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健康案例报告(中级)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资格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中级)案例分析报告姓名:张亚亚身份证号:612729************学号:002培训中心:榆林电大考试日期:2015年11月22日完成时间:2016年2月22日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转化“学困生”之我见坑镇中心小学张亚亚摘要:本文从后进生的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化后进生的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后进生转变一、个案基本资料姓名:李星宇性别:男年龄:12 年级:六年级二、问题概述和背景资料1、问题的提出。

一个正常的班集体,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差别的。

通常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好坏将学生分成三种等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后进生;作为家长,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后进生;而作为老师,谁也都不愿意自己的班级存在后进生。

众所周知,后进生直接影响着一个班集体的学习质量。

因此,转化后进生是我们老师不能逃避的一项工作。

如何转化后进生呢?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2、个案简介爸妈在家务农。

家长由于种地没有时间帮助孩子的学习。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中数倒数第一名。

造成他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态度极其不端正,基础知识太差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在学校上课时,他从不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案例调查经过调查该生的家庭情况,我们了解到,该生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小学均未毕业,思想落伍,由于长年种地对孩子的学习很少关心。

对孩子的学习报以听之任之的态度。

该学生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才导致学习上松散。

四、个案处理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家庭环境影响与父母思想的熏陶。

辅导员工作案例 心理健康

辅导员工作案例 心理健康

辅导员工作案例心理健康一、案例背景。

我负责的班上有个叫小李的同学,平时看起来总是闷闷不乐的。

他不太爱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上也总是心不在焉,和同学们的交流也很少。

有一次,我在课间路过教室,看到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眼神里满是迷茫和无助。

二、问题分析。

原来啊,小李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

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最近还在闹离婚,这让他觉得自己的世界都快崩塌了。

他每天都在担心自己会成为没人要的孩子,这种心理压力让他根本没心思学习和社交。

三、辅导策略。

1. 建立信任关系。

我就像他的知心大哥(姐)一样,告诉他我会一直在他身边支持他。

我给他讲了我自己小时候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

我还和他约定,每周我们都要有一次“谈心时间”,这个时间里他可以把所有的烦恼都倒出来,我就负责当他的情绪垃圾桶。

2. 提供实际帮助。

我了解到他在经济上也有些困难,因为父母吵架都顾不上给他足够的生活费。

我就帮他申请了学校的助学金,还给他介绍了一些校内的勤工俭学岗位,像图书馆整理图书之类的,既能赚点小钱,又不会耽误学习。

3.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

我觉得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得让他融入集体,感受大家的温暖。

我组织了一次“心灵之旅”的班级活动,活动内容就是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快乐。

我提前和几个比较热心的同学打好招呼,让他们主动去和小李交流。

在活动中,小李听到了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烦恼,而且大家都在积极面对,他的眼神里开始有了一丝希望。

四、辅导过程。

1. 第一阶段:破冰。

在刚开始的几次谈心时,小李还是有点放不开。

我就像个话痨一样,给他讲各种有趣的事情,从校园里的八卦到世界上的奇闻异事。

慢慢地,他也开始主动和我分享他的一些小想法了。

有一次,他居然还跟我开了个小玩笑,说我要是去说相声肯定能火。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的坚冰开始融化了。

2. 第二阶段:深入交流。

随着信任的加深,他开始和我深入聊他家庭的事情。

我就认真地听,适时地给他一些建议。

比如我建议他找个机会和父母好好谈一谈,表达自己的感受。

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体辅导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体辅导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体辅导案例报告姓名:刘侠摘要:出于对农村小学生网瘾少年的关注,李明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定他已经上网成瘾。

于是我经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作出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明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自我约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不爱学习?上网成瘾?中学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下网吧的出现及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条件越来越方便,然而,痴迷电脑游戏的初中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一旦沉迷于电脑游戏,就难以自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伊始,就开始关注这群网瘾少年。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李明是我校五年级学生,11岁,在家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父母做生意常年在外,由爷爷奶奶照顾,两位老人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对李明同学很是溺爱,零花钱给的也比较充足。

该学生性格比较倔强,爱争强好胜,在五年级之前成绩尚可,属班级中游偏上水平。

据班主任老师介绍,他最近一个学期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有时趴在课桌上就睡着了,变得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若有所思似的。

