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名词术语解释

合集下载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一名词解释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一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

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

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2、《春秋》:本是先秦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它的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4、《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5、《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校理群书,得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

6、《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此书约成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的。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不同的本子.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包括《学而》、《为政》等二十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204-全国-训诂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204-全国-训诂学

1204-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1分)A:疏B:筏C:音义D:释文2、下列著作,郭璞作注的是()(1分)A:《诗经》B:《尔雅》C:《周易》D:《尚书》3、汉朝人注释经籍奠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1分)A:毛晋B:郑玄C:孔颖达D:邢昺4、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出现在()(1分)A:先秦B:两汉C:魏至唐D:宋至明5、“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1分)A:互训B:推因C:摹写D:义界6、“盗,逃也”。

释义的方式是()(1分)A:互训B:直训C:义界D:推因7、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1分)A:《周易正义》B:《论语正义》C:《孝经正义》D:《尔雅正义》8、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1分)A:读若B:谓C:如字D:析言9、”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中“清规”指()(1分)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B:满清规矩C:清真规矩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10、《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中”薄“的读音是()(1分) A:bóB:bòC:báoD:pò11、古籍在刻印、传抄的过程中出现失落字的现象称为()(1分)A:衍文B:脱文C:讹文D:倒文12、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1分)A:《尔雅》B:《经传释词》C:《经典释文》D:《释名》13、《孟子正义》的著者是()(1分)A:陈奂B:马瑞尘C:刘宝楠D:焦循14、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1分)A:东汉B:唐代C:宋代D:清代15、《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1分) A:出嫁B:回家C:偿还D:行礼16、《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

句中“仁频”来自()(1分) A:朝鲜语B:日语C:爪哇语D:马来西亚语17、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1分)A:对校法B:他校法C:文物校书法D:理校法18、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1分)A:庄严B:庄重C:严肃D:威严19、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1分)A:之言B:当为C:读若D:析言20、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中“政”指()(1分)A:统治B:赋税C:政治制度D:统治者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训诂的方法包含()(2分)A:据文证义B:依境别义C:因声求义D:以形索义E:析词审义2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体有()(2分)A:李善注B:五臣注C:郭璞注D:范宁注E:孔颖达注23、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2分)A:通论B:驸经C:序录D:略例E:概说24、古书中,用来进行声训的术语是()(2分)A:之为言B:之谓C:之言D:谓之E:谓25、词义的褒贬变化的原因是()(2分)A:文化传承B:社会因素C:语言因素D:个人因素E:历史解读三、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26、《尔雅》本为儒家经典之一,凡________类,共释2204事,是研究先秦词汇和阅读古籍的重要参考书。

2019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2019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2010年自考文学类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二)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二)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二)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二、魏晋南北朝1、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

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

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

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

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阮籍所作。

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一.先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里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

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

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独行于世。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南X》《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田仪》六篇,有声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

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文大序》“诗有六义”句《疏》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110-全国-训诂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110-全国-训诂学

1110-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从一个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列子·汤问》“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属于()(1分)A:一个汉字记录一个单音词B:一个字记录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C:一个字记录多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D:一个汉字记录多音节词中的一个语素2、《汉书·黔布传》:“前年杀彭越,往年杀韩信“张晏注:”往年与前年同耳,文相避也。

“,原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A:变文B:连文C:互文D:省文3、《公羊传·宣公六年》:“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

入其闺,则无人闺焉者”。

何休注:“是无人于闺门守视者也。

”根据何休的注,加点的“门”、“闺”属于()(1分)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D:名词作状语4、在训诂中用来表示事物的某种形态,有描写作用,意为:“ 的样子”的训释用语是()(1分)A:曰B:谓C:犹D:貌5、《周礼·天官·冢宰》:“共其财用之币齎。

”郑玄注:“齎、资同耳。

”注释用语“同”说明字际关系是()(1分)A:古今字B:异体字C:借字与本字D:通假字与本字6、特别重视古音学,主张以古音求古义,明确指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从而奠定清一代即音求义的训诂方法论基础的学者是()(1分)A:王夫之B:顾炎武C:俞樾D:王念孙7、下列各项中,编纂目的是对老百姓日常称说但不知其来源的词语进行探源的训诂专书是()(1分)A:《尔雅》B:《方言》C:《释名》D:《广韵》8、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的学者是()(1分)A:郑玄B:马瑞辰C:章太炎D:黄侃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再度注释的注释书是()(1分)A:王弼《老子注》B:皇侃《论语义疏》C:刘炫《毛诗述义》D:孔颖达《五经正义》10、在训诂学史上,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是()(1分)A:先秦两汉B:魏晋隋唐C:宋元明D:清代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考证工作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合称。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1、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2、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3、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4、语言:是做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5、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6、组合关系: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

