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过程;3.理解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过程。
三、教学难点1.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细胞培养皿、生理盐水等;3.教学实验设计方案。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结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思考细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约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详细解释每个结构的功能。
3.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过程(约20分钟)讲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讲解过程中,结合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4.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约20分钟)讲解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对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让学生感受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实验设计与操作(约4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实验设计包括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不同pH值下的细胞活性等。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了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培养了实验技能和观察力,提高了对细胞生活环境的认识。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2. 理解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3. 掌握细胞生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生活的环境;2. 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3. 细胞生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习到了什么内容?2. 引导思考:我们知道,人类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那么细胞也是如此吗?B. 提出问题(10分钟)1. 提问:细胞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正常生存?2.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下来。
3. 整理讨论结果,列出关键点。
C. 学习新知(20分钟)1. 介绍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温度、pH值、水分等因素。
2. 分析不同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3. 讲解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D. 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1:探究温度对细胞的影响。
a. 实验步骤:将细胞培养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b. 实验结果:记录下不同温度下的细胞生长情况,并分析原因。
2. 实验2:探究pH值对细胞的影响。
a. 实验步骤:将细胞培养在不同pH值的培养液中,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b. 实验结果:记录下不同pH值下的细胞生长情况,并分析原因。
E. 拓展应用(10分钟)1. 分组讨论,探究其他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如氧气浓度、营养物质等;2. 讨论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F. 总结归纳(5分钟)1. 综合讲解各种环境因素对细胞和人体健康的影响;2. 强调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描述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2. 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对细胞和人体健康的影响;3. 学生能够正确提出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2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策略1.关于章节引入的设计任何一堂课,引言的设计都至关重要。
好的开头不仅使学生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上好本节课奠定基础。
“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课,这节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题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
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由于本章内容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也可以考虑从人类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入手来引入。
节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若有条件,可以出示装有血液(离心后)和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代替图片,这样的情景更为直观和真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有关人体内环境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血浆实物,或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曾经做过的观察活动;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 示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1图2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3.若将图1 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生活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提示和补充:1.血细胞和草履虫;血浆和水环境;2.血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草履虫可以;3.吸水涨破。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单细胞的草履虫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提示:草履虫通过胞口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胞肛把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之中。
过渡: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新知讲解】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从简单的问题出发,《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
”那男人是不是水做的呢?学生容易答出男人也是水做的,因为在必修一学习过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进而展示资料: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的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引出体液的概念。
1.体液: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2.体液的组成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者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而是设置更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会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图1-1,思考问题:①细胞内液多还是细胞外液多?②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哪里?③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哪里?提示: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外液。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生活环境。
2. 让学生掌握细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生活环境介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如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等。
2. 细胞膜的功能介绍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如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
3. 细胞膜的维护讲解细胞膜的清洁和修复机制,如细胞膜的自我更新、抗氧化物质的作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难点:细胞膜的清洁和修复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
3. 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胞的生活环境。
2. 讲解细胞的生活环境:介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如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等。
3. 讲解细胞膜的功能:介绍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如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
4. 讲解细胞膜的维护:讲解细胞膜的清洁和修复机制,如细胞膜的自我更新、抗氧化物质的作用等。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膜功能受损时,对细胞生活的影响。
