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发展史
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6f10e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a.png)
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智能电网作为当今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计算和学习能力的技术,可以为智能电网的运营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1. 智能供电调度在传统的电网系统中,供电调度通常由人工操作员进行。
而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学习,提供准确的供电调度方案。
通过将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预测电力需求,并优化供电策略,从而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率。
2. 智能能源管理智能电网中的能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电网各节点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在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对能源的智能化管理。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 智能故障诊断和恢复智能电网中的故障诊断和恢复是保障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电网各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并给出相应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案。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并避免潜在的故障发生,提高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趋势1. 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深度学习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强大的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力可以为智能电网的优化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2.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利用人脑信号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技术,它有望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脑机接口技术,人们可以与电网系统进行直接交互,实现更加智能和个性化的用电需求。
例如,通过监测用户的脑电波,智能电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智能供电调度,提高用户的用电体验和电网的效率。
电网的历史与发展
![电网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1538c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f.png)
电网的历史与发展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本需求。
而电网作为电力传输的基础设施,承载着巨大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电网的历史与发展,探讨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二、电网的起源电网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直流发电机,开创了电力工业的先河。
然而,直流电无法有效传输的问题制约了电力的发展。
直到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技术,电网才开始真正走向成熟。
三、早期电网的发展20世纪初,为了有效传输电力,人们开始建设电网。
最早的电网是基于直流电的,采用铜质导线进行电力传输。
这种电网虽然能够满足当时的需求,但面临着电力损耗大、传输距离有限等问题。
四、电网的技术突破为了解决电力传输的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
首先是交流电的推广应用,交流电具有传输距离远、电力损耗小的优势。
其次是输电线路的改进,通过采用高压输电技术,可以将电能高效地传输到远处。
此外,绝缘材料的发展也为电力输送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五、电网的扩张与升级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网也在不断扩张和升级。
新的输电线路不断铺设,变电站不断建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
同时,智能电网的概念逐渐兴起,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运行。
六、电网的重要意义电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首先,它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电力供应,保障了人们的基本需求。
其次,电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撑,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电网还为新能源的接入提供了基础设施,为清洁能源的推广提供了支持。
七、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然而,电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能源安全问题,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如何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成为了重要课题。
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电网需要更多地整合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电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八、结语电网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电网的历史和发展
![电网的历史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d51ac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c.png)
电网的历史和发展电网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网络组成的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
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网的历史和发展,从早期的直流电网到现代的交流电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早期的电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网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时,直流电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和工业生产。
1882年,爱迪生在美国建立了全球第一座商业发电厂,为纽约市提供了电力。
这标志着电网的诞生。
起初,电网主要采用直流输电方式。
直流电的主要优点是稳定性好,但是输送距离较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交流电系统。
二、交流电网的诞生交流电的优势在于可实现远距离输送。
19世纪末,尼古拉·特斯拉的交流发电系统被广泛采用。
这一发明使得电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交流电网的发展离不开变压器的使用。
变压器能够实现电压的升降,这在电力输送过程中至关重要。
借助变压器,人们可以将电压升高后进行输送,再经过变压器降低电压供给用户,从而实现远距离输电。
此外,交流电网还采用了三相电系统。
三相电系统由三根相位不同的导线组成,可以提高输电能力和节约材料。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电网的发展。
三、现代电网的发展20世纪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网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人们开始研究电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
先进的电网管理系统和远程监控技术使得电网的维护更加便捷。
通过实时监测和故障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电网故障,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也对电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使电网实现了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同时,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网的负担。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网的未来将呈现出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 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1fdff0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2.png)
