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测向技术
浅析无线电监测与测向技术

20207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无线电的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持,随着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无线电监测水平。
在进行监测过程,需要提高测向技术水平,因此,本文对无线电监测与测向技术进行了实践探索,希望通过有效阐述,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无线电测向技术概述在有效的研究无线电监测技术过程中,要提高对于测向技术的研究能力,实施无线电测向技术时,可以利用天线系统确认来波信息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对此,可以把这个过程分成两类,包括标量测向系统和矢量信息系统。
前者的作用是获得并使用与来波型号有关系的标量信息数据,后者作用是获得并使用和来波型号有关的矢量信息数据。
而对于标量测向系统来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它的测向天线和测向方向图也都非常实用。
测向机是利用测向的专业机构来区分固定站和移动站点,所以,应该用无线电测定来波方向并使用固定的辐射源,这样不仅能给电台单位做好定位,而且还能够进行分化交互测试,进而更好地确定辐射源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不同的测向分析,详细划分测向的体制。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测向天线,输入匹配单元、接收机、方位信息处理显示,这些都是无线电测向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一个测向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又包括了测向系统,通信系统以及附属设备。
无线电测向测定的是来波的方向,主要目的是将辐射源确定下来,这就需要位置不同的测向站要进行组网测向。
另外,整个测向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示向度达到准确,还需要充分满足优质测向台址环境,匹配的测向体制、精度高的测向机,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等四个条件。
通过对系统的进一步分析,提高了测向技术认识,能够保证测向工作有效开展。
在进行工作实践研究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有利于加强无线电监管水平。
二、无线电监测与测向系统的构建(一)测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在无线电监测与测向原理上,需要构建出最为实用的固定测向站,并把测向机天线搬到已经改装好的监测车辆上,以此达到机动交汇定位的目的。
如何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

如何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来确定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来论述如何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
首先,我们要了解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原理。
这种技术利用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通过对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时间、信号强度或相位等参数的测量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和方向。
无线电测向技术有许多不同的实现方式,如信号强度测量、相位差测量和多普勒频移测量等。
其中,信号强度测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信号在不同接收器上的接收强度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相位差测量则利用信号在不同接收器间的相位差来确定信号源的方向。
多普勒频移测量则是通过测量信号源引起的频率变化来确定信号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其次,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方位测量方面,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于定位无线电干扰源,如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干扰器等,帮助监测和防范无线电干扰。
在导航定位方面,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于定位和导航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如航空导航、水下定位、车辆定位等。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用于搜寻失踪人员、追踪目标物体等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电测向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一是信号传播的时延效应和多路径效应会影响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
二是目标物体的电磁特性和环境的影响也会对测向结果产生干扰。
三是目前的测向设备和算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提升和改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随着物联网、5G通信等技术的普及,无线电测向技术将更加精准和可靠。
同时,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可以与其他定位技术相结合,如GPS、惯性导航等,提高定位和导航的稳定性和精度。
总的来说,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无线电测向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测向的技术,它可以用于确定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军事、民用通信、天文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天线接收信号,并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会使用多个天线来接收信号,通过对比不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相位差异,可以计算出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无线电测向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方位测向,另一种是距离测向。
方位测向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方位角的测量,确定信号的方向;而距离测向则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距离的测量,确定信号的位置。
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测向。
在实际的无线电测向系统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测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测向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天线阵列来实现高精度的方位测向;同时结合多普勒效应来实现距离测向。
这样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实现更加灵活和精准的测向。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侦察、雷达导航、通信干扰监测等方面,都需要使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来获取目标的方向和位置信息。
同时,在民用通信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可以用于无线电定位、无线电导航等应用。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天文学领域,用于天体信号的测向和观测。
