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 下】学案: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fd39bb172ded630b1cb68e.png)
端午的鸭蛋【晨读课】(15分钟)目标与学法:小声诵读文本后查字典校准字音,再大声诵读文本至少两遍,做到流畅朗读,体会语气、语调、节奏,达到感情饱满。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第一课时流程自研自探内容学法预时合作探究内容学法预时展示质疑评价内容学法预时总结归纳整理所学记录生课前预习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事件或物件。
A、两人小对子: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2分钟)B、五人互助组:本文的主题及写法(提倡“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定本组展示方展示单元一:借物抒情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展示单元二:你是如何过端午的(温馨提示:预习时只允许看书,自研答题,上课时,在不使用参考书和所做的学成果,独立完成下列内容。
)整体感知(9分)带着问题听录音,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课后练习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找出文中相关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6分钟)示任务和培辅任务→板书、语言预展和培辅同时进行。
(5分钟)第二课时流程自研自探内容学法预时合作探究内容学法预时展示质疑评价内容学法预时总结归纳整理所学记录生课前预习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两人小对子: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2分钟)B、五人互助组:汪曾祺的语言艺术(提倡“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5分钟)C、十人共同体:定本组展示方展示单元一: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案
![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5f1b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c.png)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自学检测】1.了解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中国最后一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腌.()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囊萤映雪:肃然起敬:曾经桑海难为水:【整体感悟】分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端午习俗大家说。
2.端午诗词大家背。
3. 家乡端午的风俗有哪些?请在书上勾画出来。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
【合作探究】家乡的风俗很多,好吃的也不少,作者为什么选择鸭蛋作为文章的主角?鸭蛋有何独特的味道?请在文中查找出来,再交流。
【当堂分层检测】C类练习题:给加点的字注音。
腌.()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B类练习题: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囊萤映雪:肃然起敬:曾经桑海难为水:A类练习题:请将你最喜欢的一种端午风俗给大家分享。
课题: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学习目标】1.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有味、自然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加语言积累。
2.培养自己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旧知巩固】高邮鸭蛋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合作探究】1. 精读2、3自然段,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勾画出美词佳句,并在小组交流后在班级展示。
(2)找出描写高邮鸭蛋的句子,概括其特点。
(3)高邮鸭蛋在江苏、浙江一带声名远播,但是还未走遍全国,也没走出国门。
请根据你对2、3段的理解,为高邮鸭蛋拟写一则广告词。
2.品读4、5自然段,回忆童年趣味。
(1)概括孩子们与“鸭蛋”有关的趣事。
(2)选其中一件趣事,并根据你童年的经验,从孩子的眼光来说说有趣在哪里?【拓展提升】作者将小小的鸭蛋,写得活色生香,令人垂涎欲滴,鸭蛋背后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童年的美好情趣以及浓浓的乡情。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17 端午的鸭蛋(无答案).doc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17 端午的鸭蛋(无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f8ba1e1770bf78a652954cf.png)
17 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请大家说说自己记忆中的端午节。
(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苏高邮,不但看看那儿的端午风俗,还要尝尝他们端午的鸭蛋。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学习难点: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一)捷足先登预习掌握1、给下列词语注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硝药( )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莫名其妙:肃然: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与有荣焉3、文学常识:汪曾祺,江苏__________人,__________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元稹,__________代诗人,和__________同时代,并称“__________”。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
袁枚,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家。
(二)彰显本色自主解决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趣。
再次朗读课文,勾画圈点: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2.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有哪些情趣?(一)自主——合作帮教提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全文分成几个部分?(二)师生交流精讲指导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奏技能,征服了观众们的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8f2082804d2b160a4ec080.png)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重点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难点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课型现代文阅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端午节民俗介绍3。
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4。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复习备习检查(交流)情境导入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板书课题)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文章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二、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https://img.taocdn.com/s3/m/af2467494a7302768f99391d.png)
十七、端午的鸭蛋【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4、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学法指导】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联系自己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分析感悟,反思归纳。
第1课时【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汪曾祺.(.) 系.( )百索子倘.( )若咂摸..( ) 城隍.( ) 拧.( )成小绳门楣.(.) 用酒和.( ) 苋.( )菜籍.( )贯硝.( )药腌.( )腊络.( )子大襟.( ) 车胤.(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门楣:莫名其妙:籍贯:城隍:肃然: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3.整体感知本文可分成几部分,怎样分?【合作探究】说端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
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为句式说话。
说人生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练习巩固】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
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8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8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https://img.taocdn.com/s3/m/3753c24f964bcf84b9d57b70.png)
17.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框架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民风民俗;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音及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平淡质朴和语言及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感受本文珠情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难点: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自主、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以学生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引入新课学习。
2.介绍作者,让同学们互相展示收集的有关汪曾祺的资料。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解决生字词的音意:(出示生字词卡片):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莫名其妙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板书设计)思路: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5、6自然段)主旨: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4.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明确:①、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②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
八年级下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八年级下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39681ccc7931b765ce1548.png)
2005年,韩国正式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无形遗产”。11月,联合国正式予以确立。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检测
1、加点字注音
粽子()城隍()庙车胤()苋()菜
囊()萤映雪避()邪
2、解释下列词语
肃然起敬囊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
如: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蛋…….”
