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生活需要》教案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初中生物教案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使学生掌握细胞中的物质种类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细胞中的物质种类及其功能。
三、教学重点1.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功能。
四、教学难点1. 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功能。
2. 能量在细胞内的转化过程。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细胞的生活过程。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承担着生命活动的各种功能。
3. 提问:细胞的生活需要什么?4. 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细胞中的物质(10分钟)1. 教师介绍细胞中的主要物质种类,如水、无机盐、有机物等。
2. 分别讲解这些物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对细胞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三、细胞中的能量(10分钟)1. 教师介绍细胞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 讲解能量在细胞内的转化过程,以及能量对细胞生活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对细胞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四、案例分析(5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生活过程。
2. 学生观察案例,分析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总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性。
六、细胞中的无机物质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细胞中的物质种类。
初中生物《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的⽣活需要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的⽣活需要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陈代谢是⽣物的基本特征,通过新陈代谢,⼈体从外界获得氧⽓和营养物质,并且将氧⽓和营养物质运输到⼈体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进⾏呼吸作⽤,获得⽣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产⽣⼆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的⽣活需要空⽓》是在学⽣学习完《⼈的⽣活需要营养》基础上进⾏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理解⼈体从外界获取氧⽓、排出⼆氧化碳的⽓体交换过程,以后还要学习《⼈体内物质的运输》《⼈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从⽽使学⽣对⼈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有较系统、全⾯的认识,并且对⼈体的⽣命活动有深⼊和整体了解。
《⼈的⽣活需要空⽓》包括呼系统组成、⼈体与外界的⽓体交换、空⽓质量与健康等内容,学⽣通过思考分析:“⼈体需要什么样的空⽓?”“⼈体需要空⽓⼲什么?”、“空⽓是怎样进⼊⼈体的?”等问题,讨论、交流改善空⽓质量的⽅法,归纳⼈体与外界的⽓体交换的过程,认识到⼈体与外界进⾏⽓体交换的本质和意义,进⼀步⾃觉维护⼈体⾃⾝健康。
因此,学⽣对本节⽣物学概念的构建以学⽣⾃主学习和⼩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系列的⾃主学习活动,提⾼实验分析能⼒、语⾔表达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等,同时提⾼学⽣合作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健康⽣活的理念。
【教学⽬标】1. 知识⽬标:学⽣通过观察分析⼈体内的⽓体交换⽰意图,概述⼈体与外界的⽓体交换过程;分析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意图,阐述平静吸⽓原理;观察呼吸系统⽰意图,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说明肺泡适于⽓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2. 能⼒⽬标:学⽣通过问题探究、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提⾼识图分析能⼒、语⾔表达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学⽣通过思考“⼈体需要什么样的空⽓?”提⾼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觉维护呼吸系统健康的⽣活习惯;学⽣通过观察分析⼈体内的⽓体交换⽰意图、呼吸系统⽰意图等,感受⽣命的奇妙,形成⽣命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物学观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生物的特征1.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生物的定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例子。
1.2 生物能进行呼吸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的基本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定义,生物能进行呼吸的例子。
1.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基本概念,理解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废物的定义,生物能排出废物的例子。
第二章:生物的生长和繁殖2.1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概念,理解生长和繁殖的意义。
教学内容:生长的定义,繁殖的定义,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例子。
2.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遗传的定义,变异的定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例子。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命名3.1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定义,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例子。
3.2 生物的命名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命名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命名的规则。
教学内容:生物命名的定义,生物命名的规则,生物命名的例子。
第四章:生态系统4.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作用。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作用。
4.2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概念,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食物网的定义,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
第五章:人类与生物圈5.1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教学目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解人类与生物圈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人类的定义,生物圈的定义,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教学目标: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基本概念,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注意课本上的插图;第1环节:自学质疑: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二、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结构的特点: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三、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一)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循环)(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肋间肌和膈肌胸骨和肋骨胸廓肺肺内压与大气压相比吸气四、人的呼吸运动包括和两个动作。
五、第四步【班级交流、释疑升华】【处理方式】先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一边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总结补充本节课的难点呼吸运动以及吸气和呼气时各部分的变化。
1、教师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化信息,总结规律自定义动画的形式1.课件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并出示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识别。
2.课件展示呼吸运动图片和表格,强调肌肉与气压变化。
2、变式训练【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检测学生记忆的效果【处理方式】课件展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表格,在处理的过程中,给学生通过图的形式演示,让学生更加理解本部分的知识,同时强调过程和原理。
5分钟【设计意图】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
变式训练【处理方式】课件展示变式训练题目,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同学帮助订正,再小组讨论巩固记忆【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4.【处理方式】通过呼吸过程图示,引导学生分析人体完成呼吸的过程及变化。
【设计意图】掌握呼吸的四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环节进行气体交换时的变化。