总的来说,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信号测向技术,它可以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在实际的应用中,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应用于军事、民用通信、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信息项:1、无线电测向技术的起源时间2、早期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领域3、关键技术突破的时间节点4、无线电测向技术在不同时期的精度提升5、重要的技术创新和改进6、对相关产业的影响7、现代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范围8、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11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起源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期。
当时,无线电通信刚刚崭露头角,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确定无线电信号的来源方向。
早期的尝试主要基于简单的天线阵列和对信号强度的测量。
111 最初的实验与理论基础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实验,试图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来确定信号的方向。
一些基本的理论,如电磁波的极化和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逐渐被建立起来。
1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军事需求促使技术快速进步,用于侦察敌方的无线电通信,确定其位置和行动方向。
12 20 世纪上半叶的发展在 20 世纪的前几十年,无线电测向技术不断改进。
121 技术改进与精度提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和更复杂的算法被引入,使得测向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122 应用领域的拓展除了军事用途,无线电测向技术开始在航海、航空等领域得到应用,帮助船只和飞机确定导航信号的来源。
13 二战及战后的重大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线电测向技术再次经历了重大变革。
131 新技术的涌现例如,频率分集、相位测量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测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2 战后的民用发展战争结束后,无线电测向技术逐渐向民用领域转移,在广播电视、无线电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4 20 世纪后期的技术创新进入 20 世纪后期,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无线电测向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
141 数字化与自动化测向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测量和计算过程更加精确和快速,同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是一种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方向来确定信号发射源位置的技术。
该原理基于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利用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的方向性信息来定位信号源。
无线电测向原理的关键在于利用多个接收器或天线阵列来接收同一个信号。
通过测量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和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信号的到达角度。
这种测向方式被称为时差测向和幅度比测向。
时差测向是基于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测量信号到达的角度。
当信号到达不同的接收器或天线时,会产生微小的时间差。
通过计算这些时间差,可以确定信号的到达角度。
幅度比测向则是基于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变化来测量信号到达的角度。
当信号到达不同的接收器或天线时,由于传播路径的不同,信号的强度会发生变化。
通过计算这些幅度变化,可以确定信号的到达角度。
无线电测向原理常用于无线电定位、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干扰源定位等领域。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定位无线通信设备、监测无线电信号、解决无线电干扰问题等。
总的来说,无线电测向原理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方向性信息来确定信号发射源的位置。
它是一种基于电磁波传播特性的技术,可以在无线通信、定位、干扰源定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无线电测向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对信号的接收和处理,确定信号的方向的一种技术。
无线电测向原理是基于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天线接收信号的特性,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信号的来向。
下面将从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测向系统的组成和测向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当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会受到地形、建筑物等物体的影响而产生衍射、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会使信号在接收端产生多径效应,从而导致信号的强度和相位发生变化。
利用这些变化,可以通过信号处理技术确定信号的方向。
其次,测向系统通常由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天线是接收信号的装置,不同类型的天线适用于不同频率的信号接收。
接收机是用于接收信号的设备,它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其传送给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是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设备,它可以提取信号的特征参数,并通过计算确定信号的方向。
显示器则用于显示测向结果,通常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呈现。
最后,无线电测向的方法主要包括干扰测向、方位测向和跟踪测向等。
干扰测向是指利用干扰信号的特征参数确定干扰源的位置,通常用于无线电干扰的监测和定位。
方位测向是指确定信号来向的方向,通常用于通信情报收集和无线电定位。
跟踪测向是指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跟踪,通常用于雷达导航和目标追踪等应用。
综上所述,无线电测向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对信号的接收和处理,确定信号方向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测向系统由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测向方法主要包括干扰测向、方位测向和跟踪测向等。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通信情报、无线电干扰监测和雷达导航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无线电测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无线电测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无线电测向技术是指通过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信号的方向来源。
而人工智能则是一项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类智能的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测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一结合将为无线电测向技术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将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新的应用场景。
