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合集下载

埃博拉病毒第三版与第二版区别分析

埃博拉病毒第三版与第二版区别分析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变化
标题
第二版
第三版
疾病概述
(二)流行病学特征
2、传播途径
无此内容
最后一句增加“接触自然疫源地或实验室的感染动物可以导致人的发病。”
三、实验室检测
最后一句:“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l实验室中进行。”
此句删除
四、预防控制措施(二)密切接触者管理
倒数第二句:“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集中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保障分室居住。”
无对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有要求
新增最后一段:“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发现留观病例时,应当采集以下人员信息,并通报当地卫生计生部门: (1)在飞机上照料护理过该病例的人员;(2)该病例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3 )在机上与该病例同排左右邻座各一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后座位各一人; (4)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该病例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当留观病例转为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病例的上述接触人员信息通报至来华(归国)人员旅行目的地卫生计生部门,由后者对其进行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
第二段:“卫生检疫人员对口岸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通报口岸所在地同级卫生计生部门。由卫生计生部门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转运,并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三、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二):“观察期间由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其进行访视或电话联系,每天早、晚各询问一次其体温及其他健康状况,填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附件2
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变化
标题
第二版
第三版
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附件2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发生人-人传播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

直接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其他一些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

在目前阶段,以对病人血液标本检测为主。

为及时检测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的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对象包括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病例定义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标本采集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附表1)。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发病3日后静脉血2管,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

(二)标本保存、运送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标本应4℃保存,并尽快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70℃或以下冰箱, 1周内保存可置-20℃冰箱。

标本运输应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采取A类包装,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附件1)。

三、检测内容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检测和IgM、IgG抗体检测。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一)病原学检测1.核酸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主要检测方法。

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针对埃博拉病毒2个不同的基因进行检测,在病例筛查时,任一基因检测阳性均可判为埃博拉病毒阳性;在确诊病例出院时,需针对2个基因的检测同时阴性,方可判定为阴性(附件2)。

传统RT-PCR因易出现污染,较少使用,但可以获得病毒基因序列。

发病后3天内,患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应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计划(第3版)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导致人传人和医院感染,病死率高。

直接接触传播是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受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污染物而被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实验室确认。

在现阶段,病人的血液样本主要是测试。

为了及时发现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预案。

一、检测对象包括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病例定义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疗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标本采集用分离凝胶的无菌真空凝固加速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表1)。

发病3天后采集两个静脉血液管用于观察病例和疑似病例,并送至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

从确诊病例中收集恢复期血液样本,并送往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进行检测。

(2)标本的保存和运输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样品应在4℃保存,并尽快送至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分离血清和检测。

血清样本应长期保存在-70℃或以下的冰箱中,一周内可保存-XXXX年。

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

为指导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采集、包装和运输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确保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一、生物安全保护1.所有样本的采集或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喷雾和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2、采集样品时,应严格按照BSL-3实验室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应穿戴医用防护服、能覆盖口鼻的医用防护面罩(N95)、双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鞋套或胶靴。

二、标本采集(一)采集时间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样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和抗原,发病后3-10天样品中核酸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埃博拉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安全

埃博拉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安全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2. 病毒抗原检测: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病毒抗原
检测阳性可确诊。
发病后3天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抗原检出率 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病后3~10天血标本病毒抗原检出率高。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二)血清学检测
1.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方法检 测。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2.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目前采用间接法ELISA检 测IgG抗体。
二、标本采集
(一)采集时间 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 酸和抗原,发病后3~10天的标本核酸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最早可从发病后2天的患者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 体,IgM抗体可维持数月。发病后7-10天可检出Ig G抗 体,康复者Ig G抗体可维持数年。发病10-14天以后的 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高。 应根据不同检测目的确定采样时间,疑似患者排除埃 博拉病毒感染需采集发病3天以后的血标本。
三、标本包装、运输
1、所有疑似埃博拉病毒相关感染性标本的运输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规 定,采取A类包装,符合UN2814要求。 按照三重包装系统包装:第一层包装为自封袋或50mL离心管; 第二层包装为防水、防漏的安全壳容器;第三层为运输包装组成。 样本应用吸水纸等包裹,固定在防漏自封袋或离心管内。然后放
埃博拉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方案 及生物安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南省CDC 马焱)
2015-08
主要内容
1. 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 2. 实验室检测方案 (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

