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合集下载

中国艺术特色二.礼乐一体

中国艺术特色二.礼乐一体

園林與自然的關係
借山借景--依自然之 勢,不扭曲,不拘方向, 不加人工剪裁.效果使 觀賞者產生遼闊的視 野. 住在園林中的人感覺可 以和自然融為一體.

園林特色
亭,臺,樓,閣,榭,池,山,水, 橋…… 文學詩畫 花鳥蟲魚 借旁邊的山水,擴闊視野 借自然變化以增加園林的變 化,如流水,春夏秋冬…
摩洛爾旅行家伊本.拔都
塔對中國畫的評價: 中國是全人類中手藝最高 明的和最鑑賞力的人 民……至於繪畫,確實沒 有一個民族--不管是基 督徒或非基督徒能趕得上 中國人,他們在美術上的 才能是非凡的.
外國人對中國藝評鑒2
馬可.波羅將中國
園林風光介紹到歐 洲以後,引起歐洲 人的極大興趣. 歐洲人甚至企圖在 歐洲仿造中國園林. 蘇州拙政園.
物我一體:張大千山水畫
四.注重意境.追求情趣
注重意境
何謂意境
即是指藝術家從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
體驗感受中 產生了某種思想感情 通過特殊的藝術構思和形象塑造 把這種思想感情充分表現出來--產生一種 人的境界.
意境賞析: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描畫北宋末年汴京近郊 在清明時節的節日風光 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
蒙娜麗莎
蘇東坡像
形神兼備:風景畫
形似例子 : 英 康斯泰布爾<乾草車> 此畫全是依景物描畫,是英國寫實派風景畫 . 神似例子 : 元 倪瓚 <<梧竹秀石圖>> 此畫合梧桐、竹、石而成 , 墨分別使用濃淡點 染 , 塗以淺淡花青,秀逸之至 .
斯泰布爾 <<乾草車>>
梧竹秀石圖
禮樂一體
中國古代教育以‘六藝’ 為主要內容 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 禮,樂居首 樂附於禮 儒家推崇樂 樂更在眾多藝術種類中獨 居至尊 禮樂一體

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记不清是哪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

我总觉得,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只有深得中国文化的三昧的人才说得出来。

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采的艺术样式和作品,而主要是指贯穿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那种艺术精神。

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伦理精神,已为世人所广泛了解,且论之者在在皆是;而相比之下,世人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艺术精神的了解,则显得很不够,且论之者亦不多。

其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境界,而传统艺术的重要功能则是在陶冶性情、潜移默化之中以助理想人格的完成。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是人生修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程度如何也就被视作一个文化素质高下的体现。

道家,尤其是《庄子》书中所向往的人生境界中蕴含着的艺术精神,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不过,道家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在老庄时代并未达到自觉的程度,而是经由魏晋玄学和其时的艺术理论家的阐发才得以发扬光大,并达到自觉的。

徐复观先生在比较分析儒、道两家思想中的艺术精神时说:“儒道两家,虽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但孔子是一开始便有意识地以音乐艺术为人生修养之资,并作为人格完成的'境界。

