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牙雕鉴赏
明清象牙雕南派占上风
![明清象牙雕南派占上风](https://img.taocdn.com/s3/m/ed86a2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2.png)
明清象牙雕南派占上风(清象牙镂雕夔龙纹香熏)无论是层层相套、每层都转动自由、玲珑剔透的镂空球,还是薄似蝉翼、细似竹丝的编织象牙席,古人在象牙雕刻上所展现的高超技艺都令人有巧夺天工之叹。
如今,随着各地拍卖行秋季拍卖会的盛季到来,一些明清牙雕作品陆续现身,再次向世人展现了牙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由于象牙身份贵重,为皇室贵族所珍视,明代官府多用它制牙笏、笔架。
明中期以后,牙雕工艺品制作在南方城市发展迅速。
清代的象牙雕刻更上一层楼,无论是技艺的精湛、品种的多样,还是题材的丰富,都达到了历史高峰。
清代出现了一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比如,在清宫养心殿造办处供职的陈祖章、肖振汉、黄振效、杨维占、陈观泉、常存、施天章、叶鼎新、李裔唐等。
(象牙镂雕花卉信插)清代象牙雕刻根据技巧和风格的差异,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以北京的传统平雕为主,题材视野泛阔,工本投入高,立意求大气,显绮丽、雍华、高贵、典雅的宫廷风格。
北京牙雕被称为京城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首。
主要技法有:圆雕、深浮雕、浅浮雕、镂雕等,多以古装的仕女、人物、山水、花鸟为题材,有的还采用了着色、染色的手法(其中染色这一项绝活目前已经接近失传);南派则以广州为代表,著名的产品有牙球、画舫、花塔、蟹笼等,手法以圆雕和透雕为主。
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雕刻作品玲珑精巧,华丽美观。
雕刻多采用阴刻、隐起、起突、镂雕、茜色,尤擅镂雕,这与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适合制作镂雕、透雕的作品,再加上原来牙雕工艺水平就很高超的基础,镂雕逐渐成为广州牙雕最具特色的技艺,牙片可以做到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镂空玲珑剔透,雕镌细如游丝。
主要作品有鱼网、画舫和象牙球等,特别是象牙球,多层镂空,层层转动,玲珑精巧,更属牙雕之精品。
据介绍,虽然很多朝代都有牙雕精品,但由于象牙本身的特质,现在世人能看到的牙雕作品多是明清时期的艺术品,有的博物馆里也收藏有宋元牙雕。
数量多工艺精明清两朝皇家珍藏牙雕首现国家博物馆
![数量多工艺精明清两朝皇家珍藏牙雕首现国家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621a901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a.png)
数量多工艺精明清两朝皇家珍藏牙雕首现国家博物馆
由于全世界对大象动物的保护,象牙制品变得越来越珍贵,价格也越来越高昂。
但是在象牙制品违背列为非法工艺物品时,全世界收藏者对象牙制品的热爱可谓是趋之若鹜。
别的国家不说,看看我国明清两个朝代就只能窥知一二。
清象牙镂雕喜鹊登梅纹瓶
近期,国家博物馆展出了珍藏的几件明清时期皇家的象牙制品,虽然由于历史时间的变迁,象牙制品在颜色上变得更昏黄,但是其制作工艺却是显示出了当时技艺的高超。
而象牙制品的规格,更是显示出当时象牙原料供应的强大实力。
明象牙镂雕云龙纹带板清乾隆象牙梅竹纹臂搁
明象牙老人
清象牙瑞兽瓶
清象牙象棋子
清象牙寿星。
从三千多年前的象牙看到明清精美牙雕
![从三千多年前的象牙看到明清精美牙雕](https://img.taocdn.com/s3/m/fc9a7d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b.png)
从三千多年前的象牙看到明清精美牙雕在3000多年前植被繁茂、水网密闭的成都平原,古蜀人曾用象牙祭祀山川神灵。
金沙曾出土数以吨计的象牙。
随着时代的变迁,牙雕工艺在明清时期发展至巅峰,演变出了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艺术品。
4月16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馆十二周年纪念日,“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艺术展”正式开幕,展出来自东莞市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6家国有收藏单位的百余件套明清时期的象牙制品及牙雕珍品。
展览现场金沙遗址第1号遗迹·象牙展厅中,一面是明清中国的房舍厅堂,一面是西方绅士淑女的生活场景。
走入这个展览,就如同走进了那个精工巧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
象牙雕天使人物信插(清)东莞市博物馆象牙雕茄色花果草虫纹香囊(清)东莞市博物馆提供量材就质,展出“翠玉白菜”同款牙雕本次展览中有一棵巧妙的象牙雕白菜,其写实风格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如出一辙。
它的菜叶层层叠叠,其上依附着瓢虫、蝈蝈、雏菊,雕刻刀法娴熟细腻。
象牙雕白菜清四川博物院藏白菜谐音“百财”或“摆财”,蝈蝈则寓意人丁兴旺,寄托了古人的美好夙愿,是清代常见的雕刻题材。
精工巧艺,劈出比头发还细的象牙丝“劈丝”是刺绣中的精湛技法,而牙雕技艺中也有一项同名的失传技艺,制作出的成品是比头发丝还细的象牙丝,显示出玲珑剔透的效果。
象牙劈丝透雕人物徽章纹骨扇(清)东莞市博物馆这件展出的“象牙劈丝透雕人物徽章纹折扇”,以细密的象牙丝为背景,其上再浮雕农耕、商贸、官吏等场景。
东莞市博物馆的保管部主任杨晓东表示,这也是他给观众的“首推”展品:“它的工艺和布局都令人赞叹,繁密而不繁琐,是当时广东制扇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
”象牙劈丝透雕人物徽章纹折扇清东莞市博物馆藏(细节图)失传的“劈丝”工艺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赞叹与遗憾,但有一种工艺可与之媲美的牙雕珍品却一直传承至今——象牙雕龙纹鬼工球(清)东莞市博物馆鬼工球,又称同心球,因其工艺“鬼斧神工”而得名,完美地汇集了牙雕所有技法之大成。
