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例手足口病药物治疗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28例治疗分析
床疗效。结果 : 通过对 2 8例手足 口病进行 有效 隔离及治疗 , 患者全部 治愈。结论 : 早发现并 及时 隔离患儿 , 被污染 的所 有 物 尽 对
品进行彻底消毒 , 切断其传播途径 , 保持 良好的环境 、 食品卫生 和个人卫生 习惯 , 同时加强疫 情报告 , 以预防 和减少手 足 口病 的 可
占林 医学 20 09年 4月 第 3 O卷 第 7期
・
5 7・ 9
小 儿 手 足 口病 2 8例 治 疗 分 析
蒋大成 , 陈胜 良, 李爱琼 , 张 [ 摘 华 ( 贵州 省余 庆县人民医院 , 贵州 余庆 540 ) 640
要] 目 : 的 探讨小儿手足 I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 = I 通过有 效的 隔离 , 症应用 抗病 毒及抗 感染 药物 治疗 , 对 观察 临
n r t n ,t ep t t U c r .Co c u i n Ea l n i g a d t l oa o ft esc hl r n,t o o g ii e t n o ol t d a d t a me t h ai n sa u d e e e n l so r f d n mey i l t n o ik c i e h r u h d sn ci p l e yi n i s i h d f o f u ti g ,s u t g o h s e n t n w y,h li g te g o n io me t o d a d p ro a y in u t ms n h t n t e fe i h n s h t n f t e d s mi ai a i i o od n h o d e v r n n 。fo e s n h ge e c so ,a d t e sr gh n o p - n l e d mi e ot g a r v n n d c h c u r n e o a d a d f o tmao ah . F rt e i e t d c l r n,t l e c r p ri ,c n p e e ta d r u e t e o c re c f n o ts n e h n o t p t y o h n ce h d e f i i y,e e t e t a — me f ci r t v e
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张福湖;符鸿平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2(23)24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给药途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的280例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本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40)采用鱼肝油局部涂搽口腔溃疡面,观察组(n=140)采用康复新液喷洒患者的口腔溃疡面,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2.14±1.22)d,对照组为(3.57±1.34)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要优于常规的局部口腔溃疡面涂抹鱼肝油,可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张福湖;符鸿平
【作者单位】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海南乐东 572500;佛山市顺德口腔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1
【相关文献】
1.六神丸加蜂蜜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J], 华丹;王益君;叶晶;刘庭光;李芳
2.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J], 黄国珍
3.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于皎凌;那婕
4.康复新液治疗风湿免疫疾病中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J], 王俊丽
5.康复新液、地塞米松与维生素B12预防及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J], 宋小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用药分析
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用药分析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用药情况,分析用药是否合理。
方法: 随机选取某三甲医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患者用药电子记录共1000份,统计并分析用药种类、频度( DDDs) 等情况。
结果: DDDs 排序前3的药品分别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林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 抗菌药使用率为51. 08%,主要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
结论: 儿科门诊针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会采取消炎口服液、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使用抗菌药物较为频繁,也会选择联合用药方式。
关键词:儿科;门诊;手足口病;用药手足口病多发于5 岁以下的儿童之中,病情程度较为轻微,但是极易在儿童之间进行传染,多见于夏末秋初时节。
发病儿童的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1]。
现通过调查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者用药情况,观察判断用药是否合理。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药品信息管理数据库中2016-2017年度手足口病患者用药药物的药品名称等相关数据。
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足口病患者用药记录为抽样对象,随机抽取1000份,通过电子病例上记录的相关用药种类、时长等相关数据,调查分析患者药物使用情况。
患者中有男性541例 , 女性459例 , 年龄最大5岁 , 最小1岁 , 平均年龄 (3.01±1.08) 岁,均无特殊病史。
1.2方法以WHO 提出的限定日剂量( defined daily dose,DDD) 、用药频度( DDDs) 和药物利用指数(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 为分析指标。
根据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进而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 DUI。
计算公式DDDs = 某抗菌药物年消耗量 / 该药的 DDD 值,分别计算某一药品不同规格和生产厂时其 DDDs 值,之后相加;药物利用指数(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 = DDDs / 实际用药天数。
0~5岁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0~5岁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了解用药中不合理之处,促进该院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手足口病住院病历,统计年龄、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抗菌药物名称、联合用药情况,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以及药品说明书等进行分析。
结果该院手足口病抗生素使用率20.14%,其中二联用药占1.38%,抗菌药物前三名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阿奇霉素,主要不合理用药为用药频次不适宜、无指征用药及选药不适宜。