7、聚合关系:在链条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积成类的关系。

8、语言的层级性:语言是一个层级的装置,该装置有两层三级,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有音无义。

上层是语素以及语素组合成的词,词组合成的句子三级。

9、语言的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

10、语言的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

非基本词汇及其词义发展最快,语音变化较慢。

11、语言的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为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12、语言的混合:几种语言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

13、语言的融合:一种言语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

14、频率:是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决定声音的高低。

15、乐音:基音中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音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所形成的音会形成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这种复合波叫乐音。

语音中的元音属于元音。

16、音素:人类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7、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18、音位变体:可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

19、音位的区别: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一般具有二元对立的特点。

20、语义:是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单位的内容以及语言单位在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反映。

21、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训诂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训诂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训诂学复习资料目录总论 (3)第一章训诂的方法 (5)第二章训诂的方式 (6)第三章词义引申与褒贬 (6)第四章方言俗语的词义 (7)第五章外来用语的词义 (7)第六章训诂要籍 (7)第七章训诂学小史 (9)第八章训诂学的现状与未来 (11)第九章训诂的教学与研究 (12)第十章关于古书的阅读 (13)总论优先级知识点名称主观题较常考得背新版《辞海》对训诂的定义★★简述新版《辞海》对训诂的定义。

(简答题)训诂就是对语言,主要是对古代语言作解释。

用语言解释语言(包括方俗词语)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最常考死背什么是训诂学★★什么是训诂学?(论述题)什么是训诂学,有各种不同说法。

其中比较通行的一种,是把训诂学跟音韵学、文字学并立起来,认为“训诂学也就是语义学”。

新版《辞海》给训诂学下的定义及所作的说明基本上也是这样。

它说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的研究词义的学科。

偏重在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

也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这个定义有合理部分,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我国传统语言学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曾统称为“小学”。

训诂学既是传统的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字学、声韵学、语义学、历史语法学、文言修辞学及校勘学等的综合运用。

它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技术科学。

最常考死背训诂学的任务★★试述训诂学的任务。

(论述题)照传统的说法,训诂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1.“释古今之异言。

”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

(晋·郭现《尔雅·释话》注)2.“通方俗之殊语。

”—用通语释方言。

(同上)3.“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

(《毛诗诂训传》唐·孔颖达疏)这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汉语言文学自考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自考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教堂山会议: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 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2 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3 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容并包,并且具有迅速接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这一点在当代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宏观性: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宏观的比较剖析,具有宽阔的视野和宏大的胸怀.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相区别的文学.民族文学:按民族区分的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世界文学:歌德最先提出的一种文学发展的美好远景.总体文学: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是文学理论的别称,没有规定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可比性:指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比较研究的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比较文学的目的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文学发展的动因,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意义、价值进行研更好地探讨文学规律,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和推动世界文学进步.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和接受研究.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誉舆学:又称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角度研究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影响.渊源学:又称源流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追索放送者,即寻找作家作品在思想、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表现方法等方面的国外来源,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媒介学: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其英国关系的研究,它是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译介学: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目前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形象学研究:形象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主干上派生的比较文学研究分支.研究一个民族文学中的他民族的形象,即研究他者的形象.社会集体想象物:是理解、诠释一个文本,一个作家所塑造的异国形象的关键.平行研究:既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类型,也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流派.专注的是民族文学的美学价值关系,探讨不同国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目的在于总结文学经验、吸收艺术营养,借以繁荣本民族的文艺,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主题和主题学:主题探求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重点在于揭示研究对象的内涵.主题学研究是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对考察研究对象外部——手段和形式的关注.母题:指文学世界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是人类世世代代历史经验的积淀,它可能是一个人物、一个情节、一个字句样式,或者一种行为类型、一种生活体验. 文类学:是研究文学的种类、类型、体裁、风格及其演变的学问,当然也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中的类型、体裁风格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接受研究: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即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是受到接受美学影响的、充分考虑读者的参与作用的研究类型.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文类学、主题学、媒介学、形象学、思潮流派比较研究、比较诗学等.主题学:通过对同一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在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流变的历时,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以及这种流变和处理的根源.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套话: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是陈述集体知识的一个最小单位,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可被视为是这种文化的缩影.误读:是阅读学中的概念,其本意是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误差性阅读.产生原因是接受者的文化传统的个人喜好.误读现象学的意义说明任何外来影响的因素缺类现象:在一种民族文化局中的一种文类,在另一种民族文化中没有,这就叫做缺类现象.缺类研究:是诗歌比较的课题,中国诗歌体系中没有史诗,史诗就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缺类.比较诗学:诗是广义的文学,诗学是广义的文艺理论,简言之,比较诗学即不同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阐发研究:阐发研究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和文学理论进行相互阐发,相互说明,以期达到对文学研究在新的层面上的理解,得出具有某种借鉴价值和审美欣赏意义的新结论.用不是本国的文艺理论,来解释本国文学.跨学科研究:指从文学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包括艺术、历史、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的互相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期待视野:指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意向”,这种预先就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外缘式研究:是美国新批评学派的一个术语,它指对作品与作品以外的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例如研究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与作家的关系、与历史、政治的关系等等,都被称为是外缘式的研究,以与他们所称的文本研究相对.可比性:作为比较文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可比性指比较文学中的比较研究具有着实际意义.具体说来,在影响研究中,要求影响的接受者将所接受的外国影响具体表现到了他的文学创作中.而在平行研究中,则要求能通过比较发现共同的文学规律、发现文化的某些共同性或差异等.阐释学:是中西比较诗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运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对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进行阐释.小诗:指的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短小的、表现一时的感受的、常常带哲理性的短小的诗.这种诗是在泰戈尔等的影响下兴起的.冰心是写作此类小诗最为成功的一个.族群文化研究:指长期销声匿迹的少数民族文化.。

