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己对中国周边外交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己对中国周边外交的思考
近年来,中国营造周边良好环境的外交战略成效显著,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积极发展,而且对于塑造自身正面的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面对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特别是当前正在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周边外交应该坚持什么?发展什么?值得深入思考。我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坚持把营造良好周边环境放在第一位: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实践的宝贵总结。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支撑,缺一不可。特别是前三个方面,看上去难分伯仲。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周边外交,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影响最直接、最迅速;周边既大国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又多是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拥有众多共同利益;周边地区内的各种多边机制日益扩展。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凸显了周边的重要性。对中国而言,一保自身发展,二促东亚、亚太发展,才能为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做出较大贡献。此外,近年来,全球多边对话困难重重,而区域、次区域对话发展相对较快,成果较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要在“10+3”、“10+6”、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中日韩峰会等地区机制上多下些力气,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多的成效。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海外拓展,这是全球化
背景下中国经济多年快速发展后提出的必然要求。海外利益拓展,周边应放在第一位。要防止利益拓展过快、过猛和战线过长。在当前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尤其有必要对近年来中国海外利益拓展的思路、做法进行认真的梳理。对于中国可乘机到海外“抄底”的说法须谨慎对待。事实上,正确认识、阐述和处理中国国家利益海外拓展与中国对外政策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在此问题上,中国的实际政策和对外宣传必须与“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总政策相吻合,必须与中国愿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宗旨相一致。
第二、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应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新的着力点: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威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危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安全稳定,而且可能向传统安全威胁转化。在重视传统安全的同时,加大与周边国家在金融、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反恐、打击国际犯罪、防治跨国传染病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在相关问题上的危机防范与管理,已成为中国维护和发
展睦邻友好关系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中国的总体认识已显著提高,各级政府与社会之间也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相比较而言,金融安全、反恐是中国的强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是中国的弱项。今后,中国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内外机制建设,制订具体有效的措施,在强项方面积极扩大与邻国的合作,在弱项方面,尽力减少与邻国的摩擦并逐步培育、发展合作。中国与周边
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加强,将使中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得到有力的充实与发展。
第三、在与邻国的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上,争取在共同开发上有所突破:
亚洲国家间至今还存在众多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其中中国与邻国的争议最多。这是中国周边环境中长期存在的不安定因素,是地区安全中的潜在威胁,也是“中国威胁论”的来源之一。谓其“威胁”,是因为这些争议可能引起国家间的冲突,一些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也将因此而长期对中国存有戒心;谓其“潜在”,是因为目前地区内的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各国为解决这些争议,业已建立起各种对话、谈判机制和某些安全信任措施;中国还与有关国家部分或彻底解决了相互间的争议。未来,解决这些争议的一个重要途径,应是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多年来,中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探索,这一新思路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但遗憾的是,共同开发至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首倡者,中国政府及战略研究界应进一步增强对这一战略思想的认识,加强对其宣传与探索,争取早日与有关国家在南海或东海共同开发上取得突破与实际进展。这对于消除中国与邻国关系中的隐患,对于促进周边其他国家解决相互间的争议,对于维护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都将产生十分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四、继续推动中美日三边关系朝着合作、稳定、相对平衡的方向发展:
发展良好的中美日三边关系对于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讲“合作”,是要把合作放在三边关系的第一位;讲“稳定”,是要防止三边关系起伏不定、大起大落;讲“相对平衡”,是指争取中美、中日、美日关系都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而不是要削弱美日同盟。2001年和2006年,中美、中日关系先后走出冷战结束后的动荡期,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与美、日的合作都在不断加强,合作而非对抗成为两个双边关系的主导,中美日三边关系一度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国应抓住中美日三边关系出现良性互动的难得机遇,在东亚进一步推动这一关系朝着合作、稳定、相对平衡的方向发展,这不仅符合三国的长远利益,而且会得到地区内广大国家的支持与欢迎。为此,早日开展酝酿已久的中美日安全对话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当前,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台海形势的持续缓和,以及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三方开展安全对话的条件已趋于成熟。如果看得更远一点,这一对话的开展还可能为中国与美日军事同盟对话打开“希望之窗”。事实上,既然美国在东亚的双边军事同盟将长期存在,与之对话总比对抗好。这样做,对中国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却可能减少双方的疑虑与误解,有利于危机防范与控制,还可能在双方之间找到某些合作点。可以预言,中美日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不仅将促进东亚的和平发展,而且将为发展东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创造重要的条件。
第五、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增强中国“软实力”在周边地区的影响:
历史上,周边大多数国家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扩大中国“软实力”的影响,有着较好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在各国普遍建立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援助,这些已成为发展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此外,筹办、开展大型文体交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可谓其最高形态,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更宏观的层面,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国际上各种多边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并在其中拥有日益增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以及中国发展模式不断扩大的示范效应,更使中国的“软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今后要使中国的“软实力”持续发展,应当突出三个重点:
1.是在坚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的同时,痛下决心解决其存在的某些弊端,如高污染、高能耗、腐败严重及矿难、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等;
2.二是更积极主动地发挥经济“软实力”的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3.是积极扩大中国在周边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影响力。此外,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认识国内智库、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在发达国家,这些组织的作用与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这一领域潜力巨大,应适当引导、鼓励其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