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所选诗歌均为唐代诗歌,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对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复杂深沉的情感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意象、知人论世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赏析,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知人论世法:介绍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共同解决问题。
(3)诵读品味法: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登高》。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登高》说课稿8篇
《登高》说课稿《登高》说课稿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高》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高》说课稿1一、说教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之前诗歌鉴赏的延伸和提高,对后边的宋词鉴赏起示范作用。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胡应麟推崇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掌握古诗鉴赏方法,为提高高考古诗鉴赏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在初中学过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有一定的古诗鉴赏基础,但对诗的了解较浮浅,除背诵、记忆外,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
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使其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三、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技能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知人论诗,把握全诗脉络。
2.反复诵读,学习其寓情于景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深层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怀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2.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并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
多媒体展示萧萧深秋,重阳佳节日作者独登高台,忧国、忧民、忧身,无尽悲凉,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2.诵读感知法。
反复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激发想象力,进入诗歌意境。
2024杜甫登高说课稿范文
2024杜甫登高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登高》这首诗,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杜甫登高》是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山仰望远方美景的情景,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他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诗词鉴赏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杜甫登高》的意境和主题,掌握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性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欣赏杜甫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授古诗这样的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理解文本来感受其中的意境和主题,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诗歌中的美与哀,学法是启发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内涵。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准备杜甫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他的生平事迹和其他代表作品,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和他的思想境界。
同时,我会准备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用于情景再现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环节一、背景引入,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时,我会简要介绍杜甫及《杜甫登高》这首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会播放一段有关登高远望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视频来感受登高所带来的愉悦和思考。
环节二、诗歌鉴赏,突破难点通过背景引入,学生已经对《杜甫登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接下来,我将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主题。
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描绘美景和豪情壮志的图片,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图像感知,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环节三、情感体验,实践运用在学生感受了杜甫登高的豪情壮志后,我会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梦想和对社会的期望,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登高的说课稿
登高的说课稿一、说教材《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精练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本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更是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经典之作。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展示杜甫的诗歌才华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学习本诗,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爱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要内容:本诗以登高为主题,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全诗共八句,四联,分别从景、情、理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风急天高,猿猴悲鸣,清澈的水面和沙滩上白鸟飞翔。
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落木和长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第三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表达了自己漂泊无定、孤独悲凉的生活状态。
第四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感慨岁月蹉跎,功业无成,借酒消愁。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本诗,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并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如景物描绘、抒情手法等。
3.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会运用古典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诗句的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押韵、抒情手法等。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四、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鉴赏水平。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著名诗歌,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课程为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在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文学鉴赏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诗歌的主题、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该诗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2.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韵律节奏,情感表达等。
3.探讨该诗的主旨和情感表达,理解“居安思危”、“求卓竞优”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文学鉴赏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其生平经历了唐代衰落的历史背景,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和人民命运的诗歌,成为后世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擘。
2. 诵读诗歌本节课的诗歌是《登高》,请大家先听一段诗歌朗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诗歌的解读3.1 诗歌情感表达《登高》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何?请同学们仔细品味,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2 诗歌的主题《登高》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何?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3.3 诗歌的文学价值《登高》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文学价值?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3.4 诗歌的意义《登高》这首诗歌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何样的意义?请同学们探讨一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解、互动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获得思考和创造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课前引导思考、课堂板书、分组讨论、个人思考以及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和探究中,全面理解和掌握《登高》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登高》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说课稿本节课我的课题是《登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国家现行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的资源来设计的。
(二)教材地位《登高》是人教部编版新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引领学生深刻品味不同时期不同风格诗人的代表作品,引领学生立体化了解诗人,达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目标。
《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
学习这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学透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1、从心理的角度来说:高一的学生在思维和想象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他们迫切需要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诗歌。
2.从知识积累方面来说: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三首诗歌,已经初步懂得在诵读合作探究中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从鉴赏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还仅限于读背,只能把握浅显的内容,感受表面的感情,难以透过文字深入挖掘诗歌的意蕴和情感,对优秀诗人的认知比较平面,难以做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及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基础知识,体会作者的感情,熟读成诵;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赏析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经典,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登高》的说课稿