1、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概述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门研究无线电波方向、位置及其相关参数的技术。
它利用多个接收信号的传感器,通过测量信号在不同接收点的到达时间、到达角度等参数,来计算信号的来源方向。
无线电测向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定位等领域。
2、人工智能在无线电测向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无线电测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测向系统进行智能化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测向的精度和效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处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智能化的预处理和滤波,去除噪音和干扰,提取有效的信号特征。
(2)参数计算: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参数进行智能化的计算和分析,包括到达时间、到达角度等参数的估计和优化。
(3)方向估计: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信号的来源方向进行更精确的估计和预测,提高无线电测向的准确度。
(4)自适应调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测向系统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适应不同环境和复杂场景下的测向需求。
3、无线电测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带来的优势(1)提高测向准确度: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优化信号参数计算和方向估计的算法,从而提高测向的准确度。
(2)提高测向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测向系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测向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和操作成本。
(3)扩展应用场景:无线电测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还可以拓展测向技术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无线通信领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通信信号进行测向,提供智能化的信号定位服务。
无线电测向对经济的影响

无线电测向对经济的影响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的方向性传播特性,通过接收多个方向上的无线电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和方向的技术手段。
这项技术不仅在通信、导航和无线电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还对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无线电测向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对于基站的建设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热点。
通过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出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帮助运营商合理选择基站的位置和天线的安装方向,优化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提高通信网络的性能。
这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还可以有效降低通信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通信网络的利用率,对于促进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导航行业中的应用也对经济带来了积极影响。
如今,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而无线电测向技术在GPS的定位精度和可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卫星信号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并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使得导航设备更加精确可靠,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找到目的地,还在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等领域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导航服务,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带来了便利。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无线电监测领域的应用对维护经济的安全和稳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无线电信号的测向分析,可以快速定位无线电干扰源和非法通信设备,维护无线电通信的秩序和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方面,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范恶意干扰行为和非法窃听活动,保障信息安全和国家稳定。
此外,对于电信欺诈、侵权盗版等经济犯罪行为的打击,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具备一定的辅助作用,为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无线电测向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定位和导航技术手段,对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通信、导航和无线电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中,无线电测向技术能够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电测向技术(Radio Direction Finding,RDF)是一种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进行定位的技术。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位置,并在无线电通信、导航、安全监测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对其未来的展望。
1. 早期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早期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基于测向天线的信号强度差异来确定信号的来向。
这种方法被称为信号强度测向法。
其原理是通过比较不同方向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确定信号的发射方位。
然而,由于信号传播受到多径效应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信号的强度分布往往不够稳定,导致信号测向的准确性有限。
2.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优化。
一种常用的改进方法是采用多接收天线阵列,利用波束形成技术来提高信号测向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通过调整接收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形成波束,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效应,提高信号测向的精度。
此外,还出现了采用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测向技术,如自适应波束形成(Adaptive Beamforming)和自适应最小方差无源测向(Adaptive Minimum Variance-based Passive Direction Finding)。
