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克隆》教案1-1
高中生物 2.3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
第三节动物的克隆一、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一些问题讨论:1、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以获得单个细胞的过程中胰蛋白酶是怎么起作用的?胰蛋白酶为什么不会把细胞消化掉?答:细胞外含有多种胞外蛋白,如胶原蛋白等,使细胞间或细胞与培养瓶内壁粘连起来。
胰蛋白酶有消化作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可以使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获得单个细胞。
处理时间长了的话胰蛋白酶对细胞也是有损害的,胰蛋白酶的处理时间一般控制在一分钟左右,不然所处理的组织细胞就会死亡。
2、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血清的作用是什么?答: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此外动物血清中也包含了一些动物的激素和酶,可以促进细胞的发育。
3、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2007年11月20日分别发表论文,宣布成功把普通的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万能细胞”。
万能细胞到底是什么细胞?它的克隆成功有什么意义?答:两个研究小组都是从人体中提取了一种名为“纤维原细胞”的皮肤细胞,然后向其中植入4种新基因,从而制造出一种名为IPS的细胞,它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功能,能够最终培育成人体组织或器官。
“万能细胞”的意义在于它跨越了伦理障碍: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通常分为三类,即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其中,全能干细胞主要就是胚胎干细胞。
如果与克隆技术相结合,胚胎干细胞便可发展成遗传特征与病人完全吻合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以前器官移植治疗方法中经常出现的排异反应问题因此而得到了彻底解决,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等都将可以更换,白血病、帕金森氏症、心脏病等顽疾也有望得到有效治疗与治愈。
一直以来,如果想要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就必须损坏人类胚胎,这一点颇受非议。
这次人体皮肤细胞“直接改造”技术跨越伦理障碍。
4、利用动物细胞技术大规模生产抗体等产品的反应器是否与微生物反应器完全相同?答:由于动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微生物反应器显然不适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克隆小动物-沪教版
教案标题: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克隆小动物-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小动物的特点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进行绘画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和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特点和特征。
2. 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进行绘画。
3. 创作一幅以克隆小动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和模型,以便学生观察和参考。
2.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 准备一些绘画示范,以便学生参考和模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克隆小动物。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克隆?小动物有哪些特点?二、观察和认识小动物(10分钟)1. 教师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小动物的特点和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三、绘画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使用、形状的描绘和颜色的搭配。
2. 教师示范如何绘画一个小动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四、创作绘画作品(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克隆小动物。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自我介绍和解释。
2. 全班同学共同评价作品,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绘画技巧和创作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反思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绘画其他小动物,拓宽创作思路。
2. 组织一次小动物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作热情。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绘画表现,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鼓励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信心。
七年级生物上册《克隆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克隆技术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分工合作,完成研究报告或展示。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克隆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课程中,克隆技术作为一个现代生物技术的热点,对于启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教学案例以七年级生物上册《克隆哺乳动物》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实践,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克隆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节课以我国成功克隆哺乳动物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克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培养他们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对待克隆技术持有正确的态度。
3. 通过学习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案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具有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4.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隆哺乳动物这一抽象概念,我将采用生动的情景创设策略。通过播放克隆动物的相关视频、展示克隆成功的实例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克隆技术的神奇。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克隆技术的奥秘。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感受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二节 动物的克隆教学案 浙科版选修3-浙科版高中选修3生物教学案