结论该院手足口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标签:手足口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reating the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nd to improve the proper clinical utilization in our hospital.Methods We elicited 720 medical records randomly which were diagnosed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from Oct 2013 to Sep 2014 in our hospital,and did statistic analysis to the antibacterial agents using. Results The using rate was 21.4%,the alliance rate was 0.69%,the main antibacterial agents was Cefuroxime、Ceftriaxone and Azithromycin,the major unreasonable point was in the daily frequency、no indication and the drug selection. Conclusion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using in our hospital is fundamentally reasonable.[Key words]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ntimicrobial agents Drug irrational use为了解该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分析用药中不合理之处,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信息,该研究抽取了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间手足口病区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手足口病在中医药中被称为“口疮疮痹”,主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部脚部皮肤疹
子等。
传统中医药认为,手足口病是由于暑湿之邪郁闭经络所致,导致气血郁滞、气机不
畅而发病。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内服、药物外用和针灸等。
内服药物主要包括
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药、益气健脾药等。
外用药物主要采用中药制剂,如口腔溃疡可用
中药漱口液或口腔贴剂,手部脚部疹子可用中药洗涤液或贴剂进行局部处理。
本次观察选取了4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中医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治疗
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药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病程缩短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病程缩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缩短时间为2天。
体温
复常时间治疗组为3天,对照组为4天。
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治疗组为5天,对照组为6天。
手足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为7天,对照组为8天。
中医药治疗组在上述指标上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观察还发现,中医药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发生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包
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占比80%,而对照组为50%。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在疗效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比于西医药治疗,中医药可以缩
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由于观察样本较少,还需要进一步
扩大样本量,开展更多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
中医治疗4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4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可引发的肠道病毒有很多,但主要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
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突发性、爆发性和很强的流行性和传染性。
我院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了手足口病患儿82例,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为10个月~6岁,其中患儿以3岁以下的为主,共53例,占64.63%。
现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各41例,两组患儿间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
1.2一般症状患儿口腔黏膜和唇内会出现散在的疱疹,有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多为持续性的发热,患儿手心、足心和臀部有皮肤斑1/ 3丘疹,出现最多的是脚心。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补液、抗炎等常规的西医治疗。
治疗组:急性症期间的药方:石膏15~30g、大青叶12 g、野菊花12 g、赤芍12 g、蒲公英10 g、金银花10 g、黄芩10 g、连翘9 g。
当疱疹逐渐消退进入恢复期时的药方:谷芽15 g、生意苡仁15 g、淡竹叶9 g、钩藤9 g、蝉蜕6 g、甘草5 g。
两个药方均为每天1剂,水煎后分为2次服用。
1.4疗效判定显效:48小时之内小儿的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明显减少,口腔溃疡愈合,小儿可以进食;有效:72小时之内小儿的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皮疹减少,口腔溃疡部分愈合,小儿可以勉强进食;无效:小儿治疗72小时之后发热症状仍然持续,皮疹无减少甚至增多,口腔溃疡症状无好转,影响患儿进食。
1.5统计学方法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²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280例手足口病药物治疗分析
280例手足口病药物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手足口病及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80例手足口病患儿用药情况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我院治疗手足口病以抗病毒药物口服为主,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由于及时隔离治疗用药合理,全部临床病例痊愈,无死亡。
结论针对病情有效安全合理用药,能够促进疾病快速恢复,保证儿童用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抗病毒药物手足口病是因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并多在6岁以下儿童中出现严重并发症。
在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开辟了专门隔离病房共收治280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此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80例患儿中男187例,女93例,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8岁,4个月~1岁67 例(23.9%),1~2岁 118例(42.1%),2~3岁 61例(21.8%),3~5岁 20例(7.1%),5~6岁11 例(3.9%),6~8岁 3例(1.1%),3岁以下占85.7%,病程 6~16 d,平均12.5 d。