这些技术通过实时调整参数,自动适应环境变化,进一步提高了信号测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它被用于无线电侦察和电子对抗,用于确定敌方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和通信信号的来源,为军事行动提供情报支持。
在民用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定位和导航系统。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测向的导航系统,可用于车辆导航、航空导航等。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监测,以及搜索和救援等应急服务中。
4.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展望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方向和强度的技术。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无线通信、雷达、定位导航等。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方位信标到现代的智能天线阵列,带领读者了解这一技术的进化过程。
1. 早期的方位信标技术方位信标是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最早形式之一。
这种技术利用固定的信标发射信号,接收器通过测量信号到达时间差来确定信号来源的方向。
早期的方位信标主要用于航海导航,帮助船只和飞机确定自身位置。
2. 对消技术的引入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对消技术,即通过比较接收到的信号相位差来测量信号方向。
这种技术使用多个接收天线,通过调整相位差实现信号的消除,从而确定信号的方向。
对消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方位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天线阵列技术的应用天线阵列技术是无线电测向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它利用多个天线组成的阵列来接收信号,并通过调整天线之间的间距和相位来实现对信号的测量。
天线阵列技术不仅可以准确测量信号的方向,还可以实现波束形成和空间滤波等功能,提高了测向系统的性能。
4. 现代化的测向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测向系统实现了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这些系统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算法,通过分析多个接收信号的相位、幅度和时间等信息,实现对信号的测向和定位。
现代化的测向系统在军事、通信和导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无线通信和雷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更广的频率范围、更大的测量距离以及更多的应用领域。
同时,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将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实现更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测向系统。
总结:无线电测向技术经历了从早期的方位信标到现代的智能天线阵列的发展历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无线电测向技术在精度、可靠性和应用范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无线电测向的发展前景展望

无线电测向的发展前景展望无线电测向,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电磁波信号到达接收器的角度和方向,来确定信号源位置的技术。
它在军事、通信、导航、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涵盖了多个领域。
首先是军事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军事通信、侦察、雷达干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监测并定位探测到的敌方信号源。
其次是通信领域,通过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定位无线通信设备,提升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
此外,无线电测向还在无线电导航、无线电频谱管理、安全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趋势1. 精准度提升:随着测向设备的升级和改进,未来无线电测向技术将实现更高的精准度。
通过改善测向算法、增加测量数据采样速率,以及利用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信号源位置的更加精确的定位。
2. 多传感器融合:为了提高测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无线电测向技术将更多地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法。
通过同时利用多个接收器或天线阵列,可以增加信号测量的多样性,降低误差,提高对信号源的定位精度。
3. 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未来无线电测向系统将具备更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测向设备将能够自动搜索和识别信号源,并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定向和定位,大大提高了测向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4. 高频段覆盖: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将扩展到更高的频段。
传统的无线电测向技术主要在低频和中频段应用较多,而在高频段则相对较少。
未来,随着毫米波通信和雷达系统的普及,无线电测向技术将逐渐向更高的频段扩展。
三、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多路径干扰:在城市环境中,由于建筑物反射和散射,信号往往存在多条路径到达接收器,导致信号源定位的误差增加。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多智能天线阵列的部署和信号处理算法的优化来降低多路径干扰的影响。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一、收测电台信号1、收听电台信号当不了解被收听电台信号的强度时,如在起点收听首台或找到某台后收测下号台(应迅速离开该台十余米),可将音量旋到最大,边转动测向机,边调整频率旋钮,听到信号后,首先辩认台号是不是你现在需要寻找的电台呼号,然后缓慢地左右细调,使声音最大,音调悦耳。
最后,将音量旋钮旋至适当位置,进行测向。
2、测出电台方向线的基本方法:(1)80米波段测向的基本方法:单向—双向法:按下单向开关,使本机大音面作环向扫动,同时旋转频率钮,当耳机内出现需要测收的电台信号且声音最大时,测向机大音面所指方向即为电台方向。
这一过程称测单向。
由于大音面是一个较大的扇面,难以准确地确定电台方向线,因此在单向测完后要松开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的小音点(即磁棒)对着电台并左右摆动,声音最小时磁棒所指方向,即为电台的准确方向。
后面的这个过程称为测双向。
双向—单向法:先不按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收到电台信号后,水平旋转测向机,找出小音点(或称哑点线)获得电台所在直线,然后按下单向开关并转动测向机90°,在此位置上,反复迅速的旋转测向机180°,比较声音大小,声音大时,本机单向大音面所指的方向,即为电台的方向。
最后再用双向小音点瞄准。
(2)2米波段测向的基本方法:单向法(也叫主瓣一次测向法):当2米波段测向机收到电台信号后,转动天线360,依靠尖锐的主瓣方向图(此时引向器的前引伸方向声音最大),即可明确地测出电台方向线。
若发现主瓣与后瓣难以分清(在前后两个方向上声音大小差不多),可将测向机音量关小,举过头顶,在主、后瓣两个方向上翻转天线(见图,应注意保持天线所在面与地面的平行),反复对比两边的音量大小,防止测反方向。
此法多用于三元八木天线。
二、方向跟踪沿测向机批示的电台方向,边跑边测,直接接近并找到电台的方法叫方向跟踪。
由于80米波段测向机双向小音点方向线清晰准确,因此跟踪时多使用此方向线。
无线电测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交通系统正逐渐成为改善交通运输效率、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关键因素。
