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转移瘤的MR诊断
核磁共振在小脑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核磁共振在小脑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小脑细胞瘤是指发生于小脑皮层、小脑深部核团或小脑脑干的一类原发性肿瘤,常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
由于小脑对平衡、协调、姿势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小脑细胞瘤会引起运动和认知方面的异常表现,甚至危及生命。
MRI可为医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小脑细胞瘤的位置、大小、边缘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瘤体的性质。
一般来说,MRI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1. 瘤体的形态:小脑细胞瘤多为球形或椭圆形, MRI可以显示瘤体的大小、形态和边缘,有助于确定瘤体的位置和范围。
2. 瘤体的强化特征:MRI可以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图像进行比较,观察瘤体的强化情况,有助于确定瘤体的血供情况以及是否有囊变、出血等情况。
3. 瘤体的局部扩散:小脑细胞瘤的局部扩散是瘤体恶性程度的表现,MRI可以显示小脑细胞瘤的局部扩散情况,有助于评估瘤体的恶性程度。
4. 瘤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小脑细胞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与血管、神经、脑脊液等的关系,这有助于设计手术方案和确定手术难度。
5. 瘤体的治疗反应:MRI可以在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瘤体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的反应和疗效。
总体来说,MRI在小脑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为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同时,MRI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如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小脑肿瘤的低场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i gs ma e .Me u lb a tm e n tae lw i a ne s y o s itn i s a n T1 w ih e ma e , d l hg s n l n e s y o d l lso d mo srtd o s n i tn i r ion e s y i l 一 e g td i g s me d e ih i a o gl t t n g o g itn i n t
・
医学影像 ・
一 ~ 20 2第8第期 0年 月 4 6 1 卷
小 脑肿瘤的 低场M I 与 诊断 R 诊断 鉴别
叶学艺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 广东龙川 57 0 ) 130
【 摘要】目的 探讨小脑肿瘤在国产低场 M I R 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3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肿瘤, 0 其中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MRS:无NAA峰和Cr峰,常出现lip峰。
影像表现
• 出血常见于黑色素瘤、绒毛膜癌、甲状腺癌、肺癌及肾 癌的转移,多呈T1WI上点片状高信号影。
• 来源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黑色素瘤、绒毛膜癌 的脑转移还可出现弥漫性脑膜浸润,即癌性脑膜炎。
v 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可见“凹陷征”“缺口征”样 的不完整的环形强化。
v MRS 上Lip-Lac 峰增高明显。
淋巴瘤
A:病灶呈“握拳状”明显强化;B.尖角征(箭头);C:缺口征(箭头)
脑脓肿
脑脓肿
谢谢
• 在T2WI肿瘤表现为低或等信号者,多半是来源于胃肠道 的黏液腺癌、骨肉瘤及黑色素瘤。
胶质母细胞瘤
• 常伴有出血及瘤周水肿。 • 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位于深部白质,单发较多见。 •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显著不规则花环状强化,环壁厚薄不
均,无张力,DWI呈高信号。 • MRS示Cho峰常升高,NAA峰明显降低,但仍存在。 • 与单发的转移瘤难鉴别。
胶质瘤
男,62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WHO IV级,IDH野生型,Ki-67为25%
鉴别诊断
v 好发于脑实质深部近中线部区域,幕上多见,可单发 或多发,大多呈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状,部分呈不规则 条片状,累及胼胝体者可呈蝴蝶状。
v CT 平扫呈略高密度;T2WI 呈等或略高信号,DWI 上 呈高信号,ADC 值偏低;肿瘤出血囊变少见,占位效 应轻至中度。
脑转移瘤的 影像诊断与
鉴发肿瘤病史(肺癌最 常见)。
Ø 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 Ø 部位:皮髓质交界区,脑干少见。 Ø 形态:多为圆形、类圆形,囊实性病灶多不规则,外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诊断
·634·
参考文献
1 L ee SE, Sanches J , M ark A S, et al. Po sterio r hem an2 g iob lastom as: M R im ag ing. R ad io logy, 1989, 171: 463.
2 Ho VB , Sm irn io topou lo s J G, M u rphy FM , et al. R adio2 log icp atho log ic co rrelation: hem ang iob lastom a. A JN R , 1992, 13: 134.
