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合集下载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5416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2.png)
军备废弛
秦国军队缺乏训练和装备, 战斗力低下,难以应对外 部威胁。
战国时期的改革潮流
魏国李悝变法
魏国推行变法,实行土地 私有化、均田制等改革措 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军 事强盛。
齐国邹忌变法
齐国推行变法,加强中央 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 济,增强军事实力。
赵国胡服骑射
赵国采用胡人的服饰和骑 射技术,提高了军队的机 动性和战斗力。
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商业活动,增加了国家粮食 储备和财政收入。
土地制度的改革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激发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3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加强了经济交流与 合作。
军事力量的增强
兵制改革
01
实行征兵制,强化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和战斗力。
武器装备的改进
02
引进先进的武器制造技术,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
实行俸禄制
官员领取国家俸禄,不得兼营工商 业或从事其他职业。
强化监察制度
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其 尽职尽责。
推行县制
设立县制
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县,由中央 政府直接管辖。
任命县令
由国君直接任命县令,负责治理 县政。
加强集权
通过推行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 的有效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制定标准
制定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规范度量衡器具。
强制执行
要求全国各地统一使用标准的度量衡器具,确保 交易公平。
促进经济发展
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有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市场繁荣。
03
商鞅变法的实施与影响
秦国的崛起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改革,迅速崛 起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精品课件(69张)
![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精品课件(69张)](https://img.taocdn.com/s3/m/48a916f6551810a6f52486c6.png)
角色体验:请阅读课本,体会秦国商鞅变法之前的
新兴地主、旧贵族、农民、军士、国君最基本的想 法是什么?
新兴地主
旧贵族
农民
军士
国君
亮出你的观点:
新兴地主阶级: 以前我们虽然掌握了一部分土地,但 是不许买卖,土地是国有的。我们做官的人很少, 政治地位较低。 农民: 没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命真苦啊! 军士:我们没有立功受赏的机会,拼死沙场毫无回报! 旧贵族: 我们以前一生下来就是小贵族,吃穿不愁, 不用劳动,不用打仗,可以继承祖辈的爵 位和财产。 国君: 秦国如此落后,如果不能富国强兵,就 有被列国兼并的危机啊!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P21
1、军事: 1)废除世卿世禄,设立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 2)严肃军纪 3)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
兵马未动,粮 草先行。商鞅有什 么高招来发展经济, 支撑秦国这架庞大 的战车的?
废除井田 、奖励耕织 、强制分家
“为田开阡陌封疆”
——《史记· 商君列传》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弩。 ——《史记· 商君列传》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 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 富无所芬华。”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商君书· 赏刑》
1、军事方面
1)废除世卿世 禄,奖励军功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2)严肃军纪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有一个人从 秦国的商地逃到秦国的边关,他想住旅 店。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b472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6.png)
CHAPTER
触犯贵族利益,遭到反对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使得贵族无法通过世袭获得官职和 爵位,严重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推行县制
商鞅推行县制,削弱了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进一步激化了与贵族的矛盾。
奖励军功
商鞅变法通过奖励军功来选拔官吏,使得一些没有贵族背景的人也有 机会获得高官厚禄,这同样引起了贵族的不满和反对。
痤任中庶子。
思想
商鞅主张变法改革,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提出了“法”、“术”、“势”相结 合的法治理论,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强化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制度。同时,商鞅还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等经济政策,以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02 商鞅变法内容与措施
CHAPTER
忽视民生问题,加重人民负担
重农抑商政策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影响 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赋役繁重
商鞅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加剧 了社会矛盾。
忽视民间疾苦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忽视了民间疾苦和人民的诉求,没有及时解决社 会问题,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商鞅变法背景及原因 • 商鞅变法内容与措施 • 商鞅变法对秦国影响 • 商鞅变法在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及启示 • 商鞅变法失败原因及教训
01 商鞅变法背景及原因
CHAPTER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
01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引发社会动荡
严刑峻法
触犯贵族利益,遭到反对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使得贵族无法通过世袭获得官职和 爵位,严重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推行县制
商鞅推行县制,削弱了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进一步激化了与贵族的矛盾。
奖励军功
商鞅变法通过奖励军功来选拔官吏,使得一些没有贵族背景的人也有 机会获得高官厚禄,这同样引起了贵族的不满和反对。
痤任中庶子。
思想
商鞅主张变法改革,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提出了“法”、“术”、“势”相结 合的法治理论,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强化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制度。同时,商鞅还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等经济政策,以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02 商鞅变法内容与措施
CHAPTER
忽视民生问题,加重人民负担
重农抑商政策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影响 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赋役繁重
商鞅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加剧 了社会矛盾。
忽视民间疾苦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忽视了民间疾苦和人民的诉求,没有及时解决社 会问题,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商鞅变法背景及原因 • 商鞅变法内容与措施 • 商鞅变法对秦国影响 • 商鞅变法在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及启示 • 商鞅变法失败原因及教训
01 商鞅变法背景及原因
CHAPTER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
01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引发社会动荡
严刑峻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27张(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27张(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811dfd4a7302768f993963.png)
问题:如何认识民族融合?
