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复习思考题56课时

合集下载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doc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doc

类药比较(按照书本内容)K白术与苍术2>白芍与赤芍.3、生地与熟地4、羌活与独活5、猪苓与茯苓6、川贝母与浙贝母7、黄苓、黄连与黄柏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大黄、附子、半夏、桔梗、全蝎、娱蚣、鹿茸、阿胶. 名词解释四气;五味;道地药材;炮制;填空题1.《神农本草经》为现存最早的_________ 专著。

2.《新修本草》为我国也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3・《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气指四种药性。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味是五种药味。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为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金代成无己著的《伤寒明理药方论》被称为“10・汪昂的《医方集解》开创了方剂学新的__________________ 法。

11 •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的药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具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善治项背强痛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6善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治少阳证之要药是___________________17善治目珠疼痛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A.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1.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思路有()A.植物药研究B.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C.有效成分研究D.作用机理研究E.化学成分的合成工艺2.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有()A.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B.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C.促进中西医结合D.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E.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物质基础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1.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A.Ach B.5-HTC.NAD.GABAE.以上均非2.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A.附子、干姜B.黄连、黄柏C.茯苓、白术D.石膏、知母E.以上均非3.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D.心率加快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4.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D.心率加慢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5.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痛阈值降低B.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心率减慢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E.体温降低6.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痛阈值降低B.体温降低C.心率加快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E.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7.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感染作用8.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9.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10.与辛味药健胃、化湿、行气、开窍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是()A.促进消化功能B.使神志昏迷病人苏醒C.抗心绞痛D.扩张冠状动脉E.抗感染11.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12.酸味药所含鞣质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镇静B.镇咳、祛痰C.利尿消肿D.止泻、止血E.降低血压13.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4.补虚药的药味主要为()A.辛B.酸C.甘D.苦E.咸15.苦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蛋白质C.有机酸D.生物碱E.鞣质16.在有毒中药的五味中占有比较高比例的味道为()A.辛B.酸C.甘D.苦E.咸17.咸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无机盐C.有机酸D.生物碱E.鞣质18.咸味药主要分布在下列哪类药物中()A.清热药B.温里药C.祛风湿药D.理气药E.温肾壮阳药19.寒凉药常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强心B.平喘C.升高血压D.抗肿瘤E.抗休克20.马钱子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A.消化系统B.心血管系统C.泌尿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E.呼吸系统(二)B1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集与答案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集与答案
14.补虚药的药味主要为( )
A 辛 B 酸 C 甘 D 苦 E 咸
15.苦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 )
A 挥发油B 蛋白质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
16.在有毒中药的五味中占有比较高比例的味道为( )
A 辛 B 酸 C 甘 D 苦 E 咸
17.咸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 )
A 挥发油B 无机盐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
1.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
A.NA B.Ach C.5-HT D.GABA E.NO
2.辛味药主要含有以下何种相关成分:
A.挥发油B.生物碱C.无机盐D.有机酸E.糖类
3.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中药是
A.钩藤 B.五味子 C.羚羊角 D.苦参
4.长期应用能引起生殖系统损伤的中药是
A.麻黄 B.桂枝 C.雷公藤 D.黄芪
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 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3.20世纪20-40年代,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A.麻黄 B.当归 C.草乌 D.延索
4.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容( )
A 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B 药物在体的分布C 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
D 药物的排泄E 药物的作用强度
14、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
A 抗炎B 解热C 中枢兴奋D 抗细菌毒素E 抗溃疡
15、小檗碱降压作用机理可能是( )
A 阻断血管运动中枢B 竞争性阻断血管壁a受体C 直接扩外周血管
D 竞争性阻断心肌в受体E 抑制心肌收缩力
16、苦参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
A 抗病原体B 抗炎C 抗过敏D 抗溃疡E 抗肿瘤
4.中药低温、避光、干燥贮藏可减少药效下降。( )
5.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疗效回有变化。( )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1)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1)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2012、11、25)1、简述五味的作用。

答:辛,能散、能行。

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又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

有补虚、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又能助湿腻膈助湿碍胃,令人中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酸,能收、能涩。

有收敛固涩作用。

酸味药易敛邪,有“闭门留寇”之弊。

苦,能泄、能燥、能坚。

泄代表清泄、通泄、降泄。

苦能坚代表两个含义:一指泻火存阴;一指厚肠止泻。

大苦之药能伤津、伐胃(败胃),津伤脾胃虚弱者不宜多用。

咸,能软、能下。

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作用。

久食伤脉。

另外还有淡与涩味。

淡味,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水作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五味之外,尚有芳香气味,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作用。

2、中药应用时为什么要性与味结合?请联系具体药物加以说明。

答:每味药均有性和味,他们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共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

药物之间有气(性)同味不同,或味同而气(性)不同,其功效和作用就有明显差异。

如黄连与沙参均属寒性,但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沙参甘寒可清热养阴生津;紫苏与薄荷味同而性异,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