其中,无线电测向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测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的来波方向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这一技术在军事、航海、航空等领域早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智能交通领域,其应用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智能交通中,车辆的定位和跟踪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定位方式,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信号遮挡、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下降或无法定位。
而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提高车辆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城市高楼林立的区域,GPS 信号可能会被建筑物阻挡或反射,从而产生定位误差。
此时,通过在道路沿线设置无线电测向基站,车辆上的无线电发射装置发送特定的信号,基站接收并测量信号的来波方向,结合多个基站的测量数据,就可以精确地确定车辆的位置。
除了车辆定位,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在交通流量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在道路上设置多个无线电测向监测点,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当某个路段的交通流量过大时,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信号灯时间、引导车辆分流等,以缓解交通拥堵。
在智能交通的应急救援方面,无线电测向技术也能大显身手。
当发生交通事故或紧急情况时,救援车辆需要快速准确地到达现场。
通过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实时跟踪救援车辆的位置和行驶路线,确保其能够选择最优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同时,对于事故现场的被困人员,如果他们的手机或其他无线电设备能够发送求救信号,救援人员也可以通过无线电测向技术迅速确定其位置,提高救援效率,挽救更多生命。
另外,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也有应用。
在大型停车场中,车辆寻找空闲停车位往往是一个难题。
通过在停车场内设置无线电测向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方向,并将空闲停车位的信息发送给车辆驾驶员,引导他们快速找到停车位,减少车辆在停车场内的巡游时间,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
无线电测向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无线电测向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无线电测向是一种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的方向和强度来确定信号来源位置的技术。
它在无线电通信、无线电监测和情报收集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一、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前景1.1 高精度定位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定位能力不断提高,从最初的几十米到现在的几厘米。
未来,随着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线电测向将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定位,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加准确的位置信息。
1.2 可视化操作界面以往的无线电测向设备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
然而,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无线电测向设备将拥有更加直观和友好的操作界面,使得普通人也能够轻松掌握测向技术。
1.3 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线电测向设备所收集的数据量也不断增加。
未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无线电测向设备将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二、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2.1 隐私和安全问题随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
无线电测向设备可能被用于监测和追踪个人的通信活动,引发隐私泄露和滥用的担忧。
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信任,未来无线电测向技术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相关法规与政策来保护个人隐私。
2.2 频谱资源的有限性无线电测向技术需要利用一定范围内的频谱资源进行信号接收和分析。
然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这就给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未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频谱管理政策,保障无线电测向技术的频谱资源需求。
2.3 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一致性目前,针对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仍然较为分散和不一致,不利于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应用的推广。
为了推动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未来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促进行业间的合作和共享。
无线电测向在航海中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在航海中的应用无线电测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在航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航海人员可以确定船只与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确定导航方向和航道,从而提高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测向在航海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原理和技术。
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原理无线电测向技术基于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方向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它利用接收天线的特性,包括回波时间延迟、信号强度和相位差等,来确定信号的到达方向。
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分为主动测向和被动测向两种。
主动测向是指通过发送无线电信号,然后利用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的回波,从而确定信号的方向。
这种方法常用于雷达导航和定位系统中,通过测量信号的回波时间和相位差,可以计算出信号源的位置。
被动测向是指通过接收现有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利用接收天线的特性来确定信号的方向。
这种方法常用于海上通信和导航系统中,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和相位差,可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二、无线电测向在航海中的应用1. 确定航向和航道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于确定船只的航向和航道。
通过接收岸上或其他船只发出的信号,船只可以确定自己相对于信号源的位置和方向,从而进行航向和航道的调整。
这对于船只在复杂的海上环境中进行导航和定位非常重要。