1.2临床表现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单一部分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后1-5天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及手、足皮肤等途径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
中医药在手足口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是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结果。
一、研究对象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手足口病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6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岁。
患者均来自中医药门诊,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病程在5天以内。
二、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医药汤剂和中药外治。
口服中药汤剂包括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中药组成,每日2次,煎服。
中药外治采用中药泡脚和中药贴敷治疗手足皮疹。
中药泡脚采用桂枝汤加入白芷、蒲公英等药材,每日1次,每次泡脚20分钟。
中药贴敷采用熏酸草清热解毒贴敷于手足皮疹处,每日1次,每次贴敷2-3小时。
三、疗效观察治疗后观察患者体温、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情况,评估疗效。
1.体温恢复正常:30例患者在治疗3-10天后体温全部恢复正常。
2.口腔溃疡消退:治疗3-7天后,30例患者口腔溃疡基本消退。
3.手足皮疹消退:治疗3-10天后,30例患者手足皮疹基本消退,皮疹处干燥,瘙痒明显减轻。
4.并发症:30例患者中3例出现肠胃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症状,停用药物后症状消失。
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四、总结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对于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口服中药汤剂可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有效改善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中药泡脚和中药贴敷可加速皮疹消退,缓解瘙痒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肠胃道反应进行监测和管理。
综合来看,中医药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分析
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分析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临床用药情况,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电子病历8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包括普通型75例,重型5例。
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以抗病毒为主,并适当给以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经治疗后,住院患儿治愈75例,好转3例,转院1例,死亡1例。
结论:我院根据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不同进行分类治疗,严格按照儿童用药规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手足口病;抗病毒药;抗感染药;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高。
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口腔粘膜及咽峡部疱疹、手、足、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型(种),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多见,另外,还有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患儿症状多数较轻,少数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1],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变化快,最后死亡。
近年来,手足口病呈现流行趋势。
国家已将手足口病归类为丙类传染病,建立逐层疫情上报体系,加强疾病防控。
我院为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成立了儿科传染病房,为收治和隔离手足口病患儿提供了医疗配置和场地。
现在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诊断为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电子病历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临床调查资料,分析患儿用药情况。
1 资料和方法1.1 收集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电子病历80例,第一诊断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需和小儿麻疹、猩红热、风疹、幼儿急疹、疱疹性咽峡炎等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1.2 诊断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2010 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诊断标准为:(1)具有流行病学资料;(2)普通型: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口腔粘膜可出现散在疱疹,且疼痛明显,手掌、足底、臀内侧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含有少量液体。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身上,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痛、口腔溃疡和皮疹等。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本文通过观察一组手足口病患者在中医药治疗下的疗效,探讨中医药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
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评估中医药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为手足口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对象选取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5岁之间。
患者均在疾病初发时及时就诊,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3.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具体方法包括中药颗粒口服,中药浸泡水疗法,中药熏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进行个性化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包括发热、咽喉痛、口腔溃疡和皮疹等;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食欲恢复情况和一般情况好转情况;并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