因此,他不仅就音乐的自身而言音乐,并且也就音乐的自身以提出音乐的要求,体认到音乐的最高意境。

因而关于先秦儒家艺术精神的把握,便比较明显而容易。

庄子则不仅不像近代美学的建立者,一开始即以美为目的,以艺术为对象,去加以思考、体认。

并且也不像儒家一样,把握住某一特定的艺术对象抱定某一目的去加以追求。

老子乃至庄子,在他们思想起步的地方,根本没有艺术的意欲,更不曾以某种具体艺术作为他们追求的对象。

……他们只是扫荡现实人生,以求达到理想人生的状态。

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

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

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提供了新的美学观念
文人艺术所追求的自然、简约、意境等美学观念,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 艺术家们对美的新的思考和追求。
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
文人艺术在绘画、诗歌、书法等领域所运用的独特表现手法,如水墨画、写意画等,为世 界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促进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墨梅图》
该作品以梅花为题材,通过墨色 的浓淡变化表现梅花的形神,体 现了文人艺术追求自然、强调情
感表达的特点。
《山水清音图》
该作品以山水为背景,通过笔墨 的细腻变化表现了山水之美和文 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人艺术 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渲染的特点。
03
文人艺术的影响和价值
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1 2
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文人精神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为社会创新和进步提供了精神 动力和支持。
对未来的影响和展望
01
02
03
持续影响艺术发展
文人精神将继续对艺术创 作产生深远影响,启发新 的艺术思潮和风格。
跨领域融合与创新
随着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文人精神将与其他领域相 互借鉴、融合,推动艺术 创作与表达形式的创新。
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文人艺术所蕴含的美学观念和创作理念,不仅对当时的社 会产生了影响,也对后世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 借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04
文人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和 创新
传承方式
传统文人画的临摹与学习
当代文人艺术家通过临摹传统文人画作品,深入学习和理解文人 画的笔墨技巧和艺术精神,从而将其传承下去。
国际传播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人 精神将进一步走向世界, 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 桥梁和纽带。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2、中国艺术史上,“言志”与“缘情”两大流派。 “以情融理”与“以理节情”。
3、“情”与“理”的关系。 “理之于诗,如盐溶于水,有味无痕”。(钱钟书
《谈艺录》) 4、“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
“书如其人” ①“狂放”的主要特征是“不平则鸣”。 ②“清逸”的主要特征是“与世无争”。
(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理”、“情景”、“意象”、“意境”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3、“中”是一种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是解决矛盾的 途径。
①“乐而不淫,衰而不伤”——“A而不B”或“甲而不 乙”的公式巧妙地求得对比中的平衡,达到对立统 一的中和之美。
②“中”的更高境界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这就需要 加强“度”的把握。
二、中国传统美学
(二)道家美学(老庄)
2.诗歌风格 不拘一格,挥洒自如。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石涛语), 例如《蜀道难》。
二、中国传统美学
(三)禅宗美学
“心” ,“遁世”,“人与人心和谐”。 禅宗,中国化的佛教,主张“以心传心”。 “佛祖拈花,伽叶微笑”。印度达摩祖师。禅 宗五祖弘忍。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 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佛”。
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 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 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养生主》)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1、中国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 就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 “和”是指事物多样统一或对立统 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 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 和方法,是实现统一的途径。

和———中国笙艺术的基本精神

和———中国笙艺术的基本精神
高沛先生兼收并蓄融南派笙的细腻柔美婉转清秀与北派笙的巧吞妙吐于一体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笙界大使们不仅创作演奏上丝不苟更是诲人不倦正是有了这么一批追求完美崇尚学术教书育人并肯为之奋斗终身的艺术家们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笙艺术才会真正笙笙不息
◎艺术研 究 ◎
和— — 中 国笙 艺 术 的 基本 精 神
2 形制之“ 和”
能” “ 等声学特征 。它 自身 机制使笙具备 了演奏音 和 弦的功 能 。“ 双音 、 三音或多音的四五八度和声传统演奏方式是笙最基 本 的吹法。而根据律学原理 , 四度 、 五度 、 八度 和声是音程 关 系 中最为和谐 的单音组 合 , 在 听觉上 给人 以十分舒 适 、 和谐 的感 觉 。正 因为如此 , 在古代又将 笙称为 ‘ 和…。 L 6 J 基于这些特性 , 笙在乐队中是最能融合 、 协调别 的乐器的乐 器之一 。有着重要的“ 粘和” 作用, 使各种乐器在演奏 时能够很 好 的融合在一起 。加进了笙会使乐队增加厚度 , 音色更加丰满 , 气氛更加热烈。除此之外 , 它还是和声 、 是桥梁 、 是基础 。因此 , 在与其他乐器配合 的同时, 它作 为融 合 、 调 和的 “ 和” 的作用也 就愈发明显。 4 传播之“ 和” 笙这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乐器 以它独有的韵味吸引着亚洲 乃至世界的人们将它传播 开去。并且依 据各 自生产生 活环境 、 风俗 习惯 、 语言等等加入本土文化元素吸收并创新 , 以各种各样 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与芦笙相像 的缅 甸角笙 ; 演 奏方法 基本一样的 E t 本笙 ; 流行 在泰 国的“ 吞格 ” 与“ 脑” : 前 者与芦 笙 相似, 后者则像葫芦 笙; 还 有欧洲 的管风琴 , 欧洲一些 著作 中提 到“ 1 7 8 0年 , 侨居俄 国圣彼得堡 的丹麦管风琴 制造 家柯斯尼克 , 依照笙 的簧片原理 , 制造 了管风琴 中的簧片拉手 , 从此 欧洲管 风 琴 才普遍使用了 自由簧 , 柯斯 尼克也因此成为欧洲 自由簧乐器 的发明者而扬名 于世 。 ” 由此 , 可 以说 中国笙是世界 自由簧乐 器的鼻祖。从笙在世界各地 的传播可以看 出人们对它 的喜爱 是 没有 国界的。笙犹如一条纽带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们联 系在 了一起 , 让人们了解 了中国的艺术 , 同时也为世界音乐 的发展 做 出了一些贡献。在这里 , 笙带来 的是和平 、 融合 , 是另一种和谐。

中国艺术的整体风貌

中国艺术的整体风貌

音乐
中,对中心的追求
建筑

绘画
• 主峰 • 主要人物
书法
• 主笔
3.最高境界:中和之美
四季中 有秋冬
等级和谐中 有臣、子、 妇、民
历史运转中 有分、衰、 亡
心理情感中 有悲、怨、 愤、憾
不和之和
谢谢聆听!
共同风貌
3.最高境界:中和之美
3.最高境界:中和之美
人与
人与
人与

