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2: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要求)(此页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封面模板,请勿变更)高等学校名称: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所属一级领域:(请严格按规定的领域填写,限填一个)项目所属二级领域:(请严格按规定的领域填写,限填一个)项目基本信息简表要求:请勿改动表格格式,直接输入,严格限制字数。
项目摘要(请控制在800字以内)简述本项目所面向的学科前沿、广东省(或行业)重大需求、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任务、需要投资及来源、建设周期及进度、拟重点突破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预期成效。
一、项目概况1.本项目依托的相关学科简介。
逐一注明该学科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重点、二级重点、重点培育)或省级重点学科(一级重点、二级重点、重点扶持)。
2.本项目是三期新增还是“十五”项目的延续?若为延续项目,请说明该项目在建设目标和任务上与前期的不同之处或特点。
二、项目建设目标(注:建设目标的阐述要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结合,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
)(一)建设目标应从学科的前沿性及其对解决广东省(或行业)重大需求的预期贡献,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预期可取得的进展、突破加以分别论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本项目主干学科领域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分析。
(三)广东省(或行业)需求分析本项目所面向的广东省(或行业)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
三、项目建设任务(注:建设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目标来展开,并结合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进行论述。
)建设任务要重点阐述瞄准学科前沿和围绕广东省(或行业)重大需求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的内涵。
(一)主要研究方向(限3个以内)分别简要阐述各研究方向本身的具体建设内容、学术带头人概况(年龄、专业、职称、主要学术业绩等)以及确定该研究方向的依据。
(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本项目拟建立的有利于学科发展和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人才创造性发挥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等的基本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可行性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牡蛎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一、立项依据(一)目的意义围绕党的十八大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聚焦填补海洋产业发展短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提升区域发展比较优势,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推动重点产业延伸链条、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培育一批海洋经济创新型的龙头骨干企业,构建先进的产业体系,引领带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形成结构、速度、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海洋经济良性发展格局。
中国是牡蛎养殖大国,牡蛎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主要以鲜食和干制品为主,而牡蛎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导致牡蛎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利用传统加工技术生产牡蛎产品己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对牡蛎产业的发展需要,更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牡蛎产品的需求。
故以牡蛎为原料,采用先进加工技术生产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如活性多糖、活性肽、氨基酸及矿物质的牡蛎功能性保健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实现牡蛎高值化利用是牡蛎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牡蛎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会带动海洋食品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海南省科技厅及有关政府部门支持下,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师资队伍为人才基础,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朱蓓薇院士,担任项目技术顾冋。
依靠现有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产业化基地”、“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科研服务团队,充分发挥资源及技术优势,为海南省海产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和特色海洋食品、旅游休闲食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与国内海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机构、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和合作,力求在前沿信息传递、实用技术应用推广、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
发挥高校人才和资源优势,为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贡献。
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在世界科技舞台的竞争力,各省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优质的实验条件和科研平台,进一步提高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力。
具体目标如下:1.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验需求。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聚集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升科研水平。
3.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4.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保障实验室的高效运作。
三、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设备与仪器采购:根据科研需求,采购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以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验需求。
2.实验室建设:建设一座符合现代化实验室要求的建筑,包括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功能区域。
3.人才引进与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建立一支强大的研究团队。
4.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5.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确保实验室的高效运作和管理。
四、项目投资与效益本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具体投资细节如下:1.实验设备和仪器采购:2000万元。
2.实验室建设:2000万元。
3.人才引进与培养:500万元。
4.科研成果转化:300万元。
5.管理体系建设:200万元。