为了判断斜坡是否向颅内凹陷, 笔者测量了斜枕 角、斜齿角及斜坡高度指数: (1) 斜枕角: 斜坡轴线与枕 大孔前后唇下缘最低点连线的夹角 (图1) ; (2) 斜齿角: 斜坡轴线与齿状突轴线的夹角 (图1) ; (3) 斜坡高度指 数: 斜坡下缘最低点至枕大孔后缘最低点与硬腭后上
作者单位: 250021 济南市,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21分型及信号改变: 根据M R I 表现将血管母细胞 瘤分为囊腔结节型、单纯囊肿型和实质肿块型。
图1 T 1加权像矢状位示小脑半球囊性病变, 壁结节与脑组织呈等信号, 形态不规则, 内有条状血管流空。 图2 同图1 病例。增强扫描见瘤结节显著强化。 图3 T 1加权像横断面示左侧小脑半球卵圆形囊性病变, 腔内无瘤结节。 图4 同 图3病例。增强扫描囊周见异常显著强化结节。 图5 T 1加权像矢状位示小脑下蚓部肿瘤, 呈低信号, 内有大量血管流空 影, 信号不均质。 图6 同图5病例。增强扫描见肿瘤显著强化
缘最高点连线的最短距离 (图2)。
图1 Α角: 斜齿角; Β角: 斜枕角。11斜坡; 21枕大孔后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全身其他部位的肿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以肺癌脑转移最常见,多见于40~50岁间。
80%的转移性肿瘤发生在幕上,其中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灰白质交界区最常见。
临床症状主要和发病部位有关,肿瘤占位效应使患者产生颅内压增高表现,小脑转移瘤还可导致共济失调。
影像表现
(1)CT:①平扫显示等、低或不均匀结节影。
②增强扫描多呈环状不均匀强化。
③多数肿瘤周围伴有明显的水肿带,所谓“小瘤体大水肿”。
④有些转移瘤可无瘤周水肿发生,仅表现为强化小结节影。
(2)MRI:①平扫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伴明显指状水肿。
②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边缘强化,并能发现较小的转移瘤及软脑膜转移灶。
③病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鉴别诊断
原发肿瘤史、颅内多发病灶、呈“小病灶大水肿”的典型表现者诊断不难。
单发转移瘤需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后者多呈不规则花环状强化,边界欠清,DWI强化实质部分呈高信号。
低场MR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
显示病灶 的大 小 、 目、 能 对病 灶 位 置 作 出准 确 定 位 。 数 并 平 扫 检 出 最 小 病 灶 直 径 为 0 9e 而 增 强 扫 描 可 以检 出 最 . m, 小 直 径 为0 2e . m的 转 移 病 灶 。
3 讨 论
2 结 果
2 1 脑 转 移 瘤 平 扫 与增 强 扫 描 M I 现 平 扫 : I 见 . R 表 T WI 转移瘤病灶呈 低 或略低 信 号 ,2 上表 现为 高或 略 高信 T WI 号改变 , 周多伴 有广 泛 的长 T 灶 1长 水 肿 影 , 灶 与 水 病
分析 f 实 用 医技 杂 志 ,0 8 1 ( )9 8 1 J. 20 ,5 8 :8 . 3 张云亭 , 张敬 . 肿 瘤 的 对 比 剂 增 强 ¨ ] 中 国 医 学计 算 脑 J. 机 成像 杂 志 ,0 0 6 4 :6 2 8 20 ,( ) 23~ 6 .
( 收稿 日期 :0 0—1 21 1—1 ) 2
肿之间分界不清 , 体大小不易确定。 瘤
增强扫描 : 有瘤 灶均有强 化 , 化形式有 环状强化 、 所 强
结节状强化 、 团块 状 强 化 、 环 状 强 化 以 及 环 靶 状 强 化 , 花 在
脑 转 移 瘤 好 发 于 中 老 年 人 , 性 略 高 于 女 性 。肺 癌 是 男 最 为 常 见 的 原 发 肿 瘤 , 次 为 乳 腺 癌 , 化 道 肿 瘤 , 他 恶 其 消 其 性肿 瘤如肾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列腺癌 、 子宫癌 等也都 可 以转 移到脑部 。 脑 转 移 瘤 主 要 通 过 血 行 播 散 为 主 , 为 多 发 。脑 转 移 瘤 常 8 % 见 于 大脑 半 球 的 皮 层 及 皮 层 下 区 , 、 叶好 发 。 0 顶 颞 脑 转 移 瘤 在 平 扫 MR 上 信 号 特 点 并 无 特 异 性 , I 主要 特 点 为 : 灶 常 为 多 发 性 , 灶 大 小 不 一 ; 周 水 肿 与 瘤 体 大 病 病 瘤 小 不 成 比 例 , 出 现 小 病 灶 大 水 肿 。本 组 病 例 显 示 出 , 常 尽 管磁共振平扫对 软组织信号改 变十 分敏感 , 大部分脑 转 但 移瘤在常规 T WI 1 呈低或 略低信 号 ,2 上表 现为 高或 略 T WI 高信号改变 , 使瘤体与周 围水肿 难 以区分。而对 于一些 等 信号 、 病灶 较 小 或 周 围水 肿 较 轻 的 病 灶 更 是 难 以 发 现 。 而 磁 共 振 增 强 扫 描 是 目前 临 床 上 对 于 脑 转 移 瘤 诊 断 最 常 用 的方 法 。所 用 对 比 剂 G d—D P 是 一 种 非 特 异 性 细 胞 外 TA 液 顺 磁 性 对 比剂 , d—D P G T A不 能 通 过 正 常 的 血 脑 屏 障 , 当 血脑屏障破坏后进 入 进入 血管 外 间隙 , 过缩 短 T 通 1弛 豫 时 间 来 实 现 肿 瘤 的对 比增 强 , 周 水 肿 区 由 于 血脑 屏 障 没 瘤 有破 坏 , 因而 无 对 比增 强 。增 强 MR 能 够 清 楚 显 示 病 灶 的 I 内 部 微 细 结 构 及 肿 瘤 边 缘 。 不 仅 能 够 发 现 一 些 平 扫 难 以发 现的较小病 灶 , 而且 能 够 明确病 灶位 置 、 小有 助 于 大 病灶 的定位。 综 上 所 述 , 于脑 转 移 瘤 病 人 在 行 刀 、 对 X刀 、 螺 刀 陀 治 疗 前 , 论 MR 平 扫 结 果 如 何 , 应 做 MR 增 强 扫 描 , 无 均 以 发现平 扫不能发现的等信号 病变或 发现更 多 的小 转移灶 , 为 临床 治 疗 及 预后 判 断 提 供 可 靠 依 据 。
