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语言与法律概念
法律语言学
Diagram
You can briefly add outline of this slide page in this text box.
•法律行为中的语词、语义、语序特点和规律 •法律行为中的语言肌体能力 法律语言中文化属性 法律语言中文化属性
国内法律 语言学的 研究对象
LOGO
文本鉴别
立法过程的语言 适切性 •司法构成的语 言的艺术性
语料库的建设和 使用
法律平等的语言 体现 普法语言
发展前景
Diagram
You can briefly add outline of this slide page in this text box.
书面语研究
基本研究方法
口语研究
双语研究
Diagram
You can briefly add outline of this slide page in this text box.
法律语言学成果的应用
跨文化法律交流
法律语音识别
❖ 目前我国有两所高校设立法律语言学博士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此 外,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先后开设法律语言学研究方向。
❖ 国内主要的法律语言学网站地址:刘蔚铭:法律语言研究网/ ❖ 广外大商务英语学院法律语言学研究所/chinaflr/
主要研究对象?
You can briefly add outline of this slide page in this text box.
根据“国际应用学协会法律语言学科学语言协会”的章程法律语言学的主要任务:
1、研究法律语言,包括法律文件中的语言和法庭语言、警察语言和监狱语言 2、研究、提供和提高专业的法律口译和笔译服务 3、消除法律过程中由语言所产生的不利因素 4、提供建立在可用到的最佳语言专业知识基础上的法律语言证据 5、在法律起草和解释问题上,包括在简明语言起草方面提供语言学的专业知识
法学生必备知识点总结
法学生必备知识点总结一、法学基础知识1. 法学的定义与特点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它对法律的形成、实施和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
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
2. 法学的分类法学可分为公法学和私法学两大门类,公法学主要研究国家、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学则主要研究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3. 法学研究的对象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它对法律的形成、实施和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
4. 法学家与法学史法学家是熟悉法学的专业人士,法学史是对法学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5.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用于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强制性规范体系。
6. 法律规范的分类法律规范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这些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7. 法律权利与法律责任法律权利是法律对公民和法人的保护,法律责任是法律对公民和法人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8. 法学思维方法法学思维方法是研究法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思维、历史思维、法律思维等。
9. 法律文书的撰写法律文书是法律工作者工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包括法律文件、法律意见书、法律文书等。
二、法学理论知识1. 法的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本质与作用、法的形成与变迁、法的实施与保障等。
2. 法的理论体系法的理论体系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劳动法学等。
3. 法的分类与特征法可分为国家法、国际法、宗教法等,其特征是具有统一性、强制性、普遍适用性等。
4. 法的功能与价值法的功能主要包括社会调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等,其价值主要体现为法治化、公正性、效率性等。
5. 法的本源与正当性法的本源是指法律规范的来源,其正当性是指法律规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6. 法律解释与适用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行解释,法律适用是指对具体案件进行法律规范的适用。
第1讲:法律语言学简介
第1讲法律语言学导论1.1什么是法律语言古往今来,人类在立法、司法、执法、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律咨询等等与法律有关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言语行为——书面行为和口头行为——之聚合。
攸乎法律:与法律有关实践活动:法律实践活动言语行为:法律是行为,法律是言语行为。
法律活动是言语行为的活动,法律时间是言语行为的实践。
立法言语行为包括:成文法言语行为(如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诉讼法等等的言语行为)和制定这些成文法的言语活动(如全国人大对法律的讨论)。
司法言语行为指(包括调解):法庭审判言语行为,包括审判中使用的相关的书面言语行为。
执法言语行为:行政机关(包括法院的执法部门)等等执法机构,在执行法律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或者语言活动。
法学教育言语行为:在教育机构从事法学或者法律教育和学习中使用的言语行为。
法学研究言语行为:法学工作者或者法学专业人士,在从事法学理论或者法律研究和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或者言语活动。
法律咨询言语行为:律师事务所等地方的法律咨询活动中使用的言语行为。
法律仲裁言语行为:在法律仲裁机构实施的言语行为。
其他:所有其他跟法律有关的活动中使用的言语行为。
“法律语言”(the language of law)不等于“法言法语”(legalese)。
Jurisdiction(管辖,管辖权,管辖地)justifiable defense(正当防卫)discretion(酌情处理,自由处置权)deed of mortgage(抵押契据)bench and bar(法官和律师)等等这些是法律术语,对这些东西的研究叫做“法律术语学”,是法律语言研究的一部分。
1.2为什么要研究法律语言?1.2.1法律语言与日常生活在中国,很多人认为法律离他们很遥远,因此法律语言也跟他们莫不相干。
其实,法律渗透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语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几乎无所不在。
Undoubtedly, legal language is omnipresent in most of our lives in western cultures. Every time we sign a credit card slip, we agree to a contract framed in legal language. We sign employment contracts, mortgages, rental agreement, and insurance policies routinely – all written in legal language. Even in the privacy of our homes, when we watch a video, we are admonished—in legal language—not to copy the tape under penalty of law. Those of us who teach in universities see legal language in the regulations our students must follow—their residency rules to establish tuition, parking, and housing terms. We can’t even copy a computer diskette or photocopy a colleague’s article without a potential violation of copyright laws, our intent in copying to be interpreted within the strange, foreign domain of the law. (Gail Stygall, 1994, p.2)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otherwise, except as permitted by the UK Copyrigh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 without the prior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牛津大学法学教授(长于宪法学,法哲学)Timothy Endicott:Political philosophers are not generally preoccupied with questions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ut legal