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轻客接附点局部动刚度分析(精)

合集下载

车身关键接附点动刚度分析与改进

车身关键接附点动刚度分析与改进
[ 5 ] 杨 妙 梁. 混 合 动 力 车 与 电 动 汽 车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控 制
( 一) : 混合动力车制动能量 回收系统 [ J ] . 汽车与配件 ,
从表 4 、 表 6可 以看 出 : 如果不计入电能消耗 , 插 电式 混 合动 力车 辆 的节 油 效果 比非 插 电 自回收 能
池、 电池 管理 系统 和控 制系统 。 通 过对两 种 车型 的试用 及分析 , 建议 :
量 混合 动 力 车辆 好 , 节油 5 . 1 ; 计入 电能消耗 , 则 非 插 电 自回收能量 混合 动力 车辆 的能 耗 比插 电式 混 合 动力 车 辆低 , 节油 1 . 4 ; 且经 过 6月 、 7月两 个 月
车辆 在怠 速或 行驶 过程 中 由车身 面板振 动 引起 的室 内空 腔轰 鸣噪声 对乘 坐舒 适性 有很 大影 响 。通 过 发动 机 、 悬 架 等 与 车身 的关 键 接 附点 传 递 至 车身 的振 动是 引起 车身 面板 振动 的主要 原 因 。接 附点动
动 刚 度是 在 动 载荷 作 用下 抵 抗 变形 的能 力 , 动 刚度 不足 会对 整车 乘坐 舒适性 和车 身结 构件 的疲 劳
( 1 )在 发展 插 电式混合 动力 车 辆 时加 入 已较 成
熟 的 自回收能量装 置 , 增强 其节 油效果 。 ( 2 )在 设计 制 造 混 合 动 力 车 辆 时 , 加 强 对 动 力
的运行 磨合 后 , 非 插 电 自回收 能 量 混合 动力 车辆 表
现 出 良好 的节 油效 果 。相 比于传 统 的柴 油 车 辆 , 两 种 混合 动 力车 辆都 有 较 好 的节 油效 果 , 比传 统 车辆
摘要 :白车身关键接 附点 的局部动 刚度 对整 车 NVH[ N o i s e ( 噪 声) 、 Vi b r a t i o n ( 振动) 、 Ha r s h —

