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读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岁月。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前进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的封建帝国被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令人痛心疾首。
面对列强的侵略,他们不是积极抵抗,而是一味地妥协求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大量的领土,赔偿了巨额的赔款,还使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然而,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甘愿屈服的民族。
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无数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希望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来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
尽管这些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它们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直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一口气看完中国现代史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中国现代史读后感中国现代史,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从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囊括了整个半个世纪的历史。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争、革命和改革,每一步的进展都伴随着鲜血与牺牲。
正是这些血与泪的洗礼,让今天的中国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封建、反帝的政治变革,为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
在这场革命中,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实现对中国的梦想,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他们的牺牲精神、献身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对那段充满理想主义和热血的时代充满了敬仰和敬意。
而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更是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不仅在政治上积极探索,更是在思想上积极开拓,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为中国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孙中山坚信,只有走上民主的道路,才能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他的理想与追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励着他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中,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更是跃然纸上。
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主导力量,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支撑。
看到共产党在中国奋斗的历程,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他们对人民的赤诚情怀。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筑起了一座座铜墙铁壁,保卫着祖国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现代史,也是一部关于改革开放的史书。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是中国从封闭向开放、从贫穷向富强的伟大跨越。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经济腾飞、民生改善、文化繁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赞扬。
看到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我深深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也更加坚信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
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书。
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核心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书写了一部部光辉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中华近代史的读后感(精选5篇)
中华近代史的读后感(精选5篇)中华近代史的读后感篇1读完本书,能明白作者是怀了极大的热情来写的。
也能够明白,此本不特写中国近代的史事,而是以近代之事求现代提高之要。
治史之法,似乎能够分成两种,一曰“以我注史”,二曰“以史注我”。
以我注史者,专注史事之研究,必须有确凿证据始可言之,目的是为了给今人留下历史的真实。
以史注我者,乃是于历史中探寻梦想,实际上是为了继往开来,给今人开启发展未来的门径。
我以为,这两种方法没有高下之分,只在于读者自我读书的目的。
而对于本书来说,自然是取后一种。
记得上中学时,历史教师曾对我们说,因为林则徐早死,所以没有被派去围剿太平天国起义,从而保全了名誉。
谬矣!太平军为祸之烈,举世罕见,仅有中学教材为了树立未成年人的三观才把世界搞的黑白分明。
学生学的历史教材过于脸谱化,这是培养三观的需要,但到了年岁长一些,应当多涉及一些其他资料。
其他史书讲史事时,不会夹杂其他的史事,另外,讲中国史的不讲国际,讲国际史的不讲中国,割裂不明,难以畅通。
但本书不一样,比如讲太平军时,还讲了太平军对于清朝与外国之间战与和的影响,令人思维为之一清。
就像小时候先学中国历史,但对于涉及外部的一些事总有些疑惑,待之后学习了世界历史,才算明白。
作者在书中喜欢说“如果”,但我以为,历史大势,浩浩荡荡,绝不是一两次“如果”能改变的,但对于书中记述的时代精英们的努力,不免悲壮。
读本书,看到近代中国因愚昧僵化而错失种种良机,不得不扼腕切齿,怒其不争,恨其无知。
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分主次,也不必分主次。
或者能够说,研究具体问题时能够分清,但对整体而言是分不清的。
中华近代史的读后感篇21840年随着广东珠江口的英国舰队一声炮响,中国近代的黑暗历史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绝,没有先进的武器,并且清政府好大喜功,腐朽愚昧,使得英国的侵略者势如破竹,直攻入南京。
最终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1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2011040173陈倩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除了上、中、下三篇,作者还为这本书写下了一章“开篇的话”。
这一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怎样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
他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作者认为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需的。
之后的上、中、下三篇中,开头都有一章综述。
在综述里,作者把一整个篇章的大概背景都概括了起来。
再在后面详细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情况。
上篇的综述标题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章节分成了三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中篇的综述标题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国现代史读后感5篇
中国现代史读后感5篇篇一:中国现代史读后感全书用严谨、简便的笔墨勾勒期间背景,介绍汗青常识,使我们更相识那汗青。
不但云云,书中的小插图也惟妙惟肖。
那些精彩的彩色插图和文物图片,全面而直观地显现社会民俗和汗青面貌,让我们又进一阵势相识了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史了!在《上下五千年》中,给我留下深入印象的是那千百多个生动的小故事,和一张张精致的小插图。
在暑假中,书不但是我的好同伴,照旧我的好老师,它陪我开心、伤心、动脑筋、做游戏……又使我在学习方面更上一层楼!在暑假中,书不但是我的好同伴,照旧我的好老师,它陪我开心、伤心、动脑筋、做游戏……又使我在学习方面更上一层楼!从太古时期到现在,我们中国曾经有黄河颂读后感200字黄河颂的读后感五千年左右的久长汗青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统统该经历和不应经历的。
现代史读后感在-十-月革命和天下革命情势的影响下,中国爆发了五四爱鼎祚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当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运气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逐步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个底子上,于一九二一年七月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头脑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现代史读后感第一次天下大战结束后,中国又回到被几个帝国主义配合支配的局面。
由于帝国主义之间在华长处辩论的加剧,各派军阀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连续爆发了直皖战役和第一次直奉战役。
结果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团结统治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和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粉碎。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为办理中国政治出路提出的改进主义主张都不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9月,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31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
