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区位优势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珠三角地区毗连香港、澳门,是我国陆地上唯一
与这一远东金融、制造业中心相联系的地区,而且珠江 纵贯其整个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具有相当优越的 地理条件。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 、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 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珠三角经济圈起步最早 ,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毗邻香港,当地华侨众多, 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 期国家就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资很早就大规 模涌入,香港传统加工业也早就向该地区转移,奠定了 该区域坚实的工业基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全 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 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 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 三角,九个城市中有六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长 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三 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 ,仅有三个城市介于20000和30000元之间。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长江三角洲_百度百科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长江三角洲含义
长江三角洲交通
编辑本段长江三角洲
(the Yangtze Delta)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扬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嘉兴等地先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目录
长江三角洲
【形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
编辑本段【形成】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三大城市群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
1、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 平原,平原上散布着丘陵、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 的低山。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1776毫米。但夏 秋多台风和暴雨,仍有洪涝威胁。
⑤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
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 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 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 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20多年这个区域 已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全面转变成工业社会,成为我国著名的4大工业 基地之一,该区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与长江三角洲并称 中国经济两大发动机。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 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 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 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 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 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测评(A)选择性必修
第一章测评(A)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3安徽皖北重点中学联考]安徽地处我国华东地区,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
安徽省分成皖南、皖中、皖北三个区域(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皖北、皖中、皖南三个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经济B.河流C.资源D.地形2.在安徽省的“三皖”中( )A.皖南种麦、皖北种稻B.皖北的地势起伏较大C.皖中的地势东高西低D.皖南应注重生态建设[2023河南洛平许济联考]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全长561千米,贯穿天山南北,沿线风景秀美,被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现仅作为旅游公路维护使用。
下图为独库公路沿线等高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独库公路修建于1974—1983年,多盘山公路,少桥梁隧道,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较和缓B.受当时技术限制C.保护沿线生态环境D.地质状况较稳定4.以下关于独库公路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沿线可见森林、草原、冰川等景观B.沿途可感受四季变化、天气变幻C.沿线山谷处处流水潺潺,水草丰美D.沿途冬季可遭遇雪崩、塌方我国三大自然区中,①自然区以高寒为主,②自然区具有温暖半湿润特征,③自然区以湿润为主。
①③两自然区纬度位置相当,自然环境差异很大。
据此完成5~7题。
5.①③两自然区纬度位置相当,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气候类型C.盛行风向D.地势高低6.②③两自然区之间的差异体现在( )A.水热条件B.河网密度C.产业分布D.地形特征7.自然环境特征影响人类发展。
图中各自然区的农业类型是( )A.①自然区—早期定居农耕B.③自然区—集约自给型种植业C.②自然区—商品型混合农业D.①自然区—商品型谷物种植业[2023湖南名校联盟期末]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活力,人口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图为2019年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率和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图。
长三角区域经济分析
长三角区域经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所承认的全球第六大都市圈。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共计16个城市。
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经济地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该区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总体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根据中科院发布的《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综合排名评价显示,位于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分别名列一、五、六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长三角占了一半;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此落户。
长三角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以全国1/50的土地、1/1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4的财政收入和进出口额,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优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底蕴是造就长三角辉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长三角是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
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长江三角洲由位于我国东部,面积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5.8%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入海口的周边地区,其家族成员: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杭州、宁波、泰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
同时,在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
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
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最新中国人文地理9-长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服装服饰业 、食品和农产品精 深加先进制造业 、包装印刷广告业 、 工艺旅游纪念品业 、 化妆品及清洁洗 涤业
上海都市型产业集群
➢黄浦区的旅游纪念品行业, ➢杨浦区的家用纺织品行业, ➢虹口区的箱包业, ➢长宁区的服装服饰业, ➢闸北区的印刷媒体业, ➢普陀区的包装印刷业, ➢徐汇区的生物制品业
中国人文地理9-长江三角 洲地区
主要内容
• 长江三角洲:概念认识、地域范围 •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 • 上海:崛起中的全球巨型城市地区 • 发达的制造业基地:江苏 • 发达的私营经济王国:浙江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特征