第二节 动物的克隆一、动物细胞的培养和克隆形成1.动物细胞的培养(1)过程(填图):(2)培养瓶内细胞生长特点: ①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生长。
②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分裂增殖的现象。
(3)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①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立即进行的细胞或组织培养为原代细胞。
②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10代以外的培养)。
2.细胞系和细胞株(1)细胞系:可连续传代的细胞。
原代培养物在首次传代时就成为细胞系,能连续培养下去的细胞系称为连续细胞系,不能连续培养下去的细胞系称为有限细胞系。
二倍体细胞通常为有限细胞系。
连续细胞系被认为是发生转化了的细胞系,大多数具有异倍体核型。
有的连续细胞系是恶性细胞系,具有异体致瘤性;有的连续细胞系获得了不死性,但保留接触抑制现象,不致癌。
(2)细胞株: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称为细胞株。
细胞株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和生化特性等。
可以连续多次传代的细胞株称为连续细胞株,传代次数有限的细胞株称为有限细胞株。
3.克隆培养法1.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主要是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动物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单个细胞――→加培养液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3.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4.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选用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5.原代培养物在首次传代时就成为细胞系;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称为细胞株。
6.把一个细胞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培养,使之繁殖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称为克隆培养法。
(1)概念:把一个单细胞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培养,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也称为细胞克隆。
一年级美术下册《克隆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3.创作引导: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性化和创意的克隆小动物作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合作: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观察对象,共同讨论如何描绘这个小动物。
2.观察分析:小组内部分工明确,观察员负责观察小动物的特点,记录员负责记录,画手负责绘画。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以小动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学会关注小动物的细节特点,培养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小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其美术鉴赏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观察日记: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等,以文字和绘画的形式完成一篇观察日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克隆小动物的创意故事。故事可以围绕小动物的冒险经历、成长历程等展开,要求富有想象力,具有趣味性。
5.课堂分享:下节课前,请学生准备好自己的绘画作品、观察日记和创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通过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其表达和沟通能力。
4.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个性化的绘画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关注生态环境,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其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其包容、谦逊的品质。
初中生物克隆羊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克隆羊讲解教案一、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克隆技术,掌握克隆羊的原理与过程,了解克隆技术对科学研究与生物医学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2. 理解克隆羊的过程;3. 了解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或板书;2. 实验器材:细胞培养皿、克隆病毒、细胞培养液等;3. 适当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克隆羊这一话题,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讲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克隆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分裂、DNA复制等基本生物学概念。
3. 讲解克隆羊的过程:介绍克隆羊“多莉”诞生的过程,讲述克隆过程中的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与卵细胞结合等操作步骤。
4. 探讨克隆技术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与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重要性,如对遗传病研究的意义、药物研发的影响等。
5. 展示相关实验视频或图片:通过展示相关实验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克隆羊的实验过程。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望克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引导学生对生物科技的认识与思考。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或写作题,巩固学生对克隆羊的学习成果。
六、延伸阅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拓展对克隆技术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克隆小动物|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克隆小动物|沪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克隆的概念;2.观察小动物的形态和颜色,学习画小动物的技巧;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克隆的概念介绍;•观察小动物的形态和颜色;•简单小动物的绘画技巧;•用画笔进行创意创作。