智能电网发展史智能电网发展史一、引言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组件进行联网和集成管理,实现电力的精确测量、分布式发电和优化调度,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二、早期阶段智能电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在电力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方面,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和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智能电网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
三、中期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进入了中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各国纷纷开始利用更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和组件之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重点从单一的监测和控制转向了智能化的辅助决策和管理。
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和评估电力需求,从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
四、现阶段当前,智能电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化为目标。
新一代的智能电网系统不仅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还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运用纳入整体规划。
通过大规模应用智能传感器、先进的能源存储技术和等新技术,智能电网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同时,智能电网还注重用户参与,通过与用户互动和信息共享,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需求侧管理。
五、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智能电网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智慧型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实现能源的全球化传输和资源的共享。
智能电网将更加注重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中国电能发展史
![中国电能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dd200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a.png)
中国电能发展史引言电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电能发展的历史概述,重点探讨了中国电能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1. 初创阶段(20世纪初)中国电能产业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商业电力需求。
当时,外国电力公司先后在上海、天津等地建立了电厂,供应电力给工厂和企业使用。
此时期中国的电力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2. 外国援助期(1949 - 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外国援助的支持和帮助。
苏联、东欧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援助和设备引进,帮助中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电力系统。
这一时期,中国电能发展开始扩大到农村和西部地区。
3. 自力更生发展期(1979 - 2000)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鼓励国内企业独立开展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
这一时期,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迅速增加,重点建设了一系列大型电站和输电线路。
4. 高速发展期(2001 - 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加大了电网建设的力度。
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力产业链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5. 可持续发展期(未来展望)当前,中国电力工业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政府提出了清洁能源和能源转型的目标,推动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同时,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结论中国电能发展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电力工业在中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努力推动电力工业的创新和发展,以实现绿色低碳电力体系的建设。
以上就是中国电能发展史的简要概述,希望对读者了解中国电能发展历程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1] 中国电力工业协会. (2020). 中国电力工业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电力出版社.[2] 丁洪德, 王建芳. (2006).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现代电力, 23(7), 2-5.。
智能配电管理系统
![智能配电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90c781ef12d2af90342e606.png)
智能配电管理系统***(***)摘要:从配电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开始,简要地叙述了我国的配电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现状及不足,然后给出了科学的配电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并由此引出了智能配电管理系统。
在我国智能电网的背景下,对智能配电管理系统、智能配电网和智能电网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然后对智能配电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介绍。
鉴于我国配电网的农网和城网、低压和高压的特性不同,又分别对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指出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对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管理Smar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sufficiency, then the features of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have given, and thus leads to the power distributio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smart grid in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smart grid of the three reviews,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are introduced. In 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of our country rural and urban network, the low and high pressure characteristic is different, it also introduces and analysis on them, then it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mar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on China's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industry.Key words: smart grid,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smar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0引言配电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DMS)是将配电系统中的负荷管理、配电管理、配网调度等统一起来,利用电力技术、通信技术、过程控制和信号处理等技术,对供/配电进行监控和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使配电网以较小的损耗,最大限度地向用户提供标准的电力。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2e8fe0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9.png)
智能电网发展史智能电网发展史⒈智能电网概述⑴定义及基本原理智能电网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系统相结合,实现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一种电力系统。
其基本原理包括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优化调度等。
⑵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优势智能电网的目标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电网的优势包括优化能源分配、提高电网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等。