汉语言学概论 全部名词解释 自考

汉语言学概论  全部名词解释 自考

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形式。

书面语:是用文字来记录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形式。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特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能指: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造了一个专门的术语,称为能指,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索绪尔给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聚合关系:语言单位在线性语链中总处于一定的位置,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句法功能。

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这种关系成为“聚合关系”或联想关系。

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关联的组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又叫句段关系语言学:指的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有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也叫一般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把侧重理论探讨的语言学称为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侧重语言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的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所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的一批语言学家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喀什集中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内在的规律,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其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之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在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

语言学概论真题汉语言文学本科段自考

语言学概论真题汉语言文学本科段自考

20101.明确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的是( )A.孔子B.荀子C.孟子D.韩非子2.前高圆唇元音是( )A.[I]B.[u]C.[y]D.[o]3.下面各组词中的各项属于同一语义场的是( )A.椅子包子柜子B.双人床车床蹦床C.萝卜白菜土豆D.枕头木头芋头4.按传统的“六书”分析,“暮”是一个( )A.象形字B.指事字C.形声字D.会意字5.下面音素中属于塞音的是( )A.[k]B.[s]C.[f]D.[x]6.下面形体不代表任何语言单位的是( )A.意符B.音符C.记号D.笔画7.英语属于( )A.斯拉夫语族B.拉丁语族C. 印度—伊朗语族D. 日尔曼语族8.科学家把因大脑不同部位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统称为( )A.失语症B.失读症C.失写症D.失名症9.下面属于浊辅音的是( )A.[p]B.[z]C.[ts]D.[t‘]10.方言之间最明显的、最容易觉察到的差异是( )A.词汇B.词义C.语音D.语法11.下面不属于汉语北京话区别特征的是( )A.清/浊B.送气/不送气C.边音/鼻音D.双唇/唇齿12.“溜达”和“徜徉”词义差别的主要方面是( )A.语体色彩B.形象色彩C.感情色彩D.理性色彩13.文字起源于( )A.结绳B.穿贝C.结珠D. 图画14.属于借词的是( )A.热狗B. 电话C.沙发D.蝴蝶1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属于( )A.百科词典B.语文词典C.描写词典D.知识词典16.汉字是一种( )A.音节文字B.表意文字C.意音文字D.音位文字17.造成社会方言分歧的根源主要是社会的( )A.地域隔阂B.社群分化C.政治分裂D.教育水平18.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思维活动是( )A.抽象思维B.发散思维C.推理思维D.感性思维19.持“语言相关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沃尔夫B.洪堡特C.哈里斯D.维尔尼克20.下面各组词中,存在同义关系的是( )A.房子—房间B.玉米—玉米粒C.蔬菜—青菜D.维他命—维生素21.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指( )A.能指和所指有必然联系B.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不可更改C.对符号的使用是不自由的D.个人不能任意改变已经约定的符号E.符号要强制组合22.下面各个结构可以归于同一聚合群的组合有( )A.马上出发B.不卫生C.特别难受D.吃好了E.花开了23.下列各项中的“语言”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言语”的有( )A. 《红楼梦》的语言代表了当时口语的状况B.他讲话的语言精彩极了C.语言学的价值正在被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E.语言能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24.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发音器官的有( ) A.肺B.咽腔C.食道D.舌头E.上齿25.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属于语言前阶段的有( )A.形态句阶段B.咿呀学语阶段C. 电报句阶段D.综合句阶段E.非自控阶段26.语言迁移27.音位28.书面语29.国际音标30.找出下面各项中的成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走了员工好吗胖乎乎朋友3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结构一位昨天才从部队下来的干部32.分析下面组合中变元的语义角色吃食堂喝开水写文章飘雪花涂蜡笔读课文3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什么?34.导致“鸡不吃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是什么?35.复合词可以分为哪几类?36.举例说明句法手段的主要类别。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真题0804-全国-美学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真题0804-全国-美学

