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问题 -第一章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生命问题 -第一章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生命问题 -第一章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生命问题- 第一章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被自然和艺术所吸引的青年人相信,以其热切的欲望,很快就可

以进入自然和艺术之宫那最深的圣殿。然而,经过漫长行程的成

年人明白,自己并没有到达圣殿的入口。

--歌德:《圣殿柱廊·引言》

因此,任务不在于更多地观察人们尚未见到的东西,而是去

思索人人可见却无人深思过的东西。

——叔本华

1.传统的抉择

在可与我们今天相比拟的一个发生惊人剧变的时期,有人提

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科学将对人们的世界观产生深刻的影响。这

个时期便是三十年战争,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就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长儿(R e n e D s e c a r t e s)。笛卡儿受年轻的物理科学取得的成就的影响——其时物理学一方面处于起初进步的苦斗中,另一方面预示了它的成就在近代技术中得以实现的可能性——提出了动

物是机器的学说。不仅无生命界服从物理学定律——这正是笛卡儿所认为的,而且所有的生命有机体也都遵从物理学定律。因此,

笛卡儿把动物理解为机器,一种非常复杂的机器,当然这只不过

大体上可与人造机器相比,它的活动受物理学定律支配。笛卡儿

的思想确实并不完全一贯。他作为教会的忠实信徒,对物理学知

识作了限制:不应把人仅仅看作一架机器,而应看到人具有不服

从自然定律的自由意志。笛卡儿设置的这种限制为法国启蒙运动

所冲破。1748年,茹利安·拉·美特利(J u l i e n d e l a M e t t r i e)爵士提出人是机器的学说,以反对笛卡儿关于动物是机器的学说。

这些思想家寻求一个古老哲学问题的答案。生命有机体,植

物或动物,显然与非生命的东西诸如晶体分子或行星系有很大区

别。生命表现为无数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这些形态展现出一种

从单细胞到组织器官,再到无数细胞组成的多细胞有机体的独特的组织体系。生命过程同样也是独特的。所有生物都在其组成的

物质和能量连续交换中保持自身。它能以活动的方式,尤其是以

运动的方式对外界的影响即所谓刺激作出反应。事实上,在没有

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它也经常显示出运动和其他活动,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在无生命与有生命的东西之间作出明显的虽然不是断然的对比:前者仅仅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运动,而后者能够表

现出“自发”的运动。有机体经历渐次的变态,我们称之为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它们只能通过所知的繁殖过程从其亲属中产生出来。一般说来,后代像双亲,这种现象我们称为遗传。可是,通

观生物界,可以看到它表现为在漫漫地质历史长河中奔涌不息的

一系列形态。这些形态通过繁殖和进化而相互关联,它们在各个

年代中发生的变化,使之从低级形态演化到高级形态的全盛期。

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令人惊叹地适应它们的“目的”。甚至在最简单的细胞中发生的数量多得惊人的过程,也非常有序,以致在无休

止的和极为复杂的活动中保持其同一性。同样,所有生物的器官

和功能都显示出适应于它们赖以正常生存的环境的目的性构造。

如果生命有机体的特有性质是如此显而易见,且我们可以毫

不迟疑地说出我们眼前的东西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那么必

然会发生这样的问题:生命界和非生命界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着一

种内在的区别?我们人类自身就是生物,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我们给人指定其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应用物理科学的定律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无论在理论知识

方面,还是在对自然界的实际控制方面,都接连取得了许多成就。笛卡儿创立了由医生和生理学家组成的学派,在科学史上以医学

力学闻名遐迩,他试图根据力学的原理,解释肌肉和骨骼的功能,血液的运动以及类似的现象。哈维(H a r v e y)发现血液循环(16

28年)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开始。后来声学和光学的应用,电学

热学动能学和其他物理学科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有助于对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现象的解释。生物化学又发展出了生物

物理学。人们曾一度相信,有机化合物是生物所特有的,实际上

也只能在生物体中发现它们,因而它们只能从生命过程中产生。

可是,1828年,维勒(W o h l e r)在实验室内制造出尿素。这是第一个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从此,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便成为现代

科学中最重要的领域。它们也成为化学工业——从染料化学到煤的氢化人工橡胶的制造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其中包括维生素

激素和今天的化学疗法)的基础大体说来,本世纪初出现了一门最年轻的学科,它是物理学与化学的连接环节,称为物理化学,

这门学科中包括了诸如反应动力学胶态理论和物理化学过程中

的电现象理论。这对于理解许多生命过程例如酶维生素激素

药物等的作用,以及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进化论取得了胜利。著名分类学家林耐(L i n n x u s)曾经认为动物和植物种类是造物主分别创造的杰作。而现在,整个生物学领域所搜集的大量事实证明,有机界在漫长的世代和地质时期内,经历了从比较低级简单的形态向比较高级。复杂的形态的上升演进;同时,达尔文用他的自

然选择学说,为这种进化提供了解释。一个物种有时会出现微小

的偶然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不利的,习能是中性的,也可能

是有利的。如果是不利的,它们不久就会在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

中淘汰;然而,如果它们恰好是有利的,它们就在生存竞争中为

自己挣得优势,以便它们更有可能保存并繁殖其后代;这样,在

世代延续的过程中,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和积累起来。再经过漫长

的年代,这个过程导致了向不同形态的生命有机体的进化以及生

命有机体对其环境的逐渐适应;笛卡儿曾经把神圣的上帝说成是

生命机器的制造者,而现在似乎可以根据偶然变异和选择来解释

生命界目的性的起源,无需任何其他目的因解释。

因此,笛卡儿提出的纲领,不仅是构成生物科学基础的发展

起点,而且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笛卡儿的纲领取

得了成功,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这样的疑问;也许生命的真正本

质尚未触及和解释。就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一书发表的一年以后,一本题为《人不是机器》的论战性小册子在伦敦出版了。

据说,该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拉·美特利自己。这位爵士所表现的自我批判和思想解放的精神,也许在科学史上是几乎绝无仅

有的。以后,这种对抗性的观点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其

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由汉斯·杜里舒(H a n s D r i e s c h)(自1893年以来)提出的。由于这种方式在逻辑上最为一致,因此它至今仍是最重要的一种。杜里舒是发育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发育

力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主要对胚胎发育进行实验研究。传统的

实验使他拒绝有关生命的物理-化学理论。

在浅绿色的海洋深处,海胆默默地生活着,远离世界和科学

的问题。然而这些宁静的生物却引起了关于生命本质的长期不分

胜负的和激烈的争论。海胆卵开始发育时,起初分裂为两个细胞,然后分裂为四个八个十六个的细胞,最终分裂为许多细胞。经过一系列特定的发育阶段,它最后形成有点像尖状头盔的幼虫,

科学上称为“长腕幼体”;由此经过复杂的变态最后形成海胆。杜里舒将刚开始发育的海胆胚芽分离成两半。通常人们预料这半个胚

芽只能发育成半个动物。但事实上实验者看到了像歌德的《魔术

师的门徒》中幽灵似的行为:“哎呀!哎呀!两爿木棍,变成仆人,急忙站起。”分离的每半个胚芽并没形成半个海胆幼体,而形成了完整的海胆幼体,这幼体确实是小些,但它是正常的,完整的。