二 疾病概述 · 易感人群
二 疾病概述 · 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
潜伏期
2-21天,一般为8-10天 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 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和 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皮疹等。
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 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 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 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
四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 监测相关活动严格按照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 物名录》的要求,在相 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实验 室开展。
病毒培养在BSL-4实验室、 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4实 验室、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 的操作在BSL-3实验室、灭 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 室。
五 预防控制措施
临床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 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 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 功能障碍等。
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 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 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 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三 病例的发现和报告
•病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 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 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并在 备注栏中注明病例国籍及所来自疫区国家名称。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留观病例,由转运接收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各级疾控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 •对报告的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在作出进一步诊断后,应当及时进行订正。 •相关信息报告要求和方式参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执行。 •对确诊病例还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埃博拉出血热(EVD)标本 采集、包装、运输与检测

埃博拉出血热(EVD)标本 采集、包装、运输与检测
验室。 •美国则按照各州的规定运输标本
WHO发布的安全采
集埃博拉出血热疑似 患者血液标本
How to safely collect blood samples from persons suspected to be infected with highly infectious blood-borne pathogens (e.g. Ebola)
标人专车运送,运送人员须有相关资质,且不得少于两人 •申请单位对与运送人员进行埃博拉病毒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
•在运送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运输前仔细检查容器,要符合安全要求 •按照规定进行标本运输前的包装和送达后的开启
省市间BSL-3实验室标本运输流程
省市间标本运输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疑似病例或留观病例样本时,应当将 申请材料提交至运输出发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初审
•标本采集的个人防护生物安全要求 •包装的要求 •运输的方式 •实验室检测方法
知识要点-国内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标本接收和检测结
•应提刖将所有米血物品准备齐全5 并配虫 备:
■洗手的设施 ■备用手套 ■消毒液 ■锐器盒
标本的釆集-釆集时间
■II
•—般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 和抗原,发病后3〜10天的标本核酸III 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诊断埃博拉病毒感染应采集发病3
天以后的血标本。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目前仅需采集血液标本,大小便、唾液和组 织也可用于检测
标本采集
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 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4管,其中2管尽快 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2管保存于样本采集单位 ,待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用于其它病原体的 筛查
(二)标本包装与运送
不要打开采集管或分装样本 AGTTGGCAAATTTCTTCAAGATTGT
步骤8: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
步骤9: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10:手卫生
标本采集
按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 规定,定点医院负责病例的标本采集工作
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等判别结果,采集留 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标本
取出装有标本的离心管
未步经骤培 3:养医的步用感防染骤护材口料4罩的:(操N作一95在及B次以SL上-性3)实或验防全室面渗型自漏吸过防滤式护呼吸服器 (需要时,先脱防水围裙)
实验操作的生物安全要求
步骤5:内层手套消毒 单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性为曾感染埃博拉病毒,双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或者以上增高者,
标本包装、运送
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 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
标本应当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 运输材料之中
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包装、运送
A类包装,符合UN2814要求,按照三重包装系 统包装:第一层包装(可密封样本袋、50mL离心 管等);第二层安全壳容器(防水、防漏);外 层运输包装组成 样本袋放入防水防漏的第二层安全壳容器中, 为降低破碎或泄漏的风险,用吸水纸等填充物固 定标本袋。安全壳容器和外包装之间放冰袋 不要打开采集管或分装样本 不要离心分离血清

埃博拉出血热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脚本)

