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史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龙首渠郑国渠召父杜母代田法耧车江东犁圩田秧马籍田

制(大田制)初税亩作爰田头会箕赋更卒九品混通法唐代地税、户税概念

衙前役免役法二税户斡鲁朵牛头地(牛头地税、牛具税)粮长制度

里甲制度里甲正役黄册十段锦(册)法金花银三饷地丁银宋代的主户五等版籍一田二主(名解或材料题)永佃权郢爰半两钱五铢钱王莽时的五均六筦王田制告缗令沈郎钱开元通宝瓦市上林三官(钱)齐三

服官五署文思院黄道婆唐三彩唐少府监班匠银元五户丝中统元宝宝钞“分田之术”(分田制)

作爰田:公元前645年,晋在被秦国打败,晋惠公被俘获释后返国“作爰田”。爰、

辕均作“换”;爰田、辕田即换田;作爰田就是指春秋时期晋国的“自爰其田”。它指每

家自行调整其份地的耕休部分,它的实行意味着氏族公社定期重新分配耕地制度的废除,

也就是氏族公社瓦解。作爰田之后,晋“于是乎作州兵”,奴隶的身份因而提高。

唐朝少府监:唐代官营手工业因掌管门类更多,所以分为三个系统,其中之一即为少

府监系统。它主管日用品生产,所属有五个机构,称为“五属”,分别为中尚署令,掌皇

室圭璧、器玩生产;左尚署令,掌皇帝车舆等生产;右尚署令,掌皇帝鞍、刀剑、甲胄纸笔等生产;织染署令掌皇帝、太子以及群臣冠冕生产;掌治署令专管熔铸铜铁器物。少府

监下还属有宋代最庞大的官手工业生产机构文思院。

告缗令: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之一。汉武帝天狩四年,为打击富商

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势力,颁布了算缗、告缗令。算缗就是向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对有算告缗者,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的,鼓励知情者揭发,叫做“告缗”。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商人受到打击,商业资本也受到抑制。

元五户丝:蒙元时期窝阔台汗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议, 1236 年制定赋税制度。规定天

下赋税,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与所赐之家(即封邑诸侯王、贵戚)

即所谓“五户丝”。中统元宝钞:元代政府发行的纸币。元世祖中统元年十月印“中统元

宝钞”,以银为本位,以贯为单位,共有2贯文、1贯文、500文、200文、100文、50文、30文、20文、10文,共9种面额,每2贯值白银1两,发行初期有充足的白银作为准备金。

它的发行使元政府掌握纸币发行权,建立起来统一的纸币制度。但后来存在滥发纸币、纸

币贬值的问题。中统元宝交钞:元代政府发行的纸币。元世祖中统元年七月印”中统元宝

交钞“,十月印”中统元宝钞“,从此政府掌握纸币的发行权,建立起统一纸币制度。中

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丝钞2两值白银1两。

九品混通制:北魏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北魏建立初,由各地宗主督护依每户人丁、财产

状况评定户等,共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

等级,作为国家征赋派役的依据,还按赋税品级的高低将赋税送到不同地区,即”上三品

送京师,中三品入他州,下三品入本州“,称”九品混通“。九品混通虽有其名,但流弊

严重,后孝文帝改革时被废除。

齐三服官:西汉官营手工业机构,也是主管皇帝冠服的官名。或理解为”三服官“,

主管织作”三服“(首服、冬服、夏服)或理解为有”服官“三所,设址在齐郡临淄而得名,一般主管皇帝、贵族上朝所穿的衣物。

问答题:1、(秦)“令黔首自实田”在今天的解释和分析民为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土地的数额,向封建政府呈报。政府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并依此征收田租。这是根据现有文献所知

道的秦第一个承认土地私有的法令,意味着私有土地受到封建政权的保护,封建土地所有

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得到确认。土地私有合法化,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以及封建地主经济

的发展。同时,也使地主阶级利用土地剥削人民成为合法,压在农民身上的地租、赋税以

及各种徭役也愈来愈重当代学者对这条法令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两类。绝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个法令是命令黔首向政府呈报自己占有的土地数额,目的是确定赋税,它意味着在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人所有制。有少数学者将这条法令解释为使黔首自由占有土地。

2、秦汉轻租重赋的特点

3、西晋占田与课田的关系

4、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租庸调制的变化

5、唐代均田制的评价(结合内容、正反两面)

6、(辽)“投下军州”的特点及性质

7、(元)“投下军州”的特点

8、江南重赋的原因

9、明中叶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以前)

(1)田赋改革:金花银的出现

即货币化赋税。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赋税开始向货币过渡。正统年间,将

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福建起运的税粮,按米麦每石折银2钱5分的比价,折收白银,称“金花银”。当时约占田赋总收入的12%。

(2)徭役改革:①里甲正役:均平银、钢银、八分法

里甲正役:即货币化赋税。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赋税开始向货币过渡。正

统年间,将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福建起运的税粮,按米麦每石折银2钱5分的比价,折收白银,称“金花银”。当时约占田赋总收入的12%。

均平银:主要施行于广东等省。

基本精神:见役里甲以丁粮多寡赋钱以代役。《天下郡国利病书》:“见役里甲又随

丁田赋钱于官,以待一年之用,名曰均平。即出此钱,甲首归农,里长在役止追征、勾摄

二事,其法盖始于成化。”

意义:折银代役,为粮、役合并创造条件

福建的钢银:行于成化、弘治年间。

《天下郡国利病书》:“成、弘之间,乃令见役里长,随其(所属见役里甲人户)丁田,或钱输官,以供一年用度,谓之纲,以雇一年役之用者,谓之徭。既出钱,(应役甲

户)则归之农,唯一里长在役,以奉追征勾摄。”

意义:与均平银同,折银代役

八分法(正德年间福建巡抚沈灼):即把原来里甲正役中的“上供物料”另外分离出来单独征派。

准则:“各县每米一石,人丁一丁,岁征八分,通融各县该办之数,就于八分内分解。”即不再由见役里甲出办,而分担于通县丁粮。

具有普遍的均平与一半的摊丁入亩精神

②杂役:均徭法、十段册(锦)法

均徭法:内容:就是把杂役当中的经常性差役,如各级衙门及儒学、仓库中的额设库子、斗级、皂隶、门子、殿夫、马夫、斋夫、轿夫、馆夫、铺兵、弓兵等划分出来,列为

一类,与其他临时性的杂役分开。

亦以里甲为单位,轮流承当,但与里甲正役错开。

将过去侧重于人丁摊派改为兼顾田亩、人丁;以后出现折银代役的现象,称“银差”。

由于里甲之间贫富不均,均徭法日久弊生:“徭以均名,而实未尝均”。

十段册(锦)法:即通计一县丁粮,重新均分为十段,每年编佥一段应役,从而革除了里甲轮当制。

意义:具有摊丁入亩的精神。

(3)赋役改革的基本走向:赋役合一、赋役折银:“均粮法”

10、一条鞭法的特点(结合内容)

含义: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编”或“鞭”、“边”。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1)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2)再通将一省丁粮均一省

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3)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

特点:1、赋役合并2、役归于地,计亩征收3、均征收货币4、由官府直接征收5、由官府募役

11、契约性租佃制下佃户地位的评价

12、永佃权发生的前提

13、隋唐经济繁荣的表现

14、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15、明清朝贡贸易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