MR增强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的信号强度 和正 常脑脊液 信号强
度 。( 4)计算肿瘤在两种序列增 强 图像上肿 瘤与 白质 、肿瘤与 灰 质 及 肿 瘤 与 脑 脊 液 的 对 比 率
( o g r s a i ,R 。选取病 cn ta t r to C ) 灶 强化最 明显的 实性 部分 为感兴 趣 区 ( I ,测量两序列上肿瘤 R ) 0 的信 号强度 ,并 测量正常 脑 白质 的信号强度、灰质信号强度、脑积 . 液信号强度,分别按公式 C = ( R 肿
2M I . R 检查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 A a t 1 5 磁共振成像仪,头 v n o .T
颅表面 线圈,受检 者均行头颅 平扫和增强 扫描 。平扫包括 :矢状位 TW ,横断面 TW S ,层厚 / I 1I(E 层距 5 m 1 5 m R T = Om / s m / .m ,T / E 4 O s 1 m , l
中 国 C 和 M I 志 21 年 1 月 第8 第5 总第 3期 T R杂 00 0 卷 期 4
Va u fM RIc n r s. n a c d FLAI l eo o ta te h n e R s q e c si h d a n s so e a t tc e u n e n t e i g o i fm t sa i e c p ao a n e h lm
结 果
未能显示 的 6个病灶 。
增强 TW 及 F A 序列肿瘤 I L I R 4 5例患者中,3 例发现有脑 与 白质 、肿瘤与 灰质及肿瘤 与脑 0
个病灶,直径均 脊液的 C 9 R见表 1 。由表 1可知增 瘤 的信号强度 一脑 白质的信号强 转移瘤,共计 1 1 m ,其 中来源于肺癌 2 例, 强 F I 8 度 )/脑 白质的信号强度、C =( 大于 3 m R A L R上肿瘤与 白质及肿瘤与 例 例 0 肿 瘤 的信 号 强 度 一 灰质 信 号 强 乳腺癌 1 ,胃癌 1 。单发 1 脑脊液的 C 值均高于 TW 。两种 R I 例,2 5 - 个各 9 例,5 个以上 1 例, 序列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1 P 0. 度) /灰质信号强度、C =( R 肿瘤的
小脑单发转移瘤MRI表现
Pa d& P ar. d 2 , 0 0 0 o 5 rcJMe hr V 7 2 1 — 5N . n 0
・
41 ・ 7
小脑单发转移瘤 M I R 表现
张伯英 , 朱杏 莉 , 建 平 郭
[ 键 词 】 AN ; 发 转 移 瘤 ; I 关 , 单 MR
强检查上 , 其病 变 强 化 形 式 为 结 节 状 、 形 或 不 规 则 强 化 , 环 尤
状 位 自旋 回波 TWIT 0 . (R 4 0ms E 1 s , 断 位 液 体 衰 减 厂 0m )横 r 反 转 恢 复 (zF AI ) 列成 像 (R 2 0 sr 0 )层 T- L R 序 T 0m 厂E 8 0 ms, 5 5
血 区血 管 丰 富是 转 移 瘤 的好 发 部 位 。 脑 转 移 瘤 的 分 布 特 点 小 也 与 其 血 供 有 关 。 脑 蚓 部 由小 脑 上 动 脉 供 血 , 小 除蚓 部 外 , 小
11 一 般 资料 本 组 3 . 6例 , 2 男 6例 , l 女 0例 ; 龄 4 — O 年 5 7
通 过 对 本组 患 者 小 脑 单 发 转 移 瘤 的 M I 现 分 析 笔 者 R 表 认 为 . 平 扫 上 呈 较 低 或 等 信 号 或 混 杂 信 号 , 内 有 坏 死 囊 在 瘤 变 ,外 周 水 肿 带 或 有 或 无 ,在 TWI 实 性 病 变 呈 中等 高信 z 上 号 , 死部 分 呈 明 显 高 信 号 , 实 性 相 比 , “ 日 征 ” 在增 坏 与 呈 牛 融 。
见 有 局 部 软 脑膜 强化 。
3 讨 论
颅内转移瘤的MR诊断
颅内转移瘤的MR诊断目的:探讨磁共振对颅内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49例颅内转移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发病部位进行分析。
结果:43例颅内转移瘤呈多发,多位于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实质内;6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位于大脑半球,5例位于小脑半球;病灶大小0.3~5.4 cm,周圍广泛水肿;1例可见灶内出血。
病灶全部明显强化,表现为结节状、环形或者不规则形。
结论:磁共振对颅内转移瘤具有很大诊断价值,增强扫描更能提高转移瘤的定性诊断。
标签:颅脑转移瘤;磁共振;影像诊断颅内转移瘤是中老年人临床一种常见恶性病变,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20%[1]。
文献报道较多,搜集我院自2001~2009年来经病理证实、资料齐全的49例患者,进行影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9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12例;年龄48~79岁;病程47 d~10个月。
患者45例有肿瘤手术病史,其中,肺癌38例,直肠癌2例,胃癌2例,肾癌2例,乳腺癌1例,大多于手术后2~6个月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表现为癫痫或者肢体障碍;2例患者以走路不稳为主诉。
4例患者不明原因出现上述症状(否认既往肿瘤病史),其中3例发现颅脑内病灶后,做胸部X线,见到肺内肿块。
1例小脑实质内单灶病变,原发灶未找到。
1.2 方法安科低场磁共振,平扫:头颅常规横断、矢状、冠状扫描,层厚10 cm,层间距5 mm。
扫描序列SE TR 300 ms,TE 16 ms;T2WI TR 5 000 ms,TE 105 ms,水抑制序列TR 6 040 ms,TE 105 ms,TI 1 040 ms。
