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治疗有何意义动态血压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

它与高血压并发症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

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使高血压病的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崭新阶段。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

间接法(无损伤性):①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

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②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在指套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左手食指的动脉血压。

但手指的活动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ABPM记录方法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袖带频繁地充气放气,晚上影响病人休息,影响睡眠时段血压评估。

适应症:经医生诊治,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作动态血压监测:①医院内测得血压,与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

②发作性高血压。

③顽固性高血压。

④体位性低血压。

⑤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如:晕厥。

⑥高血压治疗效果的评估。

ABPM舍弃标准: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于设定 次数 的 80%为合 格 。监 测 时 可从 事 日常 活动 ,测 量 时保 持 的 治疗 效果 。
左上 肢 自然 下垂 ,不持 重 物 和 相对 安静 至 袖 带 完 全松 弛 ,睡眠 时 6 意 义
勿使左 上 肢受 压 。
减 少误 诊 ,选 择 合适 治 疗方 案 ,尽 可能 使 24小 时血 压得 到有
血压 监测 是 临床 最 主要 的测 量 之一 ,动 态血 压 监 测能 较好 的 血 压波 动 性与 心血 管损 害的严 重 性 相关 独立 并显 著 ,与 高血 压引
反 映真实 血压 变化 ,有 效弥 补 了诊 室 血压 测 量 的不 足 。目前 ,动态 起 的靶 器官 损 害相 关 。
尤其 在欧美 国家 已被认 为是 高血 压诊 治 的 理想 选择 。
5.2避 免 “白大衣 ”性 高血 压 ,轻 中度高 血压患 者 白大衣高 血压可 达
1 资料 与方 法
15%左 右 。 目前 已把 ABPM作 为诊 断 白大 衣高血 压的首选 方法 。
1.1资 料 :对 我 院 4月份 21例 疑 为 高 血压 或 确 诊 为 高血 压 患 者 5.3发现早 期 高血 压 :早期 发 现 高血 压患 者 ,提高 检 出率 以便 得 到
稳 ,下 午 4:00~6:00左 右 出现 第 二个 高峰 ,夜 间进 入 睡 眠后 血压 逐 据 此选 择合 理 的治 疗方 案 。
渐下 降 ,夜 间 2:00~3:00最低 【1]。血压 昼 夜 变化 节 律是 否 正 常是 判 7.2在评 估 高血 压靶 器 官损 害 中 的作用 ,动 态 血压 升 高 比诊 室 血
诊 治 、预 后和研 究产 生更 为重要 的意义 和 深远 的影响 。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
②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它们 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分布曲线。
③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 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二、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
①识别白大衣高血压现象; ②识别隐匿性高血压; ③识别清晨高血压; ④评估血压的昼夜变异; ⑤评估疗效(评估24小时血压控制情况、识别顽固性高血压等); 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筛查和随访。
● 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和诊室血压测量一样,大部分成年人通常选择标准袖带,如 果肥胖,上臂臂围较大,应选择大袖带,相反,如果臂围较小,则应选择小袖带;
● 监测前应先测量诊室血压,测量双侧上臂血压,如果两侧上臂血压相差>10mmHg,应 选择血压高的一侧上臂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 在装好血压计后,应手动测量血压2次,以测试血压计是否正常工作。监测结束后,在 卸下血压计之前,最好再手动测量血压2次,确认血压计正常工作。
清晨高血压
●平均清晨血压≥135/85mmHg; ●分为两型:“晨峰型”和“反杓型”或“非杓型” ●晨峰型的特征是凌晨血压突然升高; ●反杓型或非杓型在夜间和凌晨血压都持续升高。 ●两型清晨高血压都是心血管危险因素。
血压的昼夜变异
当夜间平均血压低于白天平均血压≥10%时,患 者被分为“杓型”;源自评估 疗效诊断疾病
●ABPM诊断高血压--100%特异性和敏感性; ●ABPM有效反应真实血压波动,有助于多种临床高血压诊断; ●有助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 ●ABPM有助于诊断夜间高血压。
预测风险
●ABPM中的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相关; ●夜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更高; ●夜间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卒中发生率显著更高; ●夜间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幻灯片课件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幻灯片课件
18
二 动态血压在高血压诊治中意义
19
中国:血压正常人群13.2%夜间高血压
Among the 677 participants: 96 patients on antihypertensive drug treatment, 71 with elevation of both daytime and nighttime BP. 531 with normotension on conventional BP measurement.. 4 of the 74 patients with isolated nocturnal hypertension had hypertension on conventional BP measuremen.血压变异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
16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三)
6. 根据日夜血压水平判断昼夜节律
(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 白昼平均值
×100%
10%~20%:杓型;<10%:非杓型;>20%:超杓型;<0%:反杓型。 10%~20%,昼夜节律存在, <10% 昼夜节律消失 收缩压与舒张压不一致时,采用收缩压。
6
正确诊断、有效治疗高血压 ---从准确测量血压开始
有效治疗
高血压
准确测 量血压
正确诊断 高血压
7
动态血压是高血压诊断技术发展史上 的重大创新
诊室血压
是评价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方 法和主要依据
家庭自测血压
是诊所血压的补充,有助于调整治疗并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动态血压监测 (示波法袖带式)
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与预 后关系更密切,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石。
30%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摘要】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动态血压监测的定义与意义,包括方法和流程。

