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
2015年高考二轮通史复习知识体系概览[资料整合]
2015年高考二轮通史复习知识体系概览中国古代通史知识体系概览当前,高中新课改的历史课本体例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编写的专题史,有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25个专题构成,时间和可见的跳跃性很大,没有清晰的时序性知识脉络,给中学师生带来较大挑战。
特别是高中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相对薄弱,缺乏扎实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基础,进入高中后直接学习这种大跨度的专题史,在知识上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和支离破碎的弊端。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时序概念,加强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横向整合,勾勒出各个大的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下面,对中国古代史的六个历史时期进行简要分析:一、社会大转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欧洲继爱琴文明之后,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半岛进入经济文化繁荣时,我国正处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昌盛时代,希腊和中国逐渐形成欧亚两大文明中心。
1、经济:该时期政局动荡,但是经济发展出现高潮,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步定型。
⑴铁器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农业生产力革命;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改革变法承认土地私有,个体小农经济普遍产生;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水利灌溉工程修建;⑵冶铁技术提高;煮盐、酿酒、青铜业发达;⑶商业繁荣: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空前繁荣,私商崛起、货币丰富,很多诸侯国的国都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
2、政治: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分封制瓦解;⑵改革变法和卿大夫夺权政变频繁;⑶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⑷出现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3、文化:⑴春秋出现老子、孔子和孙子等思想家和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⑵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公元前220——公元220年)当秦汉王朝屹立于东亚的时候,地中海和西亚雄距者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
古罗马是当时欧洲的文明中心,秦汉王朝是东方的文明中心。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两大文明中心开始直接交往。
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
3、文化: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并对后世和世 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19页,共33页。
(二)具体史实 一、秦朝
皇帝制度(内容)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
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4、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5、对外关系: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第25页,共33页。
(二)具体史实
三省六部制(特点、评价) 1、政治:
科举制(时间、选官制度、标准)
耕作工具:曲辕犁
农业:水利:筒车;京杭大运河
土地和赋役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 2、经济: 手工业:陶瓷业:唐三彩(陶制品),越窑青瓷、邢
窑白瓷等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商业: “市”“坊”分开,出现夜市
第26页,共33页。
3、文化:
⑴思想: 韩愈等人儒学复兴运动。 印刷术: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
第30页,共33页。
二、元朝 1、政治:
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科技: 火药:广泛应用军事;
指南针: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宋词兴盛(原因)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
(3)文学: 代表: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4)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5)绘画: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戏曲:宋代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瓦肆);
1、政治: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经济: (1)农业: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 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 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 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 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 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 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 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 人间世》:“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 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 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 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反过来讲 ,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和“嘉庆 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新课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教学目标:强化时序、牢记关联、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构建横向知识结构体系。 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 《百家争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三个阶段)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 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 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 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 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 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 段。
2015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朝代、时期(阶段特征)汇总
2015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朝代、时期(阶段特征)汇总中国古代史(远古、夏、商)历史及其阶段特征远古时期(距今170万年—前2070年)政治:禅让制、公天下、部落联盟。
经济:1.农业:经济形态从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北方种植粟麦,南方种植稻谷);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3.生产工具:石刀、石斧;4.水利:大禹治水;二、手工业:制陶(白陶、黑陶、彩陶)、养蚕并有丝织品;三、商业:物物交换,原始商业;文化:1.书法:仓颉造字,原始文字;2.绘画:《鹳鱼石斧图》;3.戏剧:傩戏;科技:远古时期的科技不太发达。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政治:1.中央:制,王位继承的传子有制被破坏,井田制出现;2.占卜来神化王权;二、手工业:青铜铸造;三、中央与地方关系:内外服制度,地方封侯和伯;(方国联盟,“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
“方国”一词最初由孙怡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
《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
“方”便是“所有的国”,甲骨文中称为“多方”);四、中央官制:相、卿士,相权力大,甚至可以放逐王(伊尹放逐太甲);文化:1.书法:象形文字;2.历法:《夏小正》;科技:夏朝时期的科技相对较发达。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政治:启以王位制取代禅让制;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经济:1.农业:土地制度:井田制发展,村社结构仍有保留;生产工具:少量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2.手工业:冶金、制瓷、纺织;3.商业:商人善经商,名称由来;文化:1.书法:甲骨文,文字成熟;2.历法:殷历——①干支纪日法;②月亮圆缺一次作为一个月,1年12月,闰年13月;③大月30天,小月29天;科技:商朝时期的科技相对较发达。
总体: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高考历史知识清查—中国古代史
高考历史知识清查(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一)旧石器时代:以、、山顶洞人等为代表。
社会生产力低下,从事渔猎和经济,以群居生活为主,“火”的使用,延长了人类寿命。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以文化、大汶口文化、文化、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为代表,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的发展基础。
使用打磨石器,陶器大量使用,原始农业出现,饲养家畜。
村落的修建,人类生活逐渐趋于稳定。
同时,生产力发展,产生,贫富分化严重,出现阶级分化。
部落战争不断,形成部落联盟,历史发展向国家过渡。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0年)1.经济:是经济基础,奴隶制经济繁荣;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种类繁多,以兵器为礼器为主,是中国古代史上的“”。
2.政治:夏王朝建立,确立制,“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
商代的制,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力。
西周推行制,等级森严,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但埋下了国家分裂的隐患;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以制为核心,加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延续了周王朝的统治时间。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
紧密结合、以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是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3.思想文化: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周人则、明德慎罚、崇尚礼乐教化。
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逐渐形成。
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
干支纪日法延用至今,影响深远。
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经济: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出现,确立,井田制遭到破坏,形成,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以家庭生产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等为特点。
推行,成为此次历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
农业进步推动工商业繁荣,“”制度遭到破坏。
2.政治:是由分裂走向统一、奴隶制崩溃到建立的大变革时代。
遭到破坏,周天子权威下降,礼崩乐坏,等级秩序混乱。
战争频繁,由争霸战争向兼并战争转变,统一趋势出现。
2015届历史高考二轮通史复习之古代史(一)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起止时间 BC2070—BC1600年 BC1600—BC1046年 BC1046—BC771年
东周春秋 BC770—BC476年
◆封建社会
形成 封建大一统 分裂融合 繁荣鼎盛 融合发展 由盛转衰 结束标志
阶段 形成
朝代 东周 战国
起止时间 BC475—BC221年
封建大一 统
中国古代史之定位
(约170万年前---1840年鸦片战争前)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中国古代政治 长时期的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成就辉煌,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古代史之基本线索
明清 顶峰 明朝:中央废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 定《大明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继续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结束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古代皇帝制度的变革
确立
发展
顶峰
批判
西汉
