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新课改问题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一)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背景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反映和表现。
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也随之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今天最好的教育,谁就能在明天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这一认识,对于学校政治课程改革与实验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才有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在新世纪之初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集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号角。
(二)课程改革现状教育部2001年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对义务教育课程革进行实验,2003年又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自此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拉开了帷幕。
我们看到,现已颁发的初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无论在课程体系上,还是在课程结构及内容上,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首先,高中仍沿用“思想政治”的称谓,强调基本理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其次,从体系、结构和内容上看,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课程标准”由“横向”和“纵向”两个逻辑框架组成。
横向包括“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强调的是这四大内容的整合:纵向包括“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强调的是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我”,即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所组成。
其中,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这四个模块,“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程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六个模块,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常识性。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索摘要: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新课标明确阐述:“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
”因此,本人以新课改为依据,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探索前言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学习热情低下,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提倡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大幅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思想课堂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实践。
一、分层教学法,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学生因家庭环境、先天因素等的影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接受水平和认知规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学生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我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几个层次的学习小组当然,这三个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第二,分层备课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把握教材,以教学大纲为先导,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分层授课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授课,减缓教学坡度,做好新知识的衔接。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点滴体会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点滴体会新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法。
巧用电教手段导行,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自主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当然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学生缺乏自信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亲和力,尊重学生的尝试,创设成功氛围。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新的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他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
新课改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并提供了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学习活动的基础。
下面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实验中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电教导行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
而导行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使其知道如何做。
由于中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
因此教师在导行时,要从学生初步得到的认识出发,巧用电教投影手段,指导道德行为,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这样不仅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道德行为的形式有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七年级思品《让我们同行》—“乐于与人交往”时,我用《鲁滨逊漂流记》描写鲁滨逊内心需要朋友,需要交往的强烈呐喊,那一段的录像,使学生体验到生活需要交往,并且使学生意识到要积极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巧用电教手段激情,明理、导行、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空间为了让学生有机会锻炼,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上安排学生提问的时间。
如: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提问;教学环节过渡时,可让学生提问;一课接近尾声时,在让学生提问。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布置设计思想品德作业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布置设计思想品德作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既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不至于厌烦呢?这是摆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的课题。
作业布置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反之则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降低作业效果。
作业布置得太少,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布置得太多,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抄袭作业、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等现象。
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作业“减负提质”势在必行。
一、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可以运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业习惯,求得思想品德作业质量的提高。
我们必须注意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并以《指导纲要》、教材教学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出发,选准方法,布置作业,从而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作业效率。
二、依据教学目标,精选、精编习题(1)作业量适中,要有选择性。
作业量要适中是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心选择,选择的题目应与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相关,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处理可以达到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
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选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大部分学校都会选择一些教辅,细心的思想品德教师不难发现,有些课时作业实际上与所授课内容关系不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做个有心人,选作业时要精挑细选,因此布置作业一定要有选择与所授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延伸,这一点在授新课时尤为重要。
(2)作业布置要有实践性和延伸性。
思想品德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
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借阅一些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的趣味读物,便于学生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
如在上完《情绪与生活》这课内容后,我留给学生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研究情绪与成功的关系外和搜集有关颜色的习语,另外针对颜色能改变人的心情,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颜色改变人心情”的这一调查问卷,旨在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大胆创新精神,同时也鼓励团结合作精神。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摘要:新课标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也面临着改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思维,进而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使思品课教学有高效的,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
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一、教法要有新意成功的教学在于创新。
思想品德课要摆脱“呆板串讲,机械说教”的困扰,就要追求教法的新意,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否则,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十分注意:(1)更新导入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如:故事法、情景互动法、提问法等。
方法各不相同,目的只有一个,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
讲《在挫折中奋起》时,笔者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其旋律中去领略贝多芬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精神,感受他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呼声,从而使自己也明确在遭遇挫折时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2)例证要新。