探讨了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价值,以及其对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

同时还讨论了动态血压监测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强调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

还将展望动态血压监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高血压患者的诊治带来希望和可能的突破。

动态血压监测不仅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也为高血压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更好的方案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治、作用、定义、方法、流程、价值、个体化治疗、指导作用、重要性、临床意义、发展趋势1. 引言1.1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慢性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高血压的诊治中,动态血压监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态血压监测是指在24小时内连续测量的血压数据,相比静态血压测量,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

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一些白天和晚上血压的差异、晨间高血压等特殊情况,对于诊断高血压、评估风险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过度使用和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的诊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动态血压监测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广泛应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2. 正文2.1 动态血压监测的定义与意义动态血压监测是指通过连续或间断地记录患者的血压值,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

与传统的单次血压测量相比,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日间和夜间血压变化,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诊断高血压病情,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
动态血压监测指的是在24小时内多次进行血压测量,以了解个体的血压变化情况。

在高血压的诊治中,动态血压监测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了解病情
高血压不同阶段的管理方法不同,因此在治疗高血压之前,需要全面了解病情。

动态
血压监测可以提供血压的全面、真实数据,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情。

例如,某些患者的
血压可能在夜间显著升高,而昼夜的血压变化情况对参考血压的控制具有关键作用;某些
患者的血压可能会在不同的场合发生波动,例如在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持续高血压、突
然升高或者其他血压异常现象,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准确捕捉这些异常情况。

二、制定更准确、科学的治疗方案
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数据,医生可以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血压、血压波动程度、持续
时间和危险因素来制定更准确、科学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可以
考虑增加用药量或添加其他针对性的药物,对于持续高血压的患者,可以考虑加强减轻体重、低盐等非药物治疗方案。

三、性别、年龄分组、季节差异
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医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分组、季节差异在
监测区间段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对于不同的高血压类型和不同的患者群体进行科学地治
疗。

四、对疾病的预测和预防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预测患者未来可能会
发生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这对于早期干预和高危患者的预防非常重要。

动态血压监测具有可靠性、准确性高的优点,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上述的优点,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的诊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态高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动态高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有何价值?彭峰,谢良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发布时间:2012-6-4 15:49:00 点击数:57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诊断技术。

由于ABPM 克服了诊所血压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

因此较其它血压监测方法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24 小时血压变异及晨峰现象等。

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疗效评定、预后及对靶器官损害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和缺点ABPM 的优点:无观察误差和读数选择偏差;有较多血压读数,可获得24 小时、白昼、夜间和每小时的血压均值,24 小时血压均值有较好的重复性;无白大衣效应和抚慰剂效应;可评估短时血压变异、昼夜血压改变和降压治疗后24 小时血压控制状况。

ABPM 的缺点:每次测得的血压读数可能欠准确,尤其在活动时;受睡眠质量的影响;每小时血压均值的重复性较差;费用较高。

2ABPM的诊断标准2010 年版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24 小时、白天与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标准包括:24 小时≥ 130/80 mmHg,白天≥ 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3ABPM在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甄别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是指日常血压正常,但由于对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警觉反响致使血压升高的现象。

在轻型高血压约占20% ~35%,多见于女性、年轻人、体形瘦小以及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

诊断时要注意与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White Coat Effect〕区别开来。

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可能属于条件反射。

这些患者在规律性出现的应激情况,例如上班工作,并不引起血压升高。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的临床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的临床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的临床意义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血压幅度与转归呈直线相关,血压越高,将来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也越高。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在增高。

但仅靠以往医生在医院测一两次血压升高(以下简称临床偶测血压CBP),就下“高血压病”诊断,显然不能排除患者心理紧张导致的“白大衣高血压”及激烈运动后的假性高血压,或者因测量次数少,血压节律处于低值或口服过某些能引起血压降低的药物后,没有反映出患者真实血压水平而漏诊高血压,所以Hinman,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人体血压具有固定波动规律并因此创建无刨伤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y,ABPM)经过了30余年不断研究与探索,现已广泛用于临床。

