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篇
![201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9f11f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2.png)
201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篇本文目录.201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在校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近几年高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
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
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
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
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
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本质解析及对策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本质解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40f5209910ef12d2bf9e780.png)
2020·02摘要:“慢就业”现象体现当代大学生对更高质量就业的期待,本质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表现。
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理性认知、高校就业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刺激“慢就业”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树立以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服务精准度为导向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过程开展就业指导、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全力改善就业服务是破解“慢就业”现象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慢就业;本质解析;对策作者简介:蒋利平,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研究(湖北武汉430079);刘宇文,湖南科技大学纪委书记,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基础理论。
(湖南湘潭411201)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预警机制研究”(XJK012AJC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20)02-0064-03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的共识。
然而,与就业难相对应的却是当代大学生的“慢就业”现象。
这种相对矛盾的现象在“95后”毕业生中有越来越明显和强化的趋势,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慢就业”在客观上会延缓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进程,不仅影响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态度,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并探寻破解对策,成为推动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本质解析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来看,“慢就业”现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更高质量就业的美好期待,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有更加美好的期待,包含着对更加优质高效就业服务的美好期待,其本质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表现。
1.物质生活水平整体提升是产生“慢就业”现象的物质条件。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485e3c8e9951e79b892780.png)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1目录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简要总结 (5)一、扎实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5)(一)成功举办广东省2018年应用型人才大型供需见面活动 (5)(二)圆满完成2018年就业指导教学任务 (5)(三)第八届广东省职业规划教学竞赛成绩有所突破 (5)(四)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质量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跟踪调查 (6)(五)继续做好毕业生事务工作 (6)(六)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上报工作 (7)二、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7)(一)圆满完成2018年度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任务 (7)(二)继续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服务工作 (7)(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关制度 (8)(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工作 (8)第二篇 毕业生就业状态 (9)特别说明 (9)(一)报告的基础样本说明 (9)(二)关于标准赋值法和梯度赋值法计算满意度的说明 (9)(三)其它参考数据 (10)一、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态 (11)(一)毕业生总体规模及结构 (11)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12)(三)就业流向 (13)二、2015届毕业生三年职业发展状态 (19)(一)三年前后的就业城市分布变化 (19)(二)生源地就业分布的变化 (20)(三)行业分布及转换 (23)第三篇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质量 (24)一、现职岗位总体满意度 (24)(一)薪酬与福利满意度 (28)(二)劳动关系(合同签署及执行情况)满意度 (30)(三)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满意度 (31)(四)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 (33)(五)职业期待吻合度 (34)(六)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36)(七)对平衡工作、家庭、生活的评价 (37)(八)第三方(家人)对本人现职岗位的满意度 (39)二、薪酬分析 (41)(一)总体薪酬统计 (41)(二)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薪酬统计 (41)(三)2015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薪酬统计 (44)(四)主要行业薪酬统计 (46)(五)主要就业城市薪酬统计 (47)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3(六)薪酬与岗位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50)三、职业流动分析 (50)(一)职位晋升情况 (50)(二)离职次数及原因分析 (51)(三)离职次数与薪酬变化的关系分析 (53)(四)离职次数与岗位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53)(五)离职次数与职位晋升情况的关系分析 (55)第四篇 毕业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 (56)一、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服务总体的评价 (56)(一)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满意度 (56)(二)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满意度 (59)(三)毕业生视角下专业教育应加强的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 (60)二、毕业生对第二课堂的满意程度 (63)(一)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社团的情况 (63)(二)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活动或竞赛的情况 (64)(三)第二课堂对于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64)(四)毕业生对第二课堂应着重培养的素质重要性排序 (65)三、毕业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的满意度 (66)(一)对创新创业课程(讲座)的满意度 (67)(二)对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评价 (67)(三)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基地、仿真实训等)的评价 (68)(四)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程度的评价 (69)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收获评价 (69)(六)创新创业教育对择业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帮助程度 (71)四、毕业生对企业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评价 (71)(一)对企业实践教学(3+1)效果的总体满意度 (71)(二)对企业实践教学效果不满意的原因综述 (72)(三)对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四导师”的满意程度 (73)(四)毕业生视角下企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74)(五)毕业生视角下企业实践教学需要完善的工作 (74)五、毕业生对母校工作与服务的总体评价 (75)(一)教风学风满意度 (76)(二)学生工作满意度 (76)(三)生活服务满意度 (77)(四)就业服务满意度 (78)(五)母校声誉评价 (80)(六)对母校的推荐度 (80)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5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简要总结一、扎实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成功举办广东省2018年应用型人才大型供需见面活动5月18日,由我校承办的广东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应用型人才专场在我校篮球场如期举行,吸引来自周边高校毕业生在内的超过8000余人次入场应聘。