考试成绩下滑很快,以前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他,现在更多的喜欢独来独往。

班主任老师多次与他及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

他上网,玩游戏,感到很过瘾,很开心,谁拦也拦不住,如果不让他玩,他会很难过,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

这正是一名上网成瘾的少年的典型状况。

?我事先找到了几名和李明同学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从他们口中得知了李明喜欢玩的游戏类型。

然后找到了他,请他坐在我的身边,与他谈论起了这个游戏。

他十分吃惊,显出一副防备的样子。

刚开始他还隐瞒着什么,可是当我们的对话越来越深入,他终于放下戒心,与我聊起了电脑网络和游戏。

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电脑,对电脑操作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篇一: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摘要:女医生张某的父亲突然心梗去世,两月前张某开始担心自己会得心脏病,睡眠不好。

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张某情绪高度焦虑,咨询师根据张某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张某改变了错误的认知观念,不再害怕得病,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疑病倾向,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某,女性,现年31岁,汉族,大学文化,北京某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未婚,生活状况尚可。

身高160公分左右,体态适中。

张某从小生活在干部家庭,有两个哥哥,父亲从事文化工作,母亲从事医务工作,由于父母双方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张某,上学前她一直和老保姆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父亲比较溺爱她,母亲管教较严厉,张某平素很任性,常和母亲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每次争吵不论事情原因,最后总是由父亲动怒,出面干预,要求张某向母亲赔礼道歉而告终,对此,张某深感压抑,记得张某6岁左右时,一患滴虫性阴道炎的女性患者到家里请张某的母亲看病,张某当时在场,病人走后,母亲严厉的警告她:“看见了,洗澡时千万别乱坐,传染上滴虫很难治好,一辈子痛苦!”张某当时感到滴虫是个很可怕、很难对付的虫子,从此外出从不乱坐,洗手很注意,很怕生病,内心深处有一种恐惧。

上中学时学习优秀,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做任何事对自己要求很严,不允许自己做错事,老师和同学都很维护她,高考考入医学院,毕业后从事内科大夫工作,事业顺利。

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其父于4个月前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母亲身体健康。

求助者做了SAS、SDS心理测试,结果:SAS标准分75、显示高度焦虑、SDS 47、抑郁情绪不明显。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害怕患病,担心身体健康问题,睡眠不好2月余个人陈述:四个月以前父亲突发心梗去世,自己和父亲感情很好,所以心情一直不好,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张某早上醒来,觉得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去医院做心电图却又一切正常,自此开始经常觉得身体不适,有时怀疑自己的肝有毛病,有时感觉是肺有毛病,听见别人有什么病,也总联想到自己,担心自己会不会得上这种病。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案例教育案例库建设要遵循促进职教专业发展的理念,组织师生全员参与教育案例库建设,规范教育案例库结构体系,丰富教育案例库媒体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案例篇1案例介绍:陈××,今年16岁,就读于某中学初三年级,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基础也较扎实,成绩经常排在班级中等水平。

但近阶段来,不知为什么,其孩子常辍学在家,不敢去上学,而且变得敏感,多疑。

对电脑很有兴趣,自从家中安上宽带网后,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间,已达“废寝忘食”程度,完全打乱了原有的生活秩序,使得全家人也为他而心力憔悴,无心顾及其它。

案例分析:初一二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待他“视若无睹”,而今因某种社会原因又一百八十度地对他关心倍至已使他怀疑这种师生关系的真诚度;上体育课时某老师对同学轻则讽笑怒骂,重则拳打脚踢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数学老师待同学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这使数学老师的“你辈子上重点高中是绝无希望的,更不用说以后考大学……”之类的话语至今犹在他耳际间回荡。

他虽然学习并不是很差,但也无法成为老师们心目中“好学生”。

原本在小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长久不变的优越心理开始发生动摇,不善言辞、交际,平时胆小内向的他就开始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辅导方法:1 我向陈××指出他对学校,对老师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其中含有“关系妄想”成份,这与其固有的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有关,要求他用积极良好的心态重新审视师生关系,用合理的一面评价老师做法的出发点。