社会
宇宙

3.最高境界:中和之美
• 八音克谐 音乐 • 浓淡枯湿 绘画
• 笔的长
短曲直 书法
• 墙与顶
建筑
和则生物, 同则不继; 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
3.最高境界:中和之美
多样

相反
和谐整体
3.最高境界:中和之美
• 主音
• 主体建筑
文学
中国哲学的 “气论”
中国艺术“气 韵”论
书法
音乐
绘画
1.内在精神:气韵生动
气:宇宙在运动 韵:宇宙运动的节奏
1.内在精神:气韵生动
文学
气韵 虚无 书法 建筑
共同风貌
2.基本类型:阳刚和阴柔,浓与淡,雅与俗
2.基本类型:阳刚和阴柔
阳刚之美 • 青铜器、汉画像 砖、杜甫诗、范 宽的全景山水、 阴柔之美 • 彩陶、宫廷舞蹈、 婉约词、行书、 园林,道家
传统艺术的整体风貌
绘 画 雕

法 塑 音乐 舞
传统艺术
戏曲

……
……
共同风貌
1.内在精神:气韵生动

2.基本类型:阳刚和阴柔
3.最高境界:中和之美
共同风貌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楼宇烈一、中国文化充满艺术精神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艺术精神。

我们讲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中心一种人文的文化。

它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的精神,那么怎么样来养成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呢?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礼乐教育从一方面来讲它是讲的两个方面,礼,我们说也可以作为一种伦理的教育,那么也体现为一种伦理的精神,那么乐的教育呢,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或者说是美育的教育,体现中一种艺术的精神。

为什么我这儿要把艺术教育还要跟艺术精神提出两个概念来,主要艺术精神它所包含的意义要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来的宽泛,它并不一定说我要教你做一个会写诗、会画画、会演奏乐器等等一个具体的艺术的门类,而是指它一种体现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的那么一种精神。

所以不一定跟具体的艺术完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它是超越具体艺术的这样一种精神。

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伦理的精神,一个方面是艺术的精神。

这两个方面它又是互相配合的,不可分割的。

那么礼来规范人的社会的身份、地位等等。

就像我这儿讲的礼是辨易、来明分,说明分就是来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责任、权利、义务等等这样一些方面。

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建立。

乐按照传统说法它是统同的,也就是来合群的,因为这个社会都是一个群体,那么用礼把这个群分成了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各种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又用乐,通过乐教来使得这个群体使得不同的身份、等级、地位的人能够和谐一体,能够达到一种和谐,通过这个乐来表达人们自己的一种志向、情感,那么来交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可以说礼乐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礼乐教化来养成一个人的最根本的品质。

也就是说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都是通过礼乐来实现的。

因此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重视乐教,因为礼教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过去常常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实际上只看到礼教这一方面。

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作者:郭秋月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1期摘要: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物质展现,在艺术当中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当中酝酿的结晶。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当中的璀璨明珠,以我国独特的形式展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从古到今我国艺术创造者高深的美术早已。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是从我国社会当中吸取的精华,优秀的中国画蕴含了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彰显着我国劳动人民源源不竭的创意、才华,可以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本文将从自然、家国、社会的层面上,对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

关键词:中国艺术;中国画;文化内涵;民族精神中国画起源于汉代,作为一种具备独特性的艺术形式,中国画的绘画载体是绢、宣纸、帛等,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中国画的绘画题材诸多,有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

在中国画创作技巧中,有写实、写意两种手段。

中国画艺术创作当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政治、文化、哲学等层次的独立见解。

中国画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在不同时代之下,画作者都能够结合时代特征。

彰显出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并创作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画作。

通过赏析、推敲中国画艺术作品,便可以详细的针对画作年代、化作时代特征进行诠释,真切的展现出来不同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心态创作者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本文将针对以中国画为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出中国艺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1 中国艺術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精神中国艺术当中深深展现出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精神,并奠定了感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调。

从“象形文字”文化萌芽开始,就奠定了我国文化走向了“形象思维”的道路。

与西方形式化思维不同,中华文化艺术更加注重生活的鲜活力、情感的表达、感性思维的流露,所以中国艺术对艺术感悟能力非常强,感性思维倾向严重,先天禀赋艺术能力、人与自然亲和力。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加以形象化 •例:王維的詩,意境鮮明如畫,王維的畫,有詩一般美 •例:杜甫的題畫詩,以詩意發揮畫意,以詩境拓畫境
幾青是浪滾

