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论文-最新范文
心理素质结构研究论文
心理素质结构研究论文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所呈现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特质等方面的特点,是个体心理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随着心理学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关注被集中在了心理素质上。
本文将对心理素质结构研究论文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理解心理素质这一概念。
一、心理素质的结构心理素质是一个多维概念,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国内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尝试对心理素质进行分解和分类,以期了解其结构和特征。
而这些分类方法多数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建立的。
1. 因素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对心理素质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依赖于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探究心理素质概念的内在结构。
经过多项研究,心理学家们发现,心理素质具有多维的结构,包括认知因素、行为成分、情感指标和人格特征等方面。
而这些因素中又可以继续细分,如认知因素可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
2. 等级结构方法等级结构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对心理素质进行分类的方法,通常是将心理素质按照其重要性和无序性分为不同等级,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层级结构。
层级结构能够反映一个心理现象的多层次结构,揭示了一个概念在不同层次上的因果关系,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全面的研究视角。
例如,将思维能力分为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等,然后通过不同等级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能力模型。
3. 类型分类方法类型分类方法是一种将不同心理素质以某种方式归纳为几种类型,从而构建一个心理素质模型。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实践经验,以某种类似于经验提炼的方法,将相似的心理素质整理在一起,形成一个清晰而简练的分类。
例如,将个体心理素质划分为认知素质、情感素质、行为素质、人格素质四大类。
这些类型本身并无明显的等级关系,但对于研究者来说,通过这种分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素质的特征和现象。
二、心理素质结构研究论文针对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这一概念,还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理论支持。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析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特点心理素质结构是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发展特点的重要前提,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未来发展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我国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高校中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停留于表面,而没有真正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使得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缺乏未来规划等问题。
文章将结合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现代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理想信念,却存在着行动力较差的问题。
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突出,但是心理素质却普遍较差,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应急能力相对不足。
由于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也存在着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的问题,情感较为丰富,但是对人际关系较为淡漠。
另外,由于当前的社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也会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需要在明确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指导。
二、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主要划分为认知维度、个性维度以及适应维度三个层面。
1、认知维度认知维度是在现代大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够直接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以及行为特点,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基础性组成元素。
传统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将认知维度与智力测试相联系,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与局限性特点的。
现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反应和知觉,对信息的加工和创造,对信息的输出与反应以及对信息的认知过程四个环节。
2、个性维度个性维度是人们行为的内部倾向,能够有效展现出人们的实际思想特点、情感特点以及行为特点等等,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特点。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维护和谐稳定校园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呼唤。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篇一《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摘要:大学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和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
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
进入大学阶段,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们远离了家乡和父母,来到全新的环境学习和生活,难免会产生许多的困惑和不适应,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会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同时,在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否能够培养高尚、坚韧的意志品质,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处事方法,都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变能力,往往比掌握专业知识更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不同年级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克服,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中的时候,老师和父母时刻都在身边督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有的家长甚至包办一切家务,生怕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
[大学生心理素质浅述论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素质浅述论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开展研究是高校实施健全人格、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需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浅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素质浅述论文篇一《国内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综述》摘要:国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研究,包括对心理素质内涵、维度和结构体系的探讨;二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测评研究,主要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研究和对所编制量表的实证研究;三是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应用研究,主要通过心理干预或心理训练的方法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国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并认同心理素质是多维度结构、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一种内部心理特性的观点。
但在测评和应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在实证研究中对心理素质概念使用混乱、测评工具不够完善、研究方法单一,尤其在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中对心理素质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关键词:心理素质;实证研究;大学生;素质测评;研究综述我国心理素质教育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逐渐受到学者关注。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主要围绕心理素质的内涵和结构、量表及测评、心理素质的提升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一、国内心理素质研究内容概述心理素质是个体内在素质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关键,是个体全面发展、受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归宿[1]。