《登高》的说课稿11 说教材111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112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登高》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说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13 说教学重难点13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32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诗歌所蕴含的生命意识。
14 说教法14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
142 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14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15 说学法15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大意。
15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问题,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53 探究学习法: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6 说教学过程1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162 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做好铺垫。
163 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正音,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164 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梳理诗歌的结构。
165 赏析诗歌:1651 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风”“天”“猿”“渚”“沙”“鸟”等,体会其营造的意境。
《登高》说课稿5篇
《登高》说课稿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说课稿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登高》说课稿5篇(登高统编版说课),以供参阅。
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精选5篇(一)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政治动荡时期,诗人借登山之喻,娓娓道出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痛苦与忧虑,同时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的结构和意境。
整首诗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四节分别描写了作者在登高途中所见所感,第三节是诗人的自述和自我反省。
整体结构排列严密,白描一股登山的过程,既具有逻辑性又有层次感。
在第一节中,诗人用亲近的词语描绘了登山的过程,达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通过描写眼前美景的方式,诗人在给读者展示这个诗中的登高活动,这是与社会的现状和理想有关的。
第二节则描绘了山中景色的迷人之处,景物的描写与诗人能够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相对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在第三节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也让读者对诗人的心路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一节是诗人对当下和未来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痛苦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
诗中的意境主要通过描写山水的方式进行构建,以唤起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通过描绘登高过程中的风景和感受,使读者产生了被大自然环抱的感觉。
这种感受与诗人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理想的追求相比较,使诗中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入。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用景物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
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登山的场景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追求,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另外,在诗中也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篇通顺流畅。
诗人在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山上群芳,山下人烟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另外,在诗的结尾,也形成了呼应,前面景物的描写和治国理念的陈述相互呼应,给人以思考与警醒。
最后,我们来评价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成就。
《登高》以登山活动为载体,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通过山水描写和反思自我等手法,既表达了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痛苦,又展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共3篇
《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共3篇《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1《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在人教版高二必修二中担任选修课的角色。
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却隐含着深刻的哲理,是一首极富思考性的诗歌。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登高》的解读,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简要内容。
《登高》的写作背景是杜甫在游历西南地区时写的。
这首诗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作者登高的景象,后半部分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首先,杜甫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里,杜甫用诗人的笔触描绘了天际的高原上猿猴的啸声和鸟儿的飞行画面,形象生动。
在这句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高”。
在诗歌中,高山被赋予了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人们想要追求的、向上的精神高度,也象征着成功和雄心壮志。
接着,杜甫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大江奔流的壮阔,还通过“千古风流人物”这个意象表达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杜甫钟情于自然和历史这两个宏大的主题。
紧接着,杜甫进入了他情感的抒发:“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这里,杜甫以故垒为依托,在心中憧憬着一个更加宏伟、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希望通过向高处努力,来实现他内心的所得所愿。
并且,在这句诗中,杜甫使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那就是“青天外”。
这里“外”字表达了杜甫心中隐藏着若干无法道尽的情感和渴望。
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其他的趣味。
比如说,一些特定的名词出现的频率,以及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和节奏。
在《登高》中,“青天”和“白鹭”等词语频繁地出现,被反复引用;此外,句子的几个部分以“半落”和“二水中分”为划分标志,非常规矩。
总之,这些细节如同彩色画笔一般,为全篇诗歌增添了更加精致的层次。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通过《登高》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读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2023年《登高》说课稿
2023年《登高》说课稿2023年《登高》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诗三首》其一《登高》一、说教材《登高》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目标是鉴赏唐代诗歌。
在《登高》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过李白的古体诗和杜甫的两首诗歌。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本节课结合以上三首诗歌讲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赏析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的内涵,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赏析情景交融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诵读指导、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课的教学难点:赏析情景交融艺术特点二、说教法这课的教学,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以读代讲。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去读,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品评语言。
2、点拨议论。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讨论,平等对话,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规律总结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规律总结,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三、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特点分析:我校普通班的学生特点,聪明,不好学;积极,不主动;想学,习惯不好。
因此学习中需要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
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渗透式指导法:在教学中将鉴赏诗歌的规律方法不断的提出,使学生在自觉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登高的说课稿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唐诗中的名篇,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领略唐诗的艺术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律诗这种体裁,以及杜甫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艺术特色,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在诗歌鉴赏方面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掌握律诗的特点和诵读方法。
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律诗的特点和诵读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诗歌中的体现。
分析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登高》说课稿10篇
《登高》说课稿10篇《登高》说课稿1《登高》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深邃的人生感悟。
本诗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感怀之作,饱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学习__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词风。
本课计划用时1课时。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文知识,但鉴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品读语言,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作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赏析语言,体悟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意象鉴赏词作。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文化,因此,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微课视频。
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拟定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古人云:“未见兴趣,必不乐学。
”多媒体播放一段秋日悲歌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展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马致远的《秋思》描绘了古道西风瘦马的萧条,那么,杜甫笔下的秋日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顺势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2步展开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我将对易读错、易写错和难理解的字词进行讲解。