发动机悬置支架接附点动刚度分析及优化

发动机悬置支架接附点动刚度分析及优化

发动机悬置支架接附点动刚度分析及优化陶正勇1韦世宝2(1.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林537000;2.广西玉林达业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广西玉林537001)摘要:发动机悬置支架动刚度对车辆的噪声-振动-平顺性(N V 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㊂介绍了动刚度分析原理,利用A B A Q U S软件对某重型发动机前悬置支架进行动刚度分析㊂针对局部频率点的动刚度响应较大的问题,对悬置支架及发动机机体局部结构进行了优化㊂通过计算,优化后的悬置支架动刚度响应结果满足评价要求㊂该研究对悬置支架动刚度设计和计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㊂关键词:发动机;悬置支架;动刚度0前言噪声-振动-平顺性(N V H)性能是影响汽车舒适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㊂作为汽车最主要振动激励源的动力总成悬置的隔振性能对整车的N V H性能有着直接影响㊂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时,研究人员不仅需要关注悬置软垫的隔振性能,还应关注悬置支架的刚性是否足够㊂悬置支架的刚性通常通过悬置支架的模态频率和悬置支架接附点动刚度(I P I)进行评价[1-4]㊂本文对某重型发动机前悬置支架接附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动刚度小于设计标准值,可能导致N V H性能下降㊂研究人员通过对支架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了支架的动刚度,满足了设计要求㊂1动刚度分析动刚度分析是评价车身和发动机悬置支架接附点N V H性能的重要方法㊂静刚度是结构产生单位位移所需外力,其为常数,表征了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㊂动刚度是结构产生单位振幅所需的动态外力,表征了结构在动态载荷下抵抗变形的能力㊂该动态力不是常数,而是随着频率变化的函数[4-6]㊂研究人员在进行动刚度分析时,需要对支架的接附点(即悬置支架与悬置软垫连接点)施加某一频率范围内的单位力,同时输出接附点的加速度响应,由此得到接附点在分析频率范围内的加速度导纳I P I㊂通常产品开发时都会设定动刚度设计目标值K,由此可以计算得出在不同频率f下的加速度响应曲线目标值X,如式1所示㊂X㊆(t)=(2πf)2K(1)在工程上,习惯将I P I的加速度相应曲线与目标曲线进行对比,以评价在整个分析频域范围内的悬置支架接附点动刚度性能㊂2某重型发动机悬置安装动刚度分析2.1有限元网格模型某重型发动机主要匹配商用车㊂在设计初期,为了考察其前悬置接附点的动刚度性能,研究人员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进行了I P I分析㊂通常,发动机机体裙部及周边零部件对悬置支架接附点动刚度均会产生影响㊂相关有限元模型包括了气缸体㊁油底壳㊁油封座㊁前悬置支架㊁螺栓等零件㊂研究人员用西门子N X软件建立分析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 A D)模型,将C A D模型导入H y p e r W o r k s软件中的H y-p e r m e s h模块,进行网格划分,并对前悬置支架及连接区域附近的有限元网格进行局部细化,以提高仿真分析精度;然后,将网格文件导入A B A Q U 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模,施加载荷,约束边界,求解和后处理㊂网格模型规格采用C3D10M,密度取7500k g/m3,弹性模量取170G P a,泊松比为0.3㊂有限元网格模型如图1所示㊂2.2模型设置研究人员在机体㊁油底壳㊁油封座与前悬置支架结合面之间建立接触副,螺栓使用t i e约束条件进行连接,并在悬置软垫上端面中心建立参考点,将参考点与悬置支架与悬置软垫安装接触的端面之间建立C o u-672021 NO.4汽车与新动力682021 NO.4汽车与新动力图1 某重型发动机有限元分析网格模型p l i n g 约束条件㊂参考点代表了悬置支架接附点位置的受载情况和运动响应情况㊂研究人员在A B A Q U S 软件中采用基于模态叠加法的稳态动力学开展悬置接附点的相应分析㊂一般需要关注悬置支架1000H z 以内的动刚度,因此研究人员将响应分析频率范围设置为0~1000H z ㊂在开展响应分析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模型进行自由模态计算,分析频率为0~2000H z ㊂在响应分析时,研究人员依次在悬置支架参考点的X ㊁Y ㊁Z 方向上施加1N的单位载荷,同时输出参考点的X ㊁Y ㊁Z 向加速度的响应结果㊂2.3 计算结果分析在有限元分析完成后,研究人员依次提取参考点的X ㊁Y ㊁Z 向加速度的响应结果㊂有相关文献表示,动刚度的目标值一般设定在5000~10000N /m m ,且各向的动刚度设计目标会有所差异[4-6]㊂本文对发动机悬置接附点X ㊁Y ㊁Z 向的动刚度目标K 设定为大于等于10000N /m m ,根据(1)式计算可以得到频率f 在0~1000H z 范围内,动刚度为10000N /m m 时对应的IP I 评价标准曲线(图2)㊂图2 悬置支架接附点的各向I P I 评价标准曲线如图2所示,为使I P I 评价标准曲线更为平滑,研究人员对纵坐标取了对数㊂在理论上,悬置接附点的I P I 曲线应小于标准值对应的I P I 曲线,这样才能保证悬置支架接附点收到单位载荷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幅值小于标准值㊂在图2中,在分析频率范围内,Y 向I P I 曲线小于标准值曲线,但X 向和Z 向局部频率点的I P I 曲线超过了标准值曲线㊂发动机在运转时,在这些频率点附近容易出现振动超标,因此需要对机体和前悬支架进行结构优化㊂3 结构优化及结果3.1 优化方案图3为机体和前悬支架在超标频率点的模态振型㊂由图3可见,相对振幅较大的除了支架本身外,还有机体裙部的振型㊂因此,优化方案为针对悬置支架和机体裙部结构进行局部加强,以提高其刚度㊂图3 机体和前悬支架的模态振型如图4所示,研究人员在机体裙部增加了加强筋和气缸体加强板,以提高机体裙部刚性㊂通过将安装上悬置的2个螺孔由筋条连接起来,同时增加1条竖直的筋条,发动机整体结构得到了支撑㊂同时,悬置支架与机体连接的法兰半径增加了1m m ㊂2处结构的改变引起机体质量增加0.23k g㊂3.2 优化后I P I 分析研究人员对优化后的几何模型重新进行了划分网格,建立仿真分析模型㊂经过计算得到优化后的I P I 曲线如图5所示㊂由图5可见,优化后悬置支架接附点的I P I 响应曲线均小于目标值㊂这说明优化方案是692021 NO.4汽车与新动力图4 机体优化示意图有效的,优化后的悬置支架接附点动刚度满足设计要求㊂图5 优化后悬置支架接附点各向I P I 曲线4 结论悬置支架接附点的动刚度对车辆N VH 性能有着直接影响㊂研究人员采用I P I 分析方法对某重型发动机悬置支架进行动刚度分析,发现分析频域范围内存在局部I P I 响应峰值超出目标值,可能存在N V H 性能影响㊂通过分析问题频率点附近的模态振型,研究人员确定发动机悬置支架和裙部模态刚度较弱,并对悬置支架和发动机机体裙部结构进行了改进㊂优化后的悬置接附点I P I 满足设计目标,有效规避了后期发动机配套N V H 性能的影响㊂该研究有助于相关悬置支架动刚度的设计和计算㊂参 考 文 献[1]赵敬,苏辰,刘鹏,等.汽车悬置支架动刚度对车身N V H 性能影响的分析[J ].汽车工程师,2019(5):50-51,59.[2]周安勇,侯蕾,刘旌扬.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J ].汽车技术,2013(6):16-19.[3]葛磊,胡淼,孙后青.某轿车前副车架动刚度性能研究[J ].新技术新工艺,2021(3):67-69.[4]吴志佳,杨金秀,钟建强,等.基于某车型提升右悬置动刚度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J ].汽车设计,2018(12):87-88.[5]林锦智,曾锋,翁璟.动力总成悬置支架I P I 分析与结构优化[J ].机电技术,2021(2):64-67.[6]李传峰,王军杰.动力总成悬置点动刚度分析及优化[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2(8):42-44.。