其他许多动物也可能从分离的胚芽产生完整的有机体。甚至人类

中偶然出现的同卵孪生儿,也以相似的方式产生。可以说,这是

自然界本身进行的杜里舒实验。相反的实验和其他的安排也是可

能的。在某些条件下,两个联合的胚芽产生一个单一的大幼体;

如果把胚胎压在玻璃板之间,大大改变细胞的排列,仍会产生正

常的幼体。

像“魔术师的门徒”那样,杜里舒在他的实验中发现了某种神奇的东西,他由此断定胚胎发育不服从自然界的物理学规律。在杜

里舒看来,如果胚芽中仅有物理力和化学力起作用,那么最终导

致有机体形成的程序安排,只有假定是受某种固定结构即最广义

的“机器”控制的,才能得以解释。但是,胚芽中不可能有这样一种机器。因为机器无论当它被分离时,还是当它的部分错位时,或

是当两部完整的机器合并时,就不能完成同样的动作;胚胎发育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同样不可能产生正常的有机体。因此,杜里舒

认为,对生命的物理-化学的解释在这里达到了它的极限,而这

只可能有一种解释:在胚胎中,同样在其他生命现象中,有一种

根本不同于所有物理-化学力的因素在起作用,它按照预期的目

的指导生命活动。这种“具有自身内在目的”的因素,即从正常发育中和实验上加以扰动的发育中产生出典型的有机体,杜里舒引用

亚里士多德(A r i s t o t l e)的概念,称之为隐得来希(e n t e l e c h y)。我们考察这些有目的的活动因素,发现它们很像我们自己的意向

性行为。正是这些最终可与我们目的性行为中的精神因素相比较

的因素,造成了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键性差别,并产生了比生

命的力学性质物理性质更复杂的属性。

这样,我们发现了两种基本的和对立的生物学概念,这两种

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的黎明时期。通常人们称之为机

械论和活力论。

人们已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表达“机械论”这个术语,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和混淆了这个术语的正确使用。我们已提及这

个术语有两种最重要的含意。第一种含意是机械论概念,认为在

生物中只是那些存在于无生命界中的力和定律在起复杂的作用。

第二种含意是生命的机器理论,它从结构条件方面解释细胞和有

机体中发生的全部过程特有的活动程序。

与此相对照,活力论否认完全用物理-化学解释生命的可能性,坚持认为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正如我们在杜里

舒的学说中看到的,活力论认为,调整现象即受扰动后恢复原状

的现象,似乎不能依据“机器”原理来说明。另一些活力论者则顽固地坚持生命的机器理论,从而得出他们的看法:每一部机器意味

着有一位设计和建造它的工程师。当笛卡儿推测有一种神秘灵魂

作为生命机器的创造者时,他得出的逻辑结论正是这个意思。达

尔文的理论用偶然性取代了创造的精神。现代生物学表明,达尔

文的理论至少能非常成功地解释变异和物种的起源,也可能很好

地说明某些比较高等的生物分类单位的起源。可是,要确定这种

理论是否也能充分解释有机体重大形态的起源和每个有机体的活

动所必需的无数生理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起源,则是非常困难的。

事实上,火车头和手表不是靠偶然的力量产生的,那么无数更为

复杂的有机体“机器”是靠偶然的力量产生的吗?因此,有机体自我保持和受扰动后的自我恢复所依赖的极其大量的物理-化学过程

的有序性,以及有机体的复杂“机器”的起源,是不能用偶然的力量解释的,按照活力论的看法,只有用特殊的活力因子的作用才能

得以解释。这些活力因子,我们称之为“隐得来希”,“无意识”或“世界灵魂”,它们有目的地定向地干预物理-化学事件。

但是,我们马上看到,从科学理论的要求出发,活力论必定

将被拒斥。因为按照活力论,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好像是由许多

妖精控制的,这些妖精发明和设计了该有机体,控制其活动过程,并在这种机器受损伤后进行修补。这并没有提供给我们更深刻的

洞见;它只是把目前看来无法说明的问题推移给更加神秘的要素,并把这种要素归为不能再作研究的X。活力论谈论的只是超出自然科学范围之外的生命本质问题。如果活力论说的是正确的话,那

么科学研究将会失去意义;因为,即使运用最复杂的实验和仪器,也只能作出原始人的那种拟人化解释。原始人认为,生命界存在

着与他们自己明显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行为相似的小精灵的智力和

意志。无论我们考察动物的行为,还是细胞中复杂的物理和化学

过程,或是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我们总会得到相同的答案——正是某种灵魂似的东西隐藏在这些生命现象背后,操纵着生命活动。生物学历史驳斥了活力论,因为生物学所能说明的正是这些

在当时活力论范围内看来是不可解释的生命现象。例如,维勒(W o h l e r)时代以前,人们一直把有机化合物的产生看作是一种活力论现象。甚至在巴斯德(P a s t e u r)看来,细胞发酵活动也是如此。这种看法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巴克纳(B u c h n e r)用酵母萃取物进行发酵才得以纠正。杜里舒的学说也认为有机体调整现象是一

种活力论现象。但是,科学研究的进步,把越来越多的以前被看作是活力论的现象纳入到科学解释和科学定律的范围之内。我们

将会看到,即使杜里舒根据胚胎调整现象所作的科学解释在生命

领域中已破产的断言,也不再站得住脚了。与之相反,活力论的

论点却可能几近被驳倒。

机械论概念与活力论概念之间的争论,犹如一盘进行了近两

千年的棋赛。争论中总是重复出现实质相同的论点,虽然这些论

点是以五花八门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的。终于,它们在人类的精

神领域里表现为两种对立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将生命服从于科

学解释和科学定律;另一种倾向是,用我们自身精神的经验作为

生命本质的标准,用这种经验,填补我们科学知识中推测的或实

际的缺口。

2.机体论概念

我们的时代,科学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物理学革命

广为人知。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标志的这些革命引起了物理学理

论的根本变革和发展。物理学的这种发展超过了它在过去几个世

纪里取得的进步。尽管生物学思想领域内发生的变化并不显著,但已发生的变化的结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变化既产生了对生命本质的基本问题的新看法,也引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解释。

我们可以认为,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已得到了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即完全不赞同机械论和活力论这两种传统观点,而是确认一种新的超越这两者的第三种观点。本作者称这种观点为机体论概念,本作者提出这个概念已二十多年。人们发现,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以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这些邻接的学科内,与这个概念相类似的概念是必要的,并已得到了发展。如果我们保留“机体论概念”这个术语,那么我们也只是为了给一种观念以方便的称谓,因为这种观念虽已变得非常普遍,但多数人又不知道如何称呼它。可能正是本作者最先以科学的和逻辑的一致形式阐发了这种新观点,这样说似乎也并不过分。

迄今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学思想是由三种主导观念决定的。这三种主要观念可以称为分析和累加的概念,机器理论的概念和反应理论的概念。

把我们在生命界遇见的复杂的实体和过程,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分析它们,以便用并列或累加这些基本的单位和过程的方法解释它们,这似乎是生物学研究的目的。经典物理学的程序提供了这种研究模式。因此,化学把物体分解为基本组分——分子和原子;物理学把摧毁树木的风暴看作是空气粒子运动的总和,把躯体的热看作分子动能的总和,等等。生物学的所有领域也应用与此相应的程序,正如某些例子显然表明的那样。

