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归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你先回答: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或内在的行为倾向性。人格的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气质的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性格的特征包括:态度型、意志型、情绪型、理智型。能力种类分为:一般和特殊能力、模仿和创造能力、流体和晶体能力、认知、操作和社交能力。
然后从心理学对人格的学习和了解,分析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还有什么样的能力。以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做一个综合的分析。
刚刚学过,希望对你有用。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把成果与失败的归因分成了四种可能性,其中稳定的有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有努力和机遇;按照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划分,内部因素有能力和努力,外部因素有任务难度和机遇。一个高成就者在归因时,归因于由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所以取了成功,或者是由于能力和机遇取得成功,也可以是能力和任务难度恰当所以成功,不要把失败的原因归为自己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够就好了。
我对归因理论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刻有意无意的对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行为、对自己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寻找原因、做出解释。然而无论找到的原因是否是真正的原因,对原因的解释是否符合客观情况,它都影响了我们随后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所谓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在没有接触归因理论时,我真的不知原来自己经常做的一件最不经意的事,却能成为一门精深的学问。举个例子,为什么最近在物理课上总是精力不集中呢?对“为什么在物理课上精力不集中”寻找原
因的过程就是归因过程。归因过程的科学定义是,人们根据一种行为或事件的结果而寻求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过程。可见,归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对认知过程我们知道,需要对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然而行为或事件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且常常是不明确的,再加上归因个体的特点、生活环境等都不相同,因此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也很是复杂了。就如上面的例子,答案可能有:“我很笨,不能学会这部分内容”;“由于贪玩,课上总是思想开小差”;“近期休息不好,身体不适”;“前一阵受到老师的批评而闹情绪”······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恐怕几页纸都举不完。心理学家们虽然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和模型,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归因理论能够很好地说明人类所有的归因现象。因此由各种不同的观点、学说和模型构成的理论体系,而不是某一种单一的理论,称为归因认知过程论。再深入一下,对上面的例子,如果把原因归结为“我笨”,那么学生的自尊心一定会受到伤害,可能出现颓废、沮丧等情感体验,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认为是“我贪玩,没有努力”,他只要意识到了这个原因,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再贪玩,并且比从前倍加努力的学习,反而对他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可见,对同一结果,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归因,并会直接影响他们随后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这一部分,不仅仅停留在找到原因,是由寻找原因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也就是产生了归因效果。所谓归因效果论就是关于
归因如何影响人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可见,归因认知过程论和归因效果论既有区别,又不可分割。
那么对于多种多样的原因能否进行分类呢?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对自己观察到的多种现象或事实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其进行分类,把它们纳入到不同的知识类别中去。在归因研究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维度对不同情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原因进行分类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些原因的实质,而且有助于建立一种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迄今已经得到研究者们公认的原因特性有三种,即:原因的部位、原因的稳定性和原因的可控性,这三种特性同时也就是原因分类的三个标准或维度。其中原因的部位可划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两类;原因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维度使得对原因的分析更加精细化。
同时也有老师对上面所述的三种原因特性或维度还存在怀疑和批评,例如有人怀疑它们是否真是互不重叠、相互独立的三种特性;有人指出它们很难涵盖其他十分重要的原因等等,但这些怀疑和批评丝毫没有触及到其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正是通过上述对原因的分类和对原因特性和结构的逻辑分析,韦纳才找到人们的归因与他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从而系统地提出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
得到归因与情绪、动机和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的不只韦纳一人,许多学者研究并证实了归因与对未来目标的期望,情绪、情感和成就动机的关系。一般地说,学生将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原因,或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原因,有助于维持和激发其随后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拿我亲身经历举例,记得我在读研之前的暑假给一名初三即将中考的孩子补习物理和化学,通过与他接触我发现他很聪明,但他总是消极悲观,刚刚接触时他很自闭,不愿与我交流,做物理题更是一塌糊涂,平时成绩都不及格。那时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我很着急,决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下面是部分谈话内容:我:为什么不喜欢学习物理?
他:我什么都不喜欢学,学习有什么用?
我:那你认为什么有用?
他:······我现在什么都听不懂了,老师也不管我,每天上课除了睡觉,就逃课上网。
我:说明你根本没有努力学习!你想过今后要做什么吗?
他:当经济学家,老师你说那个挣钱多是不是?
我笑了,说:经济学家?那如果这样不学习,能实现这个梦想吗?
他犹豫并陷入了深思,然后问:那你说我现在学还赶趟吗?知识都忘了。
我:当然,你很聪明,只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地方!我相信如果你努力学习,一定会很出色的!你的经济学家也不是幻想,一定能实现!还有,你的老师可能不管你,觉得你没有希望,但你不可以不管自己,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能看重你!
······
这次谈话后他开始努力学习,他的母亲也曾说自己儿子的变化很大,我当然很高兴。经过一个月的共同奋战,他中考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均过90分,考上了牡市二中。假期时他还问我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让我吃惊,因为我还没有真正思考过我今后的道路,可他都开始规划了!通过对归因理论的学习,回想起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