增强扫描:SE T1WI TR 300 ms,TE 16 ms,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0.2 ml/kg,静脉内快速推注。
2 结果2.1 发病部位及大小43例颅内转移瘤病灶,位于大脑半球实质内并以顶部多见(包括硬脑膜下1例,软脑膜1例);6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位于大脑半球,5例发生于小脑半球,周围广泛水肿。
6种小脑肿瘤的MRI表现
6种小脑肿瘤的MRI表现导语小脑是颅内肿瘤的好发区,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常见肿瘤为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此4种肿瘤的恶性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亦不同,因此术前正常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1、星形细胞瘤从星形细胞转变而来的具有特定形态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的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高峰年龄在10岁前,少数可发生于成人,但也多为年轻人。
小脑星形细胞瘤分为囊性、部分囊性、实质性三类,但绝大多数为前两者,囊内液体较黏稠,囊壁由胶质成分构成,部分囊内可见壁结节。
典型表现为小脑蚓部或半球的巨大肿瘤,主要为囊性结构,CT平扫可见肿瘤实性成分密度与正常白质相等或偏低,增强不均匀强化;当囊性肿瘤带有壁结节时,结节明显均匀强化。
MR T1WI实性部分呈低信号,T2WI及FLAIR上呈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
右侧小脑半球间变性胶质瘤:肿瘤在T1WI呈稍低信号,在T2WI 呈稍高信号,FLAIR呈等信号,周围可见长T1长T2水肿,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左侧小脑半球可见结节状强化。
2、髓母细胞瘤源于髓母细胞,与胚胎期髓上皮第二代原始小细胞形态相似,具有双向分化特征,既向神经细胞又向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儿童多见于小脑蚓部,成人则多位于小脑表面。
主要见于15岁前,由其4-8岁间最常见.另一个高峰年龄在25岁左右。
髓母细胞瘤多为实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楚,内部可出现囊变,罕见出血及钙化。
MRI平扫无论T1WI还是T2WI都倾向为等信号,T1WI略低或等信号,T2WI略高或等信号,DWI高信号而ADC低信号为髓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增强后大多以轻度到中度云絮状强化,道髓母细胞瘤的强化方式和程度与髓母细胞瘤的病理分型相关,认为经典型多为轻度强化或边缘线状强化,而其他亚型包括促纤维增生/结节型、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间变性以及大细胞型髓母细胞瘤的强化方式均为明显强化。
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肿瘤在CT上呈高密度,边界不清;在T1WI呈等信号,在T2WI及FLAIR上呈稍高信号。
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脑转移瘤的MRI诊断脑转移瘤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由于其高发生率和高误诊率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院应用MRI后,极大地提高了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本文搜集整理了自2005年10月~2009年5月经病理及临床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病历资料: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病例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9~80岁,平均54岁。
临床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者33例,有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者12例,无明显症状者5例。
1.2 影像学方法:采用GE公司的SignaProfile/o0.2T磁共振成像仪,标配头线圈,常规选择自旋回波T1、快速自旋回波T2以及水抑制脉冲序列,行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必要时行冠状面扫描。
层厚6mm,无层间距。
增强扫描时对比剂为国产(康臣)磁显葡胺,使用剂量为0.2ml/kg,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后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
2 结果2.1 脑转移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及形态特点:50例中单发13例,多发37例。
发生于幕上31例,幕下8例,幕上下同时受累11例;共162个脑转移灶,其中额叶57个,颞叶28个,顶叶26个,枕叶21个,小脑20个,丘脑7个,胼胝体3个。
大小为0.3cm×0.5cm~6.0cm×7.0cm之间。
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环形或结节状,常为多形并存。
2.2 MRI信号特点:T1WI77个病灶呈低信号,38个病灶呈等信号,47个病灶未发现,增强扫描后发现;T2WI84个病灶呈高信号,31个呈混杂信号。