例如,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个别的化学成分和生物体内进行的化学过程。用这种方法确定细胞和有机体中的化合物及其反应活动。

传统的细胞理论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好比认为原子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因而,从形态学上看,多细胞有机体好像

是细胞这种构成单位的聚集体;在生理学上,人们则倾向于把整

个有机体中的生理过程分解为细胞内的生理过程。微耳和(V i r c h o w)的“细胞病理学”和弗沃恩(V e r w o r n)的“细胞生理学”,对这种观点作了纲领性的论述。

有机体胚胎发育研究领域也应用这样的观点。魏斯曼(W e i s -m a n n)的经典理论(p.56)假定卵核中存在着许多构造个别

器官的原基(a n l a g e n)或微小的基本的发育机器。在发育过程中,这些原基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分离,每个胚原基经历这样的过程,然后定位于不同的区域胚原基赋予这些区域特定的性状,由此最后决定发育成熟的有机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结构。

有关反射神经中枢和定位的传统理论,不仅从理论上看,而且从临床的观点看,都是非常重要的。神经系统被看成是为个别

功能所设定的装置之总和。例如,脊髓节中枢对于个别反射的关

系是如此;大脑神经中枢对于各个有意识的感觉-知觉区,对于

个别肌肉群的随意运动,对于言语和其他更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关系,也是如此。从而,动物的行为被分解为反射的总和或反射链。

遗传学把有机体看作是各种性状的聚集体,归根到底看作是

生殖细胞中与各种性状相对应各自独立地传递遗传信息和发生

作用的基因的聚集体。

因而,自然选择理论把生物分解为复合的性状,某些性状是

有利的,其余的是不利的。这些性状,更确切地说,与这些性状

对应的基因,是独立地遗传的,从而能通过自然选择提供的机会,淘汰不利的性状,保存和积累有利的性状。

在生物学的每个领域中,同样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中,都可以看到同样的原则在起作用。然而,以上例子足以表明

分析和累加的原则已在所有领域起指导作用。

对生物中个别的部分和过程进行分析是必要的,而且是更深

入地认识生命的先决条件。然而,单采用分析方法还不是充分的。

生命现象,如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发育等等,只能在

处于空间与时间并表现为不同复杂程度的结构的自然物体中找

到;我们称这些自然物体为“有机体”。每个有机体代表一个系统,我们用系统这个术语所指的是由处于共同相互作用状态中的诸要

素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

从这种显而易见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分析和累加的概念必然

有以下的局限性。第一,它不可能把生命现象完全分解为基本单位;因为每一个别部分和每一个别事件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内在

条件,而且不同程度地取决于整体的内在条件,或取决于该整体

作为一个部分所从属的更高级单位的内在条件。因此,孤立部分

的行为通常不同于它在整体联系中的行为。杜里舒实验中孤立的

分裂球的行为,不同于它在完整胚胎中的行为。如果将细胞从有

机体移植到适当的营养物中加以培养,由此生长成的组织的行为,不同于它们在有机体中的行为。脊髓孤立部分的反射,不同于这

些部分在完整无损的神经系统中的行为。许多反射只能在孤立的

脊髓中清楚地表现出来,而在完整无损的动物中,比较高级的神

经中枢和大脑的影响明显地改变了这些反射。因此,生命的特征,是从物质和过程的组织中产生的。与这种组织相关联的系统的特征。因而,生命的特征随着整体的改变而改变,当整体遭到毁坏时,生命的特征就随之消失。

第二,现实的整体显示出一些为它的各孤立的组成部分所没

有的性质。生命问题是组织问题。只要我们从整体组织中挑选出

个别现象,那么我们就不能发现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任何根本区别。无疑,有机分子比无机分子复杂得多;但是,它们与死的化

合物并无根本区别。甚至复杂的过程,如细胞呼吸和发酵过程,

形态发生,神经活动等等,长期被人们看作是特殊的生命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能用物理-化学加以解释。其中许多过程,甚至可以用无生命模型进行模拟。可是,我们在生命系统中看到的各个部分和过程进行的奇异而特殊的有序活动,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新问题。即使我们有了构成细胞的所有化合物的知识,也还不能解释清楚生命现象。最简单的细胞已经是极其复杂的组织,目前人们只是模糊地认识到它的规律。人们通常提到“生命物质”。这个概念根本是一种谬见。在铅水植物纤维素都是物质的意义上,不存在“生命物质”,因为从中任取的部分显示出与其余的部分有相同的性质。而生命与个体化和组织化的系统是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毁坏,导致生命的终结。

对生命过程也可以作类似的思考。当我们考察活机体中发生的个别化学反应时,我们不能指出它们与无生命物体或腐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间任何根本区别。但是,与我们考察有机体或有机体的部分系统,例如细胞或器官内的化学反应过程的整体而不是单个过程时,可以发现生命过程与非中命过程的根本差别。例如,我们发现有机系统内所有组成部分和过程如此高度有序,以致使该系统能够保存建造恢复和增殖。这种有序性从根本上将活机体内的事件与非生命系统或尸体中发生的反应的区别开来。

有人对这种观点作了如下的生动描述:

“不稳定的物质发生分解;可燃物偶然发生燃烧;催化剂加速了缓慢的过程。这里不存在什么奇异的东西。连续地逐步边行的分解代谢并没有毁坏有机体,相反地,它间接地保持了有机体,使它成为一个有组织的过程。我们的组织虽不断发热却并不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因此,每种动物和植物像装有燃料而不停地作功的蒸汽机;事实上,呼吸不同于普通的氧化。如果不是腺体去掉对有机体有害的东西而保留有益的东西的话,那么,分泌也就成了普通的渗透现象。我们可以把植物和低等动物的运动容易地解释为对刺激的反应;不愿在动物王国内划分明显界线的人,最

终也以这样的方式解释动物的这些自发运动;在他看来,这些自

发运动是一些“脑反射”,这些反射确实非常复杂,但它与那些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简单反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现在让我们作这

样的设想:我们构造出一种死的反射装置。它必须充满潜在的能量;即使轻微的扰动也能触发强有力的运动;一种特殊的装置能

用以不断地贮存潜能。我们要问,在何种意义上,这种机械装置

与生物有根本的区别,对它的作用不同于刺激,它的运动不同于

有机体的运动?事实上所有有机的反应都直接地或间接地有利于

维持生存,或有利于产生所需要的形态。”(J.舒尔兹S c h u l t z),1929年)。

这样,整体性和组织问题给分析和累加的描述与解释,设置

了限度。那么,用什么方式能够对之作科学研究呢?