现将我院进行的540例ABPM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旨在探讨ABPM对高血压病的诊断、防治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40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大于60岁199例,为第一组;60~40岁216例为第二组;小于40岁125例为第三组。

1.2 方法。

用美国SUNTECH ACCUTYCCKE DC型24小时动态血压仪,左上臂袖带间断性自动弃气装置测定血压。

根据柯氏音听诊法原理获取信号并记录储存,间隔时间白天30分钟1次,夜间60分钟1次,连续24小时,每次充气完毕,请患者记录当时的时间、动作、症状。

1.3 评定标准。

白天血压大小18.61/12 kPa,夜间大于16/10.6 kPa为血压升高。

其中,升高率小于30%为偶见升高;升高率在30%-60%问为部分升高;升高率大于60%为持续升高。

2 结果表l 血压测定升高率情况(%)3 讨论大于60岁组昼夜血压部分升高率在30%左右,持续升高率在50%左右;小于40岁组昼夜血压部分升高率在25%左右,持续升高率为55%左右;40至60岁组昼夜血压部分升高率在40%左右,持续升高率为45%左右;总的诊断有效率有在80%以上,对高血压有明显的诊断阳性率,且符合我国高血压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流行特点。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正确使用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正确使用

⑨观察血压及其变异的情况。a ) 平均血压 : 包括 白天夜 间
平均 收缩压 ,平均舒 张压 及平 均压 ,正常 2 4 h平均 血压应
< 1 3 0 / 8 0 m m H g , 白天应 < 1 3 5 / 8 5 mm H g , 夜 间应 < 1 2 0 / 7 0 r n l / 1 H g ,
( 鄂托克旗人 民医院 ,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 1 6 1 0 0 )
以上 的有 效 降 压 药 ,其 中包 括 利 尿 降 压 药 ,其 血 压 仍 ≥
1 4 0 / 9 0 m m H g . 。行 2 4 h A B P M可明确诊 断, 且能了解夜 间入睡 后的血压 , 使之能得到正确处理 。
适 应证 : ①. 际疑白大衣性高 血压 。诊室血压不能 代表真实
情况 , 往往 比自测血压和 2 4 h A B P M高 , 为了正确诊治 , 应家庭 自测血压或做 2 4 h A B P M。 ②怀疑夜 间性高血压。 ③诊断发作性高血压 , 有 的继发性高血压 , 例如 嗜铬 细胞
然人 群中 , 当晨 峰血压 > 3 7 m m Hg 时, 风险明显升高。此后也
受检者处 于身心安静状态测得 的血压称为“ 基础血压 ” , 在 诊室、 家里或其他场合测得的血压成为“ 偶测血压” 。这些血压 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代表全天血压和血压波动的情况 , 血 压每 日是有 波动的 , 称 为“ 血压变 异” , 血压变异 正常者属生理 性, 异常者则 为病理性 , 其 对诊断 和治疗均 十分重要 。2 4h动
靶器官( 心、 脑、 肾) 损害情况 。全面掌握病情 , 才能更正确地治
般认为在 1 h内, 血压升高 ≥3 5 1 / l m H g 属异常 。有一项 国际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Circulation 2003;107;1401-1406
晨峰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存在拐点效应
晨峰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并不是呈直线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拐点
当清晨夜间血压差值≥37.0 mm Hg , 当清晨夜间血压差值≥37.0 mm Hg,心血 全因死亡(HR=1.32,95%CI1.098管事件(HR=1.30,95%CI1.06-1.60, 1.59,P=0.004)风险显著增加 P=0.01)风险显著增加
约60%诊室血压得到控制—晨峰血压未得到控制
晨峰血压得到控制患者(清晨SBP/DBP<135/85mmHg) 晨峰血压未得到控制患者 60 40 20
患者比例(%)
ACAMPA(ABPM)
J-MORE(HBPM)
诊室血压不能代表整体血压状况
mmHg) 0 -5 平均血压变化 诊所血压 常规测量时 间 动态血压监测
降的均值与其标准差的比值。 SI越高,药物24小时降压效
果越大越均衡
动态血压与诊室血压优势(三)
指导高血压的治疗: 1. 初始治疗时机 2. 评价初始治疗的疗效 3. 评价长期疗效
三种血压测量方法反应的血压信息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一)
1. 根据血压平均水平诊断高血压