2. 导航和定位系统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导航和定位系统中广泛应用。
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基于测向技术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和方向。
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GPS接收器可以计算出自己的位置,并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3. 搜索和救援无线电测向技术对于搜索和救援行动非常重要。
在海上遇险的船只可以发出紧急信号,通过接收这些信号并测向信号源,救援人员可以快速确定船只的位置,并进行救援行动。
4. 水下探测和测量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用于水下探测和测量。
比如在海洋勘探中,通过接收海底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在船只上可以确定探测器的位置和方向,从而获取海底地质和生物信息。
三、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航海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无线电测向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无线电测向技术作为一种用于无线电信号定位的方法,在灾难救援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准确定位信号源,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对于提高救援效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灾难救援中的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无线电测向是通过测量信号到达不同天线的时间差、方向差等参数来确定信号源位置的技术手段。
它主要通过多个天线接收同一信号,并结合测量数据进行高精度计算,从而得出信号源的位置。
这种技术不受地理地形、环境等限制,能够在复杂的灾难环境中充分发挥作用。
在灾难救援中,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于多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帮助确定受灾地区的通信信号源位置。
当灾难发生时,通信设备的基站、无线电对讲机等可能被破坏或失效,但是信号源仍然存在。
通过使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救援人员可以迅速确定信号源位置,从而找到通信信号的源头,进一步恢复通信网络,提供可靠的救援沟通支持。
其次,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用于寻找被困人员的位置。
在灾难发生后,一些区域可能会出现建筑倒塌、山体滑坡等情况,导致人员被困。
而这些被困人员通常会通过手机等设备发送求救信号。
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救援人员可以迅速定位信号源,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援行动。
这对于提高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灾难预警系统。
在某些灾难情境下,如地震、洪水等,预警系统能够及早发现并迅速传递灾害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而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帮助预警系统快速准确地确定灾害信号的来源,进一步提供更精确的预警信息,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降低灾害的影响。
在实际的救援行动中,无线电测向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技术手段的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结合无人机技术,可以在灾难现场空中扫描,实时获取信号源的位置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测向结果进行快速可视化处理,提供更直观的地理位置推测。
无线电测向幻灯教材课件

无线电测向的误差分析及修正
设备误差
测向设备自身性能、天线阵列的 摆放等因素可能导致测向误差, 需通过设备校准等方法进行修正
。
环境误差
多径效应、信号衰减等环境因素 会影响测向精度,可采用信号处
理技术进行抑制和修正。
算法误差
定位算法的设计和实现可能存在 缺陷,需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测 向精度和稳定性。同时,结合实 际应用场景,对算法进行适应性
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或信号强度差来确定信号源方向。通过接收来自不同方向 的信号,并测量它们之间的时间差或强度差,可以计算出信号源的方向。
硬件设备
无线电测向设备通常包括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模块等。接收机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 天线用于捕捉信号,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信号源的 方向。
无线电测向的定位技术
01
02
03
到达时间差定位
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从发 射点到接收点的传播时间 差,结合信号传播速度, 计算出发射点的位置。
到达角度定位
利用测向天线阵列测量无 线电信号到达方向的角度 ,从而确定发射点的位置 。
混合定位技术
综合到达时间差和到达角 度等多种定位方法,提高 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参数设置
1.B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接收机的频率、灵敏
度、增益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测向任务 和环境。
信号捕获与跟踪
1.C 利用接收机的扫描、存储等功能,捕获目标 信号,并持续跟踪其方向和强度变化。
数据记录与分析
1.D 及时记录测向结果,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
行后续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信息。
无线电测向的辅助设备
01
无线电测向的应用领域

无线电测向的应用领域无线电测向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定向探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测向技术在通信、导航、安全和科研等应用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通信领域在通信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定位和信号监测。
无线电定位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来确定来信方位置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定位和分布优化,以提供更好的信号覆盖和网络质量。
另外,无线电测向还可用于监测无线电信号的强度、频率和方向,以实现对无线通信的监管和管理。
二、导航领域在导航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无线电导航和目标定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种典型的应用是无线电方位测量(Radio Direction Finding, RDF),通过测量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方位来确定无线电源的位置。
RDF常用于海洋和航空导航中,如航空器的定位和追踪,舰船的导航和目标搜索等。
三、安全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安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无线电信号的源追踪,以帮助定位和追踪恶意无线电信号的发出者。
这对于保护通信网络和预防无线电干扰非常重要。
此外,无线电测向还可以用于进行无线电频谱监测,以检测并追踪无线电设备的活动,如侦查非法窃听和干扰行为。
四、科研领域在科研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被广泛用于天文学、地球物理学以及雷达和无线通信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和实验。
