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物理全册 22.2核能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来源、核反应的类型及其应用。
2.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核反应中的体现,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核能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掌握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出问题:核能是什么?它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有何不同?核能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核能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核的结构,核能的定义,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类型的核反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归纳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强调核能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核辐射防护。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析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核能的计算方法:介绍核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核能的优缺点:分析核能在发电、医疗等领域的优点,以及核事故、核废料处理等缺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设计理念】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

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就是核能。

通过列数据,举例子,对比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录像了解核聚变的知识。

最后,组织学生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核能。

知道核力,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能简单描述核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要求: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究聚变的人工控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落后,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顺利启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至今仍在继续工作中。

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2节《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2节《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核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1.引入板书:核能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

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

提出其注意:(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人教版)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核能学习目标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自主探究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

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

合作探究一、核能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原子、原子核结构的知识?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0“核能”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在核外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原子核十分牢固。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会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核能。

二、裂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裂变”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探究实验: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根火柴后,观察会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类比想象: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反应。

思考讨论: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

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提出问题:裂变应用有哪些?这些应用的区别是什么?三、聚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2“聚变”和“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学习有关知识。

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氢弹利用的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提出问题:什么是核废料?核废料有什么危害?如何处理核废料?课堂检测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原子核不能再分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A.原子核B.分子c.地球D.太阳关于裂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裂变过程中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B.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c.裂变目前已经商业化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如图所示是一种核反应的过程,这种反应的原理可用于制造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普通炮弹启动铀235核裂变反应的粒子是A.质子B.中子c.原子D.原子核现代的大型舰艇及航空母舰常以核反应堆为动力,其目的是A.利用核裂变的巨大威力B.利用核裂变提供的巨大能量c.核反应堆在使用上比使用化石燃料更安全D.利用它发射核武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制成了原子弹,从而实现了用人工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B.较大的核裂变时放出能量,则聚变时肯定要吸收能量c.较小的核聚变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进行D.氢弹是利用较小的核聚变制成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小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核能利用中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核能的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话题引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观点,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核能相关新闻和事件有所关注,但可能对核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核能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核能知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涵盖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方面。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知识点。
2.强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紧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核能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核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视频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核能的概念、分类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核能。

人教版九下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下物理22.2核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下物理22.2 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的不同类型,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同样也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4. 核能的安全问题:核能在提供巨大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如核泄漏、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因此,核能的发展和利用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管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掌握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 了解核能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难点:核能安全问题的理解和应对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实际应用。

2. 知识点讲解:(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核能的定义,同时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以及核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3) 核能的安全问题:讲解核泄漏、核废料处理等安全问题,强调核能利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例题,讲解核能的相关计算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巨大能量。

核聚变: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释放巨大能量。

核能的利用:核反应堆、电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案

二、核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教学重难点1.核裂变、核聚变。

2.核裂变、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课件展示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1.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引导: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生: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利用了核能。

方案二:情境引入介绍材料:威力巨大的原子弹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死亡,失踪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亡,失踪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推进新课一、原子原子核学生阅读课本第151页第一段,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知识。

问题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2:原子有多大?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带电情况如何?问题3: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的情况是怎样的?二、核能讲述: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使学生明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这两种主要形式。

三、裂变介绍: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九年级物理全 册 第22章 第2节 核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 册 第22章 第2节 核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2.2核能一、教学目标:(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二、教学过程: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三、简单课前练习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四、深入分析:⑴核能非常巨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⑵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同时释放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种现象称为铀核的链式反应.这种反应若不加以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将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就是利用这种情况.⑶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17—2一3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2.2核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2.2核能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关注可持续发展,明白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3.通过了解我国核能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展开辩论等方式,深入探讨核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加深对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
5.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本节课结合我国核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核能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讨论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话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播放核能利用的宣传片、虚拟实验室模拟核反应堆运行等创新的情景创设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核能的魅力和应用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核能的优缺点、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等话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国际核能领域的最新动态,理解核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策略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2节 核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2节 核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核能教学目的:本节内容也是新课程新增的知识,以前的中考中没有出现过。

按照中考新考纲的要求,主要是要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教学过程:怎样认识核电站?答:核电站与其他类的发电厂(如火力发电厂)的不同点,仅仅是汽轮发电机所用蒸汽产生的方法、“烧”的燃料不同而已。

核电站“烧”的核燃料,是只有小手指的31大小的核燃料芯块,而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就相当于10t 优质煤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

反应堆工作时释放出大量的内能使水汽化,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实现了核能向电能的转化,这就是核电站的作用。

问: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爆炸吗?答: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应用链式反应将核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不同的是:原子弹对链式反应过程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而核电站重的核反应堆是使链式反应在人工控制下缓慢地进行的。