同时强调该病可治,“耐心、信心和勇气”是良方,敢于实践是关键,纠正人格缺陷是根本(认知与支持疗法)。

通过对陈××进行气质测量,并断定为粘液质后,我针对他目前对老师的恐惧、对师生关系的不信任、沉迷于网络游戏、生活无规律以及胆小、多疑、敏感、孤僻性格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训练措施:一是写了一些诸如“生命在于运动”、“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尊重,学会信任”、“玩物丧志”、“适可而止,物极必反”等小标语,让陈××同学贴在卧室的墙头上或电脑前等一些容易看见的地方,并经常大声朗读,起警示、激励和暗示作用。

心理辅导员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辅导员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资格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中级)案例分析报告姓名:姜身份证号:学号:1411培训中心:__________________考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小焦,身强力壮,语言能力不强,说话结巴。

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差,经常欺负小朋友。

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

经过细心观察,我认为他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经过查阅书籍我认定小焦既有自我类的问题也有行为类的问题,于是对症下药,我开始了对他的心理辅导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焦的心理、行为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同时我也坚信,正确的引导会使他建立自信、善待他人,并最终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好动好斗,得到关注,家庭配合,尊重他人。

一、一般资料:我带的学生有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焦*,今年了7岁了,父亲去世了,随后母亲就改嫁了,和爷爷和奶奶一起生活。

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老是分心,作业经常有不能完成的现象,学习习惯差。

下课时经常胡乱打闹,欺负其他小朋友,与同学闹矛盾。

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告状,说他无缘无故打人、破坏别人的游戏等。

情绪偏激,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

二、案例分析:1.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我联系了小焦爷爷,从谈话中了得知,孩子的父亲是一位残疾人,不幸去世了,妈妈随后也改嫁了,当时孩子还小,小焦的妈妈也一直没有来看望孩子,从上幼儿园时,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来接,就开始躲避别的小朋友的问题。

自此孩子变得性格特殊。

老人们也很担心孩子的成长问题,但同时看的出对孩子很是宠爱。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本案例以一位初级中学教师为例,通过分析其心理问题,探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二、案例描述李老师,35岁,担任初中数学教师,工作6年。

近年来,李老师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1. 焦虑情绪:李老师经常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教学质量,害怕学生不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

2. 疲劳感:由于工作量大,李老师经常感到身心疲惫,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问题,李老师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职业倦怠。

4. 人际关系问题:李老师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沟通不畅,导致工作氛围不融洽。

三、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工作压力:李老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2)职业倦怠: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使李老师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职业倦怠。

(3)人际关系:李老师与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心理问题分析(1)焦虑情绪:李老师担心教学质量,害怕学生不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导致焦虑情绪。

(2)疲劳感:长期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问题,李老师产生不耐烦、情绪低落等抵触情绪。

(4)人际关系问题:沟通不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工作氛围。

四、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心理咨询:为李老师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其分析心理问题,调整心态。

2. 职业规划:引导李老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减轻工作压力。

3. 增强心理素质: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李老师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4. 改善人际关系:引导李老师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

5. 休闲放松:鼓励李老师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缓解身心疲劳。

五、案例总结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工作中的普遍性。

中级心理咨询师个案范文中学

中级心理咨询师个案范文中学

中级心理咨询师个案范文中学【实用版】目录1.中级心理咨询师的个案范文背景2.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现状3.中级心理咨询师在个案中的作用4.个案分析: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5.中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正文一、中级心理咨询师的个案范文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行业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中级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咨询行业中的一种职业,其工作主要涉及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疏导和解决。

个案范文是心理咨询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记录方式,通过对个案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旨在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通过一个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个案范文,来探讨中级心理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和职业素养要求。

二、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现状中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很多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的困扰和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心理咨询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级心理咨询师在个案中的作用在这个个案中,中级心理咨询师主要扮演了一个倾听者、引导者和解决问题的角色。

首先,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

然后,运用心理咨询技巧,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问题的根源,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不仅要关注来访者的心理状况,还要关注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以便为来访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心理支持。

四、个案分析: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这个个案中,一名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心理负担加重,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级心理咨询师在接诊这位来访者后,首先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了解其学习压力的来源,包括家庭期望、同学竞争和学习任务繁重等方面。