项目预计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下:1.经济效益:科研成果的转化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预计每年可产生500万元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科研成果的应用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通过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预计每年可为社会带来100万元的效益。
陕西省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摘要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项目与《中共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新型区域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密结合(具体阐述项目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关系,落实《决定》重点领域、优先主题的任务情况),预期成果对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或行业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
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相关领域的试验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项目相关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研究开发队伍等落实情况,与其他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和分工。
四、项目总体目标,实施年限,年度计划安排与阶段目标,具体考核指标。
五、项目的研究内容,课题设置方案,课题考核指标及承担单位选择方式。
六、项目涉及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公益技术分析,技术难点和创新点,技术路线。
七、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和预期分析(详细分析该领域国内外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状况,预期获得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种类、数量与可行性)。
八、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筹措方案,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九、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十、管理机制: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企业参与程度、产学研联合机制(重点阐述产学研联合模式、具体参与的企业及企业参与方式和投入方式),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其他必要的支撑和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十一、项目的风险十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十三、有关附件: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2.项目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查新报告,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分析报告;3.项目其他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4.中试或产业化项目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5.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分类,建设地点,申请单位、主管部门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意义;预计达到的研究目标
三、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等
四、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一)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
1、学术带头人介绍
3、人才培养能力
4、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措施
(二)建设规模和预算
1、建设经费概算、落实计划
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
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
4、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三)实验室管理(运行管理、联合开放、资源共享、人员聘用及流动等)
五、依托单位的支持(建设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
六、主管部门的支持(建设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
某某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3篇汇总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某某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1亮点创建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新品牌学科带头人黄虔心血管内科主任兼普济分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医学院临床兼职教授,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学科建设目标按照学科发展规划,建立多学科为一体的心血管病诊治中心,重点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创建心血管内科新品牌。
心血管内科特色医疗技术大展示最新技术治疗心脏病效果好[核心提示]心血管内科是东莞市最早建立的现代化专科。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心血管内科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专科,也是东莞市最大型的心血管病防治中心。
心血管内科设立三个病区,建立起现代化重症监护病房(CCU),总开放床位140多张,配备医护人员80多人,全面开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年专家专科门诊量6万人次、住院病人逾3000人次、心脏病介入手术1000多例,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骆卡/文图学科发展亮点心血管内科是东莞市最早建立的现代化专科。
学科建设目标按照学科发展目标,心血管内科建立起集冠脉组、心电生理组、结构性心脏病组、无创心功能组、高血压组等亚专科为一体的学科体系,重点在基础条件、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心血管内科走上高水平的发展平台,创建“心血管医学技术”新品牌。
学科建设成效在医疗技术方面,心血管内科在东莞市率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先心病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等新技术,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医疗服务方面,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贴心病房”服务示范,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荣获东莞市、广东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一、总论1、概述。
申报单位主要研究与实验领域、人才队伍、研究成果创新水平、主要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经济效益情况。
2、总体目标。
简述组建期满时,在研究方向、人才培养、成果水平、基础条件、对外开放、组织管理、社会经济效益达到的目标。
(本栏目各项指标是签订《组建计划合同书》的主要内容,也是验收时的主要依据。
本目标与《申报书》目标必须一致)。
二、组建重点实验室的必要性分析1、简要说明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动态和主要发展方向。
2、详细说明重点实验室研究与实验研究领域对我省及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3、组建重点实验室的优势与风险。
三、申报单位情况1、申报单位(联合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应对各依托单位分别描述)基本情况。
包括单位名称、性质、单位法人代表情况,主要研究的领域。
2、重点实验室人员实力论述重点实验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所学专业、主要经历、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及主要工作业绩。