每日鉴赏清象牙雕兔纹镶件
![每日鉴赏清象牙雕兔纹镶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26b3f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3.png)
每日鉴赏清象牙雕兔纹镶件
清象牙雕兔纹镶件,清代。
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名称:清象牙雕兔纹镶件
文物年代:清代
文物类型:牙角雕
文物材质:象牙质
收藏博物馆:安徽博物院
文物数据:长4厘米、宽2.6厘米
此件文物呈委角长方形,中有两孔可用于镶嵌固定。
背面光素,正面在格形地纹上浅浮雕蔓草、灵石与玉兔图案。
玉兔立于灵石之上,口衔灵芝,回首仰望,前腿低伏,后腿凌空,跳跃姿态活灵活现,极具动感。
衔芝玉兔纹是明清玉雕、牙角雕中的常见题材,兔子象征机敏、长寿,灵芝仙草又寓意着富贵、健康与如意,两者结合更增添吉祥寓意。
重庆江津传世牙雕赏析
![重庆江津传世牙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110f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c.png)
重庆江津传世牙雕赏析作者:陈龙张雨颖来源:《收藏家》2020年第03期重庆市江津区文物管理所藏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笔筒、观音像、雕球等传世的象牙雕刻文物藏品若干,品相上乘,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现拟对其进行简要赏析,求教于各位读者。
1.明牙雕郊游图笔筒(图1)通高15.8、口径11.2、底径11.6厘米。
牙雕表面颜色偏黄,配有深色木质底座,二者相得益彰。
筒身雕刻了一幅主仆四人郊游的图景。
仆人牵着马匹走在最前面,正准备将马匹拴在树干之上。
主人在其后,正在回头观望山景,两个孩童手持应用之物。
人物之上有数朵云朵,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孩童身后的梅花鹿也走在山间小路上,回头张望着身后的山石草木。
该画面构图合理,层次清晰,意境清新.可谓匠心独运,很可能是又人亲自设计的底稿。
从具体造型上看,人物雕刻手法简约写买,细节上多用平铺阴线的手法,准确传神,刻画出人物闲适慵懒的出游状态并以简洁的线条将树干、树叶、花草的状貌表现出来,山石的筋骨、动物行进间的状态也跃然纸上。
在人物刻画完成后,应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磨制加工,所以笔筒表面才温润光滑,人物神韵才如此丰满。
简约传神的雕刻线条、高额阔面的人物造型、细致高超的磨制工艺,都是明代象牙雕刻的鲜明特色,还体现出苏州牙雕的工艺特点。
①2清牙雕素面笔筒(图2)一套成对。
其一通高12、口徑7.1,底径7.3厘米;其二通高11.9、口径6.9、底径7.3厘米。
牙雕表面颜色偏白,光泽感较强。
素面经打磨,表面光滑温润,质感佳,颇具自然朴质之韵味,体现出北万牙雕的工艺特点。
3.清牙雕观音立像(图3)该藏品由观音像和底座两部分组成。
通高17.8、底座直径9.1、高2.5厘米。
牙雕表面颜色偏白,质感温润观音宝缯顺肩垂披,头发浓密,向上挽髻,面相丰映,双耳长垂,弯眉纤细,鼻梁直挺,下领微敛,神态端压安详。
身着长衣,胸部微露而不坦,双手合于腰前,隐于袖中足踏莲座,脚趾露出,纤细修长。
该观音立像以圆雕、浮雕手法为主,十分细致,头顶发髻、额间发丝以及眉、眼、鼻、口的细节十分清晰,长衣的褶皱也自然逼真。
技艺高妙构思精巧清仿“周制”《月夜清游图》牙雕赏析
![技艺高妙构思精巧清仿“周制”《月夜清游图》牙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607fa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4.png)
技艺高妙构思精巧清仿“周制”《月夜清游图》牙雕赏析技艺高妙构思精巧清仿“周制”《月夜清游图》牙雕赏析扬州晚报2014年1月18日象牙雕我国象牙雕刻的历史十分悠久,明清时,象牙雕刻技艺高度成熟。
象牙质地细腻、致密,色泽牙黄,淡雅富有光泽,硬度大,便于施艺。
象牙雕刻形式多样,一般有利用整个象牙雕刻,但此种制作一是对原料的要求高,必须是品相比较好的整个象牙,原料可望而不可即,可遇而不可求;二是受象牙自身大小形状的限制,多表现炉瓶、宝塔、笔筒等,难以表现大的题材,常有削足适履之叹。
因此从事象牙雕的艺人一直在寻求突破。
聪慧的扬州艺人另辟蹊径,将象牙制成人与物,粘贴成新的画面,化零为整,如此即使零碎的象牙也可以得到恰当利用,且可以制作大件,表现大的题材。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清仿扬州“周制”的《月夜清游图》象牙雕就是这样的一件成功作品。
这件象牙雕作品,纵39.1cm,横32.9cm,厚3.2cm,其不同于一般象牙,而是将象牙制成人物后,再行粘贴组合成新的画面,而这种技艺是在明末才逐渐兴起的扬州“周制百宝嵌”技艺。
象牙雕《月夜清游图》共12幅,为对开册页,每月一景。
在册页另一面,嵌乾隆御题诗句,诗画珠联璧合。
牙雕描绘宫中仕女从正月至十二月的娱乐活动:正月深院赏梅、二月春昼观弈、三月戏耍秋千、四月观赏玉兰、五月池塘消夏、六月柳塘采莲、七月桐阴乞巧、八月高台玩月、九月秋庭赏菊、十月明窗刺绣、十一月冬闰鉴古、十二月松阶扫雪。
先由清内务府员外郎管理画院处陈枚先作工笔设色绢画本,再由陈祖章、顾彭年带领常存、肖汉振、陈观泉按扬州周翥百宝嵌制漆器方法制作而成牙雕作品。
精致典雅,工艺水平极高,被誉为清代牙雕艺术的代表作。
其法是先用象牙雕刻成形,然后约略敷彩勾出人的眉眼,再镶嵌珊瑚、翡翠、玛瑙,这些都是名贵的宝石,由于不是大块,质料易得,成本较低,边角碎料皆可利用,靠的是技艺构思、巧妙组合、相得益彰,使诸美融于一体,有珠联璧合之妙。
鉴赏之三百五十五中国象牙雕(二十一)
![鉴赏之三百五十五中国象牙雕(二十一)](https://img.taocdn.com/s3/m/cef6257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3.png)
鉴赏之三百五十五中国象牙雕(二十一)401清末民初象牙雕摆件
402清末民初象牙雕人物纹笔筒
403清末民初象牙雕仙女摆件
404清末民初象牙雕盖耳瓶
405清末民初象牙盖盒
406清末民初象牙雕山水纹摆件
407清末民初象牙仙女纹笔筒
408民国陈秋英象牙微雕四扇屏风
409民国持书张良象牙雕像
410民国冯公侠、刘公伯刻象牙微雕章
411民国观音象牙摆件
412民国金绍基上款于硕刻象牙牌
413民国黄杨木嵌象牙观音