然后,心理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教给来访者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倾诉、调整心态等。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 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 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 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 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案例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摘要:应张老师的要求,小学六年级的李明星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

根据他的症状和班主任及家长的介绍,我认定他已经网络成瘾。

于是我开始了自己平生第一次的心理辅导,经过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李明星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自我约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基本上克服了网络成瘾。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网络成瘾小学生随着电脑的普及,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上网的条件越来越方便,然而,痴迷电脑游戏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小学生一旦沉迷于电脑游戏,就难以自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伊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网络成瘾的小学高年级学生。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李明星是我校六年级学生,据班主任张老师介绍,最近一个学期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变得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若有所思似的。

考试成绩从第25名跌至第40名,以前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他,现在更多的喜欢独来独往。

张老师多次与他及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

他上网,玩游戏,感到很过瘾,很开心,谁拦也拦不住,如果不让他玩,他会很难过,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

张老师得知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报着一线希望,将李明星同学的这一心理健康问题交给了我。

我找到了李明星,请他坐在我的身边,倒了杯水给他,与他谈论起了电脑,谈论起了网络。

开始他还隐瞒着什么,可是当他看到我的真诚的举动,他把心放下来了。

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电脑,对电脑操作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

父母工作较忙,由奶奶在家带孩子,奶奶很疼爱孩子,可以说他在家中就是老大,说一不二。

二、评估与诊断多次找到李明星同学与其谈论电脑,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

并到其家里进行家访,与其同班同学了解情况,并根据自己学习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知识,我暂时确定李明星同学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成瘾。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资格认定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中级)考试时间:2010年12月12日摘要:对有自卑孤僻心理的学生,我们应给予特别的关爱:用老师慈母的爱关心她、呵护她;用集体的爱的力量围绕她、笼罩着她;要多与家长沟通,促进孩子的变化;并将这种关爱坚持到底。

这样,才会有收获,孩子才能走出阴霾,走向健康的空间。

我们要让老师的关爱象奔腾不息的小河,涓涓流淌,哺育生命的花朵,让爱心和耐心如和煦的春风拂平受伤的心灵,让老师博大的爱如绮丽的太阳,普照每一个角落,普照每一颗成长的幼苗!一、个案基本情况蔡琳橦,女,8岁,是一位新转来的二年级学生。

她性格胆小内向、自卑孤僻,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们交往,也不爱说话,上课时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无语,和他对视,她总是把眼神移开或者飘忽不定。

下课时,情绪总是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放学时,如果家长晚来一会,她立刻就哭,任凭怎么劝说都不顶用。

虽然我不是她的班主任,可每当看到他无助的眼神和压抑的表情,心中总有莫名伤痛和怜惜。

老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在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必须帮助!思量很久,我决定从“自卑孤僻”这个根源入手,揭开孩子心头那层阴暗的面纱……二、个案问题分析通过和她父母交流,我才知道这个孩子是超生的,从生下来就被送到乡下奶奶家抚养,该上二年级了才把她接回来,因为跟父母也不熟悉,所以在家也很少说话,动不动就哭,显得很不合群,父母由于忙于生意,也没耐心对待她,觉得也很烦。

听完父母的解释,我似乎恍然大悟,内心感觉隐隐地愤慨:身为父母,为什么不对孩子尽到责任?同时感觉深深地悲哀:好可怜的孩子!和我的童年真的相似。

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眼中不免闪烁泪花,总在思考:如果没能力养或没条件养孩子,为什么要生下他?生下她,就应该用心呵护她。

不过,我和她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不自卑,也不孤独,因为养我的姥姥特疼我,我被接回家后,父母也特别的呵护我,所以给我养成了特任性的性格。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资格认证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中级)姓名:徐爱民号:1学号: 0991153754培训中心:奥鹏考试日期: 2009-10完成时间:___2009-9-25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徐爱明考试时间:2009-10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问题学生的定义入手,结合自己一线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问题学生的解决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关键词:问题学生感情转变一、背景材料我担任的班当初全乡都出了名的乱班,四年来年年换老师,什么把老师气哭,气病了,什么气得老师撂挑子不干了之类的“战果”举不胜举,学习成绩更是糟糕透顶。