中日两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考察
![中日两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496267e0a0116c175e0e4823.png)
中日两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考察作者:陈臻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23期摘要:文章以中日两国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为中心,比较了两国就业现状的差异,并分别阐述了其就业现状的成因,归纳总结了对我国改善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中日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启示思考一、中日两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比较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大学的升学率越来越高,与之相伴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国出现了大学生泛滥现象,因而就业层面上大学生也是供过于求,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而日本则是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经济状态低迷,导致了日本企业的用人需求减少,造成了日本的大学生就业困难。
虽然两国都出现过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但是日本很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便从中脱离,而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状况却持续至今。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看一下目前两国就业率的差距。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2018年春季大学毕业生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0%,这一数值也达到了日本从1997年开始进行这项就业率调查以来的历史新高。
文部科学省分析道:日本经济稳步恢复的基调下,企业的招聘意向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有更多的就业职位和就业选择。
反观中国方面,根据日前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7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为本科91.6%,高职高专92.1%。
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乍看这一数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数年前中国的“上学无用论”。
那么同样是经历过大学生就业难的中国和日本,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完全脱离大学生就业难的泥沼,而日本就能够做到就业率的逐年稳步上升呢?本文将针这之一问题对中国和日本就业状况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首先,中日兩国大学生在就业意识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并不是选择直接就业,而是选择继续考研,继续升学,也就是近年来一直持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
2018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d61b027c1cfad6185fa736.png)
2018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给定材料材料一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有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形成了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2000年谭亮前往美国求学,在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分布式和云计算,毕业后在硅谷从事过电信、能源、医疗等行业的技术研发工作,后加盟一家著名的国际金融互联网公司。
在与国内互联网金融界人士接触的过程中,谭亮发现国内这个领域的发展甚至比美国还要火。
于是,他开始关注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最终决定回国创业。
事实上,像谭亮这样具有海外名校科研背景的青年人才,有不少人正是看中了国内的广阔前景和开放环境才选择回国。
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就引起了包括广大留学生在内的全体民众的关注,其中“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的表述让已然身在海外留学的莘莘学子心生期待。
在谭亮看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虽不及美国那么发达,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几乎是空白,但这对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恰恰意味着发展机遇。
另外,从个人角度来说,在美国多年留学和工作经历也让他产生了一些倦怠感。
他渴望面临新的挑战,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愿意来华工作和定居。
图多尔·拉提乌来自瑞士,是一名数学学者。
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7年,当时在北京大学做研究,他喜爱中国的美食和自然环境,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多尔·拉提乌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国际化示范学院副院长。
“刚来这里时,学校的科研环境让我吃惊,这里太棒了。
”图多尔·拉提乌说。
上海交大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那些潜心做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是最重要的砝码之一。
关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调查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7197274431b90d6c85c7a7.png)
关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调查分析作者:张美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9期摘要: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瞩目,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本文,在就业季关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问题,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去搜集获取应届毕业生的相关数据。
首先对问卷问题的可靠性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的分析,以及受访的同学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探索研究我们的主题,主要采用了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后续结合了皮尔逊相关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和多因素方差分析(Multi ANOVA)对其他量表做进一步的分析,来验证各量表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系,最后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模型表明,就业焦虑和个体的特质焦虑成正比,和个体的这也效能成反比。
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个体的内因受其成长环境和自身的品质影响,可能需要长期的改善调整,而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可以通过短期的学习交流去调节的。
所以,去培养,增强学生的处理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可行的减少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方法。
关键词:就业焦虑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1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在2018年6月11日,第三方研究机构麦克思(MyCOS)发布了2018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具体包括《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1】。
作为相对权威的第三方报告,该蓝皮书能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趋势,包括就业率、工资薪酬、分流去向、各专业热度等等诸多相关数据及分析。
但是,无论麦克思从校方还是从企业方获得统计的数据,都只是关注了大学生的工作,院校专业,企业薪酬等物质化的内容,很少去涉及大学生主体本身,所以,本文从大学生本身出发,去研究和探索了大学生自身的环境,品质,心理等方面,是否会影响到其在就业选择,就业焦虑等问题。
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3cf1495fbfc77da369b165.png)
---------------------------------------------------------------范文最新推荐------------------------------------------------------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此外,2018年就业报告还指出,2008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2、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调查结果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见图三)。
大学毕业生创业受其家庭的企业家文化影响较大。
而且,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只占1%。
所以,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需要在启动资金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创业者。