现行思品课教材,虽说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但所选事例同现实生活相比,毕竟有些滞后。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品质,更重视学生通过情感体验、生活体验去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那么,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才能提高其教学的效果呢?一、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点用邓小平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打破常规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实际的教学新路子。
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
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才能开拓新路。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二、不一味追求课堂容量而要重视质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给别人看的,而应该是让学生确确实实的感觉到他要学,他要动脑,他掌握了,他记住了。
在传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的追求一堂课45分钟要讲完多少知识点,却忽视了学生真正能够掌握了多少。
一堂缺少互动,师生漠不关心的课堂,学生是不能真正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的,这是大家接受新课改理念后达成共识的。
那么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或者略高于学生的思维模式,又能被学生接受的思维方式。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做了重大调整,对思品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分析目前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在“新课改”形式下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思品教学,方法改革“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这个大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也越来越倍受关注。
众所周知,初中思品课课堂结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有了很大变化。
教师的角色地位由课堂的“霸主”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管理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
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持、互动的主体、探究的主力。
显而易见,在课堂上,教师只有落实好三维目标,把导学、激趣、精讲、点拨、训练、总结、评价和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目前思品课教学的现状1.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思品课教学普遍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什么课型教学目标,教师普遍采取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或照本宣科。
还有的传承“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测验考条条”等陈旧方法。
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讨厌上思品课,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带上了很强的功利性,认为每考必学,非考不学,再加上思品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枯燥性,这更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有的学生想在其他学科学习的压力下放松自己、于是选择放弃了思品课的专心学习,因此思品课上出现了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3.课堂讨论节奏难以控制。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自我意识增强,但与高中生相比自控能力还很差,课堂上稍有放松,一些活泼的学生就会将笑话、滑稽表演搬上课堂,使得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所以教师为了防止课堂失控,统一了课堂讨论的步骤,事先定好了讨论主题和发言的学生,使得讨论流于形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找不到兴奋点,便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现状与对策摘要:自新课改实行以来,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由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等问题滞后形势的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仍然面临着种种问题。
在此,笔者就将这些问题列举出来,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问题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所有教师都力图在实际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想尽各种方式方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理解和感悟教材的观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通过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参加的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研究课等活动,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正日益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在此,笔者就简单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一、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现状1.曲解课程的本质中学思想政治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宏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目标的定位。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教师片面强调课堂的“热闹”氛围,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鲜活起来。
初中思想品德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法制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之我见[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之我见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泉,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技能,将原本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上成了单纯的理论讲授课,学生兴趣不高,教学一直徘徊于低效状态。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现结合对新课改的认识与对新课标的学习,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新课改下,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主动探究性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由苦学到乐学的彻底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以往权威者的身份,俯下身来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学习体,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中自主学习知识,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兴趣是一种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选择性认知倾向。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的情感与非智力因素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件身心俱疲的繁重的任务,学生只会感受到学习的枯燥与劳累,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我们要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激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强烈的学习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而富有生机。
在教学中,我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争取在第一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与动力。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我运用了问题导入、生活导入、复习旧知导入、图片导入、谈话导入、情境导入等方式。
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情感素质培养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情感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完善他们个性心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的途径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学生情感素质当今时代,随着青少年思想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逐步加强了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力度。
近年来,小学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情感渗透的办法进行教学,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积极地加强对于情感渗透教学的研究以及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其在教学中的进一步地优化应用,是小学生获得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思想品德中实施情感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并谈论了开展情感渗透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小学思想品德情感渗透教学地顺利开展[1]。
1.小学思想品德实施情感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在对人进行道德感化以及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渗透具有的其他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积极意义,推动情感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必定能够使思想品德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就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状况而言,开展情感渗透的教学是极其必要的。
具体而言,这种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小学生的天性来讲,他们更偏向于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并且非常不喜欢枯燥的说教。
教师要推动思想品德课程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赋予思想品德教学的理论某种情感性,然后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当今时期家人给与小学生的关怀越来越多,以至于限于了盲目地溺爱状态,小学生根本就不了解其思想中的错误趋向错在哪里,教师如果单纯地对其进行品德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会诱发他们心灵上的叛逆。
而情感的渗透则可以使小学生慢慢地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正确,从而主动地进行调整和改变。
再者,从思想品德课程的自身性质而言,它作为一种思想品德的教育与思想情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思品课论文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思品课摘要:教学技巧与方法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情趣性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作者结合焦作市山阳区“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从先学、讲授、训练和反思四个环节,对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开展思品课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科研兴课、优质达标自主、合作、探究质疑、创新“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是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开展的一项课堂教学改革。
