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9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9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9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掌握文本的内涵。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背诵全文。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魏徵的爱国忠君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掌握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与一般的议论文教学一样,让学生在掌握文言文的一般学习程式之基础上进而提升学习能力,感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识人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肯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doc

‘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doc

'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一教案作者:小言《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本课说理的逻辑2、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3、掌握古今异义词和活用4、领会课文〃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教学内容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1、作者简介见课下注释2、课文背景介绍,见参考书。

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

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

(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魏徼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没,朕亡一镜矣!〃3、文学常识一疏疏,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

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

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 教案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 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

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找找答案吧!二、解题1.文体简介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如西汉晁错写给汉文帝的《论贵粟疏》。

2.背景介绍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

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了解魏征及其作品《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和地位。

o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o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o运用比较阅读法,理解魏征的劝谏艺术与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o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鉴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体会魏征的忠诚与智慧,学习其勇于直谏的精神。

o引导学生思考君臣关系与国家兴衰的深刻联系。

o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o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魏征的劝谏艺术与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o引导学生思考君臣关系与国家兴衰的深刻联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魏征及唐太宗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关于唐太宗与魏征的历史故事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o提问:你知道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哪些故事?引出课题《谏太宗十思疏》。

2.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o介绍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太子洗马、谏议大夫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o简要介绍《谏太宗十思疏》的创作背景,强调其作为古代谏议文的典范地位。

3.初读感知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与结构特点。

o提问: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字词疏通o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o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课时1.段落解析o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o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明确“十思”的具体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2.思想观点探讨o提问:魏征在文章中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些观点?o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派代表发言。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1. 了解《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疏文中的核心思想和观点;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和了解唐太宗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绩。

步骤二:讲解背景(10分钟)介绍《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包括作者魏征的经历和地位以及写作目的和意义。

步骤三:整体阅读(15分钟)将《谏太宗十思疏》分段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

步骤四: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思疏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讨论思疏的中心思想、观点、论证方式等,并归纳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步骤五:小组分享(10分钟)请各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分享,让其他学生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思考。

步骤六: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几个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做出总结。

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步骤七:拓展讨论(10分钟)以《谏太宗十思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文人对于君主的忠言逆耳的态度和方式。

步骤八: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与《谏太宗十思疏》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社会背景,发表对于现代社会问题的忠言逆耳之论。

教学评估:1. 分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2. 小组分享中,代表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深度;3. 整体阅读的理解程度;4.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拓展延伸:1. 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古代文人的忠言之疏,进行比较和对比;2. 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位现实的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撰写一篇类似于疏文的评论文章。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精选2篇(二)《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唐太宗的上疏,用以劝谏和反思。

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首先,文章充满了警示和反思的意味。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韩愈指出了唐太宗在治国方面的种种问题和错误。

2024年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

2024年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

2024年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文章》中的《谏太宗十思疏》。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唐太宗的赞扬,二是指出国家存在的隐患,三是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古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魏征的政治观点和主张。

3. 体会文章的论证方法,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以及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者的观点和“十思”的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文章结构、重点词语、句式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文章背景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句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5. 内容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和“十思”的具体内容。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大臣,如何向皇帝进言。

7.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论证。

8.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赞扬→隐患→十思2. 重点词语:疏、隐患、十思、鉴戒等。

3. 论证方法:对比、举例、引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文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为《论诚信的重要性》。

(1)诚信的定义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列举诚信的例子,如古人言而有信的故事。

(3)不诚信的后果,如信任危机、人际关系破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论证方法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贞观政要》等与唐太宗、魏征相关的历史书籍,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3篇)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3篇)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3篇)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2、把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留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3、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4、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学问。

2、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简介及写作背景1、: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书》,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简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省、慎重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进展,百姓生活也富有起来,加上边防稳固,内外无事,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糊涂的看到了在富强兴盛的后面隐蔽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屡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

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正。

二、通读全文,正音,了解也许内容。

1、留意加点字的读音。

求木之长浚塞源载舟壅蔽黜恶谬赏2、对比解释,粗通文章,自读五分钟。

要求:把解释、翻译困难的句子找出来。

(质疑)3、同学间相互商议,把疑难问题解决,如有解释、翻译不当的地方,教师准时订正;个别较难翻译,同学间解释不当的地方,教师重点讲析。

2024年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

2024年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

2024年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21页至第23页。

详细内容为对《谏太宗十思疏》的全文解读,分析文本背景、作者观点、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作者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分析文章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文章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出《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解读: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b.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观点以及结构。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文章的重点、难点。