经典物理学(生物学采用了它的概念体系),在很大程度上

具有累加的特征。在力学中,它把物体看作相互独立的分子的总和,例如在热理论中,它把气体看作是相互独立分子的一种混沌(C h a o s)。事实上,“气体”这个词,是由16世纪物理学家范·荷尔蒙特(V a n H e l m o n t)提出的,它正是以无意识的符号表示“混沌”的意思。然而,在现代物理学中,整体性和组织的原理获得了迄今人们未料想到的意义。原子物理学处处遇到整体问题,这些

整体不能分解为孤立的要素的行为。无论研究原子结构,还是研

究化合物的结构式,或是晶体的空间点阵,总会出现组织问题。

组织问题似乎成为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和最引人注目的问题。

由此看来,用分析和累加的观念看待生命是极不妥当的。无生命

的晶体具有奇妙的结构,晶体结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以其最快

的速度做着数学物理学家的推理工作。但是,人们认为,将具有

惊人性质的活原生质称为“胶质溶液”,则是对原生质作了解释。原子或晶体不是偶然的力作用的结果,而是组织的力作用的结果;

但是典型的组织化事物——生命有机体却被解释为突变和选择的

偶然性产物。

因此,生物学的任务是要确立控制生命过程的有序和组织的

定律。而且,正如我们下面将会看到的,应当在生物组织的所有

层次——物理-化学层次,细胞层次和多细胞有机体层次,乃至由许多个别有机体组成的群体层次上研究这些定律。

怎样解释生物组织呢?

一切知识始于感觉经验。因此,科学活动的最初倾向是要设

计形象化的模型。例如,当科学得出结论,认为称作原子的基本

单位是实在的基础时,它的最初概念是相似于小型台球的微小而

坚固的物体。不久,人们认识到原子并不是如此,最终单位不是

用形象化的模型所能定义的实体,而是只能用数学的抽象语言加

以规定,使用像“物质”和“能量”,“微粒”和“波”这样的概念,仅仅

表明它们的某些行为特征。当人类观察星星有规律的运动的景象时,他们首先寻找宇宙中巨大的机器,认为是这些机器的旋转使

星星——亚里士多德想象的水晶般的球体——保持和谐的运动。直到天文学打破了这幅画面,人们才认识到,行星运动的秩序只是

由于天体在空虚的太空中相互吸引而造成的。因此,结构是人类

为解释自然过程的有序性而首先寻求的东西;至于从组织力方面

来解释,则困难得多。

这也适用于对生命的解释。考察在细胞内或在有机体内为维

持其自身生存而进行着的难以想象的大量过程,似乎只可能有一

种解释。这种解释可以称为机器理论。它意指生命现象中的有序,可以用最广义的结构机械论的术语进行解释。机器理论概念的例子,便是魏斯曼的胚胎发育理论(p p.56f),或传统的反射和神经中枢理论(P P.114f);在生物学的每个领域里都可发现这种类型的解释。

活机体中确实呈现出大量的结构状态器官生理学,例如营养器官循环器官分泌器官的生理学,感觉器官(作为接受刺激的

感受器)的生理学,神经系统及其联系的生理学,等等。描述的

正是我们在一个有机体中所看到的技术杰作,同样地,我们在每

个细胞中,从作为收缩和传导兴奋的机构的肌肉和神经纤维,到

具有分泌和分化功能的细胞器,到作为遗传结构单位的染色体等等,都可发现作为有序调节器的结构。

然而,我们不能把结构看作生命活动有序性的主要基础,这

有三个理由。

第一,我们在所有生命现象领域中发现有扰动后进行调整的

可能性。杜里舒的看法是对的,他认为这样的调整,例如胚胎发

育中的调整,不可能建立在“机器”的基础上。因为固定的结构只能对某些确定的事变作出反应,而不能恰当地对其他任何一种事变

作出反应。

第二,机器结构与有机体结构之间有根本的区别。前者总是

由同样的成分构成的,而后者则是在其自身构成物质不断分解和

替换的连续流动状态中得以保存的。有机结构本身是一种有序过

程的表现,它们只能在这种过程中,且通过这种过程才得以保存。因此,有机过程的基本有序性必须在这些过程本身中寻得,而不

可能从先前确立的结构中找到。

第三,我们在个体发育中,同样也在系统发育中,发现从具

有较少机械性的和较多可调整性的状态,到具有较多机械性的和

较少可调整性的状态的转变。我门再以胚胎发育为例来说明这点:如果在两栖动物胚胎的早期阶段,将胚胎一块预期的表皮移植到

未来脑的部位,它会变成脑的部分。可是在后期阶段,胚胎部位

不可改变地限定形成某些器官。因此,一块预定的脑,即使被移

位后,也会成为脑或派生物,例如在体腔中形成的眼。当然,在

这里完全错放了位置。我们可以在极其多样的生命现象中,发现

这类仅固定一种功能的现象。我们称这种现象力逐渐机械化。

我们由此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有机过程是由整个系统中各

种条件的相互作用决定的,由我们称为动态的有序决定的。这是

以有机可调整性为基础的。其次,逐渐机械化发生的过程,即是

原初整体的行为分化成受固定结构控制的各自分离的行为。在细胞结构胚胎发育分泌噬菌作用和再吸收反射和神经中枢理

论本能行为格式塔知觉等各个领域中,可以看到与结构的或机器式的有序相对立的动态的基本性质。有机体不是机器,但它们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变为机器,凝固为机器。然而,完全机械化的

有机体决不会在受扰动后完全不能进行调整,或不能对外界不断

变化的状况作出反应。有机过程决不仅仅是各个结构上固定的过

程的总和,而是不同程度上具有在动态系统内被决定的过程的特征,这赋予有机体对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受扰动后的调整能力。

将有机体与机器作比较,也产生了我们已提到的最后一个观点,我们称之为反应理论。反应理论把有机体看作一种自动机。

正像自动售货机由于内部机制的作用,被投入硬币后会提供商品

那样,有机体也通过一定的反射活动对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通

过某些酶的产生对食物的吸收作出反应,等等。这样,有机体被

看作是本质上被动的系统,仅仅受外界的影响即所谓刺激而开始

活动。这种“刺激-反应图式”,尤其在动物行为理论中成为十分重要的图式。

可是,事实上即使在外界条件不变和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有机体也并不是被动的系统,而是本质上主动的系统。很明显,

在基本的生命现象中,新陈代谢,组成物质连续的合成和分解,

是有机体固有的,而不是外界条件强加的。这种观点对于考察神

经系统的活动应激性和行为问题尤为重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必须把自主活动(例如表现为有节律的自动活动)而不是反

射和反应活动,看作基本的生命现象。

因此,我们可以将机体论概念的要点概括如下:作为一个整

体的系统概念———与分析和累加观点相对立;动态概念——与静态和机器理论相对立;有机体原本是主动的系统的概念——与有机体原本是反应的系统的概念相对立。

这些原理能使我们克服机械论概念与活力论概念之间的对

抗。机械论和活力论都是以分析的累加的和机器理论的原理为根据的。机械论并没有真正探讨生命的基本问题——有序组织整

体性自我调整。这些生命的基本问题是不能用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的。试图用机器理论即依据先前存在的结构来解释生命的基