3、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4、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虽然2008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1 / 8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
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此外,调查数据表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会”。
相比之下,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最多、求职成本最高,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优秀获奖科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da78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5.png)
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摘要]新时代的治理逻辑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需的新思维、新策略、新方法。
它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更加鼓励学校多样发展,更加注重教育科学发展的鲜明特征,是破解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各种矛盾,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包括:形成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齐力共促教育良好局面;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学校的自由发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确保基础教育充分发展;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治理逻辑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新时代的治理逻辑对当前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工作都至关重要,是我国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需的新思维、新策略、新方法。
那么,如何把新时代的治理逻辑融入基础教育系统,运用“治理”逻辑化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进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呢?深入探讨这一课题,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教育治理的生成逻辑和鲜明特征1.教育治理的生成逻辑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管理体系是政府行政力量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范式在我国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的阶段,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70年来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进步,而这种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管理范式也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性,限制了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018中国毕业生就业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8中国毕业生就业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602679210912a21614792964.png)
2018中国毕业生就业报告根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毕业人数屡次创新高的今天,毕业生的就业动向一直是各大媒体以及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那么目前2018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一、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据调查,从2018年中国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来看,近半数毕业生选择企业就业,占比为50.51%;其次为考研群体占比为30.02%,现今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考研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学生普遍认为考研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还以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
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为6.87%;出国留学的占比为5.85%;创业占比为3.63%;其他仅为3.12%。
二、2018届毕业生的城市就业流向。
从企业性质分析来看,民营企业的简历投递量最多,占比26.83%;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20.17%;中外合资企业排名第三,占比12.25%;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占比相对较少。
在我国逐渐发展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主要带动者,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大型的民营企业的薪资福利、工作环境也逐渐有所提高,越来越受毕业生青睐。
从企业规模来看,10000人以上的企业投递量最多,占比为26.14%;其次是1000-9999人的企业,占比25.52%;20人以下的企业毕业投递量最少,仅为6.11%。
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有更好的办公环境,发展空间大晋升机会多,薪酬福利相对较为完善,所以毕业生在找第一份工作时更加青睐大型企业。
三、2018届毕业生的各学历层次起薪根据以上数据显示,博士平均薪资比硕士高出2500元左右,硕士平均薪资比本科高出2000元左右,同时985、211、普通院校的薪资差距也相对较大,985院校毕业生平均薪资比211院校略高,平均薪资差为1000元左右,而211院校和一般院校平均薪资差距均在2000元以上。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学历不仅是找工作中的一块问路石,更是应聘工作时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b6c0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e.png)
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希望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中国经济走势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a.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
b.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
第四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ADB)2013年10月2日公布2013和2014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
ADB称,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2013年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一、2009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二、2010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各国政府刺激政策推动下遏制了扩散势头,同时也恶化了一些国家的财政状况。
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危机是长期财政危机积累的结果,解决主权债危机,就要面对调减赤字,安抚民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现在在欧元区里面,各国在解决各自财政问题与加强欧元区财政统一中达成共识:各国同样面临强化财政纪律与维护经济增长的难题,这个矛盾是有统一的货币政策,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
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6dac26580216fc710afd0c.png)
201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数据分析报告报告人:刘磊2018年5月目录一、就业分析二、薪资分析三、应届生对企业的需求分析四、数据来源五、总结一、就业分析1.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教育部预估2018年高校毕业人数约为820万人,同比增加25万人。
2018年1-2月全国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同比下降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0万人,同比减少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24万人,同比持平。
图2 2011至201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图3 2011至2017城镇失业率2.学科之间就业难度差异大数据显示,医学,军事学,教育学就业难度指数较低。
近年来,我国民3.4.毕业生找工作的最佳时期梧桐果数据显示,在求职上半年,9月份宣讲数量增至最高峰,从数量上说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也体现出高校对毕业生求职的重视程度。
5.74%的毕业生打算先就业再择业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先就业再择业逐渐成为主流,调查数据显示,有74%的学生打算先就业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而后再选择稳定的职业。
二、薪资分析1.应届生平均薪资不高在就业大军的浪潮中,应届生平均薪资也保持在稳定水平。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众多,不少应届生选择降低待遇标准先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对用人有严格要求,工作经验缺乏的应届生也得不到足够高的待遇。
图9 2017年应届生平均薪资排名前六的专业2. 应届生生存压力不小应届生受经济因素影响,在城市内最可能的居住方式是合租。