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
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
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个话颇有分量。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终都挫败了。
于是本书提出自我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理解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
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
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代替。
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
阅读经典文献的读后感1500中国近现代史
阅读经典文献的读后感1500中国近现代史老师推荐的那么多本书,我最喜欢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这本书正文内容其实很短。
短小却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讲的东西,娓娓道来。
结合老师的授课内容,再反复看这本书,觉得自己看待历史的角度,比以前开阔了许多,文化底蕴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许。
网络上,总流传着很多有道理的话,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别人一番话,就觉得自己的价值观都变了,那他大抵是个井底之蛙。
在历史这方面,我承认我只是个坐井观天的人。
因此,这本书和这门课带给我的影响,在认知历史方面是彻底的。
风靡学生群体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两本,就觉得它无聊看不下去了。
所以,这本《中国近代史》含着老师的部分内容对应讲解,真真是的非常对我的口味。
非常感谢老师,那么用心地准备课堂,那么耐心地讲授内容,那么极力地推荐了一本《中国近代史》。
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历史是客观的。
看书及听讲,相关初中有讲到的内容,会不自觉想起初中老师如何讲授(高中读理科,上的历史课都是渣滓而已)。
初中的历史老师,也是可以把历史通过一些短短的纲领,讲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
当讲到近代史中国人备受屈辱这段,初中老师含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连带着我也觉得那时候的外国人怎么那么可恶。
可在这书中,多次讲到一些外国人友好的举动,像使团来访,要求建立大使馆;传教士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促进中国发展的。
是中国人自傲,愚昧,生生错过很多能让自己改变的机会。
就像蒋廷黻先生说的:“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一开始不由觉得都是中国人活该,再回味时,那些偏颇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念头都没有了。
的确,我们的失败是注定的。
我们强大时,传统思维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压着中国人,让我们对外来文化,毫无宽容心可言,我们的视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头观望,也不过是上面那一点点景色。
若没有人洗净自身反封建的东西,再带领其他人更新观念,中国那时是毫无胜算可言的。
2000字左右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2000字左右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是我国让人无法忘怀的历史,我们要怎么写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00字左右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00字左右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一:《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
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
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
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
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
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
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
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
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
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如其封面所说的“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历史的书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喜欢像张鸣教授写的这样客观评价中国历史,并且,改变以往历史书籍的艰涩枯燥,更多地给人一种在课堂上课的感觉,语言幽默生动。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刻。
近现代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反思历史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在阅读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曾经的落后和屈辱。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经济和军事压迫下,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灾荒、战争、国家分裂等一系列的问题,人们生活在苦难和困顿之中。
中国人民遭受的屈辱和痛苦让我深感痛心,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和追求民族独立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时期,许多英勇的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他们不仅捐躯献身,更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谋求发展和进步。
他们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英雄,也是我国历史的骄傲。
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奋斗和努力取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
中国在新中国的领导下,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读完中国近现代史,我不禁思考了很多问题。
作为中国的新一代,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又该如何以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首先,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加强学习,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国家和民族的任务和使命,只有过去的教训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意识。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近代史学习心得
五、认识个人价值观
近代史学习让我思考个人的价值观和立场。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选择或决策,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我开始关注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定位,以及应该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时代公民。
近代史学习心得
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我深感受益良多。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深刻了解历史事件
近代史学习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例如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战争和和平会议等。通过学习,我对这些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白了这些事件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近代史学习使我意识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对当下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产生影响,而当代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过去历史事件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我开始更加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并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
近代史学习培养了我对信息的分析和理性思考能力。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也使我在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六、警示历史教训
近代史学习也使我更加警醒和警示于历史的教训。通过学习历史,我深知某些错误的重演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更加珍惜和珍视和平、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观。
七、总结
总的来说,近代史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历史,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也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启发和提升。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也更加明晰地前行于征程。