24小时平均 >= 130/80 mm Hg 白天平均 >= 135/85 mm Hg 夜间平均 >= 120/70 mm Hg 3.隐匿性高血压:
小 结
动态血压监测能实际反映患者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还 能全面评估药物疗效 对高血压患者不仅关注诊室血压,还应关注血压昼夜 节律、血压变异、晨峰血压等。 基于动态血压的个体化时间治疗学高血压管理策略可 减少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血管疾病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1.提供全天候的血压数据:传统的静态血压测量只能提供一次快速测量的结果,不能反映血压的变化情况。

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提供连续的血压数据,包括平时以及睡眠时的血压变化情况,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2.评估血压控制情况: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尤其是那些常规静态测量血压正常的患者。

有些患者可能存在“白大衣综合征”,即在医生办公室测量时血压升高,而在其他时间血压正常。

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区分这些异常,更准确地评估血压控制情况。

3.诊断和评估高血压相关疾病: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诊断和评估高血压相关疾病,如晨起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

这些疾病可能与心脏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通过动态监测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疾病的特点和程度,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4.判断药物治疗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血压变化情况,并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

如果血压在治疗期间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5.预测并发症的风险:持续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包括昼夜变化、晨起血压、夜间血压等,从而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总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估患者血压状态、制定治疗方案以
及预测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血压数据,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提高治
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在最近公布的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中,有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即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 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

除了诊室血压在180/110 mm Hg以上的重度或3级高血压患者,都应等待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才能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另外,动态血压不仅可以用来确诊高血压,还可用于高血压的分级。

白天清醒状态的血压在135/85 mm Hg以上时,为1级高血压;在150/95 mm Hg以上时,为2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是“动态”二字,即可以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

动态血压运用的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运用的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运用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ABPM)。

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大于或等于21.3/12.6kPa(160/95mmHg)和(或)18.7/12.0kPa(140/90mmHg)百分数等项目。

近10年来,24h动态血压监测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应用。

成为临床高血压病诊断和指导评价降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1 ABPM的3种检测方法[1~3]1.1 柯氏音法柯氏音法(Korotkoff-Souna Method )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其原理是利用充气袖带压迫动脉血管,随着袖带压力的下降。

动脉血管呈完全阻闭-渐开-全开的变化过程,通过辨别动脉血流受阻过程中的过流声音及相应的压力点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1.2 振荡法振荡法(oscillametric method)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此法也需要用袖带阻断动脉血流,但在放气过程中,不是检测柯氏音,而是检测袖带内气体的振荡波。

这些振荡波起源于血管壁的搏动,理论计算和实践均证明此振荡波与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及舒张压有一定函数关系。

1.3 动脉传递时间法(无袖带式)所谓动脉传递时间是指心脏收缩(ECG检出QRS波)与某一分支动脉血管上测量到脉搏之间的时间差,此法是基于流体力学中管网内压力的传递速度与各点压力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的原理,将收缩压与脉搏传递时间建立一组相关公式,鉴于人体内影响脉搏传递速度的因素较多,因此容易引起测量结果的误差。

目前,市场上有的动态血压记录仪同时采用柯氏音法和振荡法,以补充各自不足。

2 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有如下优点[4~6](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24小时动态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与动脉硬化检测仪
临床应用
24小时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器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
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可获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反映血压全天的变化规律。 (3)对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 (4)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 (5)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损害。 (6)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 (7)动态血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部分的变厚或变硬,即动脉壁的 弹性变得低下的状态。 其中最重要的是粥样硬化,它是指动脉壁的内侧纤维性增 厚,脂质沉积、纤维性硬化巢、粥瘤,甚至于钙化、溃疡、 血栓等复合病变的形成。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 黄色粥样, 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其相关危险因素有:家庭遗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年龄增加、运 动不足、高尿酸血症等。
动态血压上限值的参考标准
24h均值130/80mmHg 白昼均值135/85mmHg 夜间均值125/75mmHg 若血压大于140/90 mmHg的次数超过总记数的20%为高血压诊断标准。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检测方法
1、检查前一日洗澡并着全棉内衣;遵医嘱决定用药 与否;
2、检查期间可正常日常活动,但避免剧烈活动;保 持身体不做大幅度活动;避免接近有磁场或高电压场所,不 使用电热毯;动态血压记录时(绑带处出现充气时)立即停 止所有活动,手臂放松垂直;随时注意绑带的位置,压力管 任何时候不要处于弯曲状态。
通过昼夜血压节律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
正常情况下,血压呈昼高夜低型(白天较高,晚上有所下 降)。可以算一下,[(白天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平 均值)/白天收缩压平均值]×100%,正常情况下应≥10%。 若低于10%,说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多见于重 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器官严重受损者,以及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还有一部分患者,甚至 表现为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位低血压,夜间血压持续升 高,多见于严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一部分有明显动脉 粥样硬化的高龄老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abpm)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美国pmi公司的24h动态血压仪记录(dp 5000a mini),装有计算机系统自动监测分析。