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开展研究是高校实施健全人格、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需要。
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回顾王滔等在2007年对1986年-2005年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文献做过统计[2]77。
本文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心理素质为篇名检索词,在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源,对2006年-2013年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共得到385篇期刊文章,硕博士学位论文23篇,如表1所示:从查阅文献的总体情况来看,反映出三个特点:一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1-2005年,之后文献的研究逐渐下降。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8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摘要】实践证明,大学的心理教育课程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各高校要充分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进入到转型期的阶段,社会压力逐步增大,社会结构大幅调整,这些都使当前的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感到各种压力交织增大。
致使有许多大学生会感到社会现实与学校学习生活反差太大,有了无所适从、茫然若失和倍感迷茫的心理反映。
对于适应环境、管理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和求职择业等现实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心理困惑和矛盾会日益突出和递增。
所以,这些社会现实与学校的巨大反差,都在进一步的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由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基数较大,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重视。
在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健康的时代发展需求,更是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性要求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有很大程度是要依赖于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心理健康课程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措施之一。
同时,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高校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途径之一。
在心理教育方面,许多高校都对心理教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摸索出来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心理教育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目标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态,并且在其中有许多的问题出现,使得心理教育的教育程度和目标都很难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范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的工作,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大学生往往在社会上会获得更多的事业上发展机会,取得更多的成就。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范文篇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浅论》【摘要】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阐释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特征、对策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的工作,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大学生往往在社会上会获得更多的事业上发展机会,取得更多的成就。
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这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党的要求、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1、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很有必要,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就面临着高新技术的挑战、全球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多元文化的冲突和交融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培养出的大学生能勇敢面对这种国际挑战,并能积极面对国内市场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的复杂环境。
他们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术、强壮的体魄,而且还要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怕挫折、执着追求、适应环境、克难奋进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顺应历史潮流而自强不息。
2、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生理成长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微妙变化的特殊时期,从懵懵懂懂的少年成长为青年,身体渐渐成熟,迈入人生最有生命力的特殊时期,交友、谈恋爱不可避免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步入社会能否及时就业、怎样就业也不可回避地摆在他们的面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多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多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一)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
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研究、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
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生理安康是由生理卫生的概念延长过来的。
生理安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生理状态,生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生理安康的活动及研究生理安康的学问。
生理安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顽强的意志和成熟的生理行为等。
生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生理安康是大学天生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安康的判断;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生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生理与常模进行比较;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论文一、心理健康的定义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
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一) 性格分析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
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
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
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
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
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当前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严重,高校应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范文篇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学研究》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的关系思想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心理特征,它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个成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互联系的,组成了品德结构的心理特征的子系统”。
这四个子系统就是反映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四个方面。
2.心理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关系健康的情绪、情感有益于感知、识记、思维、想象等活动,可以提高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效率与能力。
反之,则减缓或削弱学生感知活动与能力的发展,增加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困难。