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

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

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汽车结构的主要部分是车身结构,而车身结构的动刚度是评估汽车NVH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车身连接点的动刚度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将研究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

1、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车身连接点动刚度是指在汽车行驶时,由于悬挂系统抵消车身上的不良振动所产生的剧烈影响。

此外,它还包括车体和底盘的构造和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噪声、振动和硬度的传递。

在设计车身连接点时,需要考虑到连接点的材料、形状、尺寸等。

合理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改善车身连接点的动刚度,从而降低噪声、震动和硬度的传递。

汽车的车身连接点主要包括悬挂连接点、发动机安装点、传动系连接点等。

对悬挂系统的连接点的动刚度进行分析和优化,能够有效降低路面颠簸所带来的体验。

对发动机安装点和传动系连接点的动刚度进行分析和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运行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

2、NVH性能改进NVH性能与车身连接点的动刚度密切相关。

在降低车身连接点的动刚度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改善汽车的NVH性能。

要改进汽车的NVH性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优化车身结构设计,包括悬挂系统、车架、车门等,在减少振动、噪音和硬度传递的同时,还需保持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其次,采用高性能的材料,如复合材料、高韧性钢材等,以提高车身结构的动刚度。

这可以显著减少车身振动和噪声,提高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NVH性能。

最后,可以采用主动或被动隔音措施,如隔音材料和减震器等,来进一步改善汽车的NVH性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车内噪音和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总之,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是提高汽车运行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性和环保性的关键环节。

对车身连接点的动刚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汽车的NVH性能,使其更加符合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

3、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方法在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方面,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

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

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
Pe f r a e I p o e e s r 0 m nc m r v m nt
Zha g Sh u a Zha g Yi i n o yu n , n m n ,Da iYun,Sh n L i e e
( .AI sac n tue 2 Note senUnv ri ) 1S C Ree rhIsi t; . rh atr iest t y
度 是 室 内怠 速 噪 声 与 路 面 噪声 的重 要 影 响 因素 l l l 。 研 究表 明翻 反 映连 接点 动 刚度 特性 的原 点 导纳 VF . I
国 内某 款 自主 研 发 商 用 车 进 行 了 动 刚 度 分 析 与改
进, 取得理想效果 。
分 类
6 . 25
频 率, H

设计 . 计算 . 研究 .
车 身 连 接点 动 刚度 分 析 与 N H性 能 改进研 究 V
张 守元 1 张 义 民 2 戴 云 1 沈 磊 1
( . 海汽 车集 团公 司研究 院 ; . 北大学 ) 1 上 2东
【 摘要 】 出了用有 限元法进行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的方法和流程 . 提 比较 了利用截断模型 和整 车模 型进行 动
p o o e . h ice a c fd n mi t f e s a ay i w t r n air mo e n o l t e i l mo e s c mp r d r p s d T e d s rp n y o y a c si n s n lss i tu c t i f h o d la d c mp ee v h ce d li o a e , a d t e wa o r v s E mo e y a c c a a t r t s p e e td n h y t e ie F A d l d n mi h rc e si i r s n e .Mo a e t o h n ma e l h u o y i i c d lt s fa C i a— d i t b s b d s g

车身安装点动刚度处理方法

车身安装点动刚度处理方法

车身安装点动刚度处理方法动刚度即刚度是随频率变化的,当激励点和响应点是同一点的时候,所得到的刚度为原点动刚度。

车身动刚度分析所考察的是在所关注的频率范围内该接附点的刚度水平,刚度过低必然引起更大的噪声。

1基础知识动刚度分析方法一般采用模态频率响应方法,对车身某一点进行激励,得到同一点的响应,即为原点动刚度。

通过运动方程可得到动刚度为:Kd=F/X,动刚度是与激励频率有关的函数,随着频率ω的变化而改变,包含实部和虚部。

图1 原点动刚度示意图我们知道动刚度可用以下形式表述:IPI为加速度与力的比值,即为加速度导纳,在实际工程中人们为了更好交流,一般将IPI表述为动刚度:如通过计算,我们一般将曲线处理成以下形式,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加速度,这种曲线实际为加速度导纳曲线,但我们也称为动刚度曲线。