4、高邮鸭蛋蛋白柔软、蛋黄油多,是高邮的特色产品。为了把高邮鸭蛋推向市场,让广大消费者认知,请你为高邮盐鸭蛋拟写一句广告词。
5、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作者写这些习俗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结合语句);习俗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赏析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7、作者借小小的盐鸭蛋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快乐,让我们领略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和他童年过端午节的欢乐。现在,请同学们也写写你印象中最深的一件小事或家乡的民俗。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
2、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习俗,品味文章语言;
3、培养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预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
1、搜集端午习俗的资料,简单介绍作者、作品;
2、找出文中疑难词语,注音或释义;
3、了解多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二、能力提升
4、根据课文内容,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给每部分拟个小标题;
精彩展示
分组展示预习提纲的第1、2、3、4、5、6、7、等七项内容。
上课流程
1、由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或多媒体展示端午习俗的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2、学生板书自己找出的疑难词语并展示基础知识部分1和3;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2ea6d1cfc789eb162dc82c.png)
端午的鸭蛋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7 端午的鸭蛋教师寄语:在我的眼里,故乡的山无一不秀美,故乡的水无一不清澈,故乡的人无一不亲切!预习案【知识】1、写作背景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
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
美在身边,美在本分。
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
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X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
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2、艺术特色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学习重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系列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文章,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b2ca5116fc700abb68fcd9.png)
17《端午的鸭蛋》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2、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体会民俗中蕴含的乡情和童趣,激发我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以端午节风情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高邮鸭蛋有何特点?3、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4、试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四、找句子,品语言1.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细细体会本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3.归纳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1.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2. 选取你最喜欢的节日,写一条短信3.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e3a1fb8a01f69e31423294a4.png)
《端午的鸭蛋》【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学习难点】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硝.药( )腌.腊( ) 络.子( )大襟.( ) 车胤.(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莫名其妙:肃然: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3、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端午节的鸭蛋》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某某高邮人,______家。
5、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某某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6、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两例:【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读下列古诗猜出我们的传统节日: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cfeb2ef111f18583d05a95.png)
17 端午的鸭蛋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重点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资料链接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温和、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熏.五毒(xūn )拧.成小绳(níng)门楣.(méi )苋.菜(xiàn)车胤.(yìn)用酒和.(huó)系.百索子(jì)咂.摸(zā)腌.腊(yān ) 络.子(lào )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与有荣焉:与之同感荣耀。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3.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有味?找出三五处,用波浪线标记,并稍作赏析。
(提示: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效果、情感表达等角度赏析)合作探究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 家乡的风俗___→__家乡的鸭蛋_ _→___端午的鸭蛋___ 2.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为什么要先写端午的风俗?明确:家乡端午的的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a4d8cbb9f3f90f76c61bc7.png)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资料链接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学习。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请大家说说自己记忆中的端午节。
(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㈠请同学们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㈡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门楣(méi) 苋菜(x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2.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3、本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提示:题目是“端午的鸭蛋”,那么文章是不是一开始就写端午的鸭蛋?如果不是,那么作者是从哪里开始写“端午的鸭蛋”。
八年级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050ed143323968001c92d1.png)
17 端午的鸭蛋【预习指导】一、预习要求1.标记出重点字词,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了解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看看作者家乡高邮的鸭蛋有何特点。
3.感受作者从文中流露的感情。
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预习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系.百索子()门楣.()红苋.菜()囊.萤映雪()络.子()腌.()车胤.()肃.然起敬()三、自学方法指导1.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
2.结合预习问题勾画圈点,并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批注。
3.质疑。
可找同学、老师探讨交流,也可自己查阅自己解决。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衔接1.七年级学过《安塞腰鼓》等民族文化相关文章,本册《云南的歌会》也属于民族文化。
2.《端午的鸭蛋》同《云南的歌会》一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课堂建议】一、教师的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学生不存在太大困难,完全可以靠抓文本、与同学交流探讨、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
而作者的语言特点的品味则要靠反复的朗读来解决。
2.建议课时:2—3课时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2.教学难点理解平淡生活中蕴含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做一个爱生活的人。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1.本文语言平淡而有味,夹杂着些许方言,很有地方特色,又有淡淡的幽默感。
教师的教学语言可模仿这一特色,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情景;2.教师可收集本地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融入课堂中。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结合预习要求,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环节二:合作探究(二人合作、四人合作、小组合作等形式皆可)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技巧突破:引导学生课文时要圈点勾画,从课文关键语句中提取信息。