意志在学习与运用知识中的作用是很大的。
一种情况是,智力水平差不多,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谁就能成为优秀者。
另一种情况是,智力虽然较低(属正常范围),但通过意志力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赶上甚至超过智力较高者的学业成就。
正如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等能促进学生学习与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和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反之,则阻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有着直接而又紧密的联系,对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3.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心身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很多疾病,如气喘、高血压、皮肤过敏、胃溃疡等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如情绪对身体就有很大影响,积极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的情绪有损于身体健康。
斯顿巴赫就认为“所有的病症都是心身相关的,只是某些疾病比其它疾病有更明显的情绪内容”。
心理素质不但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而且,对身体潜能的发挥也有很大影响。
这一点可从体育竞赛中看出来。
心理素质论文(5篇)
心理素质论文(5篇)心理素养论文(5篇)心理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素养,它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各因素间有什么联系,与其他素养是什么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些既是教育理论讨论必需解决的课题,也是心理教育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理论上,它事关怀理教育学这一亟待建立的新兴学科的规律起点、讨论内容及其归宿。
在实践上,它打算着心理教育的目的。
内容以及如何评估。
对于心理素养这一概念内涵的系统的特地论述,目前尚不多见,但从相关讨论的表述及人们的一般熟悉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倾向。
其一是扩大化、泛化趋势,即将人的整体素养仅分为身心两种,将除生理素养以外的一切因素统统归之于心理素养这一概念的范畴之中。
诚然,德、智等方面的素养都得以心理素养为基础,体现着心理素养的功能,但其间究竟有着肯定的区分。
这一界定实际上混淆了心理素养与其他素养的界限,在实践中易导致心理素养教育所独有的目标。
内容。
功能的模糊乃至丢失,使人们误以为德育和智育实际上就可取代心理素养教育,因而不利于心理教育实践。
其二是,将心理素养狭义化,即将某一详细内容的心理教育等同于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
诸如,视心理素养教育就是自信念培育,或承受挫折力量的训练,或心理卫生教育等。
这些内容无疑都属于心理教育的范畴,但不宜将其中某一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等同。
假如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厚此薄彼或单打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难以发挥心理素养教育应有的功能。
其三是,视心理素养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的水平、层次和质量。
这一观点无疑是符合心理科学的。
但鉴于心理现象是非常简单的系统,并且对心理现象的要素的理解、划分尚未完全统一,客观上各种心理因素本身所具有的教育的可能性及价值大小也不同,在心理教育中,有必要视其可能性和价值大小确定重点方面。
心理素养是心理教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界定将直接影响心理素养教育的实践,也事关人才培育目标的确立。
因此,心理素养的界定首先必需符合心理教育学的基本要求,留意处理与其他教育内容的关系,避开泛化或片面化;其次必需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同时还应兼顾社会对人的心理方面的现实要求。
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6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6篇)第一篇: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摘要】21世纪是尊重知识、注重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的时期。
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甚至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现今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
他们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自我意识的形成、人格的完善、人际交往的拓展、爱情的选择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发展成心里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这不仅会对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还会对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状况进行分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不具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还要具有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自我持有的肯定态度,对自我的客观评价,良好的情绪感受,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应从心理健康的本质出发,依据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心理活动的系统性特点,从心理活动的各主要方面进行考察。
并且,它离不开个体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年龄、情景等诸多方面。
现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环境应急问题。
环境应急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大一新生中。
现今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备受亲人的呵护。
步入大学校园后,他们离开了父母、亲人和朋友及熟悉的环境,在新环境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进行解决。
一些大学生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还不习惯,出现适应困难、失眠、紧张、焦虑、自信心降低、自卑感严重等问题,甚至导致神经衰弱。
2.自我认知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值青春期,社会阅历尚浅,往往对一切事物都寄予美好的希望,过于理想化,且很大程度上与现实条件相脱离。
大学生个人心理分析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个人心理分析论文范文2篇大学生个人心理分析论文范文一:自我分析和自我提升作为一个大学新生,升入大学来,我一开始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经验和能力来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
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模式自然非常重要。
首先,在主观方面要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心理认识。
接下来,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我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自我分析就是要自我观察,自我反省。
首先,我认为我的心理还是是比较健康的。
一些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做出这些解释: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忧郁,少心理冲突,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且乐于和他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对于生活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我基本符合上述要求。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判断:1,智力表现正常: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我的智力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我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大学里虽然氛围很宽松,学习的气氛没有高中时那么浓厚,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不可以放松的,这是我们以后再社会上打拼的基础。
2,情绪稳定:在情绪方面,我是属于那种隐忍不动的类型,平时能够顶住一些不开心的情况,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但是,脾气也会有爆发的时候,就像火山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
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等情况时,如前期的晚上睡眠问题,也会有一定的焦虑和忧郁,但很快就能进行自我调整,恢复正常。
比如说睡觉的时候让同学关灯,戴耳机玩电脑,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情况还好,以后遇到情况变化再做处理。
总体上是属于情绪较稳定的类型。
3:意志健全:这个标准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我觉得我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还可以,能够抵制住诱惑特别是不良诱惑,能够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一定方式解决问题,不会盲目行动,畏惧困难乃至顽固执拗。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学深造。