图2 原点动刚度曲线2动刚度的一般处理方法1、动刚度结果处理一般有平均动刚度法、指数法、面积法以及三分之一倍频程法等。

2、其中面积法是通过IPI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得到,其公式推导如下:如下图所示,X向纵坐标与横梁在20-200Hz范围内围成的面积,通过面积可计算得到所需要的接附点动刚度,该方法更符合理论,也更接近实际。

3、三分之一倍频程方法主要是通过中心频率进行计算,可去除局部峰值的影响,在有些企业应用广泛,如一般动刚度考虑50-200Hz,200-500Hz或20-20 0Hz,200-500Hz等等,下图为三分之一倍频程中心频率与带宽关系。

图3 三分之一倍频程中心频率与带宽图4 三分之一倍频程动刚度曲线3动刚度不同处理方法的差异1、如某一接附点动刚度曲线如下,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加速度,其中红色线为参考线。

图5 某一接附点动刚度曲线2、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可得到不同的动刚度结果,其结果列表如下(20-200 Hz范围内)。

3、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的动刚度有所差异,但在实际工程中,在性能目标定义时应该统一同一种方法即可,包括分析及后面的实车测试,这样的分析优化等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车身模态及接附点动刚度分析

车身模态及接附点动刚度分析
为 0 9 mm 左右ꎬ属性设置为 PSHELLꎮ 模型建立
后ꎬ共有 3 104 429 个单元、2 717 029 个节点ꎬ三角
形单元占比为 5 3% ꎮ
表 1 车身材料参数
Table 1 Body material parameters
材料
弹性模量 / MPa
泊松比

2 1 × 10 5
the research objectꎬits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ꎬthe free mode of the vehicle body within
0 ~ 100 Hz and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16 attachment points is obtainedꎬthe left front and right
格比例较大ꎬ网格主要由四边形单元和少量三角
形单元混合而成ꎬ采用三角形单元是为了获得更
高质 量 的 整 体 网 格ꎬ 其 数 量 不 超 过 单 元 总 数 的
10% ꎮ 组件进行连接时ꎬ主要使用螺栓、点焊和粘
胶三种方式ꎬ车身相关材料参数如表 1 所示ꎮ 车
身厚度约 0 7 ~ 3 2 mmꎬ有限元模型中厚度设置
下的动刚度特性较差ꎬ此时进行模态分析ꎬ通过分
析车 身 模 态 频 率 与 振 型 来 判 断 产 生 峰 值 的 原
因 [13] ꎮ IPI 计算公式为
IPI =
- w2 x0 e jwt - w2
ẍ
- w2



jwt

Kd
F0 e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w2 m + jwc
(9)
沈 阳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随着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白车身的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接附点动刚度是指车辆受力后在车身车轮接触点产生的位移值与施加的受力的比值,通常也叫做车辆的高速稳定性。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方法。

1、轻质化设计将白车身轻量化是提高接附点动刚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来替换传统材料。

轻质化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提高车身的接附点动刚度。

2、前后轴重分配设计这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通过将车辆的前后轴荷载比例调整,使得车辆在行驶时的重心更加稳定,同时减小了车辆的滚动摆动。

前后轴重分配设计需要将引擎舱、乘员室等设备布置合理,实现前后轴重量分配的最佳状态,从而使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得到优化。

3、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是车辆接收路面振动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影响车辆接附点动刚度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悬挂系统时,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弹簧、避震器的硬度和减震器参数来优化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

合理设计的悬挂系统可以使车辆在行驶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4、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白车身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有效地提高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

例如,在车辆的底盘结构设计中,合理设计受力部位的加强筋和连接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接附点动刚度。

另外,在车辆前后桥结构优化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连接点的数量和降低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等措施来提高接附点动刚度。

总之,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对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运用以上设计方法,对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进行优化设计,可以为汽车的制造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汽车产品,同时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常见的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方法可以帮助优化车辆的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

微型客车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分析

微型客车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分析
据相关理论绘制 出目标值动刚度 曲线并与 I P I 曲线进行对比, 根据因, 最后提 出了材料厚度和焊点改进的优化方案 , 优化后 的接 附点动 刚度得到较 大提升 , 为 白车身后 续设计提供 了重要
的理 论 依 据 。
关键词 : 白车身 ; 接附点; 动刚度 ; I P I ; 直接频响 中图分类号 : T H1 6 ; U 4 6 3 . 8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3 9 9 7 ( 2 0 1 4 ) 0 1 — 0 2 1 7 — 0 3
A b s t r a c t : 7 P I P I o fB I Wp l a y s( z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f o r t h e C 0 1 " ’ S N V H . F / r s t e F E m o d e l o fmi n i b u s w a s b u i l t u s i n g t h e h y p e r m e s h . T h e n t h e s i mu l ti a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d y n a mi c s t i f f n e s s f o r d f i f e r e n t i n p u t p o i n t W O S c o m p u t e d w i t h t h e N A S T R A N a n d g a i n e d t h e c u r v e f r e q u e n c y r e s p o n s e f u n c t i o n f o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I P I ) . T h e d y n a m i c s t f i f n e s s c u r v e s f o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v a l u e w e r e d r a w n nd a c o n t r st a e d w i t h I P I c u ve r cc a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l e v a n t t h e o r y .T h e n t h e c a u s e fp o e a k v lu a e W s a f o u n d si u g n t h e nd a y s i  ̄o f d i r e c t f r e q en u c y .F i n a l l y ,t h e o p t i m i z t a i o n m e t h o d o f m a t e r i l a t h i c k n e s s a n d s p o t w e l d W s a p r o p o s e d nd a t h e yn d a m i c s t fn i e s s o fi n p u t p o i n t W s a i m p r o v e d e r o p t i m i z i n g .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lf a o u n d a t i o n w o u l d ̄ p p l y t o t h e B I Wf o l l o w - u p