教学步骤步骤一:克隆的概念介绍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克隆,简单介绍克隆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哪些作用?步骤二:观察小动物的形态和颜色1.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小动物,例如小鱼、小猫等;2.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形态和颜色,细节注意点;3.学生可以在纸上简单绘制出小动物的形态。
步骤三:简单小动物的绘画技巧1.教授画小动物的基本技巧,如何画小动物的眼睛、鼻子、嘴巴等;2.学生可以在草稿纸上多次练习,直到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步骤四:用画笔进行创意创作1.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小动物;2.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颜色,进行创作;3.学生可以上色,让绘画更加生动。
教材配套教师使用《美术(一年级下册)》沪教版教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小动物的绘画技巧;2.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克隆小动物。
教学难点1.学生不理解克隆的概念;2.学生难以掌握小动物的绘画技巧,画出生动形象的小动物。
参考资料•《美术(一年级下册)》沪教版教材;•《小孩子的绘画基础—6-7岁儿童绘画指南》。
总结本节课教师教授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克隆小动物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小动物的绘画技巧,并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小动物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艺术、创造和想象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克隆哺乳动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克隆哺乳动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克隆哺乳动物;2.掌握解释和描述克隆动物的方法;3.了解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查找和获取有关克隆哺乳动物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2.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尊重科学原则、了解和想象科学创新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的态度,培养学生爱好科学,积极探索科学奥秘。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克隆哺乳动物;2.克隆哺乳动物的方法;3.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三、教学组织学情分析本学期的生物课程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的基础生物知识,对于有关遗传、细胞、组织器官及其作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有关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会比较抽象,需要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进行深化。
教学方式教师采用讲解+引导自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讲解有关克隆技术的知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班级中自行搜索克隆技术的相关资料,包括克隆哺乳动物的定义、克隆技术的历史、克隆的方法等等;最后,教师将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克隆技术知识进行讨论和合作,探讨克隆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环节1:引入1.讲解有关克隆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2.引导学生提问,探究如下问题:什么是克隆哺乳动物?有哪些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的方法是什么?环节2:讲解1.讲解有关克隆技术的知识;2.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环节3:引导自学1.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搜索有关克隆哺乳动物的资料;2.让学生自行了解克隆哺乳动物和克隆技术相关的信息。
环节4:合作讨论1.让同学之间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分享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
环节5: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2.导入下一课的教学内容,并关注学生对今天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
动物克隆教案
动物xx
一、动物xx概念、类型
二、动物体细胞xx过程
三、动物xx的应用前景
四、动物xx存在的问题
布置作业:
练习题
板书:
动物xx
一、动物xx概念
二、动物体细胞xx过程
三、动物xx应用前景
科学家们想到了利用卵母细胞,用去核的卵母细胞做受体细胞来激发动物细胞表达全能性,使细胞发育成个体。如何才能获得大量的卵细胞呢?从高产奶牛体内提取卵细胞吗?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没有那么多高产奶牛提供卵母细胞,可以用普通牛的卵母细胞。如何获取大量的普通牛的卵母细胞呢?学生:
可以去屠宰场收集普通牛的卵巢,再从卵巢中提取出卵母细胞,并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什么使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做受体细胞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卵细胞呢?学生思考回答:
动物克隆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多莉羊出世之前,我国科学家在利用胚胎细胞作为细胞核供体克隆出了克隆牛、克隆羊和克隆猪等。但我国科学家没能够在体细胞克隆技术方面获得突破,所以一直默默无闻。1997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在英国诞生。
开创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里程碑。根据提供细胞核的供体不同来区分,我们把动物克隆的核移植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两类。这两种动物克隆难易程度不同,引起的社会反响也不一样。胚胎时期进行细胞核移植比体细胞核移植更容易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那么是否用类似的方法,使动物的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呢?(展示高产奶牛的幻灯片)例如,能不能用高产奶牛的一个体细胞,培育出一头高产奶牛呢?学生讨论我们知道,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保持着全能性,而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动物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因此,目前还不能用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若要将动物细胞培养发育成完整的个体,需要用到动物克隆技术。
《动物的克隆》教学教案
《动物的克隆》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原理及方法2.辨别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方法目标:1.利用相近事物的比较,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物的细胞融合技术发展历史的了解,认同科技的进步需要不断地开拓进取,坚持不懈地努力。