而在快节奏的大学生活中,许多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肯定等问题,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有助于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什么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分析思维、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和能力。
心理素质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
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即使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很难改变。
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学生是目前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之一,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在大学生活的课程表中,大家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学习压力,而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还同时面临诸如自我肯定、人际关系、社交恐惧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生活。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智力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和道德素质。
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是人在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它包括常识、记忆、领悟、判断、推理、创新、批判等方面。
智力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它可以推动学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人在感受、表达和控制情感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它包括情感稳定性、情感适应性、情感推理等方面。
情感素质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平衡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智处理种种情感,减轻与人际育育相关的心理问题。
意志素质意志素质是人在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它包括毅力、耐力、自我控制力、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等方面。
大学生学习期间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意志素质对于克服困难和巩固信心十分重要。
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人的价值观、品德、道德良心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它包括道德观念、道德修养、道德实践等方面。
写一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文
写一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文《大学生心理素质之我见》篇一:《心理素质是门必修课》在大学啊,你就会发现心理素质这东西太重要了。
就拿我舍友小A来说吧。
小A是个特别聪明的家伙,每次上课回答问题那思路清晰得很。
可是呢,一到期末考试或者有啥重要的竞赛,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就说上次的数学建模竞赛吧。
这竞赛可算是我们专业里一个挺有含金量的比赛了。
小A前期准备那是相当充分,各种算法模型研究得透透的。
比赛当天呢,一看到题目,明明是平时都有练过类似的,他就开始紧张。
手都有点微微发抖,脸也涨得通红。
等他好不容易开始动手做了,那进展就特别缓慢。
旁边其他团队的讨论声似乎总能影响到他,他老是分心去听别人都进展到哪儿了。
他心里就一直犯嘀咕:“哎呀,他们会不会做得比我们快啊,我们的思路会不会不对啊。
”结果呢,就因为这紧张的情绪,他在一些简单的计算上都犯了错。
本来以他的水平完全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的,最后却把这个比赛给搞砸了。
这就看得出心理素质不给力,能力再强都可能发挥失常。
在大学可不像中学了,各种竞赛、考试、公开演讲啥的多了去了。
要是心理素质不过关,就像小A这样,那得多亏啊。
所以说啊,心理素质简直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篇二:《突破心理素质的防线》继续说小A啊,那次比赛失败后,他可真是深受打击。
但他也算是个有骨气的人,就决心要好好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质。
他开始各种尝试,从看心理自助的书,到参加学校的心理成长工作坊。
有一次在工作坊里,有一个小测试是让他站在讲台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去讲自己一个最尴尬的经历。
小A当时就懵了,那可是他最害怕的啊。
他站在那台上,脸先是变白,然后又变得通红。
台下的同学都看着他呢,有几个还在窃窃私语。
小A感觉自己的心跳得像敲鼓一样,都快从嗓子眼蹦出来了。
但是呢,他咬咬牙还是开始讲了。
刚开始那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但慢慢的,随着他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起来。
当他讲完后,台下竟然响起了掌声。
那一瞬间,小A感觉自己好像跨过了心里的一道防线。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论文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核心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学习效率,而且关系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篇一《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思考》[摘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核心作用,有关的研究日益增多。
积极、乐观的情绪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只有全面认识自己的情绪,并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
有意识的努力培养良好的情商,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同学、老师、辅导员等应该具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从而发现有心理问题妁大学生,在生活方面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从而改变“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办法,我们就这些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关键词]心理;调查;培养;心理素质大学生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学习效率,而且关系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也不乏很多走极端,性格扭曲的例子,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神经衰弱等。
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单亲家庭、对专业是否满意、自感学习压力、同学关系、有心理问题是否求助等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其中来自单亲家庭为成长经历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均为学校适应的问题,提示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时期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就是面对的群体不同。
在大学里面有着来自各个地方、有着各种各样生活背景的同学,对大学新生活的不适应以及高中时所产生的压力是心理健康状况其中一个原因。
所以刚上大学时大家都会对未来迷茫;对大学教育中自学部分不是那么适应。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包括心理素质的概念、重要性、影响因素、特点以及调查研究。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指导和帮助。
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家庭环境、学业压力和社交关系。
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探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重要性、影响因素、特点、调查、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心理品质和特征,是大学生心理活动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其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
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存在种种问题和挑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对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探讨其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启示,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心理素质的概念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特点,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摘要】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通过介绍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引入话题。