共监测560例(男性347例、女性213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分析症状与血压的关系。

结果:117例出现症状时与血压波动有明显关联。

结论:abpm 同步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的联系。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8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同步监测成功的560例,男性347例、女性213例,年龄39~75(平均65.8)岁。

均为ⅰ~ii级高血压病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

1.2 方法
1.2.1 abpm监测
采用美国pmi公司的24habpm仪(dp 5000a mini)。

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

监测时间为24 h,白天7:00-22:00监测间隔时间为30min,夜间22:00~7:00监测间隔时间为60min。

监测期间嘱患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含休息、生活、运动及自觉症状、服降压药时间等情况)。

如有不适感觉如头晕、胸闷等,可自己临时加测对侧血压。

1.2.2 血压平稳性指标
主要包括血压变异系数(cv)、降压平滑指数、谷/峰比值。

cv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有短时变异和长时变异,等于每小时血压下降值标准差/24h平均降低值,分别求出24h、白昼、夜间cv值,表示不同时间阶段血压波动程度。

si为cv的倒数(1/ cv),反映降压平稳性。

si愈高,降压愈平稳。

t/ p比值为降压谷效应值与峰效应值之间的比值。

谷效应值指药物在剂量末、下次剂量前血压降低值;峰效应值指药物最大效应时血压降低值。

在良好血压控制下,短时与长时血压变异性降低,(t/ p)达50%~67%以上。

血压平稳性指标主要用于了解降压药物对于血压控制的平稳程度。

1.2.3血压负荷性指标
主要包括血压负荷值、曲线下面积。

血压负荷值是指血压超过某个阈值水平次数的比例。

将白昼阈值定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夜间阈值定为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曲线下面积即计算24个时间区间收缩压或舒张压曲线下面积之和。

各个区间面积采用梯形面积法近似求出。

血压负荷性指标主要反映血管压力负荷程度,主要用于高血压诊断及终点事件预测。

1.2.4反映血压变化规律指标
包括血压—时间趋势图、昼夜血压波动曲线、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及夜昼指数。

血压—时间趋势图,即以小时为单位将1天划分为24个时间区间,连接各时间区间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曲线图。

昼夜血压波动曲线是指连续24h测试每个血压测量值所形成的曲线。


般血压应成明显昼夜波动性,正常曲线成长柄勺状。

夜昼指数是指夜间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正常应小于0.9。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主要用于判断夜间生理性血压下降程度。

其数值等于(白昼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白昼血压均值,一般应下降10%~15%或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10mmhg及5mmhg。

此类指标主要反映24小时血压变化规律情况,正常血压呈夜低昼高,夜间血压应比白天下降10%以上,反常的血压规律常预示各种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1.2.5 abpm有效测量次数必须大于80%以上。

诊断标准:abpm监测24小时均值>135/85mmhg ,白昼均值> 140/ 90mmhg,夜间均值>120/ 70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为血压异常升高。

血压波动>其时间(白天或夜间)平均值15%时,对比观察同时间段患者的生活日志。

2 结果
abpm监测成功率为88.2%~100%,平均为94.1%。

其中有48例出现头晕、胸闷症状,有69例出现头痛症状。

其中有12例被排除诊断,有36例为新确诊高血压病例。

3 讨论
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与血压增高程度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

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

但这样测出的血压结果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血压情况,而且还难免存在“白大衣高血压”现象。

abpm监测能较真实、客观地了
解血压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有明显的优越性。

现在认为血压晨峰程度的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密切关系[1]。

血压晨峰是指正常人的血压呈现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持续4~6 h。

一般认为是健康人由于觉醒时,交感神经系统即刻激活,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增加。

但在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的即刻激活引起周围血管阻力迅速升高,因此出现血压晨峰高反应。

高血压治疗中,药物剂量使用不当常会导致血压下降,特别是老年人。

本组有8例在血压降低时段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发生在夜间血压降低大于其平均血压的15%时。

有19例在血压过高时出现头痛加剧,发生在血压升高大于其平均血压的20%时。

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不当极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abpm监测有利于指导降压治疗。

因此,对高血压者进行治疗时,必须根据abpm调整降压药剂量、种类及给药时间,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平稳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