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1 2
水资源高效利用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 效率。
有重要意义
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
衡具有积极作用
02
黄河水系结构与水文特征
黄河水系组成及各级支流情况
01 黄河干流
黄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九省区。
02 主要支流
黄河主要支流包括渭河、泾河、洛河、苏海、利 津河、阳泉河、太行河、桑干河、永济河等,这 些支流对黄河的水量和泥沙都有重要影响。
成“地上河”现象。
水质状况
由于沿途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 黄河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措施的加强,
水质有所改善。
黄河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
01 水资源总量
黄河水资源总量相对有限,但在中国北方地区仍 具有重要的供水作用。
02 水资源利用
黄河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 用水等方面。其中,农业灌溉是黄河水资源的主 要利用方式。
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⑴ 认识目标:黄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和分布。
⑵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熟练查阅地图的能力,能把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实在地图上。
②阅读黄河水系图和“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将多种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教学重、难点⑴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⑵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方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学法指导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图文结合,培养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师问:①我们喝的自来水取自于哪里?(生答:黄河)师问:你对黄河的了解又有哪些呢?(生答,教师作总结,导入新课)二、探究合作,获取新知一、壮美黄河(板书)1、远观黄河(课件辅助)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特征学生活动:① 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初中地理黄河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流域面积广阔,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中地理课程中对黄河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地理特征以及与黄河相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地理黄河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系特征等。
2. 培养学生对黄河地理特征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与我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以黄河为案例,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水系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探究。
例如,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通过展示黄河的水文资料,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水系特征;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黄河与我国的关系。
2. 互动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水文、气候、地貌等特征,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黄河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例如,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通过展示黄河的洪水灾害,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如黄河壶口瀑布、三门峡大坝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黄河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
同时,可以开展黄河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
5. 比较教学将黄河与其他河流进行比较,如长江、珠江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河流的地理特征和差异。
例如,在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时,可以与长江的水文特征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河流的水文规律。
四、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 地理位置与流域面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黄河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黄河【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_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_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_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黄河教初中地理黄河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黄河,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
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
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择(选择)衍(繁衍)锅(锅盖)译(译文)衔(衔接)沃(沃土)吨(千吨)迭(更迭)跃(跳跃)顿(顿时)跌(跌倒)蚀(腐蚀)构(结构)域(地域)浊(浑浊)钩(鱼钩)或(或者)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
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指什么?(“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生息繁衍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
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忧患(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
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板书:气候转寒暴雨集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
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
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板书: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
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
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板书:治理初中地理黄河教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中华民族的摇篮)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初中地理黄河教三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
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
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