地理区位: 沿海开放带和沿江(长江)产业密集带组
成的 “T”型产业布局的结合部,中国经 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 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 之一。 区域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网络
上海都市区1 小时交通圈及 其对外通道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铁路交通
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图
长江三角洲的交通网络
长三角的Z 字型发展带和杭宁发展带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镇与产业 空间
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图
长江三角洲十一五规划发展定位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 正处于较快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区域经济特征
产业链十分齐全。无论重工业的钢铁、汽车、石化、 机械,还是轻工业的纺织、电子、精密仪器,长江 三角洲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区域内纲材、化纤、 汽车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50%和24%。
中国5大经济区
中国5大经济区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199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
由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15个城市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发展而来,是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合作机制。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
此次扩容后,协调会成员城市达22个。
2、珠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
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经济区,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
2009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3、京津冀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是中国主要的规划经济区之一,被业界广泛认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它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整个沿海经济布局中将与长三角、珠三角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这一经济区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定,地域范围涵盖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等8个地市。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之沪宁杭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之沪宁杭概况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区域,地理上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省和浙江省并辐射安徽省等周边地区。
因其核心地域是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故名。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一。
长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由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台州市、合肥市,马鞍山市、衢州,金华,淮安,盐城组成。
201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把长三角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作为发展定位。
铁路:京沪铁路、沪昆铁路、沪汉蓉客运专线、沿海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城际铁路(待建),宁杭城际铁路(建设中)、宁安城际铁路(建设中)、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中)、沪昆高速铁路(建设中)、杭甬客运专线(建设中)、萧甬铁路、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沪通铁路等。
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上海外环高速公路、上海郊环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新卫高速公路、莘奉金高速公路、亭枫高速公路、上海迎宾大道、沪芦高速公路、沪崇苏高速公路、浦东机场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宁合高速公路、常马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州绕城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江苏临海高等级公路(预计将于2012年完工)、沿海高速公路(建设中)。
三大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发展趋势
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的评价吴镇宣(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而这种高速增长有赖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带动。
在东部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
本文通过三大经济圈的区位条件分析和发展趋势探讨,总结三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为三大经济圈保持自身经济发展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发展趋势;评价1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概况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
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圈主要有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基本概况如下: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长三角,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居中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沿岸,以上海市为中心,包括江苏省南部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及南通等8个地级市,浙江省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及舟山等6个地级市,另外还有43个大、中、小城市以及540多个建制镇,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人口7861.4万。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 孵化器,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 科技人才。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 的创新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 展。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 排放。
加强区域内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和治理,改 善环境质量。
该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 候温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
件和丰富的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 达、人口最密集、城市群最集中
的地区之一。
历史发展与现状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续发展。
合肥都市圈
1
合肥都市圈以合肥为核心城市,包括芜湖、马鞍 山、铜陵、安庆等城市。
2
该都市圈的发展重点在于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 级,加强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和国际竞争力。
3
合肥都市圈在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等 方面也加强了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04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政 策与建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
目录
•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概述 •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 长江三角洲各都市圈发展状况
目录
•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未来展望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长江入海口处,包括上海市、江
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启
苏州现象或苏州经验
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 2500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 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 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 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 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