所以气与味必须结合起来分析,方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药物的性能,正确应用。

3、生半夏及不同炮制品如何区别应用?答: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

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

气微辣涩。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

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

微有辣味,微具姜气。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

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气微,味淡。

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

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

半夏曲:生半夏浸泡晒干研粉,姜汁、面粉调匀,发酵制成。

化湿健脾,消食止泻。

4、临床用药时应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答:一、通过药物配伍产生协同作用:一种情况是疗效增强,这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如银花与连翘,谷芽与麦芽,乳香与没药,三棱与莪术等;另一种情况则是毒副作用增强,这是临床用药时必须避免的,如巴豆与牵牛,水银与砒霜等。

《中药药理学》全套复习资料(可编辑)

《中药药理学》全套复习资料(可编辑)

《中药药理学》全套复习资料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1.提高植物神经功能。

2.提高内分泌系统了功能。

3.增强能量代谢,产热增加。

4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降低植物神经功能。

2.降低内分泌系统功能。

3.降低能量代谢。

4.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五味的现代认识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四性的物质基础,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

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

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1.升降浮沉的概念与表现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密切相关3.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解表药概述1. 功效与主治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外感风热。

2. 分类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

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等。

3. 药理作用:发汗作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抗过敏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常用药物:麻黄、桂枝、细辛、柴胡、葛根麻黄1.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中药药理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药药理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药药理学_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与西药相比,中药在作用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答案:多效性2.中药的基本作用是答案:整合调节3.慢性毒性发生率最高的组织器官有答案:肝脏4.服用天花粉引起流泪、打喷嚏、口唇发绀等症状,这种现象称为答案:过敏反应5.关木通中马兜铃酸导致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这种不良反应称为答案:毒性反应6.中药药理作用双向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答案:机体的机能状态7.下列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是答案:祛风湿药8.具有抗生殖作用的中药是答案:雷公藤9.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是答案:雷公藤10.有关秦艽抗炎作用,叙述错误的是答案:对切除垂体的大鼠有抗炎作用11.用于祛风湿药抗炎作用研究的动物模型不包括答案:醋酸致动物扭体模型12.丹参增加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原因是抑制了答案:细胞色素P450亚型CYP1A113.抑制P-糖蛋白可产生的结果是答案:转运增加14.川乌、草乌、附子中的乌头碱经肠道细菌代谢后转变成低毒性成分是答案:苯甲酰乌头原碱15.大黄中番泻苷可被肠道内的细菌代谢生成的物质是答案:大黄酸蒽酮16.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递质含量降低答案:NA17.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答案:痛阈值降低18.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答案:挥发油19.苦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答案:生物碱20.正品大黄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答案:结合型蒽醌21.参在8月份采收的人参皂苷含量比1月份采收的要高3倍以上,这说明了答案:采收时间的重要性22.下列不属于中药炮制目的是答案:防止药材霉变23.延胡索经过炮制后可以产生的变化是答案:有效成分溶出增多24.苦杏仁经过沸水略煮后产生的变化是答案:便于贮藏25.清热药对炎症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答案:早期炎症26.针对里热证“热瘀互结”的主要研究思路之一是答案:改善血液流变性27.青黛中抗肿瘤作用的成分是答案:靛玉红28.清热药通过解热、抗炎、抗过敏、改善血凝及循环功能,主要起到了答案:消除里热证候29.黄连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是答案:小檗碱30.可使黄连抗菌作用增强的炮制品是答案:姜黄连31.黄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答案:降压32.平肝息风药的药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答案:抗惊厥、抗癫痫33.有关天麻镇静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答案:协同苯丙胺引起的小鼠活动亢进34.与麻黄一起合用,可以增强发汗作用的药物是答案:桂枝35.麻黄发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答案:挥发油和生物碱36.下列不属于温里药的是答案:麻黄37.干姜温中散寒作用体现在答案:对胃肠的双向调节作用38.丹参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药理作用与以下哪个环节有关答案: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39.下列不是虚证主要病理变化表现的是答案:微循环障碍40.人参主治包含的病症为答案:脾虚食少41.理气药的药理作用主要影响的机体系统为答案: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42.枳实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答案:对羟福林与N-甲基酪胺43.下列可松弛痉挛的子宫平滑肌的理气药是答案:香附44.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理气药是答案:香附45.与理气药“宽中消胀”、“调中宣滞”相符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答案:调节消化液分泌46.枳实中兴奋β受体的有效成分是答案:对羟福林47.下列属于刺激性泻下药的是答案:大黄48.三七的止血成分是答案:三七素49.三七止血需要的饮片是答案:生品50.我国一类中药新药对有效成分含量的最低要求需达到答案:90%51.影响中药量效关系的因素有答案: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复方中药物的配比机体的病理状态52.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有答案:生物效应具有相对缓和的特点生物效应有时辰节律多靶点、多环节的整合效应时效关系具有不确定性53.雷公藤抗炎作用的特点有答案: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对多种炎症均有抑制作用雷公藤甲素是抗炎的物质基础之一54.黄连的抗菌机制包括答案:抑制细菌糖代谢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核酸代谢55.影响麻黄发汗作用的因素有答案:环境因素机体因素药物因素56.丹参的药理作用有答案: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促进血管生成,建立侧枝循环抗氧化抗凝和促进纤溶57.影响三七止血的因素包括答案:炮制品剂量适应症58.研究补虚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的模型有答案:过敏性疾病模型免疫低下模型正常动物59.观察理气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常用实验方法包括答案:离体胃肠平滑肌实验法在体胃肠平滑肌运动实验法通过观察干预乙酰胆碱的作用分析机制通过观察干预苯海拉明的作用分析其机制60.观察理气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常用实验方法包括答案:离体胃肠平滑肌实验法通过观察干预苯海拉明的作用分析其机制在体胃肠平滑肌运动实验法通过观察干预乙酰胆碱的作用分析机制61.脱离了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天然药物不能称为中药。