0804-全国-美学总分:92一、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1、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的是()(1分) A:王夫之B:叶燮C:梁启超D:鲁迅2、在西方美学史上,“迷狂说”的创始人是()(1分)A:毕达哥拉斯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3、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1分)A:康德B:席勒C:布洛D:叔本华4、游戏说和集体无意识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1分)A:艺术的功能B:艺术的本质C:艺术的起源D:艺术的存在5、西方创立“美学”学科的美学家是()(1分)A:柏拉图B:狄德罗C:鲍姆加登D:黑格尔6、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运用的是()(1分) 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关系联想7、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是()(1分)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8、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1分)A:实践存在论B:实践论C:存在论D:辩证法9、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查滓”的是()(1分)A:孔子B:孟子C:朱熹D:柳宗元10、把艺术品的结构划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1分)A:英伽登B:布隆博格C:汉斯立克D:克罗齐1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长河落日圆”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这种审美形态是()(1分)A:崇高B:悲剧C:伟大D:荒诞12、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著作是()(1分) A:《诗学》B:《理想国》C:《诗艺》D:《论崇高》13、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1分)A:形式B:无形式C:质地D:体积14、千百年来人们不否认艺术的存在,从根本上讲艺术本体论就是()(1分) A:艺术存在论B:艺术形式论C:艺术行动论D:艺术功能论15、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1分)A:超群的理性思维与敏锐的感性能力B:自然生理机制和超群的思维能力C:先天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机遇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16、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的关键是()(1分) A:艺术形式B:艺术意象C:艺术的思想内容D:创作主体17、商业广告所表现的艺术功能是()(1分)A:教化功能B:核心功能C:外围功能D:启迪功能18、在西方早期,狭义的美主要指的是()(1分) A:崇高B:滑稽D:喜剧19、王国维所划分的意境的两种类型是()(1分)A:物态之境和宇宙之境B:有物之境和无物之境C:仁达之境和至善之境D: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20、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经验主义一派的有()(2分) A:荷加兹B:哈奇生C:休谟D:康德E:谢林21、喜剧的次级形态有()(2分)A:滑稽B:讽刺C:幽默D:荒诞22、“有意味的形式说”的主要缺陷包括()(2分) A:脱离主体的现实情感B:脱离人类的具体实践C:脱离社会的历史发展D:脱离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E:摆脱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三、文字题(共10题,共67分)23、名词解释:审美理想(3分)24、名词解释:以美育代宗教说(4分)25、名词解释:崇高(4分)26、美育的基本特点。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前冲刺笔记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前冲刺笔记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第一节尚书•舜典(节录)1、《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

“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称《书经》。

2、诗言志的观点:答:“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志”指意志和感情。

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3、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答:从《尚书•舜典》中“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这种对于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认识,成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主导性认识。

4、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

《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5、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答:①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

②“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

③文中指出诗(歌辞)、歌(演唱)、声(音乐)、律(伴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

④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有可能出现的综合性的大题一、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学在官府”“诗教”“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统一指挥形式及简单化装。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