3.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谏太宗十思疏》2. 内容:a. 作者:魏征b. 背景:唐太宗时期,国家政治稳定,但仍有弊端。

c.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d. 文章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重点句子。

b.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c. 根据《谏太宗十思疏》,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2. 答案:a. 参见课本注释。

b. 参见课堂讲解。

c. 开放性题目,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历史人物的谏言文章,了解古代谏言文化。

b. 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国家治理问题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模板范文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谏太宗十思疏》的写作背景和作者魏征的生平事迹。

2. 掌握《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3. 通过对《谏太宗十思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 魏征的生平事迹及其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1. 理解《谏太宗十思疏》中复杂的思想内涵。

2. 分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劝谏艺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出唐太宗李世民。

2. 介绍魏征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谏太宗十思疏》的兴趣。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1. 魏征的生平事迹及《谏太宗十思疏》的写作背景。

2. 《谏太宗十思疏》的文体特点及主要内容。

三、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十思”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劝谏艺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关注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劝谏艺术。

二、深入分析1. 学生结合课文,分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劝谏艺术。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a. 语言表达方面:魏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b. 思想内涵方面: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观点?c. 文学价值方面:《谏太宗十思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拓展阅读1. 学生阅读《旧唐书?魏征传》,了解魏征的其他事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魏征的劝谏艺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何启示?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关注《谏太宗十思疏》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谏太宗十思疏》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回顾《谏太宗十思疏》的文章内容、论证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强调魏征治国理念的现实意义。
3.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让学生在总结归纳中提高文言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知识巩固类作业:
-梳理《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编制成词汇卡片,便于复习和记忆。
2.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作者魏征及其在唐朝的地位,强调《谏太宗十思疏》在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3.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深入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解读《谏太宗十思疏》的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2.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古文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如“疏”、“谏”、“十思”等词汇的含义,以及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相关技能:
1.利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文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课后拓展,巩固提高: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唐代政治、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组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篇谏言文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是魏徵。

这篇文章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徵。

教学难点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

《谏太宗十思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文,梳理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十思”的具体内容,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艺术。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点】1.背诵全文,把握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

2.把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和及其语文艺术。

3.理解“十思”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初读文本,疏通字词(一)初读文本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注意字音、断句。

(二)梳理文言知识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三、细读文本,知“十思”(一)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二)细读文本,知“十思”1.自主思考:魏征谏言的“十思”是哪“十思”?请从原文中找出。

明确: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2.合作探究:魏征谏言的“十思”,可概括为哪“五戒”?明确:戒奢、戒骄、戒放纵、戒轻言、戒赏罚。

3.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魏征这项谏言的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设计
文章语言简练,用词精准 ,表达力强,体现了古代 汉语的独特魅力。
逻辑严密
文章逻辑严密,从国家兴 衰、个人得失等多个角度 阐述“十思”的重要性,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0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运用比喻手法,说明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注重 根本建设,加强内部管理。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包括PPT演示文稿、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手 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01
02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先提出“十思”的观点, 然后逐一阐述,最后总结 全文,条理清晰。
语言简练
情景模拟
设定一个类似唐朝时期的政治场景, 让学生模拟官员向皇帝进谏的过程。 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体会进谏的难 度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 达能力。
课堂练习与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
针对《谏太宗十思疏》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适量的课堂练习。包括阅读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辨析、句式分析等题 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阅读相关文献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全文及注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思考问题
思考文章中的“十思”对于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以及如何在现实 生活中践行这些思想。
写作练习
以“魏征与太宗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 合文章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再现魏征劝谏太宗的历史场景。
谢谢聆听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文本背景及作者简介
文学手法与语言特色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一、引言《谏太宗十思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写给太宗赵光义的一封谏疏。

这封疏准确揭示了国家治理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本教学设计以《谏太宗十思疏》为素材,旨在通过阅读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历史文献的重要性,提高对国家治理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二、学习目标1.了解《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观点和建议;3.讨论《谏太宗十思疏》对国家治理的现实意义;4.提高文献阅读、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话题:“你们知道苏洵和太宗赵光义吗?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然后简要介绍《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将《谏太宗十思疏》的摘录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默读并标注重点。

–学生自行阅读摘录,并思考苏洵在疏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苏洵在疏中提到的哪些问题?•他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观点和建议?•他的观点和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3.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交流并分享他们对《谏太宗十思疏》的理解和想法。

