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流行病学实习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一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
课题一
1.
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5/万= 万
同期暴露人口数
某年某病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 *K=2/万=万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100%= 2/12×100%=%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
2.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同期间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
=×K=9/万=6/万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 ×100%
(说明在进行续发率计算时应注意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对在同一家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续发病例).
课题二
1. (1)1990年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176/91098×10000=万
患病率=(176+59-2)/91098×10000=万
死亡率=119/91098×10000=万
病死率=119/(176+59-2)=51. 52%
(2)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
时点患病率=59/89769=万
(3)1990年细菌性痢疾的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家庭内续发率=31/102×100%=%(二代家庭内续发感染率)
家庭外续发率=26/272×100%=%(二代家庭外续发感染率)
注意:在计算有关率的指标时,理论上分母指暴露人口,但样本量很大时,某年某病危险人群可粗略地用该年的平均人口数代替。如果正在患病人多,去逝的人比较多时,暴露人口又比较少的时候,分母要减去死去的人或正在患病的人。
另外这是一个队列研究,要计算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时,要以开始时总人数为分母。(此研究样本大,人口较固定,观察时间短。)
2.(1)1991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反映了恶性肿瘤的疾病的分布,发病率的升高或降低意味着影响疾病发生因素的变化。发病率适合于病因学研究。根据发病率,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患病率可表示恶性肿瘤在该地的流行因素以及检测疾病的防治效果,估计恶性肿瘤对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卫生管理人员制定卫生保健服务规划提供依据。患病率不适于病因学研究。
死亡专率是一项重要指标,对于病死率高(如本例的恶性肿瘤)的疾病,常用来反映发病水平。但对于不至死的疾病如普通感冒,以及病死率低的疾病,用死亡率分析不合适。(与粗死亡率的区别自己考虑)。
病死率可用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它受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能否被早期诊断,诊断水平以及病原体的毒力有关。
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时点患病率表示在该时点该监测点的人群中恶性肿瘤新旧病例数所占同时点观察人口数的比例。
从家庭内,外续发率结果可以看出,家庭内续发率远远比家庭外续发率高,可分析该细菌性痢疾的传染病的传染力大小并与其他菌痢进行比较,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因素。从而对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防止疾病继续传播蔓延。如隔离,消毒,免疫接种等等。
课题三
附表1-2 购买甘蔗或分购现场停留与发病关系
由上表看出,购买时不在现场,分够时不在现场,没有发病例数,其他三种场合都有发病的人数.具体购买甘蔗或分购甘蔗现场停留与发病是否有关,还要根据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方面因素考虑,比如购买和分够的现场是否有传染源,传播途径上问题,易感人群的易感性如何都影响人群发病.所以要综合分析本题。
购买且分购时在现场和未购买但分购时在现场组的罹患率比其他组的罹患率高,尤其是未购买但分购时在现场组的罹患率最高,达100%。故分析,可能是购买时甘蔗是成捆分发的,青霉菌和毛霉菌没有散发开,分购时成捆的甘蔗被打开,青霉菌和毛霉菌散发开,该过敏性肺炎罹患率以分购时在现场时最高,其次是购买和分购都在现场罹患率比较高。
课题四
1计算过程:
(1)将标准构成的各年龄组人口数×原来相应的年龄组的死亡率=两地各年龄组按标准人口计算的预期死亡数
(2)分别把各年龄组按标准人口计算的预期死亡人数相加=按标准人口计算的预期总死亡人数,
(3)预期总死亡人数/ 标准总人口数= 标化死亡率
按以上的计算过程把上述表转换成
标化死亡率= ∑预期死亡数/ ∑标准人口数×K
甲县标化死亡率= 2300/200=万乙县标化死亡率=2820/200=万
从原来的1-3表的人口构成可看出甲县老年人口占多数,乙县青年人口占多数,从表面上看,也许甲县某病的死亡率要比乙县高,而且甲县,乙县的粗死亡率分别是13和,但是死亡率经过标化以后,结果相反,甲县的死亡专率(万)比乙县(万)低。所以当年龄构成不同时,粗死亡率是不能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直接比较的,必须通过标化以后用标化死亡率进行比较。
另外作为标化的标准人口数也可以是甲县人口数或乙县人口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计算比较,结果的趋势是一样的。(但是选择标准化的人口不同,标化后的结果也不一样,需要标出标准化人口)
还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化的人口。
率的标化:其基本思想是寻找一个统一的结构分布作为标准组,然后每个比较组均按该分布标准计算相应的率,所得到的率是相对于标准组的,故称为标准化率。常见的是年龄调整标准化率,是把两个或几个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年龄结构拉在相同的结构上进行比较,目的是排除不同人群间相互比较时年龄构成对人群患、发病率和/或死亡率的影响,使得比较结果更为客观。这是因为,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发病率或死亡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注意:
1.标化的范围很广,可以对年龄,还可以对性别职业进行标化,也可以标化患病率,发病率等,标化的目的是消除这个混在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