5.结果分析经过中医药治疗,30例手足口病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发热、咽喉痛、口腔溃疡和皮疹等症状均得到明显减轻。
同时,患者的食欲恢复,一般情况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总体而言,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6.讨论与展望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使疾病的康复。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医药与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联合应用,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规范和标准化,提高疗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和潜力。
通过本研究的观察,不仅可以为中医药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也为中医药在传染病治疗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院小儿手足口病用药分析
我院小儿手足口病用药分析庞新莉【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tuation of drugs used in the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drugs in HFMD was survey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reatment by medication was basically rational,but there was still the ab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glucocorticoid and immunopotentiator. Conclusion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erious problem of irrational use in the HFMD treatment.%目的分析我院小儿手足口病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手足口病患儿的用药情况.结果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免疫增强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对我院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以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2页(P591-592)【关键词】手足口病;合理用药;分析【作者】庞新莉【作者单位】西安市儿童医院药剂科,西安,7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5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我院是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院方积极组织临床医生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以求标准诊疗手足口病。
2012年我院手足口病用药分析
体抖动 , 肌 阵挛 、 眼球震颤 、 共 济失 调 、 眼球运 动 障碍 ; 无 力 或
急性弛缓性麻痹 ; 惊 厥 。 出 现 呼 吸 系 统 和循 环 系 统 症 状 。 1 . 3 方法 采 用 网顾 性 研究 分 析 方 法 , 对 确 诊 的 手 足 口病 例
注: 有 2 种抗生素联 合使 用者 , 也 有 中间更换 抗生 素者 , 抗
就其疾病诊断 、 药物使用情况和治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
2 结 果
生素使用率为 3 5 . 5 。 2 . 3 临床 疗 效 2 9 0例 手 足 口病 患 儿 , 治愈 2 7 8例 , 好转 1
2 . 1 疾病诊断情况
重症病例 2 3例 。
2 . 2 药物 使 用情 况
2 9 0例 手 足 口病 患 者 , 普通病例 2 6 7例 ,
手足 口病是 由肠 道 病 毒 ( 以柯 萨奇 A 组 l 6型 ( C o x A 1 6 ) 、 肠道病毒 7 1型 ( E V7 1 ) 多见) 引 起 的急 性 传 染 病 , 我 国 列 为丙类传染病 , 多 发 生 于 学 龄前 儿 童 , 尤 以 3岁 以 下 年 龄 组 发 病率最高 , 主要症 状 表现 为手 、 足、 口腔等部 位 的 斑丘 疹 、 疱 疹 。少 数 病 例 可 出 现 心 肌 炎 、 脑膜 炎 、 脑炎、 脑脊 髓 炎 、 肺 水 肿、 循环障碍等 。我 院是儿 童专 科 医院 , 2 0 1 2年 5月 成 立 了 感染科 , 主 要 收 治 儿 童 手 足 口 病 。 现 就 药 物 治 疗 情 况 进 行 分
生素 c 注射 液使 用 率 9 9 . 7 ; 喜 炎 平 注射 液 与 炎 琥 宁 注射 液 使 用 率 分 别 为 6 7 . 9 和 3 2 . 1 %; 抗 生素使用 率为 3 5 . 5 。 并 且 采
治疗手足口病178例疗效分析
治疗手足口病178例疗效分析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及疱疹[1]。
近几年,手足口病病例明显增多,危重患儿增多,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2009年3月起加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3月~2011年6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89例,其中178例患儿均出现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根据是否应用喜炎平注射液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102例,B组为对照组76例,见表1。
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0mg/kg)、阿昔洛韦(15mg/kg)等抗病毒药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为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3~5mg/kg,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血常规、血培养等结果,如必要均加用抗生素及激素。
疗效评定标准:明显好转标准为体温降至正常,手、足、口腔部位的斑丘疹及疱疹完全消失,无口腔溃疡形成。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病情明显好转平均时间5.4天,对照组患儿6.6天,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讨论2007年以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危重患儿增多,症状加重,尤其是高热症状,死亡率也大幅增加,目前大多数发热患儿均需住院观察、治疗。
喜炎平注射液的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祖国医学认为,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is panniculata(Burm f)Nees的地上部分。
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泻泄痢疾,痈肿疮疡[2]。
小儿手足口病182例用药分析与评价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 . P E DI AT RI C S O F T CM
Vo 1 . 1 0 NO . 5
S e p t .2 01 4
时间、 喜 爱 电视 或 电脑 、 运动情况 、 住 房 附 近有 化 工
似 j 。但 是本 次 研 究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问题 , 由于 时 间、 人力 、 研究 条 件 等 的 限制 , 流 行 病 学调 查 样 本 量
『 编辑 : 陈 止石
占本次 调查 病 例 的 7 3 . 1 2 %, 与既 往 研 究 结 果 相 类
d x J L 手 足 口病 1 8 2例 用 药 分 析 与 评 价
赵 晓英 , 陈 晓瑾 , 周红萍, 严
( 杭 州 1 0 0 1 4 )
[ 3 ] 时毓 民 , 曹 莲华. 滋 阴泻火法 治疗女 孩性早 熟症 [ J ] . 辽
宁 中 医杂 志 , 1 9 8 1 , 1 ( 1 ) : 3 1 .