该活动自2010年春天在区中小学展开,作为一名该活动的一线参与者与实践者,现将在部分教学环节中的感悟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先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画出重点,掌握重点,提出疑点,突破难点,解决不了的在后边环节中解决。
这个环节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促使其自学能力,迁移能力有较大提高,自学习惯更好地养成。
合作学习,分享成功快乐。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对于有些概念多易混淆章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大家可以先组内合作——讨论,总结记忆规律,辨别概念,再展开组与组的竞争。
这样学生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本组得分而认真看书,努力回答问题。
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改变了传统的僵化、呆板的课堂生活,学生找到了自由的学习环境,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合作的力量,竞争向上的激情。
大胆质疑,创新思维。
思源于疑。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大胆质疑,努力释疑,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的各种见解和作品,便是创新之路。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摘要】在新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立足新型的教学课堂,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旧课堂教学思想,建立多元化政治课堂教学体制是势在必行。
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尝试着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来探索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制,以供进一步研究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体制改革。
【关键词】课改教学政治模式探究一、拔高思想高度,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拔高思想高度,革新教学理念,是我们现代化教学的新思路,把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复合型人才建设的需要。
所以在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目标。
(一)塑造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整个课堂由教师完全把控,忽视了学生的求知主体作用,承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导致教学的失衡和优生、差生的比例失调,不能充分挖掘和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整体人才培养和教学水平达不到层次。
至此,在新的课标要求下,我认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大纲,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素质教育转变。
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发展、社会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为教学根本任务,充分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修养,把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带入课堂,使课堂的内容深奥而不乏味,充实而易接受,并通过社会发展的实质指导性思想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塑造其关心国家、国际事务稳健的思想政治思维,进一步拉近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距离。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去理解客观教材、主观事物,把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动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经历,结合课本知识,融入课堂,趣味性的开场白,生动性的知识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配合我们教师教学的主动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探究摘要:从思想和方法上探究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是非常有必要,本文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方面进行探究,为新课改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探究前言新课改的背景下,借鉴古今中外思想品德教育有关理论,综合吸取现代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美学、教育创新学、教育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揭示初中生思想品德成长的规律,构建现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综合生成的创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系统。
一、关于“初中生思想品德生活状况与学习心理”的研究从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生活现状的调查入手,了解当代初中生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学习心理、思想品德成长的困惑,组织初中学生参与主题为“我心目中理想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了解初中生的学习愿望和需要,反思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的设想。
二、关于“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堂教育从灌输到创新教学建构的理论”研究为了给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的设想寻找有力的理论支撑,对我国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史上千年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思想品德评价手段进行考察,并探讨西方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从理性到关怀、从内化到建构的发展,进而通过对东、西方思想品德教育的共性分析,揭示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从灌输模式到创新教学建构模式的演进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向初中学生生活回归的规律。
三、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目标生成”的研究针对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教本位”和隐性因素缺失等问题,通过对中外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目标各要素的分析性思考的价值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实施过程中事实上的有机整合。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的生成性作出这样的界定:一方面,它指初中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态度、方法、价值观的横向链接;另一方面,它指初中学生在初中这一阶段生活情境中知识、情感、能力、方法、价值观综合碰撞后新质的生成。
在新课改下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新型教学论文
探讨在新课改下乡镇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新型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乡镇中学的思想品德中,教师应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实施新课改教学,从而我们的政治教学有一个新的面貌。
同时也结合笔者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错略,以期给同仁带来启示。
关键词:乡镇中学;思想品德;新课改教学;实施办法新课改自提出以来,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地、努力地寻求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尽管新课程的改革步伐已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学,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但还是有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原本只注重教学结果的乡镇教师,这使得乡镇中学新课改全面改革的实施履步维艰。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紧跟新课程实施的步伐,改变以前教学中的不足。
为此,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笔者对中学思想品德新课改教学有如下几点独到的心得。
在此,与同仁一起来交流探讨。
一、教师应彻底改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抛弃过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也是新课改实施的必要前提。
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改革上,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和学生要打成一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质疑讨论、寻找答案。
质疑与讨论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蕴含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所以,教师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
此外,我们可以把初中思想品德课从教学的任务角度分成三类:以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学;以实践性为主的教学。
1.以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基本观念和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正因为基本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的基础,是行动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所以,以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是—种基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
但以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不能等同于传授课,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
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力为核心,以讨论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新课程下如何构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程下如何构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思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的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否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居于战略主动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制,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提高自身政治教学艺术,落实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与经济规律的能力,提高求知兴趣,使学生获取探求知识的能力;加强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初中大多学生都认为思想品德内容抽象空洞、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
怎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是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与生成并重,注重备课的双向性、灵活性一份好教案,对于上好一堂课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设计要坚持创设与生成并重。