⒉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⑴第一阶段:传统电网建设本阶段主要着重于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电网的扩容。
传统电网主要采用集中式的能源供应和单向供电模式。
⑵第二阶段:自动化电网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开始引入远程监测、自动化调度和远程控制等技术。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电网设备的自动化和远程管理。
⑶第三阶段: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大数据分析、智能感知和自适应控制等。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和优化调度。
⒊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⑴通信技术智能电网依赖于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⑵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电网需要对海量的电力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运行。
⑶设备感知与控制智能电网需要电力设备具备感知能力,实时监测电力数据并进行自适应的控制。
⒋智能电网的应用现状⑴智能电网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智能电网可以实现电力生产的优化调度和预测,提高电力生产的效率和可靠性。
⑵智能电网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智能电网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故障自动排除,提高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⑶智能电网在电力配电中的应用智能电网可以提高电力配电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实现电力配电的智能化和动态优化。
附件:⒈智能电网相关技术资料⒉智能电网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电力系统:指供电用电设备和电信号设备构成的一个整体,用以输送和分配电能。
⒉通信技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⒊大数据分析:指通过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的潜在关联和模式。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151ab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3.png)
智能电网发展史智能电网发展史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计算和控制技术,将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电力生产、传输、分配、消费全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电网系统。
智能电网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电力系统面临着供需矛盾加剧、不稳定运行等问题,迫切需要技术革新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将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智能电网的雏形。
二、技术试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智能电网的技术试验逐渐展开。
各国纷纷开展了智能电网的试点项目,探索先进的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验证各种技术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可行性,并逐步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
三、商业化应用阶段21世纪初,进入了智能电网的商业化应用阶段。
各国和电力公司纷纷推出智能电网建设的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能源发电、能源互联网、智能计量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
智能电网的商业化应用逐渐得到推广,为电力系统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智能化升级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电网技术的成熟,智能化升级成为当前智能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
电力系统开始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电网设备和用户行为的智能监测和管理。
通过智能化升级,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和管理电力资源。
附件:1.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书2.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案例集锦3.智能电网标准和规范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户电力设备组成的系统。
2.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技术。
3.传感器: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用于实时监测电力设备和用户行为。
4.通信技术:用于将信息传输到远程控制中心的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
智能电能表知识简介
![智能电能表知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44b21c14693daef5ff73d11.png)
3. 智能电网
➢ 2008年末,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引发了世界 金融危机,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举措,智 能电网建设成为全球发展电力工业的焦点。国 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初,提出了建设智能电 网的构想,并于2009年5月公布了坚强智能电 网建设计划。
3. 智能电网
➢ 智能电网,就是将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发电、蓄能、输电、配电、用电以及终端用户 的各种电气设备和用电设施,通过数字化、信 息化网络有机连接在一起,为电力终端用户提 供全面服务,为社会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能源 资源,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1.电能表发展历史
➢ 1889年德国人布勒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没 有独立电流铁心的单磁通式感应式交流电能表。 这块表重达36.5千克,其中电压铁心中6千克。
➢ 1890年,带电流铁心的多磁通式感应式电能 表诞生了,不过其转动元件是一个铜环,反作 用力矩靠交流电磁铁产生。
➢ 1899年,瑞士兰吉尔公司研发了单相两线电 能表,并于次年投放市场。
1.电能表发展历史
➢ 我们国家对静止式电能表的研发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 年代初,其发展经历了机械时钟、电子时钟、微处理 器分时开关以及自主研发专用计量芯片等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以珠海恒通公司为代表,国内静止 单相表走的是放斯伦贝谢公司的产品的道路;以湖南 威盛、宁夏宁光公司为代表,国内三相多费率和三相 多功能电能表走的是自主研发的道路。在芯片研发方 面,上海贝岭微电子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款国产单相 电能表计量芯片BL0931。
➢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全部采用电 子元器件组成的交流电能表。这类电能表由于 没有转动元件,故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委员会 )标 准将其定义为静止式电能表,国内也称为电子 式电能表。1976年,日本研制出了静止式电 能表,但在现场使用环境下,暴露出了抗干扰 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一度影响了其应用进程。
电网的历史和发展
![电网的历史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db2c2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d.png)
电网的历史和发展电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承载着电力的传输和分配,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能源供应。
本文将回顾电网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其在不同阶段的变革和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电网的诞生与初期发展19世纪末,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开始崭露头角。
最早的电网是直流电网,即由一台发电机通过导线将电能传输到需要使用电力的地方。
直流电网受限于电压损耗以及距离限制,无法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求。
二、交流电网的诞生与推广为了解决直流电网的限制,交流电网应运而生。
1886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交流发电机,为交流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交流电网具有传输距离长、电压损耗低等优势,很快被广泛推广。
1889年,在美国纽约市,世界上第一条交流电网正式投入运行,为当时的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电力供应。
随着交流电网的成功应用,各国纷纷开始建设自己的电力系统。