教学重点:1.说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原理及方法2.辨别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3.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教学难点1.辨别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2.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二、教材内容分析这一节内容选自必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二章克隆技术第三节动物的克隆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动物的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结合了上一节细胞培养技术,将学生所学的原理与技术运用于实践之中。
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对象是温州第五十八中高三(2)班的学生,该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是很强,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
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新闻图片(因踩生锈铁钉而死于破伤风)引入:我们一同来看一则我们身边的新闻。
一名健壮的搬运工脚踩生锈铁钉,染上破伤风死亡。
破伤风是什么?得了破伤风要怎么处理?医院里需要大量的破伤风抗体,那么抗体哪里来?传统的破伤风抗体生产可能是怎么样的?让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堂任务里的1、2。
1.传统抗体生产的缺点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要的抗体。
它有一定的缺点,产量低;纯度低。
那么大量的破伤风抗体怎么生产?1975年分子生物学家G.J.F.克勒和C.米尔斯坦创建立杂交瘤技术,实现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抗体得以大量生产。
过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完成,其中需要一个重要的技术,动物的细胞融合。
同学们打开书p31,先阅读下里面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
2.介绍细胞融合概念、原理及诱导方法细胞融合概念: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现象。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克隆小动物|沪教版
《克隆小动物》教案一、教材分析:《克隆小动物》是上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动物乐园》中的第二课。
本课引入了“克隆”这一科学术语,教学中运用复写纸进行“克隆小动物”,使得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对动物的外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学习对折印、画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小学的一年级学生。
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用基本形概括表现动物的方法,通过《克隆小动物》这节课使得学生对动物的外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克隆”技术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儿童或多或少已从电视音像媒体等多方面了解克隆技术。
“克隆”即复制,将前卫的科学术语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无疑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部分动物的外形特征,学会用复写纸复印的方法表现动物造型并添加适合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对折印、画表现动物造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复写纸复制印画的乐趣,激发探究发现的愿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用复写纸对折印画表现动物造型的方法难点:动物形象完整,印制清晰不遗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老师来考考你们------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哪个动物吗?生:熊猫2、师:很好,可是大家知道吗?熊猫现在在我们国家只剩下大约1000多只~。
而且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动物有些已经快要濒临灭绝~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啊?生:保护他们……(引导学生想办法)3、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啊,除了大家在积极得想办法保护小动物的同时,我们的科学家们也想出了一个办法。
(引入克隆技术)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学科学家-------《克隆小动物》二)新授1、师介绍“克隆小动物”所需要的材料2、教师示范1)将彩色纸对折,画形象2)在对折纸中夹入复写纸印画小动物3)打开画纸,画面上出现对称的动物图案,“克隆”成功4)涂色3、出示步骤图,加深制作步骤,提示注意事项★复写纸不要垫歪了★描画时用力大一些,避免复印不清晰或漏印4、教师出示两次对折复印(四个相同动物的图形)的作品5、比较不同之处6、请学生示范两次对折复印三)创作1、教师布置作业内容:利用复写纸选择一种方法“克隆”动物★学会对折复印,掌握“克隆”的方法★★动物形象完整,印制清晰不遗漏★★★抓住动物特征,背景添加有创意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四)展评1、展示作业:请画好的小朋友到“地球村”里面来展示一下自己“克隆”的小动物2、评选出你最喜欢的“克隆”小动物,说说你的理由3、教师总结。
高中生物PPT课件《动物的克隆》第三课时 (1)
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
细胞全能性 指单个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 体的潜能。
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
• 2、“受精卵、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单能干细胞、高度分化细胞”请按细胞表 现全能性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 3、“低等动物细胞、高等动物细胞、植物 细胞”请按细胞表现全能性程度由高到低 排序:
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
2、 受精卵> 胚胎干细胞 > 多能干细胞 > 如多能造血干细胞: 单能干细胞 > 高度分化细胞 可分化为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 3、
植物细胞 > 低等动物细胞 > 高度动物细胞
培育过程
去核卵细胞 体细胞核
细胞核移植
动物难以克隆的 根本原因?
重组细胞 电脉冲刺激 早期胚胎(或重组胚胎) 胚胎移植 母体子宫 妊娠、出生 个体
二、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
在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分化的结果使 得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高度特化,这是由于细 胞在伴随着它们发育过程中在时间、空间的变 化,基因表达的调控使得细胞中合成了专一的 蛋白质,使得基因组中基因的活动很不完全。
培育过程
去核卵细胞 体细胞核
细胞核移植
体细胞克隆动物成 功可以证明?