埃博拉出血热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脚本)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卫生部发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以及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标本接收和检测结果反馈等工作的通知》
6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采集、处理,应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生物安全规定,工作人员需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采取避免飞沫和接触感染的预防措施。
9-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脚本
PPT
脚本
图片
1.
各位学员大家好!
本节课我们讲述的内容是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
2
首先,跟大家介绍下埃博拉病毒的基础知识。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病死率可高达50%-90%。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通常为10天。
2014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
3
本次培训是为了指导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运输和检测工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生物安全。
12
采集过程中,医院属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派熟悉生物安全的人员监督标本的采集过程。
标本采集后,应用封口膜封闭管口,消毒后由协助者将病人信息填写在采血管上,放入试管架中。采样人员退入潜在污染区,将采血管放入50ml离心管内。离心管消毒后,放入第二层包装尽快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则置于4℃下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发文字号】国卫发明电[2014]56号【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4.08.27【实施日期】2014.08.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发明电[2014]56号 2014年8月27日)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咄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50%-9O0/0。

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加蓬、南非、乌干达、刚果、几内亚t 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及时发现、诊断和严格隔离控制病人、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加强个人防护与感染控制等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 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

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Ⅴ0r。

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

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不同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 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 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

该病毒对紫外线、Υ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资料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资料

3.织物管理
• 1) 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发生体液如血液、呕吐物的严重 污染,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喷溅。因此回收污染织 物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密闭的鞋如胶靴和面部防护 用具如口罩、护目镜或面屏。 • 2) 污染的织物储存处应标识清楚、并放置于防渗漏的塑 料袋或桶内。从隔离的病房/区域转运出之前,应该将其 表面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 • 3) 在转运桶内的织物应该直接尽快转运到洗衣房,并及时 用水和清洁剂清洗。 • 4) 低温清洗过程,应先用水和清洁剂清洗织物,再用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大约30分钟。最后按照常规程序 干燥。 • 5) 对于重度污染的织物,如果不能实现绝对安全地清洗 和消毒,可以将织物焚烧以降低处理织物人员的感染风险。
谢谢!
2.清洁和消毒
• 1) 被血液、其他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环 境和物体表面应尽快用合格的医用清洁剂/消毒剂 如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清洁和消毒。 • 2) 清洁剂和消毒剂最好每天配制。清洁剂和清洁 设备在使用中容易被污染,因此应经常更换。 • 3) 诊疗区域的地面和物品表面每天至少用清水和 洗涤剂清洁一次。擦拭巾要沾湿,避免产生尘埃 污染空气和其他物体表面。 • 4) 清洁的顺序应从清洁的区域到污染的区域,避 免交叉污染。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第三版)
开发区疾控中心 胡菡琼
疫情现状
• 截至8月26日,西非4国累计报告埃博拉出 血热病例3069例,死亡1552例。 • 疫情仍处于上升态势,40%的病例为过去 21天内报告。
• 疫情波及范围扩大,刚果民主共和国通报 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
风险
• 存在输入性病例的可能 • 引起本地传播感染病例的风险低 • 社会影响大
随访结果(1 、正常;2 、异常;3 、失联;4 、离开本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二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二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二一想起埃博拉出血热,那种病毒带来的恐惧感就涌上心头。

病毒传播迅速,致死率高,实验室检测成了关键环节。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验室检测经验,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二。

1.实验室准备实验室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室内的设备和器材要定期消毒,特别是用于样本处理和检测的器材。

实验室内的空气流通要良好,避免空气污染。

2.实验室人员防护实验室人员需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样本,减少感染风险。

实验室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我们进入实验室检测环节:1.样本收集样本应在发病早期收集,最好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

收集样本时,要避免污染,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唾液、尿液、粪便等。

2.样本处理样本在实验室中要进行编号,确保样本的追溯性。

样本要进行灭活处理,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样本在处理过程中,要确保生物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3.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原体分离培养。

病毒核酸检测是快速检测埃博拉出血热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抗体来判断病毒感染情况,适用于病毒感染的晚期。

病原体分离培养是检测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周期较长。

4.检测结果分析检测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判断病毒感染情况。

对于阳性样本,要进一步进行病毒分型,了解病毒变异情况。

检测结果要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实验室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实验室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3.实验室要与其他实验室保持沟通,共享检测经验和数据。