本现象和问题,也遭到了失败。活力论是因这些未解决的问题而

出现的。但是,它并没有推翻累加的和机器理论的概念。相反,

活力论把活机体看作各个部分的总和及机器式结构的总和,设想

它们是由一位有灵魂似的工程师在控制并补充其给养。因此,例

如杜里舒把胚胎说成是细胞的“总和式的聚集体”,它靠隐得来希而变成整体。这样,活力论者的出发点不是一种无偏见的有机系统

观点,而是从有机机器这种先入之见出发的。活力论者们认识到,这种概念是不能令人满意地说明有机体调整现象和有机机器起源

的问题。为了拯救活力论,他们引进了修理受扰动后的机器或担

当机器制造者的因素。人们已经认识到,对有机体有序和调整现

象的解释只可能有两种:有序性或者是由机器式的固定结构造成的,或者是由某种活力因素造成的。这两者都是欠妥的。机械论

观点在调整现象和“机器”起源的事实面前破产了;活力论则抛弃了科学的解释。

与机械论和活力论的概念相对立,出现了机体论概念。仅仅

知道有机体的个别要素和过程,或者用机器式结构解释生命现象

的有序性,都不足以理解生命现象。乞助隐得来希作为组织因素,更是于事无补。进行分析,不仅对于尽可能多地了解个别组分是

必要的,而且对于了解把这些部分和部分过程联合起来的组织规律,同样是必要的,而这种组织规律正是生命现象的待证。这里

有生物学基本的和特有的研究课题。这种生物有序性是独特的,它超出了那些适用于无生命界的规律,但我们能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逐步接近它。这要求在所有层次上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单元过程和系统的层次,细胞和多细胞有机体的生物学层次,生命的超个体单元层次。在每个层次上我们都能看到新的性质和新的规律。生物的有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动态的性质;我们将会在后面看到有关这个问题的说明。

对于生命自主性问题,机诫论的概念持否定态度,活力论以形而上学问题的标记保留其中,而在机体论概念看来这是能够加以科学研究的问题,实际上人们已对它进行了研究。

“整体性”这个术语长期以来被人们严重误用。在机体论概念里,它既不表示某种神秘的实体,也不是我们无知的避难所,而是我们能够并目必须用科学方法进行探讨的事实。

机体论概念并不是机械论观点和活力论观点之间的妥协。调和或中间道路。正如我们看到的,分析累加和机器理论的概念一直是这两种传统观点的共同基础。组织性和整体性被视作是有序的原理,是有机系统固有的;是能够加以科学研究的,这包含着一种根本性的新见解。可是,机体论概念遇到了新观念通常遇到的事:起初它受到攻击和拒斥,后来宣称它是古老的和自明的。事实上,一旦人们了解了机体论概念,就知道这个概念只不过是从有机体是组织化系统这种明白的陈述中得出的结论,然而,为了达到这点,必须无偏见地探讨这个概念。甚至今天为了同许多领域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惯作斗争,这种探讨仍有必要。

有必要首先在作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意义上,然后在它的认识论意义上,对机体论概念加以考察。

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忙于研究特殊的问题和做具体的实验,对“一般的思考”抱怀疑和反感的态度。当然,具体问题不能靠方法论的思考和假设来解决,而只能通过对它的耐心研究来解决。但

是,另一方面,基本的态度决定了研究者能够洞察到什么问题;

决定了他如何构思问题,如何拟定他的实验步骤,如何选择研究

方法,最后,决定了他对研究的现象提出什么样的解释和理论。

事实上,按照流行的看法,理智胜过感觉。在这种意义上,经典

生物学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它存在的缺点,无疑是由我

们已指出的这些主要原理决定的。要了解这点,只需粗略地考察

一下生物学的任一领域,甚至我们将在后面看到的医学和心理学

领域就足够了。与此相似,机体论概念也是一种试图指明应当提

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作业看法(w o r k i n g a t t i t u d e)。正是这种作业看法使人们有可能观察和处理生命现象的基本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而用以前的概念根本观察不到生

命现象的基本问题,即使观察到,也把这些问题看作不能加以科

学研究的神秘事物。

我们的目的是要阐明生命现象的精确定律。按照生命现象的

基本特征,这些定律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系统规律的性质。从

这个意

义上说,机体论概念是生物学从自然史的阶段即描述有机体的形态和过程的阶段,转变到精密科学阶段的前提。看来,我们时代面临的任务,是要完成生物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是在涉及无生命界的科学领域中发生的。正是这场革命,使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体系转变为近代物理学。

记住,我们将考察某些基本的生物学问题,看一看机体论概念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后我们将考察机体论概念的认识论结论。

智慧树知到 《生命科学导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命科学导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多选题】(1分) 以下元素中哪种是微量元素?(F;Se;Cr) 2、【多选题】(1分) 生命科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创造生物学;描述生物学;实验生物学) 第二章 1、【单选题】(1分) 多肽中,邻近几个氨基酸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称为:(二级结构) 2、【多选题】(1分) 以下哪些是生物大分子? (DNA;蛋白质;核酸;多糖) 3、【多选题】(1分) 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区别,哪些话是正确的? (淀粉是葡萄糖构成的; 纤维素是β(1-4)糖苷键形成; 淀粉是α(1-4)糖苷键形成) 4、【单选题】(1分) 多糖链是由单糖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糖苷键) 5、【单选题】(1分) 肽链是由氨基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肽键)

6、【单选题】(1分) 核酸链是由核苷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磷酸脂键) 7、【单选题】(1分) 核酸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什么键形成?(氢键) 第三章 1、【单选题】(1分) 以下有关酶的催化效率的表述,哪句是错的: (细胞内生化反应速度可通过酶的活性来调节,但不能通过细胞产生酶的数量多少来调节。)2、【单选题】(1分) 反密码子位于:(tRNA) 3、【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途径是用于固定CO2的:(卡尔文循环) 4、【单选题】(1分) 磺胺可以杀死细菌是因为:(磺胺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 5、【单选题】(1分) 科学家发现大肠杆菌可以进行多种代谢方式,以下哪种方式产能最多:(有氧呼吸) 第四章 1、【单选题】(1分) 与动物细胞相比,以下哪种结构不是植物所特有的:(线粒体) 2、【单选题】(1分) 以下哪类生物的细胞壁可能由脂单层膜而非脂双层膜所构成?(古菌) 3、【单选题】(1分)

如何看待生命

如何看待生命?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我是为何而生的?”是的,这是一个众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也是一个众人都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人是为何而生的呢?我为何活在这个世界上呢?不知道,没人知道,我们现在还在寻找着这个答案。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去采访了一位牧羊人:“你为什么而放羊?”牧羊人觉得奇怪,因为他世世代代都是放羊的,从出生开始生命就和羊挂钩了。他只能回答:把羊养大了拿来卖钱。然后呢?等卖羊卖到了足够的钱,就去娶老婆、生小孩。再然后呢?等小孩长大,再教他放羊……记者顿时无语。这就是牧羊人的一生。试问:他的一生是在虚度吗?他的一生是浪费了的吗?他是不是根本就是在没意义地做着同一件事?不是!因为他是牧羊人,放羊就是他认为的在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他只要在放羊,他就认为他没有白活。 每个人都在生命长河中奔波,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个岸边停靠,但是,只要我们停靠了在某个岸边,我们就必须去寻找停靠在这个岸边的理由。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去做某件事,所以我们必须给自己一个理由,去做某件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中途不要放弃。即使你在做某件事之前,没有去想过是为何而做的,但是你若在中途感到疲惫了,请继续坚强地走下去。因为,只要你继续走着,相信一定会有一天是能找到理由的。新东方教育公司的董事长俞敏洪曾说过:“面对每一个刚进入公司的员工,我都会要他们去走路。不用跑,就只是走,走五十公里。也许你会在开头十公里就撑不住了,但是你要想一下,你的人生就值十公里吗?不,你要坚持,做一件事,最忌中途放弃,只有坚持下去,即使结果不好,但是你做完了,这就是一个成功。撑过了十公里的人,也许会在二十五公里的时候就哭爹喊娘,但是那时候你能停下来吗?前进也是二十五公里,后退也是二十五公里,既然如此为何不继续走下去?然后走到四十公里时,也许又会有人发牢骚了,可是你再想想,既然前面四十公里你都撑过来了,就剩十公里你为什么会认为你撑不过去呢?直到最后走完,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这对一个人将来在生命的道路上能走多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的,一个人的生命就是由这样一个一个的小事组成的,假设你在每个小事上都是做了一半就放弃,那你的生命就是像那些你未完成的小事一样,是不完整的。

