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dd1ff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7.png)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代王朝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管理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夏商周三代的制度。
一、政治制度在夏、商、周三代,封建政治制度逐渐形成和巩固。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王朝,夏王通过颁布封建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夏代实行王室世袭,封建王室通过任命贵族,建立了宗族制度。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以商王室为中心,建立了宗族和封建制度,通过封爵来控制贵族。
周朝则是以封建制度为核心,通过设置诸侯国和封建爵位来巩固统治。
二、经济制度在夏商周三代,经济制度也逐渐完善和发展。
夏代以农业为主导,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进行生产。
商代则逐渐出现了奴隶制度,国王和贵族可以拥有奴隶,用于劳动和生产。
周代的经济制度相对较为复杂,出现了农民、农奴、奴隶、贵族等不同的阶级,土地和财产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
三、社会制度夏代社会制度以宗族为基础,建立了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进行族谱和家族管理。
商代以贵族为中心,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并且对下层人民实行压迫和剥削。
周代改革了社会制度,实行分封制度,将国家分为诸侯国,诸侯国分封贵族,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制度。
总结起来,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了封建制度,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在经济制度方面,农业经济逐渐发展,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和奴隶制;在社会制度方面,建立了宗族制度和分封制度。
然而,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封建制度导致社会阶级的固化,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等。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历史时期逐渐凸显出来。
总之,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制度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字数:789)。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0a8fe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4.png)
夏商周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从此开启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商朝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到商朝晚期确定为传子制。
西周进一步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在此基础上,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成为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有力工具,其中,王位世袭制是夏、商时期的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奴隶制国家也因此达到了强盛,中国奴隶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而又由于这一切都是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宗法制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分封制的实行则以宗法制为主要依托。
分封制自夏朝建立,经商朝沿袭,西周大规模实行,其目的在于确保周王室对全国的统治。
西周主要经历武王﹑周公两次大规模分封,加上中后期不断的分封,先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
通过规定严格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经夏商两代发展,到西周时已相当完备。
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特点是严格区分嫡庶长幼﹑严格区分大宗小宗,以此确立上下尊卑,确保周王室的绝对权威。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是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宗法制则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分封制的实行依托于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以宗族血缘关系作为维系政治生活的纽带,政治结构呈现家国一体的特色。
第二,通过分封形成权力的分割;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三,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83b179c852458fb760b56c7.png)
[问题探究 1] 有人说: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政治权力“传子” 取代“传贤”,促进了社会的不平等,是历史的倒退。你怎么看?
提示:评价社会的进步与否,最主要的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了生产力发 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他山之石] 内、外服制度(选自岳麓版) 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 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不同程度上有支配 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外服控制力极其有限。 [问题探究 2] 分封制容易形成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 应该否定吗? 提示:从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看,虽不利于国家统一,但在当 时却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故历史地看,应该肯定。 [牛刀小试 1] 请用一句话概括分封制。 参考:分封制是中国商代萌芽、西周盛行的,在周王室强大的 前提下,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的地方行政制度。
二 教/材/知/识/补/充 完善备考知识空缺,很有必要! 1.商周时期天命观的不同 (1)商代天命观的核心是一个至上神——“帝”。同时,我们也 知道,商代并不只存在一个神,它还存在以列祖列宗、先妣先母为 主的祖先神和以社、河、岳为主的自然神。 (2)周朝的天命观中对于人的关注,使人们从殷商时期对天、对 帝的绝对崇拜中走了出来,开始逐渐思考人的作用。
2.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①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并出现争霸局面。 (2)表现:葵丘会盟、楚王问鼎等。
三 重/点/知/识/总/结 学会总结,善于概括,提升自己! 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 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权利义务:以土地和人民为纽带,周王权力和诸侯之间形成 了较为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彰显了周王的最高地位,加强了中央与 地方的纵向联系。
夏商周政治制度 知识点
![夏商周政治制度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e46912cc17552707220837.png)