414民国龙纹福寿如意
415民国象牙雕春宫男女组合摆件
416民国镂雕象牙球摆件(四件)
417民国敬业斋制象牙茜色雕唐伯虎灯下夜读418民国镂雕象牙球摆件
419民国清代男女人物象牙摆件
420民国染色象牙雕蔬果虫草摆件。
牙雕流派和骨雕鉴赏的总结
![牙雕流派和骨雕鉴赏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3a8e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9.png)
牙雕流派和骨雕鉴赏的总结
牙雕流派和骨雕鉴赏的总结
牙雕流派和骨雕鉴赏的总结
明清时期是牙雕的黄金时代,牙雕风靡四方,甚至宫廷里也开设了工场,专门制作供王公贵族玩赏的牙雕艺术品。
宫廷雕刻刀法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国画意境,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
除宫廷雕刻之外,清代的牙雕有江南与广东两大流派。
江南嘉定派的刻竹名家如封锡禄、封锡璋等都在造办处“牙作”当差。
嘉定派竹刻艺人雕制的'牙器与竹雕品同样奇峭清新、气韵生动。
广东流派也就是广州牙雕诞生了诸多名匠,以陈祖章、屠魁胜、陈观泉等人独领风骚。
广州牙雕以纤细精美为特征,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灯、象牙席,据载都是广州制品。
象牙灯四周网眼繁复精美,图案装饰考究;象牙席则是先做出象牙丝编织而成的。
清代的牙雕和其它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一样,在雍正、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牙雕作品种类繁多,小至扇骨、香熏、花插、笔筒,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连幅围屏等。
北京、上海、广东可谓是当时全国的牙雕中心,北京的制品以典雅、高贵、风格庄重称雄全国;上海则以精雕细琢的小型牙器见长;而广东、主要是广州的牙雕以玲珑剔透的镂雕技法闻名。
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牙雕享誉世界,由于国际上限制象牙进出口,留守的大师们已经转产骨雕。
如今,北京、广州和福建以骨雕出名。
广州牙雕和骨雕以龙舟、牙球和山水人物见长;北京雕刻以建筑类出名,大白菜栩栩如生,花鸟类也不少;而福建以人物为主。
大师们仍然在牛骨和骆驼骨上延续着牙雕的故事。
象牙雕刻明清特点
![象牙雕刻明清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822a5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1.png)
象牙雕刻明清特点明清的象牙雕刻都以小件居多,但在雕风与技法上却有了明显差别。
象牙自古就拥有“有机宝石”美誉。
自商周开始,象牙就以其光洁如玉、坚实细密的质地而被王公贵族制作成代表身份和地位的“象牙笏板”,而到明清时期,象牙与雕刻艺术的结合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
象牙雕刻明清鼎盛象牙雕刻自唐代开始已闻名中外,到明清时期更是达到鼎盛,其中明朝的象牙雕风更加圆润细腻,而从清朝开始象牙微雕开始繁荣,曾经涌现出许多微雕名家巨作。
在记者面前,一字儿摆开两件象牙雕件,分别为明末清初象牙雕全身佛像、清朝中期韩湘子吹笛全身象牙雕像等,一眼望去两件雕件都具有衣饰灵动、手足丰腴秀美、面部表情纤毫毕现的共同点,但仔细观察才发现雕风略有不同。
只见于明末清初佛像造型更加圆润柔和,手感更舒服贴切;而清中期韩湘子工艺更趋精细,形象显得更加清丽逼真。
雕刻制作经五道工序“明清的象牙雕刻都以小件居多,但在雕风与技法上却有了明显差别。
”收藏家马卓南表示,象牙雕刻制作要经过凿、铲、开脸、磨、彩熏五道工序,明代象牙雕刻主要采用“圆雕+浮雕”两种技法相结合,雕件风格多以圆润细腻的把玩小件为主;而清朝则在前两种雕法的基础上增加了透雕技法,工艺更趋复杂繁琐,追求奢华效果。
清朝微雕在象牙雕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曾涌现过一大批微雕名家巨匠。
鉴别象牙雕件价值看工艺与年代随着明清象牙雕刻身价倍增,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的仿造品,马卓南建议辨别真伪与价值主要看工艺与年代等。
鉴别真假可从牙纹入手区别真假象牙的重要标志是看牙纹,真象牙的任何切面上都可以观察到一种类似镟削的线条,呈圆弧状两组交叉,而具菱形网格,也叫牙纹。
“现代的仿真象牙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树脂类人工化学仿品,通过放大镜观察,会发现仿制的‘牙纹’纹路过于死板,并有凹凸之感;第二种是骨头与角仿制品,一般骨眼较粗,硬度也比象牙脆,且骨、角制品没有象牙的天然纹路,整体色泽较为暗淡;第三种是鱼牙仿品,鱼牙重量远较象牙轻,韧性差。
绝代的美丽牙雕工艺品欣赏
![绝代的美丽牙雕工艺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53a554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f.png)
绝代的美丽牙雕工艺品欣赏古代牙雕工艺品欣赏斋戒牌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
斋戒牌是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员祭祀时挂于身上的警示牌。
令各官员将斋戒牌佩于心胸之间,并得彼此观瞻,以期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
清乾隆象牙斋戒牌清乾隆象牙染色斋戒牌象牙提盒象牙提盒的雕刻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
清朝的象牙提盒将各种牙雕制作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括囊镂空,透雕,浮雕,拼接组合,深雕等,尤其镂雕一项极意匠之能事,然虽繁却不减其工,独以奇巧为胜。
象牙提盒墨床墨床乃附属之物,仰仗墨锭而存在。
清末,液体墨汁出现,为图携带便利,人们制出铜质墨盒储存墨汁,加之良材几近殆尽、制作工艺渐显衰弱的缘故,墨床之物鲜见创新、渐行渐远。
清早期 / 象牙雕花草虫山水双面墨床象牙珊瑚十八子念珠取材象牙,质地细密,18子,间有两粒珊瑚质隔珠,接珊瑚佛头,配珊瑚、珍珠米珠及明黄色丝绦。