philosophers are political philosophers with a specialization that gives language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 special fascination.The use of language is crucial to any legal system--not only in the same way that it is crucial to politics in general, but in the special respect that lawmakers typically use language to make the law, and courts typically use language to state their grounds of decision. So philosophers of law need a good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and use of language. But philosophers of law have also tried to draw on insights from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o deal with other problems they face. Philosophy of law shares a tension that affects philosophy of mind and metaphysics, and perhaps all the central areas of philosophy: it is often unclear which problems are problems of language, and which are not.Two areas of philosophical interest in law and language result. First is the interest in the use of language in law. Second is the interest in using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o address problems of the nature of law.1.2.2 法律与人的权力,权利和义务1.3什么是法律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是把“法律语言”作为一种科学来研究的学问。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法律与语言,看似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制定、实施和解释都离不开语言这一重要工具;而语言在法律的范畴中,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语言是法律表达和传播的载体。
法律的各种条文、规定、判决等,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述。
如果没有语言,法律就无法被准确地记录和传达。
法律条文的语言必须清晰、准确、严谨,避免模糊性和歧义。
例如,在刑法中对某种犯罪行为的定义,必须用精确的语言描述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等,这样才能让人们明确知道何种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
如果语言表述模糊不清,就会导致法律的适用出现混乱,公民无法准确预知自己的行为后果,司法机关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也会无所适从。
其次,法律对语言的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法律语言不能像日常交流中的语言那样随意和灵活,它必须遵循严格的语法和词汇规则。
一个词语的使用不当,或者一个句子的结构错误,都可能改变法律条文的含义。
比如,“应当”和“可以”这两个词在法律中的含义就有很大的区别。
“应当”表示必须这样做,具有强制性;而“可以”则表示有选择的余地。
因此,在法律条文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准确使用这两个词,以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和灵活性。
再者,语言在法律的解释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法律条文的局限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很多时候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
而解释法律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法律语言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不同的人对同一条法律条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解释规则和方法,来确保法律解释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例如,在解释法律时,通常会遵循字面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对法律语言的深入分析。
同时,法律语言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法律领域有许多特定的术语和概念,这些术语和概念在普通语言中可能并不常见,但在法律语境中却有着特定的含义。
法学中的法律语言学研究
法学中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内部包含了大量的法律术语和特殊的表达方式。
因此,对法学中的法律语言进行研究,可以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法学中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并讨论其对法学发展的意义。
一、法律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法律语言学是语言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法律语言的特点、结构和使用规律。
与一般语言学不同,法律语言学更关注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研究内容包括法律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法律术语的定义和使用等。
二、法律语言学在法学领域中的应用1. 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在法学教育中,对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对法律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研究法律语言的特点和结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文本中的法律概念和逻辑关系,从而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
2. 促进法律文书的规范化法律文书是法律实践中重要的表达工具,其规范化对于法律的适用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语言学研究可以帮助制定和完善法律文书的语言规范,提高法律文书的准确性和明确性,减少法律争议的发生。
3. 加强法律翻译和审查工作法律翻译和审查是法律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跨国交流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而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能够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提高法律翻译和审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翻译和审查中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和歧义。
三、法律语言学的挑战和发展1. 对法律术语的研究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法律术语的准确定义和使用规范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 法律语言的简化和通俗化随着法律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如何简化和通俗化法律语言,使其更加易懂易用,成为法律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3. 法律语言的跨文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法律交流和合作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法律和语言如同一对紧密相连的伙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法律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其权威性和公正性的体现离不开语言的准确表达;而语言作为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法律的制定、实施和解释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是法律存在的基础。
