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鱼我所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案(编号:19)课题:《鱼我所欲也》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审核人:时间: 2012-11-27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内容】
课堂导入
我的教学设计:
自学反馈
1、默读课文,给下面几个字注音。
苟()箪()羹()蹴()死亦
我所恶.()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不理解的字义或句意在书上
划出来。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4、重点语句翻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学法指导:结合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清文章结构。)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3、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学法指导: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归纳论证方法。)
拓展延伸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作业与练习】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4)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蹴.尔而与之()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妻妾之奉.()乡.为身死而不受()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下列各句中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观群书。
3、下列句中加点“之”与“得之则生”中的“之”用法相同一项()。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5、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6、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如何?”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群臣莫对.( ) ②虎求.百兽而食之( ) ③子.无敢食我也()④天帝使.我长百兽( ) ⑤兽见之.走( )⑥虎以为然.( )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畏王之甲兵也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今子食.我谨食.之,时而献焉
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公问其故.
D.今王之地方.五千里方.七百里,高万仞
(3)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4)江一对荆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