珠体琢磨规整有度,通体茜绿色,色泽深艳,其上刻有寿字纹、瓜棱纹,纹饰繁复,瑞意逼人,为典型清代工艺风格,雕刻流畅,茜色精细,包浆肥腴。
清中期象牙珊瑚十八子念珠牙雕牙雕方座,座上置染牙湖石及松、竹、梅、灵芝、仙草等,正中染牙浮云托起如意形小屏,屏内精刻海市蜃楼景致。
此景全为象牙雕染,工艺极精湛。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精湛的雕工技艺,现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清海棠甲虫牙雕鬼斧神工!这是一件国器,是嘉庆皇帝的收藏品,11层鬼工球。
鬼工球即象牙套球。
匠人先把象牙车成球状,然后把它镂通成多层次的球层。
每一球层都可万向转动,且花纹通透玲珑。
如此精湛的手工艺与巧妙莫测的构思结合。
象牙套球陈枚作《月曼清游图》册后,乾隆帝甚为喜爱,因此命人制作牙雕版本。
主体人物、景物以象牙雕刻而成,再以金银宝石镶嵌点缀。
构图在原画的基础上,根据牙雕的特点进行了部分改动,删繁就简,加上象牙本身温润的质感,使整个画面更具女性的柔美气息。
牙雕《月曼清游图》用料奢靡,装饰繁复,是清代广式牙雕作品的杰出典范象牙镂雕人物针线盒亚洲象牙之尖部。
清宫珍藏:牙雕精美器物欣赏
![清宫珍藏:牙雕精美器物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7ead74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f.png)
清宫珍藏:牙雕精美器物欣赏
竹木牙角匏是以竹木牙角葫芦为材料雕刻的工艺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虽然多是些小玩意儿,但是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历史价值。
牙
清,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故宫藏
牙雕桃式杯,故宫藏
清,李爵禄象牙镂雕套盒,故宫藏
清,黄振效象牙镂雕小船,故宫藏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
象牙雕松梅图笔筒,故宫藏
犀角镂雕山水人物杯,故宫藏
清,象牙雕九老图臂搁,故宫藏
牙雕草虫图竹节式花插,故宫藏
清,象牙雕童子牧羊,故宫藏
清,牙雕黑漆地描花笔筒,故宫藏
清,牙雕人物方笔筒,故宫藏
清,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故宫藏
清,牙雕梅竹草虫镇纸,故宫藏
清,象牙丝编织花鸟纨扇,故宫藏
清,象牙镂雕双喜字“大吉”葫芦,故宫藏
清,牙丝编地花卉芭蕉扇,故宫藏
清,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故宫藏
清,象牙雕竹节式臂搁,故宫藏
清,象牙描金带彩什锦梳具,故宫藏
清,象牙雕和合二仙,故宫藏
清,象牙雕花镜奁,故宫藏
清,象牙雕渔家乐图笔筒,故宫藏
象牙雕海水云龙火镰套,故宫藏
清,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图龙船,故宫藏
(本刊整理)
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
尊重作者原创。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
明清象牙雕人物造像差异
![明清象牙雕人物造像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5c79af5bb68a98270fefa3e.png)
58撰文/周福波象牙,从古至今一直非常珍贵,不仅是因为其质地洁白细腻,更多的是象牙制品随着封建王朝的兴替,逐步成为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且由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为普贤菩萨坐骑的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因此象牙制品一直为达官贵人所钟爱。
直至明清,由于海上贸易的繁荣以及雕刻技艺的发展,象牙制品作为艺术品于民间亦逐步兴盛。
我国以象牙制作器物的历史悠久,济南市博物馆就藏有一件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象牙琮(图1),此物于1959年在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26号墓出土,重97克,口径10.07厘米,底径14.4厘米,厚1.3厘米,存在多处修复痕迹,应为先民礼天或作图腾崇拜所用。
自新石器时代经商周至唐宋,象牙制品一直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如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的兽面纹嵌松石象牙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鸟兽花卉纹镂牙尺,都显示象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只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国境内的大象逐步减少,汉代以后象牙材料只有附属国进贡才可获得,因此,象牙制品一直为达官贵人所钟爱,直至明清,由于海上贸易的繁荣以及雕刻技艺的发展,象牙制品作为艺术品于民间亦逐步兴盛。
图1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象牙琮象牙雕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从先民的崇拜图腾到明清商贾富豪的收藏品,象牙雕刻经历了由“形似”至“形象”,再至“以形写神”“形神并重”的发展历程,尤以明清最为繁荣,出现了以北京、扬州、广州为中心的各具特色的牙雕工艺流派,成就了象牙雕刻的鼎盛时期。
济南市博物馆所藏牙雕数量较多,上起大汶口时期下至民国,尤以明清时期的牙雕人物造像最具特色,明清两朝年代相近,因此在风格上有传承,也有所不同。
图2 明圆雕立身象牙寿星明清象牙雕人物造像差异明圆雕立身象牙寿星(图2),寿星笑容可掬,额头突出,头部比例明显偏大,慈眉善目,双耳垂肩,须髦及胸,一手执竹质拐杖,一手执芭蕉扇,身披长衫,背负饰物。