頭雄逝


宋 蘇 軾 前 赤 壁 賦
人物畫
•題材主要在表現人物的形象及事跡
•畫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張萱虢 國夫人遊春圖 周昉簪花仕女圖
輔助材料: 李浴編著中國美術史綱 藝林叢錄 書與畫的關係 論中國的山水畫 藝林叢錄 吳昌碩先生的藝術
齊白石畫作的特點
.tw/exhbition 馬玉琪扇面收藏展
.tw/SchoolWWW/service/
art/fan.html
壎篪翕翕
書畫共性
•兩者均用筆墨進行線條造型創造,講求筆墨 情趣,講究線條的運行和變化.唐寅說:工筆如 楷書,寫意如草聖
• 兩者均以真善美為審美理想,書家畫家情真 意真;書品畫品人品要以善為標準;
• 書法的運筆與繪畫本質上相近,工畫者多善書; 繪畫要氣韻生動,必須筆力勁健.
書思 法考 與問 繪題 畫 的 差 異 是 什 麼
• 中國藝術著重表現寬舒廣博的氣度,溫厚和平的性情 飄逸灑落的胸襟,含蓄淡遠的意境.
• 中國人談藝術,喜以「介於似與 不似」之間來形容,亦即中國人 藝術的基點,既非寫實,亦非抽 象,而是在客觀事物與主觀心靈 間求得「寫意」的空間。
• 這個「寫意」由主客、物我的交 流而來,既不遠離現實,也不為 現實所區泥。
• 中國的畫論強調 遷想妙得 應會感神.神超理得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 ……
(三) 藝術與生活結合
•從上古時代起,中國的藝術就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 起.中國的藝術精神,融於一般社會文化生活中.
• 例如最早的雕刻藝術,不表現於獨立的雕像,而見於 鼎彝及日常器皿的鏤刻上.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之 礼乐一体 诗画同源
不同的艺术媒介,由於各有特性, 在表现上不尽相同.例如:
以文人为主的书画
有别於工匠为主的陶瓷与雕刻
要扼要地谈论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只宜集中剖析其主流面貌. 中国的主流艺术,可以说是 文人的艺术.
所谓士农工商,士人立足於社会的 所谓士农工商,士人立足於社会的 最高阶层,他们的创作,理论及价 值观念,一直主宰著中国艺术的发 展.因此今天所谈的中国艺术基本 展.因此今天所谈的中国艺术基本 精神,亦应以文人的艺术为核心. 精神,亦应以文人的艺术为核心.
目录
中: 一,字,诗画合一 注重神似, 二,注重神似,不重形似 生动, 三,生动,夸张以表现神态 背景空白, 四,背景空白,留有想像空 五,比例不精确
西: 一,以画为主 二,重视合符比例 形态写实, 三,形态写实,传神 背景写实, 四,背景写实,不留白 五,比例精确
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
1.书和画所凭的物质材料:笔, 1.书和画所凭的物质材料:笔, 墨,纸,绢等相同. 2.书和画的构成美,同托於线势 2.书和画的构成美,同托於线势 的流荡和生动. 3.书法的运笔结体,为绘画之不 3.书法的运笔结体,为绘画之不 可缺的工夫.
一.礼乐一体,诗画同源.
六艺: 六艺:






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为首,二者并为一体 道德感化 礼乐一体 政治教化 乐在古代包括:诗歌,舞蹈,传说和戏剧 中国艺术互相融合 如曹植《洛神赋》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目录
一.礼乐一体,诗画同源.
礼 + 乐
有礼必有乐
婚礼
诗中有画境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中国艺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传统与精神,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它从世界艺术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同时又给世界艺术以影响,为西方艺术家所推崇。

瞧一瞧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她们与探险家们的论述就十分清楚了。

毕加索、马蒂斯从非洲的原始艺术中获得灵感,却从中国文人画中吸取了线条的营养。

罗丹的大弟子普落特尔,她家的会客室里陈列着中国北魏时期的两个雕塑品。

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说过,眼睛不要再往希腊瞧,应该向东方。

这说明西方绘画大师十分推崇中国的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

中世纪来中国旅行的摩洛尔旅行家伊本.拔都塔在记叙自己经历三年的亚非各地旅行的见闻时,也对中国的绘画大加赞扬。

她说:「中国就是全人类中手艺最高明的与最有鉴赏力的人民……至于绘画,确实没有一个民族——不管就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能赶得上中国人。

她们在美术上的才能就是非凡的。

」马可.波罗赞扬时说,「金碧辉煌」的中国宫庭,充满了珠光宝气,「所绘壁画,龙翔凤舞,车骑百戏,珍禽异兽,战事耕作,无奇不有」。

中国的雕刻、园林艺术也受到人们的赞扬。

秦兵马俑的发掘,轰动了世界,赢得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文明与人类智慧的奇迹」。

马可.波罗与明清以来的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园林风光介绍到欧洲以后,曾引起欧洲人的极大兴趣,很多人企图在欧洲仿造中国园林,但就是都未成功。

当今欧洲人对中国园林的了解与欣赏又进入一个更高层次,不少人在研究中国的园林。

这一切说明,中国的艺术已经超越了东方的界限,而具有世界性的魅力。

中国的艺术为甚么具有这种世界性永恒的魅力呢?这就是因为中国艺术的魅力来自于它的传统与精神。

这种传统与精神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使中国的艺术经久不衰,永放异彩。

中国艺术精神渗透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既涉及到古典哲学、美学与宗教,又涉及意境、气韵、神似等问题。