1、禅让制(公天下)定义:将首领的权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2、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定义:政治权利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方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开始时间:夏3、夏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都城:阳城国君:禹、桀4、商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都城:亳、殷(盘庚迁都)国君:汤、纣5、占卜目的: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质:通过神权来巩固加强王权内容:①商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也是群巫之长②大事小情都要占卜表现:敬鬼酬神、殉葬、祭祖、祭神6、夏商的中央官制:相、卿士——掌管政务7、夏商的地方管理制度——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内容: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并对商承担义务(定期纳贡、奉命征伐),也有很大的自主权8、西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镐京国君:周武王(姬发)、周幽王(姬宫生)9、分封制推行者:周公定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诸侯的义务:①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①设置官员②建立武装③征派赋税影响:积极——①周王与各诸侯国关系密切,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消极——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对后世的影响——被后世所沿用(汉初、明初)10、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直接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11、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内容:①大宗、小宗体系②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又称为宗子)意义: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是“国”与”家”的统一③对现在社会的影响:积极——①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②“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问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消极——①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的遗毒②等级观念严重③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2、礼乐制度(周礼)目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定义: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实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1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4、世卿世禄制:西周各级贵族不仅世袭所占有的土地和人口,且还世袭其职务和待遇15、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都城:洛邑国君:周平王(姬宜臼)周赧王(姬延)。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承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a3dd511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8.png)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承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有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就从政治和文化两个角度来探讨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影响。
一、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夏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对简单,主要由天子、诸侯和士族组成。
天子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他拥有绝对的权力,掌握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权。
同时,他被视为神的化身,承担着祭祀天地神灵的重任。
夏朝时期的天子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和封禅礼才能登基的。
诸侯是夏朝的重要官员,他们掌管各自的领地,负责治理和维护社会秩序。
诸侯有权征收税收和抚养军队,但必须遵守天子的命令,否则就会被罢免或惩罚。
士族则是夏朝的社会精英,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
在政治上,士族担任了重要的文官职务,负责管理地方行政和审判诉讼。
同时,他们也是天子和诸侯的侍从和辅助力量。
总体来说,夏朝的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封建色彩。
天子、诸侯和士族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关系,权力集中在天子手中,而诸侯和士族则是天子的下属。
这种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保证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但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
相对于夏朝,商朝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和复杂。
商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以及农民和奴隶组成。
天子是商朝的最高统治者,负责管理国家大事和祭祀神灵。
诸侯是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各自的封地和维护社会秩序。
卿是诸侯的下属,担任中央官员和负责各种行政事务。
大夫是朝廷的高级文官,负责管理官府和审批文书。
士是下级官员和士族的后代,负责领导百姓和传承文化。
总体来说,商朝的政治制度比夏朝更为复杂和分层。
它保证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但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如贵族的腐败、农民的苦难和奴隶的不平等。
因此,商朝时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政治时期之一。
它的政治制度经历了著名的“分封制度”和“周礼”两个阶段,从而确立了中华封建王朝的基本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79b3401711cc7931b716ad.png)
四.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礼乐制度
礼
八礼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
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 达到贵
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贱有序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⑷内容:诸侯的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森严的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概念补充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概念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 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 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理解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宗,尊祖庙也。 ——《说文》
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 心,按血缘远近区别亲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疏的法则。
内容:
大宗-嫡长子,主要继承者 小宗-庶子 大小宗关系:相对的;既是家族等 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核心(分配方法):嫡长子继承制, 其余诸子分封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
官僚政治
由皇帝授予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 主动性
权力机构 收入来源
比较简单 来源于其封地
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
来源于俸禄
由获悉任免,通过察举制、科举制等方式产生
官吏选拔
2 1
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和团结。 ②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③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 导思想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fa227a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b.png)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夏、商、周。
夏代政治制度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它的统治者是启。
夏代的政治制度比较简单,它的政治权力属于天子,天子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夏代的治理机构相对比较简单,其治理机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央和地方。
中央拥有最高权力的权利,中央由天子统领。
地方的行政权由诸侯负责,诸侯分为大夫、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它们之间的权力上下关系和地位也不尽相同。
应该指出的是,夏代政治制度离不开奴隶和贵族的财富、土地以及人口。
为了维持天子的政治平衡,诸侯和奴隶为天子提供了大量财富和劳动力,夏代的经济基础是贵族经济,而朝廷依赖诸侯贡品和奴隶的贡献,以此来维持其统治。