4.实验室要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时调整检测策略。

注意事项:1.防护不到位注意事项:一想到实验室防护,我就想到那层层的防护服和手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发生人-人传播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

直接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其他一些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

在目前阶段,以对病人血液标本检测为主。

为及时检测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的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对象包括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病例定义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标本采集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附表1)。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发病3日后静脉血2管,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

(二)标本保存、运送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标本应4℃保存,并尽快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70℃或以下冰箱,1周内保存可置-20℃冰箱。

标本运输应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采取A类包装,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附件1)。

三、检测内容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检测和IgM、IgG抗体检测。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一)病原学检测1.核酸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主要检测方法。

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针对埃博拉病毒2个不同的基因进行检测,在病例筛查时,任一基因检测阳性均可判为埃博拉病毒阳性;在确诊病例出院时,需针对2个基因的检测同时阴性,方可判定为阴性(附件2)。

传统RT-PCR因易出现污染,较少使用,但可以获得病毒基因序列。

发病后3天内,患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应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发病后3~10天血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高。

2. 病毒抗原检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附件3)。

发病后3天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抗原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发病后3~10天血标本病毒抗原检出率高。

(二)血清学检测1.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方法检测。

IgM抗体阳性可确诊(附件4)。

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目前采用间接法ELISA检测IgG抗体。

单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性提示曾感染埃博拉病毒,双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或者以上增高者可确诊(附件5)。

(三)结果的报告、复核和反馈埃博拉病毒检测机构应将所有阳性和部分阴性血清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进行复核检测。

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标本送检单位,并尽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附表2)。

五、生物安全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要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一)实验室检测1.凡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分离、培养和动物实验,需在生物安全4级(BSL-4/ABSL-4)实验室内进行。

涉及未经培养有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活动,需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

血清学检测应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且标本应首先60℃1小时灭活,再进行后续实验操作。

核酸检测时,需在BSL-3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将核酸提取裂解液加入标本中,充分裂解后,完成病毒RNA提取。

对装有病毒RNA的样品管外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后,可在BSL-3实验室以外进行扩增检测。

2.在进行感染性材料操作时,每次标本份数不宜过多,每份标本量不宜过大。

(二)生物安全防护在实验室处理感染性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着遮盖全身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渗漏防护服、N95或以上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当需进行感染性标本离心、较大量标本(≥10 mL)分装处理等操作时应使用正压头盔。

实验人员有体表开放式伤口时不宜参加实验活动。

涉及感染性材料的离心应使用有密封盖的离心桶或转头进行标本离心,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转头放入或取出装有标本的离心管。

在标本的采集、包装和实验室检测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可能具有生物危险性,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实验室检测埃博拉病毒相关感染性标本的实验活动发生意外时,应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附件6)。

附件: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采集、包装、运输技术指南附件2.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附件3.埃博拉病毒核蛋白抗原检测方法(双抗体夹心法ELISA)附件4.埃博拉病毒IgM抗体检测方法(抗体捕捉法ELISA)附件5.埃博拉病毒IgG抗体检测方法(间接法ELISA)附件6.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实验活动意外应急预案附表:附表1.埃博拉出血热送检材料一览表附表2.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览表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采集、包装、运输技术指南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病死率可高达50%-90%。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通常为8~10天。

2014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

为指导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和运输工作,保证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一、生物安全防护1、所有样本的采集或处理应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

2、采集样本时,应严格按照BSL-3级实验室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应穿戴医用防护服、可遮盖口鼻的医用防护口罩(N95)、戴双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鞋套或橡胶靴等。

二、标本采集(一)采集时间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和抗原,发病后3~10天的标本核酸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在发病后数月内,可在特定分泌物中持续检出病毒。