刀法古朴简洁,对衣饰、胡须并未做过多处理,寥寥数刀,将寿星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当时艺术家的艺术手法,颇具代表性。
玩说┃深藏故宫的牙雕欣赏
![玩说┃深藏故宫的牙雕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8583b9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1.png)
玩说┃深藏故宫的牙雕欣赏以象牙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余件牙雕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三种,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
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器,一类是陈设品。
其中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清玩之物,应有尽有。
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取向,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珍贵的遗产。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通高32cm,座长21cm,宽10.8cm,景屏径14.8cm,厚4cm。
景屏分座、托、屏三部分。
座长方形,束腰,四足间花牙为镂空缠枝莲纹。
座上设染牙栏杆,栏杆内湖石叠立,松、竹、梅、灵芝、仙草遍植其间,染以不同色彩,两只鹌鹑立于石上,相对而望。
正中浮起朵云,似一缕烟柱腾起,朵云上托如意形小屏。
小屏边框饰钉纹,内边镂雕卷草纹一周,屏景采用微雕技法,刻“海市蜃楼”仙境,以山峦为背景,山前三座楼阁,曲栏回旋,福、禄、寿三星分立三面,曲栏下海水澎湃,水中荡一仙舟,舟中小童撑篙,老者盘膝而坐,手持佛尘指点停泊处,岸上有两个捧琴、持蝠的小童迎候。
屏两侧壁各2开光,开光为如意纹框,框内分别对称浮雕流云二蝠和流云三蝠纹。
屏后壁浮雕卷草纹一周,中央浮雕硕果累累的桃枝与灵芝,两边各1只飞蝠。
此件作品以镂空、浮雕、拨镂、拼镶等技巧把景物刻画得玲珑剔透,景致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在4cm厚的象牙上所刻层次达15层之多,楼阁曲栏雕得细如发丝,人物神态逼真如生,其工艺精妙无比,巧夺天工。
屏与座之纹饰表达了“芝仙祝寿”、“长寿平安”、“福寿万年”等吉祥寓意。
这件景屏为孤品,在清宫中备受历代皇帝青睐,从乾隆时期直到清代末期,一直得到妥善的保护,至今牙质仍洁白细腻,花枝景物完整如初,实为宫廷陈设品中的杰作。
象牙镂空多层套球▲高46cm,球径13cm。
牙球分为48层,均可转动。
惊艳历史的明代象牙象牙笔筒牙雕
![惊艳历史的明代象牙象牙笔筒牙雕](https://img.taocdn.com/s3/m/27af7bc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a.png)
惊艳历史的明代象牙象牙笔筒牙雕中国象牙雕刻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之后,象牙雕刻一直传承在七千年的历史当中,连绵不绝。
而实际上,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几十万年前在黄河流域曾有象群活动。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据考古发现,5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较多的象牙制品出土。
在商代时,中原地区气候比今天温暖湿润,仍然盛产大象,河南省简称“豫”,即与大象有关。
到了周代晚期,由于气候变化及土地开垦等原因,黄河流域已难觅大象的踪影。
汉末,大象活动区域已退到长江以南地区,至唐代,长江流域的大象也基本绝迹。
明清时期,大象的栖息地继续南迁至云南南部地区,成为中国境内的一种濒危动物。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从汉代以后,中国所需象牙多依靠进口。
由于象牙色泽白嫩,属于上等的雕刻材料,其艺术品雕刻精美、价格昂贵,一直是王公贵族追捧的对象。
另外,象牙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药性论》记载象牙“甘,寒。
清热镇凉,解毒生肌”。
明清两代是牙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创造出了大量的艺术珍品。
尤其是到了清代,形成了广作牙雕风格,广州成为当时牙雕制作与生产的中心之一。
明代象牙文物虽不如清代丰富,但多数为精品且极具时代特色。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就种类而言,有象牙笏、牙雕人物、笔筒、盖盒、炉盖顶、挂牌等,其中前四类为牙雕大件,为明代牙雕的代表,以下主要介绍与研究这四类牙雕藏品。
本次藏品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
精品解析明代象牙笏长56厘米、上宽4.5厘米、下宽6.7厘米,为本馆三级藏品。
由整片象牙制作而成,整器依象牙走势而成弧形,边缘有小磕缺。
笏面经过抛光处理,光滑平整,有自然裂纹,纹理清理,细密均匀。
象牙质地缜密,包浆肥厚,形制硕大古雅。
明代象牙笏长54.5厘米、上宽5.4厘米、下宽7厘米,为本馆二级藏品。
长条片状,上窄下宽两端翘,通体光素无纹。
此件象牙笏器形与象牙纹理特点与上一件象牙笏类似。
不同之处为:一是这件牙笏四角稍截去一小角,而近似圆角;二是这件牙笏颜色较上一件浅,泛白。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牙雕的种类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牙雕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9ebe87ca5fbfc77da269b15b.png)
艺术品收藏之明清牙雕的种类象牙色泽悦目,质地细腻,是雕刻的上佳材料。
艺粹网研究,中国的牙雕历史悠久,数量众多,但传世的牙雕绝大部份都是明清时期的。
下面艺粹网从我们收藏者的角度出发,将明清牙雕分为四大类,并对每个大类的代表作略作涉及,希望对牙雕的收藏的普及和兴趣开发能有所裨益。