2.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我将播放一段名家范读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师生讨论,共同明确,本诗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在祈求长寿的重阳节登高远眺,国势艰危,身世飘零,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这位曾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人,不禁生发无限感慨,极为沉郁。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2步展开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
《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高》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高》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体裁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
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登高》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诗。
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见其重要位置。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古诗如浩瀚之海,实现上述目标,让学生自己在诗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应是最理想的选择。
1、叶圣陶先生曾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
掌握方法,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读得会更动情,感悟会更深刻,受益会更多。
因此,我把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2、学生观决定教育观。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
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我把教师主导下的多层对话作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
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点。
《登高》说课稿模板
《登高》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就《登高》这首诗进行说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深受读者喜爱。
首先,我将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登高》的文学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接下来,我将阐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领会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朗读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最后,通过创作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登高》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此外,我还将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诗歌改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最后,我将对本课进行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登高》的基本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课后,我将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赏析文章,或者创作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现代诗,以此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
诗歌的理解。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登高》这首诗,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
谢谢大家。
《登高》说课稿模板
《登高》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唐
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高》。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首先,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王之涣的生平。
王之涣,字子美,唐代著
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登高》这首诗的文本内容。
全诗共四句,每句
七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登高远望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世变迁的感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以白日和黄河为背景,形
象地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壮阔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
短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则是诗人在登高望远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同时通
过诵读和讨论,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此外,我们还将
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登高》这首诗的基本知识,更能够培养起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能力。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登高》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的《登高》。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受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表达。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秋日登高所见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年老多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阅读基础,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深入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风格。
2. 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3. 感受诗人的悲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诗歌的核心,理解它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阅读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登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种复杂的情感,如壮志难酬的悲愤、年老多病的愁苦、对身世飘零的感叹等。
这些情感相互交织,需要学生仔细品味和揣摩,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诗歌的主题可以有多种解读,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探讨诗歌的主题。
五、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或图片,引入诗歌的主题。
《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
《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导语设计导语:导语是每节课的窗户和眼睛,精彩的导语能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具体到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文学作品包括诗歌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完成的,面对秋不同的诗人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设计了如上的导语。
登高的说课稿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唐诗中的名篇,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诗歌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律诗的格律特点和深层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于诗人的身世遭遇和情感世界可能难以产生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学会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赏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情感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强的意志。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等。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这种情感在诗歌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诗歌的现实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格律特点、意象意境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提问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登高的说课稿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唐诗中的名篇,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但是,对于杜甫诗歌中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的诵读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对仗、押韵等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艰辛和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押韵等。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这种情怀在诗歌中的体现。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产生共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首诗选自语文必修三诗歌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
这是
学生在中学时期的课堂上接触到的最后一首杜甫的诗歌。
当然这
首诗也是杜工部的问鼎之作。
从诗歌语言到诗歌情感都可以说是
杜诗的精品,也是深入了解杜甫其人其事的极佳入口。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杜甫的诗作。
对他
有一定的认知,至少知道他是一位爱国诗人,情感内容侧重于忧
国忧民,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但对于杜甫的理解层次因年龄与
阅历的关系可能不够深入,对于杜诗的情感流变也难以准确把握。
针对以上现状,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其人其事,纵览杜甫生平,学会知人论世的
赏析角度
2. 分析意象探究意境氛围
3. 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内蕴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诗歌透过意象来分析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学会全面把握作者深层次的情感内容
教学方法
1. 诵读会意法
2. 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杜甫心系苍生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三、说程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会当凌绝顶————————
2. 朱门酒肉臭————————
3. 国破山河在————————
4. 晓看红湿处————————
5. 安得广厦千万间——————————
(回顾学过的杜甫诗作,唤醒学生知识积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此外这五首是选自杜甫不同的人生时期,借此可深入介绍杜甫的人生轨迹)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35岁
前读书漫游自抒抱负,乐观自信落地谋仕,生活悲辛 35-44 长安十年批评时政,讽刺权贵
陷贼睹乱,为官遭贬 45-58 安史之乱记录见闻,成就史诗
避世入蜀,漂泊动荡 59岁后人生暮年平安喜乐,思乡忧国
(二)诵读感知,引入情境
1. 听配乐,师范读(目的:奠定感情基调)
2. 生自读(亲身体味情感意蕴)
3. 生代表范读(正字音,正情感)
(三)解诗绘图,深品情味
1. 分析诗歌结构(解析情景交融)
2. 写景物部分由哪些意象构成?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生自主合作探究)
分析写景诗的同时引出秋的特点。
3. 写情诗哪个字是诗眼?
4. 本诗有哪些悲意?(生小组讨论探究)
5. 登高之意悲九重,另一重悲在哪里?
(四)拓展训练,知识迁移
杜甫《旅夜书怀》
1. 本是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本诗
2. 完成习题,写成答案
(六)板书设计
季节之秋
生命之秋悲从中来
国运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