[ 4 ] 邓铁涛 , 邓 中炎 , 罗益宽 . 中医证候规 范 [ M] . 广州 : 广州 科技出版社 , 1 9 9 0: 5 1 , 1 3 9 , 1 7 0 , 1 7 6 , 2 1 8 .
H u m R e p r o d U p d a t e , 2 0 0 1 , 7 ( 3 ) : 2 9 2 — 3 0 2 .
传使 用 甲鱼可 导致 性 早 熟 , 但 本 次研 究 显 示使 用 甲
鱼 与性早 熟 的发病情 况无 相关 性 , 相反 , 性 早熟 的 肾 虚火 旺 型可 用 鳖 甲 ( 甲鱼 的背 甲) 作 为 治 疗 的常 用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和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和分析手足口病(手足口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一种病毒感染,引起发热、疱疹和溃疡等症状。
针对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现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和判断病情。
手足口病在感染初期,常见的症状是发热、食欲不振、嗜睡等。
随后出现口腔黏膜糜烂、舌苔增厚、口疮形成等症状。
而手、足部常出现红斑、水疱等,这些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临床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
其次,应给予对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
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情严重度,并缩短病程。
这些药物一般通过口服给药,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而定。
同时,应注意不要滥用抗菌药物,以免抑制正常芽胞杆菌的生长。
此外,需要给患儿提供适当的营养和补液。
因为患儿在发热、食欲不振期间,容易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
因此,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保持患儿的正常生活起居。
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以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以及适当的口服电解质溶液。
此外,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重病毒传播防治。
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发病后应尽量减少接触,避免与其他儿童近距离接触。
此外,家长和患儿在处理食物、饮水和日常用品时,应注意彻底洗手。
同时,要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并通风,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在对手足口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准确诊断这种疾病。
尽管手足口病的症状比较明显,但与其他类似病症有些相似性,所以需要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可以采取家庭隔离、注意休息和补充营养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对于高热不退、病程延长、症状加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判断病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中药治疗手足口病200例临床疗效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8162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报道·中药治疗手足口病200例临床疗效分析刘渊浩(成都玛丽亚天府妇产儿童医院,四川 成都 610213)0 引言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是由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等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1]。
临床上以发热、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的损害儿童的身体健康[2]。
本文就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6例,女性74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2.51±0.7)岁。
入选标准:(1)符合卫生部对于手足口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就诊至出现发热、皮疹的时间在48小时以内;(3)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1)属于隐性感染或者重症病例患者;(2)病程超过48小时者;(3)具有药物过敏史或者不能配合研究者;(4)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以及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
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利巴韦林:一天3次,每次2-4mg/kg。
以7d 为一个观察周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进行治疗,中药方组:银花15g,连翘20g,藿香10g,桔梗10g,芦根20g,薄荷10g,荆芥10g,丹皮10g,紫草10g,生甘草10g。
用法:由本院的制剂室统一进行煎煮,一剂一袋,每袋约125ml,1-2天一袋,分多次服用。
0~5岁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0~5岁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时艳平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了解用药中不合理之处,促进该院
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手足口病住院病历,统计年龄、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抗菌药物名称、联合用药情况,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
须知》(2010版)以及药品说明书等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手足口病抗生素使用率
20.14%,其中二联用药占1.38%,抗菌药物前三名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阿奇霉素,主要不合理用药为用药频次不适宜、无指征用药及选药不适宜.结论该院手足口
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时艳平
【作者单位】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
【相关文献】
1.182例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罗红
2.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朱妍蒨;李三红
3.180例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孙建明;韩慧韵;任丹阳;张东梅
4.180例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孙建明;韩慧韵;任丹阳;张东梅;