最早可从发病后2天的患者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IgM抗体可维持数月。

发病后7-10天可检出IgG抗体,康复者IgG抗体可维持数年。

发病10-14天以后的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高。

因此,应根据不同检测目的确定采样时间,留观病例、疑似病例诊断埃博拉病毒感染应采集发病3天以后的血标本。

(二)标本采集1. 采血场所除了病人常规护理的材料外,应备有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面具等,同时备有洗手的设施和装有消毒液的桶。

2.采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血样会给医护人员带来风险,应由经过生物安全防护培训的人员执行,采血时应2人在场。

3.采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采集后用封口膜封闭管口,标记清楚后放入自封袋或50mL离心管内,并在自封袋或离心管外表面再清楚标记,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4、留观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在发病3天后,采集静脉血2管,送指定的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

5、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包括并不限于出院前标本2份,每份2管,采集时间间隔不少于48小时,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用于指导病例管理。

四、标本包装、运输(一)所有疑似埃博拉病毒相关感染性标本的运输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规定,采取A类包装,符合UN2814要求。

按照三重包装系统包装:第一层包装为自封袋或50mL 离心管;第二层包装为防水、防漏的安全壳容器;第三层为运输包装组成。

样本应用吸水纸等包裹,固定在防漏自封袋或离心管内。

然后放置在坚固、防水、防漏的第二层安全壳容器中,用吸水纸等填充物将内有标本的自封袋或离心管固定好,然后装入第三层包装。

安全壳容器和外包装须与IATA危险物品条例包装制度650相符合。

(二)填写标本说明两份,写明标本的详细情况、运送者及接收者地址,将标本说明密封在塑料袋里,用胶布分别粘在外层包装的里面和外面并留档以便追踪,方便实验室操作人员查对标本数量。

(三)样本运输之前,应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和样本接收单位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联系,办理相关手续,运送日期确定后立即将运送的时间和运输方式通知接收单位。

五、样本保存和销毁(一)埃博拉病毒阳性血标本,应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保存,实行“双人双锁”和取样“审批”管理。

(二)埃博拉病毒阴性血标本,应在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后,转入其他血清库保存或销毁。

(三)所有感染性血清销毁时,均应在在生物安全柜内待其自然融化,60℃1小时灭活后,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样本管,置于有效消毒剂内浸泡,然后高压灭活。

(四)所有销毁样本均应在相应数据库清单内标明,并记录销毁的时间和操作人,阴性样本销毁记录应保存1年以上,阳性样本的销毁记录应保存5年以上。

附件2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1目的埃博拉病毒核酸的提取及PCR检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

3 实验前准备核对被检样品,包括患者的姓名、编号及检测项目等。

4检测仪器设备和材料实时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仪,常规核酸扩增检测仪,RNA提取试剂盒,一步法RT-PCR扩增试剂盒,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扩增试剂盒等。

5实验步骤5.1实验准备5.1.1提取埃博拉病毒RNA要求在BSL-3级实验室内操作。

5.1.2进入实验场所之前,要事先准备好所需试剂、样品。

预约实验场所。

5.2 RNA的提取使用QIAampViral RNA Mini试剂盒提取血清标本中病毒RNA(使用其他试剂盒或方法提取病毒RNA的应参照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或实验室操作手册)。

5.2.1吸取560μl包含载体RNA的AVL缓冲液(核酸提取裂解液)至1.5ml 的离心管中。

5.2.2向上述的液体中加入140μl样品,盖好盖后,轻轻的上下颠倒混匀10次,室温孵育10分钟,简单离心使离心管顶端液体落到底部。

5.2.3在样品中加入560μl 96~100%的乙醇,轻轻的上下颠倒混匀10次,再简单离心。

5.2.4小心将630μl液体加入QIAamp小柱中,盖好盖,8000rpm/min离心1min,弃去收集管,将柱子置于一新的2ml收集管上。

5.2.5打开QIAamp小柱的盖子,重复步骤5.2.4,直至完成全部样品离心。

5.2.6打开盖子,向柱中加入500μl AW1 缓冲液,盖好盖,8000rpm/min 离心1min,弃去收集管,将柱子置于一新的2ml收集管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