中国第一水乡——苏州周庄
航天英雄费俊龙 的家乡——昆山 经济技术开发区
虎丘 留园
苏 州
拙政园
园
东方明珠电视塔 高468米,是亚洲第一、 世界第三高塔。
金茂大厦
高88层,建筑高度 420.5米,目前是世界 第三、中国第一高楼。
上海外滩夜景
上 海 企 业 生 产 场 景
上海市
三、长三角模式对县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启示
启示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 才是硬道理。
启示二: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跃式发 展,必须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加 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 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苏州在协调发展上注意处理好 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强市 与富民的关系。
二是坚持全面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 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三,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城乡、 贫富、地区差别 。
浙江经济的发展历程是:1977 年开始家庭工厂——1979年、1980 年联户企业——1982年工商户合法 登记——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 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集团公 司——财团,进入了金融领域的最 高层次,用2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了 英国200年的历程。
浙江人受水文化的影响
一是水性至柔,柔韧不屈,吃 得起苦,不怕失败。二是水有流动 性,浙江人灵活善变,善于把握先 机,抢占优势地位。三是水居低势, 尚善若水,最高文化情操就是水, 谦虚、低调,不张扬,只做不说。
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未来
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未来一、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未来1、背景与现状2、城市发展策略与规划3、产业转型与升级4、人口流动与生态环境保护5、国际竞争与合作二、背景与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三角洲区域内共有13个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
这些城市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紧密合作,形成了群策群力的合作机制。
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三、城市发展策略与规划未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以吸引外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增进城市之间的紧密合作。
其中,城市规划应该是第一步。
在规划中,需要注重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以及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和交通系统。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建设多元化文化、教育和艺术产业。
四、产业转型与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向世界舞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传统产业将面临旧设备、落后技术、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城市群应该加速转型,构建现代化、高科技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城市群应该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五、人口流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所有城市而言,人口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口流动是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
但是,人口流动可能带来的城市中心地区的过度拥挤,将给城市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其中一个重点应该是建立良好的人口流动调控机制。
同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以减少环境污染,建设更多的生态保护区。
六、国际竞争与合作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全球经济处于转型期,与其他城市互通互动尤为重要。
因此,长江三角洲城市将与其他世界一流城市开展更紧密的加强合作,以实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中国四大经济圈-最准确版
中国四大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它位于长江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占全国的5.9%。
基本特点:1.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第二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主导性表现非常突出,占GDP比重普遍高于50%。
其核心城市上海,目前处于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已基本走过了轻工业、重工业时代,进入到重化工业后期和现代服务业时代。
2.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城市的产业联系较密切,垂直分工、水平分工紧密,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沿沪宁线形成的宁沪信息产业带等集群,不仅吸纳了众多具有国际一流技术的世界500强企业集聚进入,同时完善了“长三角”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及配套能力开发,不断锻造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共同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处于“长三角”区域的苏浙沪三省市正以“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思路,致力于打造以上海为龙头、以苏浙两翼的产业现代化和配套能力为支撑的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逐渐把产业的控制部门和高端部门留在中心城市,协作配套业务向周边地区及全国扩散,并借此延伸“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服务业辐射半径和影响区域,把产业做大,增强服务业扩张的基础和依托。
4.资源、能源瓶颈影响“长三角”产业扩张。
当前煤电油运紧张,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也已经演变成阻碍地区发展的巨大隐患。
资源、能源、土地的紧缺严重地影响了“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
珠三角经济圈现状:珠三角经济圈又称为珠三角都市经济圈或珠三角经济区,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3、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 、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 年底, 公里, 年底 公路通车里程达29029公里, 公里 公路网密度达0.70公里 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 公里/平方公里 公路网密度达 公里 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 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 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 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 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广州为中心以及珠 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 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以广州白云国际机 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一)从地理条件看,两江三角洲皆为我国大江河下游的冲积平原。 一 从地理条件看,两江三角洲皆为我国大江河下游的冲积平原。 (二)从二者在全国形成的辐射面及影响看,珠江三角洲偏居南方一 从二者在全国形成的辐射面及影响看, 位于珠江的下游,位置只是处于广东省境内,远离中原和内陆地区。 隅,位于珠江的下游,位置只是处于广东省境内,远离中原和内陆地区。 而长江三角洲是由地扼大陆中部, 而长江三角洲是由地扼大陆中部,把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的长江冲积而 成的,处于整个国家海岸的中点,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成的,处于整个国家海岸的中点,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它的起飞, 它的起飞,对于我国南北两翼和以长江为纽带的中西部发展都会产生强 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区位条件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区位条件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东北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东北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中心地带,处在东亚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 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能够很方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便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生经济联系; 便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生经济联系;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有对外开放的有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 利条件,又有十分广大的内陆腹地。 利条件,又有十分广大的内陆腹地。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小组合探究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 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河流沿岸地形平坦