中药药理学深刻复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中药药理学深刻复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中药药理学深刻复知识题及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三七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2.麻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3.党参抗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有效成分为(党参多糖).4.细辛镇痛、局麻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5.五味子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醇甲).6.秦艽抗炎的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7.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同一中药可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8.人参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Rg3).9.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茯苓素).10.桔梗祛痰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11、辛味药具有健胃,化湿行气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_挥发油_________。

12、黄芩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__黄酮类________。

13、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__互补或增强________。

14、秦艽的抗炎作用必须在动物两侧____肾上腺______保持完整时才能发生。

15、附子中降压的有效成分为__去甲乌药碱________。

16、人参皂苷____ Rg ______类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17、收涩药中所含的鞣质及___有机酸_______均有抗菌活性。

18、使君子中的有效成分__使君子酸钾________可使蛔虫麻痹。

19、苦杏仁经炮制后,抑制了___苦杏仁酶_______的活性,苦杏仁苷分解减少。

20、党参中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为___党参多糖_______。

21、__出血________是人参急性中毒的表现。

22、五味子____粗多糖______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3、____葛根素______是葛根降糖有效成分。

24、细辛的抗菌有效成分是____黄樟醚_____。

25、寒证或阳虚证病人基础代谢___偏低_______。

26、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鞣质________。

27、青皮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__柠檬烯________具有祛痰作用。

中药药理思考题(DOC)

中药药理思考题(DOC)

第十八章平肝熄风药1,钩藤降压特点,机理和有效成分是什么?特点:急性降压实验:血压呈三相变化(先降低、快速回升、又持续降低)。

慢性降压实验:温和而持久的下降。

重复用药无快速耐受机理:扩张外周血管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抑制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

异钩藤碱>钩藤碱2,天麻镇静,抗惊厥作用表现,机理镇静作用——天麻苷、苷元、香草醇、天麻多糖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对抗中枢兴奋药的兴奋作用作用机理⏹天麻素-天麻苷元-竞争性的结合脑内的苯二氮卓受体⏹抑制中枢神经末梢对DA、NA的再摄取和储存抗惊厥作用:拮抗中枢兴奋药惊厥第十五章活血化瘀药1,血瘀证的主要表现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微循环障碍2,活血化瘀药的共同药理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镇痛抑制组织异常增生3,川芎抗血栓形成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机理——抗血小板聚集川芎嗪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抑制TXA2活性和合成。

阿魏酸抑制TXA2释放并抑制其活性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4,川芎对心脏作用及特点对不同种属动物作用不同有效成分:川芎嗪狗、大鼠:兴奋心脏——兴奋交感神经猫、豚鼠:抑制心脏5,丹参抗心肌缺血的机理(丹参酮ⅡA、、丹参素)——扩张冠状动脉及冠脉侧枝血管——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脂质过氧化6,丹参、川芎化学成分川芎的主要成分:生物碱:川芎嗪挥发油:藁本内酯酚性成分:阿魏酸内酯类丹参的化学成分: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ⅡB、V、隐丹参酮、异丹参酮。

水溶性成分:丹参酸A(丹参素)、B、C,原儿茶醛等。

7,丹参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及机理促进肝、骨、皮肤等组织的修复与再生①促进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显著——肝保护(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②抗肝纤维化:——抑制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

——增加胶原酶的产生和活性③促进骨折愈合④促进皮肤切口愈合⑤抑制肺纤维化第十一章温里药1.温里药药理作用有哪些?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消化系统作用对神经系统作用抗炎、镇痛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2.温里药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有哪些?1)、强心心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2).对心率的影响3).抗心肌缺血:扩冠、提高耐缺氧能力4).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50页word资料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50页word资料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附答案)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1.同一品种的中药,其药理作用也可能不同。