瘤周水肿分为四个等级:轻度,水肿长度小于(下转230页)(上接228页)肿瘤直径的1/4;中度,水肿长度小于肿瘤直径的1/2;重度,水肿长度大于肿瘤直径的1/2。
本组50例中,无水肿5例,轻度水肿11例,中度水肿13例,重度水肿21例。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v 多发脑转移瘤需与多发脑结核瘤、脑囊虫病鉴别 :
v脑结核瘤: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等、稍高 密度,边界不清,周围水肿不明显,增强后呈均 匀或环形强化,壁较薄,规则或不规则,实验室 检查有助于鉴别。
脑结核瘤
鉴别诊断
v 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与CT相似。
食 管 癌 脑 转 移
影像表现
v MRS:NAA峰缺乏或降低(神经元的标志,只存在于 神经组织,转移瘤无神经元),Cho峰升高(肿瘤细 胞增殖活性和有丝分裂增加有关),Cr峰降低( 可能与缺氧或低灌注有关),可见出现Lac峰(由 于肿瘤生长旺盛,有氧代谢能量供应不足,无氧 糖酵解增多,可出现肿瘤液化、坏死),如为小 病灶,应注意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或肿瘤在生长 过程中包裹了神经元,亦可显示低的NAA峰,在诊 断中需鉴别。
v 多发脑转移瘤需与多发脑结核瘤、脑囊虫病鉴别 :
v脑囊虫病:病灶较小,直径多不超过1cm,头节为 其典型特征,临床病史有助于鉴别。
脑囊虫病
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散在小低密度影,其内可 见小结节状高密度影,为囊虫头节(↑)
鉴别诊断
v 单发的脑转移瘤需与脑膜瘤、胶质瘤、脑脓肿鉴 别:
v脑膜瘤:多为于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等部 位,增强扫描瘤体多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 征”。
幕下占20% v 转移概率由高到低: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
癌、肾癌、甲状腺癌 v 临床表现主要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
神经盘水肿等,有时表现极似脑中风,极少数表 现为痴呆,约5-12%患者无神经系统症状
病理
v数目:脑转移瘤常为多发(70%-80%),也可为单 发。
小脑肿瘤的低场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脑肿瘤的低场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目的探讨小脑肿瘤在国产低场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肿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0例,髓母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1例,回顾性分析其低场MRI表现。
结果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
实质部有轻微强化,囊变呈不规则环形强化。
髓母细胞瘤:T1WI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中等高信号。
室管膜瘤:起源于四脑室,有不均匀的明显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均为大囊小结节型,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壁结节。
转移瘤:有原发病史。
脑膜瘤:T1WI、T2WI 均为等信号,有明显强化。
结论低场MRI与高场MRI报道结果一致,对小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domestic MRI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ellum tumors. Methods 30 cases cerebellum tumors proved by operative and pathology. There were astrotytom as in 10,medulloblastom as in 7,ependymom as in 5,hemangioblatom as in 5,metastasis as in 2,meningioma as in 1. Results Astrotytom most common in cerebellum,it demonstrated low signal intensity or isointensity signal on T1-weighted images,heterogeneously high signal intensity on T2-weighted. The part of sold has light enhancement a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cystic lesions may display heterogeneously of rank enhancement a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Medulloblastom demonstrated low signal intensity or isointensity signal on T1-weighted images,meddle high signal intensity on T2-weighted. Ependymom common in the fourth ventricle,it display heterogeneously enhancement a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Hemangioblatom