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

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

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性能改进研究张守元;张义民;戴云;沈磊【摘要】提出了用有限元法进行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的方法和流程,比较了利用截断模型和整车模型进行动刚度分析的差异,叙述了FEA模型动态特性修改途径.对某一自主研发轻型客车车身进行模态试验并计算FEA与试验模态振型MAC值,验证了FEA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该模型进行连接点动刚度分析和动态修改,取得了明显效果.【期刊名称】《汽车技术》【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5页(P26-29,33)【关键词】车身动刚度;有限元法;原点导纳【作者】张守元;张义民;戴云;沈磊【作者单位】上海汽车集团公司研究院;东北大学;上海汽车集团公司研究院;上海汽车集团公司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41 车身NVH频域分析车辆在怠速或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身面板振动引起的室内空腔轰鸣噪声对乘坐舒适性有很大影响。

通过发动机、悬架等与车身的连接点传递至车身的振动是引起车身面板振动的主要原因。

连接点动刚度是室内怠速噪声与路面噪声的重要影响因素[1]。

研究表明[2],反映连接点动刚度特性的原点导纳V/F对室内声压响应起主导作用,虽然车身内饰和室内空腔也影响室内声压,但若导纳特性差则很难通过声传递函数P/F弥补。

通过发动机、粗糙路面及悬架等传递到车身的可由乘客或驾驶员直接感受的振动通常在30~40 Hz以内[3],而由此引发的结构噪声在20~500 Hz的较宽频域。

车身低于50 Hz的低频振动取决于结构的扭转、弯曲和侧向刚度,200~500 Hz的高频噪声则主要源自车身连接点和一些灵敏板件如前围板、顶棚等的振动。

车身NVH频域分析如图1所示。

本文提出了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利用截断模型进行中、高频动刚度分析的准确性,对国内某款自主研发商用车进行了动刚度分析与改进,取得理想效果。

图1 车身NVH频域分析2 连接点动刚度分析2.1 动刚度有限元分析方法连接点动刚度分析包括有限元求解与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在设计初始阶段,通过对标杆车辆详尽的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每个连接点的动刚度目标值。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动态分析已经成为结构设计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在船舶、机械设备、气动系统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模态分析是动态响应分析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结构发生自振。

因此,在模态分析中,需要求解结构质量和频率,这两组参数都是在结构设计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模态分析中,尤其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和其他因素,导致结构质量和频率难以精确求解,甚至不可能求解。

因此,需要对结构模态参数进行辨识,以及相关的结构参数,实现模态参数的精确测定。

为了辨识结构的模态参数,人们已经引入了综合部动刚度辨识的技术,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

它利用了有限元技术模拟结构的动态行为,并根据实际测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结构的参数,以实现模态参数的辨识。

因此,本文将介绍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技术,阐述模态参数辨识的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技术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来模拟结构的动态行为,并在试验基础上,从节点位移、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等情况出发,采用基于模态的辨识技术,得出结构的模态参数,比如质量阵和频率矩阵,实现模态参数的辨识。

其次,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技术是一种简单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用于确定结构的动态参数。

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在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定位结构参数范围,进而得出具体的模态参数辨识值。

最后,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技术是在结构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它利用了有限元技术模拟结构的动态行为,并从节点位移、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等情况出发,采用基于模态的辨识技术,以实现模态参数辨识。

它在船舶、机械设备、气动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结构辨识技术。

综上所述,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模态参数辨识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并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基于模态的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动静刚度检测报告主要内容注解