第2环节:学生识记巩固学习的以上知识点(3分钟)结合课本识记,并学以致用。
(教师用课件展示)。
第五步:课堂小结、形成体系(三检)理清思路、梳理知识学生总结 2分钟第六步:当堂达标:10分钟要求学生30分钟内提交作业。
达标练习答案:班级小程序发送,要求学生上传订正之后的照片。
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
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3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章内容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距离较远.教学难度较大,2教学重点: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3教学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演示实验器材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可先请学生观察一滴紫药水使烧杯中的水慢慢变紫的过程,体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再请他们讨论吃水果是,或酸或甜的口感,议论哪种水果的汁液多,推测水果可能含有哪些物质;然后再结合背景材料,介绍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种类及含量,目的使“细胞中的物质”教学具体化.可通过师生共同列举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教学.例如,甘薯被晒成甘薯干,是由甘薯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了.我们吃甘薯干时会感到由甜味,说明甘薯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由此形象的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然后再展开论述.“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可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做功的实例,然后教师指出:在细胞中物质的转变,物质的移动,细胞的生长,细胞内有序状态的的维持,等等,都是做功.然后结合教科书的素材,还可参考背景材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俗的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的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2.案例的设计思路通过吃水果时的各种口感,引入细胞中具有各种物质.演示实验:龙胆紫溶液滴入清水中。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初中生物教案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掌握细胞中的主要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细胞实验,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珍惜食物,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细胞中的主要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 教学难点:细胞中物质的分类和功能。
细胞能量的产生和利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实验法:观察细胞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细胞中物质的分类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教学手段: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中物质的分类和功能,生动形象地讲解细胞能量的产生和利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讲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讲解细胞中物质的分类和功能。
讲解细胞能量的产生和利用。
3. 观察细胞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讲解细胞中物质的分类和功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中物质的分类和功能。
讲解细胞中主要物质的来源和作用。
5. 讲解细胞能量的产生和利用:讲解细胞能量的产生过程。
讲解细胞能量的利用过程。
6. 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生物,思考它们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方式。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细胞的基本功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①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无机物、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②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过程和关系。
③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身体活动的能量。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设计: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性,掌握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转化过程,从而对细胞的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使学生能够理解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性,形成对生命过程的深刻认知。同时,通过分析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其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6.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拓展学习和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7.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等,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同时,学生应该掌握细胞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它们在细胞生活中的作用。
-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教案设计(新版)济南版
4. 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或有经验的营养师进行讲座,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三节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难点:
1. 合理膳食的具体实践: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 食品安全的复杂性: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和预防策略,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解决办法:
1. 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合理膳食的实际应用。
2. 使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营养素的摄入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题是“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三节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索,课中的强化技能,以及课后的拓展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在课前的自主探索中,我通过发布预习资料和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但同时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资料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小组讨论的形式,设置几个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一些桌椅和白板,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同时,设置一个实验操作台,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生物的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启示,如仿生学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生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生物的多样性;(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认识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分类:(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特点;(2)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的分类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及相互关系;(2)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2. 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生物的多样性;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 利用案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2)提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1)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图片,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总结生物的特征。
3. 学习生物的分类:(1)教师讲解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及相互关系;(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