对比应届生在不同城市的合租均价来看,大部分一线城市合租月租金均价在1000以上(合租指一套房子的一个房间)。
北上广城市月租金均价在2000元以上,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具有很大压力(上海部分房子处于黄金地段,大部分月租金超过一万,故租金相对较高)。
而成都、合肥、福州月租金相对较低,与之相对的,毕业生工资也低于北上广城市。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天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南京合肥福州深圳苏州武汉1097221975401104818167811486911045193810571150部分城市合租房月租金三、应届生对企业的需求分析1.企业吸引应届生的首要因素是发展前景好,其次是薪资调查显示,应届生在找工作时,更注重的是企业发展前景,其次是薪资待遇。
2018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2018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21b892dbb68a98270fefa0a.png)
实用标准文档 2018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2018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8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201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8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18年与2018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
然而,201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8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2018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其中,2018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
大学生创业比例-麦可思研究院
![大学生创业比例-麦可思研究院](https://img.taocdn.com/s3/m/2802382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3.png)
大学生创业比例-麦可思研究院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
那么大学生创业比例是多少呢?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大学生创业比例介绍,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6月10日在北京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则达到3.6%。
不过,跟踪调查显示,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仅有44.8%。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2016年,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等作出明确规定。
一些地方和高校进一步细化规定,有的省规定学生可保留学籍八年休学创业。
对于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舆论曾经有比较激烈的争议。
担心很多学生会因此“荒废”学业。
很显然,舆论多虑了。
政策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但大学生选择创业,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尤其是本人是否有创新创业能力,如果没有创新创业能力,即便允许休学创业,真正选择创业的会很少。
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实情况看,我国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追求毕业生创业率,而应该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只有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选择创业才会水道渠成。
我国高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就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近年来,这一工作更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
但总体看来,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工作,尚有诸多不足。
一方面,很多学校面向学生推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创业的概念、知识和理论层面,与创业实践脱节,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只是获得一些创业的知识,或者激发出创业梦想,但却很难付诸行动。
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6e804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2.png)
第31期2020年11月No.31November ,2020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摘要:高校传统教学理念中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为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高校法学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文章研究认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从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参加学科竞赛、加强实践基地的建立这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秦宇(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8)基金项目:太原工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法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项目编号:2018YJ17。
太原工业学院应用性课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应用性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8YJ41Y 。
作者简介:秦宇(1979—),女,山西襄汾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法。
引言高校传统教学理念中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的满堂灌,侧重于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不符。
所以,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面对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的现状,高校的法学教育为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1.1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优秀的法律人才,作为专门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院校自然要担当起这个重任。
在实务工作中不仅需要有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而职业技能的获得来自于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犹如纸上谈兵,即便学生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毕业之后到了实践部门也无法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
“涉法无小事”,每一个案件都会对当事人、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职业技能的好与差直接决定着能否及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所承办的案件,从而很好地化解纠纷矛盾创建和谐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蓝皮书:2018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11 日在北京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8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 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
超过本科。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如何?
2017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这份报告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调查数据基于麦可思对于2017 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样本为30.6 万)毕业半年后,以及
2014 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样本约26.4 万)毕业三年后的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2017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与2016 届、2015 届基本持平。
其中,2017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高职
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显示,2017 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
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
大学生毕业后都去哪?
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减弱
目前,城市之前的抢人大战打得火热,那么从调查来看,大学生毕业后都去哪了?
麦可思的调查显示,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 届的28.2%下降到2017 届的22.3%。
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
毕业半年后曾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在三年后离开的比例从2012 届的13.7%上升到了2014 届的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