动静刚度检测报告主要内容注解

编制:蒙显智 2014 年 7 月 1 日
K 为第一段和第二段 的平均静刚度, K=(K1+K2)/2。
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测试时,设置的力量观测 点,其目的是关注产品在某一力 量 (例如 14000N) 作用下对应的 变形量(例如:23.95mm) 。
在产品加载过程 中,达到设定力值 时对应的位移量 (变形量) 。
静刚度测试时, 设置的位 移观测点, 其目的是关注 产品在某一位移(例如 20mm)作用下对应的力 量(例如:7456.91N) 。
蒙显智2014预载力量位移振幅设定值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测试次数振动波形为正弦波测试温度频率操作者此部分为品质管控设定的力量振幅位移振幅阻尼系数损耗角动刚度等参数的上下限一般不设定
静刚度检测报告主要参数注解
刚度单位:N/mm 测试速度:缓冲块类一般为 30~50mm/min;悬置衬套类一般为 8~10mm/min。 纵坐标是力量,单位:N
动态位移振幅
阻尼系数
损耗角
弹性刚度
损耗刚度
动刚度
损耗系数
P0:动刚度试验时,产品做正弦波振动,则产品产生的载荷曲线也呈正弦波状,P0 即为载荷正弦波的幅值; X0:为产品正弦波振动时的实际位移振动幅值。 K*为动刚度,同时也叫符合刚度,是产品 K’弹性刚度和 K’’损耗刚度的复合体现值,动刚度平方值等于弹性刚度和损耗刚度 的平方和,即:K*2=K’2+k’’2。动刚度主要由弹性刚度决定。 Tend 损耗系数是损耗角(d)的 tan 值,即 Tand=tan(d) ,同时也等于损耗刚度和弹性刚度的比值,即 Tand=K’’/K’。 动刚度试验基本理论可参考:国标《GB/T 9870.1—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 第 1 部分:通则》 ;日标 《JIS K 6394(2007) 硫化或热塑橡胶的动态特性试验方法》 。 静刚度试验基本理论可参考:行标《HJ/T 380‐2007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橡胶隔振器》 ;日标《JIS K 6385‐2001 橡胶阻 振器的试验方法》 。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周安勇;侯蕾;刘旌扬【摘要】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性能对整车NVH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关键点进行动刚度分析,可以为车辆NVH性能改进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及降低开发成本.以某款车型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详细工程设计阶段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评价标准,建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利用NASTRAN进行模态频率响应分析,并结合该车型动刚度计算结果对相对薄弱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动刚度锤击试验与CAE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后者的准确性,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该车中低频NVH性能.%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BIW attaching points has a large effect on vehicle's NVH performance.According to dynamic stiffness analysis of critical points,it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the vehicle's NV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which contributes to shortening development cycle and cutting R&D expenditur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analysis methods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BIW attaching point dynamic stiffness analysis in engineering design phase,and makes modal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by NASTRAN,and carries out optimization design focusing on some weak points based on dynamic stiffness calculation resuh of this car model.According to the contrast with dynamic stiffness hammer test and CAE analysis,it well validates CAE analysis results,thus ensuring NVH performance for low and middle frequency to the maximum.【期刊名称】《汽车技术》【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作者】周安勇;侯蕾;刘旌扬【作者单位】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2+11 前言轿车车身大多是承载式车身,由于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特点,振动和噪声很容易传至车内,这不仅影响乘坐的舒适性,而且易造成车身疲劳损伤。

白车身接附点局部动刚度分析

白车身接附点局部动刚度分析

白车身接附点局部动刚度分析肖攀 周定陆 周舟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白车身接附点局部动刚度分析BIW INPUT POINT INERTANCE ANALYSIS肖攀 周定陆 周舟(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401120)摘 要: 白车身接附点的局部动刚度对整车的NVH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是在整车NVH分析中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

MSC Nastran对于整车的中低频NVH分析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本文中的IPI分析是其中的一种方案。

关键词:白车身,有限元,接附点,动刚度,源点导纳Abstract:The local dynamic stiffness of attaching points is the key point to NVH performance of a vehicle, and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first in NVH analysis. MSC Nastran can provide a series of solutions for normal frequency NVH analysis of total vehicle, and IPI analysis in this paper is one of these solutions.Key words: BIW, CAE, NVH, IPI, MSC Nastran1 前言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对汽车认识的成熟,汽车的NVH性能也成消费者非常关注的性能指标之一。

NVH测试试验虽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可靠的方法,但有滞后的缺点,必须要在样车完成之后才能进行试验并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如果问题严重,还将带来开发周期的延长和巨额的设计变更费用,增加开发成本。

整车NVH性能的CAE分析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在没有实物样车的工程化设计阶段,较为准确地评价整车的NVH 性能,并提出改进方案,尽可能在设计阶段解决车身结构及包装上可能存在的NVH问题。