法律并非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或纯粹的精神存在,它必须通过语言的形式被记录、表达和传播。
如果没有语言,法律就无法被明确地制定出来,更无法为人们所知晓和遵守。
法律条文、法规、判决等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
例如,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需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以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够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同样,在刑法中对各种犯罪行为的定义和处罚,也必须依靠语言来精确界定,否则就会导致法律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法律对语言的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法律语言必须具备明确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明确性意味着法律条文应该清晰易懂,避免歧义,使人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法律的意图和要求。
例如,“故意杀人罪”这一法律术语,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构成要件,不能让人们对其含义产生不同的理解。
一致性要求在同一法律体系中,相同的概念和术语在不同的法律条文和法律适用中具有相同的含义,以保证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稳定性则是指法律语言不能频繁变动,否则会给人们的法律预期和行为准则带来混乱。
再者,语言影响着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在法律实践中,法官和律师需要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确定其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而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有时会给法律解释带来困难。
例如,“合理”“适当”等词汇在法律中经常出现,但它们的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法官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和法律原则,对这些词汇进行合理的解释。
此外,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也会影响法律的解释。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会导致对同一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解释存在差异。
同时,法律也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为了适应法律的需要,语言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论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及法律语言
论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及法律语言我们的社会需要法律人,所以,公民用税金保障法律人的生活,甚至多数情况下我们还希望为法律人提供比一般公务人员更周到和更全面的生活保障;何况,公民有时还在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和鲜血来捍卫法律人的独立与尊严。
那么,法律人拿什么奉献社会并回报公民呢?除了对法律的忠诚以及相应的法律方法,还有别的吗?我不相信!一个实践的而非想象的法律人,总是拥有一种独立的运用法律解决纠纷和问题的方法。
反过来说,法律人是否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人而非简单地冠以“法律人”的符号,也需要依靠法律方法加以检验,即我们可以通过法律工作者工作方法的成熟程度,来判断法律人阶层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
而什么是成熟的法律方法呢?我以为这个问题与法律思维、法律语言大有关系,或者说,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方法、法律思维、法律语言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展示法律人的特点。
法律方法的核心是法律思维,而法律思维的核心则是法律语言。
法律人解决法律问题的独特的方法,就是法律方法。
狭义地说,法律方法就是获得解决法律问题的正确结论的方法;广义地说,法律方法则包括法律思维、法律技术、法庭设置、法律程序设计,等等。
其中,法律思维是法律方法的核心,因为只有依靠正确的思维活动,包括严格合法的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才可能形成、推导出解决法律问题的正确结论。
法律技术、法律程序等都是为了配合法律思维的特殊性而生成的。
例如,我们希望尽可能使法庭更为富丽堂皇,使法官在法庭上更为威严,使审判活动更为严肃,其目的无非是希望法官们能够依法正确处理案件。
所以,尽管法律方法不仅指法律思维,但是法律方法的核心却是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法律语词。
实际上,由语词所表达的概念是所有逻辑思维活动都不可缺少的环节。
大凡人世间的事情,总是与语言存在密切关系。
语言不仅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和意思,而且也在建构特殊的社会关系。
说话不仅是传达说话人的想法,也反映了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语言学》课件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法律文本、法律话语、法律语言变异等方面,涉 及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法律实践环节中的语言现象和问题。
研究范围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法律文本的语言特征、法律话语的交际策略、 法律语言的语义分析、法律语言的翻译与解释、法律语言的演化与变迁等。同时 ,法律语言学还涉及到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等汇特点
01
02
03
专业性
法律语言具有高度的专业 性,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 ,如“法人”、“物权” 、“无权代理”等。
精确性
法律语言要求精确,避免 歧义和模糊,确保法律条 文的明确性和一致性。
稳定性
法律语言相对稳定,变化 缓慢,以保持法律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
法律语言的语法特点
严谨、专业。
证据的呈现与解读
在法庭上,法律语言用于呈现和 解读证据,确保各方准确理解证
据内容,影响判决结果。
法律谈判与调解
在调解或谈判中,法律语言的运 用对于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具
有关键作用。
法律语言在司法解释中的作用
解释法律条文
法律语言是解释法律条文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的运用来阐明法 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法律语言与身份认同
探讨法律语言如何构建、表达和认同社会身份、群体关系,以及 法律身份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法律语言学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与启示
促进司法公正
通过对法律语言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减少司法实践中因语言歧义导 致的不公。
提高司法效率
利用法律语言学研究成果,优化法律文本和庭审程序,缩短案件处 理时间。
法,推动法律领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法律科技与智慧法院
法律概念的语言学研究
法律概念的语言学研究作者:林玫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3期摘要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即为意义,包括字、词、句、篇的意义。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个人所使用的语言视为“言语”,而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遵照的,完全体现语言规范的,则称为“语言”。
从意义研究的角度来看,意义就被区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类。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法律概念,简而言之是对法律现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这也是多数法学教科书中对法律概念的界定。
本文认为法律概念不同于语言中一般事物的概念,他具有规定性、开放性和衍生性的特征。
从训诂学角度而言,法律概念是一种处于不断构建中的概念,构建的因素包括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迁。
法律概念的定义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界定,更是对概念在当下社会形态中所代表事物的准确界定。