练习: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 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 过程。
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 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 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11, 202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被动挨打的局面。
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①推动社会转型: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经济制度;
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下来.
②国家统一: 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 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历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历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b79c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9.png)
在战国时期,各国都在进行改革和变法,以适 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商鞅变法通过加强国家实力、提高社会生产力 、改善人民生活等手段,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 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05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过于依赖法治,忽视道德建设
法治的局限性
商鞅变法过分强调法律的作用,忽视了道德的规范作用。法律虽然可以规定人们 的权利和义务,但它无法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对人的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和 规范。
过度的利益冲突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改革还可 能引发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等。
06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它标志着中国从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形态的进步和发展。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秦统一 中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强调了法治、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思 想对现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THANK YOU.
3
建立二十等爵制,以爵位高低决定俸禄和待遇 。
推行县制
将全国分为若干个 县,县设令和丞, 由国君直接任命。
禁止地方势力的扩 张,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强化中央集权,削 弱地方豪强的势力 。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
承认土地私有,鼓励农民开垦 荒地,增加土地供给。
按照土地面积征收赋税,减轻 农民负担。
2023
历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 盛》课件
目录
• 商鞅变法的背景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 商鞅变法的影响 • 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通过加强国家实力、提高社会生产力 、改善人民生活等手段,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 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05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过于依赖法治,忽视道德建设
法治的局限性
商鞅变法过分强调法律的作用,忽视了道德的规范作用。法律虽然可以规定人们 的权利和义务,但它无法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对人的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和 规范。
过度的利益冲突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改革还可 能引发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等。
06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它标志着中国从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形态的进步和发展。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秦统一 中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强调了法治、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思 想对现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THANK YOU.
3
建立二十等爵制,以爵位高低决定俸禄和待遇 。
推行县制
将全国分为若干个 县,县设令和丞, 由国君直接任命。
禁止地方势力的扩 张,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强化中央集权,削 弱地方豪强的势力 。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
承认土地私有,鼓励农民开垦 荒地,增加土地供给。
按照土地面积征收赋税,减轻 农民负担。
2023
历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 盛》课件
目录
• 商鞅变法的背景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 商鞅变法的影响 • 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课件(29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8e86035c4afe04a1b171de7e.png)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 封建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最大?为什么?
商鞅新法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 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 不事农作的,全家都要罚作官奴。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3、政治方面
范围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商鞅变法的特点 :
变法的 核心
农战 1)措施最全面、彻底;
2)历时最久;
法治 3)推行力度最大;
4)成效最明显;
一、变法的前夕 二、变法措施 三、变法的意义及影响
1、收富国强兵之效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①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新法适应了时 代发展的趋势。
②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人人遵守。 ③变法非常彻底,秦国社会已经沿着变法的 轨道向前发展而无法逆转。
3、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如:刑法严酷,容易导致暴政
(2)重农抑商:
压制工商业,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 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 意识的弱化
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 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秦孝公下《求贤令》
三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司马迁《史记》
公元前361年, 商鞅便带着李 悝的《法经》 ,只身入秦。
商鞅变法一开始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展开论战
在秦孝公 支持下,商鞅 与保守势力展 开论战,为变 法扫清了思想 障碍。
——《史记》
一、变法的前夕 二、变法措施 三、变法的意义及影响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完整版PPT课件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0c00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2.png)
B 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利于加强对人民管理和控制 C 轻罪重刑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易造成统治者暴政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国君 分 封 诸侯 制
卿、大夫等
国君 县 制
地方县吏
(县令、县丞、县尉)
4.思想文化上:
加强思想 文化统治; 不利于思 想文化发展。
焚烧诗书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四、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1、核心内容为“农战”和“法治”。 2、是实行最彻底、打击旧贵族最严重、变法措 施最全面、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3、以法律形式废除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4、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 了基础,对日后历史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五、评价商鞅变法
3)变法立信立威于民,深入人心 4)秦孝公鼎力支持
5)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重要 条件
七、商鞅惨死的原因
原因: 直接原因是支持变法的政治靠山秦孝公去
世,深层次原因是变法触动了旧贵族利益。
我们从商鞅的身上能学习到一种什么 精神?