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发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电网的建设不仅解决了电力供应的难题,也为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电网的现代化与智能化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进入了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新阶段。
电网现代化的核心是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监控、控制和管理更加精确高效。
现代电网不再是简单地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而是基于微机电子技术实现了对电力负荷、电网状态以及能源供需的精确监控和调度。
通过智能化的电网管理系统,能够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也在不断适应新能源的接入和利用。
电网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传输,为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电网在未来仍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几个电网未来发展的趋势:1.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超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传输损耗,提高电网的效率和稳定性,使得电能更加远距离、大容量传输成为可能。
世界电力发展简史
![世界电力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a3f4ca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c.png)
跨国跨区域联网运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2
互补优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能源结构和电力需求方面存在差异,联网运营可以互
补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03
保障能源安全
跨国跨区域联网运营可以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同时,
联网运营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自然灾害等突发
事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 基础。
早期电池与发电机研制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 制成了第一个能够持续供电的电 源——伏特电堆,成为电池的
雏形。
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迈 克尔·法拉第和约瑟夫·亨利分别 独立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发 电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前景
储能技术种类
目前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它们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应用场景
储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个环节, 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前景
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降低,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 越广泛,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03 20世纪全球范围内电力普 及与提升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电气化进程
工业化推动
欧美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电 力的需求迅速增长,推动了电力
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技术创新
欧美国家在电力技术方面不断创新, 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等各个环节, 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政策扶持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 励和支持电力行业的发展,为电气 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球电力发展回顾及展望
![全球电力发展回顾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b1b20b5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4.png)
2023-11-10CATALOGUE目录•全球电力发展历史回顾•全球电力现状分析•全球电力市场趋势预测•全球电力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全球电力未来展望•总结与建议01全球电力发展历史回顾早期电力发展030201电力在工业和家庭中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力技术的进步清洁能源的推广21世纪开始,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电力发展的重点之一,能够实现电力的高效、安全、可靠传输和分配。
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动交通的兴起02全球电力现状分析发电量增长发电量与分布分布不均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加电力消费趋势消费增长01消费结构变化02智能电网与电力消费03电力与环境关系环境污染传统发电方式如燃煤、燃气等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氮化物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应对环境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全球电力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传统高碳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的革命。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一半。
环保政策推动低碳转型03全球电力市场趋势预测清洁能源转型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清洁能源发电量将逐渐增加,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将逐渐下降。
预测增长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能源结构的调整,预计全球发电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和能源需求等。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发电量增长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发电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发电量增长预测03电动汽车普及清洁能源发展预测01太阳能发展02风能发展智能电网发展预测04全球电力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总结词能源结构转型是全球电力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等。
详细描述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传统能源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逐渐上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清洁能源的技术创新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电力发展史研讨发言稿范文
![电力发展史研讨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5bac1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d.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电力发展史。
电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能源,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
在此,我结合自身研究,简要梳理一下电力发展史,以供大家参考。
一、电力时代的诞生电力时代的诞生,始于19世纪末。
当时,蒸汽机时代已经逐渐走向衰落,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动力来源。
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在美国纽约成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
此后,电力逐渐应用于照明、工业生产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电力系统的建立20世纪初,电力系统开始在我国逐步建立。
当时,我国电力工业以火力发电为主,发电设备大多依赖进口。
1920年,上海华洋电灯公司建成我国第一座火力发电厂,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起步。
随后,我国电力工业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为辅的电力系统。
三、电力技术的革新电力技术的革新,是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工业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超高压输电、大型机组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发电效率。