4. 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启示:(1)教师展示生物启示的实例,如仿生学应用;(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启示;(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生物启示的应用。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节生物的特征(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述: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将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3.生物能进行呼吸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深呼吸。
吸气,呼气。
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吸进体内的是什么气体,呼出体外的是什么气体?没错。
在这一吸一呼间,我们就完成了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展示鲸鱼的呼吸图片,教材P13图1-5)这是鲸鱼在进行呼吸。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换气。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刚刚我请1号同学起立、坐下。
他迅速的作出了反应。
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
(展示含羞草的应激反应动图)[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生物?没错。
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植物是不会动的。
但是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当它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会下垂,小叶片闭合,就像害羞了一样,所以被称作含羞草。
含羞草为什么要害羞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
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
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
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我们再看这一张图片。
(展示向光生长的植物图片)向阳窗台上的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
这是因为植物需要利用光能合成“食物”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
弯向窗外生长,能够让它接受到更多的光照。
(展示望梅止渴的图片)我们看到杨梅就会分泌唾液。
像这样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这叫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细胞中主要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物质和能量在细胞中的转换过程。
2. 教学难点: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具体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细胞模型、实验器材。
2. 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讲解:介绍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讲解物质和能量在细胞中的转换过程。
3. 演示:用PPT展示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质和能量转换的规律。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相关实例,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和能量转换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探讨物质和能量转换在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2.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提醒学生关注物质和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九、课后作业2.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掌握情况。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理解程度。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初中生物《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以故事导入: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 下一块,投入水中,肺块下沉。判断婴儿 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 理由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环节一: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1.自学教材 P23,图示 3.2-1 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呼吸系统的 组成,并完成课本空格。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知识心得。 3.结合课件,认识并说出呼吸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杂的生理过程 (3)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专 题 问 题 设 1.计 Nhomakorabea2.
鼻有什么作用?有哪些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暨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多媒体资源、动画课件 2、呼吸运动模型及简单的实验器材。 3.比较人体呼出及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的实验装置
( 2 课时)
专题二:人体内的能量的利用
( 1 课时)
专题三: 呼吸保健与急救
( 1 课时)
„„„„
其中,专题 一中的活动呼吸运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所需课时 共用 2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认识肺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说出肺与
外界的气体交换,理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及过程等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 清新、清洁。 (2)培养学生资料分析的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学会用简单的操作理解复
评价要点
1.形成对呼吸运动的原理及过程有正确认识,形成实验探 究活动的科学素养 2.对实验现象及结果正确的观察及分析。 3.形成对生物学结构与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塑料袋
2.题目:请简述生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物的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生物特征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也是生物分类和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依据。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通过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能进行呼吸
│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通过代谢产生废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生理或行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特征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生物特征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生物特征。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物特征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通过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生物《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成分
2、蛋白质、脂肪、糖类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3、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时的症状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训练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不同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同,学会调查分析这一重要的信息获 取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食物来源与环境这一观点。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各种维生素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及缺乏症 1.各营养物质的作用 2.各营养物质的缺乏症 3.营养物质的均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评价要 点
可评价要素: 1.分析食物成分 评价方法:基于量规的现场评价 评价要点:①是否收集多种包装 ②分析是否全面 2.维生素 C 含量测定 评价方法:教师与学生互评 评价要点:①仪器操作是否规范 ②实验步骤是否正确 ③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3. 表格绘制 评价方法:范例展示 评价说明:将学生完成的表格,实物投影展示是否全面比 你更进行补充 评价要点:①内容是否全面 ②项目是否全面
②能完成概念图,知识全面,合理准确 3.单元测试 评价方法:单元试卷测试(教师批阅,记录成绩) 评价要点:测试成绩达到合格水平。
好的饮食习惯。
对应课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5.关注食品安全
主题单 元问题 设计
人体营养的获得是与哪些结构有关的?