影响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因素研究

影响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因素研究
频率 / Hz
图1 3 动 刚度 分析 曲线 五
6 o 5 O
图1 0 动 刚度 分析 曲线二
( 3) 更 改车身后拖 曳臂车身接 附点与后纵梁 的z 向间距 。通过将 接 附点沿z + 向移动 1 5 m m,减
小 接附点与后纵梁 的z 向间距 。 如 图1 1 所 示 ,该 结 构 整 体 动 刚度 有 较 大 提
( 2 ) 更 改板件厚度 。将横 向支撑板料厚 由1 . 0
m m 改成1 . 2 m m。动 刚度分析 结果 如 图1 0 所 示 。图 中显示 该结构形 式动 刚度 曲线几乎 与形式 1 重合 ,
图1 2 动 刚度 分析 曲线 四
( 5 )更改 前横 梁 与门槛 梁的z 向 间距 。降低 前横 梁 ,减小前 横 梁与 门槛梁 的高 度差 ,后地板
汽车科技 /AUT O S CI — TE CH 2 01 4 年第3 期
2 . 4 . 2 因素论 证
支撑板 ,将 安装 固定 点包 入空 腔 中 ,形成 封闭结 定提 高 ,但提 高不 大 ,改善效 果不 明显 ,静 刚
通过C A E 仿 真分 析 对不 同结 构形 式进 行 仿真 构 。动刚 度分 析结 果如 图 1 2 所示 。整 体动 刚度 有 计算 ,确认 影 响车 身后拖 曳臂 接 附点动 刚度 的 主 要因素 。分析 的结构形式 主要有 以下6 种。
d 8
一 一 < _ 、 一
4 0

, 0 2 o
1 O 0
1 O

警 I ¨ _

目 标

形式6
高 ,在 1 2 0 — 1 5 5 H z 频 段 改 进 较 大 ,静 刚度 值 为 7

影响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因素研究

影响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因素研究

影响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因素研究作者:吴开丰戴驰成亚南龚侃姜勇来源:《汽车科技》2014年第03期摘要:基于某开发车型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的动刚度性能改善,研究影响动刚度因素。

通过对影响动刚度因素的分解及CAE仿真计算论证,确认影响动刚度因素。

指明了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性能设计控制要素及解决动刚度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后拖曳臂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U463.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4)03-0018-06Study on the Dynamic Stiffness Influence Factors of Rear Trailing-Arm Attaching with BodyWU Kai-feng, DAI Chi, CHENG Ya-nan, GONG Kan, JIANG Yong(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 Technical Center, Wuhan 430058, China)Abstract: Based on dynamic stiffness property improvement of rear trailing arm attaching with body on a vehicle, dynamic stiffness influence factors was researched. Through the decomposition of dynamic stiffness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demonstration of CAE simulation calculation,dynamic stiffness influence factors was confirmed. Accordingly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e control elements of rear trailing arm attaching with body dynamic stiffness performance design and the way to solve dynamic stiffness problems.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NVH性能成为了消费者主要关注的性能指标之一。

动刚度与静刚度

动刚度与静刚度

动刚度与静刚度静载荷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静刚度,动载荷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动刚度,即引起单位振幅所需要的动态力。

静刚度一般用结构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多少来衡量,动刚度则是用结构振动的频率来衡量;如果动作用力变化很慢,即动作用力的频率远小于结构的固有频率时,可以认为动刚度和静刚度基本相同。

否则,动作用力的频率远大于结构的固有频率时,结构变形比较小,动刚度则比较大。

但动作用力的频率与结构的固有频率相近时,有可能出现共振现象,此时动刚度最小,变形最大。

金属件的动刚度与静刚度基本一样,而橡胶件则基本上是不一样的,橡胶件的静刚度一般来说是非线性的,也就是在不同载荷下的静刚度值是不一样的;而金属件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各个载荷下静刚度值都是一样的;橡胶件的动刚度是随频率变化的,基本上是频率越高动刚度越大,在低频时变化较大,到高频是曲线趋于平坦,另外动刚度与振动的幅值也有关系,同一频率下,振动幅值越大,动刚度越小刚度刚度受外力作用的材料、构件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材料的刚度由使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外力值来量度。

各向同性材料的刚度取决于它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见胡克定律)。

结构的刚度除取决于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外,还同其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因素以及外力的作用形式有关。

分析材料和结构的刚度是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一些须严格限制变形的结构(如机翼、高精度的装配件等),须通过刚度分析来控制变形。

许多结构(如建筑物、机械等)也要通过控制刚度以防止发生振动、颤振或失稳。

另外,如弹簧秤、环式测力计等,须通过控制其刚度为某一合理值以确保其特定功能。

在结构力学的位移法分析中,为确定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通常也要分析其各部分的刚度。

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零件的刚度(或称刚性)常用单位变形所需的力或力矩来表示,刚度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种类(即材料的弹性模量)。