勤奋好学; 取信于民; 坚决果断; 大无畏精神; 社会责任感; 顺应历史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 容,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①客观上: 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六国。 ②主观上: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③人才上: 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 ④理论上: 法家学说的传播(指导思想)。 ⑤外部: 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了经验教训。
C 编制什伍组织 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2.经济上: A 废井田, 承认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 济发展 B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利于加强对人民管理和控制 C 轻罪重刑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易造成统治者暴政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国君 分 封 诸侯 制
卿、大夫等
国君 县 制
地方县吏
(县令、县丞、县尉)
4.思想文化上:
加强思想 文化统治; 不利于思 想文化发展。
焚烧诗书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四、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1、核心内容为“农战”和“法治”。 2、是实行最彻底、打击旧贵族最严重、变法措 施最全面、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3、以法律形式废除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4、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 了基础,对日后历史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五、评价商鞅变法
3)变法立信立威于民,深入人心 4)秦孝公鼎力支持
5)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重要 条件
七、商鞅惨死的原因
原因: 直接原因是支持变法的政治靠山秦孝公去
世,深层次原因是变法触动了旧贵族利益。
我们从商鞅的身上能学习到一种什么 精神?
勤奋好学; 取信于民; 坚决果断; 大无畏精神; 社会责任感; 顺应历史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 容,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①客观上: 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六国。 ②主观上: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③人才上: 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 ④理论上: 法家学说的传播(指导思想)。 ⑤外部: 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了经验教训。
C 编制什伍组织 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2.经济上: A 废井田, 承认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 济发展 B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历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历史《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02f9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c.png)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 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 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秦国逐渐成为了 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奠
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所倡导的“法治”理念和制度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 来的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商鞅推行标准的度量衡制度,统一了各地的度量 衡,方便了经济交流和贸易。
经济交流
商鞅认为统一度量衡能够促进各地之间的经济交 流,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
贸易发展
标准度量衡的使用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贸易发展, 为秦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03
商鞅变法的影响
经济繁荣,提升国家实力
农业发展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政策,奖励耕织,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纺织业的繁 荣,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税收和粮食储备。
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ANKS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县制
商鞅推行县制,将地方行政单位 划分为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和管理。
中央集权
商鞅通过县制的实施,将地方权 力集中到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
的地位。
官员任命
商鞅规定了地方官员的任命方式 ,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确保了
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控制。
推行标准度量衡,方便经济交流
标准度量衡
商业活跃
商鞅变法打破了旧有的商业壁垒,推行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促 进了各地之间的商业交流和贸易活动,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国家实力提升
商鞅变法通过发展经济,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物资储备,提升了 国家的实力和稳定性。
军队战斗力提高,扩张领土
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课件(共34张PPT)
![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6f348ca2161479171128ea.png)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秦国日益强大, 最终完成统一。历史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 “变则通,通则久”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和 历史发展的潮流,适时变革旧制度,才能使 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思考:商鞅变法体现了哪家学派的主张? 法家。
思考: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
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
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下这个坎儿就过去了,一旦熬过阴霾,你会发现发现自己会变的无比强大。人生在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激
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少朋友会写一些励志的话语贴在办公桌上,那么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看看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向着美好的 未来前行!一、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1、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2、穷则思变,既要变,又要实干。3、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4、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5、勇气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 是感觉到恐惧也继续做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8、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10、东西,让你羡慕,却 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11、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1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13、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 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15、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7、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 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18、别放弃你的梦想,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19、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20、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二、经典有气质内 涵的句子1、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果实,而是要问自己今天播种了多少种子。2、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3、如果你热爱一件事, 那么你整天都能埋头于这件事而不觉得无聊,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如果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你真心热爱的事情,那没有人会是你的对手。4、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干净,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 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6、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人又为了别人,神魂颠倒 食不知味。7、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8、过去的人,有他们出现的意义,但不要太念念不忘。过去的人有过去的好,但最好的,都是你 身边的那个。9、不是谁辜负了誓言,而是被时间扯淡了思念。0、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杳无音信1、在前进的路上,别急着一口气狂奔到底。静得下心,才能守住目标,沉得住气,才 能持续发力。以笃志力行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你,终将变得很了不起。2、不再向往单纯,而是让心底的单纯唤醒梦魇迷住的躁动与孤寂,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命中那些 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一种单纯的幸福幸福。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4、因为平时你们没有利益 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但有些人就是一旦触及利益,就绝不会忍耐你。所以啊,看一个人爱不爱你,重点是看有矛盾时,他会不会忍你。忍你的是好心,吼你的要当心。5、心,是静的才好,能静下来的,才是心情。不然, 烦躁中怎么能让自己染上心思。心思,是美的那种,女子的心思就是在安静的时间里,想一些事,看一本书,想一个人,那种心情只能在静的环境里生存。6、如果自己都在偷懒,命运又怎么会认可你。别再虚度光阴,叫醒 那个沉睡的自己。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7、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 适应了时代发展趋势 C 秦孝公的支持 D 人民大力拥护
其它 原因
①商鞅的正确决策和坚决改革的决心
②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 支持、重用
③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
变式题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 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 太重者国危,左右太轻者身危。今秦妇人 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 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 “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收富国强兵之效
①政治上: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稳定了统治秩序。
②经济上: 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
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③军事上: 壮大了军事力量, 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B
D.商鞅对贵族绝不妥协
5.社会习俗上: 移风易俗,改变成年父子兄弟
同室居住生活方式,鼓励发展一 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
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军功授爵制 ②重农抑商
③废除井田制 ④废分封行县制
⑤实行连坐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③制定严苛的刑法,实行轻罪重刑