进入21世纪,我国电力工业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电力技术的领导者。
四、电力市场的改革电力市场的改革,是电力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电力市场进行改革,逐步实现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002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展望未来,电力行业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1. 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新能源将在电力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2. 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电力发展史
![我国电力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5cf6c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4.png)
新能源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我国电力行业迎来了新能源发 展的机遇,如风能、太阳行业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电网建 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电力市场改革
我国电力行业正在积极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引入市场竞争 机制,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我国电力系统的电力消费量逐年增长,主要应用于工业、农业、 居民生活等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继续增长。
电力供应与消费情况
电力供应
我国电力供应充足,可以满足 全省的用电需求,并具备一定
的备用容量。
电力消费
我国电力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 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其中
工业用电占比最大。
电力结构
我国电力结构以火电为主,水 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将在我国电力
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建设
我国电力行业将加快智能电网的 建设,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智能化,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和效率。
储能技术的发展
储能技术的发展将使我国电力行 业能够更好地平衡供需关系,提 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清洁能源发展
路。
早期电力企业的发展
在20世纪初,我国地区出现了一 批早期的电力企业,如武汉电灯 公司、宜昌电灯公司等,这些企 业为我国地区的电力发展奠定了
基础。
早期电力技术的应用
早期电力技术在我国地区的应用, 包括照明、动力、通讯等方面, 为我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提供了动力。
我国电力工业的起步
我国电力工业的起源
谢谢观看
我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我国地区开始有了电灯和电话等电力设施。
电力自动化发展史
![电力自动化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a155e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3.png)
电力自动化发展史一、引言电力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
二、起源电力自动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浮现错误。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和准确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自动化技术。
三、发展阶段1. 第一阶段:机械自动化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
例如,自动开关、自动调压器和自动保护装置的浮现,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和安全。
2. 第二阶段:电子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自动化进入了电子自动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技术包括数字化测量和控制技术、远动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力系统的监控和控制更加精确和高效。
3. 第三阶段:信息化自动化20世纪8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力自动化进入了信息化自动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应用。
例如,远程监控系统、自动化调度系统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电力系统的管理更加智能和高效。
四、未来趋势1. 智能电网未来,电力自动化将更加注重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电网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相结合,实现电力的高效传输、分配和利用。
智能电网具有自愈能力、适应新能源接入和实现电力市场化的特点。
2. 大数据分析随着电力系统中数据的快速增长,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在电力自动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量的电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力自动化的进步。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电力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智能决策和自动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状况概论(PPT 55张)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状况概论(PPT 55张)](https://img.taocdn.com/s3/m/dfa3abe8d5bbfd0a79567395.png)
5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邢晓敏 制作
中国智能化电网的实施计划
实施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
在加快建设由1000kV交流和±800kV、±1000kV直流 构成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同时,分阶 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发展。
进度安排:
分为研究试点(2009-2010)、全面建设 (2011-2015)、引领提升(2016-2020) 三个阶段推进实施。
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状况
授课教师:邢晓敏
第1讲
1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邢晓敏 制作
目
录
该部分介绍的主要内容:
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发展战略 2. 中国智能化电网的实施计划 3. 国家电网公司倡议 4. 智能电网的研究背景 5. 智能电网的驱动力
2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主要内容:
一旦有问题出现,可以重新配备电力。
13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邢晓敏 制作
智能电网的研究背景(7/20)
(一)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
2008年9月Google与通用电气联合发表声明对外 宣布,他们正在共同开发清洁能源业务,核心 是为美国打造国家智能电网。
14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邢晓敏 制作
智能电网的研究背景(8/20)
(一)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
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复苏计划 尺度报告》宣布:将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输电 线路,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
美国行将推动互动电网的整体革命。2月2日我
国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在《全面推互动电网革
命 拉动经济创新转型》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中
电网的历史与发展
![电网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fcf2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4.png)
电网的历史与发展自人类探索电力传输的历史以来,电网作为连接发电厂和用户的重要设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电网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电网的起源电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人们开始探索通过电力传输实现远距离供电的可能性。