关于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关于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查阅。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本人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本人就不多说了。
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成了一本4的“近代史”。
在这其中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大历史观,看到无论是合作还是冲突,平衡还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
而这一点,向来是本人认为中国大陆一般人的历史观最缺乏的东西。
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历史事件的原因简单得归结于经济因素或者其它。
这种思维的直接反动就是现在对于相反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
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整体社会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化的状态。
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最终的鸦片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说整个近代史的冲突就来自于两种文化模式和意识的冲突,而两种文化的踫撞和互动中,又影响了历史本身的发展。
事实上,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观点就是社会与历史的交互式的前进。
其次,从这本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跳出单纯的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刺激—反应”的模式。
我记得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历史教材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以及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所谓“开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层面的模仿;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导致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而巴黎和会则导致了整体思想的反思。
这种递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本身的主体性的问题。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通用2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
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
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
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
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
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轻而易举的灭亡。
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
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
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
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助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
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
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中国现代史读后感
中国现代史读后感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宏大史诗,它记录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曲折历程,揭示了中国人民在这一历程中所经历的磨难、挣扎和奋斗。
通过阅读中国现代史,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现代史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变革与挑战。
从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的发展中不断进行着革命和改革,不断挑战着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一历程中,中国人民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是不可想象的,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民主和独立的追求,他们始终坚定地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中国现代史也是一部充满着英雄和悲壮的史诗。
无论是辛亥革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还是五四运动的爱国志士陈独秀,抑或是北伐战争的军事领袖蒋介石,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中国现代史中也充满了悲壮的一幕,比如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岁月等,这些悲壮的历史场景让人们深感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遭受的苦难和磨难。
通过阅读中国现代史,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明白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也对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现代史让我明白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变革与挑战,也让我对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英雄和悲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充满着变革与挑战、英雄和悲壮的史诗,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挣扎,也揭示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英雄和悲壮。
通过阅读中国现代史,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现代生活,也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6篇】
【导语】“⼼得体会”是⼀种⽇常应⽤⽂体,属于议论⽂的范畴。
⼀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较简单。
下⾯是由©⽆忧考⽹为⼤家整理的“近代史纲要⼼得体会【6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篇⼀】近代史纲要⼼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近现代史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
古⼈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关键并⾮只掌握知识⽽在于隐藏在历史知识背后的思想。
这种思想可以改变⼈们的观念,培养⼈们判断是⾮、分辨善恶的能⼒。
⽽当⼈们的观念和思维⽅式发⽣改变时,他的⾏为⽅式必然随之发⽣变化,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
【篇⼆】近代史纲要⼼得体会 通过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不同于⾼中时代历史的学习,不是为了死记硬背的去考试,更多的是让我们以史为鉴,铭记使命,学习经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责⽆旁贷的要学习历先进中国⼈的勇⽓,信念,敢为⼈先,不畏权势的品质,是他们的汗⽔和鲜⾎造就了这个美好和平的时代,才有了这个繁荣昌盛,愈加富强的中国。
学习伟⼈,为祖国贡献⾃⼰的⼀份⼒量,应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篇三】近代史纲要⼼得体会 我们学习历史,不只只在于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在对历史知识的总结之后,得出对现在有⽤的东西,在未来的⽣活中,使其发挥重要的作⽤。
历史不只是过去,更是未来,甚⾄,未来⽐过去更是他的内涵。
学习历史,知道发⽣的事,总结发⽣的事,分析发⽣的事,从⽽预测未发⽣的事。
这不是⼀个⼈的经验,是⽆数⼈的智慧结晶。
说了这么多,不过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获得⼀种精神的升华,历史的熏陶。
【篇四】近代史纲要⼼得体会 ⼤⼀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
虽然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也学过历史知识,但是可能是因为我们在那个时候还⼩的原因,我只是死记硬背。
上⼤学以后因为我们已经进⼊了真正的社会,觉得学这些历史知识真的很重要,这个社会,政治的问题真是太复杂了。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感到我国近代史是太苦难了,深深感到我们现在的⽣活是真的来之不易的。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集中展现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的著作,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梳理和分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