()2.某一中药入肝经,故可以认为它的作用部位在肝脏。

()3.模型对照是指不加任何处理只给溶剂的对照。

()4.反映一个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是最小致死量。

()5.番泻叶泻下作用与大黄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麝香与中枢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区别在于麝香__________。

2.人参中枢兴奋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3.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产物联苯双酯用于治疗__________。

4.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

5.枳实、青皮等含有__________,其提取物经注射给药后可激动__________,产生升压作用。

6.麻黄利尿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7.知母解热作用与抑制__________(酶)有关。

8.大黄止血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七止血作用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11.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

12.丹参对机体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许多活血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1.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A.黄连B.黄苓C.金银花D.麻黄E.人参2.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兴奋中枢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3.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B.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C.治标与治本D.有毒和无毒E.培本与祛邪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5.下列那项是鱼腥草的抗菌有效成分()A.小檗碱B.黄苓素C.绿原酸D.癸酰乙醛E.色胺酮6.除下列哪项作用外,均为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A.泻下作用B.抗感染作用C.镇静作用D.利胆作用E.止血作用7.粉防已碱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机理是()A.阻滞心肌细胞Na+内流B.促进心肌细胞K+内流C.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D.抑制心肌细胞外Ca+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E.阻滞心肌细胞β受体8.下列有关大黄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用泻下B.久煎止泻C.影响营养物质吸收D.作用部位在大肠E.结合型蒽苷发挥作用9.与枳实临床应用不符的是()A.治疗高血压B、产后子宫脱垂C、抗休克D、胃下垂E、腹气胀10.附子“回阳救逆”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A.镇痛C.抗寒冷D.增强免疫E.抗休克F.以上均不是11.枳实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A.消旋去甲乌药碱B.甲硫氨酸C.葫芦巴碱D.N—甲基酪胺E.柠檬烯12.关于山楂调节脂质代谢叙述错误的是()A.显著抑制血清TC的升高B.降低LDL—C和ApoB浓度C.显著升高HDL—C及ApoA1浓度D.显著降低TGE.抑制HMG—CoA还原酶13.延胡索镇痛作用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延胡索乙索镇痛作用最强。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思考题.doc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思考题.doc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思考题.doc12.5 号9:00-11: 0 0E303, E304题型:填空、是非、简答、问答(包括设计、分析题)总论1什么是中药药理学?其研究内容?2中药药理学实验应遵循的三原则是?举例说明。

3什么是中药药物动力学?目前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如何?4什么是中药胃肠动力学?代谢组学?5如何从现代科学角度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6屮药药理学作川的特点?如何理解?举例说明。

7影响中药药理作川的因素?8什么“有毒”中药?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相关儿大事件?9什么是中药现代化?如何看待中药现代化?如何研究中药复方?10对中医中药“证”的模型的理解。

11主要药效学,一般药效(理)学思考题■解表药1.中保对感冒的认识?解表药的共同药理作用?解热方式?表热证模型?发汗作用强弱?表证动物模型?解热作用方式?2.麻黄的有效成分及其相关药理作用?发汁、平喘机制和特点?毒性?3.桂枝、葛根活性成分?二者对心血管、脑的影响?如何川实验证实?桂枝对感冒的作用?4.柴胡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柴胡对肝脏的影响?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其毒性成分和毒靶器官?复习题-2 (清热药和泻下药)清热药1.现代医学对里热证的认识?清热药的药理学共性?清热药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如何?清热药的解毒作用表现?2.试比较清热药与抗生索衣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清热药有何优缺点?)二者对内毒索的影响?清热药抗内毒素的主要途径?清热药逆转细菌耐1药的4方面表现或途径?3.如何看待中药对肿瘤的影响?并举一例说明。

4?常用清热药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主要活性成分是什么?各白的突出特点如何?5.简述黄连解毒汤的主要药理作用?6.了解相关实验方法。

早、屮、晩抗炎的主要实验?泻下药1.泻下商的主要药理作用在哪些?2.人黄为何可用于治疗急腹证?(主要的活性成分和作川机制?)与泻下作川和抗炎作川的关3.大黄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如何?4.简述人黄的其他药理作用及毒副作川?5.如何理解大黄抗肿瘤作用?其可能机制?复习题祛湿■渗湿■温里药祛风湿药1.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对痹证的理解?2.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及相应的药理作用?其毒性靶器官及毒性表现?常用的整体、离体炎症模型有哪些,这些模型的相应特点?3.简述雷公藤红素及其衍牛物的抗炎、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的突出特点有哪些?4.请总结讲过的抗肿瘤实验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有哪些?5.清风藤主要活性成分?利水渗湿药1.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常用利水渗湿药的特点?2.茯苓有效成分及相应拔理作用?简述其利尿特点与机制?简述其抗肿瘤可能机制?3.惹攻仁活性成分?作用?4.茵陈药理作川及活性成分?5.五苓散的作用特点?温里药1.温里药的共同药理学棊础是什么?常用药及复方有哪些?2.附子的药理作用及相应的活性成分?毒性成分与炮制的关系?3.附子三种主要有效成分分别激活何种受体?为什么附子可治疗休克?4.参附汤、四逆汤的较特殊的作川?活血化瘀药1?如何从现代更学角度认识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其分类?血流动力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其异常有何表现?微循环障碍的表现?结缔组织、代谢异常的表现?活血化瘀药对血瘀证有何影响?相关模型/实验有哪些?2.简述延胡索,川茸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成分?3.试述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相对应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