商代政治制度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它的统治者是商汤,其奠定了许多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商代的政治制度与夏代差异不大,但是,商朝加强了地方的统治,分封制也逐渐形成,诸侯广泛掌握了地方行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度的开端。
商朝采用分封制度,商王下封于諸侯,以维持统治稳定和供应物质资源。
但是,在商朝后期,由于分封权的过度扩张和失控,导致諸侯“凌逼王室”,这种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内部矛盾也成为商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代政治制度周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逐步向高级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标志。
周代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有显著不同于商朝的一面。
周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建设相对夏、商更为完善,它按照封建制度的原则,分封采用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间有严格的权力上下关系,各级官员之间互相依附,武器器械、疆土人口等都要交纳一定的贡品,以此来维护皇权和封建稳定。
总体来说,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相对完整的封建政治体制,它主要体现在采用分封制度,五等爵位,家族掌权以及官僚制度等。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代表,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5c156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7.png)
夏商周政治制度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三代的先秦王朝,其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夏、商、周三个王朝的政治制度。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千家万户的贵族家族组成的,以家族部落为单位组建政权。
夏王朝采用了世袭制,即国家的最高权力由君主的家族世袭而来。
夏王朝的社会地位是由家族血统决定的,拥有贵族血统的人可以担任国家的重要职位。
君主负责国家的决策和管理,而贵族则参与政府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封闭,权力较为集中,而且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君主以正统和仁义为依据进行统治。
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王朝。
商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君主和贵族组成的。
君主是商王朝最高的统治者,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君主的地位是世袭的,权力在君主之间世袭传承。
君主制定国家的法律制度,负责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而贵族则拥有自己的领地和资源,负责领地内的管理和生产。
商王朝的政治制度相对较为开放,实行封建制度,贵族有很大的自主权,并且贵族间的权力可以通过政治联姻和贵族的内部纠纷进行调整。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代王朝,它的政治制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范。
周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君主和贵族组成的。
君主是周王朝最高的统治者,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君主通过天命来继承王位,而且要依靠贵族的支持和协助来实行政治统治。
贵族是君主的左右手,他们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君主会根据贵族的功绩和贡献将国家分封给贵族,而贵族则负责管理自己的封地。
周王朝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由君主任免,负责政府的运作和管理。
周王朝还制定了礼制和法律制度,以规范和管理国家的社会生活。
总体来说,夏商周三个王朝的政治制度都是以君主和贵族为中心,实行世袭制。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从夏王朝的封闭和权力集中,到商王朝的相对开放和权力分散,再到周王朝的分封制和官员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
简述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原因
![简述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fd272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1.png)
简述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原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中国古代早期夏商周都是奴隶社会。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
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2.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对大自然的无知促生了其对于鬼神的敬畏。
所以在商朝几乎所有人都信奉天地鬼神和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传说神话,因此人们就极度依赖占卜、祭祀、祷告等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而这些活动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只有统治者才具备组织这些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例如利用文字记载占卜也就是后来王室专用的甲骨文、设置史、卜、祝等一大批专司祭祀占卜祈祷的官吏、铸大鼎来做祭器等),在这个过程中宣扬君权神授的理论,给王权渲染上一层神权的色彩,一定程度上将神权和王权结合到一起,便可以有效将民众对于鬼神的敬畏信仰和服从转嫁到王权上,从而达到强化王权的目的。
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39b29db6f1aff00bed51e8c.png)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1 分封对象的多方面: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对象的多方面:王族,功臣, 2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3 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周的分封制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后来被破坏? 但是为什么后来被破坏? 1 本身的局限性:诸侯在领地内有相对大的 本身的局限性: 独立性,诸侯掌握用人,行政,军事, 独立性,诸侯掌握用人,行政,军事,财政 大权, 大权,使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2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井田制是经济基础, 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 应的政治制度, 应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 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 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使西 周强盛
三 西周的宗法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
3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1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形成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形成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承前启后:商朝继承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亦是. 承前启后: 承前启后 商朝继承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亦是.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9a73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0.png)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它们在政治制度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君主制为核心。
夏朝的最高权力集中在一个国王手中,国王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领袖。
国王通过世袭的方式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实行世袭制度。
国王负责统一整个国家的政权,领导军队,同时也承担宗教仪式的主持。
夏朝的政治制度相对集中,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力,不设议会或制衡机构。