在分别概述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念、构成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培养方法和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以结语总结全文。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影响因素、培养方法、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是当下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扰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可以为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水平,搭建更为健康和和谐的心理发展环境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形成机制,以及发现和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也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范文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摘要: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项极重要工作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心理品质学生往往社会上会获得更多事业上发展机会取得更多成就,目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诸多问题阐释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涵、特征、对策等几方面对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有着积极作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不可分割是相辅相成良心理素质整素质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心理背景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关键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项极重要工作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心理品质学生往往社会上会获得更多事业上发展机会取得更多成就下面是编给推荐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希望喜欢!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浅论》【摘要】目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诸多问题阐释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涵、特征、对策等几方面对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有着积极作用【关键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项极重要工作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心理品质学生往往社会上会获得更多事业上发展机会取得更多成就关学生心理状况有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新型人才这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要是适应社会迅猛发展要《共央关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见》明确指出要通多种形式对不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党要、国外形势发展要这就要我们必须高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很有必要首先是社会发展要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就面临着高新技术挑战、全球济激烈竞争挑战、多元化冲突和交融挑战这就要我们学培养出学生能勇敢面对这种国际挑战并能积极面对国市场济和社会深刻变革复杂环境他们不仅要具有渊博专业知识、精湛技术、强壮体魄而且还要具有开拓进取、勇创新、不怕挫折、执着追、适应环境、克难奋进良心理素质只有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新型人才才能适应国际国形势发展要才能顺应历史潮流而强不息、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学生生理成长客观要学生正处生理微妙变化特殊期从懵懵懂懂少年成长青年身体渐渐成熟迈入人生有生命力特殊期交友、谈恋爱不可避免地成生活部分而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步入社会能否及就业、怎样就业也不可回避地摆他们面前再加上目前正处社会型突变期这切都不可避免地带给他们巨心理冲击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几种因素交织起使学生很难下子适应容易造成心理发展失衡特别是现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祖辈、父辈疼爱养成他们依赖性强、独立主生活能力差、志脆弱、孤僻不合作等不良习气很难承受心理冲击例如云南学生马加爵令人可悲极端行我们敲响了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警钟观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失衡状况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积极指导和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克不利因素加强身思想道德品质修养促进身心健康这当前是项极重要工作是学生生理成长客观3、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学生克心理问题倾向刻不容缓要由学生处激荡变革年代有些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变革和生理变化心理障碍据有关表明调校学生有约30%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别严重学生无法继续而不得不退学更有甚者发生杀等极端行毁灭了生给学校、庭和社会带了伤害这种现实要我们必须高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不可分割是相辅相成良心理素质整素质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心理背景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关键心理素质素质体系处基础地位是素质核心整素质形成和发展起着定性作用心理素质涵义有几种代表性观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基础天环境和教育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稳定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是性心理品质人生活关系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以生理素质基础将外获得东西化成稳定、基、衍生性并与人社会适应性行和创造行密切系心理品质综上所述我们认学生心理素质是生理素质基础上通天环境和教育作用形成并发展起与学生学习、学术研究、生活实践密切系心理品质综合表现、学生心理素质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发展性;心理素质是人性心理品质学习、工作和生活综合表现;心理素质对人活动成效有着影响具有可评价性;心理素质具有对学生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等活动效产生很影响心理品质综合性心理素质是对学生学习、学术研究、生活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性心理品质综合表现、学生心理素质建构研究关系到心理素质测评体系建立、规格和实施方案等系列问题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化素质基础承体心理素质是外部影响人行介是社会化素质与生理素质相影响介体素质发展有着重要地位心理素质结构是项基础理论工作是心理素质培养起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应当包括以下几因素正确人生态、积极我概念、教导精神与责任感、相关爱与合作精神、智慧与创造力、实践与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与坚持能力这些因素充分反映了学生学习、研究、工作和生活实践对整人生、对身、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和团体、对知识与信息、对实际事物、对困难与压力等方面应具备基心理素质参考献[] 刘泽奖络条件下突发事件对学生心理影响及其对策[]《思想教育研究》00()[] 朱红香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分析与教育[]《教育探》008(3)[3] 陈宏学生心理科学素养实证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0(9)击下页还有更多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别。
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应以人的大脑发育规律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结构一、引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
学者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
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
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
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
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内潜性。
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内化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
人的素质的外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方能实现。
(2)整体性。
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
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素质整体的各因素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并得到测量。
(3)稳定性与发展性。
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
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
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
(4)社会评价性。
人的素质具有优劣好坏之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素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
