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第三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地理学理论与方法
推荐书目(自然地理部分):
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1999年科学出版社
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1997年科学出版社
牛文元理论地理学商务印书馆
钱学森发展地理科学的建议.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斯特拉勒(A.N Strahler) 现代自然地理学(中译本)科学出版社
目录:
一、现代地理学的渊源及发展历程
(一)古代地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二)近代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特点
(三)现代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现代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范畴及科学体系
三、现代地理学研究承继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发展方向
(一)现代地理研究承继的主要传统理论、流派(学派)
(二)现代地理学的若干重要理论
(三)现代地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四、现代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热点及前沿
(一)主要研究领域
(二)热点与前沿
五、现代地理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一)进展
(二)趋势
六、先进技术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第三讲:现代地理学研究承继的传统理论流派
现代地理学研究承继的传统理论流派
现代地理学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传统和观念。
一、区域学派。
1、概念内涵:对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异进行记载,描述和研究,是地理学最古老的传统,也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和有关专题研究的基础。
资料:区域学派
(Regional school)是前苏联经济地理学学派之一,以原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教授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萨乌什金为其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心不是各个经济部门,而应该把区域看作地理学的核心,并重视区域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区域综合地理学、地图及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区域学派对促进前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从十月革命以后,在与部门统计学派、经济学派的论争中创立了对世界经济地理学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前苏联区域学派。科洛索夫斯基是其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了“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理论,认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地域综合体。认为自然是基础、经济是核心、技术是纽带,把自然、经济、技术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技术的联系中去分析生产力的地域组合现象。
2、主要理论基础:其主要理论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3、代表人物:德国李希霍芬、赫特纳、美国哈特向、苏联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
20世纪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纳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应是区域研究。
赫特纳(hettner,alfred ,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之一。生于德累斯顿,卒于海德尔堡。哈雷大学博士。1882~1890年先后两次去南美洲旅行考察。1895年创办《地理杂志》,并长期任主编。曾任海德尔堡大学教授。到过俄国、北非和亚洲等地旅行。赫特纳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性。他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叙述了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念和思想的构成、地图和图片、文字表达以及地理学教育,系统地阐明地理学理论,是其地理学思想的代表作。还著有《区域地理学基础》等。
哈特向: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
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但终因其仅以区域综合代换地表机理探讨,效果颇不理想。不过,经赫、哈二氏的倡导,特别是法国马东、德芒戎,美国惠特尔西、詹姆斯等的努力,20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了一个区域地理的黄金时代。
巴兰斯基(1881~1963)Baranski,Nikolai Nikolaevich
苏联经济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区域学派的奠基人。莫斯科大学教授、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院士。生于托木斯克,卒于莫斯科。早年参与主编苏联第一部百科全书,以后参加国家的经济区划工作,曾主持莫斯科州地图集的编制。一生致力于地理教育、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最先提出用区域的地理综合研究方法取代单纯的部门经济统计描述;主张利用地图方法取得详细的资料,借以提供区域发展远景;坚持经济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结合,坚持人地关系在区域上的统一性,反对经济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分割的观点。著有《苏联经济地理》和《经济地理学:经济地图学》等。
二、景观学派。
1、概念内涵:从发生学观点,用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及发展演变的学派,就是景观学派,该学派始于德国近代地理学、盛兴于苏联、俄罗斯。
自然景观即自然综合体是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自然景观与土地系统是景观学派的主要研究内容。
资料:李希霍芬和道库恰耶夫开创的综合自然地理方向,在原苏联得到迅速发展,并在本世纪的20到50年代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学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出现了两大学派。
(1)景观学派
景观一词源于德文Landschaft(原意:地方风景),它作为地理概念也最先出现于德国。在德国曾出现过以帕萨格(S.Pas-sarge,1867—1958)为代表的景观学派。但原苏联的景观学派直接建基于道库恰耶夫的自然地带学说,而由贝尔格(Л. C. Бepг,1876—1950)在其论著中加以创立。贝尔格于1913
年明确指出:正是景观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景观学就是地理学。在以后(十月革命后)的发展中,景观学逐渐成为原苏联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这一学
派侧重于研究地表局部(地域)的地方性地理特征。其主要观点是:①景观是各自然要素有规律结合所形成的具有独特特性的地段;②景观是自然带的组成部分,而自然带是同一类型景观分布占优势的地域,亦即景观带;③景观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需要指出的是,贝尔格等学者最初提出的景观概念等同于自然(地理)综合体,其中没有分级的含义。而客观的自然(地理)综合体是具有不同等级的。因此在具体的景观调查制图工作中引起了混乱,也引起了原苏联地理学者关于景观的科学概念的争论。在论战中,出现了两个基本派别——类型派和区域派,这实际上反映了对景观概念的不同理解。前者认为景观是基本的地域类型,后者则认为景观是区域的基本单位。经过论战,双方最后取得接近一致的结论,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丰富了景观形态学的研究①。景观形态学正是综合自然地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景观学派过分强调研究地表局部的规律性,甚至认为景观学就是自然地理学,因此忽视了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一般规律性的研究。景观学派这一缺陷,恰好由普通自然地理学派的研究所弥补。
(2)普通自然地理学派
在景观学发展的同时,俄国少数地理学家侧重于研究地表的整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地理规律,并形成了普通自然地理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者有布罗乌诺夫(И.Л.Броунов),他在《自然地理学教程》一书中提出如下观点: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现在的面貌,即研究作为生物活动场所的地球表壳;
②地球表壳是由几个同心圆壳所组成,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所有这些壳(物质圈层)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渗透,并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地球的外貌;③研究地球表壳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是自然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该项任务使本学科在相邻学科中取得完全独立的地位。很明显,布罗乌诺夫的见解十分接近于对综合自然地理学本质的理解,他比较正确地阐述了“地球表壳”这一独特物质体系的科学概念。这正是普通自然地理学派对自然地理学的重大贡献。但是正如景观学派轻视了地表的一般地理规律性一样,普通自然地理学派则轻视了对地方性的、区域的自然地理规律性研究。在当时,这两大学派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战。然而,排除了这两门学派在各自研究方向上的片面性,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