商朝的政治制度与夏朝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商朝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以君主制为基础,但权力开始分散。
商朝把国家划分为九个地方,每个地方设立一个官员,这些官员辅助国王管理国家事务。
这些官员负责地方行政、司法和税收等事务,开始形成了一种相对分权的政治制度。
同样,商朝也是世袭制度,国王职位在亲王之间传递。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和健全的政治制度之一。
周朝实行了封建制度,国家被划分为多个封建诸侯国,各个诸侯国归属朝廷领导,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周朝的政权建立在军权之上,各个封建诸侯平时享有自主权,但战时必须听命于周朝的君王。
周朝将国家权力在朝廷和封建诸侯之间相对平衡,形成了分封制度,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此外,周朝在赋税、军事、法律等方面也做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使国家模式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
夏朝实行的是君主制,权力高度集中。
商朝在夏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权,实行了官僚制度。
而周朝则在商朝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行了封建制度,形成了相对平衡的政治体系。
这些政治制度的发展,对后来的封建制度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fc9d9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2.png)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代表了祖先们对社会建设、文化传承和政治制度的若干重要成果。
本文将探讨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被认为是华夏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夏朝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央集权特点,国家权力由君主及其家族掌握,君主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决策权。
而夏朝的官员则是贯彻执行君主意志的执行者。
夏朝的政治制度非常稳定,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官员任命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使得官员素质参差不齐。
此外,尽管夏朝祖先对治国有着若干深刻见解,但由于时代过于古老,几乎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因此我们很难确定夏朝的政治制度具体构成。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夏朝的接班朝代,它的政治制度与夏朝并无太大的区别,都是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商朝的君主通过密授的权杖将权力传递给子孙,因此商朝的王位通常是由父系继承的。
商朝的官员由君主委任,根据责任和职位的不同,分为卿、大夫、士等,卿和大夫都是国家的最高官员,士是官员中的下层群体。
商朝还专设司令、大夫、士三级文官,主管的是军事、外交和内政。
整个商朝的政治制度构成了君主、卿、大夫、士四个层级的结构体系。
三、周朝政治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封建王朝之一,其政治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朝的政治结构分为宗法社会、分封制和诸侯国制三个方面,其中宗法社会是周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周朝的君主是周文王,他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封建分封的制度,将长江流域以北的领土分封给贵族,组成了十二诸侯国,同时设立了三公九卿的官职体系。
十二诸侯国内部也分别设立了国君、公爵、卿大夫、士等不同层级的官员。
周朝时期的官制总体比商朝时期更加成熟,官员的选拔渠道更加广泛,而且官员会议成为一种地方参政形式,代表商朝时期单纯的封建阶层统治的封建官吏体系,更加具有现代感。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cba71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b.png)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在此文中,我们将讨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在夏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世袭制。
夏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世袭制,也就是说王位由父亲传给儿子。
但是,如果王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那么王位会被传给其他有资格的王子。
2. 分封制。
在夏朝时期,王将国土划分成若干个封国,每个封国都由一个封臣掌管。
这种制度对于夏朝的国家统一和行政管理非常重要。
3. 九族诛戮制度。
夏朝的九族诛戮制度,是对于反叛的重要打击武器,其威力不容小觑。
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在商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
商朝时期使用的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是封建制,商王将一些土地分封给其他贵族,这些贵族会承担相应的行政和军事责任,并向商王纳税。
2. 周期制。
商朝时期将时间分为了三个周期,每个周期都由一个大宗师统治。
这种制度和夏朝的世袭制不同,商朝的宗师是通过能力选拔出来的。
3. 祭祀制。
商朝的祭祀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宗教制度之一,商王和其他贵族会定期祭祀天神和祖先,企图维持人与神的和谐关系。
周朝政治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
在周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天子制。
周朝的天子制度是周朝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
周天子是神圣的统治者,拥有广泛的权力和特权。
他作为地位最高的君主,掌管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事务。
2. 诸侯制。
周朝的诸侯制度是在商朝的封建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周时期,诸侯掌管着封建的财产和财富,支持天子维护周朝的统一。
3. 宗法制。
周朝的宗法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宗法关系排列社会地位,并从上级掌握权力并对下级产生影响。
总结从上述简单叙述中可以看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的不同,经历了多次变化和发展。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0e712f80eb6294dc886c1d.png)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影响:(1)积极①在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2)消极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6.发展演变:(1)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2)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含义: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f3ab3bdd36a32d73758163.png)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 《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 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政制
夏朝: 1、世袭制 2、公共权力
商朝: 1、内外服制度 2、王权与神权相结合,通过神权强化王权
夏商时期
• 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 地方封侯、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 方国首领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周朝政制
分封制 含义:封邦建国 对象:亲族、功臣、先王后代 特点:1、分封主体是亲族 2、臣属关系明确 3、等级森严 作用: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
初生活 在关中地区,于商朝后 期兴起。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 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 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 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 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 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伤)二叔之不 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从材料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 启是如何即天子之位的?说明了什么?