核电站的核燃料重有效成分有铀-235,铀-235同样也是原子弹中的核炸药,那么核电站会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呢?不必担心,绝没有这种可能性![来源]核电站的核燃料中铀-235的含量约为3%,而原子弹中核炸药中的铀-235含量高达90%以上,正像啤酒和白酒都含有酒精,白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点燃,而啤酒则因酒精含量低却不能点燃一样。

应该看到,原子弹是一项高科技产品,形成核爆炸有非常严格的条件。

原子弹必须用高浓度的铀-235或钚-239作核装料,并以一套精密复杂的系统引爆高能烈性炸药,利用爆炸力在瞬间精确地改变核装料的形状或位置,才能形成不可控制的链式裂变反应,发生核爆炸。

这种苛刻的条件,在核电站里是不可能有的。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压水型反应堆的设计原理就具有内在安全的特性,更何况核反应堆还有多重的安全保护系统,确保反应堆不会失控。

教学内容:核能的本质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第二节核能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1.2过程与方法3.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核裂变的过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5.采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核能和利用和危害。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2 教学难点裂变和聚变。

3 专家建议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4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5 教学用具多媒体以及一些视频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问】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生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目的】让学生对核能产生兴趣。

6.2 新知介绍1.核能【师问】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2)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3)【师总结】①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②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4 )【师问】请你说说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生答】原子结构很小,由质子和中子一样,就像平时看的鸡蛋一样。

5)【师总结】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裂变质量较小的核;一种是由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

这两种原子核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2核能(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煤、石油、天然气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原子、原子核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三、利用多媒体探究核能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

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

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

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2.2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2.2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2.2 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20章第3节“核能”。

本节主要介绍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以及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具体内容包括:1. 核能的概念:通过引入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解释核能的产生过程。

2. 核反应的类型: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并介绍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3.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能发电的优势,同时阐述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 核能的优势:从环保、能量密度等方面阐述核能相比传统能源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概念,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应用。

2. 认识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优势,了解核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核能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及核能的利用。

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核电站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应用。

2. 核能的概念:讲解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过程,阐述核能的产生原理。

3. 核反应的类型: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举例说明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4.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阐述核能发电的优势。

5. 核能的优势:从环保、能量密度等方面分析核能相比传统能源的优点。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核能1. 概念:原子核裂变和聚变产生的能量。

2. 类型:核裂变:可控链式反应,如核电站。

核聚变:不可控,如太阳。

3. 利用:核电站,核能发电。

4. 优势:环保、能量密度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课本内容,简述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2. 答案:(1) 核裂变是可控链式反应,如核电站;核聚变是不可控,如太阳。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二、核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教学重难点1.核裂变、核聚变。

2.核裂变、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课件展示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1.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引导: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生: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利用了核能。

方案二:情境引入介绍材料:威力巨大的原子弹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死亡,失踪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亡,失踪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推进新课一、原子原子核学生阅读课本第151页第一段,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知识。

问题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2:原子有多大?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带电情况如何?问题3: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的情况是怎样的?二、核能讲述: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使学生明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这两种主要形式。

三、裂变介绍: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核能的特点、优缺点,以及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从而培养学生对核能的正确认识和态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优缺点以及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难点:核能的优缺点以及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核能发电厂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能发电的基本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核能的定义: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改变,新的原子核和粒子的过程。

(3)核能的释放: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方式进行。

3.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装置。

它主要由核燃料、控制棒、冷却剂和发电设备等组成。

核燃料在反应堆中发生裂变,释放出能量,通过冷却剂将热量传递给发电设备,产生电能。

4. 核能的优缺点:优点:核能发电的效率高,燃料体积小,运输方便,发电成本较低。

缺点:核能发电会产生放射性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核事故的风险较高。

5. 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1)安全性:核反应堆的设计和运行要遵循严格的安全规程,确保核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2)环保性:核能发电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核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可以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核能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 第2节 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 第2节 核能教学设计

第2节 核能 【新课推进】一、核能过渡设问: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以水分子为例,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学生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通俗描绘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

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宏大的能量,即核能。

通过列数据、举例子、比照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录像理解核聚变的知识。

最后,组织学生阅读“STS ——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核能〞是一个集战争、科学、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关系、人类环境甚至人类社会、人们心理于一体的主题,学习和探究的价值较高。

搜集、挑选、整合网络资源甚至进展网络探究,对学习掌握核能知识和形成正确的能源观大有裨益。

1.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理解原子、原子核的构造。

3.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重难点处理 重点:核能的由来及优点和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

本块内容在学生头脑里是一个空白,建议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同时要贯彻通俗性原那么,讲解不宜过深,尽可能采用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裂变和聚变的概念。