关键词法律概念意义语言言语作者简介:林玫,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律语言学、词典学。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007-02一、引言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即为意义,包括字、词、句、篇的意义。
这一重点涵盖了中西方古往今来的语言学研究内容。
我国传统语言学中一直有“小学”,包含训诂学、音韵学和文字学。
在西方,虽然功能语法学派曾坚定地将意义视为研究范畴以外的内容,但最终意义还是引起了包括乔姆斯基在内的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意识到对于意义的研究,是语言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意义的类别语言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每个社会成员所使用的语言都有不同,但从广泛的领域上看,所有社会成员在使用语言之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遵照某一规则。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个人所使用的语言视为“言语”,而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遵照的,完全体现语言规范的,则称为“语言”。
从意义研究的角度来看,意义就被区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类。
语言意义是存在于语言体系之中的意义,它是所有言语意义的集成,因此它是抽象的。
从“法律与语言”到法律语言学
从“法律与语言”到法律语言学语言正在成为一个根本性问题。
20世纪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的“语言转向”充分地展现了语言的重要性,并进而波及了其他诸多学科领域。
时至今日,不同学科领域的工作者不得不承认,语言早已不再是一个附随问题,只有把语言作为自己思考和研究的切入点或对象,充分利用语言研究的丰硕成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开展工作。
语言的重要性与其发生学密切相关。
按照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William Stern)的语言发展理论,语言的产生根源于三个倾向:表达的倾向(expressive tendency)、社交的倾向(social tendency)和有意的倾向(intentional tendency)。
可见,一方面,语言是人类表达想法,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塑造有序社会生活的凭借;另一方面,“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人类通过语言把握实在,实在或世界通过进入人类的语言而进入人类的认知。
法律与语言之间的联系远胜其他。
法律是人类行为的外在原则,是人类社会独特的制度设计。
要学习法律就必须首先学习法律的语言,掌握法律语言的技巧,这样才能把法律知识运用于法律实践。
当我们通过法律理解人类现实时,我们正在试图通过法律的语言载体通往人类的本质性规定。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言:“当我们研究人类语言时,我们实际上正在思考的是人们所说的‘人类本质’,即,人类心智所拥有的那些独特品质。
”(《语言与心智》,第3版,第88页)法律的历史取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而语言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社会的历史。
法律观念的出现,尤其是成文法典的颁布,是人类社会相对成熟以后的事情。
人们在思考法律与语言时,很容易仅仅把语言视为法律的表达工具,而忽视了相反的维度:法律不过是众多语言之一,它是特别表达人们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语言。
这种思维定式的产生显然源于两个不自觉的等同:法律即成文法典,而语言即文字。
根据英国法学家梅因(Hey Sumner Maine)的说法,“许多关于权利义务的现象存在于这些法典背后,并且在时间上先于它们”。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法律与语言,看似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和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在法律的领域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语言是法律的载体。
法律的制定、解释、适用和执行,都需要通过语言来完成。
法律条文是用语言书写而成的,其清晰准确的表达对于法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至关重要。
如果法律条文的语言模糊不清、含混歧义,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就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影响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例如,在一些法律条款中,如果对于关键概念的定义不明确,就可能会引发争议和纠纷。
因此,法律语言必须具备准确性、明确性和逻辑性,以确保法律的意图能够被准确传达和理解。
其次,法律对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
法律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具有规范性、专业性和严肃性。
规范性体现在法律语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和词汇规则,以保证表达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专业性则表现为法律语言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法律概念,这些术语和概念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非专业人士可能难以理解。
严肃性是指法律语言要庄重、严谨,避免使用随意、口语化或情绪化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法庭上,律师和法官的发言都必须使用规范、专业的法律语言,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再者,语言在法律解释中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法律条文的局限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法律解释是不可避免的。
而语言的理解和分析是法律解释的基础。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条法律条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来统一认识。
在法律解释中,需要考虑语言的语境、目的、历史背景等因素,以确定法律条文的真实含义。
例如,对于一个法律条文的解释,可能需要参考立法者的意图、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相关的法律判例等。
同时,语言影响着法律的实施效果。
法律的实施不仅仅是依据条文的规定,还包括执法者和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和遵守。
如果法律语言过于复杂晦涩,执法者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民众也可能因为不理解而无法遵守法律。
基于语言学角度论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法律
结语
本 文通 过对基于语 言学角度 论显现的法律 与隐在的法律的分析
理论 探 讨
基于语言学角度论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法律
王 霞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12 0 02 6
【 摘 妻】 世界各国的法律都是 以语言作为媒介表现 出来。因此, 成变法律的创造者通过语言来表达法律文件的意 义, 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法律意义和信息很可 但是, 能会被误解或者被歪曲。所以从 语言学角度 出发, 法律的表现形式会存在两种形式 就是显现的法律和隐在的法律。那么, 本文就针对基 于 言学角度论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 语 法律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 关键词 】 言学角度 显现的法律 隐在的法律 语
真正立 法意 图都是十分重要 的, 不可 。 缺一
参考 文献 【】 1谢晖 . 法学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矛盾辨 思. . 【 济南: M1 山东人 民出版社 .0 2 20.
( 2). 1
三、从语言学角度论隐在的法律
从语言学 角度路隐在的法律 主要 包括开放 结构视野 中隐 在的法 律和活法视 野中隐在的法律, 下面本文就对这两种 隐在 的法律进 行浅 显 的分析 。
二 、从 语言 学角度论 显现 的法律