重点实验室人员情况。
包括人员数量,年龄、职称、学历结构。
研究与实验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比例等。
学术委员会情况。
包括人员数量、来源,主要学术贡献,年龄、职称、学历结构。
4、研究开发能力论述近5年来主要从事研究与实验的领域、承担的研究与实验项目数量、来源,取得的成果及成果水平,获得国家或省级奖励、发明专利、学术论文数量及水平等情况。
对该领域技术发展的贡献。
主要成果应用情况。
包括成果应用的方式、数量、种类,为申报单位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5、单位财务状况上年末单位总资产、总负债,固定资产总额、总收入及构成、总支出及构成。
6、管理情况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包括科研、开发、人事等,以及获得的相关检验、检测等方面的资质。
7、现有场地与设备情况依托单位能够为重点实验室组建提供的场地,现有设备基础条件。
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名称学科分类
承担单位地址
联系人电话邮编
项目的必要性:
主要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内容、规模、进度:
投资估算总额(万元)其中专项拨款
自筹
吸收社会资金
主管部门意见
主管部门(章)
年月日
一、名称、学科(领域)分类、承担单位。
二、立项背景和必要性,现有基础和依托单位的学科优势、科研成果及水平,省内类似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的建设发展情况。
三、主要研究方向,对本省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分析,预期达到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近远期目标。
四、建设内容、地点、规模、进度、仪器设备、经费概算和资金筹措(包括专项拨款、自筹和吸收社会资金)。
五、建设条件(包括现有场地、科研设施、原材料、燃料、水、电、汽等支撑条件)和承担单位的初步设想、分析。
六、项目建成后的运行风险和对环境影响等负效果分析及其对策(处理方案)。
七、对联合、开放的设想。
八、承担单位及协作单位概况。
九、项目负责人主要学术成就及学术梯队分析。
十、承担单位科技管理能力分析。
教育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教育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概况 (1)(一)项目基本情况 (1)(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 (1)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7)(一)背景分析 (7)(二)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8)(三)预期效益及持久性分析 (10)三、实施条件 (12)(一)人员条件 (12)(二)资金条件 (16)(三)基础条件 (16)四、实施可行性 (19)(一)项目基础 (19)(二)预算方案的合理性 (21)(三)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 (22)(四)进度与计划安排 (23)五、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25)六、主要结论 (26)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教育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类别: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教学试验平台建设项目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公共服务体建设项目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三年(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1.建设目标根据“省教育厅关于选择部分学科为##省重点(培育)学科的通知”【鄂学位[2010]1号】的要求,三年内将教育学学科建设成为##省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是高校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展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教育学科建成##省重点学科,结合本学科已有的平台和优势,特拟定发展目标如下:第一、明确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
根据##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科的历史积淀和比较优势,我们凝炼五个学科方向:课程教学论、教育学原理(以班主任研究为重点)、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包括高等教育)。
这次重点学科培育的学科方向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重视应用研究,如课程教学论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教育学原理重视班主任研究,成人教育重视教师教育职前与职后沟通等;二是指向基础教育,基本上覆盖了学校的主要工作,如课程教学论指向学科教学,教育学原理指向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指向学生心理咨询,成人教育指向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科学研究要围绕学科建设方向,集中力量,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获得一些标志性和有特色的成果,为##的基础教育服务。
报省重点的研究可行性报告
报省重点的研究可行性报告1. 项目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报省重点的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包括项目的背景、目的、范围以及预期结果。
通过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2. 项目背景报省重点的研究项目是为了解决当前我省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而发起的。
该项目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意义重大,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3. 项目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市场和社会等方面的可行性,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政策和发展方向,是否值得投入资源。
4. 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包括对项目的背景调研、市场分析、技术评估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
5. 报告结论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评估,我们认为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和论证。
同时,项目还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6. 建议鉴于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协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和成功率。
同时,建议定期进行项目进展评估和调整,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7. 后续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和落地,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报告的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后续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8. 结束语本报告是对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可行性的初步评估,仅供参考。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认真研究报告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推动项目实施取得成功。
以上为本次报省重点的研究可行性报告,谢谢!。
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二、项目内容和规划1.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包括实验基地的建筑和设备采购等。
2.建设规划:根据实验需求和预算情况,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和时间表,并确定具体的建设内容和设备采购清单。