重组细胞 电脉冲刺激 早期胚胎(或重组胚胎) 胚胎移植 母体子宫 妊娠、出生 个体
体细胞克隆动物成功可以证明:
1、证明了高度分化的细胞也可以回复到类 似受精卵时期的功能。 2、证明了细胞质具有调控细胞核发育的作 用。
三、体细胞克隆猴成功的分子细胞生 物学机理
重组卵细胞最初分裂时虽复制了DNA,但基 因的转录并未开始; 重组移核细胞丢失了源于供体细胞的调节蛋 白; ,供体细胞的调节蛋白便全部被卵细胞质中 的蛋白因子替换了,因此核DNA表达程序被重 新编排,细胞开始表达自己的基因。
《动物的克隆》 教学设计
《动物的克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克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动物克隆的主要技术流程,包括核移植、细胞培养等。
(3)认识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动物克隆的技术流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需要遵循伦理道德规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流程。
(2)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2、教学难点(1)核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原理。
(2)对动物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克隆羊多利诞生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克隆的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克隆。
2、知识讲解(20 分钟)(1)动物克隆的概念简单介绍克隆的定义,强调动物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与亲本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后代。
(2)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讲解动物克隆的原理是细胞核的全能性,即一个细胞核包含了生物体全套的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3)动物克隆的主要技术流程以克隆羊多利为例,详细讲解核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包括供体细胞的准备、受体细胞的去核、细胞核的移植、重构胚的培养和移植等步骤。
同时,介绍细胞培养技术在动物克隆中的重要作用。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动物克隆技术有哪些优点和潜在的风险?(2)动物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保护濒危物种等方面有哪些应用?(3)如何看待动物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动物的克隆》 讲义
《动物的克隆》讲义一、什么是动物克隆动物克隆,简单来说,就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由单个细胞复制出一个与亲代基因完全相同的新个体。
这一过程就好像是复制粘贴,只不过复制的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动物克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真正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1996 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这一成果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也让动物克隆技术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二、动物克隆的技术原理动物克隆主要基于细胞核移植技术。
细胞核移植就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放入另一个去核的细胞中,然后通过一定的刺激,使这个重组细胞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核中包含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像是一个生命的“蓝图”。
只要这个“蓝图”完整且准确,就有可能通过合适的“施工”手段,建造出一个与原个体基因相同的新生命。
以克隆羊“多莉”为例,科学家从一只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将其植入到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然后用电脉冲等方法刺激这个重组细胞,使其开始分裂和发育。
最终,这个细胞发育成了一只与提供细胞核的绵羊基因完全相同的克隆羊。
三、动物克隆的方法1、胚胎分割胚胎分割是指将早期胚胎分割成多份,每份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分割后的胚胎发育成功率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得到的个体基因完全相同,缺乏遗传多样性。
2、细胞核移植如前面所述,细胞核移植是目前动物克隆中最常用的方法。
根据供体细胞的不同,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胚胎细胞核移植相对容易,但体细胞核移植难度较大,因为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需要更复杂的技术手段来使其重新恢复全能性。
3、干细胞克隆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利用干细胞进行克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克隆的效率和成功率,但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
四、动物克隆的应用1、保护濒危物种许多珍稀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出这些濒危物种的个体,增加它们的数量,从而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克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述动物细胞、组织培养。
2.说出动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
3.描述细胞系及细胞株的含义。
4.简述动物的克隆培养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用相关理论解释动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基础理论研究对应用实践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
动物细胞培养。
教学过程:
(一)动物细胞、组织培养的概念(5min)
教师行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克隆,将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最终培育成完整的植株。
那么,动物是如何进行克隆的呢?你们觉得动物的克隆和植物的克隆过程一样吗?