5.全国多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魏巍;王雪峰;刘建平;申昆玲;马融;崔振泽;邓力;李燕宁;姜之炎;许华;王力宁;冯晓纯;吴振起;刘兆兰;黄燕;何春卉;刘华;赵雪;王子;郝欧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院小儿手足口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我院小儿手足口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张传香;蒋志平;汤尘尘;李静;何周康
【期刊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5(21)5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用药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5月确诊为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电子病历270份,对用药情况及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我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药物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其中单磷酸阿糖腺苷使用率最高,达77.8%;其次为对症治疗药物,其中甘露醇使用率64.1%,醒脑静使用率59.3%;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加用抗菌药物,我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达31.9%,存在一定的滥用情况。
结论:我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方面用药合理,但存在一定的滥用抗菌药物情况,故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总页数】3页(P41-43)
【关键词】手足口病;用药分析;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
【作者】张传香;蒋志平;汤尘尘;李静;何周康
【作者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我院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调查分析 [J], 杨月琴;李伟正;
2.我院小儿手足口病用药分析 [J], 庞新莉
3.我院门诊小儿抗生素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J], 林玉龙;林素华
4.小儿手足口病用药情况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J], 张莉
5.我院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调查分析 [J], 赵玲;蒋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足口病230例临床治疗分析
手足口病230例临床治疗分析
欣怡;李亚玲;陈红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2010(31)12
【摘要】目的总结2008年我院收治的230例手足口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为各地诊断治疗手足口病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全年收治的230例手足口患儿,总结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夏季,<6岁小儿为好发人群,占本观察组总例数的98.3%,患儿来源以城区及流动人口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为主要症状,大部分患儿可有心肌酶升高,仅1例并发心肌炎,预后一般良好.结论手足口病按临床诊断标准容易诊断,病情较轻,经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需要注意严重的并发症.
【总页数】2页(P1812-1813)
【作者】欣怡;李亚玲;陈红
【作者单位】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四川,成都,610061;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四川,成都,610061;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四川,成都,6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
【相关文献】
1.危重型手足口病168例临床治疗及病原学分析 [J], 陈韬;王美芬;王明英;杜曾庆
2.护理路径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 [J], 刘彦玲
3.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分析 [J], 陈久清
4.手足口病危重型3期临床治疗分析:附60例病例报道 [J], 张亦维;刘玉
5.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分析 [J], 刘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0例手足口病药物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31T10:46:00.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红蒋英姿
[导读] 文献荟萃分析表明全麻的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于硬膜外或腰麻,且硬膜外或腰麻的母亲低血压发生率较高。
王红蒋英姿(抚顺矿务局总医院 113008)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73-02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手足口病及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80例手足口病患儿用药情况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我院治疗手足口病以抗病毒药物口服为主,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由于及时隔离治疗用药合理,全部临床病例痊愈,无死亡。
结论针对病情有效安全合理用药,能够促进疾病快速恢复,保证儿童用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抗病毒药物
手足口病是因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并多在6岁以下儿童中出现严重并发症。
在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开辟了专门隔离病房共收治280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此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80例患儿中男187例,女93例,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8岁,4个月~1岁67 例(23.9%),1~2岁 118例(4
2.1%),2~3岁 61例(21.8%),3~5岁 20例(7.1%),5~6岁11 例(
3.9%),6~8岁 3例(1.1%),3岁以下占85.7%,病程 6~16 d,平均12.5 d。