首先,要求熟悉课本知识,清楚把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反映学生的认知、思想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探究性。
常听到学生反映:“书本上我已经看懂了的老师还在讲,而且不厌其烦地讲,不懂的老师一带而过,结果还是不懂。
初中《思想品德》课改论文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改之我见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
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
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改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可行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三、打破呆板的教学方法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
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它实质上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设定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主题思考论文
设定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主题的思考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势在必行。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要求是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脱离生活实际、空洞说教课本知识等问题。
因此新课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种教学改革形势下,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采用活动教学进行了一番探讨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课改【中图分类号】g633.2一、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意义在新课程基本精神和理念的指引下,老师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课堂教学,不断地开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新模式,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方式出现新气象。
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对较少了,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讨论课堂内容,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之后,在教师评价学生时采取尊重、激励和赞赏的方式,容易促进学生的优良品质形成。
而且教师积极地开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资源,更好地捕捉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有效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惟命是从、并且绝对服从老师,从而导致学生自己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多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师灌输说教、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越来越喜欢思想品德课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因为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更多的是注重倡导学生们“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及判断方式,并紧密地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使学生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老师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和己任。
二、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的规划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的设计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价值观、能力及知识目标这三个方面来思考,可以采用三步一综合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品德》新课改中的问题与策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推出,为思想品德课程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也为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使我们的课堂一改往日满堂灌、死气沉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不再高高在上,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思考,勇跃发言,大胆质疑,科学探究。
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也不断深化。
但是,不可否认,在我们平时的实际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误区,比如课堂中只是部分尖子生在支撑,很多学生处于陪读的状态,再比如自主探究流于形式,只不过将书上的内容又重复一遍,只重视知识目标的评价,而把对学生发展更有益的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等目标排除在评价之外。
长此以往新课程改革不仅形同虚设,而且会影响一代学生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全面落实新课改的精神。
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了下面的问题并尝试着进行了处理。
希望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一.有形与有效
一节课的“有效”既是教师的有效教学,也是学生有效思维的程度,它包括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课堂上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所激起的火花、学生独到见解的提出等等。
“有形”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气氛,主要包括学生参与面、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师生互动程度等等。
课堂的“有形”与“有效”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恰当的“有形”能促成学习更“有效”达成,最终形成高效。
而“有
效”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丰富多彩的“有形”课堂。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形式悄然发生着许多变化,课堂教学活动多样、花样翻新、欢声笑语,一片“生机勃勃”景象,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甚至一些文艺形式如:小品、相声、快板、舞台剧等等都搬上了讲台。
但当我们认真分析这些热热闹闹“有形”的背后,会发现学生真正静心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多。
与之相反,有些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机械的按照课本宣讲知识,课堂形式单一,气氛压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所以,思想品德教学应合理安排“有形与有效”,使课堂即形式多样,又有益高效。
在教学中,我会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考问题。
课堂形式活泼,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有形”与“有效”和谐统一。
二.希望与失望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学生平时小成就的积累,就没有阶段性的成功。
所以,教师及希望与学生,更要依靠学生。
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一些耐心。
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赶走失望,心想事成。
有一次,在办公室我听见一位语文老师抱怨道:太气人了,上节课的几个生字,这节课默写,有很多学生都写错了。
又一次失望的体验。
我想这对学生也是一次失望的体验,学生不会写,心里很内疚,又要被老师批,更是窝火。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生就会
产生厌烦、恐惧,何谈“希望”。
其实,如果这位教师多一点耐心,在默写之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复习,我想效果肯定不同。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和学生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上课时我们并不急着上新课,而是要将上节课中的重要的知识点默写下来。
检查大家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
霍华德.加德纳说:“除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除非他们学会了提问、学会了动手做,除非他们在脑中能够重新构建所学的知识,并根据需要进行转换,否则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消失。
”
学习不是靠教师告诉学生什么,而是靠学生自己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
“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能理解。
”学生在默写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准确率也非常高。
这是因为每次默写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再复习几分钟,学生在晨读的基础上再读几分钟,效果当然很好。
当堂默写,当堂批改,当堂讲评,大多数学生受到了表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少数没有被表扬到的学生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但不会对自己失望,因为老师在为他们鼓劲。
每节课的小成功就会汇聚成最后的大成功。
在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现如今,各种形式的质量检测铺天盖地,有的学校的老师还不满足手中掌握的材料,千方百计地到一些名校寻找他认为的高质量的试题,让学生考,可是结果却往往一塌糊涂。
于是乎师生捶胸顿足,唉声叹气,大失所望。
究其原因,试卷里的试题与学生平时学习训练的不挨边,
题目偏、难、怪。
严重脱离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在平时对学生的测试考核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自己出题,对于一些材料,我也是有选择的用其中的一些。
坚持将学生平时练习的题型作为测试的主要内容,这样,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优异。
试想,如果我们考非所教,那么,我们平时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三.强势与弱势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课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思想性是思品课最重要的特点。
教师实际上就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不过,有不少思品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
如要求学生不抽烟,而教师却在教室里抽烟。
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学校禁止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而教师在上课时,经常有手机铃声响起,甚至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接打电话。
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而老师却对问好的学生视而不见。
要求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而老师的办公室里狼藉一片。
这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讲一套做一套,直接破坏了“规则范围内没有例外”的原则,造成了师生的不平等,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用同样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比如我告诉学生铃声就是命令,要按照铃声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那么我对于铃声就不能置若罔闻,按时上下课,从不拖堂。
做到润物细无声。
而今,我们要把握新课改的脉动,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素质的提升,让学生的笑容更灿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开启学生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