巩固 政治:中外朝、刺史制度、“推恩令”、“附益法”。 经济:盐铁官营、五铢钱。 边疆:马踏匈奴、西域都护府、边疆设郡。 文化: 改造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 政治:三省六部:分权以强化王权; 科举制: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隋唐
北宋 加强 集中军权: 【解除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行政权: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 【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司法权:【中央派文官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上报。】 【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元朝 发展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务; 地方:行省制度。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整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整理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时代特征:⏹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时代特征:●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中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中国:下隋唐宋元)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第三部分: 14世纪-19世纪前期的世界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第四部分: 19世纪中-20世纪初的世界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穷途末路●中国:战争不断●中国:社会主义的确立与曲折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与潜在危机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集锦(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综述
材料四 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吕氏春秋· 审分》
印象东周
战国时期铁农具
(公元前483年)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 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 ——《左传· 哀公十一年》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 商君列传》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1.土地制度 2.农业 3.手工业 4.商业 礼崩乐坏 各国变法 5.小农经济 6.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 经济
禅让制 1.土地制度 2.农业 3.手工业 4.商业
文化
文字:刻画 符号
文字:甲骨文
1.思想:百家争鸣 2.文学:《诗经》、楚辞 3.科技:司南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 1.政治:夏朝建立奴隶制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时期奴隶 制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 2.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后,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手工业、 商业发展,封建经济逐渐形成。 3.文化:以儒家思想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大宗、小宗示意图
表二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 政治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 目的、内容、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国家产生和完善
3.西周宗法制: 目的、内容、核心、作用
1.土地制度: 国有(井田制)
2.农业: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
经济
3.手工业: “工商食官”、青铜业、冶铁业(块炼 铁)、 原始瓷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斜纹提花 织物) 4.商业:职业商人、贝(商朝); “工商食官”(西周)
2015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5高考历史知识点2015年高考历史知识点覆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多个时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概述: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 汉朝的推恩令和察举制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如铁犁牛耕- 手工业的进步,如丝绸和瓷器- 商业的繁荣,如丝绸之路的开辟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道家思想的特点-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4.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艺术:-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古代建筑艺术,如长城、故宫5.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6.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7.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8.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9. 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特点- 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发展10.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制11. 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立和国际关系12. 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影响- 区域集团化,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 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知识点是2015年高考历史科目中可能涉及的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
同时,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事实,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015年高考历史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㈠:古代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4. .礼乐制度(1)内容:为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本质:严格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
其中“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等;“乐”则是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但更多地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乐”是辅助于“礼”的,“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2)评价: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2015高考历史总体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文明初期的政治: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早期政权和神权的结合;社会不平等更突出表现为政治压迫。
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二、夏商的政治制度1、约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商。
2、夏商政治: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传承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战争;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三、西周的分封制:约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并实行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对象:王族(燕、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微子封于宋)2、内容义务:镇守疆土、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权利:世袭统治权3、影响: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后期: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受破坏(典型例子:“楚王问鼎”),大国兼并小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崩溃。
三西周的宗法制1、西周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根据血缘亲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宗法制保证了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防止争夺,稳定统治。
四、西周礼乐制度:维护政治的安定,保证社会的和谐,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久远的影响。
被看作是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春秋时期,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楚王问鼎”)。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1、“六王毕”(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结束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2、“四海一”:公元前215年蒙恬北击匈奴,设九原郡,修直道、长城;统一岭南(灵渠);治“西南夷”(五尺道)。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政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2015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
2015届高三历史复习核心主干知识详细知识补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矛盾交织)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史(重点关注理学,程朱理学属客观唯心,陆王心学属主观唯心)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重点理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变动(1)1949~1956年底,中国的国民经济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还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动:工业比重大幅度上升,农业所占比重相对下降。
(2)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局面,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现在多种类型的私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附带补充——图表直观把握新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史(特别注意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知识)附带补充——图表直观把握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区分50年代的各项外交方针的内涵)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发展态势巧记(高考重点,高频考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成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这段外交关系史一直是高考的最重点)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3)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西方现代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政策变化(自由资本主义到凯恩斯主义)政治:民主化法制化: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和完善民主代议制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全球化是双刃剑,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否则全球化不可能带来世界均衡发展,普遍受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会扩大)6.中国近代列强侵华史(主要记住条约及影响)总的认识: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击的必然结果。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记忆导图】【思维导图】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2015届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5届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2015届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一)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015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是历史的进步?