接手时,第一天就有人骑自行车在班里乱闯,桌子被撞倒一溜,第二天,爬窗户进教室,拧坏了门锁,没过多久,几个学生放学去臭水沟捉蝌蚪,差点没被淹死……其中有个最调皮的学生,用别的学生的话说是“坏事总少不了他,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好象就没有好事这个词”。

总之,这个班的学生真是问题多多。

二、分析一提起问题学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差生、班级的麻烦制作者、让老师十分头疼的捣蛋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有的还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

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就更差,成为班级和校园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

正所谓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

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

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违反与其年龄的准则和纪律。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心理分析报告一、自我成长分析对于我来说,只有24年单薄的人生----生活贵在体验,在成长过程中塑造一个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健康的自我。

在这个尚未完成的成长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走过的24年的路程中,有17年都在做学生。

成长史单调的基本就是学校、同学、课本、分数妈妈是人民老师,由于当时师资缺乏的缘故,八岁以前我们没有稳定的住所,都是跟着妈妈来回调动,住在妈妈的学校里,我那个时候没有听说过幼儿园,学校里倒是有个半年级,现在想来道理是差不多的吧。

比一般孩子都早早的接触了校园生活的我,性格开朗,活泼好动脑,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老师得意的学生。

不知不觉,小学就在跟着妈妈工作调动的过程中读完了。

现在想想,这段搬家、换学校的经历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磨练我的适应能力,使我能迅速融入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教学条件及方法,对于我的性格及自信心的形成也产生不小的影响。

我在初中开始了住宿生活,对于许多生活琐事要自己去打理,短短的初中生活简单而又复杂,让人困惑让人开心更让人回味。

高中三年是到目前为止比较自豪的一段,那个时候我选择了我喜欢的事情,然后一直把它做到底。

高一升高二要分文理班,我报的理科,后来一个晚自习偶然听到同学们在议论学校的美术班要利用这两节晚自习招生考试的事,就打听着去了,其实当初一方面是一时贪玩,不想坐在闷闷的教室里上自习,另一方面也是兴趣所致。

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很矛盾,美术班是文科,当时报文理科的时候也算是给自己定了教材,后来跟家里商量,家里表示大力支持,我的艺术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进入大学后,满含热情的填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打工,锻炼自己,很充实也很快乐!那个时候开始学会换角度看世界,开始试着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始学做一个XXXX。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案例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案例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案例一、案例背景。

小A是我班上的一名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显得特别内向。

他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主动和同学们交流。

我最初以为这只是新生刚到陌生环境的正常反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情况并没有改善,反而感觉他越来越孤僻了。

二、问题表现。

课堂上,小A从不主动发言,就算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声音也特别小,而且总是低着头,显得非常紧张。

在宿舍里,他和舍友的关系也很冷淡。

舍友们组织活动,他从来都不参加,渐渐地,舍友们也不再邀请他了。

有一次,我在校园里看到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孤独,这让我意识到他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深入了解。

我决定找个机会和小A好好聊聊。

刚开始和他谈话的时候,就像挤牙膏一样困难。

他总是用简单的“嗯”“哦”来回应我。

但是我没有放弃,不断地引导他,让他慢慢放松下来。

经过几次深入的交谈,他终于向我敞开心扉。

原来,小A来自一个小山村,他的家庭条件不太好,而且在他小时候,经常被同学们嘲笑。

这导致他内心非常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所以来到大学这个新环境后,他害怕再次被人看不起,就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

四、辅导过程。

1. 建立信任关系。

我告诉小A,他的过去并不代表他的现在和未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我会经常找他聊天,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慢慢地,他开始信任我,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2. 挖掘优点。

为了帮助小A提升自信,我让他列出自己的优点。

他想了半天,只写了一条“我很能吃苦”。

于是我和他一起回忆他的过往经历,引导他发现更多的优点。

比如他学习很努力,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他很孝顺,经常想着要努力学习,将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当他看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优点的时候,眼睛里开始有了光彩。

3. 社交训练。

我鼓励小A从宿舍开始,慢慢融入集体生活。

我和他的舍友们也进行了沟通,让他们多主动邀请小A参加活动。

刚开始的时候,小A还是很抗拒,但是在舍友们的热情邀请和我的鼓励下,他开始尝试参加一些小的活动,比如宿舍聚餐。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第二中心小学梁俊英摘要:应他妈妈的要求,徐天天走进了我的视线。

