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主题 音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好孩子要诚实》
教学目的
通过学唱歌曲《好孩子要诚实》,教育学生说话要诚实,有错就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的歌词充满了儿童情趣,第一段结束用小花猫的叫声“喵、喵、喵”表示“怎么办?怎么办?”,第二段结束的“妙”字是“喵”的同音字,但却表示“对!对!”,是赞美孩子的诚实态度。这里没有说教、没有责备,使儿童易于接受,而且全在儿童的心灵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一、组织教学,初感音乐。
1、听音乐进教室。
(听《好孩子要诚实》的伴奏音乐,轻松愉快的拍手走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
2、师生问好(表演唱)。
X X | X X | 3 4 5 6 | 5— | 3 4 5 6 | 5— |
X X X X 头儿点点,(点头)手儿摆摆,(招手)
1 2 3 4 | 5 6 5 | 5 4 3 2 | 1— ||
我们对您说一声:“老师您好!”(鞠躬)
二、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师:(课件出示组图)看看上面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分别讲解每一幅图,互相补充、各抒已见。教师顺势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四幅图其实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互相讨论,加以想象,组织一段语言。
你能利用这4幅图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吗?
请同学到台前讲故事,并奖励小贴饰。
师: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啊?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抓住时机很自然的和学生对话,教育学生做事要诚实。(体现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新歌,名字就叫《好孩子要诚实》。(板书课题)
三、唤起共鸣,自由感觉。
1.感受音乐。(放音乐)听一听,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视觉感受。(出示画面)学生凭着歌词大意讲解画面,教师复述。
3.学习歌词。(打出字幕)随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拍手齐读歌词;
4.学习歌曲。①随琴哼唱歌曲。②听录音范唱。③师生同唱。④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让学生感受到歌曲语气、情绪、角色的变化。教师巧妙的运用表情、力度、语调来演唱,把握歌曲的故事性,就能带动学生也激情的演绎,把故事情节通过歌声逼真的表现出来。师生共同(分组)演唱既锻炼了学生模仿能力、合作能力,也协调了整节课中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学中师生共学、平等民主的学习形式。
师生间简单的谈谈对诚实的看法,让学生对歌曲中小主人公的做法有个评价,介于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对歌曲的喜爱,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生之间互相鼓励,自编拍手歌谣。)
四、艺术提高,自由创作。
让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1、表演唱(自由设计演唱形式。)
①对唱。
包括:分句、分段、男女、小组等形式。
②一领众和。
独唱到台前演唱,其他同学来小合唱;
独唱头饰表演唱,其他同学表演舞蹈(分组)。
2、打击乐器伴奏。(任意挑选乐器)
①小组表演。3~4人伴奏,1~2人演唱。
②整体表演。5~8人伴奏,其他同学演唱。
3、集体表演。(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自分三组,合唱、舞蹈、器乐。
五、轻松小结。
(轻音乐)结束了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在学生余兴未尽的情绪中让学生带着“诚实”走到课下,咀嚼一节课的余味。
瓶瓶罐罐音乐会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发现瓶子和罐子与其他物品一起产生的声音,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杨柳青》,各种瓶罐、各种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
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瓶子、罐子
“今天老师带了好多好玩的瓶子、罐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全体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适时地指导幼儿。)
二、教师出示一些瓶子、罐子(内装有小玩具):老师也喜欢玩瓶瓶罐罐,你们瞧,我是这样玩的。教师摇动瓶子、罐子,提问:
1、你们听见了什么?是什么声音?(问题非常明确的提出,要求幼儿能非常有针对性的回
答。)
2、声音从哪里来的呢?怎么会有声音的呢?里面有些什么呢?
3、你们玩的瓶子个罐子里有声音吗?为什么?
幼儿:我们玩的瓶子和罐子里没有声音。因为瓶瓶罐罐里有东西就能发出声音,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
三、探索感知声音的来源。
1、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在瓶子里都能发出声音呢?(是、不是)
2、教师请幼儿往自己的瓶子里尝试放置物品,寻找瓶子、罐子里声音的来源。(在幼儿操作之前提出此问题,能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尝试,有目的地利用一切资源去发现,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去发现放在瓶子、罐子里能产生声音的物品和不能产生声音的物品。)
3、讨论交流探索结果。
(1)什么东西放在你的瓶子里会发出声音?(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钮扣。)
(2)什么东西放在你的瓶子里不会发出声音?(放置纸、棉花、保鲜袋)它们放在里面为什么没有声音呢?(因为它们很轻)
4、教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罐子都能发出声音。
(把不能发出声音的棉花、纸重点提出,让幼儿解决为什么没有声音的原因,找出没有声音的缘由,由幼儿自己发现,这样能更轻易地被幼儿所接受)
四、游戏《猜声音》
1、教师提供三只同样的瓶子(瓶子不透明并且里面放置的物品也不同,分别是积木、回形针、硬币),分别摇一摇,提问:
这三个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声音?
(选择的声音有明显的不同,明确三种不同的声音,让幼儿能初步分辨不同点。)
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
2、教师小结:原来一样的瓶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游戏激发幼儿再次的兴趣,进一步训练了幼儿听觉,及分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