is all kind of the large cystic-small nut style,they may right clear to display the nut enhancement a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Metastasis has history of tumors in others part of body. Meningioma demonstrated isointensity signal on T1 and T2-weighted images,andheterogeneously enhancement a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Conclusion Low-field MRI and high-field MRI have the same effect to imaging the cerebellum tumors,it is important to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ellum tumors.[Key words] Cerebellum;Tumors;Domestic;MRI diagnosis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三维成像能力及无骨伪影优势,极大提高了对小脑肿瘤的定性与定位诊断准确性。
脑转移瘤CT及MR
CT检查 CT显示转移瘤大多位于皮层或皮层 下,圆形或类圆形,平扫:肿瘤密度不等 ,高、等、低或混杂密度均可。70-80%的 病例多发,肿瘤小者为实性结节,肿瘤大
者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状。也可是囊
性肿块,囊腔内可有结节,伴有出血时可
显示出高密度区或液平面,周围伴有明显 的低密度指状水肿。87%的病例有脑水肿, 其中 中至重度水肿占57%,且多表现为很 小的肿瘤却有广泛水肿,此为转移瘤的特 征。
肿瘤亦可为直接侵犯或经脑脊液循环种植转移。肿瘤发生的部 位与病区血液供应量有关,好发于脑实质内,脑膜和颅骨转移 也可见到。
病理
根据转移瘤的病理特点,转移瘤分为三种存在 方式。 ①转移结节:大多数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这是由于颈内动脉较椎动脉管径粗,且大脑中 动脉是颈内动脉的自然延续、管径较粗血供较 丰富之故,最常见转移部位为额叶、依次为顶 叶、颞枕叶,可同时累及2个以上脑叶或可同时 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这些转移瘤常见于皮质与 白质交界处,这是由于大脑皮质的血供是皮质 下白质的3~4倍,因而在解剖结构上供血动脉 在皮质-白质交界处突然变细,转移性癌栓大多 被阻于此而易于在此转移生长。经椎-基底动脉 系统转移的大多见于小脑半球,也可至脑干。
据文献报道转移途径有5种:①血源转移
到脉络膜血管而达蛛网膜下隙;②血源 转移到软脑膜血管而达蛛网膜下隙;③ 沿神经周围淋巴管及鞘逆行播散;④转
移到Batson’s静脉(椎静脉系)而达脑脊
膜下腔;⑤沿血管周围淋巴管向心性扩 展。
③脑炎性型转移: 伴发软脑膜癌病。
肺癌脑转移
1.脑膜炎:呈带状,或线状脑回样强化。
2.胶质瘤:
(1)脑原发性肿瘤病史,特别是晚期全身癌肿患 者出 现颅内占位时,一般不难鉴别。
脑转移瘤影像诊断
脑转移瘤影像诊断脑转移瘤CT、MRI诊断●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脑转移占40%~60%;●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生在中年以上。
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约占80%。
●分型:颅内肿瘤分脑实质、硬脑膜外、穹窿和软脑膜四型。
多为脑实质型。
●原发病灶:原发癌多为肺癌,女性常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等。
●转移方式:以血行转移最常见。
●部位:好发于顶、枕叶,这与肿瘤栓子较易进入大脑中动脉末梢分支有关,也可发生在小脑,但脑干少见。
80%见于大脑半球的皮质及皮质下区(多位于皮质髓质交界区)。
80%位于幕上,20%位于幕下。
80%为多发。
●分布特点:1、血管分布:由于幕上脑组织接受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双重血供,血供丰富。
2、血液分布:受脑内动脉血液供应特殊性的影响,大脑皮层的血供为皮层下白质的3~4倍,故在解剖结构上供血动脉在灰、白质界面上突然变细,使转移瘤栓大多被阻于此。
3、体积:同时幕上组织的体积也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转移的肿瘤栓子较易进入大脑中动脉末梢分支。
【病理】●数目:脑转移瘤常为多发,尸检占2/3,也可为单发。
●大体:呈球形,偶为不规则形。
虽无包膜,但与脑实质有清楚分界。
肿瘤中心: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少数可见肿瘤内钙化。
肿瘤周围:水肿明显,水肿程度与肿瘤类型有关。
肿瘤血供:多数较丰富,肿瘤内的血管结构与原发肿瘤类似。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水肿等。
•有时极似脑中风。
【CT表现】●平扫1、形状: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环形、结节状、常为多形并存。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杂密度影。
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见;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肿块,囊内可有结节。
3、数目:与原发肿瘤及其组织细胞学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60---80%病例为多发,对转移瘤较为特征。