–指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苏洵在疏中提到的问题是否仍然存在?为什么?•是否有其他观点和建议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4.总结与展示(1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全班一起讨论。

–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谏太宗十思疏》对国家治理的现实意义。

–提醒学生思考他们是否可以从《谏太宗十思疏》中得到什么借鉴,来改进个人的生活和学习。

5.个人思考(10分钟)–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从《谏太宗十思疏》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Markdown文本格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表达他们对《谏太宗十思疏》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以《谏太宗十思疏》为素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精选14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精选14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精选14篇)《谏太宗十思疏》示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

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精选16篇)《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篇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1、学习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乐观意义;3.把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重点)2.翻译难懂的语句。

(难点)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步熟识课文,疏通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闻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接受,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常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特别欣赏,亲自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二.·解题同学读解释。

老师补充。

魏征,是唐朝初年闻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

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

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

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

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接受,使太宗避开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

唐初社会能够消失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

题目中的“谏”是进谏的意思。

疏,是一种文体名,属于奏疏类。

三.阅读课文第一次:试读,正音。

边读边正音。

已经熟悉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

生疏的字词则边读边看解释或查阅词典。

其次次:朗读,提名同学朗读。

四.疏通字词第三次:粗读,正义。

边读边看解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老师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五。

其次课时教学要点详细学习课文。

2024最新-《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优秀3篇)

2024最新-《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优秀3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2、掌握“长”“者”“诚”“盖”“信”“安”等多义词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虚心接纳别人的建议,虚怀若谷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言实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

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

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

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镜子,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谏太宗十思疏》,一起来寻找答案吧!二、解题1、课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与上疏、奏书、奏章相同,属于议论文,是文体的一种。

2、作者与作品: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巨鹿曲阳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投唐。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案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案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等重点文言现象;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3)理解“十思”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等重点文言现象;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教学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直言进谏,有的人被放逐,有的人招来了杀身之祸。

但是在唐代,有这样一位大臣,他的直言进谏不但没有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反而得到了XXX的赏识,这位大臣是XXX。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XXX的《谏太宗十思疏》,看看他是如何向君王进谏的。

二、解题:1.文体简介:本文是一篇奏疏,属于古文体的奏议类。

唐代的奏疏惯上都用骈文,但这篇奏疏突破了骈文的束缚,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变化。

2.XXX简介:XXX是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

他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背景介绍:这篇奏疏是XXX十一年写给XXX的。

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XXX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XXX“频上四疏,以XXX”(此为第二疏),XXX猛醒,还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他。

三、疏通文意: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正音释义。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本段重点实虚词,采取学生质疑的方式解决。

2.个别学生朗读第二段,正音释义。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本段重点实虚词,采取学生质疑的方式解决。

具体研第1-2段,思考:1)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通过比喻和对比,作者提出了“积德义”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十思”作为具体的做法。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文》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背景及历史背景介绍;
2.课文朗读与词语释义,理解文章大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技巧;
4.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治国理念和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情操;
5.练习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谏太宗十思疏》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谏太宗十思疏》,使学生了解古代谏言文化,感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忠诚与担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分析文章论证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言文内涵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授《谏太宗十思疏》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尝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谏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建议和劝诫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具体地体会到这些建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谏言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论证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一、理论依据(一)课标规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在《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阅读,锻炼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再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使命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和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

(二)教材和教参要求1.教材要求:本篇课文属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谏太宗十思疏》这篇课文是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

思路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学生关注现实,深入思考。

在单元导语中提出要围绕“倾听理想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体会作品的现实针对性,学习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思维,欣赏理性的艺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课后的学习提示中指出,学生在课后要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作品背景,从课文的论述出发,讨论“创业与守成”“善始和克终”“墨守成法和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我”等问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中也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任务。

2.教参要求:教参中在人文主题方面,提出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要学习古人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讲责任、敢担当的精神,增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意识。

在语文素养方面,学生要学会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观点的现实针对性,把握理性思维方式;培养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要学会写论述性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学情预估高一年级的学而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但高中文言文词汇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要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
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
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
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

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 1 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 1 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
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

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

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

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2.第 2 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

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

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

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第 3 段
第3 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

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

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学生背诵第 3 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

”他
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
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

在此情况下,唐太宗
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

魏征以政
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

例如第1 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
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
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

言之有务切
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四、教师总结,课堂答疑。

五、学生诵读,体会。

附: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二、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