刚度要求对于某些弹性变形量超过一定数值后,会影响机器工作质量的零件尤为重要,如机床的主轴、导轨、丝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到试验过程中在接附点位置添加了附件钢板圆盘,而CAE分析时采用无质量的RBE2刚性单元连接,增加局部配重将会是造成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确定正确的影响因素并完成对分析项目的风险评估,采用仿真计算进行验证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验证:一、建立钢板圆盘模型,按照试验方法连接到前减震器模型中,并测量圆盘中点的动刚度值;二、在前减震器支架接附点处以增加集中质量的形式模拟钢板圆盘模型,如图11、12为两种情况下左前减震器接附点的IPI计算结果。
IPI(源点导纳分析)是指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通过在加载点施加单位力作为输入激励,同时将该点作为响应点,测得该点在该频率范围内的加速度作为输出响应,用于考察该点的局部动刚度。
源点加速度导纳公式为[2]:
- 1 -
2(1)其中:Ka=F/x为接附点动刚度;a =ωx为加速度;圆频率ω=2πf
假设通过IPI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计算得到该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则有: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BIW IPI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light bus, the CAE model of the BIW is operated by HyperWorks.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testing,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and the analytical method was verified.
应用求解器计算,计算结果通过HyperView读取,得到各接附点的动刚度响应曲线,与目标值对比后发现,只有前减震器安装点主方向的动刚度不满足目标值要求。利用HyperMesh软件对前减震器支架进行结构优化,增加支架处加强筋。如图5、6所示为优化前后的支架结构对比。
图5前减震器安装支架(优化前)图6前减震器安装支架(优化后)
优化后的前减震器支架接附点主方向的动刚度由原来的5194N/mm提高到9288N/mm,满足目标值要求。如图7、8所示为左前减震器优化前后接附点动刚度分析结果曲线,上方蓝色实曲线为非主方向目标值曲线,下方红色实曲线为主方向目标值曲线。
图7左前减震器安装点IPI分析结果(优化前)图8左前减震器安装点IPI分析结果(优化后)
白车身接附点局部动刚度考察的是在所关注的频率范围内该点局部区域的刚度水平,刚度过低必然影响隔振效果并引起更大的噪声,因此该性能指标对整车NVH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是在整车NVH分析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NVH试验测试虽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可靠方法,但是研发费用高及周期长也是实物试验的固有缺点。大型的仿真商业软件的普遍使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矛盾。
图3某轻客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 2 -
图4白车身接附点位置示意图
4结果分析
4.1有限元结果分析及优化
为了保证IPI分析的精度,需要设置自然模态频率范围的上限高于激励载荷频率范围上限。通常在50Hz以下基本没有局部模态出现,可以忽略,而500Hz已超出所关注的频率范围,因此典型的IPI分析中激励频率载荷范围设为50~500Hz。模型为自由状态,无约束。
K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y words: BIW, Input point, IPI, HyperWorks CAE
1引言
目前,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的认识也越来越成熟,汽车的NVH性能逐渐成为消费者非常关注的性能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区分汽车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汽车研发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到整车的NVH性能问题。在整车NVH分析中,车身系统既是直接向车内辐射噪声的响应器,又是传递各种振动、噪声的重要环节,因此它的吸声、隔声特性对减少车内噪声和振动有着重要的意义[1]。
本文应用Altair公司的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某轻型客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对车身上前后悬架和动力总成接附点进行动刚度分析及优化,并通过试验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2接附点动刚度分析理论
在整车NVH分析中,噪声和振动传递路径对NVH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振动基本是从底盘通过与车身的安装接附点传递到车身。因此对接附点局部动刚度的考察特别重要。该刚度分析可以通过IPI(源点导纳)方法进行分析。
某轻客白车身接附点局部动刚度分析
BIW Input Point Inertance Analysis of Light Bus
王纯雷应锋崔璨李翠霞昃强
(长安汽车北京研究院北京100195)
摘要:本文应用Altair公司的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某轻型客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对白车身接附点进行动刚度分析及优化,并通过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关键词: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HyperWorks有限元
图9左前减震器安装点IPI测试图
试验分析结果显示,白车身中大部分接附点的动刚度均满足目标值要求。只有前减震器支架主方向的动刚度值不满足目标值要求,并且与CAE分析值相差较大。图10为前减震器接附点动刚度测试结果,左前减震器为5264.5 N/mm,右前减震器为4199.7 N/mm。
图10前减震器安装点IPI测试结果
4.2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 3 -
试验测试过程中用软绳索将白车身悬置,采用同点激励同点输出的方法测试白车身前后悬架和动力总成接附点的动刚度值,测试位置与有限元分析位置相同。对于螺栓或者销套连接的测试位置,按照实际安装的边界条件,将传感器布置在螺栓或者销套上。对于测试位置是空洞或者缝隙的中心位置,例如本文涉及的前减震支架,需要附加连接部件(如钢板、钢座等),将传感器布置在附加部件之上,如图9所示。
得到该接附点的动刚度Ka:
(2)
通过与动刚度目标值比较来评价接附点的动刚度水平。
(3)根据式(3)做出动刚度曲线如图2所示,该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等于IPI响应曲线所包围的面积。
图1 IPI分析响应曲线图2动刚度Ka曲线所包围的面积
3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建立
本文主要使用HyperMesh软件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几何清理及网格划分。白车身中的薄壁零部件用壳单元模拟,网格大小为8mm×8mm的四边形单元,只在局部复杂的区域采用三角形单元与四边形单元相结合的方法,三角形比例不超过5%。粘胶、焊点采用solid单元模拟,焊缝、螺栓采用RBE2单元模拟,白车身模型共有697217个单元,676110个节点,如图3为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图4为白车身接附点位置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