小脑单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转移途径
➢ 经肺-血液循环-脑:最常见途径,大部分原发肿瘤细胞经此途径 到颅内脑组织,如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
➢ 直接侵入:邻近部分肿瘤,头皮、颅骨恶性肿瘤均可直接侵入颅 内转移。
➢ 经蛛网膜下腔:极少数脊髓内肿瘤经此入颅内,并在蛛网膜下腔 播撒。
强化。 脑膜炎:软脑膜强化。 可见卫星灶(子灶)。
男,51岁,反复头痛、发热2个月。
鉴别诊断血管母细胞瘤
多见于30-40岁女性; 小脑半球多见。 大囊小结节型、实性肿块型、单纯囊型。 大囊小结节(结节偏离中线位置) 。 “壁灯征”,壁结节大小较PA小,强化更明
显。 流空血管影 。
女,46岁,持续性耳鸣2周、头痛1周。
➢ 中老年。 ➢ 多发病灶。 ➢ 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 T1WI多为等低信号,T2WI多为等高信号。 ➢ 边界清楚。 ➢ 增强实质部分及囊壁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
谢谢
小脑单发转移瘤的影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男性以肺癌多见,女 性以乳腺癌最多见。
✓ 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 等。
✓ 好发于大脑半球(约80%),小脑少见(15%),脑干(5%)。 ✓ 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临床表现
➢ 脑转移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与病灶部位、转移瘤大小、占位效应 及患者敏感度有关。
➢ 经淋巴系统:肿瘤细胞沿脊神经或颅神经淋巴间隙进入脑脊液或 通过椎静脉侵入颅内。
影像特征
CT表现: 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 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肿瘤较大时坏死、囊变
多见。 增强扫描:多呈结节状(无坏死)或环形强化。 脑水肿:病灶周围以轻中度水肿为主,多位于瘤
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R诊断价值
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R诊断价值李承启;曹代荣;李坚;邢振【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 RI表现,提高对小脑单发脑转移瘤的M R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小脑单发脑转移瘤的M RI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小脑单发转移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瘤周水肿程度及瘤体的强化特征。
结果本组20例单发小脑转移瘤,发生于右侧小脑半球11例(55%),左侧小脑半球9例(45%)。
肿瘤最大径线<2cm 5例,2~3cm 8例,>3cm 7例,瘤周水肿以轻中度水肿为主16例(80%)。
实性病灶13例(65%),囊性病灶4例(20%),囊实性病灶3例(15%),实性病灶中有5例可见边界征,增强扫描实性病灶强化呈结节状、花环状,囊性病灶囊壁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份可见壁结节,3例直肠癌转移灶T2 WI均呈低信号。
结论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 RI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注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周围水肿及增强等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4页(P1529-1532)【作者】李承启;曹代荣;李坚;邢振【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 350000; 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福建三明 365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 35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 35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 3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相关文献】1.MRI对脊柱单发转移瘤与单发损伤的诊断价值 [J], 王军;王晨光;王旭荣;翁晓海;吕金纯;蒋晓彬;郑汉鹏2.ADC值在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董安珂;张勇;程敬亮;卜春晓;李颜良;李娅3.小脑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单发转移瘤的MRI特点 [J], 张辉;孟晓梅;钱银锋4.纹理分析在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徐艳中;汪秀玲5.增强磁共振成像纹理参数对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J], 刘娟;朱吉高;王立兴;沈力;傅剑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线样强化。 • 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2%、77.4%