6.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细胞膜功能和维护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细胞生活环境。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总结细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六、教学活动:1.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七、课堂拓展:1. 介绍细胞膜在其他生物体中的相似结构和功能。
2. 探讨细胞膜研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生物芯片、基因治疗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重要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生命观念)2.以氧气、二氧化碳、养料和废物为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生命观念(生命观念)3.通过对血浆成分表分析,对血浆和细胞外液本质有初步了解(科学思维)4.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了基础性了解,但学习间隔时间长,记忆较为有模糊。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用图片等搭建桥梁帮学生回顾。
其次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教师可以搭建一些供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
四、教学过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资料分析】红细胞在体外必须特定溶液中才能保持活性,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
教师引导分析:什么是渗透压?渗透压大小与什么物质有关?除温度和渗透压外,内环境还有什么理化性质?介绍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正常范围和影响因素【资料分析】展示运动前后,血浆PH变化情况。
分析:正常人血浆的PH范围,PH值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联系生活】解释生活实例:如输液时为什么用生理盐水?营养不良时人容易浮肿?腹泻时要补充淡盐水?【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P6思考题教师总结,重点分析:以动画形式展示营养物质、废物、氧气、二氧化碳等如何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同时辅助以人体系统结构模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完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式图。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归纳完成物质交换模式图。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使用模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及调节机制。
2. 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讲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讲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及调节机制。
利用模型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4.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绘制内环境稳态的模型图,加深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
2. 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其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 利用模型图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概念和调节机制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内环境稳态模型图。
2. 相关实例分析材料。
3. 小组讨论指导手册。
九、教学拓展1. 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内环境稳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2.掌握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3.掌握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2.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教学难点】1.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机理及其重要性2.如何在实验中观察细胞所处环境【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2.实验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教学内容】一.概念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细胞内外环境,对细胞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环境: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是细胞内液态环境,细胞核内包含染色体等遗传物质。
细胞外环境:包括细胞外质,细胞在外部介质中生存。
二.细胞内环境1.细胞质①水:细胞质中水占80%~90% ,水的重要性是整个细胞环境最基础的质量基础。
②溶酶体:细胞内一种包含多种酶的空泡,可以吞噬和分解有害物质。
③核糖体:细胞内一种质体,它对细胞的物质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线粒体:细胞内生命活动重要场所之一,被视为细胞“发电站”。
2.细胞核细胞核内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细胞外环境1.细胞外液珠:由于各细胞膜的存在,细胞外液环境被分成细胞外液珠和负电位珠。
2.细胞外负电位环境:由于细胞负离子的存在,细胞外环境呈现出负电位环境。
3.细胞间隙液:成为细胞体积的一半或以上,与细胞外液珠、细胞外负电位环境隔开。
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维持细胞生存的重要条件。
其中,物质的进出通过细胞膜进行。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①扩散作用:分为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扩散。
②特殊通道作用:由膜蛋白质通道介导。
③渗透作用:利用溶剂通过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运动。
2.物质进出的重要性物质进出细胞膜是细胞的专门活动方式,能够满足细胞对外界条件的不断调整和改变的不断适应。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与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其作用观察课件图片或实物,并尝试回答问题知识讲授介绍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讲授解析,提出提问倾听,做笔记并尝试回答教师提问重点突出重点介绍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及其重要性讲授解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倾听,做笔记,并尽量理解教师的讲解实验部分利用实验观察细胞所处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跟着教师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板书设计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环境: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外环境:细胞外液珠、细胞外负电位环境、细胞间隙液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渗透作用、扩散作用、特殊通道作用物质进出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本课时重点介绍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其作用,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特点与作用,以及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及其重要性。
细胞生活的环境+参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教师展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图片,以及人体血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点?(建议播放视频:【情境视频】细胞生活的环境)【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草履虫生活在水中。
直接与外界水进行物质交换。
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虽与水一样都是液体,但并非外界环境。
大家知道,我们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细胞对环境要求苛刻,如pH、温度、渗透压等,如红细胞放水里就会涨破而死,那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二、讲授新课(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教师】贾宝玉一语成名,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展示男女体内水含量的图片)【学生】阅读图片。
【教师】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这样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
这表明,人体内含水量特别多。
因此我们把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即体内的水及溶于水的物质,主要为离子和化合物。
比如每天吃的盐中的钠离子。
提出问题:体液在体内以细胞为界,可分为哪2个部分?【学生】思考、回答。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教师】回答得很好。
我们画一个人体内的细胞。
体液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如细胞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占体液的2/3,占比多;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占1/3。