在阅读这部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通过阅读《中国近现代史》,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从清朝末期到现代中国的发展,这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各种思潮、政治运动、社会变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篇章。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和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次,通过阅读《中国近现代史》,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这部书籍中,作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例如,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要事件,以及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重要人物的生平和事迹,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让我对这些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最后,通过阅读《中国近现代史》,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各种思潮、政治运动、社会变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篇章。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近现代史》,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这部书籍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和要点,也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近现代史学习心得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而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
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
虽然我们此刻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10篇)
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10篇)近现代历史名著读后感(精选篇1)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
用一个字评价就是好,两个字是很好,三个字是非常好。
这里说的一顿饭,是说用吃一顿饭的金钱可以买到,花吃一顿饭的时间能够读完。
这本小册子很薄,当当上购买仅需要13元,网上甚至还有8.8元的版本,不可谓不便宜,而读完之后却能让人豁然开朗耳清目明,收获百倍于其价,性价比之高简直令人发指啊!喜欢近代史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本经典之作!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段很不好写的历史,因为怎样写似乎都失之偏颇。
主流向左其实理所当然,反正清廷早已不存在,李鸿章袁世凯也作古多年,无论扣上如何糟糕的帽子都不会有人追究。
而中国的历史之所以蒙尘,也正是源于这样不负责任的心态。
即便此时发生之事,即便著书人身处局中,也未必能在错综复杂的表象之下看清真相,而百千年前风云变幻的旧事,却敢在教科书上铁板钉钉的写下某某人如何如何,又怎能让人信服?而后,左风盛行的久了,就有人出来标新立异,开始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为古代人矫枉,于是同情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愤青亦有之。
但上帝视角本身就十分可笑,因此这样高高在上的矫枉也就容易过正。
蒋先生算是半个近代史的经历者,也是历史学专业出身,此书著于1938年,期间蒋先生并未亲近红蓝两党,立场公正客观,下笔严谨清晰,加上学贯中西的教育背景,对世界格局也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大量的统计数字,也没有各色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而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清晰的梳理了近代中国格局的脉络,从英国最初的和平外交受挫,到后来一系列的外交失败、战争失败,理性的串讲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因后果,以及中西方文化大碰撞带来的新的社会局面,从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到科学技术、教育体制,最后再到国家体制、政治体制,无一不阐述的清晰透彻。
中国的近代史,实则是古老中国遍体鳞伤的近代化历程,多方面多角度的注重这种变化的过程,才是正确认识历史大势的关键。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读后感1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读后感1000字《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本细致入微的历史著作,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读完这本书,我有许多新的见解。
首先,从书中我得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变革是一个有条不紊、有计划的演变过程,从清末开始,到民国初期,再到新中国成立,每一个重大事件以及每一个人物都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变化。
其中,清末大革命的爆发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从而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民国初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束缚,推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及其后继者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使中国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次,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变化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内部历史进程的影响,外部环境是推动中国变革的原因,而内部历史进程是推动中国变革的力量。
例如,清末大革命是由外部因素,如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所引发的;而民国时期,孙中山及其后继者革命活动的成功,则受到中国民众在清末大革命中形成的民主意识的推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及其后继者的改革活动,也受到中国民众渴望社会稳定与进步的推动。
最后,我也从书中得知,中国近现代史的变革是一个有目的性与规律性的过程,在经历了清末大革命的推翻和民国时期的民主改革后,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着重实施了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经济改革,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这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变革过程,以满足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变革,并认识到了外部环境和内部历史进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以及变革有计划、有目的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认识到,中国的发展走向,是一个有计划、有规律的发展进程,也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论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1901年,清政府在北京签下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从“同盟会”的成立到三民主义的出台,从广州起义到武昌起义,再到后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篇章,虽然最终它最终仍以失败告终,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享不尽的财富。
首先,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虽然期间民主共和政体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而专制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
同时,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通过报纸、刊物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这为中国人民拯救祖国的的危亡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民族的觉醒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也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后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辛亥革命带给中国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就经济方面来说,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造成的中国长期分裂和混乱的状态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及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同时,各个帝国主义势力也依然原封不动地保存着,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于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
其次,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从而使其的革命力量显得有些弱小,无法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其失败也表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政党来领导,新的指导思想,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但是换而言之,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可以说,从辛亥革命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
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革命是在与时俱进的。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
因此,辛亥革命的得与失,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它表面上所留下了的那么多。