影像学特征——MR
•分泌大量粘液的腺癌称为黏液腺癌,又称胶样癌或者黏 液癌,常见于胃和大肠 • 在T2WI呈低信号,原因可能与病灶内蛋白粘液成份有 关,具有特征性,这一特征有助于转移瘤的诊断以及原 发病灶的寻找
转移途径
• 经肺-血液循环-脑:最常见途径(肺癌、乳腺癌、皮 肤癌)
• 直接侵入:见于邻近部分肿瘤(头皮、颅骨恶性肿瘤) • 经蛛网膜下腔:极少数,并可在蛛网膜下腔播撒 • 颅内没有淋巴管,肿瘤细胞沿脊神经或颅神经淋巴间
隙进入脑脊液或通过椎静脉侵入颅内
影像学特征——MR 位置
小脑半球多见
大小
可较大,2-4cm较多,也可大于4cm
谢谢
鉴别诊断
•髓母细胞瘤 成人:小脑半球(小脑软膜下的胚胎的外颗粒细胞层) 发病高峰:25岁 形状:团块状 典型:信号均匀 DWI高,ADC低(肿瘤细胞致密) 强化方式多样 经典:轻度均匀or边缘线样强化 其他:明显均匀强化(促纤维增生型、结节型、
间变型、大细胞型)
内部可有小囊样强化(生长太快、供血不足)
•囊性部份中心多偏向髓质侧,可能与皮质较髓质血液供 应丰富有关,髓质侧则更易发生坏死
女 54 直肠腺癌
女 43 直肠腺癌
男 72岁 消化道腺癌
男 75岁 肺乳头状腺癌
男 71 岁 肺腺癌
女 49岁 肺腺癌
女 46 乳腺癌
男 72岁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男 70岁 食管鳞状细胞癌
女 44岁 宫颈鳞状细胞癌
MRS:Cho/Cr(胆碱/肌酸)高于转移瘤
鉴别诊断
•血管母细胞瘤 可发生任何年龄段,30-40岁多见 大囊小结节 实性瘤体 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内可见血管流空影 瘤周多无水肿 弥散不受限
鉴别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发病高峰:60岁 占位效应轻 嗜血管性生长 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多 (肿瘤细胞致密) MRS脂质峰明显升高 位于小脑半球多成“硬环征” 随访:可自发消失,短期内明显缩小,异位复发
小脑转移瘤的MR诊断
2016级规培生 张欣悦
概述
➢ 转移瘤是中老年人中的常见恶性疾病 ➢ 发病年龄:34-70岁 ➢ 高峰:40-60岁 ➢ 男性多于女性 ➢ 多发多见,占60%-70% ➢ 一旦出现,预后较差,自然生存期只有一个月,不加
干预时其自然病程只有1-3个月,中位生存期只有1个 月
➢ 外科切除和立体定位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期相同,脑 转移瘤的放射治疗有效率很高,局部控制率可达82%96%
•边界征:由于脑转移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相 互推压,而在瘤边缘或最贴近肿瘤的脑组织形成挤压带, 在组织病理上,转移瘤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其压缩带为 受压的肿瘤组织、脑组织或胶质增生及移位的小血管、 少量脑脊液,在平扫T1WI上表现为病灶轮廓光整,边界 清晰,周围有低信号间隙。
影像学特征——MR
临床表现
➢ 多数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 原发肿瘤:肺癌、消化道、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癌
等 ➢ 肺腺癌比鳞癌多见多发,可能与腺癌多为周围型,易
向外浸润,导致癌栓转移率更高,鳞癌多为中央型, 突向管内 ➢ 乳腺癌单发比较多见 ➢ 转移瘤出现时可能无法检出原发病灶 ➢ 多以头痛、头晕、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来就诊
•黑色素瘤内含有顺磁性的物质,T2WI也表现为低信号
影像学特征——MR
囊变
•单囊变多,囊壁不光滑
•不均匀强化
•囊变是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中心部分血供较差
•坏死液化严重时可仅剩薄壁
•由于蛋白质、正铁血红蛋白及脑脊液的流动等原因,囊 内液体T1WI、T2WI信号较脑脊液信号高,坏死肿瘤细胞 碎屑可沉积于囊重边侧 ,在囊内可有液平面存在
鉴别诊断
• 室管膜瘤
➢ 成年人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 ➢ 小脑实质室管膜瘤最好发于小脑半球,少数见于小脑
蚓部和桥小脑角区 ➢ 多靠近小脑表面,部分可以生长至脑外,常与硬膜或
小脑幕有较长的连接面 ➢ 60%以上可出现钙化,20%可有囊变 ➢ 增强多为显著不均匀强化 ➢ 瘤周水肿明显
鉴别诊断
•脑脓肿
壁均匀光整 增强壁均匀强化 腔内DWI高信号,ADC低信号(脓液黏稠度高)
鉴别诊断
•发育不良型节细胞瘤 30-40岁多见 良性 “虎纹征” 增强无强化 无水肿
室管膜瘤 淋巴瘤 星形细胞瘤Ⅲ级
血管母细胞瘤➢ 多发病灶 ➢ 原发恶性肿病史 ➢ T1WI多为等低信号,T2WI多为等高信号 ➢ 增强实质部分及囊壁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 ➢ DWI高信号,ADC低信号 ➢ 实质型可出现边界征
水肿
病灶周围以轻中度水肿为主 多位于瘤体内侧的髓质,多为片状
小脑的灰质核团不利于水肿的扩散和延伸 有文献报道,水肿的大小与瘤体大小、灰质的距离成 呈正相关,与病灶位置成负相关(瘤体大,距离大,位 于大脑半球,则水肿大)
影像学特征——MR 实性成分
•大部分T1WI为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强化呈 不均匀强化
男 60 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瘤
鉴别诊断
•胶质瘤 成年人小脑内病变多见于小脑半球 浸润性生长 体积较大(多大于5cm) 低级别:无or轻度强化 高级别:不规则or环形强化(多伴大结节) 囊变多,面积大(多大于瘤体1/2),可为多囊,
呈不规则形,瘤结节可不与大囊相连,凹面体多见,在 不同方向层面上可有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