根据他的症状和家长介绍,我认定他属于创伤适应不良。

于是准备我平生的第一次心理辅导。

几天以后,竟有些效果。

这一例辅导虽还没有完结,但它带给我一份激情和期盼。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创伤适应不良方案一、辅导对象概况徐天天,男,12周岁。

白皙,挺健康的男孩子,但看上去不太精神。

徐天天是我校七年级五班的新生,我是他的班主任。

开学第二天,他的妈妈王女士就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在北京打工,要我多关心孩子,云云。

我于是深深地记住了徐天天的名字,想更多地关爱这个留守孩子。

没想到第二天,他没有带书包。

此后,他不是忘了带这,就是忘了带那,有时候不穿外套就来了;麻木,肉慢,经常拖拉作业甚至不交;总是迟到,迟到时也不紧不慢……我屡次谈话、提醒都没有效果。

我觉出问题的严重性。

王女士告诉我一个重要的信息:徐天天在北京读的小学,成绩原本不错,2007年暑假,他父母开车带着他去送菜,路上出了车祸,他目睹了爸爸被夺去生命的整个过程。

从此就变成这个样子,学习迅速下滑,以至于在北京没有学校要,他不得不转回老家……喔,原来如此!听说我参加了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王女士兴奋地让我在她儿子身上做个实验,她和家人会好好配合。

我于是更加细心地观察他。

他很听话,但总带着不安和绝望;他迟到的方向总是那个乒乓球场,我也曾看到球场上他的灿烂。

我偷偷地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

他的家距学校不到二华里,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还有一个读小学的胞妹。

爷爷67岁,有点小病,但总还算硬朗;奶奶69岁,不知道什么病,行动已经多有不便。

他们说:天天在家里不做作业,不看电视,也不说话,总是呆呆地,夜里睡觉不安生,做噩梦。

这孩子,真让人心疼。

说起死去的儿子,老两口老泪纵横,说一年多来几乎天天以泪洗面。

二、评估与诊断我于是再次认真阅读我们的三本培训教材,尤其是《基础理论》。

经过认真揣摩,及和同事同学商讨,我将天天的症状定为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中的创伤后的适应不良。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一、基本情况吴甲:男,17岁,汉族,出生在城市远郊的农村。

父母平时在城里从事水电安装工作,农忙时回家种地,家庭条件相对较好。

由于工作太忙,其父对其管教较少,大多是由母亲管教,因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比较溺爱。

据吴甲母亲讲,吴甲上小学时,由于农村小学师资较差,家长既不懂得,也顾不上辅导,所以吴甲学习很一般。

升入初中后,一直跟不上,于是初二下学期就辍学了。

后来进入某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由于这个学校管理松散,差生又多,所以学风很差,再加上吴甲的基础差,可以说,除了上网他几乎没学到什么。

由于人际关系差,吴甲强烈要求父母给他在校外另租房,父母溺爱,也就同意了,因怕他上网吧不安全,又给他买了电脑,拉了宽带,所以他平常上网时间很多,学习时间甚微,家长也很少责备。

暑假前即发现他很少说话,经常发呆,但家长没在意。

放暑假回农村后,即发现他钻到家里不肯出门,一个人发呆,哭,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总说有人要杀他。

家长曾瞒着他到精神病院咨询了医生,买了一些药,吃过后,收效甚微。

7月20日,经熟人介绍,来我处咨询。

二、初步观察吴甲面黑体瘦,个子中等,相貌中下,头发干枯,脸色发暗,嘴唇发乌,看上去符合营养不良的特点,神态不自然,看上去有些紧张,语言逻辑性差。

三、个人陈述邻居在一起说话,就上前让人家“出来说,大声说”。

因为无法和别人交流,在学校曾经写了个所谓的“声明”,想念给别人听,结果没人听,最后拿到门卫上念给保安听,总觉得自己没有用。

上网时和别人聊天,别人误会了他的意思,于是经常怕别人来杀他,几个月前买电脑时,在一家店里,因故没买,但机器已经拆封,女老板很生气,威胁说要找人收拾他吴甲自诉学习不好,老师同学看不起,总觉得别人都在议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看见,还总是担心别人对他实施“远程控制”,从此经常害怕有人追杀他。