象牙忌干燥和温度突变,艺粹网提醒,如若保存得不好易开裂。
在玻璃柜中摆设牙雕时,旁边最好放1-2杯水;摆设时注意光源,象牙对光也有反映,长期见光的一面较白,背光的一面泛黄。
不摆设时可用不吸水的纸包起放入箱内。
下面艺粹网简要介绍牙雕的几个大类。
1、宫廷制品类元代宫廷即有专工牙雕和犀角雕的作坊,但出土的牙雕实物只有几件。
到明代的皇家牙雕存世不少。
清代的宫廷牙雕由养心殿造办处的牙作、如意馆制作。
艺粹网发现,从已发表的宫廷实物来看,既有雅意突出的制品,也有地方风格明显的物件。
艺粹网以为,需要区分对待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是有没有凌驾于地方风格之上的宫廷风格?二是那些雅而简的宫廷制品是不是代表着清牙雕的最高审美趣味?与其说这些牙件的特点代表着一种风格,还不如说它反映了某个特定时期皇帝或者造办处的一种审美观点2、人物圆雕类明代后期象牙人物圆雕作为一种产业而兴起。
明漳州牙雕多随形,刻工简练,但注重脸、手和衣带的表达。
其价格取决于牙雕的大小、题材和艺术水准。
3、文玩杂件类尽管有些明代文人认为文玩摆设不适于用象牙制作,但存世的明清的牙雕文玩杂件数量却相当多。
所以这类也可以归结为一大类的。
4、出口类如果说,明代牙雕出口的中心是漳州,那么清代象牙出口的中心是广东。
广东出口了大量的牙雕制品。
这些出口物件的共同特点是迎合西方人的心理,在工艺上讲究细和繁。
今天艺粹网带领大家再来看这些物件,工艺上我们可能会感叹它们的精美,但它们的艺术内涵相对比较贫乏。
目前,国内的明清的牙雕类的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明清的牙雕成交率和成交价都不太稳定。
从投资这方面升值的角度出发,艺粹网认为造型设计好的明圆雕、明清笔筒,以及工艺精细的出口牙件是较理想的选择。
中国古代牙雕艺术品的鉴赏及收藏(一)
![中国古代牙雕艺术品的鉴赏及收藏(一)](https://img.taocdn.com/s3/m/b22ead4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4c.png)
中国古代牙雕艺术品的鉴赏及收藏(一)清加彩牙雕《仙鹤嬉戏》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
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来随葬。
《史记·微子世家》已记载:“纣始为象簪。
”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
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
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清牙雕《荷塘情趣》清代早中期,北京作为国都,达官贵人聚居京城,同时外地牙雕工匠的流入,为牙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北京的牙雕以雕刻人物、花卉、草虫见长,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艺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感情,比例协调,构图优美,人物生动,神态逼真,刻工谨严精致。
常见局部加彩和象牙本色形成鲜明对比,使作品更为生动多姿。
象牙雕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指的是北京牙雕,主要是宫廷制品。
当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爱好艺术,在宫中就有专制象牙制品的作坊。
宫廷雕刻艺匠做工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纤细、富贵、典雅的风格。
南派指广州牙雕。
由于广州是一个沿海口岸,外来的象牙首先抵达广州,广州逐渐开始象牙雕刻艺术。
广州象牙制作侧重雕工,讲究雕刻和漂白色彩的装饰,多以质白莹润、精镂细刻、玲珑剔透见长。
清加彩牙雕《福禄寿加百财》清宫中许多牙雕作品,并不能根据匠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任意雕琢,而是要符合皇亲的喜好。
由牙匠出样稿,经皇帝亲自审阅后,方能雕琢,不得擅自修改。
在雕刻过程中,牙匠们小心翼翼,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最佳效果。
深藏故宫的精美牙雕,尘封的奢侈品!
![深藏故宫的精美牙雕,尘封的奢侈品!](https://img.taocdn.com/s3/m/d800e0f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c.png)
深藏故宫的精美⽛雕,尘封的奢侈品!被誉为⼯艺美术“四⼤名旦”之⾸的⽛雕,同⽟雕、景泰蓝、雕漆⼀样曾是皇家的御⽤之物,堪称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明清时期是象⽛器雕刻⼯艺的⾼速发展期,象⽛原料⼤多来⾃国外。
明初,郑和带领船队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西亚、⾮洲各国的经济、⽂化交流,也使象⽛⾃远⽽⾄。
到了清乾隆年间⽛雕最兴盛,其制作可分宫廷造与民间造之分。
⽽⼴州的象⽛货源充⾜、雕刻以纤细精美⽽著称。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批⽛雕作品,碾琢精细、精巧绝伦,其制作达到了⾼峰。
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有序停⽌商业性加⼯销售象⽛及制品活动的通知》,明确中国将在2017年12⽉31⽇前分期分批停⽌商业性加⼯销售象⽛及制品活动。
不可避免地,⽛雕⼯艺品将⼤幅锐减,我们且通过北京故宫珍藏⽛雕⼀窥这门古⽼⼯艺的绝美精湛!象⽛刻字墨床,清,⾼2.7cm,长8.5cm,宽3.1cm清宫旧藏墨床呈条案式,束腰,⽛边曲线玲珑,膨腿外翻马蹄⾜,连枨只余⼀条。
器虽⼩却极为⼯整规矩。
床⾯阴刻“宝其万年”填蓝⾊⼤篆四字,线条断续,刻意模仿⾦⽯器历经岁⽉磨蚀之韵味,⼜阴刻填红“古⿍铭四字”,并有填绿⾊“师古”⼩印。
此器设计巧妙,⼯艺到位,是象⽛雕⽂玩器具中引⼈注⽬之佳作。
象⽛雕群仙祝寿塔,⾼102cm,长98cm,宽54cm象⽛塔为前牌坊、⾦⽔桥和后楼阁、宝塔两部分衔接⽽成。
牌坊雕龙⽴柱,楼台殿阁与曲池拱桥玲珑剔透,树⽊花草镶珠嵌宝,穿插掩映,阁后正中13层六⽅形宝塔⼀座,,塔冠饰蜜蜡葫芦式宝顶,每层檐脊下坠风铃,镂花围栏,每层花纹各异,以龙凤、福寿、宝相花等纹饰交替应⽤,美奂美伦,别具匠⼼。