此外,也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如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等。
关于素质的结构,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二分法,认为人的素质包括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层次说,认为人的素质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五成分说,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划分,将人的素质相应地划分为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或者将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这些分类虽然繁简不同,它们在本质上基本一致。
不管怎样分,心理素质都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素质居于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应该注意到,对素质结构的探讨,不能纯粹从抽象的逻辑出发,应坚持实用性、可行性与逻辑准确性的结合。
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应与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研究联系起来。
如果不将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放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上,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就没有必要。
这种研究实际上反映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是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中所提出问题的回应。
至于大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
二、心理素质结构建构的理论依据大脑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的环境、学习和训练对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
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需要以学生脑的生长、发育与开发为中介;而且脑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
人脑经过长期进化,其结构极其复杂和精细。
遗传因素虽然决定着大脑发育的总方向和主要轮廓框架,但是大脑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特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
换句话说,人脑之所以发育成为人脑而不是动物的脑,这是遗传决定的;但是,究竟发展成什么样的人脑,是优秀的大脑还是平庸的大脑?这与后天的环境因素、营养条件、教育方式、学习训练乃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关系。
婴儿出生时,脑内绝大多数神经细胞已基本形成,但还没有发育完善。
神经细胞的突起和突触连接以及微小神经环路的建立在后天发育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变化,甚至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进行修饰。
也就是说,人脑在一生中都有可塑性,脑的微细结构和功能特性都在变化。
但是,在出生后至7、8岁这一段时间特别敏感,其可塑性最大。
就素质教育而言,丰富的感官刺激,学校的各类教育和训练、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的影响,通过儿童生理素质,特别是大脑这一物质基础,发展成为人的各种心理品质。
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应重视运用大脑发育的规律,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发展。
人的毕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以及心理品质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发展速度是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建构的理论基础。
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再到衰老直至死亡,其心理品质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属于成年初期(或称青年晚期,从18-35岁)。
在这一阶段,其思维方式由青少年时期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特别是在23-40岁之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大学生的元认知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已基本形成,但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进而促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关系的思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结构的建构具有指导意义。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不二法门。
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思想,可以合理地扩展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不同层次或水平的区分对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具有参考价值。
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社会关系的体系中研究人的发展,这些主要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与社会科学交叉。
第二个层次,研究个性的结构,如需要与动机、能力与态度的动力过程、行为的结构和动力过程、调节机制等。
第三个层次,研究从感知觉到思维情绪等心理过程。
第四个层次,研究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主要与上述第二个层次的研究有关。
三、心理素质的涵义、特征1.心理素质的涵义关于心理素质的涵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许燕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这一定义基本说明了心理素质的本质,但是没有说明心理素质与人的单个的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强调心理素质与人的各种实践的关系。
刘华山认为,心理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际中的综合表现。
这一定义抓住了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及特征,但这个定义中所说的生活实际比较笼统,其针对性不够。
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这一定义清楚地说明了心理素质形成及其特性,该定义中强调心理素质与人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这种观点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学生心理发展有其年龄阶段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重点应有所不同,社会适应性行为与创造性行为并非对所有年龄的学生都同等重要。
综合上述几种看法,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2.心理素质的特征刘华山对心理素质的特征概括得比较全面和准确。
经过简化其观点,可以认为心理素质具有如下四方面的特征:相对稳定性与可发展性。
心理素质是个人的心理特质,不是人的个别心理或行为表现,更不是一个人一时一地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但是,心理素质又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具有自我延伸的功能。
综合性。
对心理素质,不应从简单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性的角度来加以研究,不能将心理素质简单地看成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及其特性,对心理素质的研究应从个性层面上着手。
心理素质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可评价性。
心理素质对人的活动成效有影响,因而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其品质具有优劣高低之分。
人的某些个性心理品质,如内向与外向,一般不对人的行为成效产生影响,因此不应将它纳人心理素质之列。
基础性。
心理素质不是大学生在特定领域中获得的某一专门知识和技能,应是那些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等活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
3.心理素质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心理素质与上述几个概念也存在着差别。
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能力和人格特质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但是心理素质并不是能力和人格特质的简单拼凑,而是那些对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和生活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个体处于此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
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至于创造力,在直觉的水平上,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恐怕还找不到一个学者们公认的创造力定义。
心理学家曾提出了多个关于创造力的理论模型,其中,斯腾伯格(Sternbers)提出创造力三维度模型(Athree-facetmodelofcreativity),即创造力包括创造力的智能、创造力的智能风格和创造力的人格层面,代表着学者们倾向于将创造力的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统合起来理解创造力的发展趋势。
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人的创造力高低受人的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