1 王位世袭制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制度, 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结果; 2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阶级对立的产物,符合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潮流;; 3 较好解决了最高统治者的继承问题,使得国和家很好 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及政策的延续; (王位世袭制在中国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我们评价历史制度等是否符合历史进步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 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 具国家规模。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 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 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 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注意: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但是,由于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 大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 等,独立性比较强,随着岁月的发展,他们的 实力日益强大,尤其到了西周后期,王权衰微, 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周郑交质”和“射中 王肩”的现象。
史实:春秋年初,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 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 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 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
夏 朝 世袭制 确 立
宗法制 分封制
商朝 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
西周 嫡长子继 承制确立
春秋 战国
逐渐形成 逐渐形成
发展完备 发展完备
动摇 破坏 逐渐 解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内容总结】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略)1.政治: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1)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农业:①神农传说: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手工业①纺织业: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葛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青铜制造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③陶瓷: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
(4)商业: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考试重点: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孔子、小农经济。
【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①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名义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分封,“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集体劳作: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
②品种:“五谷”已种植: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③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珍贵稀少,仍以木制耒耜为主。
④生产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2)手工业:①冶铸:青铜铸造繁荣,“青铜时代”;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②丝织:商代已有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③瓷器:商朝烧出原始瓷器。
④经营模式:西周时期,官府统一管理经营手工业工匠集中、职业世袭。
(3)商业: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均有城市与市场;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将工商业者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其提供衣食,驱使其为政府服务,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2、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西周:①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②实行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3、文化:①文字:成熟文字的出现——商代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铭文又称“钟鼎文”);②文学:诗歌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阶层生活代表作《诗经》③教育:西周:“学在官府”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阶段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大动荡的时期。
【具体特征】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4、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出现及推广②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A.“公田”抛荒;B.“私田”逐步成为私有土地,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C.春秋各国税制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战国大举变法。
秦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从法律上彻底废除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
分类:多种土地私有制:①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
②地主:私有土地来源多种,“公田”转化,奖励赏赐,买卖土地;后来土地兼并是其扩大地产主要来源;土地经营出现租佃方式。
③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③水利:春秋的芍陂,战国的都江堰、郑国渠。
④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特点、影响)(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形成了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①西周晚期:已有铁器;②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钢剑;③战国:铁器广泛使用。
(3)商业:①商业发展概貌: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市井、商业都会形成。
②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都是重要商业城市。
但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市场规模不大。
(4)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
2、政治:(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2)诸侯国相争变法: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背景、措施、(3)选官制度:从世官制到军功爵制。
3、思想文化:(1)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背景、派别及主张、意义)。
(2)科技:战国时的指南仪器“司南”。
(3)文学:现实主义源头——《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浪漫主义源头——屈原创立新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诸子散文:孟子辩论见长(刚柔相济);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秋水》《逍遥游》)。
(4)绘画:由萌芽走向成熟,盛行帛画、壁画《龙凤图》《驭龙图》(5)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
(6)汉字:主要是大篆。
【考试重点】秦汉确立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阶段特征】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开创,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具体特征】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巩固;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宰。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①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②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3、文化: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并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具体史实】一、秦朝1、经济:①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重视交通道路网的建设。
②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
2、政治:(1)前221 年,秦朝灭六国,统一中国(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
(3)暴政:法律严苛:颁布秦律(这是第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律,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赋税沉重;大兴工程;严刑峻法;文化专制。
3、思想:(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评价):①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作用;②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二、汉朝1、经济:小农经济发展(1)农业:①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②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水利:白渠、漕渠、龙首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④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土地兼并不断。
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田庄。
(2)手工业:①纺织业: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
②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①政策: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时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
②市场的发展:坊市分开,设令、长严格管理;③城市的发展:汉朝与匈奴在边境上经常进行“互市”;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突出,但兼有经济职能。
④对外贸易:西汉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2、政治:“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1)中央官制:“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形成中外朝制。
东汉出现尚书台。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封国逐渐威胁着中央(结果: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3)监察制度:地方推行刺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