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doc - 1 -名词解释1 语言学2 语文学3 历史语言学4 历史比较语言学5描写语言学6历时语言学7共时语言学8 个别语言学9 普通语言学10 语言的语言学11 言语的语言学12 内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13 外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14 对比语言学15 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16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学)17 理论语言学18 应用语言学19 结构主义语言学20 形式语言学21 交叉语言学22 语言22 言语23 思维24 符号25 组合关系26 聚合关系27 语言的线条性28 语言的任意性29 语言的层级性30 言语规律31 渐变性规律32 参差性规律33 语言的分化34 语言的整化35 语言的融合36 语言的混合37 语音38 语音学39 音高40 音强41 音长42 音质:43 频率44 振幅45 乐音46 噪音47 共振峰48 音素49 国际音标50 音位51 音位变体52 非音质音位53 音位区别特征54 音位体系55 音节56 语流音变57 句位学58 语音规律59 语义60 语言意义61 言语意义62 义素63 义项64 语义场65 语境66 词汇意义67 概念意义68 语法意义69 话题70 述题71 谓词72 述项73 预设74 蕴含75 语义指向76 词汇77 语言词汇78 言语词汇79 词80 固定词组81 语素82 词根83 词缀84 词尾85 单纯词86 合成词87 复合词88 派生词89 联绵词90 叠音词91 重叠词92 同音词93 同形词94 同源词95 同根词96 古语词97 历史词98 文言词99 新词100 方言词101 社会方言词102 外来词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doc - 2 -103 基本词汇104 一般词汇105 熟语106 成语107 惯用语108 谚语109 俗语110 歇后语111 格言112 语法113 语法学114 词115 词组116 句子117 层次性118 递归性119 生成性120 语法范畴121 语法意义122 语法手段123 形态124 词法125 句法126 实词127 虚词128 形态129 直接成分分析法130 孤立语131 屈折语132 黏着语133 多式综合语134 语序类型学分类135 篇章语法136 篇章的粘连性137 篇章的连贯性138 重新分析139 转换分析法140 主位141 主位推进模式142 文字147 借源文字144 表音文字145 字母146 自源文字143 表意文字第一章总论1 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名词术语解释1、荷马史诗——是指古代希腊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它们形成于公元前九、八世纪,传说中的编定者是荷马,因此得名。

这两部史诗各分24卷,都是由一万余行的六音部长短短格的英雄诗体构成。

史诗的情节都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是歌颂古代部落战争英雄的史诗。

荷马史诗不仅是欧洲古代叙事诗的的典范,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命运悲剧”——“命运悲剧”是古希腊悲剧的一种,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有人因此称之为“命运悲剧”。

它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悲剧主人公的结局是逃不出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

命运悲剧实际上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方式。

著名的命运悲剧有三大悲剧诗人的代表作。

3、“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在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大多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并通过他们的眼光观察、讽刺一些社会现象。

因其主人公多为流浪于城市的失业者,所以被称为“流浪汉小说”。

最著名的作品是《小癞子》。

4、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席卷欧洲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由于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而得名。

这场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广泛展开,不仅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打下基础,也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5、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以人为中心的新思想。

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6、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他持过时的骑士道为民请命,立志扫尽人间不平,成为一个夸张的、滑稽的、喜剧性的角色。

但是他的动机充满着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因此,堂吉诃德又是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悲剧人物。

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正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也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阶级局限。

7、古典主义——指提倡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的一种文艺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崇尚理性,拥护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在艺术上,提倡摸反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古典主义文学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

它对巩固中央集权和民族意识、民族语言的形成都有进步的意义。

8、“巴洛克风格”——“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cco,本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后引申为珍奇、奇妙的意思。

它是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文学艺术中的一种华丽风格。

它一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浮夸,专事雕琢。

后18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用“巴洛克”一词,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以及受其影响的欧洲各国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中的浮夸风格。

9、答丢夫——答丢夫是莫里哀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中的一个宗教骗子。

其特征为伪善、贪婪、好色、狠毒,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欺骗和掠夺的恶棍。

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上流社会的伪善、贪婪、狠毒和荒淫无耻,批判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达尔杜弗已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10、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兴起的一场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当时进步的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迷信和偏见。

启蒙运动带有强烈的政治革命性质,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的战斗口号以及“理性王国”的理想,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作舆论作准备。

11、浮士德精神——浮士德是18世纪德国大作家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的主人公。

在诗剧中,他不断地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

他所具有的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被称为“浮士德精神”。

它代表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极进取精神,也代表人类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无限追求。

12、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盛行于欧洲的新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它以直抒胸臆,歌颂理想,歌颂赞美大自然,追求人性美,重视民间文学创作为主要特征,具有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

其创作多采用感情色彩强烈的体裁,如抒情诗,抒情叙事诗,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戏剧和历史剧等;在表现手法上,喜爱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13、“湖畔派”——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早期的浪漫主义流派。