显现 的法律其实是与成文法相 当的。 是通过 成文法形式表现 出来 的规则和文件的堆积。从语言学角度讲. 通过语 言这个重要载体表达 出立法者真正 的法律内涵被制定 出具 有国家效力的法律 规则和法律 文件。也就是说 国家机关使用成文法 就是显现的法律具 有有效的表 现形式. 作为国家管理国民的重要法律依据 。由此可见, 显现的法律通 过成文法形式 应用到 国家体制 中, 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广大 国民的权利
法律语言学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语言学的概念是什么法律语言学是一门研究法律语言的学科,它将语言学和法学相结合,旨在探讨法律语言的特点、法律语言的功能以及法律文本的语言结构和解释方法等相关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语言学的来历和发展、研究内容和方法、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展示法律语言学的概念。
首先,法律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最初是在英语国家发展起来的。
随着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意识到法律语言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于是将语言学和法学进行结合,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领域,即法律语言学。
法律语言学的发展不仅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也为法律实践和司法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其次,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
首先,它研究法律语言的特点和功能。
法律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严密、准确和规范性的特点,它的主要功能是传达法律条文的意义和规范,确保法律的明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法律语言学还研究法律文本的语言结构和解释方法。
法律文本是法律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其语言结构有助于理解法律文本的意义和逻辑,同时,对法律文本的解释方法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在法律适用中出现的歧义和理解问题。
此外,法律语言学还研究法律语言与其他社会语言的关系,比如法律英语、法律中文等。
第三,法律语言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法律文本的制定和修订质量。
通过对法律语言特点和功能的研究,可以指导立法者和法律工作者在制定法律规范时更准确、更明确地表达其意图和规定,避免歧义和不明确性。
其次,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法律适用和司法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可以提供司法解释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帮助解决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产生的歧义和理解问题,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
最后,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还对跨文化交流和国际法律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系统和语言差异较大,通过对法律语言的研究,可以促进各国法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为国际法律合作提供便利。
法律语言学探讨法律语言的特点和解释方法
法律语言学探讨法律语言的特点和解释方法法律语言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功能的语言形式,它在法律领域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法律语言的特点以及解释方法。
一、法律语言的特点1. 精确性法律语言要求精确性,即法律的表述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为了实现精确性,法律语言经常采用明确定义的术语,通过精确的措辞来确保法律条款的准确传达和适用。
2. 抽象性法律语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它往往运用抽象的概念来描述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等。
这种抽象性使得法律语言可以用于适应各种具体情况,不受特定情境的限制。
3. 正式性法律语言具有正式性,即在法律文本中采用一定的词汇、语法和用法,以使其具备法律效力。
正式性能够增加法律条文的权威性,并使得法律规则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4. 约束力法律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约束力,它能够直接约束公民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法律效果。
法律语言的约束力不仅来源于其明确定义的条文,还来源于法律体系的权威性和公众的认可。
二、解释法律语言的方法1. 文本解释法文本解释法是最常见的法律条文解释方法,它强调依据法律文本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
这种方法尊重条文的表述,避免对法律文本的主观解读,并确保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文本解释法适用于法律语言表达明确、法律关系清晰的情况。
2. 法理解释法法理解释法强调对法律条文的理性解释,在解释法律规定时,依据法律的原则和理念来判断和推理。
这种方法强调法律规定的目的和立法者的意图,以实现法律原则的贯彻和实践。
法理解释法适用于法律规定模糊、需要灵活解释的情况。
3. 时空解释法时空解释法认为法律规定的解释应该考虑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法律规定理解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法律规定的解释也需要适应不同的时空背景。
时空解释法将法律规定的解释与社会演进相结合,以保持法律的活力和适应性。
4. 历史解释法历史解释法通过研究法律规定的历史变迁和演变过程,来理解规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脉络。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法律与语言,看似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而语言则是人类交流和表达的工具,是法律得以制定、传播和执行的重要载体。
首先,语言是法律存在的基础。
法律的制定、表达和记录都离不开语言。
法律条文本身就是由一系列的语言文字组成的,通过精确、明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界定权利、义务、责任和处罚等内容。
如果没有语言,法律将无法被准确地表述和传达,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也将无从谈起。
从法律的制定过程来看,立法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语言来构建法律规范。
这要求他们具备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立法意图,避免模糊性和歧义。
例如,在刑法中对于各种犯罪行为的定义,必须用精确的语言描述犯罪的构成要件,否则就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和不公。
法律的传播也依赖于语言。
无论是通过法律文本的公布,还是法律教育和宣传,都需要借助语言来让公众了解法律的内容和要求。
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法律,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促进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同时,语言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法官、律师和执法人员等法律从业者在处理案件时,需要通过语言来解释法律、阐述观点、进行辩论和作出裁决。
他们运用语言来分析证据、推理案件事实,并将法律条文适用于具体的情况。
在法庭上,双方当事人通过语言来陈述自己的主张和证据,而法官则依据法律和双方的陈述来做出判决。
这一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说服力至关重要。
然而,语言也给法律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语言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这可能导致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产生分歧。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而法律条文又往往是简洁而概括的,这就容易引发解释上的争议。
例如,“故意”“重大过失”等法律术语,在具体案件中的认定可能存在差异,不同的法官或律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对法律产生影响。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法律和语言如同两根相辅相成的支柱,支撑着社会秩序的架构和文明的传承。