例如,天文学家使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来观测和定位射电源,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地球物理学家则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来探测地下和海底的物质结构和地壳运动情况。
此外,雷达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研发也离不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支持。
总结:无线电测向技术在通信、导航、安全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为无线电定位、信号监测和源追踪提供了有效手段,对于改善通信网络质量、保障导航安全以及维护无线通信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无线电测向技术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线电测向》课件

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和追踪无线电信号源,提供重要的情报和数据支持。
测向方法
立体测向法
通过多个接收天线的组合和信号参数的测量,确定信号的三维方向和位置。
单站测向法
基于单个接收站点的对信号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多站测向法
通过多个接收站点的组合和信号参数的测量,确定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测向设备及工具
接收设备
用于接收和转换无线电信号的设备,如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器。
天线
具有不同特性和功能的天线,用于接收和定向无线电信号。
测向仪器
用于进行信号参数测量和分析的专用设备,如测向接收机和测向系统。
无线电测向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信监测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通信信号进行测向分 析,帮助监测和识别无线电 通信活动和干扰源。
导航和定位领域的应用
利用测向技术进行卫星导航 定位、导航系统校准和目标 追踪。
安全领域的应用
用于监控和保护重要设施, 如边境和机场安全、无线电 频谱管理等。
技术展望
1 新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 线电测向技术将会越来越 先进,应用领域将进一步 扩大。
2 应用前景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通信、 导航和安全领域的应用前 景广阔,将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无线电测向》PPT课件
无线电测向是一项用于定位无线电信号源的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对信号进 行测量和分析,确定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方向和位置。
技术简介
定义
无线电测向是一种用于定位无线电信号源的技术,通过测量和分析信号参数,确定其方向和 位置。
原理和应用领域
无线电测向基于信号传播的特性和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广泛应用于通信监测、导航定位和 安全领域。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来确定信号源位置的方法。
在测绘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被广泛运用,能够提供关键的位置信息,帮助完成各种测绘任务。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并展示其优势和潜力。
第一部分: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接收机接收到来自信号源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测量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差或者信号的强度差来计算信号源的位置。
这一原理在测绘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地理空间数据采集、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
第二部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是测绘的基础步骤,无线电测向技术为采集地理数据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来定位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如手机信号基站、无线网络接入点等,从而绘制出这些设备的分布图,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此外,在地形测量和空中摄影测量中,无线电测向技术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绘制接收到无线电信号的强度等级分布图,可以对地形特征进行分析,并辅助制作高精度地形图和三维模型。
这些地理空间数据对于灾害预防、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资源勘探在资源勘探中,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来确定资源的位置和范围,为资源勘探提供参数参考。
例如,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精确测定矿产资源的位置,帮助确定矿区边界和矿藏规模。
此外,该技术还能用于定位地下水资源的位置和流向,优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同时,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油气勘探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天然气和原油井口的无线电信号,可以确定井口位置和产出情况,为油气勘探提供关键数据。
这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勘探效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部分:环境监测无线电测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例如,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的强度变化,可以分析大气传播特性,并实施空气质量监测。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电磁辐射的强度和分布,为无线电设备和通信基站的布置提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无线电测向技术(参考件)一、无线电波与其传输特性1.1 关于无线电波的一些基本概念1.1.1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从物理含义上讲,电磁波包含无线电波、光辐射和光子辐射。
电磁波中波长小于0.1mm,或者说频率低于3000GHz的波,叫无线电波。
把电磁波和无线电波视为同等概念,严格说是不确切的。
但从当今应用目的看,习惯叫法也是可以的。
1.1.2 无线电波的分段和名称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二条(Article 2,20δ,Geneva,1982)频带命名如表示:表1.(2)频带命名关于无线电波的频带划分与命名,需补充几点:①国际电联频带划分时规定,每个频率范围含上限而不含下限;②实际工作中常有这样一些情况:仅使用频带的一部分,比如战术通信台工作频段为30~88MHz,这时仍称VHF电台;边沿垮接相邻频带,如2~30MHz的接收机,因其主要工作频率处于高频,这时仍称高频(HF)接收机;当工作频率范围跨接两个频带,又都为主要工作频段时,如25~1000MHz的测向机,这时,则惯称甚高频/特高频(VHF/UHF)测向机等。
③国内一些部门习惯用短波、超短波、微波等称谓。
显然短波与高频等效。
超短波包括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但界限含混,微波一般指频率高于300MHz的众多频带。
1.1.3 无线电波的一般传输特性在2.1节介绍有关述语的函义中,已讲到无线电波的一些特性,为使读者便于理解后面的内容,现就电磁波传输的一般特性归纳如下:●电磁场中电场和磁场具有确定的方向和数值,即S(t) = E(t) . H(t)E=-ZH●传输中的电场和磁场都具有极化特性;●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输时,其传输平面是一确定的大圆面,其传输方向不变,且相速度和群速度相同;●电磁波在界质中传输时,将受到界质的影响。
在各向同性的色散界质中传输时,使相速与群速不等;在各向异性的色散界质传输时,还会使极化和方向发生变化;●电磁波传输时会产生衰减。