这局部内容比拟抽象,建议老师利用画简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裂变和聚变,假设条件允许,还可以做“模拟链式反响〞的实验来加深理解,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点拨探究归纳: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过渡设问:什么是核能?核能是怎样产生的?多媒体展示图片:探究归纳: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互相结合时,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二、裂变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核裂变。

过渡设问:发生核裂变的条件是什么呢?归纳: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过渡设问:外界中子停顿轰击,裂变是否也就停顿了?多媒体展示图片:火柴模拟链式反响。

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链式反响。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优秀教案设计(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优秀教案设计(物理教案)

第二节核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及核反应堆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2.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学生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教学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火柴幸存者辐射病【过渡语】同学们观看刚才的图片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动手实验】用火柴模拟类比链式反应,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原子核的裂变【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就【板书设计】§22.2核能一、核能1、定义: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二、裂变1、可控链式反应:核反应堆2、不可控链式反应:原子弹三、聚变制造氢弹【附件1】【教学反思】一、教案中的亮点;1、历史故事视频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结合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介绍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核电站的利用,让学生认识到认识到科技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利用核能是一面双刃剑。

二、教案中的不足:1.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第2节 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第2节 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我始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孩子们性格、习惯、思维方式的塑造。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注重了活动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旨在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核能安全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难点:核能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核能模型、核能安全宣传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核能发电站的模型,让孩子们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详细讲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利用方式。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观察核能模型的运行原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 互动交流: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核能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5. 核能安全知识讲解:通过宣传资料,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核能安全知识。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孩子们通过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对于核能的学习心得,同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关注和了解核能的利用和发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难点:核能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成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核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
2.学生针对话题展开讨论,整理出核能的优点(如能量密度高、低碳排放等)和缺点(如放射性污染、核事故风险等)。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核能安全利用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核能发电过程的描述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a.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b.如何安全利用核能,防范放射性污染;
c.核能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5.组织一次小组讨论,围绕以下话题展开:
a.核能安全与环保的权衡;
b.我国核能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c.如何提高公众对核能的认知和接受度。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作业质量。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通过作业的完成,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巩固核能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核能的相关习题,特别是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题,以检验自己对核能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针对核能的优缺点,设计一份问卷调查,了解周围人对核能的看法和态度,要求不少于10个问题,并尽量涵盖各个方面。完成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简要报告。
4.结合课堂所学,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5.通过本章节的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核反应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参观核电站模型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核能发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2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课教学
1.原子、原子核
让学生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了解原子的结构.
【教师讲解】原子组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组成原子的则是更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量较小的核外电子围绕着原子核高速转动,组成原子核的是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之间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结合在一起.
课中作业



核能
【思考】核能是怎么来的?
【教师讲解】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由于强大的核力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将它们分裂开或者重新组合,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1 kg铀完全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超过
2 000 t无烟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
能量,1 kg氢完全聚变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 000 t无烟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如果人类完全掌握了核能的使用技术,就可以说掌握了通向无穷能源宝库的金钥匙.
3.核裂变
【教师演示】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所发生的情况.
【想想议议】如果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能使原子核分裂开,发生裂变现象.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找到通过点燃一根火柴使很多火柴不断点燃的办法吗?那么怎样才能使原子核的裂变也不断继续下去呢?(展示图片如下图所示).
【教师讲解】如果用一个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使原子核发生裂变,且裂变的同时还能释放出中子,这些中子又可以继续使其他的原子核裂变,这样就可以使核裂变继续下去了,如: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就可以放出二至三个中子,它们又可以引起其他铀核的裂变,再放出几个中子,再引起裂变……这样,只要有一个核发生了裂变,就可以引起一连串的裂变,并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链式反应.(如图所示)
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已成功地应用到核潜艇、核电站等装置.
课中作业
环节三
核聚变
请学生观看我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录像.
【思考】同学们观察到是原子弹还是氢弹的威力更大、释放的能量更多?那么氢弹是怎样产生大量的能量呢?
【教师讲解】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如图氘核、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释放出核能.
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它是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核武器.,由于核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氢弹要通过原子弹的爆炸产生的高温来引爆.
课堂小结
1.裂变:核物理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2.聚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4.有关核反应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是进行聚变而获得核能的一种装置
B.核反应堆是进行裂变,且不加控制而获得核能的一种装置
C.核反应堆是控制链式反应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的装置
D.核反应堆是控制轻核聚变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的装置
答案 C
5.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答案 C
6.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电的优点是安全、清洁、无废料
C.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人工控制核聚变技术
D.原子弹具有巨大的破坏性,无其他危害
答案 C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