提问:泪液、汗液、尿液等属于体液吗?【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泪腺、汗腺、消化道等结构与外界相通,因此泪液、汗液、尿液等不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其特点,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教学难点: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人在高温、低温环境中的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的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新课教学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通过多媒体展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内环境的组成特点。
(2)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等。
(3)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的关系,理解内环境对细胞的重要性。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1)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在高温、低氧环境中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1)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
(2)引导学生思考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各种调节方式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通过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小结与练习1.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内容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二、教学目标1. 学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与细胞的关系。
2. 学习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
3. 掌握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物适应。
4.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生物细胞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2. 环境因素影响细胞生存条件。
3. 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不同适应形态。
四、教学难点1. 细胞对环境的适应。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介绍环境与细胞之间互动的过程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理解环境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探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3. 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生物适应环境的案例,学习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六、教学步骤1. 热身导入(5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环境因素,经常接触到哪些环境。
2. 知识讲解(25分钟)(1)介绍生物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生活的基本情况。
(2)讲解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
(3)引入适应性变化的讲解,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形态。
3. 讨论互动(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讲述环境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探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
4. 案例教学(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内容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对环境影响很大的行为,以此加深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生物细胞与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让学生了解了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光照等对细胞的影响,并研究了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不同适应形态。
通过案例教学,还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应该注意科学性、启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环境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的生活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
2. 让学生掌握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以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维持稳态的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细胞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的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内环境失调引起的疾病,强化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1. 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a. 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b. 内环境的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a. 温度b. pH值c. 渗透压3.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a.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及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内环境失调引起的疾病。
为后续学习细胞代谢、免疫调节等知识打下基础。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内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生活环境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内环境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和渗透压,并通过实例阐述其重要性。
4. 内环境稳态概念讲解:讲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内环境稳态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内环境失调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酸中毒等,强化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2. 思考题:分析内环境失调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酸中毒等,阐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教案设计范文教案设计:细胞的生活环境引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细胞的正常运作和发育。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包括细胞膜的特性、渗透与渗透压、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等内容。
一、认识细胞膜1.概念解释:细胞膜是细胞的皮肤,由脂质双层组成。
2.特性:a.选择性通透性:允许一些物质自由通过,限制其他物质的进出。
b.稳定性: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渗透与渗透压1.渗透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
2.渗透压的定义:维持水溶液中渗透平衡所需的外部压力。
3.渗透压的影响因素:a.溶质浓度: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
b.温度:温度越高,溶质分子运动越剧烈,渗透压越大。
c.环境压力:环境压力越大,渗透压越大。
三、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1.强渗透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的适应性:能通过鳃排出多余的盐分,保持体内渗透平衡。
b.植物的适应性:通过扩张射水胞降低细胞内渗透压。
2.弱渗透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的适应性:吸取水分以及通过归还尿液排除过量的水。
b.植物的适应性:通过打开和关闭气孔调节水分的流失。
四、细胞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适应性1.寒冷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血液中的抗冷蛋白减少冻结的可能性。
b.植物:体液中的低温抗性蛋白保护细胞免受寒冷的伤害。
2.高温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鳃的扩张增加散热面积以及背部含有黑色素表面的温度调节。
b.植物:通过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流失,并且通过调节根系温度降低体温。
五、练习与讨论1.谈谈温衡细胞在渗透压方面的适应性。
2.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3.了解细胞对不同温度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你认为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是否有生物存在?六、实验设计推荐1.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在强烈渗透环境下的变化。
2.实验步骤:a.准备一片鲜嫩的洋葱表皮。