只有在广阔的背景上来研究与探讨它,才能展示中国艺术精神之博大与精深,才能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精神的特征。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摘要:纵观历史,人们在创造劳动工具的同时创造了艺术,她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是亿万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以题材的丰富性,时空的永恒性,材质的原发性,内蕴的含蓄性等艺术精神为现在的民间艺术色彩更为多样化,更能体现民间质朴的精神。

民间艺术色彩一般用和各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有关,包含了很多地方文化特色。

一般色彩比较艳丽,情感表达浓郁。

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色彩的不同与变化体现的艺术精神是不变的。

关键词:历史色彩寓意精神Abstract: throughout history, people in the creation of the tools at the same time, create the art, they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Folk art is laborer for their own life and the aesthetic demand of art created, it is the millions of folk art creation. Folk art to the richness of subject matter, the space and time the immutability, material of primary, combine the implicit language art spirit as of now, folk art colour more diverse, more can reflect the spirit of the plain folk. Folk art colour general use and life all over the habits, lo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ustoms and relevant, contains a lot of local culture. General colour is more gorgeous,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full-bodied. And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olour changes embody and art spirit is constant. Keywords: history colour moral spirit引言:民间艺术是不可忽略的艺术,她们每一种的色彩搭配都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活跃人们的视野。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名家之言
沈括: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 也 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苏东坡画朱竹,关键在於体现竹子的精神 元代倪云林: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 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明代八大山人朱耷的飞禽走兽
朱耷的画的特色
朱耷,又称八大山人,别号甚多.为明宁王 朱权后裔.明亡后,剃度为僧.其花鸟画尤 多有象徵寓意,藉以发泄内心抑郁.山水学 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惟脱去明丽幽 雅而代之以荒寂枯冷.为「四僧」之一. 荷花水凫图 画笔法渊源自林良,陈淳,徐渭等水墨写意 风格.画荷花茎叶率意奔放,用笔雄健泼辣, 自成一家.绘水凫瞠目作怒瞪状,为一贯朱 耷画禽鱼的常见手法,似表达其心内对时局 之不满.另以大片留白表现水塘,作平衡整 体之构图和给予观者幻想之空间.
中国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过程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传统 精神 吸收世界艺术的养分 又影响世界的艺术发展
著名外国艺术家的意见
毕加索和马蒂斯从非洲的原始艺术中获 得灵感
普落特尔的会客室内陈列 著中国北魏时期的两个雕 塑品 佛教艺术传入中国 北魏的造像,深受汉文化 的感染,一反过去雄伟豪 放的风格,而以温文儒雅, 秀丽窈窕的气质著称.
园林பைடு நூலகம்术
和诗文,绘画等文学艺 术紧密结合 园林中有诗情画意 诗文中也有园林的题材 杜甫的"名园依绿水, 野竹上青霄"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大明湖的对联
物我一体,崇尚自然
中国古典的哲学精神强调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们顺应自然 崇尚自然 孔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庄子: 天地有大美
狭义的艺术
相当於英文的FINE ARTS
广义的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

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

01
近现代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了西方艺术元素,呈现出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02
当代书法在创新的同时,也注重 对传统的挖掘和传承,涌现出许 多优秀的书法家和作品。
02
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
笔画的力度与节奏
笔画力度
书法家通过笔画的力度表现出文字的气势和生命力。有力的笔画能够展现出文 字的力量感和雄浑气势,而轻柔的笔画则表现出文字的柔和与优美。
变化之美
书法家在结字造型中注重变化,避免单调和重复。通过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 、正斜等变化,以及结构上的错落有致,使文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章法的布局与意境
布局之美
章法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 行之间的排列等。书法家通过巧妙的布局,使作品整体上呈 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数字媒体与在线教育
随着数字媒体和在线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海外学习者通过在线平 台学习中国书法,获取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
中国书法在国际艺术市场的地位与价值
收藏家与投资者群体
中国书法在国际艺术市场上拥有一定规模的收藏家和投资 者群体,他们对书法作品的收藏、投资和拍卖活动推动了 市场的发展。
拍卖纪录与价格水平
中国书法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纪录和价格水平不断攀 升,凸显了其艺术价值和市场地位。
国际艺术机构与博物馆收藏
许多国际艺术机构和博物馆将中国书法作品纳入其收藏体 系中,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国际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仁义礼智信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书法艺术则通过字形和笔墨表现 出作者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书法艺术则通过作品表现出 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1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书画诗歌之中。

其实音乐或者书画只是古人用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从而他们的艺术精神就隐藏在里面。