产生衰减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球面(或柱面)波扩散损耗,其场强与离开辐射源的距离成反比;二是介质引起的损耗,包括介质吸收、散射、衍射等,这使场强比在自由空间时小;●中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产生反射、折射,并都符合几何光学的定律;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还具有衍射特性;●频率相同的无线电波具有相干性,相干场场强呈驻波分布,等相位面也产生畸曲。
1.1.4 无线电波的极化特性极化是为描述不同类型辐射源产生的电磁波或者通过不同途径传输的电磁场的时一空特性而引入的概念。
前面已讲过,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满足乌莫夫---坡印廷矢量法则,二者相互垂直,并都与电磁波传输方向(即坡印廷矢量方向)相垂直,故人们用电矢量的端点在波振面上的轨迹图表叙电磁波的极化形式:●垂直极化波,即电矢量完全处于传输面内的电磁波,显然这时磁矢量完全垂直传输平面;●水平极化波,即电矢量完全垂直传输平面的电磁波,显然这时的磁场矢量完全处于传输面内;●线极化波,即电场矢量偏开传输面一个角度r(称极化角)的电磁波。
显然线极化波可分解为垂直极化分量和水平极化分量。
垂直极化波或水平极化波是线极化波的一种特性形式(水平极化分量为零或垂直极化分量为零);●圆极化波,即垂直极化分量和水平极化分量幅度相等,而相位差为900的电磁波。
这时电矢量端点在波振面内的轨迹为圆。
顺着电磁波传输的方向看去,如电场矢量是反时针的旋转,又称左旋圆极化;着顺时针旋转,则称右旋圆极化;●椭圆极化,即电场矢量端点在波振面上投影轨迹为椭圆的电磁波。
有三种情况产生椭圆极化:垂直极化分量和水平极化分量幅度相等,但相位差是0. π/2和π以外的值;两极化分量相位差为π/2,但幅度不相等;两极化分量幅度不相等,相位差为0和π以外的值。
椭圆极化波也同圆极化波一样区分为左旋和右旋。
显然,椭圆极化是电磁波极化概念的最通用的表叙形式,其它极化形式可作为椭圆极化的特殊情况,如线极化是两分量相位差为0或π的特例;圆极化是两极化分量幅度相等,相位差为π/2的特例;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是一个极化分量为零的特例。
值得注意的是对垂直(或水平)极化的地波来讲,电场矢量总是垂直(或平行)地面,对倾斜入射到地面的天波来说,垂直极化波的电矢量不再与地面垂直,而水平极化波的电矢量却总与地面平行,这些区别在今后研究高角波信号接收或测向问题时常用到。
1.2 HF(高频)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频率范围为3~30MHz的无线电波,根据ITU定义,叫高频波(HF),有时也叫短波。
高频波在远程通信中占重要地位。
高频波主要传输特点有:(1)HF波从地面上一点到另一点的传输有两种途径,即地波和天波;(2)地面波传输中,受土壤或海水的影响,将产生衰减。
频率越高,衰减越大。
水平极化波的衰减比垂直极化波要大得多,因而地面波主要为垂直极化。
对发射功率1KW的垂直极化波,在陆面上一般传输几十公里,在海面是传输为几百公里;(3)HF远程传输是通过电离层反射完成的。
电离层分D、E、F1和F2层,对应的平均高度分别是70、110、200和330KM,其中F2层是较稳定的,远程通信主要靠F2层的反射,可反射的电波频率一般不大于20MHz,一跳传输的距离与反射角有关,若反射波仰为角β,频率为f=f0/sinβ(式中f0是电子密度为N的电离层对垂直入射波可反射的最高频率),一次反射的距离为d=2hCotβ(式中h为虚高,比电离层实际高度稍大);HF无线电波两种传输方式的存在,就使HF波形成了以下特点:●在离发射源较近的地面上可认为只有地波存在,这时电波极化可认为是单纯的垂直极化;●在较远的天波区,不管发射天线是垂直极化还是水平极化,受电离层影响,反射波都是椭圆极化;●在没有特殊选频情况下,电波会在不同层或不同点反射,形成多径波;●HF波在传输方向上,一般形成地波区、静寞区和天波区。
静寞区是在地波区与天波区之间,大约在离开发射台30~100KM的地段,地波已衰减掉,又没有电离层反射波到达,常收不到信号。
在较近的天波区(离发射源100~400KM之间),反射波的仰角很大,也常称为高角波区。
1.3 VHF/UHF(甚高频/特高频)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30~300MHz通称甚高频(VHF),300~3000MHz通称特高频(UHF),3G~30GHz通称超高频(SHF),30~300GHz通称极高频(EHF)。
VHF/UHF无线电波较HF无线电波的波长越来越小,受传输介质影响相应加大,视距传输就成为其主要方式和特点。
(1)地波分地表面波和地面空间波。
由于超过30MHz以后,地面(土壤或海水)造成的衰减随频率增加迅速加大,特别超过300MHz,地表面波在较短的距离上就已衰减掉,因而只有高出地面的直射波存在,这就是地面空间波。
(2)在视距范围内传输,地面上传输的最大距离为d0=4.12(h T+h R)km,式中h T和h R分别为发射与接收天线高度,单位为米。
比如:h T =h R=10m,d0=26km,h T=100m,h R=10m,d0=54km;(3)地面空间波的传输距离与极化方式是垂直极化还是水平极化,已没有明显关系;(4)根据地面菲湟区的理论,地面反射波对地面空间波传输带来影响,场强E为:式中E1=173√P T(kw)GT/d(km) (mv/m)代表自由空间传输模式时d处场强。
相对天线高足够远的距离上,即2πhThR<<1时,场强E正比例 h T h R。
这就是所谓的天线高度增益,且频率越高,天线高度增益越明显。
比如离开地面20m高较4m处的场强,30MHz时增加1dB,60MHz时增加5dB,150 MHz 时增加8dB,300MHz时增加10dB,600MHz时增加11dB。
二、无线电测向基础2 无线电测向原理与分类2.1 无线电测向的依据与限制2.1.1 无线电测向的理论依据无线电测向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点:(1)从测试点看,无线电波的到达方向处于测试点和发射点构成的大圆内。
这是自由空间或均匀界质中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2)无线电波为横波,其测试点场的分布(包括强度、相位、时延)与给定的电波传播方向有确定的关系。
2.1.2 无线电测向的受限因素无线电测向的使用精度不是任意设计的,它将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限制:(1)传输介质不均匀性的影响。
无线电波传播的直线特性都是以均匀介质为条件的,实际上当地波在通过不同类型地表交界处时有“海岸效应”,不均匀电离层反射时侧向偏移以及地形地物的阻挡等,均会引起传播方向的改变。
这些因素带来的误差除电离层侧移可通过长时间平均减少外,大都是无法消除的。
这种误差人们惯称传播误差;(2)多径波相干的影响。
无论是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造成的多径还是测试点附近存在二次辐射体,都使电场变成相干场,这时场的空间分布已偏离作为无线电测向依据的平面波场分布,造成测向误差。
这种误差惯称相干误差或多径误差;(3)噪声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实际测向作业中多数情况是对低场强信号测向,这时无论是同波干扰,还是背景噪声以及交互调噪声,都将扰动测试精度;(4)测向设备固有精度影响,常叫仪器误差或系统误差。
纵观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史,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无线电波波场的电参数实现测向,并减少或克服各限制因素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多种无线电测向方法和体制。
2.2 无线电测向方法与分类实现无线电测向的方法很多,分类的思路也不尽同,但从下面将要介绍的多种具体测向方案(以后称测向体制)将要看到,各种测向体制都是基于测向依据对电场分布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电波到达方向。
电场空间分布状态的测量方法有四种情况,或称四类基本测向方法,即:(1)通过定向天线(阵)的输出幅度测量进行测向,统称幅度测向法。
定向天线或无方向天线组成的定向天线阵,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图,其输出值与电波传播方向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因而可通过定向天线(阵)输出幅度的比较来确定无线电波到达方向。
实际上定向天线(阵)的输出是作用于天线各细小单元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合成电压,定向天线的输出幅度是空间电场分布状态的函数。
利用幅度法进行测向的体制很多,旋转环测向是最简单也是最早发明的测向体制,乌兰韦伯尔大孔径测向体制是较复杂的一种旋转天线体制,单脉比幅是对雷达信号测向的常用体制等;(2)通过间隔天线间的相位测量比较进行测向,统称相位测向法。
这是直接通过天线对空间电场相位分布进行取样、测量,并根据样点的相位关系完成测向。
相位干涉仪和多卜勒测向机都是常用体制。
相位干涉仪体制是通过天线(场传感器)对空间电场的相位进行取样,然后根据相位分布规律和测试的各相位差值求解出电波到达方向,而多卜勒测向体制是循环把相邻天线相位差值按确定关系转换为频移,通过频移测量而求解出电波到达方向;(3)通过间隔天线电压矢量测量进行测向,统称矢量测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