中药复习思考题.doc

中药复习思考题.doc

中药学彩论(L7章)1.何为中药及中药学?(1)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 山于中约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是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约学称为“本草”。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哪一部?《神农本草经》3.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的名称是什么?《新修本草》即《唐本草》4.何为道地药材?具有地区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厘、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显著的药材,是优质纯正的专用名词。

5.试述应当怎样对待道地药材?(论述)(1) 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十分里要,应高度重视这类药材的生产和开发利用。

(2) 并非一层不变,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原有道地约材已不能满足需要,进行新的引种或驯养,则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3) 在引种和驯养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质量和疗效。

6.植物药按药用部位各在什么时节采收为宜?(1) 全草类多数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

(2) 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有些特定品种,如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3) 花类一•般在花朵正开放时进行,若花朵次第开放,则要分次采摘。

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槐花、辛夷;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而红花则?I 于花冠山黄色变橙红色时采收;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时采收。

(4) 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萎、枸杞子、五味子等。

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以种子入药的,如果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期相近,可以割取整个果序,悬挂在干燥通风处,以待果实全部成熟,然后进行脱粒。

若同一•果序的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成熟果实。

有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脱落,或果壳裂开、种子散失,如小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最后在开始成熟时适时采取。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 (2)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 (2)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1.简述四气五味的内容,作用,气与味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分别举例说明煎药法中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的意义。

3.解表药分几类,性能和适应症有何不同。

4.麻黄与桂枝的功效适应症有何异同。

5.柴胡,升麻,葛根均为药性升浮之品,其功效有何不同。

6.什么叫泻火?分别说明泻心火,泻胃火,泻肝火,泻肾火功效的适应症,并列举代表药物。

7.什么叫“苦寒败(伐)胃”?8.黄连,黄芩,黄柏的功效联系与区别是什么?9.连翘为什么被奉为“疮家圣药”?10.大黄的功效适应症是什么?与芒硝有什么区别?二药临床应用怎样?11.独活与羌活的功效主治异同点是什么?12.桑寄生的补肝肾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3.芳香化湿药临床应用时常与理气药,利湿药,温里药,健脾药配伍同用,为什么。

14.什么叫通淋?分别举出治疗热淋,石淋,膏淋的代表药。

15.茵陈蒿为治黄疸要药,在用治黄疸时,应如何配伍。

16.附子的温阳,回阳功效体现在哪些方面?入汤药为什么要先煎。

17.肉桂的引火归原作用怎样理解?使用肉桂时应注意什么?18.临床使用化湿药,消食药,泻下药,补益药,活血药时为何常常配伍理气药。

19.比较山楂与鸡内金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有何不同。

20.槟郎善于驱何种寄生虫?除驱虫外还有哪些功效?适用于何证?21.试述止血药的分类,功效及适应证。

22.三七和白及均为止血要药,其功效,适应证有何异同。

23.牛膝的“性善下行”表现在哪些方面。

24.怎样理解“丹参一味,功同四物”?25.燥湿化痰药与清化热痰药物的性味与适应证有何不同,举例说明之。

26.安神药分为哪几类?药性特点及主治证各是什么?27.代赭石的重镇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28.甘草的补益,缓急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应用不当可产生哪些副作用。

29.什么叫柔肝?白芍的柔肝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30.补阳药中哪些偏于壮阳?哪些偏于强筋骨?哪些能润肠通便?哪些能纳气平喘?哪些能补益精血?并写出相应的适应证。

02《中药学》复习思考题

02《中药学》复习思考题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1.简述中药、中药学的含义。

2.《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和价值各是什么?第二、三章中药的产地、采集、储藏与炮制1.什么叫道地药材?2.中药采集的最佳时期是什么?3.什么叫炮制?中药为什么要炮制?炮制方法分哪几类?第四章中药的性能1.简述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及基本原理。

2.何谓中药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四气、五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有何作用?4.升降浮沉的含义和影响因素是什么?5.归经的含义和形成的依据是什么?6.毒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第五、六、七章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1.何谓配伍?中药七情包括哪些内容?他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何谓配伍禁忌、证侯禁忌和妊娠用药禁忌?3.背诵十八反、十九畏歌,并掌握其具体内容。

4.剂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确定中药的剂量?5.中药特殊煎法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

