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代教师如何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当代教师如何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职业道德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专业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当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称为教师乃至全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值得大家关注讨论的话题。以下观点是笔者的浅见。
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我们通常说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教师而言,“育人”和“育己”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育己”应先于“育人”,也就是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里面不仅仅包括知识的积累和占有,更应该包括个人修养的提升、师德的培养。当下的一些“缺德”教师的报道常见于各种媒体,幼儿教师“虐童”,小学校长“性侵”,“范跑跑”等等,诸如此类,让大家的视线常常聚焦“师德”这一沉重的概念,加强师德建设这项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首先,教师要自觉遵守规范道德。所谓“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当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修养,积极参与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其次,教师应当培养自己教书育人的良心。人们经常说:“教师是良心活”。的确,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在学校的工作情况并不是随时随处有人监督,工作的成果即学生的表现也不是立刻就能显现出来,这就更需要老师做到“慎独”,从内心深处自发自觉地去关心每个学生,教育每个学生,不去计较付出是否与收获对等,只经常提醒自己有没有欺骗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和真理的眼睛,有没有回报家长的期待,有没有辜负社会的重托。
再次,教师应当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专家研究表明:决定寿命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因素占7%,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现代社会中,70%左右的人死于生活方式不当之类的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类第一杀手。近几年,我们时常能够听到某些老师“过劳死”的
噩耗,笔者想,这所谓的“过劳”,心理劳累应该占据大部分比重吧。课务的压力、科研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等等成为当代教师心里的“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诚然,这些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随着人们的意志而消失。但是,事情的得失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平衡事情的得失。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一心只教圣贤书,不要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而要经常和同事、家长、学生、家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关爱,学会欣赏别人,通过与人为善达到与己为善。在压力面前放松调节心情,适当释放自己的情绪压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应对压力,不要把压抑愤怒积郁在心里,做一个心态健康阳光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这种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让学生们多看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2 规划教师学科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在中国的语境中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另一种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把教师职业本身视为专业,因此也就可以把教师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来解释,它指的是教师职业专业。后者的意思相对宽泛,它不仅指教师职业专业,也包括教师所学所教的学科专业。近几年我们重视教师的学历教育,依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顺序,把教师的学历标准对应演绎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审读这种标准,不难发现,它不过是因循“教人一杯水,自己应该有一桶水”的思维路向,主要还是以学科专业知识量的增加为尺度。[1]
当然,学历和知识水平不一定能够划上等号,那些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未必都是硕士、博士。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的一些文字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我们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比高年级的教学容易,而小学教学又没有中学那样难呢?当然,在这样划分时,唯一考虑的是教材内容的难易,而这只是按照知识本身的标准,而不是按照学生吸收这种知识的难易来考虑的”。“要确定使一个7-9岁的儿童能够掌握算术或语言中的一个基本结构,事实上是否真的比使一个青年吸收一个更加复杂的结构还要容易?”在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里,皮亚杰提出了两个标准,一个是教材内容和知识标准,另一个是教学和教育标准。第二个标准指的就是教师专业。实际上,我们需要关注另一种重心与此不同的教师标准,它不以学科专业知识量的增加为尺度,而是以胜任教师职业为目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他们不应该有学术地位的差别,有的只是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的差别。我们对中小学教师的学科专业或许不必要求太高,但对他们的教师专业的要求,却无论多高都不为过。
教师想要获得专业发展,必须要加强学习,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参加各种培训班、进修学历是个切实可行的途径。老师们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知道了自己缺乏哪些方面的知识以后,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针对性,再到大学校园里“回炉”,聆听大师们的教诲,和大家互相交流经验,这样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老师们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除此以外,老师还应当注重从生活中学习,使自己的教
育教学语言贴近学生话语体系。例如,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如果一个老师去主动了解、熟悉网络语言的话,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再者,教师应当加强科研工作,不要认为科研就是大学教授们的工作,只能在大学里进行。其实不然,做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通过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热点问题,还可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引导老师们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责任编辑: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