3.建设进度:根据项目规划,分阶段推进,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项目投资和融资1. 投资估算:根据项目规划和设备采购清单,初步估算建设费用为xxx万元。
2.资金筹集:通过政府拨款、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市场需求和项目前景1.市场需求:当前,科技创新和实验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科研人员对实验基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项目前景:建成的实验基地将成为我省的重要科研平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科研项目,提高我省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整体实验水平。
五、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1.建设风险: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人员调整等风险。
控制措施:制定建设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与设备供应商的沟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经营风险:建设完成后,实验基地运营中可能遇到的市场变化、科研项目调整等风险。
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制度,定期评估市场需求和科研成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六、经济效益分析1.增加科研产出:实验基地的建设将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条件,促进科研项目的进展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2.带动经济发展:实验基地的建设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七、环境影响评价1.建设环境:在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将遵循相关环保法规,确保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环境保护:建设完成后,将设立环境保护部门,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实验基地的运营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八、项目实施计划1.建设计划:根据项目规划和时间表,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2.实施措施:组建项目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某某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
某某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1、重点专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工程,是针对我国XX尚不发达的现状,集中现有的财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一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能够进行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解决国家建设中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能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促进学科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战略举措。
2、国内外本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心血管内科专业重要进展,认为新技术、新药物的研究使用,临床诊断工作的发展、治疗理论和方法的进展最为瞩目,心血管内科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研究进展迅速,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外周血管类病变的介入诊断以及相关治疗、高血压临床诊疗工作也有很大进步。
国内涌现出一批心血管内科专业方面十分先进的诊疗研究报道和实践成果,为今后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疗研究是今后一段时期心血管内科临床的研究和实践重点。
3、重点专科建设内容和技术关键立足专业,面向市场,充分发挥我院的地域优势和行业优势,在继续保持和发展原有学科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以建设市级以及将来的省级重点学科为目标,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动向,开展广泛的省内合作,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县内一流水平,在市级同行具有一定影响的强势学科,使其成为地区最具特色和前沿技术的心内特色专科。
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围绕学术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以及教学科研基本条件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
3.1学术团队建设培养学术梯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科带头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学术水平,扩大在省市同行中的学术影响。
积极吸收青年医师参与科室建设和科研工作,培养其独立承担科研任务的能力,培育一个具有市内一流水平,能承担科技攻关任务、跨学科的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3.2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和引进人才人数增加,包括硕士以及特殊专门人才,培育浓厚的学术气氛,举办省市级学术活动,明显提高心血管学科影响力。
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3: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定义项目名称: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旱地作物遗传育种》所属学科门类:农学。
承担项目的主要学科:作物学。
二、项目已有的优势和特点1.人才优势:我院农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合理的科研队伍结构。
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教师10人,讲师5人。
各年龄段人员分布均衡。
教师中现有学院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5人。
甘肃省“333”人才1人,甘肃省“555”人才3人。
本学科带头人年龄在50岁以下,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2.项目优势:本学科先后选育并示范推广冬小麦、玉米、糜谷、大豆、油料、马铃薯、果树、蔬菜等作物新品种1000多个,示范推广与之配套的冬小麦沟播、覆膜沟穴播栽培技术、玉米吨粮田栽培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100多项,共获得科研成果163项,获奖110项,其中省部级奖29项(次),地厅级奖76项(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先进水平38项。
选育的“庆丰1号”冬小麦新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西峰20号”小麦通过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推广面积500多万亩,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庆农6号”被列为全省重点推广的8个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之中,“庆单1号”玉米品种曾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推广种植,累积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
这些技术成果使科技对陇东农业的贡献率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新增纯收益26.5亿元。
近年来,在国家、省、地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级35篇,省级270多篇;编撰出版的《庆阳种植业区划》、《庆阳地区志农业志》、《农村科技致富丛书》等专著和资料10部,有力地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目前各研究方向承担省级,厅局级和其他方面的科研课题11项。