法律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其权威性和公正性的体现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而语言作为交流和表达的工具,在法律领域中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使命。
法律与语言的紧密联系首先体现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
立法者运用语言来表述法律条文,明确权利和义务的界限。
这要求法律语言必须具备准确性、清晰性和逻辑性。
准确性是核心,一个字、一个词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法律适用的差异,甚至引发不公平的结果。
例如,在刑法中对于“故意”和“过失”的界定,必须用精准的语言来区分,否则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罪责。
清晰性则能让普通民众理解法律的要求,避免产生歧义。
如果法律条文晦涩难懂,民众就无法知晓自己的行为边界,法律的指引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逻辑性更是保证法律体系内在一致性的关键,各个法律条文之间不能相互矛盾,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同样离不开语言。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需要通过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和对当事人陈述的理解来做出裁决。
这就要求法官具备深厚的法律语言功底,能够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并在具体案件中进行恰当的运用。
律师在为当事人辩护时,也需要依靠语言的力量来阐述观点、论证事实,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他们的言辞不仅要严谨、有说服力,还要符合法律的规范和逻辑。
在法庭辩论环节,双方律师通过语言的交锋,展示证据、阐述法理,最终由法官依据法律和双方的陈述做出公正的判决。
语言在法律解释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法律条文的局限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法律的含义有时需要通过解释来明确。
法律解释的过程就是对法律语言进行分析和阐释的过程。
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
文义解释侧重于对法律条文词语本身含义的理解;体系解释则将特定条文置于整个法律体系中进行考量,以确保解释的一致性;目的解释则从立法的目的出发,探究法律条文的真正意图。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班会学习课件
2023年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第一章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语言文字的定义及作用1.1.1 语言文字的定义1.1.2 语言文字的作用1.2 语言文字的分类1.2.1 汉字1.2.2 拼音1.2.3 外来语1.2.4 方言第二章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2.1 法律法规的定义及作用2.1.1 法律法规的定义2.1.2 法律法规的作用2.2 法律法规的分类2.2.1 宪法2.2.2 法律2.2.3 行政法规2.2.4 司法解释2.3 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2.3.1 全国普通法律法规适用范围2.3.2 地方性法规适用范围2.3.3 行政法规适用范围2.3.4 司法解释适用范围第三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标准3.1 语言文字的标准化3.1.1 语言文字标准化的定义3.1.2 语言文字标准化的意义3.2 法律法规的遵循原则3.2.1 法律法规的遵循原则3.2.2 法律法规遵循原则的意义3.3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3.3.1 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意义3.3.2 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方法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语言文字:指人们在思想交流和表达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 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的有关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众权利与利益而制定的强制性规定。
- 标准化:指将同一类事物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分类、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
2、列举如下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
- 法律:是国家对社会行为进行管理、调整、约束和惩罚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权力的表现。
-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解释性文件,对下级法院、检察机关具有指导性意义。
3、列举如下10个本文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以及法律解决方案:1. 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否规范存在争议,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法》第三十五条,由有关部门或者其他组织协调处理。
法学的法律语言法律术语与表述的准确与规范
法学的法律语言法律术语与表述的准确与规范法学作为研究法律原理和规范的学科,对于法律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法律语言是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精确的术语和准确的表述,为法律条文和法律文件的制定和解释提供基础。
本文将探讨法学领域中法律语言、法律术语和表述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并分析这种准确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性。
一、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法律语言作为一种专业性语言,要求准确无误地传递法律内容和法律原则。
准确性关乎着法律效力和司法公正。
第一,法律语言应该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法律条文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法条的准确性使得法律条文能够明确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司法裁判提供明确的依据。
第二,法律语言应该具有精确性和明确性,以尽可能避免不同解释和理解导致的争议和误解。
只有当法律语言准确无误地传达法律内涵时,法律的效力才能得到保证。
二、法律术语的规范性法律术语是法学领域的特定词汇,用于表达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概念和概括。
规范使用法律术语能够保证法律文件的一致性和易读性。
首先,规范使用法律术语可以提高法律文件的易读性。
使用准确的法律术语可以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使法律文件更加易于理解和阅读。
其次,规范使用法律术语可以提高法律文件的一致性。
统一使用法律术语可以避免多种表述方式带来的混淆和误解,确保法律文本在不同场合下的解释一致和可靠。
三、表述的准确与规范在法学领域中,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法律条文和法律文件的基本要求。
第一,准确的表述可以避免歧义和模棱两可的解释。
法律表述应该用明确的措辞和准确的语法结构,以确保相关条款的真实意图得到充分表达。
第二,规范的表述可以提高法律文件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合理的段落划分、恰当的标题和层次结构、清晰的排版规范等都能使法律文件更易于理解和实施。
四、准确与规范对法学的重要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是法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要素。
准确的法律语言、法律术语和表述能够确保法律领域内的解释和执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
试析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法律与语言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掩盖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法律是隐藏于语言之下,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语言是促使法律实现正义目的的工具。
语言通过自身的类型化等方式对法律的思想性做出限定,但社会实践的发展会使法律产生“言外之意”。
语言在表现法律的同时也成为法律的管制对象。
除法典外,文艺作品也会涉及对法律的诠释,可能更具生命力。