资料的上段说的是,禹先想传位给皋陶, 但皋陶未及继承禹便去世。后又准备传位 给伯益,但禹死后诸侯不朝益而朝启,于 是启便即天子之位。 从资料的下段看,启的即位遇到了强烈 的反抗,启是在用暴力镇压反抗后才就位 的。 启用暴力手段继承王位,说明禅让制为 世袭制所取代。
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5a1e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a.png)
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
3.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商朝时,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
他们定期要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
内容为: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服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2.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西周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模式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3c9ae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6.png)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模式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社会从部落制度向国家制度转变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意义。
一、政治制度1.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原始部落向国家的转变。
夏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四大组成部分:君主制度、官制、军队制度和礼制。
君主制度中的君王是整个政治体系的核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负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对外关系。
夏代的君王是有神性色彩的,还承担着宗教和咨询的角色。
夏代的官制是以公族和贵族为基础的,官员的选拔主要依靠家世和财富等因素,是一种建立在等级制度上的官员任免制度。
夏代还设立了诸侯制度,以确保各地区安定有序。
在军队制度上,夏代的战争方式主要是以骑战为主,骑兵力量相对强大。
此外,夏代还实行“备戍制”,将大量的兵力驻扎在边境,以防止外族的侵略。
礼制是夏代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礼”,就是一种规范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的规矩,也是一种约束社会成员的方式。
夏代的礼制建立在君主制度之上,礼仪和习俗上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公共活动和日常生活中。
2.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与夏朝相比,商代的政治制度更为强调等级和区分。
商代设置了君王、大夫、士、庶民等不同的社会阶层,尤其是大夫和士阶层的设立,使得商代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和有序。
商代的君主制度较为严格,君王的权利受到立宪和分权的限制。
此外,商代设立了主祭官、司徒和司马等专职官员,其权力更加集中,具有行政和司法权力。
商代的军事制度也更趋规模化和专业化,明确设立了“大师”、“元帅”等高级职位,建立了军营和军屯等军事单位,同时加强了士兵的训练和装备。
礼制也是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的礼制更趋复杂,礼节和典章更为精密,有了明确的等级区分。
商代还加强了祭祀制度,大力推崇宗族和祖先崇拜。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607fb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7.png)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则是将国家分为若干个封地,由贵族世袭统治,中央王室则通过封爵和赏赐等手段进行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开始出现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郡县制是以地域为基础,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官员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逐渐打破了血缘关系的束缚,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三公九卿掌管国事、地方推行郡县制、选拔官员、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内外朝制度,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4.隋唐时期:隋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唐朝则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将国家政治体制划分为更加细致的部门,实现了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控制。
5.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但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例如,宋朝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和财政分为三个部门进行管理;元朝则实行了行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多个行省进行管理。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内阁制;清朝则设立了军机处等机构来加强皇权。
总的来说,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创新之处,但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ff1183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d.png)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本文将探讨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一、社会背景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真正的朝代,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一个朝代,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进入农耕社会,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阶段转变为农耕生产阶段。
这一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文化的繁荣。
二、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君主制。
夏朝的制度以“家天下”为核心,由君主统治全国。
商朝则逐渐建立了世袭制的王位继承制度,周朝则发展成分封制,国家君主与封建贵族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亲属关系和血缘联系为主,几乎所有的地方领导者都是王朝的亲属。
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集中权力和尊重血缘关系,但也给国家管理带来一定的弊端。
三、经济状况夏商周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耕文化逐渐成为主流。
人们开始使用农具,种植农作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产出大幅增加,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们开始制作工艺品,开展贸易活动,逐渐形成了商业经济。
商朝的盛世时期,商贾与君主结成紧密的利益群体,商业繁荣,对后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文化传承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字、礼仪、音乐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商朝的商代文字则成为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商朝的文字记录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为后来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在礼仪方面,周朝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周礼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礼仪制度的基础,对后来的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夏商王位世袭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
(2)、掌握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被封的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产生的影响和兴衰;
(3)、掌握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理解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同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王位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
三、
1.
2
1.
2.
1.
2.
3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前言:古代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
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专制一步步强化;两大阶段:夏至春秋战国(早期)
与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着眼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2、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鼎”,让学生讨论“鼎”的象征意义,引入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讲授新课: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者:夏禹第一个王朝(前2070年)
特点:国家机器——“家天下”
形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商朝)
(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职责)
地方上:封侯、伯义务:纳贡、征伐
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思考题:
1、夏商时期的相权状况意味着什么?(分别与禅让时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2、侯、伯有几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国的首领(双重身份)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
度?
(2)
(3
3
4
1
A.
C.
2、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度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长子
4、孔子说:“殷因于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时期的?
十、课后反思:
本课分析较透,内容处理较为恰当。
教学操作体现了教学设计,但时间把握不太好(留下了一些尾巴)。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发挥较好。
理论分析到位,学生掌握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