自诉喜欢上网,只有在网上才能让他心里好受些,网络游戏的成功让他得到些安慰。

自诉喜欢音乐,但仔细探究,发现他五音不全,一窍不通,只是喜欢听一些符合他个人口味的流行歌曲,总之,语言水平和判断标准都成问题。

心理辅导的案例及分析报告

心理辅导的案例及分析报告

心理辅导的案例及分析报告引言:心理辅导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个人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实际案例,并对于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不同情况下的辅导方法和效果。

一、案例背景描述这个案例涉及一位名叫小明的大学生,他在上大学后逐渐出现了严重的社交焦虑症状。

他害怕与陌生人交流,有时甚至连和同班同学说话也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给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二、初步评估与目标设定由于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封闭而胆怯,教育机构请来了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初步评估,并确立了以下目标:减轻小明的社交焦虑程度、增强他与他人之间的良好互动,并提高其自信心。

三、因果分析与治疗方案设计1. 因果分析:- 学术压力:小明从小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面临的学业压力增加了。

这种压力导致他不敢与他人交流,以免暴露自己的不足。

- 自我价值感:小明缺乏自信心,对自己过于苛求。

他害怕被别人评判、拒绝或嘲笑。

这种担忧导致他主动回避社交互动。

- 社交经验:由于之前较少参与社交活动,小明没有积累足够的社交经验和技巧,使得他在面对陌生人时感到尴尬和困惑。

2. 治疗方案设计:- 认知重构: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明进行深入对话,帮助他理解自身的思维模式和负面信念,并引导他找到更积极、合理的认知方式,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 导入放松训练:针对小明焦虑情绪较为突出的问题,心理咨询师使用放松训练技巧帮助其学会减轻焦虑症状并调整情绪状态,在面对社交场合时更加自然和舒适。

- 规划社交实践环节:在获得一定心理准备后,通过逐步规划社交实践环节,帮助小明慢慢建立自信心和增强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这可以包括参加社团活动、与同学合作项目等。

- 持续支持:心理咨询师将为小明提供连续的支持和指导,并经常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四、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估1. 实施过程:- 认知重构阶段:小明花了一段时间来认识并挑战他负面的信念,并学会用积极、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范文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范文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因近期出现具体症状,如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失眠等,前来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患者自述简要描述患者的自我陈述,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影响等。

二、咨询过程(一)初次面谈在初次面谈中,患者表现出描述患者的外在表现,如紧张、沉默、滔滔不绝等。

通过交流,了解到患者的问题主要源于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变故等。

患者表示,患者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二)心理评估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了具体的心理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在具体的维度,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得分较高,表明存在相应的心理问题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的心理问题。

(三)后续咨询在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与患者一起深入探讨了问题的根源,并帮助患者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存在的不足。

通过具体的咨询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问题解决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引导患者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

三、问题分析(一)个人因素患者的性格特点描述性格特点,如内向、敏感、固执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此外,患者的个人成长经历,如童年创伤、重大生活事件等也可能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二)社会因素工作环境中的具体因素,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

同时,家庭方面家庭中的问题,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经济压力等也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心理机制患者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采用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如逃避、过度自责、消极思维等,这进一步加重了其心理问题。

四、干预措施(一)认知调整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如“我必须做到完美”“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我一无是处”等,引导患者建立更加合理、积极的认知方式。

(二)情绪管理教授患者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的自我暗示等,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摘要】面对青春期的中职生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学好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中职生行为障碍的案例,通过积极引导、行为纠正,从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中职生一、案例:学校表现情况马某,男,16岁,2012年9月就读我校汽修专业。

该生聪明贪玩、学习很不认真,经常逃课和一些社会青年交往,有早恋行为,常在校制造一些事端,多次教育,屡教不改。

上课不听课,对批评过他的老师采取极端的抵触情绪,甚至放弃学此门课。

为此,老师们对该生极为头痛。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经调查我了解到,马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极少陪伴孩子,马某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溺爱孙子。

马某在家霸道任性,爱发脾气,无心学习,喜欢到处乱跑。

与父母之间缺少温情的沟通,对父母的话常常漠然视之,情绪激动时会恶语顶撞,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