首个商业化运作的电网于1882年在纽约建成,并连接了发电厂和几个用户。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电网系统。
2. 交流电与直流电在电网建设初期,人们对于使用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存在争议。
最终,交流电被广泛采用,并成为现代电网的基础。
交流电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变压器来实现电压的升降,进而实现长距离传输。
与之相比,直流电的传输距离较短,因此适用于特定领域,如城市的内部供电。
3. 电网的扩张与改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电网扩张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
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电力供应。
同时,技术上的不断改进使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
自动化系统的引入、保护装置的发展以及网络连接技术的进步,都使电网具备了更高的实时监测能力和故障自愈能力。
4. 新能源与电网近年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给电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但其发电不稳定性成为了电网运营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能电网通过融合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传输技术,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分布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5. 电网的未来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电网将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微电网的概念正在受到关注。
微电网是指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小型电网系统,可以实现自治供电和自组织运行,为偏远地区和岛屿等不易接入传统电网的地方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能源储存技术的进步,电网将更好地应对能源波动性带来的挑战。
储能技术可以将电能保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供应给用户,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输配电行业发展简史20190618
![输配电行业发展简史20190618](https://img.taocdn.com/s3/m/f464b41f25c52cc58bd6be8a.png)
输配电发展
二十世纪90年代,断路器梅花触头开始崭露头角,梅花触头接触电阻更小, 断路器分合闸时弹跳更轻微,运行更可靠,替代鸭嘴触头成为断路器触头主流选 择。
鸭嘴触头
接触不良、咬合偏离、动 静触头偏位、导致接触电 阻增大、发热
梅花触头
接触电阻稳定,自清洗作用好, 接通时触头的弹跳很轻微,短路 电流通过时接触稳定
输配电发展
1832年法拉第发明了第一台手摇式发电机。
1875年巴黎北货场站发电厂建立,标志着“电”真正进入商业应 用,人类发展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
爱迪生、伏特、安培、欧姆……一代代的科学家推动着输配电行 业的蓬勃发展。
西门子、英国电气、西屋电气、阿尔斯通、GE、ABB、施耐德、西 电集团、南瑞公司、特变电工……这些伟大的公司砥砺前行,革 新务实,不断创造产品与服务的奇迹。
手摇式发电机 火电厂
输配电发展
1885年,世界上最早的断路器出现,它是一种刀 开关和过电流脱扣器的组合,主要在低压领域的应 用。
1893年,美国的里顿豪斯提出了结构简单的真空 灭弧室。
1920年瑞典佛加公司第一次制成了真空开关。真空 灭弧室技术带来更大的断流量、更高的灭弧能力, 相应的断路器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维护简单、 无爆炸危险,引领断路器技术的飞速发展。
油灭弧室
真空灭弧室
输配电发展
1977年,日本投入了一套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的控制与继电保护装置,微机继电 保护产品的开发研究带来配电技术的飞速发展。
继电保护
动作速度慢,靠硬件及连线来 实现,功能灵活性差,参数整 定繁琐,调试工作量大,易发 生拒动和误动
微机综保
可靠性高,灵活性大,易于扩展功 能,保护性能得到改善,维护调试 方便,成本下降,有利于实现综合 自动化技术
电力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趋势
![电力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2fdb4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6.png)
电力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趋势摘要:电力工程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真正的里程碑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电学研究。
电报的发明推动了电力的商业化和工业化,引领了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电力的大规模生成、传输和分布变得普遍,推动了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电气化。
现代电力工程的趋势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这些趋势强调可持续性、环保和高效能源管理,为电力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力工程的历史和未来展望显示了它在社会和环境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发展历史;现代趋势引言电力工程是一个关键领域,它一直在为现代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能源支持。
电力工程的历史根植于古代的电学探索,但其发展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领域始于18世纪末。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力工程不仅仅是电的生成和传输,它还成为了驱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创新的引擎。
电力工程不仅连接了城市和农村,还推动了科技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追溯电力工程的历史,从早期的电学研究到电报的商业化,再到现代电力工程的趋势,强调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以及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应用,以展望电力工程的未来,探讨它如何继续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的早期发展电力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当时古希腊的哲学家萨摩斯的塔利斯首次注意到琥珀摩擦会吸引小物体。
虽然这不是真正的电力工程,但它标志着电力的早期认知。
然而,真正的电力工程的发展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一)电的发现和发展电的本质开始于17世纪,当奥地利的医生弗朗茨·安东尼·梅斯默(Franz Anton Mesmer)注意到电刺激对治疗某些疾病有帮助。
然而,真正的电学研究开始于18世纪,当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首次提出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
随后,路易斯·加洛瓦发明了第一台电池,使电流的控制成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电网发展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智能电网发展史1.1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1.1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为:一个由众多的输电和系统构成的,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1.1.2 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
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
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
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
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
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1.2智能电网优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虽然日常生活中和智能电网息息相关,但是对于它的了解是聊胜于无,很多人只是对电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至于智能则是雾里看花,毫无头绪。
现在我们就和智能电网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电力线通信()一直以来表现平平,尤其是在美国。
但在近日召开的智能能源国际会议上,Aclara公司高级产品营销经理Edward J. Kobeszka明确表示,对他的公司而言,PLC的发展依然生机勃勃。
目前,Aclara公司同时应用了两种通信技术。
其双向工频自动(TWACS?)在高级计量系统(AMI)解决方案中采用了PLC技术,而其STAR? Network AMI 系统则采用了技术。
双向工频自动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用于电表、开具账单、负荷控制、需求响应、停电检测和评估等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
而STAR 系统则提供自动抄表、增强的客户服务、开具账单、消费报告和耗水检测等服务,此处仅举几例。
Aclara公司的技术被电力、燃气和水力公用事业广泛采用。