学生行为:回答教师的问题。
(一样或者不一样)
教师行为:教师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动物的克隆。
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的细胞、组织培养。
就在这章的第一行,大家可以划一下。
学生行为:阅读书本P28第一段,找出动物细胞培养的起点和终点。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培养的概念,动物体内的部分组织取出,经过一些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
动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动物组织在体外及人工条件下维持生活状态或生长特性,动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伴随组织分化。
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不管采用什么培养条件和方法,组织培养中主要的生命活动仍然以细胞为单位。
而且,由于细胞的运动、变化,使得培养物的组织成分也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异,结果长期的培养经常只能使单一类型的细胞保存下来,最终变成简单的细胞培养。
所以,动物细胞、组织培养可以看作同义词,综合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的含义和规律,我们定义为:把一个单细胞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培养,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
广义的组培中还包括器官原基、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个器官在体外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的保存、生长。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20min)
教师行为:展示图1,教师讲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大致过程。
首先取幼龄动物器官和组织,用剪刀剪碎组织,然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剪碎的组织,将组织分散为单个细胞,将单个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教师提问:为什么取幼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呢?
图1. 动物细胞培养
学生行为:猜想学生回答:分裂能力强
教师行为:因为这些组织或器官上的细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强,有利于细胞的培养。
展示图2,进一步讲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看做是克隆的过程,无性生殖。
他的原理应该是细胞的增殖。
图2:动物细胞培养
(1) 获得单个细胞: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胰蛋白酶的主要作用——动物组织细胞间隙中含有一定量的弹性纤维等蛋白质,将细胞网络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组织和器官。
胰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从而使组织或者细胞分解为单个细胞。
(2) 单个细胞在悬浮液中培养:培养液包含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动物血
清等。
(3) 单个细胞在培养液中到十次分裂结束为止的这个过程是原代培养,之后的培养过程称之为传代培养。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细胞系和细胞株他们的概念到底是怎么样的。
(4) 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经机械消化或胰蛋白酶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立即进行的细胞、组织培养。
细胞悬浮液第一次在瓶中培养,没有分瓶子之前的培养。
(10代前)
(5) 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细胞悬浮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分瓶再进行的细胞培养。
(10代以后)
(6) 细胞系:指可连续传代的细胞。
分连续细胞系(如肿瘤细胞)和有限细胞系(如大多二倍体细胞)。
在适当条件下,传代细胞建成细胞系或细胞株。
(7) 细胞株: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系(来自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
分连续细胞株和有限细胞株。
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成为细胞株。
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和分化特异性等。
(8) 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动物细胞培养的产物是细胞系或细胞株。
教师行为: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进行传代培养?
学生行为:学生回答
教师行为:教师结合书本P30讲述,如果不进行分离培养,到一定时期培养的细胞就会因细胞密度过大和代谢消耗引起营养枯竭,不能正常生长。
所以,必须传代培养。
(三)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及应用(10min)
教师行为:讲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学生应该注意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克隆的过程
(1)无菌无毒的环境
(2)营养物质(配成液体培养基)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动物血清。
这里应该注意动物血清的作用,因为动物细胞的复制需要特殊的因子来辅助,而血清中含有这种辅助因子。
(3)激素(胰岛素等)
(4)滋养细胞(滋养细胞可以分泌一些能抑制细胞分化的细胞,促进细胞生长的同时抑制细胞的分化)
(5)恒温和pH,气体环境(95%空气和5% CO2),无需光照。
(温度37℃左右,PH7.2—7.4,氧气用于需氧呼吸和细胞代谢,二氧化碳调节PH)
教师行为:讲述动物培养技术的应用
(1) 蛋白质生物制品的生产: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
应该着重讲述细胞克隆的最主要的用途:从普通细胞系中分离出缺乏特殊基因的突变细胞系,研究缺少某种特殊蛋白的细胞,可以发现正常细胞中这种蛋白的功能。
(2)健康细胞培养:培养健康细胞用于烧伤病人皮肤移植;细胞的生理、药理、病理研究,因为单一细胞的克隆基因型一致。
(四)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5min)
教师行为:成学生一起完成下列表格,对比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区别,以及再一次巩固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