三、案例分析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即经验我断定,马某在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依赖、退缩行为、品德行为等。

马某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交流,祖父母对其极少约束与指导,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有求必应,自制力差。

马某虽物质上较优越,但内心极其孤独、空虚,形成了乱花钱,讲吃穿,攀比、早恋、厌学等不良行为,逐渐发展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和个案处理辅导前,针对马某的不良行为,我认真分析其因。

针对隔代抚养现象,决定从他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对其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采取措施如下:1.真诚接纳、以同理心沟通交流“关系大于教育”。

刚开始我就设法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马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得他的信任。

利用“意向对话”技巧,同理心与他进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谈话,以会谈法、积极倾听、共情等技术为主,知道他的内心世界。

起初他不愿说,我以真诚、同理心的引导,先帮他宣泄情绪,接着通过及时肯定和积极聆听,从中体会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父母的报怨,以及对友谊、对理解、对学习进步的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 __顾利娜_____
身份证号:612727************
学号:___2015xljksx167____
培训中心: _榆林电大__
考试日期:_2016年2月20日
完成时间:_2016年2月20日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顾利娜
考试时间:2016年2月20日
摘要:当今社会,物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却也带给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解决她们心中的困惑,以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从而健康成长。

而青春期叛逆是广泛分布于中学生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本文主要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原因,一期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职生叛逆心里案例分析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张瑶,18岁,我校机电2班学生,家中3口人,在家中为独生女,父亲是煤矿的矿工。

她性格张扬,爱打扮,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

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

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

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但该生极为聪明,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所有的授课教师常为她感到惋惜,但又无可奈何。

父母请求我帮助辅导这位女生,我决定试试。

我接手辅导工作后,对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到该生父母常年不在她身边,是姥姥把看大的,所以特别的娇惯,几乎是有求不应,父母也觉得常不在其身边,也是有求必应,对其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

这样长期下来,在处于无人监管境地,加上与其要好的几个同学不爱学习、喜欢打扮,慢慢就养成了这种习惯。

二、案例分析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以自我为中心、叛逆是不少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她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

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
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

从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其内心仍然有学习上进的要求;人比较聪明。

这些都是可以抓住并改变她的积极因素。

三、辅导方法
针对张瑶的情况,我和她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热情谈心。

我抽出了一定的时间,以平等的姿态,热情的与她进行了多次谈话,从而知道她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她告诉了我她对亲情,对友谊、对理解的渴望,对学习进步的渴望,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父母的抱怨,她觉得家里对她不负责任,不能因为工作就不管不问。

有时遇到不开心的事只能自己默默承担。

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现在的任务是学习,不要追求衣着时髦;要勤奋学习。

鼓励她与同学、老师真诚的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

2、尊重、理解,帮其树立自信心
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

”可见像这样的女生,要教育她,首先要肯定她,我表扬了她的乐于助人,主动帮助同学干活;肯定了她在校运会上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勇于拼搏精神。

还例举了她的许多优点,真诚地和她进行交流,对她所面临的焦虑和痛苦感同身受,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帮她出谋划策。

以此,来消除她的对抗、逆反心理,引导她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错误。

进而是耐心地告诉她: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

同时告诉她: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3、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心病还需心药医”,张瑶的问题,根源出在她的家庭。

我多次通过电话与其父母交流。

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得到关怀、陪伴、教导,不是光物质满足,还要跟她交流。

向他们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改善家庭气氛,改善教育方法。

通过努力让她的父母改变了态度和教育方式,甚至让她的父亲保证每两三天给她打电话,每半个月回来看她一次。

做好张瑶父母工作后,我又让张瑶明白,在她家,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加上父母文化低,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地方比较普遍,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作为
子女同样要体谅父母,父母在外工作,比经常在身边,自己更应该懂事,自己要更加自尊自重。

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地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辅导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瑶逐渐改变了自己,衣着朴素些了,在班级也认真听讲,不和老师对着干,行为不在夸张了。

她说她现在又感到生活的美好,有了爸爸妈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感觉了。

很高兴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想她已经走出过去的阴影了,今后的她一定可以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生活了。

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五、案例反思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持续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从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老师与家长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她们喜欢什么,了解她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2)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3)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