第八章解表药1.简述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及主治病证。

2.比较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柴胡与升麻的功效与应用异同点。

3.紫苏叶、香薷、细辛均可用于风寒表证,分别有什么特点?4.简述白芷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5.细辛、薄荷、辛夷在用量用法上有何特殊,请说明。

6.麻黄、荆芥、柴胡、葛根炮制前后的功用有何不同?7.薄荷、牛蒡子、蝉蜕均能疏散风热,如何区别使用?8.柴胡、葛根、升麻均能发表、升阳,如何区别应用?第九章清热药1.简述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

2.清热药分几节?简述每节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

3.清热药中具有清心、肝、肺、胃、肾各脏腑热证的药物各有哪些?4.比较石膏与知母,天花粉与芦根,黄芩、黄连与黄柏,大青叶与板蓝根,金银花与连翘,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柴胡与银柴胡,黄连与胡黄连的功效与应用异同点。

5.知母与黄柏均可清热泻火及清虚热,其特点和效、用有何不同?6.简述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青蒿的功效与应用。

02《中药学》复习思考题.doc

02《中药学》复习思考题.doc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U !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1. 简述中药、中药学的含义。

2.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 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和价值各是什么?第二、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储藏与炮制1. 什么叫道地药材?2. 中药采集的最佳时期是什么?3. 什么叫炮制?中药为什么要炮制?炮制方法分哪儿类?1. 简述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及基本原理。

2. 何谓中药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 四气、五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有何作用?4. 升降浮沉的含义和影响因素是什么?5. 归经的含义和形成的依据是什么?6. 毒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第五、六、七章 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1. 何谓配伍?中药七情包括哪些内容?他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何谓配伍禁忌、证侯禁忌和妊娠用药禁忌?3. 背诵十八反、十九畏歌,并掌握其具体内容。

4剂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确定中药的剂量?5. 中药特殊煎法有哪些?井分别举例说明。

第八章解表药1. 简述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及主治病证。

2. 比较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柴胡与升麻的功效与应用异同点。

3. 紫苏叶、香蓿、细辛均可用于风寒表证,分别有什么特点?4. 简述白芷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5. 细辛、薄荷、辛夷在用量用法上有何特殊,请说明。

6. 麻黄、荆芥、柴胡、葛根炮制前后的功用有何不同?7. 薄荷、牛莠子、蝉蜕均能疏散风热,如何区别使用?&柴胡、葛根、升麻均能发表、升阳,如何区别应用?第九章清热药1.简述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

2.清热药分儿节?简述每节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

3.清热药中具有清心、肝、肺、胃、肾各脏腑热证的药物各有哪些?4.比较石膏与知母,天花粉与芦根,黄苓、黄连与黄柏,大青叶与板蓝根,金银花与连翘,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柴胡与银柴胡,黄连与胡黄连的功效与应用异同点。

中药药理思考题

中药药理思考题

怎样理解“解百毒,和诸要”甘草甜素是解毒的有效成分,甘草可以缓解多种药物、动物毒素、细胞毒素及机体代谢产物中毒而产生的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

机制:1.甘草甜素在肝脏分解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后者与毒物结合产生解毒效果2.通过物理、化学方式沉淀、吸附毒物,以减少吸收3.甘草次酸有皮质激素样抗应激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力4.提高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对肝药酶产生诱导作用,加速毒物代谢★大黄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以泻治泻”有何依据的?因为大黄有较弱抗菌作用,能抑制痢疾杆菌,又有泻下作用,可荡涤大肠内的宿垢,致病润和毒素,故能提高大肠内荡物浓度,增强抗菌效果。

为什么枳实升压作用仅注射使用才可显示,口服煎剂无此作用?枳实升压作用有效成分能收缩胃肠粘膜血管,口服时胃肠吸收甚少,且易被碱性肠液破坏,故传统煎剂口服法在体内难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无法发挥药理作用,故采用注射给药(体内过程)抗菌作用能否作为衡量清热药疗效好坏的唯一指标?(如何正确认识清热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许多中药抗菌作用不够强,但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显著疗效;★清热药的抗菌作用与临床疗效不一致★不少清热药虽抗菌力不强,却具有明显的解毒、抗炎、解热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即本类药物的抗感染功能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完全以抗菌作用来解释(不是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抑杀),可以调动、调节机体多系统的功能而达抗感染之效,★本类药物毒副作用更小。