古代的音乐,也就是礼乐,在孔子的改良传承后,最终起了一种教化的作用。

孔子的艺术精神是做到“美”与“善”的统一;而孟子的艺术精神是做到“仁”与“乐”的统一。

总结起来说,儒家的艺术精神就是由一人之修养而通于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从艺术精神里抽出来的精髓。

根据《乐记》记载,构成音乐三要素是“诗”,“歌”,“舞”。

这三个基本要素,是不借助于自身之外客观事物就可以成立。

有了这三种要素,就能借乐器以文之。

同时,乐三种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是从人生命根源流出来,且具有明确节奏。

但乐器是通过配合这种节奏而发生作用,从而激发或者引导处藏于人生命中艺术精神。

人人都有艺术精神,但有人只是“表出”,有人是“表现”。

这就是个人艺术精神层次不同,有人只是享受这种精神,有人是在创造自己这种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其实也就是美学,美的精神。

这是一条走不完的路,你需要在美的这条路上一边欣赏,一边开发你的艺术精神。

这条路有两个站,心斋和坐忘,达到这两者的历程,就是达到美的终点站的历程。

心斋,就是内心纯粹,无欲无求,我们需要有着这么一颗空灵的心去探索我们的艺术精神。

坐忘,就是摒弃周围环境的一切无关事务,做到只有用纯粹的意识去思考事物。

两者要求做到虚,静,明。

心斋是指内在的要求,坐忘是外在的条件,两者组合完成艺术精神的要求。

其中,心斋之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说到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的是书法绘画。

而书画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艺术精神的气息。

书画讲究的是气韵,在古人看来,光是气韵生动一词,就能穷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谊了。

简单点说,气韵是评判一副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气韵生动可体现这幅作品有艺术精神;而缺乏气韵则会马上使人觉得这作品水平不到位,体现不出艺术精神。

第二章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全文5篇)

第二章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全文5篇)

第二章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全文5篇)第一篇:第二章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第二章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2.理解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精神内涵;3.了解中国文化与艺术各个发展历程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贯穿在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从史、道、太极图、龙四个方面入手对中国文化与艺术进行研究。

作为中国文化坐标的史,从人类文明史的演进和中国文化的定位两方面进行讲述。

中国文化就是在轴心时代定型的不同于世界各大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这种文化在整个轴心时期的两千多年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绽放出了特殊的光彩,并在现代文化时期以特有方式回应西方的挑战,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现代性时代。

中国文化字徽的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解了道字及其关联字之网,就基本理解了中国文化。

然后对道是什么进行回答。

中国文化图符的太极图,引出太极图是中国的天道是一个无穷循环的圆。

其循环是由阴阳互动所推动以及太极图的含蕴就是道。

中国文化象征龙的四方面性质,统帅一切动物的变异性、统合三界的圆转性宽广的包容性、众动物的最高级性。

2.远古嬗变首先从原始具体艺术作品入手来研究原始艺术的核心礼和礼的四个方面以及原始艺术的嬗变的问题。

然后按原始艺术的发展顺序从原始纹身到朝廷冕服开始深入探讨了朝廷冕服体系的三大美学特征的问题,顺之研究彩陶文化,再到青铜文化又深入研究了饕餮形象的内涵。

最后从建筑、音乐以及诗经方面来进行阐述。

礼:原始艺术的核心。

中国原始仪式(礼)的四个方面,正好有四个古文字,礼(行礼之器)、文(行礼之人)、乐(行礼过程)、中(行礼地点)来作本质性的表征。

朝廷冕服体系的三大美学特征1.服饰本质原则要求服饰能对自然人体加工修饰,这就决定了中国服饰的宽大性,宽大才能缠身掩盖人的自然形体,而具有自由变幻的功能。

2.符号区分原则决定了色彩、图案、佩饰在服饰中的重要性,只有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才能把等级和本质不同的人直观而清楚地区分开来。

论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作品

论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作品

作品编号:CA001《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作品》1.引言我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本文将围绕我国传统艺术精神展开讨论,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作品的魅力。

2.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涵我国传统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

它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审美境界的追求,是一种秉持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综合体现。

3.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主要特征我国传统艺术精神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

传统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形神兼备,力求表现出内在的精神追求,同时在内容上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个体情感的表达和塑造。

4.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代表性我国传统艺术作品多种多样,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门类。

其中,唐代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的《白描富春山居图》等绘画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代表作品,展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内涵。

5.个人观点和理解我深信我国传统艺术精神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艺术作品可以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艺术精神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6.总结我国传统艺术精神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形式呈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艺术精神,可以丰富个人内在世界,提升审美情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交流和共生发展。

结语: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精神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艺术的窗口,使其受益终身。

以上内容为知识文章的格式,并对主题文字进行了多次提及,同时对我国传统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探讨。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有需要,我可以根据您的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

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涵是深远的,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更是一种秉持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综合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中国艺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传统和精神,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它从世界艺术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同时又给世界艺术以影响,为西方艺术家所推崇。