专题划 分
专题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专题二:消化和吸收 专题三: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时)
消化 腺
分泌的消 化液
排入 部位
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 腺
胃腺
肝脏
肠腺
《生物的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物的启示中认识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和关系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物图片、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关系。
2. 准备一些实际的生物案例,用于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的启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丰富多样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讲解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介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四种基本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案例分析:选取两个生物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启示:引导学生从生物的特征和关系中认识到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生活的启示。
八、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生物关系图,展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生物的启示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生物的启示》教案
《生物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物的启示中认识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生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准备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准备问题讨论表格,用于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影响生物的实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从生物的启示中认识自然规律。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生物基本特征的填空题。
2. 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和环境影响生物的实例。
3. 谈谈你从生物的启示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过程补充和说明:1. 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营养需求、呼吸、排泄、应激反应、生长繁殖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说出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通过尝试解读数据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3.分析资料,并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加强对有限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解读实验数据的技能训练。
(一)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1.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分布。
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方案二: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设计方案,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2.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含量。
方案一: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方案二: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交流探讨。
对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和交流。
3.水对绿色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
方案一:四人合作,联系生活,调动经验储备,讨论交流,相互补充。
方案二:根据提示,深层挖掘内涵。
(二)解读小麦对水需要量的实验数据。
方案一:独立计算和画出直方图,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谈启发。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计算和画直方图,组间交流点评,谈启发。
指导分工,控制时间。
(三)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会影响植物的分布。
方案一:展示课前收集过的有关图片资料,阐述观点。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出水的分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的特征。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生物特征分析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生物图片和实例资料。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3.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第二课时:分析实例,理解生物的特征。
4. 第四课时:教学小结和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3. 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十、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考察活动,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 开展生物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
3. 推荐学生阅读生物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拓宽知识视野。
4.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技创新竞赛,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1.2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
2.2 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教学内容:人体的主要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第三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1 植物体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植物体。
教学内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3.2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教学目标: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4.2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食物的消化系统、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
第五章:生物能进行呼吸5.1 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5.2 呼吸作用的实质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实质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6.1 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教学内容:排泄的定义、途径及重要性。
6.2 排泄的主要废物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主要废物。
教学内容:排泄废物(如尿液、二氧化碳等)的成分和排出过程。
第七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1 应激性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应激性的概念。
初中生物《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完成 1. 人体的六大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糖
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
15 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基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且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维生素的种类来源以及缺乏症
维生素的种类 含量丰富的食物 缺乏症
课 件展示
梳 理
知识检 阅
学 生 3. 水和无机盐(主要掌握钙和铁)。
实 际 4.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 掌 握小肠,大肠,肛门。
其中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场所。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情况 8 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5. 糖类、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最终产物和所需要的消化液。
6.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功能特点。
7. 合理安排膳食。
8. 营养成分被吸收的部位: 学 生 积 极 思考、
回 答 问题
巩固知识的同时,活学活用,分析与推理,巩固练习。
知识与应用交叉互补,师生互动快乐学习。
学以致用:
小组
下图中的三条曲线表示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物质的含量及其在人体消化合作 道中各部位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
探究寻找 解题突破口
1) 甲是 的消化曲线,乙是 的消化曲线,丙是 的消化曲线。
2) 在食物的成分中,淀粉的消化分解开始于
处,蛋白质的消化分解开
维生素 A
肝脏、胡萝卜、玉米等 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等 维生素 B 1 牛肉、肾、谷物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 维生素C 新鲜的水果蔬菜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 D
肝脏鱼肝油鸡蛋等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生活需要》教案
教学目标:
1. 整合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
2. 了解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3. 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围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
4. 通过比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人能使用科学技术协助自己适合环境。
教学重点:收集我们的栖息地资料,了解人类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区分植物、动物、人的基本需要。
教学准备:
整理前几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理解了动植物的栖息地,那我们的栖息地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
二、探究内容:
1. 讨论哪里是我们的栖息地。
(1)师:“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吗?学校是我们的栖息地吗?”
(2)“我们在家里实行哪些活动?家里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
(3)我们在学校里实行哪些活动?学校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
(4)家有“栖息地”的特征吗?家和动物的“避难所”有哪些相似之处?
2. 比较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1)分别说说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2)把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归纳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需要。
(3)比较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合(气候)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植物、动物怎样过冬?
•人怎样过冬?
•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合(气候)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同?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设计未来人类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