⾦⽔桥前后,楼阁与宝塔内外,群仙各持法器或⾏或⽴,鹤、⿅等祥兽间杂其间。
塔后浮雕组合拼镶衔接成仙⼭⼀座,环楼阁、宝塔半周,⼭间阶梯蜿蜒曲折,直通⼭顶,⼜有亭榭点缀,奇⽯错落,松柏苍秀,藤萝虬结,翠⽵、芭蕉、灵芝丛⽣。
此象⽛塔综合了镂刻、圆雕、拼镶、染⾊等多种⼯艺技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牙雕鉴赏明清牙雕即中国明清时代的象牙雕刻,其作品种类繁多,小自扇骨、香熏、花插、笔筒,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连幅围屏等。
当时象牙、犀角雕刻和竹木、金石雕刻并没有严格的分工,许多工艺家对加工各种质地的材料均得心应手,如明代的鲍天成、濮仲谦,清代的尤通、尚均等,都是这样的多面手。
所以明清牙雕更易于吸收他种雕刻技法的长处。
故宫博物院所藏明象牙雕松荫策杖图笔筒、明象牙雕岁寒三友笔筒,都明显地受到竹刻名家铲地法、毛雕法的影响。
上海博物馆所藏明象牙圆雕公服冠带人物坐像、故宫博物院所藏明象牙圆雕观音送子像、明象牙圆雕双龙戏水笔架、明象牙浮雕双螭荔枝方盒,都是明代象牙雕刻的代表作。
清代的象牙雕刻有江南和广东两大流派。
江南嘉定派的刻竹名家如封锡禄、封锡璋、封始岐、封始镐、施天璋等都在造办处“牙作”当差。
还有顾继臣、叶鼎新、陆曙明、李裔广、张丙文也是江南的象牙雕刻名匠。
嘉定派竹刻艺人所雕牙器,如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雕山水笔筒、象牙雕罗汉渡海图臂格、松鼠葡萄笔洗等,与他们所制竹木逸品同样奇峭清新,气韵生动。
广东派的牙雕匠师有陈祖章、屠魁胜、陈观泉、司徒胜、董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等人。
陈祖章自雍正七年(1729)开始在造办处当差,故宫博物院所藏“牙雕月曼清游册”就是他领衔署款的。
但陈氏博采众长,没有只突出表现广东派的风格,而是受明代“周注百宝嵌”的影响,经过与造办处当差的各派名家的合作,使这件象牙雕刻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艺术品种的代表。
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雕渔乐图笔筒的作者黄振效虽是广东人,但他的作品师承封氏,完全是嘉定派竹刻的风格。
江南牙雕,实际上并不只限于苏州一地,而是可以涵盖南京、扬州、嘉定等长江三角洲一带的牙雕工艺,这里传统上就是商业与工艺美术行业发达的地区,牙雕深受书画、竹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文化底蕴厚重。
金陵的竹刻家濮仲谦,嘉定的竹刻家施天章、封歧等,都同时从事牙雕的制作。
施天章、朱拭等作为牙匠曾被召入宫廷造办处当值,被称为“南匠”。
正因为苏州牙雕的文化气息,当时有谚云:“苏州样,广州匠”,苏州牙雕样式成为全国牙雕流派的范本。
苏州牙雕的作品多为笔筒、笔架、笔掭等小件文房用具,也有碗、瓶、盒等实用或陈设器物,题材涉及人物、花鸟、山水、历史传说等,常以名家画稿为粉本,追求笔墨的韵味,某些山水作品有吴门画派之风,花鸟则宗清初画家恽寿平,清雅脱俗。
为了适应画作的复杂笔法,苏州牙雕长于阴刻和隐起浅浮雕,运刀简洁,磨工甚好,注重留白,不喜染色或漂白处理,注意营造意境,有较高的审美格调。
但在乾隆时期以后,由于广州牙雕的挤压,苏州牙雕逐渐衰落,清晚期分裂出上海和南京牙雕,在承继苏州牙雕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成为新流派。
广州牙雕富有历史传统,据载创始可以早至秦代,但在清康熙以前,广州牙雕并无特别鲜明的特点,还不及苏州牙雕的影响。
不过,自从康熙实施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使得该地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进口象牙原料充足,而且多元文化汇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
由于广州气候潮湿,象牙不会干裂,所以艺人可以较为自由地探索各种高难度的雕刻技巧,促成了广州牙雕重视技艺展示的特点。
最富有代表性的是多层象牙镂雕技术,著名品种如象牙球等。
嘉庆时广州艺人翁五章在前代技艺基础上,革新了象牙球工艺,传至第四代翁荣标时,已能做出45层的套球,以整块象牙镂雕,每层厚不过2毫米,层与层间距如发丝,但层层可动,且满雕花纹,令人叹为观止。
1915年,广州艺人翁昭所制26层牙球,在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还有象牙丝编织王艺,著名品种如簟席、纨扇、宫灯等,具体工艺已失传,据载是用药水浸泡或高温水煮,使象牙软化,然后劈成细薄的牙条,再进行编织。
这种王艺对于原料的耗费非常惊人,雍正就曾禁止过牙席的编织生产。
广州的艺人还很注意吸收新的工艺,在作品上可以看到使用镟床加工构件的痕迹。
他们常常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将各部分分解制作,最后拼装成大型的画舫、龙舟、景观等,人物众多,景物复杂,绝非个人可以完成,反映出广州牙雕组织程序的严密。
从总体上看,广州牙雕工艺重视刀工而忽视磨工,作品显得锋棱毕露,对于表现象牙的细腻质感不太有利。
广州牙雕为了保持象牙的洁白,喜用漂白技术,并在白地子上再进行染色、镶嵌等附加手段。
染色用茜草及多种矿物染料,镶嵌则多见紫檀、玳瑁、犀角、宝石、翠鸟羽毛等,装饰效果极强,风格浓烈热闹。
广州牙雕为了迎合不同对象的需求,不仅器型多种多样,而且纹饰题材五花八门,有传统的神像、山水、花鸟、吉祥图案等,还有面向西方市场或针对国內猎奇人士的天主教题材,如圣母子、牧羊人、耶稣基督以及带有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良苕叶、西番莲、写实花卉等,布局不避满密,追求繁缛艳丽。
有些西方题材处理得亦中亦西,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状态的真实写照,非常耐人寻味。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爱好艺术,在宫中就有专制象牙制品的作坊。
宫廷雕刻艺匠工艺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纤细、富贵、典雅的风格。
造办处是清官内掌管宫禁事务的内务府下属,负责御用器物的制造、修理及保管,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设立,牙作为其所辖作坊之一。