2.仔细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技巧突破:(1)提示汪曾祺的语言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ce4dc0b307e87100f69670.png)
“学案导学”实践研究资料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理解文章中流露出的对故乡的热爱和儿时生活的怀想。
一、预习帮助资料助学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关于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人认为它源于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破楚。
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汨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检查预习1、结合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再各抄三遍。
系.百索子()门楣.()红xiàn菜()yān 鸭蛋()jí()贯xūn()五毒车yìn()chán()蜍门槛.()囊.萤映雪()城隍.()庙大襟.()元稹.()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拧:和:络:3、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肃然起敬: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三、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浏览课文,思考: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作者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二)合作探究体味情趣1.汪曾祺的散文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
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new)
![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new)](https://img.taocdn.com/s3/m/59058eb1ad02de80d5d84035.png)
训练展示学案(满分40分,得分 ) 知识点梳理 识记 理解 应用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训 练 内 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铁箍(gū) 熹(xī)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譬喻:忌讳:扶摇而上:别具一格:酬和:悠游自在:若无其事:熹微:憨厚训 练 内 容学生纠错、疑问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
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
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学案内容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无](https://img.taocdn.com/s3/m/4256c645e87101f69e319553.png)
端午的鸭蛋【自研课导学】(课前预习20分钟)自读自悟《端午的鸭蛋》,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1.默读课文一遍,标注疑难,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2.作者写了家乡端午节哪些习俗?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
【晨读课导学】晨读课:(20分钟目标:1、自由大声朗读《端午的鸭蛋》。
②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感情地诵读全篇;学有余力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对子间背诵式检测。
【展示课导学】(课题:《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课时:一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诵读、讨论课文精彩语句,品味文章平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定向导学程序、要求、时间交流合作内容、形式、时间展示反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内容:走进文本,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学法:1,快速浏览文本,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问题。
并把你找出的生字难词写下来。
完成自我检测一。
2,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参照示例,完成自我检测二。
示例:端午的习俗(1、2)预时5分钟分享与交流A.两人小对子:1、对子间相互听读课文找出来的优美语句。
预时:2分钟挑战与冲刺B.四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循环交流随堂笔记展示主题一:美文畅谈建议:·板书文章结构示意图;·举办一次美文畅谈活动;·注意互动可以穿插畅谈以下内容:1,我们家乡端午有哪·自我检测一:美文畅谈一,端午的习俗(1、2)二,三,自我检测二:语句品读:语句赏析:品读文本体悟情怀内容:斟酌字句,赏析语句。
学法:1,汪曾祺的语言艺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文中都有体现请选择一例加以分析。
示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赏析:此句中的一个“吱”用的最妙,绘声绘色,把吃咸鸭蛋的那种动感,那种快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2,再读文本,圈点勾画描写高邮鸭蛋的语句,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ddd389a98271fe900ef9bc.png)
《端午的鸭蛋》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汪曾祺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3.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酷爱二、课前预习:1.完成《评判手册》17课自主梳理。
2.作家作品介绍:汪曾祺(1920~1997),。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很有成绩,发表小说《》、《》。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忆端午: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适应?二、说鸭蛋: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小组合作,选同窗发言)3、品乡情:作者是带着如何的情感向咱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三、《端午的鸭蛋》课内检测(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门楣.( ) 苋.菜( ) 籍.贯( ) 腌.腊( )(2)依照拼音写汉字sù()然起敬náng()萤映雪(3)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如何的思想情感?《端午的鸭蛋》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2.琢磨、体味文章平淡而有味,典雅而又幽默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语言风格二、教学进程(一)温习旧课(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悟生活:第4、五、6末节——生活味(作者不单单介绍了高邮的鸭蛋吧,他还写到了鸭蛋在小朋友手中的各类用途。
咱们再来看看4、5两末节文字。
反之亦然)1、不单单介绍了高邮的鸭蛋吧,他还写到了鸭蛋在小朋友手中的各类用途。
(作者对哪些场景经历犹新?)2、你看出了作者如何的情感?(汪曾祺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风俗中保留着那个民族“常绿的童心”,表现着那个“民族”特有的“情感”。
)作者正是对童年的生活印象深刻、念念不忘,因此连年后仍然能够信笔写出如此的文字来,他体味到了平淡生活中的诗意与美好,儿童们悠闲的生活滋味让他印象深刻。
这或也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丰子恺笔下的《竹影》一样,让小孩们终生难忘吧!)(“挑”字的妙处:有选择性的,不是随意的选,表现了小孩选择鸭蛋的慎重态度,写出了作者对这段生活的美好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端午的鸭蛋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重点难点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资料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温和、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熏.五毒(xūn )拧.成小绳(níng)门楣.(méi )苋.菜(xiàn)车胤.(yìn)
用酒和.(huó)系.百索子(jì)咂.摸(zā)腌.腊(yān ) 络.子(lào )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与有荣焉:与之同感荣耀。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3.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有味?找出三五处,用波浪线标记,并稍作赏析。
(提示: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效果、情感表达等角度赏析)
合作探究
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 家乡的风俗___→__家乡的鸭蛋_ _→___端午的鸭蛋___
2.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为什么要先写端午的风俗?
明确:家乡端午的的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文章题目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
3.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高邮咸鸭蛋出名,是家乡的特产,挂“鸭蛋络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
作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文中半是家乡水”,之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浓墨重彩地描写,是因为鸭蛋融入了作者对童年童趣生活的怀念,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