b.将洋葱表皮放入高浓度食盐溶液中。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对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2.知道不同类型的细胞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并能够分析其适应性;3.掌握常见的细胞培养技术和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操作;4.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生活的环境概述•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差异•细胞对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因素的要求2. 不同类型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分析•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方面的差异适应•淡水生物与海水生物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性•高山植物和沙漠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3. 细胞培养技术和方法•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和方法:贴壁培养、悬浮培养、三维培养等•细胞培养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设计细胞生活环境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学习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5. 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分组合作完成细胞生活环境实验设计和操作•分享实验心得,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合作撰写实验报告,展示团队成果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践操作:提供细胞培养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4.教师指导: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疑惑,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四、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结论、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实际操作评价: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3.组内互评:小组成员对彼此在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贡献进行评价。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总1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探究新知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 2~3,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何为体液 体液的组成是怎样的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2)体液与血液是否是一个概念(3)阅读课本P 3,并且结合左图,在右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4)何为内环境[合作探究1]分组合作,对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和探究。
(1)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 ;体液可以分为 和 两部分,其中 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 ,它主要包括 、 和 三部分。
其中 和 可以相互渗透; 和 是单向渗透, 和 单向汇流。
?(2)总结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自主学习2]认真分析课本P 4的血浆的化学组成表及图1-2,总结血浆的主要成分,进而思考细胞外液的成分。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4)HC O 3-、HP O 42-可能起什么作用(5)任选其中的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合作探究2]分组合作,对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和探究。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程标准素养要求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生命观念:通过内环境的组成、相互关系及理化性质,建立生命的结构和功能观。
2.科学思维: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提醒]细胞内液是动物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2.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1)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
(2)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提醒]与渗透压有关的“浓度”是指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3)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4)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答案:(1)×(2)×(3)×(4)√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常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2.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中物质交换示意图3.内环境三种组分的比较组分项目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区别存在部位组织细胞之间血管内淋巴管内主要生活在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组织细胞各种血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蛋白质含量少多少联系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化学组成基本相同[温馨提示](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体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均不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3.掌握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温度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有很大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细胞造成伤害。
pH值是指环境的酸碱程度,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也有很大影响。
营养物质是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基础,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导致细胞生长受阻或死亡。
3. 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细胞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生存,一些真菌可以在酸性环境下生长,一些植物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这些适应能力是细胞进化的结果,也是细胞生存的重要保障。
4.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不同pH值的培养液,分别为pH 4、pH 7和pH 10;2.取三个培养皿,分别加入不同pH值的培养液;3.取三个细胞培养物,分别加入不同pH值的培养皿中;4.在恒温箱中培养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然后介绍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接着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环境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生活的环境以及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的理解程度;2.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3.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讨论和实验分析,检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等。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案【篇一: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作者:蔡生娟一、教学内容及内容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
该节内容是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为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
如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概念都非常抽象,难以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图表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设计归纳图、多媒体图像等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如果学习时间跨度大,很多知识可能已经淡忘,应在教学过程中多提示多引导。
很多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学生领会。
三、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②.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③.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通过内环境组成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事物间区别与联系的观点 2、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稳态与环境》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内容。
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我只选择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讲解。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由浅入深,在“问题探讨”中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对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可帮助学生认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体液中细胞外液是重点掌握知识,内环境是本节核心内容,包括概念、组成及其三者间的动态联系,但要在掌握细胞外液概念基础上。