这里集中了各个地方的各个流派,如苏州、广州、北京等地卓有建树的成名牙雕艺人,互相切磋,不断融合,根据皇室的好尚,进行创作。
因此造办处牙雕既展现了各人的高超技艺,又不完全是个人的创作,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宫廷趣味。
对于造办处牙雕(实际上也应该包括发往苏、杭、宁三织造的活计)的制作,乾隆皇帝就进行了大力干预。
在他看来,各地的艺人作品都有“外造之气”,因此他要求作品的画稿须经过他的审阅,有时甚至亲自设计,在题材、技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一器之成,在原料上不惜代价,在工艺上令工匠各展所长,结合作业。
所以造办处牙雕往往极力追求绘画、雕塑效果,体现一种文人化的审美倾向,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月曼清游册》,由陈祖章、顾彭年等五位广州、苏州牙匠共同完成,以院体画家陈枚的画作为本,用象牙与宝石、金、玉等镶嵌成12本册页,表现宫廷仕女一年的不同生活情景。
同时,造办处牙雕也强调工艺的精湛,注意细节的无懈可击,有时不计工本,甚至近乎卖弄。
如牙雕葫芦,不仅外壁雕刻细腻,而且内部镂雕活链,坠以小葫芦;李爵禄雕套盒,在几厘米见方的空间内放人18个小盒,所有盒体都镂雕花纹,小盒内还有瓜果和活链器物,已经与微雕相似;黄振效雕牙舟,高不足2厘米,但九扇窗可灵活开闭,舵亦可以活动,十几个人物姿态各异,简直神乎其技。
此外,造办处牙雕还经常出现在大型的屏风等家具陈设上,表现宏大华丽的场面,是地方牙雕所望尘莫及的。
北京牙雕是晚清以来牙雕的重要流派,最擅长的是雕刻人物,讲究利用象牙本形设计动态,注意刻画面部神情,比例适度,衣纹简练挺拔,不失动感,追求逼真写实的效果。
以圆雕和浮雕为主要技术,多制仕女、罗汉、刀马武士等。
代表人物有耿润田、杨世惠、王彬等。
除人物外,北京牙雕中的花卉草虫,如白菜蝈蝈等也很有名。
其他像仿古器物制作、微雕细刻“一粒米”、象牙乎刻等同样富于特色。
象牙平刻是在象牙上以刀代笔作书画,是一种文人雕刻。
微雕是在微书的基础上,融会单刀浅刻的技法发展起来的。
雕刻时以刀代笔,手技为主,目力次之,意在刀先,施意于刀,心手相应,刀运神出。
微雕最适合夜深人静时进行,稍有疏忽,或白璧见瑕,或前功尽弃,所以又被称为“神刻意雕”。
上海开埠后,国外象牙进口渐多,福建、江苏等地的牙雕艺人陆续来到上海,大多受雇于象牙作业主,少数开设作坊,从事象牙雕刻加工。
上海的一些竹刻、石刻艺人也纷纷加盟,转向象牙雕刻生产,使上海象牙业逐渐兴盛起来。
当时的象牙制品大多是高档日用品,有牙筷、烟嘴、图章、梳子、篦子、扇骨和扇柄等。
晚清民初期间,南市城隍庙一带象牙作坊的能工巧匠,雕刻的佛像、鸟件和兽件等象牙工艺品,为国内外古玩商、收藏家所喜爱,并逐漸成为出口工艺品的一个大类。
另外,擅制仿古题材的南京牙雕及福建、天津牙雕等,都是晚近牙雕流派中比较可观的。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
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牙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各地区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其他还有天津、福州、乐清等地,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风格也逐渐的淡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精细工整,玲珑剔透的广州牙雕以广州为代表,故称之广州牙雕。
广州牙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
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所以,广州地区的象牙雕刻工艺早在秦代已经开始,至晋代还出现了象牙编织的精湛工艺,据“晋书”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
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惟一港口,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
正如岭南画家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一样,粤派牙雕在清代牙雕艺坛上也是别具一格的。
据“广州通志”载:“谚曰:苏州样,广州匠。
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锡诸器俱甲天下。
”从传世广东牙雕之多,技艺之精,做工之繁,可窥其规模远远超过苏、宁、嘉、杭等地的牙雕行业。
从清代广东牙雕这个侧面可以充分说明:广东工艺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而有别于内廷、北京以及苏、宁、扬、杭的工艺美术的艺术格调。
这时已不是“苏州样,广州匠”,而是“广州样”向全国扩散了。
牙雕工艺更是如此。
从“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的记载来看,至迟从雍正年间(1723—1735)起至咸丰年间(1851—1861)为止,在这百几十年中,广东始终为内廷提供牙匠。
在造办处多则六名,少则两名,留下了陈祖章、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陈观泉、司徒胜、黄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陈琛、莫成纪、杨志、黄庆等十五位牙雕匠师的名字。
象牙雕刻王艺在康乾时期盛行,产地有北京、苏州、江宁、杭州和广州等地。
内廷大力提倡象牙,投入了较多的技术力量,雕制了一大批象牙雕刻作品,在《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简称《清档》)记载了有关象牙雕刻的活计和各地牙雕高手的名字与作品。
来自粤海关的进口象牙。
由粤海关监督、两广总智、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贡进内廷,还有云贵总督和暹罗、越南等地亦贡进象牙供皇家使用,所以皇家象牙材料充足,清帝逊位时还留下了近百支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