1.苷元是刺激大肠运动与引起泻下的直接因素,这与泻下有效成分是结合型苷而非苷元是否矛盾?不矛盾这主要与苷元的化学性质有关,苷元在通过消化道时容易被破坏而失效,而结合型意苷中在胃中不被水解和氧化而到达大肠早年有人做过这方面实验,即使口服100mg苷元也不出现下作用川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依据?①川芎嗪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多②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③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抑制血液凝固)活血化瘀药抗血栓形成主要环节①抑制血小板聚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复习思考题(56课时)第一章绪论1.请写出中药药理、中药的概念,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简答题中药药理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间相互作用与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研究内容: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与作用机理。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2.写出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和学习目的简答题(1)用现代科学术语阐释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与作用机制(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3)参与中药新药的研发(4)促进中药现代化中药药理学既是中药学的现代发展,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第二章中药药效学1.请用现代医学语言说明四气的的基本作用(并举例说明)问答题中药四气(四性)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根据药性,中药分为寒凉药和温热药两大类。

四气对机体的影响具体如下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天麻有镇静作用;地龙有镇静抗惊厥作用;部分温热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麻黄兴奋中枢;人参增加中枢兴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B.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例知母,增加M受体合成;降低交感神经的功能:使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使机体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

部分温热药提高交感神经的功能;提高细胞内含量,例麻黄兴奋α受体,升高血压;黄芪增加β受体等。

C.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部分温热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①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例人参.等)②增强甲状腺功能.(例附子等);③增强性腺功能,(例冬虫夏草、淫羊藿等)。

部分寒凉药抑制内分泌功能。

例:龟板等。

D.对基础代谢的影响部分寒凉药降低机体的代谢, 使产热、耗氧量等↓例知母抑制机体代谢,使机体产热减少,解除低热部分温热药提高机体的代谢, 使产热↑,耗氧量等↑;例附子提高机体的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解决怕冷E.部分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金银花、黄芩、黄连、柴胡等均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

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等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2.写出五味的主要成分、功效与主要分布问答题五味是指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药理作用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1)辛味药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分布:主要分布在解表药、理气药、芳香化湿药等。

例28味解表药中25味是辛味药,8味芳香化湿药全部是辛味药。

功效与作用:发散、行气、活血、健胃等例,解表药功效发散表邪。

药理作用主要是发汗、解热等理气药功效主要是行气,主治气机不畅的脘腹胀满。

药理作用主要是调节胃肠功能等(2)酸味药成分:主含有机酸、鞣质。

例,五倍子:含鞣质60-70%,分布:主要分布在收敛药、止血药功效与作用:功效:收敛、固涩等。

五味子治自汗、盗汗。

仙鹤草:收敛、止血。

药理作用,有机酸和鞣质能止泻、止血、消炎等。

(3)苦味药成分:主含生物碱、苷类,如黄连含黄连素(小檗碱)分布:主要分布在清热药、泻下药,大多为寒凉药,如板蓝根、黄芩等。

功效与作用: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等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等。

栀子等主要含苷类成分,有抗菌、解热等作用。

黄连、黄芩等主要含生物碱,均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4)甘味药成分:主含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糖类、氨基酸、酶、微量元素等分布:主要分布在补益药、消食药、安神药。

常用53味补益药,其中42味是甘味药,功效与作用:功效;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作用:补养机体,增强或调节人体功能,例人参能改善记忆,增强免疫等(5)咸味药成分:主要含钠、钾、碘等无机盐与其他活性成分分布: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例芒硝、鹿茸等功效与作用:软坚、散结、润下等功效例芒硝含多量硫酸钠,有容积性泻下作用。

昆布含碘,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3.请写出中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举例说明)问答题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1)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会消失,例大黄治疗便秘,可引起食欲下降(因大黄抑制消化酶)(2)毒性反应:是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的损害。

又分慢性和急性毒性:分别表现在人体的不同系统A 中枢毒性:主要表现为口唇麻木、嗜睡、抽搐、眩晕、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

例细辛,引起口唇、舌尖发麻。

马钱子所含士的宁能兴奋脊髓,中毒可产生惊厥。

B 心血管系统毒性: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心悸等,例附子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心率失常;蟾毒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与心室停搏等心律失常。

C 呼吸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等。

例苦杏仁、白果、山豆根、桃仁等含有氰苷、氰氢酸。

大量氢氰酸,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氧化反应停止,组织窒息。

商陆严重中毒,可致呼吸麻痹。

D 消化系统毒性:部分苦寒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下降,有的药甚至引起肝毒性:如黄疸、肝肿大、肝细胞坏死等。

有肝毒性的成分包括靛玉红、斑蝥素等。

E 泌尿系统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尿少、尿闭、尿频、尿急、浮肿、血尿、蛋白尿等,甚至肾功能衰竭。

雷公藤、木通等可能引起肾损害F 抑制造血系统: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个别药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例雷公藤、斑蝥等抑制骨髓。

部分药引起血小板减少(3)变态反应:是少数人对某些中药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表现有:药热、皮疹、哮喘、黏膜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个别中药(僵蚕、蜈蚣、全蝎、斑蝥等);中药注射液较易引起过敏反应。

中药中的大分子蛋白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变应原,例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都有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报道。