尔雅通识课‘基础生命科学’课堂重点笔记整理

基础生命科学绪论 学习生命科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食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16星期之后,受精卵发育成初具有雏形的胎儿。 #白蛾子变黑蛾子是因为环境污染,变黑蛾子有利于藏身。 #我国于1995年在国内的重点理工科大学把生物类的课程列为非生物专业的限选课和必修课程 现代生命科学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描述生物学阶段:达尔文《物种起源》 实验生物学阶段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创造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物种 #狂犬病致死率为榜首 #生命具备的基本特征;新城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与进化感应性和运动内环境稳定 #非典期间的SARS病毒对淋巴细胞的破坏能力比艾滋病毒要大得多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中的常量元素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100多种元素 se 和Cr是必需微量元素 成年人每天要摄入800mg的钙 婴儿(10个月 400mg 幼儿(<3岁 600mg

少年<10岁 800mg 青年12-18岁 1000mg 老年人1200mg 才例子的吸收率只有40% 人体中的钙离子受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及降血钙素的影响与制约 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 # Zn是一些酶必不可少的元素(羧基肽酶 是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必要功能成分 功能:消化吸收过程胰岛素功能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味觉敏感性骨骼正常生长毛发光溜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生殖系统发育创伤愈合 含量:zn在人体的含量约2.2g,仅次于铁,zn每日的摄入量6-12mg #缺铬引起的病症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心脏病儿童生长迟缓神经机能紊乱 补铬的最佳形式有机铬 无机铬吸收1% 啤酒酵母铬吸收10-25% #硒元素 19世纪20代瑞典科学家发现的 20世纪50代美国科学家证明大蒜中硒元素并说其实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硒是谷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必要成分 硒与维生素E配合作用 #细胞中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调节渗透压 缓冲能力保证细胞和机体PH稳定(血液当中的PH值7.4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长按二维码购买 生命问题的基本概念 [奥]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吴晓江译金吾伦校选自《生命问题》第一章被自然和艺术所吸引的青年人相信,以其热切的欲望,很快就可以进入自然和艺术之宫那最深的圣殿。然而,经过漫长行程的成年人明白,自己并没有到达圣殿的入口。 ——歌德:《圣殿柱廊·引言》因此,任务不在于更多地观察人们尚未见到的东西,而是去思索人人可见却无人深思过的东西。——叔本华1.传统的抉择在可与我们今天相比拟的一个发生惊人剧变的时期,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科学将对人们的世界观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个时期便是三十年战争,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就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长儿(Rene Dsecartes)。笛卡儿受年轻的物理科学取得的成就的影响——其时物理学一方面处于起初进步的苦斗中,另一方面预示了它的成就在近代技术中得以实现的可能性——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学说。不仅无生命界服从物理学定律——这正是笛卡儿所认为的,而且所有的生命有机体也都遵从物理学定律。因此,笛卡儿把动物理解为机器,一种非常复杂的机器,当然这只不过大体上可与人造机器相比,它的活动

受物理学定律支配。笛卡儿的思想确实并不完全一贯。他作为教会的忠实信徒,对物理学知识作了限制:不应把人仅仅看作一架机器,而应看到人具有不服从自然定律的自由意志。笛卡儿设置的这种限制为法国启蒙运动所冲破。1748年,茹利安·拉·美特利(Julien de la Mettrie)爵士提出人是机器的学说,以反对笛卡儿关于动物是机器的学说。 这些思想家寻求一个古老哲学问题的答案。生命有机体,植物或动物,显然与非生命的东西诸如晶体、分子或行星系有很大区别。生命表现为无数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这些形态展现出一种从单细胞到组织、器官,再到无数细胞组成的多细胞有机体的独特的组织体系。生命过程同样也是独特的。所有生物都在其组成的物质和能量连续交换中保持自身。它能以活动的方式,尤其是以运动的方式对外界的影响即所谓刺激作出反应。事实上,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它也经常显示出运动和其他活动,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在无生命与有生命的东西之间作出明显的、虽然不是断然的对比:前者仅仅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运动,而后者能够表现出“自发”的运动。有机体经历渐次的变态,我们称之为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它们只能通过所知的繁殖过程从其亲属中产生出来。一般说来,后代像双亲,这种现象我们称为遗传。可是,通观生物界,可以看到它表现为在漫漫地质历史长河中奔涌不息的一系列形态。这些形态通过繁殖和进化而相互关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检测卷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 第一单元第一章基础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恐龙蛋化石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 2.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D。繁殖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 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D。实验器具好看 5.一场威力强大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影响范围广泛。为掌握暴风雪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测量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D。观察法 6。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 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 D。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 7.取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两手托镜座B。两手握镜臂 C.右手提着镜臂 D.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8。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A。载物台B。反光镜 C.装片D。通光孔 9。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对光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装片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10、家中饲养小鸡时,小鸡的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1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 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 D.以上三项都是 12、“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 13、下列动物中生活于湖沼栖息地的一组是( ) A。鲸、鲨鱼B。丹顶鹤、扬子鳄C。骆驼、蜥蜴D。蚯蚓、老鼠 1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模糊,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15、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A。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16、小翠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显微镜观察某装片,若要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应选用() A.大光圈和平面镜B。小光圈和平面镜 C.大光圈和凹面镜 D.小光圈和凹面镜 17、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下比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目() A。小、亮、多 B.小、暗、少 C.大、亮、多D。大、暗、少 18、下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昱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B.生物圈中有维持生命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20、下列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蘑菇长大B。蝌蚪长成青蛙 C。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D。种瓜得瓜 21.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 A。正中央B。略偏右C。略偏左D。以上三种都可以 22。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 A。左上方 B.右上方C。左下方 D.右下方 23.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载玻片上画的是( ) A。↘ B.↖C、↙D、→ 2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装

基础生命科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 学习生命科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能源开发的是(C)。 A、藻类加工成柴油燃料 B、用麻风树的种子生产燃料 C、开采煤矿 D、作为药用资源使用 2 (B)试图跨越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的鸿沟,创作了《生命是什么》。 A、贝塔?朗菲 B、薛定谔 C、牛顿 D、维纳 3 面对严峻的人口问题,首要解决的是(A)。 A、粮食问题 B、医疗问题 C、资源问题 D、计划生育 4 1995年,国内的重点理工科大学把生物类的课程列为非生物专业的限