二、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处于心态转变时期,相对高一开始更注重学习,但还注重课堂的生动性、逻辑性。
人体内环境知识较抽象,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或已有知识,给学生想象的依据及空间,对延伸和拓展知识要准确、趣味、生活化。
前概念调查反映90%的学生不知道细胞外液的成分,对细胞生活的环境,只知道有血浆,不清楚一些生命现象与内环境稳态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说明体液的组成●描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解释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液的组成●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教学难点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自我介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李净.【节导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草履虫生活在水中。
直接与外界水进行物质交换。
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虽与水一样都是液体,但并非外界环境。
大家知道,我们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细胞对环境要求苛刻,如pH、T、渗透压等,如红细胞放水里就会涨破而死,那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板书〕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新课导入】师:贾宝玉一语成名,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那我们看书左下角的小信息生:看材料细胞外液 1/3师: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才50%,这样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
它其实表明,人体内含水量特别多。
因此我们把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即体内的水及溶于水的物质,主要为离子和化合物。
比如每天吃的盐中的Na 离子,或吃的蛋白质或体内产生的尿素等化合物。
师:体液在体内以细胞为界,可分为哪2个部分呀生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师:回答得很好。
我们画一个体内的细胞(无细胞壁的吧)。
体液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如细胞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
占体液的2|3,占得多;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占1|3,在这要提醒一点,泪腺、汗腺、消化道等结构与外界相通,因此泪液、汗液、尿液等不属于体液。
【板书】1、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师:重点来学习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分3个部分,先来把图补充完整。
我们多画几个组织细胞,周围流动的是组织液吧。
组织细胞周围有血管,里边充斥着血细胞,当然周围流动的是血浆。
体内还有淋巴管,一端是盲端,里边有淋巴细胞。
细胞内2/3 体存在于细胞外 泪腺细胞外液 1/3 淋巴同学们有了直观的印象后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细胞外液的三个组成部分血浆、组织液、淋巴。
先学习血浆,首先大家要清楚一点,说道体液,大家首先会想到血液。
但要注意,体液落脚点是液体。
而血液不仅含液体血浆,还含有不溶性的血细胞,血浆并不等于血液,因此血浆是体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而非血液。
再谈组织液,即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女生们经常爱穿高跟鞋逛街,脚会起水泡,水泡中的液体就组织液。
当然绝大多数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接下来说淋巴,也叫淋巴液。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比如参与免疫反应的效应B 、T 细胞及吞噬细胞。
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是他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板书】1、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师:好学到这,同学们看思考与讨论第一题,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刚才老师已经详细讲解了吧。
找同学回答一下生2:〔思考与讨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内2/3 血浆 体存在于细胞外 组织液 血细胞绝大多数细胞 效应B 、T 细胞,吞噬细师: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那血浆、组织液、淋巴间是如何动态联系的呢看黑板上的图,在认清楚各个结构基础上来学习三者间的联系。
生:仔细看图师: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葡萄糖、无机盐、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画箭头方向)另外细胞经过代谢,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这是组织液大部分又可经毛细血管壁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到此大家看到思考与讨论第三题没,自己要再过一遍。
生:思考与讨论2.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师:为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人体内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
再次说一点,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外界环境提出的,细胞外液是相对于细胞内液提出的。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要能描述出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重点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三者间关系的三角关系图。
六、教学详细过程:草履虫生活在水中。
直接与外界水进行物质交换。
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虽与水一样都是液体,但并非外界环境。
大家知道,我们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细胞对环境要求苛刻,如pH、T、渗透压等,如红细胞放水里就会涨破而死,那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我们看书左下角的小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才50%, 这样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
它其实表明,人体内含水量特别多。
因此我们把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即体内的水及溶于水的物质,主要为离子和化合物。
比如每天吃的盐中的Na离子,或吃的蛋白质或体内产生的尿素等化合物。
重点来学习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分3个部分,先来把图补充完整。
我们多画几个组织细胞,周围流动的是组织液吧。
组织细胞周围有血管,里边充斥着血细胞,当然周围流动的是血浆。
体内还有淋巴管,一端是盲端,里边有淋巴细胞。
同学们有了直观的印象后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细胞外液的三个组成部分血浆、组织液、淋巴。
先学习血浆,首先大家要清楚一点,说道体液,大家首先会想到血液。
但要注意,体液落脚点是液体。
而血液不仅含液体血浆,还含有不溶性的血细胞,血浆并不等于血液,因此血浆是体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而非血液。
再谈组织液,即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女生们经常爱穿高跟鞋逛街,脚会起水泡,水泡中的液体就组织液。
当然绝大多数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接下来说淋巴,也叫淋巴液。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比如参与免疫反应的效应B、T细胞及吞噬细胞。
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是他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那血浆、组织液、淋巴间是如何动态联系的呢看黑板上的图,在认清楚各个结构基础上来学习三者间的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葡萄糖、无机盐、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画箭头方向)另外细胞经过代谢,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这是组织液大部分又可经毛细血管壁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到此大家看到思考与讨论第三题没,自己要再过一遍。
为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人体内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
再次说一点,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外界环境提出的,细胞外液是相对于细胞内液提出的。
〔思考与讨论〕回答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七、课后作业:1、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2、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3.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4.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5、图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八、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或联系已有知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发现性学习方面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