3.基地优势:项目建设单位现有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旱作栽培研究室、特种作物物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作物育种实验室、土壤农化实验室、植物病理实验室、耕作栽培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分析天平室、综合仪器分析室等,实验室面积达800平方米。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写提纲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写提纲
(重点实验室类)
一、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五、年度研究计划和预期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目标、成果形式和数量,以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
六、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 研究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 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七、项目组组成、分工及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在项目中承担的研究任务,以及项目组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八、经费预算及测算依据(若需购置仪器设备,须逐项说明与项目研究的直接相关性及必要性)
九、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XX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XX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可行性报告参考提纲:
一、立项根据
(一)项目的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技术进展现状与趋势
(三)项目的产业化前景分析
二、研究开发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一)要紧研究内容
(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三)拟使用的方法、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
(四)项目的特色与创新突破点
(五)项目完成后预期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与经济效益,对产业的带动与提升作用。
三、产学研合作优势分析(包含工作基础、合作优势分析等)
(一)承担单位概况(人员、资产、业务与管理状况)
(二)本项目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包含已有的阶段性成果、现有科研装备条件、合作单位之间以往合作情况)
(三)合作单位之间的存在的优势互补(或者强强联合)情况分析。
四、以往承担项目完成情况及要紧成果(近五年内)(高校的要紧以课题团队的成绩为主)
(一)承担国家省部级有关课题完成情况(立项年度、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计划类型、完成时间、投资规模、完成效果)(二)以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技术成果名称、实施单位、实施地点、实施时间、实施效果等)
(三)项目获奖及已发表的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要紧论文、专著情况(年度刊物等说明)
(四)与项目有关的专利或者版权情况列表
五、项目总投资预算说明
包含项目总投资预算及各科目支出的用途、与项目研究的有关性及测算分析说明(使用省科技经费购置单台价值5万元以上设备须单独说明),各承担单位经费分配情况,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定义项目名称: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旱地作物遗传育种》所属学科门类:农学。
承担项目的主要学科:作物学。
二、项目已有的优势和特点1.人才优势:我院农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合理的科研队伍结构。
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教师10人,讲师5人。
各年龄段人员分布均衡。
教师中现有学院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5人。
甘肃省“333”人才1人,甘肃省“555”人才3人。
本学科带头人年龄在50岁以下,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2.项目优势:本学科先后选育并示范推广冬小麦、玉米、糜谷、大豆、油料、马铃薯、果树、蔬菜等作物新品种1000多个,示范推广与之配套的冬小麦沟播、覆膜沟穴播栽培技术、玉米吨粮田栽培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100多项,共获得科研成果163项,获奖110项,其中省部级奖29项(次),地厅级奖76项(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先进水平38项。
选育的“庆丰1号”冬小麦新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西峰20号”小麦通过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推广面积500多万亩,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庆农6号”被列为全省重点推广的8个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之中,“庆单1号”玉米品种曾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推广种植,累积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
这些技术成果使科技对陇东农业的贡献率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新增纯收益26.5亿元。
近年来,在国家、省、地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级35篇,省级270多篇;编撰出版的《庆阳种植业区划》、《庆阳地区志农业志》、《农村科技致富丛书》等专著和资料10部,有力地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目前各研究方向承担省级,厅局级和其他方面的科研课题11项。
3.基地优势:项目建设单位现有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旱作栽培研究室、特种作物物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作物育种实验室、土壤农化实验室、植物病理实验室、耕作栽培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分析天平室、综合仪器分析室等,实验室面积达800平方米。
此外,还设有校内试验基地80亩、校外科研基地2处,可满足研究需要。
4.运行机制优势:本学科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科研运行机制。
(1)有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仪器使用,药品的管理,有专人负责,并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2)科研项目采取主持人负责制,合理运用经费,定期评估,奖优罚劣,鼓励创新,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
(3)本学科长期注重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已长期与省地相关教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项目建设目标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集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群优势,努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针对甘肃农业和农村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围绕抗旱育种、优质高效两大目标,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开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成果与智力支撑,为国家和甘肃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十一五”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具有我国北方现代旱地特色、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北方旱地作物遗传育种”高科技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