选课和必修课程。(√) 5 英国工业化后,乡村的白色蛾子变成了黑色,这说明环境污染伤害生物。(×) 现代生命科学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1 在下列运动形式中,哪种最简单?(D) A、物理运动 B、化学运动 C、生命运动 D、机械运动 2 盘点2003年中国感染传染病,(C)是死亡之首。 A、乙肝病毒 B、SARS病毒 C、狂犬病病毒 D、艾滋病 3 生命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被称为(B)。 A、创造生物学 B、实验生物学

C、现代生物学 D、描述生物学 4 因为蜡烛和岩石只能新陈代谢而不具备生命的其它特征,所以蜡烛燃烧、岩石风化不属于生命现象。(√) 5 就对淋巴细胞的破坏能力而言,艾滋病毒要比非典期间的SARS病毒厉害得多。(×) 生物体中的常量元素 1 为满足身体需要,老年人每天要补充多少钙离子?(C) A、800毫克 B、1000毫克 C、1200毫克 D、600毫克 2 在地球上,(B)元素的含量最丰富。 A、氢 B、氧 C、氮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科学1》复习题纲 绪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生长。2.繁殖和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5.应激性。 第一章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答:1.最好的溶剂。2.亲和作用,使体内物质呈解离状态,参与正常生理活动。3.参与呼吸作用,保持肺泡表面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回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答: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 答:蛋白质: 肽键。核酸:磷酸二酯键。多糖:糖苷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氨基酸序列,前后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起来。2.邻近几个或几十个氨基酸,经过一定程度的盘绕折叠,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一条肽链在各个邻近区段形成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整体的结构状态,肽链内部各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各段二级结构单位之间呈现一定的空间布局,这就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仅含一条肽链的蛋白质到三级结构为止。许多蛋白质有两条以上的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应有其各自的一、二、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几条肽链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布局,形成各条肽链之间特定的立体关系,使整个蛋白质呈现出独特的立体形状,这就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2、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DNA的什么级结构? 答:1.两条反向平行的DNA多核苷酸链,围绕共同中轴,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2.双螺旋两条链的主干,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糖基——磷酸基——糖基”长链。3.碱基位于两条链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相垂直,两条链的对应碱基之间,呈A——T,G——C配对关系。有两对或三对氢键存在于对应碱基之间,加固碱基的配对关系。4.这个双螺旋模型的基本数据包括:螺旋的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每个螺距中包含10个碱基对,所以,相邻两个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答: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但有DNA,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糖体,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大小较大,(10um—100um),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结合。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大致内容去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上。 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答:内质网: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消化作用,防御作用。 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 4、酶的作用特点和酶的活性调节。 答:酶的作用特点: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3.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4.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感冒病毒 B. 变形虫 C. 细菌 D. 霉菌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 竹和山石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蜻蜓点水 B. 钢铁生锈 C. 公鸡打鸣 D. 葵花向阳 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都能运动 B. 都能呼吸 C. 都有细胞结构 D. 都生活在水中 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发育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 对象中的一个 B. 对象中的一部分 C. 全部对象 D. 以上都对 11.下列哪个是生物() A. 枯死的树 B. 桌椅板凳 C. 蚂蚱 D. 机器人 12.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 A. 玉米和大豆 B. 鱼和水草 C. 空气和水 D. 岩石和苔癣 13.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 生长现象 B. 遗传现象 C. 新陈代谢 D. 应激性 14.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A. 牧童骑黄牛 B. 遥看瀑布挂前川 C. 处处闻啼鸟 D. 浅草才能没马蹄 15.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 () A. 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生物体都能生长 16.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 A. 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 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基础生命科学(版本二)尔雅满分答案

生物的新陈代谢(一) 1 人体饥饿时,通过激素的作用,酶最终生成()进入到血液中。 A、蛋白激酶 B、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 D、葡萄糖 正确答案:D 2 酶的化学本质是()。 A、蛋白质 B、催化活性的RNA和DNA C、金属离子和小分子 D、蛋白质、催化活性的RNA和DNA 正确答案:D 3 分解糖绝对不能拿蛋白酶去分解只能用多糖的水解酶体现了酶的催化的什么特点?() A、反应效率高 B、反应过程显著 C、专一性强 D、需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正确答案:C 4 酶的代谢反应通常不是单个的酶进行作用,而要多个酶共同参与。() 正确答案:√ 5 杀虫剂的机理就是抑制昆虫的胆碱酯酶,使得昆虫神经细胞衰退,无力动弹。() 正确答案:× 基础生命科学(版本二) 基础生命科学绪论(上) 1 下面不属于生物能源开发的是()。 A、作为药用资源使用 B、藻类加工成柴油燃料 C、用麻风树的种子生产燃料 D、开采煤矿 正确答案:D 2 ()试着跨越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的鸿沟,著有《生命是什么》。 A、维纳 B、贝塔·朗菲 C、薛定谔

D、牛顿 正确答案:C 3 英国乡村的白色蛾子在工业化之后变成了黑色,说明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伤害。() 正确答案:× 4 我国于1995年在国内的重点理工科大学把生物类的课程列为非生物专业的限选课和必修课程。() 正确答案:√ 5 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 A、计划生育 B、粮食问题 C、医疗问题 D、资源问题 正确答案:B 基础生命科学绪论(下) 1 ()使得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 A、巴斯德鹅颈瓶的实验 B、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 C、《物种起源》的发表 D、国家Bio-X实验室的成立 正确答案:B 2 下面哪种运动形式是最简单的?() 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命运动 正确答案:A 3 2003年盘点的中国感染传染病中,()是死亡之首。 A、艾滋病 B、乙肝病毒 C、SARS病毒 D、狂犬病病毒 正确答案:D 4 生命科学第二个发展阶段被称为()。 A、描述生物学 B、创造生物学 C、实验生物学

最新整理生命科学导论题库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物与生命科学 四、简答题 1. 病毒是不是生命? 为什么? 2. 当今人类社会面刷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请举出至少4个。 3. 一个假设需要有其逻辑性和可验证性,在生命科学中经常通过提出假设进行研究,应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对假设进行否定,但不 一定能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因为常常不可能对假设进行完全验证,请举例说明。 4. 你将如何验证“SARS”疫苗对人体的有效性? 5. 科技论文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五、思考与讨论 1. 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 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 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 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 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 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一一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 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 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 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 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而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请您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显示,除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外,生物以及相关专业就业机会还有以下相关产业: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摄影、生物统计学、消费品研究、动物营养、兽医、环境教育、水产业、基因顾问、工业卫生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医学插图、核能医药、公众健康、科学图书管理员、科普作家、科技插图画家、科技信息专家、科技代表、销售、科技写作、保险索赔、教育节目制作、职业杂志编辑等等。 随着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的人才。由于生物学正在高速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4. 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双盲设计是指被试和研究实施者(主试)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双盲的实验设计有助于预防偏见,消除观察者偏差和期望偏差,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因不确定因素引起误差)和系统误差(由方法、仪器和人为因素而引起误差)两类。 5. 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本书第六章图6-8和图6-9所介绍的实验研究实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 般步骤。 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包括: (1)归纳和演绎; (2)分析和综合; (3)抽象和具体; (4)逻辑的和历史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科学的思维,这就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辨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科学研究遵循的一般步骤:

《生命的层次》-551061

《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探究性教学设计 余琴1 马丽2 (1江西省景德镇二中(333000) 2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330046) [教材分析]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1章第1节的内容,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两部分组成。本模块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而本节的两部分内容是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观点服务的,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围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构建的:第一、从生物圈到细胞,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器官、组织等,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它们都是能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第二、在众多层次的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是因为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系统中最小的层次。至于比细胞更微小的层次,如细胞器、细胞中的各种分子、原子等,虽然也可以看作系统,但是不能表现出完整的生命活动,因此不是生命系统。本节为后续章节打基础,后面各章依次讲述细胞这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揭示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从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 学生学完初中的生物课后,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细胞知识,不仅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内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还有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本节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所列举的事例和材料,都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但又在初中相关内容基础上有所扩展。如,人的生殖过程,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学生在初中学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在初中的基础上加入了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层次,既起到了连贯作用,又使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从最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生物圈,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从这些层次上展开和深入的,而细胞是其他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这个最基本的生命体。因此,教材中用图示的方法从微观到宏观呈现给学生一幅生命的画卷,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课程理念进行设计的。充分应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这些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物西瓜,从现实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去建构概念——“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达成三维目标。 [设计思路] 在实施本节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任务)驱动,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为基本教学策略和方式。 本节教材是以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的,其目的是既要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能够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旨。基于此,教学时还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杨树B。家兔C。小麦 D.感冒病毒 2、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对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解释就是假设。一个成功的假设,能够说明事物之间的( ) A.相关信息 B.因果关系 C。相关联系 D。相关问题 4、下列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7、在实验法研究中,一般要按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A。用实验来检验假设 B。寻找最优化的实验过程 C。从不同角度验证假设 D.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 8、水圈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________以内的水层中( ) A.10千米B。 1千米 C. 150米 D. 50米 9、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哪一科学家证明的() A.达尔文B。施莱登 C。巴斯德 D。施旺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11、春季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水分B。杂草C。蚜虫D。以上都是1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1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1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绿色植物 B。肉食动物 C.微生物 D.阳光 1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尔雅基础生命科学2018答案

1 【单选题】面对严峻的人口问题,首要解决的是()。 A、粮食问题 B、医疗问题 C、资源问题 D、计划生育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能源开发的是()。 A、藻类加工成柴油燃料 B、用麻风树的种子生产燃料 C、开采煤矿 D、作为药用资源使用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英国工业化后,乡村的白色蛾子变成了黑色,这说明环境污染伤害生物。()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1995年,国内的重点理工科大学把生物类的课程列为非生物专业的限选课和必修课程。()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生命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被称为()。 A、创造生物学 B、实验生物学 C、现代生物学 D、描述生物学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下列运动形式中,哪种最简单?() A、物理运动 B、化学运动 C、生命运动 D、机械运动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盘点2003年中国感染传染病,()是死亡之首。 A、乙肝病毒 B、SARS病毒 C、狂犬病病毒 D、艾滋病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因为蜡烛和岩石只能新陈代谢而不具备生命的其它特征,所以蜡烛燃烧、岩石风

化不属于生命现象。()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在地球上,()元素的含量最丰富。 A、氢 B、氧 C、氮 D、碳 我的答案:B 2 【多选题】下面人体中的元素不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A、锰 B、钾 C、铜 D、锂 我的答案:A 3 【判断题】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及降血钙素影响与制约着人体中的钙离子。()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因为钙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所以补钙多多益善。()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的缺乏,会造成人体的糖尿病。 A、铬 B、硒 C、钾 D、锌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什么时候,微量元素硒是人体必需元素的观点得到了证明?() A、20世纪30年代澳洲研究所证明硒元素与牲畜的脱皮病的关系 B、20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发现治疗肝脏疾病的大蒜因子含有硒 C、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究证明大蒜因子的关键元素就是硒 D、19世纪20年代瑞典科学家发现硒元素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在血液中,pH值是()。 A、3.8 B、7.4 C、7 D、7.7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4

基础生命科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思考题习题解答 刘贵忠

第一章 1.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合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面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请您对这一问题作比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显示,除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外,生物以及相关专业就业机会还有以下相关产业: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摄影、生物统计学、消费品研究、动物营养、兽医、环境教育、水产业、基因顾问、工业卫生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医学插图、核能医药、公众健康、科学图书管理员、科普作家、科技插图画家、科技信息专家、科技代表、销售、科技写作、保险索赔、教育节目制作、职业杂志编辑等等。 随着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的人才。由于生物学正在高速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4.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双盲设计是指被试者和研究实施者(主试)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双盲的实验设计有助于预防偏见.消除观察者偏差和期望偏差,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因不确定因素引起误差)和系统误差(由方法、仪器和入为因素而引起误差)两类。 5.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本书第六章图6—8的实验研究实

生命教育的基本问题探讨

---------------------------------------------------------------最新资料推荐------------------------------------------------------ 生命教育的基本问题探讨 生命教育的基本问题探讨1、哲学依据生命教育要反映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大与增长的历史规律,把人本身从对自然、社会等客体的从属关系中相对独立出来,并提升为主体,把被传统哲学肢解的人再度整合成完整的人,进而把作为主体的完整的人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以确立一种新的哲学、哲学体系、哲学史观,克服以往哲学研究的局限。 在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人面临两种命运: 一是被淹没。 即人从属于人之外的客体,成为客体的人,没有独立内涵。 二是被肢解。 人被各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加以分化、肢解,缺乏完整性,变成了支离破碎的人。 人被淹没,人被肢解是与哲学的分化是有关系的。 以前哲学要么被看成是研究外部物质世界的见物不见人的学问,要么各种哲学各执一端,难以统一,达不到对人的完整的理解。 自近代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先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独特发现,经笛卡儿哲学对人的自我独立性及主体的强调,到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以及把哲学的一切问题最终归结为人是什么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再到现代西方哲学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把人推到了哲学的前台,从而使哲学产生 1 / 5

了生命哲学的转向,有关人的哲学成了哲学的中心。 马克思提出追求全面发展的人或完整的人,到现代哲学则又加以调整和研究。 这种变化越来越展示这样的内涵: 人是一个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人在世界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本质,而且还是使外部世界转化为人的世界的主体,因而,哲学不仅要从外部世界理解人,而且还要从人自身的内在固有内涵上来认识人,这种认识是在为世界一切存在提供最终根据。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人的哲学便是哲学的基础学。 从哲学发展的当代成果来看,哲学是把人和世界的主客体关系作为自己研究的内容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对象性的关系,这种主客体或对象性的关系之所以发生、存在、发展和实现,其前提主要在于人就是对象性的存在物,现实的人就是这种关系的建立者、被动者、实现者、确证者以及理解者,是理解这一关系的前提、基础和根据,所以,哲学应从人来入手把握人和世界的主客体关系或对象性关系。 马克思说: 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是,人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 恩格斯说: 人是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