看一看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他们和探险家们的论述就十分清楚了。

毕加索、马蒂斯从非洲的原始艺术中获得灵感,却从中国文人画中吸取了线条的营养。

罗丹的大弟子普落特尔,他家的会客室里陈列着中国北魏时期的两个雕塑品。

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说过,眼睛不要再往希腊看,应该向东方。

这说明西方绘画大师十分推崇中国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

中世纪来中国旅行的摩洛尔旅行家伊本.拔都塔在记叙自己经历三年的亚非各地旅行的见闻时,也对中国的绘画大加赞扬。

他说:「中国是全人类中手艺最高明的和最有鉴赏力的人民……至于绘画,确实没有一个民族——不管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能赶得上中国人。

他们在美术上的才能是非凡的。

」马可.波罗赞扬时说,「金碧辉煌」的中国宫庭,充满了珠光宝气,「所绘壁画,龙翔凤舞,车骑百戏,珍禽异兽,战事耕作,无奇不有」。

中国的雕刻、园林艺术也受到人们的赞扬。

秦兵马俑的发掘,轰动了世界,赢得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文明和人类智慧的奇迹」。

马可.波罗和明清以来的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园林风光介绍到欧洲以后,曾引起欧洲人的极大兴趣,很多人企图在欧洲仿造中国园林,但是都未成功。

当今欧洲人对中国园林的了解和欣赏又进入一个更高层次,不少人在研究中国的园林。

这一切说明,中国的艺术已经超越了东方的界限,而具有世界性的魅力。

中国的艺术为甚么具有这种世界性永恒的魅力呢?这是因为中国艺术的魅力来自于它的传统和精神。

这种传统和精神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使中国的艺术经久不衰,永放异彩。

中国艺术精神渗透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既涉及到古典哲学、美学和宗教,又涉及意境、气韵、神似等问题。

只有在广阔的背景上来研究和探讨它,才能展示中国艺术精神之博大与精深,才能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精神的特征。

礼乐一体,诗画同源在中国,艺术传统早就受到重视。

古代的「艺术」的「艺」有「艺术」和「技艺」两种涵义。

诗人、艺术家和手工业者一样,都被称为操「技艺」的匠人。

中国古代教育以「六艺」为主要内容。

这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居首位,两者并为一体。

有礼必有乐,乐附于礼,而乐在诸多艺术种类中独居至尊地位,是各种类艺术的总称。

这与儒学推崇「乐」有关系。

历代儒学家都把「乐」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乐在艺术领域和社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的乐除了声乐、器乐外,还包括诗歌、舞蹈、传说和雏形戏剧。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无所措手足。

」可见,孔子是十分重视音乐的,他把「乐」看作人们修身成仁和兴邦治国的根本。

孟子、荀子也很重视「乐」的作用。

荀子的《乐论》专门论述了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

认为乐「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可以使「民和」、「民齐」、「兵劲城固」。

《礼记》中的《乐记》也专门论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美感、音乐的作用以及乐与礼的关系,是孔门有关音乐理论的总结。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乐,并把乐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

整个封建社会可以说是礼必有乐,无乐不成的社会。

著名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原来都是乐的歌词,而不是文学作品。

这种礼乐一体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点。

在西方,音乐既不从属于礼,更不从属于法,而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是互相影响,融为一体的,艺术精神是相互渗透的。

古代的乐,是音乐、舞蹈、诗歌的综合艺术。

诗经三百篇可以朗诵,也可以弦弹、歌唱和舞蹈。

其后历代诗词既可以配曲演唱,也可以翩翩起舞。

同一时期,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观念,在绘画、书法、音乐和雕塑中可以找到呼应,反之也是如此。

晋朝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风格和陶渊明诗的风格、《世说新语》中的风格是一脉相通的。

汉唐以后,诗画的艺术精神、美学观念也是相近的,两者结合得很紧密,在抒情、达意、畅神、求趣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巧妙地把诗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创造了诗、画结合的杰出范例。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又是著名的大诗人。

他对中国的山水画和诗歌的发展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他的诗歌艺术成就同他在山水画方面的造诣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他是我国古代诗画结合的典型。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阁》中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是指诗的意境鲜明如画;画中有诗,是说画中有诗一般的意境美。

有人形容诗是无颜色的画,画是有颜色的诗,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诗还是画,都描写一种意境,抒发一种感情,二者同属于艺术范畴,基本精神也有相通之处。

中国把诗与画,直接融入于一个画面之内,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也有别于西方艺术,因此,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题画诗。

这些题画诗,也颇有特色。

题画诗是咏叹画的意境,诗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也构成画的一部份,这是诗画的融合。