具体方向:(1)作物高产抗逆遗传育种: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立足陇东黄土高原,以抗旱为主,多抗结合,研究可行有效的品种改良方法和群体结构改良策略;培育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性状有重大突破的作物新品种;研究种子生产体系与产业化途径等;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和相关技术成果的转让步伐。
主要开展旱地冬小麦、大豆、谷子等优势农作物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研究、作物种质资源的筛选、鉴评和利用等项目研究工作,积极拓展作物远缘杂交与遗传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新领域。
(2)作物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紧紧围绕我国农业发展要求,主要开展旱地冬小麦、大豆、谷子等主要作物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品质性状与环境效应的关系研究、优质专用农作物栽培模式及产业化等方面研究工作。
在小麦加工品质、地方特色小杂粮优质新品种选育,优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同时开展同工酶标记和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高育种效率。
(3)特(饲)用作物育种及其利用:根据甘肃陇东地域特点和草畜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以青贮兼用玉米、高蛋白、高油玉米、优质饲草高粱、优质牧草等为重点,以多抗、超高产、高商品性、耐贮运及加工专用为总体育种目标,创新资源,开展分子育种、生态育种、航天育种等新领域研究。
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速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供成果与智力支持,并进一步致力于高蛋白、高油、特用(青豆、黑大粒豆)和优质牧草的多途径育种与产业化开发,推动庆阳“畜牧大区”的建设步伐。
构筑具有黄土高原和我国北方旱地区域现代农业特色的“种、养、加、管”产业化的优势学科,努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2.实验室建设为改善教学环境,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使本学科群成为省内一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在本学科群现有条件基础上,拟投资建设和改造“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及分析测试中心”,使其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合理,为学科群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从而更加满足学科群建设需要。
3、学科梯队建设稳定学术队伍,提高学术队伍素质,提高学术队伍的学历层次。
并造就有较高学术造诣、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5~8名;增加教授2~4名,副教授3~5名,讲师3~5名。
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在本学科中的应用,使科研成果建立在高水平的基础之上。
分期选派3~7名中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或进修,大力支持青年教师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主讲骨干课程,使40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40%以上,教师队伍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培养,学术梯队人才的培养,使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4、学科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力争2009年申报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点,招收(或合作培养)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硕士各5人。
5、注重产学研结合,加速成果转化,创造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项目的标志性成果1.培养人才: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一大批科研和教学的中坚力量,使年轻教师在课题中得到锻炼,具备优秀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2.科研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北方旱地特点,重点开展作物高产抗逆遗传育种、作物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特(饲)用作物育种及其利用等研究,并在上述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项目预期将加快农作物新品种开发,推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
选育旱地大田作物品种3~5个,其中专用品种1~2个,均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
申请品种保护2~3个。
项目总体完成后,推广面积200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8000万元。
3.实验室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设备投入,引进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使科研项目的指理论更深入,结果更可靠,水平更高。
4.加强学术交流和对外开放,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
六、项目建设的参照系陇东学院农学系,为甘肃省庆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49年成立)和庆阳地区农业学校(1975年成立)于2001年合并而成。
本学科立足于甘肃省陇东并辐射至周边的陕西延安地区、宁夏固原地区,以旱作育种为主要研究对象。
旱地作物遗传育种一直是我系(所)传统优势学科,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六五~十五”一直承担国家、省级冬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项目。
自50年代至今,先后育成“庆选号”、“庆丰号”、“西峰号”、“庆农号”冬小麦新品种50多个,“庆单号”、“庆双号”、“庆三号”玉米杂交种30多个,此外,还育成了一批大豆、油菜、亚麻、谷子等农作物新品种,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2亿多亩,累计产生效益26.5亿多元,为陇东及周边地区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学科目前除为本、专科开设育种学、遗传学、种子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昆虫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旱农学等课程外,主要开展旱地冬小麦、特用玉米、大豆、谷子等农作物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研究、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等项目研究工作。
其中,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品质改良、抗旱与产量性状的协调等方面在国内同类研究具有传统优势,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七、项目建设经费说明1.经费投入:主要由省级和学院统一规划和承担,预计所需资金325万元。
2.筹资渠道:(1)政府投入。
(2)学院整体规划投入。
(3)课题专项资金投入(4)合作项目资金投入。
3.经费使用:(1)设备更新270万元。
计划新增200元以上仪器设备200台件,其中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5台件。
使分子育种的仪器设备(超低温冰箱、PCR基因扩增仪、成像系统、电泳系统等)、品质分析仪器设备(7720近红外分析仪,揉混仪,吹泡示功仪等)和栽培生理研究仪器设备(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恒态气孔记、冠层分析仪、露点水势仪等)等大中型仪器设备。
实验室建设投入在原有基础上,平均年增加60万元,至2010年,各种仪器总价值达到400万元以上。
建成陇东一流的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即农产品品质检测中心、抗逆生理研究中心),并使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以上。
(2)学科改造5万元。
(3)实验材料和药品10万元。
(4)学术交流10万元。
(5)论文发表及成果鉴定5万元。
(6)科研资料查阅、订阅5万元。
(7)师资培养15万元。
(8)网络维护及其它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