练习: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 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D
4.思想文化上:焚烧诗书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
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
规定(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问题(二):根据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分析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练习: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戳力本业,耕 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根本原因: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
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上
述现象说明;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
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
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酷的法
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①②③④
问题(一):商鞅虽死,但变法却获得成功,原因有哪 些?
练习: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战的勇气 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打击
了贵族的特权 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和经济地位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 ②③ D①②③④
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 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变式题: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的主要的依据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1.军事上: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 ②奖励军功 ③编制什伍组织
练习: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
经种下了。
消极 影响
①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成为古代暴政思想的 滥觞 ;轻罪重刑, 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
②焚烧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对后世文
化政策造成恶劣影响。
③开创了重农抑商政策,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
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
D ②③④⑤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 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据所学知识,A项废 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 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 作用。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问题(一):整合三本必修本,(讨论)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社会大变革时期
政治 经济 阶级 军事
思想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生产关系)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被动挨打的局面。
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①推动社会转型: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经济制度;
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下来.
②国家统一: 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
1、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பைடு நூலகம்”、“恃德者昌”等治
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
欲延年益寿乎”?
2、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3、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
3、《史记》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
果( )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③实行连坐之法
④重农抑商,奖励
耕织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4.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 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焚烧诗书
2.经济上: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练习: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 定( )①承认私人土地的合法性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正式废除了井 田制 ④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 ③④
D①②③
3.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①废分封,行县制 ②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其它 原因
①商鞅的正确决策和坚决改革的决心
②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 支持、重用
③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
变式题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 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 太重者国危,左右太轻者身危。今秦妇人 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 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 “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收富国强兵之效
①政治上: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稳定了统治秩序。
②经济上: 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
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③军事上: 壮大了军事力量, 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B
D.商鞅对贵族绝不妥协
5.社会习俗上: 移风易俗,改变成年父子兄弟
同室居住生活方式,鼓励发展一 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
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军功授爵制 ②重农抑商
③废除井田制 ④废分封行县制
⑤实行连坐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③制定严苛的刑法,实行轻罪重刑
练习: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 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D
4.思想文化上:焚烧诗书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
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
规定(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问题(二):根据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分析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练习: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戳力本业,耕 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根本原因: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
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上
述现象说明;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
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
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酷的法
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①②③④
问题(一):商鞅虽死,但变法却获得成功,原因有哪 些?
练习: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战的勇气 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打击
了贵族的特权 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和经济地位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 ②③ D①②③④
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 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变式题: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的主要的依据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1.军事上: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 ②奖励军功 ③编制什伍组织
练习: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
经种下了。
消极 影响
①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成为古代暴政思想的 滥觞 ;轻罪重刑, 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
②焚烧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对后世文
化政策造成恶劣影响。
③开创了重农抑商政策,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
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
D ②③④⑤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 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据所学知识,A项废 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 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 作用。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问题(一):整合三本必修本,(讨论)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社会大变革时期
政治 经济 阶级 军事
思想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生产关系)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被动挨打的局面。
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①推动社会转型: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经济制度;
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下来.
②国家统一: 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
1、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பைடு நூலகம்”、“恃德者昌”等治
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
欲延年益寿乎”?
2、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3、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
3、《史记》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
果( )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③实行连坐之法
④重农抑商,奖励
耕织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4.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 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焚烧诗书
2.经济上: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练习: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 定( )①承认私人土地的合法性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正式废除了井 田制 ④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 ③④
D①②③
3.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①废分封,行县制 ②推行什伍连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