从社会学的视角上看,还有活的法。
若要从容穿梭于法律和语言之间,就须重新审视司法者在法律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其从法律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
标签:法律;语言;文艺一、法律本体隐藏于法律语言鉴于法律与语言的亲密关系,两者之间所可能存在的差异或者互动效果长期来为人们所忽视。
通常情况下,语言可以清晰地表述法律的本体内容。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法典中规定“禁止秃头进入教堂,否则被杖责”,这条法律的本体内容是清晰的,问题是语言无法涵盖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而社会生活中所可能存在的冲突和纠纷等不及立法者们和理论家们精细地争论和修正,如“有些人只有头顶周边长着稀稀落落的头发”,那他究竟是否属于秃子,理论上这个问题就可能被无限制地争论下去。
奇怪的是,社会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停顿下来,法官也多没有因此而拒绝判案。
这意味着,在语言的背后隐藏着更具生命力和持久的东西,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之为法律的实体内容。
由于语言是外在的,并能通过人的感官得以认知,而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法律的本体内容却是内在而无形的,语言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它却永远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它,这就使得语言和法律之间存在某种潜在的鸿沟,而司法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完成两者之间的对接。
而隐藏在语言本后的法律真身究竟是什么?是否仅仅是一条规则,还是说有比规则更为抽象的原则?实证主义法学言辞确凿地将法律的真身仅视为规则,而自然法学派在此之外还承认原则作为法律的要素。
法律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它本身承载了诸多目的,如耶林所言,“法律不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东西,而是受人类意识所支配并达到人类目的的东西。
法律语言学(1)
(二)应用性,即实践性
“语言构建了法律”(约翰•吉本斯,1994), 并且维系着法律的运作、生存与发展。法律语 言学课程以法律语言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法律 语言的结构、运作及交际传播规律为宗旨。对 法律语言的运用,贯穿于一切法律活动的始终, 是一切法律活动的重要构成要件。离开了立法、 司法、执法等法律实践,法律语言连同以其为 研究对象的法律语言学学科,理所当然地完全 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学习法律语言 学的基础理论及其传播运行规律,其终极目的 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应用,为法律活动、司 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优良载体。因此, 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异常显著,毋庸置疑。
八、法律语言的特性与功能
一、法律语言的特性 立法语言、学术法律语言、执法与司法语言有各自的规
则,但也具有相通的共性。 二、法律语言的语体特征 (一)仪式性 纵观法制定、法实践和法研究的整体语言表述,全篇语
体的特征首先是具有仪式性。 (二)示范性 法律语篇的固定形式使得语言也趋于标准化,具有整体
语言证据 5、在法律起草和解释问题上,包括在简明语言起草方面
提供语言学的专业知识
1/18/2020
国内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法律行为中的语词、语义、语序特点和规律 法律行为中的语言肌体能力 法律语言中文化属性 法律语言中文化属性
1/18/2020
六、法律语言学的理论依据
法律语言学理论依据有三个方面,语言学 依据、法学依据、综合理论依据。
1/18/2020
七、法律语言的创造机制
一、衍化过程中的创造机制 法律语言的创造机制,是指法律领域语言在生
成过程中的一整套规则和原理。 二、创造需求 创造大致源于几种需要: (一)学科理论发展的要求 (二)立法必需的要求 (三)外来概念的存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法规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必须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应对管理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形成制度。
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使用操作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具备资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
(五)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即固定资产的采购人、出入库、明细账管理应由不同的人来担任。
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
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同时,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
(六)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建立定期清查制,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要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建立离任核查制,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直接关系国有资产是否管理规范,是否存在流失的潜在风险等,也直接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从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入手,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1]《行政事业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又是一门人文学科。
作为科学,它具有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地方,比如确定的研究对象、科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人文学科,法学又具有一般自然科学不具有的特征,即它的研究对象不是纯粹客观的自然现象,而是包括了研究主体在内的人类社会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法律现象,法学的这一特点是其他社会科学也或多或少具备的。
“社会科学的对象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研究对象包括了研究者本人,而且被研究的人还能够与研究者开展各种各样的对话或辩论。
”这决定了法学不但具有科学的品质而且具有人文的性格,几千年来中国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独有文化与一百年来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现代型法律概念系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更加艰巨。
一、法律与语文的关系从法律文本的微观要素上看,法律是一项特殊的作品,它是按照一定章法排列组合的语言文字。
语言是法律存在的前提,并决定着法律的优劣。
魏德士说,语言之外不存在法,如果没有语言,法和法律工作者就只能失语。
法律以语言的存在为前提,并且“法的优劣直接取决于表达并传播法的语言的优劣,语言对法本身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法律工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的重要性”,“不会说也不会写的人很难具备从事专业法律工作的能力,而存在严重语言缺陷的人根本就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
法律工作的成功必须首先以语言为工具。
”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法律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从现代中国法律的创制和形成上看,从二十世纪初的清末变法开始到二十世纪末开始至2001年初步完成的新中国法律体系重建,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固然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扬弃,但是从形式上看却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所以中国法律文本中相当数量的法律术语对德语、日语等外国语文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现代意义上的“法学”一些词竟然也来自日文汉字。
这其实是于法治后发型国家(指其法治传统非本土原创而是继受自其他文明体系)的普遍现象。