唐代的题画诗十分盛行。

以诗咏画,以诗意发挥画意,进而以诗境开扩画境,诗画结合,画的意境可以直接来自诗人的想象和感情。

杜甫的题画诗尤为精彩。

王渔洋《蚕尾集》中说:「六朝以来,题画诗绝罕见。

盛唐如李白辈,间一为之,拙劣不工……杜子美始创为画松、画马、画鹰、画山水诸大篇,搜奇抉奥,补笔造化……子美创始之功伟矣。

」《杜工部集》中有题画诗十八首,这些题画诗很深刻地将绘画的艺术效果描述出来了,说明杜甫的诗心和画意是相映成趣的,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早就有「书画同源」,「书与画一耳」的观点。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绘画是以自然客体为表现对象的,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书法和绘画都是使用毛笔这一重要工具,进行线条造型创造的,讲究「笔墨情趣」,两者审美观点是一致的。

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和诗文、绘画等文学艺术紧密结合,园林中有诗情画意,绘画中有园林佳景,诗文中也常常描写园林,杜甫的「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两句诗所描绘的园林佳景,不可胜数。

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就是以皇家园林为题材的。

赋中描绘了秦汉上林苑中宫殿廊轩的壮丽,刻画了山水川流的气势,记叙了苑中奇珍异兽、奇花名果以及宴乐狩猎等活动。

根据园林的格局、山石水草的刻意点缀及其风格,人们把江南私家园林比做诗词,把皇家园林比做汉赋,是十分形象的比喻。

中国园林中的迭石盆景的假山设计和构思,也是从山水画中受到启迪,在造园史上留下不少山水画家的迭石盆景作品。

由此可见,中国的绘画、诗文、园林艺术三者是互相影响的,相得益彰。

有人分析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时说道,中国的文化讲合,西方的文化讲分,是不无道理的。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中,礼乐一体,书画同源,诗画一家,文史哲自古难分,绘画、书法、雕刻、园林等艺术精神有相通的地方,互相影响;而在西方文化中,乐舞独立,诗画无关,文史哲各自为独立的学科,甚至歌剧和话剧也各自分野。

为甚么中国艺术具有这种融合性和相通性呢?这是因为中国各类艺术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讲意境、情趣,而情趣来自艺术家和观赏者的内心,心只有一处,所以只能是合,不能分;而西方艺术精神讲理、讲形,而理与形这二者都属于物的范畴,物具万象,所以必然是分,互不联系。

物我一体,崇尚自然中国古典的哲学精神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顺应自然,崇尚自然。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所谓的「道」即指艺术精神,艺术精神来自自然。

庄子认为道是「美」,天地是「美」的,并明确指出「天地有大美」,美的效果必然是乐。

山大美、至美产生的乐为「至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至乐、天乐的主要内容是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建立自由的精神王国,是艺术精神的最高体现,而这种精神来自自然。

他是十分推崇无为自然美的。

老庄这种思想到了魏晋时期,形成玄学,就更为发展了,并开始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玄学家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看法,认为道合自然,名教本于自然。

除了使人的自身成为美的对象以外,更使山水竹等自然景物,都成为美的对象,这样就把人类社会的美与自然的美统一了起来。

中国山水画到宋元时期已发展到高峰,十分注意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感情上也相互交流。

北宋山水画以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为特色,使山水画富有深厚的意味。

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代表作《奚山秋霁》表现秋雨晴后的自然景色,创造出一种优美壮阔的意境,把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融为一体,和谐而又统一,给人以美的感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风格颇为独特。

它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集了社会艺术美的精华。

当我们漫步于园林,眼前展现的是美丽的天然图画,所感受到的是活的艺术形象,是大自然美的缩影。

园林中的借山借景的艺术手法,可以使观赏者产生一种辽阔的视野,这种辽阔也包含人和自然的和谐而又统一。

绘画是画家对客观景物的描绘,有一个「物」与「我」的关系问题。

最早提到绘画中的这个问题是东晋画家顾恺之。

他在《画论》中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写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这里的「迁想」,即想象力,指画家在构思的时候,必须迁移自己的思想,深刻地认识世界,进行选择,才能有所「妙得」,从而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捕捉对象的本质及对象之神。

中国第一个论述山水画的宗炳说得更为清楚。

他说:「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应同,心亦俱会。

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这里的「应目会心」,即要把握住神。

唐代张璪把这种思想具体化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指大自然,「心源」是指画家的内心活动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即绘画艺术创作要以自然为对象,通过作品的创作,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表现到画面上来,把客观世界的「物」与画家主观精神的「心」有机地统一起来。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在《画语录.山川章》中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他以此来说明,画家在认识自然山水美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关系的变化。

当画家直面客观的山川景物时,通过主观情思的感受、理解,典型、集中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即达到「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物我同化,才能创造出感人的生动的艺术象形。

注重意境,追求情趣中国艺术十分重视意境,追求情趣。

不论绘画、书法,还是雕刻、建筑、园林都是如此。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指艺术家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体验感受中,产生了某种思想感情,通过特殊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塑造,把这种思想感情充份表现出来,于是在画面上产生一种动人境界,这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是艺术家与自然相近而又相融的精神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