(4)致畸、致癌、致突变例雷公藤、款冬花、木通中的马兜铃酸都有致癌、致突变作用;半夏,特别是生半夏,具有很强的胚胎毒性。

槟榔:报道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作用,细辛所含黄樟醚等是公认的致癌、致突变物质。

4.论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简答题答:①作用的多效性:与中药的多种成分有关,成分不同,作用不同②. 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是其量效关系相对不规则的重要原因。

③某些中药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双向调节性是指同一中药,既可抑制机体机能,又可兴奋机体功能。

产生的原因:a 药物作用的发挥与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

b 与用药的剂量有关。

某些药在不同剂量时,会有两种相反的作用c 同一中药内存在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

如人参皂苷类有中枢镇静作用,类有中枢兴奋作用。

口服小剂量人参兴奋中枢,大剂量人参抑制中枢④作用相对缓慢、温和,大多数中药起效较慢,5.论述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关系简答题中药药理作用基本是中药功效的体现。

*大部分中药作用与功效一致:麻黄功效宣肺平喘,作用扩气管、消除气管黏膜水肿*部分中药作用与传统中药功效有差异性:如枳实注射液静注有升压作用,口服枳实煎剂没有升压作用。

原因: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制剂或某种成分与全药的差异。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丰富了对中药功效的认识中药药理学是用现代医学语言说明中药的功效,主治中药药理学的任务不仅要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证实中药的功效、主治,更要探索和发现中药的新作用、机理、新用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中药理论。

丰富和发展中药功效、主治的内容。

6.请写出部分中药产生双向调节性的原因:简答题双向调节性是指同一中药,既可抑制机体机能,又可兴奋机体功能。

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有双向调节性,只有特定的中药才有双向调节性。

产生双向调节性的原因(1)与药物的剂量有关,某些药在不同剂量时,有时会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口服小剂量人参兴奋中枢,大剂量人参抑制中枢(2)同一味中药内,含有两种作用相反的成分如人参皂苷类有中枢镇静作用,类有中枢兴奋作用。

(3)药物作用的产生与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

例个别癫痫患者用小剂量人参,易诱发癫痫第四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1.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问答题(一)药材(1)品种与产地:中药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不同科属的植物,品种不同;药物成分不同,药理作用不同。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壤、气候、日照、雨量等生态条件),影响植物内在成分的含量。

同一药物,产地不同,相同成分含量高低不同,作用强弱不同。

(2)采收与贮藏:采收季节应适宜;贮藏应干燥、低温、避光、通风。

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二)炮制: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制附子,降低附子对心脏毒性高疗效:延胡索(醋炒),镇痛作用提高加强或突出某一方面的作用:生大黄突出泻下;制大黄则有较强抗菌作用。

(三)制剂:同一种中药制成不同剂型在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都会出现变化;并直接影响药理作用的强度和性质。

如枳实水煎液口服,未见有升压的记载,但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却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

又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的疗效也明显高于丹参片、川芎等口服制剂。

(四)剂量:一般说来,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加大,作用增强,当剂量过大可能出现中毒反应。

此外,也有药物用量不同,作用性质不同。

如人参,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抑制中枢。

(五)配伍:合理的配伍能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应避免不正确的配伍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简答题(一)药物因素1、品种与产地:同名异物, 是不同科属的植物,品种不同;药物成分不同,药理作用不同。

同一药物,产地不同,相同成分含量高低不同,作用强弱不同2、采收与贮藏:药物采收季节应适宜;贮藏应干燥、低温、避光、通风;贮藏时间不宜过长3、炮制: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加强或突出某一方面的作用。

4、制剂;同一种中药,剂型不同,药理作用强度和性质可能不同5、配伍:正确配伍可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二)机体因素:生理因素:老人、婴幼儿、女性(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遗传(高敏性、耐受性)。

病理因素;某些药在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某些药在病理情况下易中毒。

三、环境因素3.论述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简答题(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乌头碱,对心脏有毒性,乌头、附子经炮制(破坏乌头碱)降低附子对心脏的毒性;生半夏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姜制半夏却有镇吐作用,无刺激性。

(2)增强药效:醋炒延胡索;使延胡索水煎液中总生物碱溶出率增加,镇痛作用增强。

(3)加强或突出药物某一方面的作用:生大黄(结合型蒽苷含量高)泻下作用明显,制大黄(经炮制,游离型蒽苷含量增高,结合型蒽苷含量下降)抗菌作用增强。

4.论述药材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简答题药材因素是影响中药的最主要因素(1)品种与产地:品种:中药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

同名异物,不同科属的植物,品种不同;药物成分不同,药理作用不同产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植物内在成分的影响很大。

同一药物,产地不同,相同成分含量高低不同,作用强弱不同(2)采收与贮藏:采收季节应适宜;根茎类中药:宜在晚秋地上部分枯萎,或初春发芽前采收;果实类:一般宜在充分成熟后采收;花类:含苞待放时采摘最佳;叶类:在开花前盛叶期或花盛开期采摘最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