既然如此,法治后发型国家的法制现代化事业便离不开外语这个工具;同时,随着中国在政治上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生活,在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一体化,在文化上加入世界人权组织,开始与其他文明体系主动对话,规范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法律制度在中国生效,法律体系中的法源不再仅仅来自本土,体现国际社会共同意志的法律(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规范),经由一定的程序均可能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许多领域对法律工作都提出了外语的要求。
从法律的实施和有效运行上看,中国法律是为调节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而存在。
它的读者是中国的执法、司法者和中国的公众,它必须能够为中国人所理解,以便官方和民间能够准确把握其意义并实行到社会生活中去。
但是,由于中华法系的法律文化到清朝末年就断裂了,而民众在其思维定势中却仍然保留着这些文化传统,并且将其表现在他们的自然语言中。
传统形成的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给现代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不少难题。
中国不仅是一个法治后发型国家,还是一个民族众多、方言差异极大的国家。
即使在共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绝大多数人口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靠性也难以完全保障。
因为词的意义会因空间、时间、情景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要使语言成功为人们所理解,就需要持续地将说话者的语言翻译为听众的语言。
法律作为立法者的作品,其阅读者是社会公众,立法者所使用的是通行全国的普通论法律语言与法律概念李永红(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法律对语言文字的依赖决定了法律创制和法律实施必须重视自然语言、法律术语和法律概念之间的关系。
自然语言与生俱来的模糊、语境依赖和循环解释与法律术语的专业性、封闭性对法律概念的形成与解释及法律思维都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法律语言法律概念法律解释144现代营销法律法规话汉语言文字,但是由于中国南北东西文化发展不平衡,各民族各阶层生活环境不同,说者和听者背景不一致,导致了对法律文本含义理解的困难。
二、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对法律术语的影响对法律工作者而言,正确地阅读且合理地理解现行法律文本非常重要。
而法律文本的解读与文艺作品有很大区别,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可以掺合读者本人的情感,因而一部文艺作品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种理解。
所谓“作家之死”,正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作家在其作品出版之后,再也无法左右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
法的创制和解释与文艺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情况有所不同。
对法的解释并不是自由的,因为有效的法律解释受到法律本身的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法律解释的权限、程序和效力均有明确的规定;而对法的创制,则往往诉诸立法者的政策目标和价值理想,因此,边沁认为立法学属于伦理学而不属于作为科学的法学。
权威法律解释的相对不自由,决定了司法者必须尊重立法文本的优先地位,司法活动服从于立法的目标。
如果文艺作品的阅读是为了令读者自己获得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的话,那么法律文本的解释却是为了落实立法者在法律文本中的条文化了的政策目标和价值准则。
尽管法律的安定性和确定性要求以科学的精神对待法律文本的理解,但是前法律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对法律的影响仍然是无法完全克服的,因此,法学研究必须对此加以关注。
1.边界模糊。
语词不仅本身是多义的,而且其特定词义本身也未必都是确定的。
语词的中心部分意义可能清晰明确,但是在内外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含义就变得模糊不清。
比如,刑法第384条规定了三种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情况,其中之一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
一元钱肯定不会包含在数额较大的范围之内。
一百万元则至少在数额较大标准之上,问题是:在一百万元和一元之间的那些数额,何者较大、何者较小?这个问题法律文本自身是无法确定的。
在中国现行的行政法文本中,“道路”、“机动车辆”的含义就是这样。
道路的通常含义是供人、车通行之设施,学校和工厂内的通行设施自然应属于道路范围。
但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路法上,道路或公路并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道路。
农机当然也是一种机动车辆,但是法律上的机动车辆管理却将它与一般的机动车辆区别对待。
2.语境依赖。
尽管一个语词可以被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它有着独立的含义,或者一个语词的含义可以确定,但是,这种含义本身会发生变化,因为语词仅在特定情境下才有意义,语词的含义都是在一系列外部条件支撑下才得以形成的,一旦支撑条件改变,同一个语词的含义就会改变。
要消除语词的不确定性,先须确定特定的语境或情境。
如果离开了理解的环境和上下文,语词的含义仍然是游弋不定的。
“平等”、“善意”这些表达,若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意义。
平等一词,在奴隶社会,它只是指自由人之间的地位关系,该词不能用来描述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关系,因为那时的奴隶不被视为人;即使到了现代,平等也只能在特定群体之内才会有确定的含义,比如在市民之间、在村民之间,而不能在市民与村民之间论平等。
在民法制度中,善意指的是心理学中对真假的认知状态,即“不明知”;而在日常生活中,善意指是却是心理学中对善恶的价值评价,即对他人不存恶意。
3.循环解释。
被解释语言(对象语言)的准确含义取决于用作解释工具的语言(元语言)含义的精确性,而事实上,用作解释工具的元语言,本身也需要解释。
事实上,不需要解释的元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一个语词含义的确定性只能是一种相对的确定而不可能是绝对的。
自然语言的这些特征与法律追求的确定性、普适性之间存在矛盾。
无论是法律创制还是法律实施,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法律工作者能够做到的可能只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并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增进而不断自我调适。
三、法律语言的封闭性及其与生活的关系长期以来,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家很难与普通百姓谈论法与法学,也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现实的利益冲突在法律上的解决办法。
因此,人们对法和法律工作者的不满和误解一直不断增加。
因为法律论证的不可理解令百姓不知所措,法律语言常常构成他们理解法律的障碍,因而影响着他们寻求法律救济的努力。
法律职业群体却往往会忽视这一问题。
非但如此,反而在法律职业群体中形成一种偏爱法律术语的嗜好,以至于不同部门法的专家之间似乎也会存在交流障碍。
然而,只有公民理解并认同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法律制度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法学家培养一种令自己的观点易被普通人理解的表达能力就起着关键的作用。
即使法律问题很难理解,也应当以常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将那些对判决很重要的概念向当事人解释清楚,以让门外汉能够认识并自己想象价值评价的模式。
法学应当是一门可以对话和理解的科学,倘若法律的论证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不能为公众所理解,那么法学将失去与法律共同体(公民)之间必要的沟通,法将演变为法律的“祭司阶级”的神秘科学。
因此,对一切法律工作者而言,培养以明白的方式表达复杂裁判问题的能力比他们所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那么,能否令法律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呢?这固然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要求,然而生活本身是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包罗万象,因为在逻辑学上,内涵越丰富,概念的含义才越容易理解,但是,内涵越丰富,外延便会越小,为了尽可能充分地将应当管辖的事务全部纳入法律规范之内,立法者便不得不用越来越大的篇幅创制法律文本,法律文本越是庞大,反过来又会增加人们阅读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