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诗人。

由于他们怀疑资产阶级革命,憎恶城市文明,曾逃避现实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寄情于山水,缅怀中古宗法制社会,创作了不少歌颂大自然、歌颂田园生活的诗篇,因而被称为“湖畔诗人”。

“湖畔派”的创作具有明朗清新、恬静深邃的风格,给英国诗坛带来清新的诗风,推动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14、“拜伦式英雄”——指的是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所塑造的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

他们孤傲倔强,愤世嫉俗,具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却在社会中找不到用武之地。

于是转而以加倍的勇敢和热情向社会挑战示威,报复或反抗社会的压迫。

这些人物多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色彩。

由于他们带有诗人生活遭遇的印记,寄托了拜伦反抗专制压迫的豪迈激情,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15、《草叶集》——教材P10816、“小人物”——教材P13617、“自然派”——教材P136——13718、废奴文学——教材P13919、《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于1829至1848年间创作的九十多部小说的总称,用分类整理法和人物再现法连成整体。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揭露拜金主义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1841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的启示,正式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人间喜剧》。

它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20、“人物再现法”——所谓人物再现,就是同一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再次出现。

这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塑造人物的独特方法,也是作家把《人间喜剧》连成整体的方法。

《人间喜剧》的再现人物共有四百多个,散见于75部作品中,首次运用这种方法的作品始于《高老头》。

巴尔扎克的人物再现法,不仅丰富了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也丰富了群体小说的构思方法。

对欧美各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泼留希金——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一个地主典型,一个病态的吝啬鬼、守财奴形象。

他形容委琐,贪婪吝啬,愚蠢残忍,丧失人性。

他疯狂地聚敛财富,残酷榨取农奴的血汗,盲目地积累又惊人地浪费,生活畸型而堕落。

这是一个俄国农奴制腐朽没落的肖像缩影,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

22、“威塞克斯小说”(“性格与环境的小说”)——教材P181至18223、“托尔斯泰主义”——是指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救世新术”,即他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和人类的政治道德主张。

其基本内容为:“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博爱,各阶层的人们以博爱精神和平共处,从纯洁宗教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

在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形势下,“托尔斯泰主义”无疑是空想和消极的学说。

24、“忏悔贵族”——指的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开明地主形象。

这些人物以鲜明的深刻反省和精神探索为主要个性特征。

他们的人生多表现为道德自我完善过程。

托尔斯泰通过一系列“忏悔贵族”的形象,表现他的社会探索和精神探索,也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

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忏悔贵族”形象是《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25、“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作家易卜生所开创的一种戏剧类型。

这些戏剧着重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揭示尖锐的社会问题,借以针砭时弊,唤醒人民,让观众在剧中的“问题讨论”中探索有关的社会问题,因而被称之为“社会问题剧”。

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等。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改变了欧洲戏剧舞台的形式主义局面,在欧洲戏剧史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26、“迷惘的一代”——是20 世纪20年代因共同的创作倾向而被认可的文学流派。

它因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辞而得名。

该派作家大多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美青年,他们历经战争的残酷,因理想破灭而厌恶一切传统的道德说教,于是把厌战情绪和迷惘感受表现于作品中,形成该派共同的创作倾向。

海明威青年时代的创作是其典型代表。

27、“硬汉子性格”——是一种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并在这些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危难困苦的逆境,他们都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保持了“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就是这种“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

28、“冰山原则”——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观点。

海明威曾在《死在午后》中,把文学创作比喻为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是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应当隐藏在水下,文学创作便是以八分之一的形式,去表现那八分之七的内容,使读者获得言外之意、趣外之旨。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创造了一种简约有力、含蓄深沉的文体和含蓄凝炼的意境,对20世纪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9、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流行于欧美各国的文学艺术流派。

它的理论纲领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现实,而应表现主观真实和内在激情,因此,艺术上常采用怪诞的形式、扭曲的形象、抽象的象征性手法,去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和荒诞感觉。

代表作家有奥地利的卡夫卡、美国的奥尼尔、捷克的恰佩克等。

30、意识流小说——是运用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方法来表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小说。

意识流小说家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人的潜意识活动;而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因而艺术结构上不受时空限制去表现人的心灵世界。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英国乔依斯的《尤利西斯》、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等。

31、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于拉丁美洲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该派小说家创作上多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和现实,探索民族的未来与出路。

艺术上他们在现实的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神魔鬼怪、巫术与梦幻,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构筑起一个虚实相间、真假难辨、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成为民族文学传统、原始宗教观念和非理性的现代主义共同影响下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

代表作家作品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