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02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小组合探究学习: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结合视频和图文材料,认识岷 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 第七章 第二节
谢谢观看
第七章南方地区
人教版
八年级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利 提供灌溉水源;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弊 水量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02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小组合探究学习: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结合视频和图文材料,认识岷 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
国 重 要 的 稻 谷 产 区 。
人 的 粮 食 就 有 着 落 了 。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形 以 平 原 为 主
意 思 是 说 , 苏 州 、 湖 州 一 带 如 果 能 得 到 好 丰 收 , 那
“ 苏 湖 熟 , 天 下 足 ” 这 是 宋 朝 时 期 非 常 有 名 的 俗
“鱼米之乡”
为场网
淡所密
水 鱼 类 养 殖 解 决 了 鱼 儿 生 存 所 需 的 淡 水 资 源 。
众 多 。 处 于 长 江 入 海 口 处 , 源 源 不 断 的 淡 水 资 源 ,
布 , 淡 水 鱼 养 殖 所 需 的 鱼 塘 、 水 库 、 湖 泊 、 沼 泽 等
长 江 三 角 区 发 展 淡 水 鱼 产 业 的 有”
02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下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向东向南分别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1]武汉距长沙300公里、距合肥320公里、距南昌260公里,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平坦的地势相比,中三角间山水相阻,地形复杂,面积却为世界之最,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2-3]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的合作发展,将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与前途更明朗。
目录1基本简介2主要特征3旅游联系4发展趋势城市群“扩容”3小时商圈5大幕开启6发展定位优势第三产业1基本简介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3-4]以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武汉市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中三角”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株洲、湘潭、衡阳、娄底)、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抚州、宜春、吉安)和江淮城市群(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六安、淮南、蚌埠)。
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武汉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
长沙是千万级航空俱乐部之一,弥补长江中下游其他城市的劣势,文化、动漫、重工比较发达,交通运输有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台湾到重庆(亚欧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试分析天津上海等城市所处的位置,其可进入性,和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以上海为例)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区位优势
上海之所以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一是有区位优势,二是有实力。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航线上,从上海到东京、汉城、香港、曼谷等城市的航程几乎相等,使得上海成为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
同时上海又是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点,海陆交通十分方便,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广阔的经济腹地。
上海城市的辐射功能也很强。
目前,世界许多跨国公司都把驻华总部放在了上海,如飞利浦、通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春兰、杉杉等也把公司总部迁到了上海。
昆山、太仓、绍兴、宁波等地区的进步都依托了上海的发展,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还是引资开发工作,以及改革的方案设计,都密切观察上海发展的动向,以此作为自己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点。
上海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更加强化上海的对外开放地位,使其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经济扩散中心和产业布局重心,已经确立了自己未来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
在这过程中,上海必须实行“双辐射”战略。
所谓的“双辐射”战略是:我国主要以大市场的优势和充分供给的高素质劳动力优势接受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和充裕资本的辐射。
上海及其周边的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优势分析
1、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倚靠内陆发达交通联系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
长江三角
洲地区临靠东海、黄海和长江,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为两条轴线的“T”字形开发模式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我国国土开发纲要的重要指导思想,而长江三角洲正处于这一交接点的核心位置。
2、经济实力雄厚。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已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金三角”之称。
3、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84年国务院确立的沿海开放城市,本地区就有3个,1990年,国务院又提出开放开发浦东的宏伟计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具有
一定基础的交通通讯设施网络而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
4、地理可进入性即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上海的可进入性即发达的交通网络。
长江三角洲地区既有沿江城市,又有京杭大运河流过,已建成通车的沪宁、沪杭、宁杭、苏嘉杭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加上已有的南京长江大桥、沪宁铁路,正在施工中的沪湖高速、润扬长江大桥、沿江高速、苏通长江大桥、新长铁路,已经列入规划待建的还有贯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沪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宁启铁路、南京长江三桥以及连接上海与崇明岛、南通之间的跨江隧道和跨越杭州湾大桥。
港口方面,上海港和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已进入我国沿海港口的前五位,南京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
5、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龙头城市。
所谓“龙头”,就是引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或发展极。
中心城市对其腹地发挥龙头作用,是指中心城市为其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综合服务,以其巨大的技术经济能量向其腹地进行辐射和扩散,从而带动其腹地的区域经济更快发展。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应该有意识的加快“双辐射”模式的运作:如以上海深水港为核心对周边地区港口资源的整合;以上海资本市场为核心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拓展和整合;以上海汽车产业为核心对周边地区汽车产业的整合及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以上海宝钢为核心对周边地区及全国钢铁产业的整合;以上海石化产业为核心对国内石化产业的整合等。
在这方面,特别重要的是以上海及长三角的制造业能力、金融实力、相对技术优势的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开发能力,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辐射和互补,并积极开拓对发展中国家及全球市场的辐射和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