双向工频自动通信系统由于具备远距离通信的能力,因而在农村备受青睐,基于PLC 的系统也获得了大型私营公用事业公司这块市场。
STAR 系统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从小城市供水系统到大型私营电力和燃气公用事业,都包括在内。
这肯定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正如Kobeszka所说,Aclara公司的技术正被应用于300多家公用事业公司的1500万个终端。
Kobeszka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PLC技术屡遭诟病的原因:“即使该项技术运行可靠,人们仍觉得它陈旧,速度缓慢。
”他指出,与射频技术和射频网格系统相比,PLC技术在美国是强买强卖,但是在网络建设情况迥异的英国,PLC技术的应用却要稳固、容易得多。
他的确承认,虽然市郊地区采用了PLC技术,但实际上,射频技术要更为适合,尤其是从成本方面来考虑。
PLC传输速度慢?“扳动打开电灯要花多长时间?那是相当快的。
我们的信号就和这个一样快。
”他补充说,线路噪音(干扰)根本就不是问题。
而且,由于系统的并发性,即每条馈线、每个相位、每条系统总线同时运行,PLC能够发送多个信息,并且不受带宽(或比特率)限制。
上述就是中贸智能电网专家为大家介绍的智能电网的智能具体表现,智能电网在当今已经遍布全国,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智能电网的发展必将更加顺利。
2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2.1国外智能电网发展现状世界范围内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已经全面启动,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智能电网建设目标、行动路线及投资计划,同时结合各自地区的监管机制、电网基础设施现状和社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了不同的智能电网战略。
美国的智能电网计划致力于在基础设施老化背景下,建设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并提高用电侧效率、降低用电成本。
美国智能电网的四个孪生兄弟分别是:高温超导电网、电力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系统集成(RDSI)和实现传输可靠性及安全控制系统,其战略的核心是先期突破智能电网,之后营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系统集成(RDSI)与电力储能技术,最终集成发展高温超导电网。
美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发展战略为:政府直接投资→政府推进基础研究→尽快制定基础标准,并推广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相关企业的快速介入;欧盟的超级智能电网计划以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能源效率的改善和提高,欧洲各国结合各自的科技优势和电力发展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智能电网研究和试点项目,英法德等国家着重发展泛欧洲电网互联,意大利着重发展智能表计及互动化的配电网,而丹麦则着重发展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加拿大由于其分省管理的电力体制,目前暂无全国性的智能电网计划,由国家自然资源署进行全国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协调,重点放在如何提升电网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能力和传输能力;日本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建设与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推广开发相适应的电网,解决国土面积狭小、能源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韩国的智能电网研究重点放在智能绿色城市建设上,目前已经在济州岛建设综合性的智能城市示范工程;澳大利亚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主要工作集中在智能表计的实施及其相关的需求侧管理方面。
综合世界各地区建设智能电网的进程来看,智能电网的关注热点包括:(1)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技术及其与大规模储能联合运行技术;(2)大电网互联、远距离输电及其相关控制技术;(3)配电自动化和微网;(4)用户侧的智能表计及需求响应技术。
2.2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电网现代化建设和运行管理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部分项目已进入试点阶段,大量科研成果已转化并广泛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部分电网技术和装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在大电网运行控制方面,我国具有“统一调度”的体制优势和深厚的运行技术积累,调度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一流,自主研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广域相量测量、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通信信息平台建设方面,我国建成“三纵四横”的电力通信主干网络,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以“SG186”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电网信息系统集成开发整合工作已于2009 年底基本完成,各项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在研究能力方面,我国形成了目前世界上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具备了世界上最高参数的高电压、强电流试验条件,特高压试验研究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电网防灾减灾、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及在线监测、超导输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关键设备研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力量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内容和技术领域需求,分别制定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及制定规划》。
设备研制规划提出了关键设备的研制目标,并制定了关键设备的研制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的技术标准体系用于指导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增强我国在智能电网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为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清洁能源并网及大容量储能方面,我国深入开展了风电、光伏发电监控及并网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风电接入电网仿真分析平台,制定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标准,开展了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等前沿课题基础性研究工作。
2.3国内外发展智能电网的对比分析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内外的智能电网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
国外发达国家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起步时间相对稍早,但是真正开展实质性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也只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因此,在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电网技术革命中,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这将有助于我国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有世界一流电网。
从发展动因来看,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显着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的国情要求显着提高电网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必须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电网;二是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清洁发展之间的矛盾;三是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要求电力企业高效运营和创新发展;四是电网自身发展要求处理好网架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先进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技术、经济、政策问题也更为复杂。
从推进方式来看,国外发达国家主要是采用政府为主导的推进方式,部分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策和法规框架,并通过政府投资和补助等方式激励有关行业积极参与智能电网建设。
截至2009 年底,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智能电网推进方式尚未形成,有关政策和法规框架尚未有效建立,对有关行业参与智能电网建设的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尚未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