1.2临床表现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单一部分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后1-5天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280例患儿中有206例发热,热程1-6天,28例伴有精神差、乏力、哭声弱、嗜睡、烦躁、面色发灰,多数患儿有食欲减退拒食咽痛。
1.3辅助检查 280例均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56 例,升高215例,降低9例;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59例,窦性心动过速181例,合并有S-T段改变98例;心肌酶谱检查:CK—MB升高68例,其它酶谱项目升高167例;脑电图检查:正常239例、边缘状态或异常脑电图41例;胸部正位片:心肺未见异常211例、双肺纹理增强44例、肺炎25例。
2 治疗与转归
遵循《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治疗方案,指导患儿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营养以及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感染者膈应抗生素治疗。
抗炎抗病毒治疗:因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加之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尚不完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可完全预知,考虑儿科用药安全性,故未采用静脉注射中成药。
全部病例采用中成药口服:金莲清热泡腾片、四季抗病毒合剂等口服。
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0-15mg/kg?d静脉点滴。
同时针对口腔粘膜病变局部,给予利巴韦林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剂量为每次50mg,加入2ml生理盐水,吸入约10分钟每次,每天2次,能明显促进口腔粘膜恢复,改善食欲,缩短病程。
对白细胞增高,持续发热不退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选择青霉素为主,个别感染中毒症状重者给予头孢噻肟钠静点。
(2)抗过敏治疗;对皮疹重,皮肤损伤范围大者,给予氯苯那敏0.35mg/(kg?d)口服,3次/d,疗程3-5d。
(3)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1.0g/(kg·次),每4-6小时1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呋塞米1mg/kg或甘油果糖5ml/kg,每12小时1次;应用甘露醇后即用甘油果糖。
(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d给予。
(5)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选用甲基泼尼松龙,重症应用5-10mg/kg,连用3d,病情稳定后,短时间内撤停。
(6)对心肌酶增高合并心肌损害者给予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静点。
(7)其他对症治疗:降温(物理及药物)、止惊、镇静。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经上述治疗,所有病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280例均采用抗病毒对症等综合治疗:(1)抗病毒给予利巴韦林静点,同时采用利巴韦林泵吸口腔口腔局部治疗。
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广谱抗病毒药物,是一种强力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IMP)脱氢酶抑制剂,可抑制IMP,从而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干扰DNA合成而阻止病毒复制。
利巴韦林对多种病毒(DNA、RNA)有抑制作用。
(2)马来酸氯苯吡胺为抗组胺药物,其作用强,用量小,适用于小儿,尤其是粘膜的变态反应,它能减轻疱疹的局部过敏性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病情。
(3)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疱疹液体的渗出,促进疱疹的愈合。
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可以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4)金莲清热泡腾方剂中金莲花、大青叶为君药,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化湿透疹作用;生石膏、知母具有较强的泻内毒的功效。
现在医学研究表明:金莲花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消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作用特点为抗病毒作用强,对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疗效佳。
四季抗病毒合剂主要由鱼腥草、桔梗、桑叶、连翘、荆芥、薄荷、紫苏叶、苦杏仁、芦根、菊花、甘草等组成。
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外解肌表、内清湿浊、使表里之邪透泄,所以治疗手足口病恰中病机。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四季抗病毒合剂方中鱼腥草、紫苏叶、甘草、薄荷中的鱼腥草素、紫苏醛、甘草多糖、乙酸薄荷酯等天然抗病毒成份,通过抑制病毒入侵健康细胞,抑制病毒酶的活性、阻断病毒复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对手足口病的患儿,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为关键。
综上所述,轻型手足口病属自限性疾病,在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在治疗上以抗病毒为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
由于对EV71感染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认识不足,危重症病例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总体上以对症治疗为主,尚需要循征医学和实验研究的证实。
手足口病患者多为婴幼儿,其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反应性过高,易受药物影响,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避免抗生素滥用。
做到
有效、安全,合理用药,从而保证儿童用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顺英,李兴旺,江载芳.关注小儿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01-403.
[2]尚云晓,蔡栩栩.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诊治中的几点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15(4):317-319.
[3]陆国平,李兴旺,吕勇,等.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3):217-2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治疗指南[S].2010年版.
[5]余新华.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局部用药治疗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